父母有哪些小細節讓你感受到他們的愛?有哪些小細節讓你特別感動?


今年的雙十一本來不會一個人過,但是10號分手了,學校在本地,下課就回家了,也沒和爸媽說這件事情。11.11的晚上,我爸送了我一束花

[爸爸送你花,我女兒以後一定會很幸福!]

可能是我紅紅的眼睛,也可能是微信換掉的情頭,也可能是父女心性,心靈感應,可能性太多了,不過,我知道只有很愛很愛我,才會察覺到我儘力偽裝不難過的假象下破碎的小心!改天更一波娘親的!

如果有人看的話


其實生活中給營養更高的東西給你,都是滿滿的愛啊。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我初二的時候。

那時候扁桃體發炎引起的發燒,39到40 徘徊的那種,整天去醫院打點滴,半夜又會高燒,一段時間也是弄的家裡特別的麻煩。

過了一個星期,燒退了。就繼續去學校上課了。

然後,因為媽媽是老師,而且就教我隔壁班。

然後就有她班上的,我以前的同學過來跟我說「xxx,你是不知道誒,你媽今天說你發特別高的燒,都不知道怎麼辦了,都說哭了。」

我笑了笑「是不咯」就走開了。

心裡還是一直記著的。【ps 她可能都不知道吧】


今天平安夜,感受到的愛


512那天,第一波地震來了,全校學生集合在操場,誰也不知道還有木有第二波地震,有的老師都在往外跑,我爸是全校第一個來學校的家長!雖然是我媽叫他來的,那也是全校第一!就是這麼厲害得不講道理!


我有個妹妹,我們姐倆相差10歲。

父母多偏疼小一點的孩子,我想很多人跟我有共鳴。

13歲的一天,爸媽給我們買了新的牙刷,我的情緒終於爆發了。為什麼妹妹的牙刷是卡通的小兔子,我的牙刷是成人款?為什麼我要被送到奶奶家,妹妹可以跟你們住?為什麼……為什麼……那天的我委屈極了,坐在地上對爸媽控訴種種差別待遇,崩潰大哭。。。

那時爸媽的精力多放在照顧幼小妹妹上,無暇顧及到我的心理落差,而我悶著從來不說。

其實在二胎家庭里,老大對於差別感是很靈敏的,對於親戚們開玩笑說的你爸媽以後不疼你了,是非常恐慌的。

後來,爸媽重新買了牙刷給我,不再送我去奶奶家,買東西盡量一模一樣。

感謝我爸媽沒有當成是我的無理取鬧,感謝爸媽對一個孩子的妥協。感謝爸媽讓我重新感受到,他們是愛我的


謝邀

我爸爸不善言辭,也沒什麼文化,就是個普通中年人,不過不油膩還有點帥就是了。

我上大學,報志願的時候老師,媽媽都建議我說報一個省外的大學,出省看看開闊一下眼界也好。每當這個時候我爸總是會問我,要不要報一下省內大學,女孩子出去他不放心。

我的高考成績很雞肋,西南地區的農村獨生子女,報省內大學有十五分加分,正好可以上本省一所211,報省外,尤其是媽媽和老師希望的北上廣地區只能念一個二本。

我想了想,最終去了本省的211。

大學開學,成了班委,事情很多,忙到周末都沒有辦法回家,每個星期我爸會給我打一次電話,只會問這個星期回不回來,然後就掛了。

最忙的時候我一個月沒回家。

媽媽打電話給我,她又好氣又好笑說:「你閑著沒事打個電話給你爸,他閑著沒事想你又不打電話給你,天天在我耳邊念叨,讓我給你打電話。」

但是我再打電話給我爸,他還是問我,你這個星期回不回來。還會跟我說天冷了多穿衣服,問我錢夠不夠花,不夠他給我發紅包,總是念叨著食堂吃飯要吃肉,不要用小吃代替正餐,晚上出門要和小夥伴一起……

要說什麼細節,其實每一點都是細節


怎麼講呢,很難去講述父母對我的愛。小時候寫作文,表達父母對自己的愛時,總覺得很難挖掘出一些事情,大體都是什麼深更半夜發高燒啊,什麼父母背著自己往醫院跑咯之類的。

父親給的愛比較森嚴,有距離感,母親給的愛則是黏糊過頭了吧!

記憶中在小時候父母陪伴我很少,對我的管教嚴厲。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的樣子,母親曾帶著我走遍小城,就為了給我買雙漂亮的繡花皮鞋——有錢的姨媽們責怪她不給我穿好的衣服鞋子。那雙小皮鞋我一直都記得價格,整整50塊!差不多相當於父親大半個月的工資了吧。

其實我小時候穿得也不差的,我媽很喜歡織毛衣給我穿,她手很巧,有織雙面穿的套頭毛衣、花毛衣外套、毛線連衣裙什麼的給我,小夥伴們都羨慕我有漂亮的毛衣穿。

父親有陪我抓過螞蟻,教過我寫字,還忽悠我練作文,並拿2毛錢騙上二年級的我說那是我投稿的稿費。小時候的我深信不疑的,有很長一段時間真以為自己的作文被發表在某個我買不到的刊物上。

想起來真的很逗啊,再後來就感覺基本被學習啊、叛逆啊、疏遠啊什麼的填滿了。

如今父母均已年過60了,我們彼此之間反而相處得比之前有溫度得多。

我喜歡父母來我家做客,然後他們坐沙發上,看他們願意看的節目,我在廚房裡做菜,接著大家吃飯,吃完後我也興沖沖的去收拾……

這種畫面更有家和溫暖的感覺吧?


就記得以前回答過一個問題

就我媽 一直都很難過我沒有兄弟姐妹 親生的那種

因為小時候家裡是真的窮 如果生一個壓力會很大 我的童年就會很痛苦

然後我媽就對我表姐什麼都超級好 真的是當成親生的孩子一樣看待 我小時候一直不是很明白為什麼 就自己媽媽的愛莫名其妙分給別人

後來我就突然明白

我媽只是怕沒人照顧我 他希望我的表哥表姐可以把我當親妹妹 以後有什麼事都能照料一下我 希望我以後生活的不那麼孤單

如果能回到小時候 我可能會不那麼強硬的不要我媽生二胎 也許有個弟弟妹妹 我媽就不會擔心我以後沒人照顧……

哎……


母親,早起做飯操持一個家。。。


父母學歷不高,工作收入不高,生活壓力大,但很少會把生活中的怨氣整天掛在臉上。

最喜歡的就是晚飯過後一家人坐在沙發上一起看電影吃零食,如果遇到恐怖片就喜歡抱著毛絨玩具然後躲在老爸老媽身後眯眼睛,超有安全感。

最感動的是他們從未希望我可以成為人中龍鳳,我可以成為我最喜歡的樣子。他們說他們沒有能力策劃好我的學業和未來,他們不想把我一直拴在身邊所以他們選擇放手,我的未來我要自己規化,我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謝邀

想不起了

偏下題

就是一次打電話

我媽正下班

邊騎著小電動邊接電話

我就說了一句

「注意安全」

她的聲音都有點哽咽

唉……

這一小句話就感覺到幸福

為什麼我就不能做到


要開學了,媽媽給我生活費幾張一百塊的掙錢,還有一百塊錢的零錢有五十二十五塊十塊小到一塊,我問媽媽為什麼 ,她 回答我說給準備好零錢免費明天你坐車需要零錢再去換麻煩 後來我這事在腦子裡徘徊 那天晚上在被窩了感覺不想離開家


不離不棄的陪伴,啰啰嗦嗦的嘮叨,在身邊整天罵罵咧咧嫌東嫌西,但要走了卻依依不捨。回家桌上全是好吃的 走時恨不得吧家都搬空了給你帶走

父母的愛永遠融在你身邊有他們的點點滴滴


會坦坦蕩蕩的跟我說對不起。

總覺得中國很多大人都覺得向小孩說個對不起像要了他們的命一樣,我周圍很多朋友都抱怨過這個。

不知道那些大人怎麼想的,是講尊嚴還是好面子。反正在我看來,那些明明犯了錯還死撐著不道歉,甚至更有甚者會反而會繼續強行把錯誤怪到孩子身上。

然而,相比起這樣的父母來,感覺我父母這種才是真正在孩子們心中最有面子的吧……


經常被他們猝不及防地撒狗糧,撒完還不忘來一句:「你沒有吧,哈哈」。


當我爸媽喊「兒,…………」的時候我最感動。

但大多時候都喊我全名


家裡位於天朝某十三線小城市,地方電視台在十年前左右開設了一個直播室的欄目。每天晚上7點鐘左右播送當地新聞和天氣預報。

在高二的時候,我沒有住宿,一天晚上回到家,父親笑嘻嘻地對我說,今天直播室的人想要來採訪哦⊙?⊙!

我父母是兩人一起經營一家衣服縫改店,以價低和質高聞名。

母親接過父親的話,是啊,不過為了不影響你們學習,我們拒絕了。她很平靜的說。

當時我只覺得平常,後來每每想起,父母為了我們姐弟三人放棄成名的機會,放棄可能對店的發展更好的機會,換回我們安靜的環境氛圍,才懂他們的用心良苦。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了


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大晚上下大雨,打雷聲特別大,被吵醒的時候發現媽媽在我床邊坐著,像拍小baby的那種拍著我說不怕不怕。

瞬間淚奔~~(&>_&<)~~


嗯。。。。。

5歲左右 那時候有學前班 我和同學玩崩台階 磕了頭 挺深的一口子 我當時怕我爸罵我 不讓老師給我爸打電話,老師哪兒付的起這個責任 我爸沒罵我 抱我去醫院縫針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爸哭

T﹏T

不過這兩天一直有件事在我腦海里

高二的時候逃課被抓 要叫家長 我不敢叫我爸媽 就叫我奶奶去 我奶奶被教導主任訓了一頓 然後我站著上課一周 外加2000字檢討

因為我逃的是晚自習 晚自習10點才下課 後來我奶奶每天晚自習下課都來接我

北方冬天夜裡室外很冷 我媽給我買了插電的暖寶寶我每天抱著 我奶奶來接我的時候還會給我帶一個熱水袋 她怕涼掉就揣在懷裡

可這樣一來我就不能和同學朋友男票一起回家啊 每天我都走很快很快甩開他 她一直跟在我後面

再後來高三換了校區 我爸換了車每天接我下晚自習

再後來我媽和我奶奶生病 我爸陪護 我只能包車

現在想起來我那時候真過分


父親是個平和方正的人,非常和善,卻從來不說「愛」,更不會跟孩子嬉鬧。

然而他有時會隨手變出一份禮物,或是書籍,或是吃食,每一次我都喜歡到不行。

如果有個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喜好,他的愛,一定比大海還要深沉。

小時候某一次生日的早晨,睜開眼看到床頭掛著一串彩燈,五彩斑斕,靜靜閃爍。父親不說話,只對我微微笑,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對他微微笑。那個早晨的陽光、空氣,每一個細節,至今都在心底珍藏。


推薦閱讀:

有哪些令你對你父母、親戚、朋友、戀人不滿的小事?
如何面對父母的去世?
有哪些因父母灌輸或家庭環境而造成的錯誤或消極的觀念?
為什麼有的父母喜歡用親情綁架的方式控制子女?
為什麼青春期叛逆來得很突然?做為父母應該採取何種應對策略?

TAG:父母 | 家人相處 | 與父母相處 | 中國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