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築?

本問題已被收錄至 撰寫你的知乎「城市手冊」 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查看。


說到上海建築,就必須提一個人——鄔達克

他未必是上海灘名氣最響的外國人,但一定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外國人——在鬧市在角落,你都可能與他相逢。

簡單介紹一下鄔達克:

拉斯洛·鄔達克於1893年1月8日出生在斯洛伐克的拜斯泰采巴尼亞,彼時的斯洛伐克屬於由不同種族及多種傳統和語言所組成的奧匈帝國。其父親也是位著名的承包商和建築師,在鄔達克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在父親那打工,中學畢業前,就獲得了磚匠、石匠和木匠的資質。1910年鄔達克進入布達佩斯理工大學學習建築。

一戰爆發後愛過的他自願加入了奧匈帝國的軍隊。

1918年捷克軍團試圖建立一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列寧與中央同盟國簽訂了和平條約後,該軍團不放過任何一名捷克斯洛伐克戰俘,強迫他們加入軍隊,不然便以叛變的罪名予以處決。此時的鄔達克只好選擇逃跑。

鄔達克成功逃出西伯利亞之後,從哈爾濱轉輾來到了上海。此時的上海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被劃分為三個行政區,分別為英美公共租界、法租界和華界,各界之間無明顯界限,但國籍多樣,種族多元的居民使上海成為了一個龐大的複雜的城市。正是在這樣一個紛雜的大環境里,鄔達克成功地在美國建築師羅蘭·克里的事務所找到了一份繪圖員的工作。為上海建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以說那是上海建築的黃金時期了。

接下來就介紹一下由鄔達克設計的建築:(圖片來自網路)

1、武康大樓——淮海中路1842-1858號

這座八層的大樓當時可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的公寓大樓。大樓最初取名「I.S.S公寓」,為萬國儲蓄會的英文簡稱,後改名為東美特公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稱為諾曼底公寓。現在我們都叫他武康大樓

雖然站在街角,這棟大樓看起來像扁扁的一片,但實際上,整個樓體是呈三角形的形狀。

外觀採用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立面橫向分為三段:一二層基座為斬假石仿石牆面,中段用清水紅磚,頂層檐部材質與基座相同,貫通的陽台和女兒牆構成雙重水平線腳的檐部。

這張圖應該很熟悉吧。電影《喜歡你》就是在這裡取景,對面還能看到宋慶齡故居氣派的陽台和蒼天古木。

2、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

國際飯店曾經是上海的地理高度,在上世紀30年代有「遠東第一高樓」之稱。保持了上海最高建築記錄半個世紀之久。

3、大光明電影院——靜安寺路216號

大光明電影院始建於1928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的美譽,曾是中國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第一家立體聲電影院,第一家四星級電影院。

4、孫科住宅——番禺路60號

鄔達克在設計慕爾堂時遇到了麻煩,後由孫科幫助解決。為了感謝孫科,鄔達克就將此屋以低價轉讓給孫科(孫中山兒子)。

這幢住宅是一幢混合式建築,其特點是將不同的建築風格,恰到好處地融入一幢建築中,可以講是西班牙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為主的混合建築。

4、鄔達克自宅——番禺路57號

屬於英國鄉村風格。

5、慕恩堂——西藏中路361號

沐恩堂意為沐浴於恩主之中,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大堂的長方形柱子和樓座的欄杆以及講經台都用斬假石飾面,室內露出水泥幔尖拱頂屬於新哥特式風格。

7、吳同文住宅——銅仁路333號

這是鄔達克現代風格和裝飾藝術風格的重要代表作,他在上海設計了大約一百多棟形形色色的建築,這他在上海留下的最後的私宅作品。

8、新華路211弄、319弄——哥倫比亞住宅圈

1929-1932年間陸續在安和寺路上建成的建築中共有10種風格:英國式,義大利式,西班牙式,薩克拉門托式,加利福尼亞式,殖民地式,佛羅里達式,聖迭戈式,好萊塢式和英國鄉村式。每一幢都是根據業主的要求單獨設計而成。不同的風格喚起了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中產僑民們的鄉愁。於是他們紛紛住到了這裡。

最具特色的是329弄36號住宅,人稱「蛋糕房子」,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罕見的二層磚木結構圓形建築,

9、廣學會大樓浸信會真光大樓

上海市虎丘路128號——廣學會大樓

上海市圓明園路209號——浸信會真光大樓

廣學會大樓為現代裝飾藝術風格,與浸信會大樓在平面上貫通,坐東朝西,兩幢樓成「U 」形,完全連接。大樓的立面為銳角狀線條裝飾,出女兒牆收頭。西立面的入口處用人造石飾面,第二至八層有巨大的尖拱券實體牆面貫通。

浸信會真光大樓的設計反映出鄔達克偏好哥特復興樣式。大樓坐西朝東,立面為銳角狀豎線條裝飾,出女兒牆收頭。外牆飾深褐色面磚,大片玻璃窗與凸出的牆體凹凸相間,使立面充滿變化。其褐色面磚、垂直線條以及層層收進的頂部造型,體現出當時美國摩天樓裝飾藝術的特色。

10、四行儲蓄會大樓——四川中路261號

這是古典復興的折衷主義風格,外立面為三段式處理,底層、二層和半地下室上部合為一體形成基座。

11、丁貴堂住宅——上海市汾陽路45號

這是上海最漂亮的西班牙建築了,遠望去,這幢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的花園洋房,彷彿是一幅歐洲的風景畫。在1989年列為市級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12、美國鄉村總會——延安西路1262號

包括四幢巴洛克風格二層花園住宅,和一幢巴洛克式大禮堂,擁有游泳池、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和彈球房、跳舞廳等設施。

1951年,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遷此。2000年,該建築群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13、斜橋弄巨廈(現上海公惠醫院)——上海市石門一路315弄6號

這一座規模宏大的花園洋房,外形以西班牙風格為主調,兼有其他風格的建築元素。立面採用典型的西班牙建築元素:平緩的筒瓦屋面,南向設敞廊和陽台,窗和門廊均為尖拱券形,還有螺旋形柱式、鑄鐵雕花欄杆以及造型別緻的煙囪等。

14、宏恩醫院(現華東醫院)——上海市延安西路211號

15、息焉堂(現西郊天主教堂)——上海市可樂路1號

除此之外,還值得一看的建築有:

16、凌空SOHO——長寧區金鐘路廣順北路

設計師:扎哈·哈迪德

12棟建築被16條空中連橋連接成一個空間網路,擁有動感十足的流線型外觀以及流動而豐富的空間變化,宛如四列巨型高鐵蓄勢待發。

設計方:Bohlin Cywinski Jackson建築事務所

這個設計和蘋果在紐約的專賣店有相似之處,兩者都回歸基礎的幾何元素,簡單的形式,透明的玻璃,自然光線任意被捕捉。同時,幾何體的應用與建築地址相呼應。

18、上海青浦青少年活動中心——青浦區華科路268號

設計方: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19、800 SHOW——靜安區常德路800號

設計方:羅昂建築設計公司

20、設計共和公社——靜安區江寧路511號

設計師:NeriHu

21、茶屋——楊浦區軍工路1436號36-38棟

設計方:Archi-Union 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

22、上海國際設計中心|——楊浦區國康路100號

設計師:安藤忠雄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是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上海的首個辦樓建築作品,也是他為中國建築設計的第一個公共項目。

持續更新~~~~~


謝邀。哪裡的街角最浪漫,能治生活疲累?在上海,除了號稱"萬國建築群"的外灘,還有一處我非常推薦的建築區--武康路。如果你有兩三個小時的空閑時光,不妨來這條百年老街漫步。

武康路長1183米,寬12米到16米,整條路呈弧線、大致為南北走向,北起華山路,可見晚清重臣李鴻章的丁香花園,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餘慶路,與宋慶齡故居相望。梧桐婆娑的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很高,有約30處。沿線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等風格的建築極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具歐陸風情街區之一。

我習慣淮海路武康路路口由南向北走,第一個看到的建築是船形的武康大樓,它曾經還有個特別的名字叫諾曼底公寓。上世紀五十年代由市政府接管後,很多當時的文藝界人士曾居住於此,包括趙丹、秦怡、孫道臨等。

如果這時候你向馬路右邊淮海路轉,十幾米處有個小院落,裡面

紅磚白瓦的小洋房便是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門票便宜,不妨一觀。

讓我們回到武康路繼續向前, 武康路393號 黃興故居 現為民宅,不對外開放

(圖片來自網路)

武康路393號甲,即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徐匯老房子藝術中心。現在所處的這幢房子實際是在黃興先生逝世以後在其寓所後加蓋的,中心內有多幢等比例縮小製作的老房子模型,還有免費的明信片,可自己加蓋紀念戳,明信片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下面第二圖即是旅遊資訊中心內景。

(上圖來自網路)

再向前是創意園區武康庭,優質餐廳畫廊花房齊聚

武康路113號巴金故居

這幢帶小院的花園洋房,是巴老在上海的最後居所。先生在這裡完成了《隨想錄》。這座小院見證了一代文學巨匠後半生的生命歷程。

(上圖來自網路)

小花園四季如春,玉蘭櫻花等花木多為主人當年手植

紀念館現在主要由志願者維護,室內請不要拍照(真的被巴老的藏書,各國語言各種門類,這才是真的文學大家)

門口紀念品店有書籍出售,必須蓋章留念一下

湖南路262號 湖南別墅
不對外開放
位於武康路湖南路交界處,陳毅,鄧小平,毛澤東夫人賀子珍都曾在此居住。

武康路210號 "羅密歐陽台"

紅瓦白牆,二樓的陽台低低的,像是專門留給羅密歐在某個晚上爬上去似的,好讓小夥子不用只能在陽台下聽著愛人的低聲呼喚。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

武康路107弄2號 陳果夫舊居

武康路67號 陳立夫舊居

這對任國民政府要職的兄弟居住的都是英國鄉村風格的別墅, 這種建築風格在當時極為流行。

武康路40弄1號 唐紹儀故居

普通民居,不對外開放

西班牙風格的獨立式花園住宅,由著名建築師董大酉設計

這一路的花園洋房法國梧桐,在某個和陽光溫和的下午漫步一刻,還有什麼煩惱可言呢


益民食品廠歷史展覽館


補充:前兩天看到推送,看來最值得看的建築要易位了。

Heatherwick在蘇州河畔的作品,名叫1000棵樹,號稱空中花園,建築師還設計了世博會英國館以及之前介紹過的外灘soho里的一個建築。

在我看來,單是施工照片就超越了很多上海其他建築,活潑、豐富,讓人有想去的慾望。跟朋友說,大舍上海灘最網紅建築要被比下去了,朋友說他們已經有新的醞釀了~

-----------原答案----------

瀉藥。

前兩年外地建築相關的同學來一般第一推薦的是龍美術館,順帶推薦旁邊的市區最棒室外公共空間,徐匯濱江。龍美術館甲方是專做藝術品收藏和交易的劉益謙,設計方是大舍,據說做的公司都要開不下去了,雖然施工上仍然有瑕疵,但是確實是相當的有追求,而且裡面的展也不錯。上圖。

今天剛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館,位於靜安雕塑公園內,設計也是不錯的,更關鍵的是展覽非常有意思,上圖。

其實這兩年上海好的建築越來越多,畢竟錢多了。前兩天剛去了虹口soho,功能怎樣先不論,起碼設計的很不錯,順帶附上之前扎哈的凌空soho。

老一代我比較喜歡的有波特曼的上海商城。順帶推薦南京西路那一堆高樓:會德豐、璞麗等等。說起來都是經典的高層建築(當然浦東的那幾個也挺經典的)。

說到江邊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住住indego酒店,很贊,然後旁邊是外灘soho。

平時逛街吃飯也喜歡不停地換各種購物中心,因為發現上海的購物中心也是花樣百出,在設計上比較有特色的有環貿、k11、帶個轉盤的大悅城等。另外有個不太吉利的事情,很多內部空間很好的商業建築,往往會發生跳樓事件。

郊區也有一些比較好的建築,比如多年前聞名全國建築學科的「青浦實踐」,後來相關領導去了嘉定就又有了「嘉定實踐」,松江也有一些不錯的房子比如馮紀忠先生設計的方塔園。

將來上海還會有一些在規劃建設中的項目,比如努維爾的浦東圖書館、妹島的一個項目還有浦東濱江的城市設計等。

不過說到了解一個城市,我建議來上海市區的朋友,就上街多逛逛,找個咖啡店坐坐喝咖啡,才是感受這個城市最好的方法。


謝邀。

其他答案都挺全面的了。

我說一個還沒人說的吧:青浦區圖書館

從圖上看它長這樣,

嗯,基本就是一個造在水上的圖書館,從第一次看到圖片之後就非常想去。查了下路線,坐公共交通的話,單程2個多小時…… 如果打車200多塊……

於是長年累月始終都沒去成…… 但是一直都很想去……

如果交通方便,時間充足,還是可以去看一看的,因為從圖上看真的很贊吶!!!


謝邀

1、外灘

剛來不久,目前覺得還是外灘吧,雨後最佳,上次中秋同學過來玩,去到外灘就下雨,三個man打著一把傘,在風雨中抱團躲雨,真的是抱著,因為傘太小,畫面簡直不能更美。。。

一直等到雨停,豁然開朗,能見度高,東方明珠和金融大廈都非常清晰,還不時有雲霧飄過,可惜沒帶相機。。。

聖誕待著mavic去拍外灘,效果不錯

(知乎圖片一致是糊的,醉了,原圖Sky Watcher)

當然,這是mavic飛到300m高空讓我看到的景象。如果你也能飛那麼高你也可以看到的。。。有人看就去拍了更新。。。


上海體育學院

舊上海特別市政府


這就要看你想看什麼了,上海有值得看的建築還是很多的,依據個人胃口不同套路也是不同的。

就我來說我喜歡晚上沿著黃浦江邊夜跑。在浦西的話從虹口一直到徐匯其實都挺有看頭的,浦東的話濱江大道也是夜跑的好去處。我自己是比較推崇虹口區的石庫門,還有上面提倡的法租界,衡山路可以在晚上看看而武康路我是推薦白天走的,順便還可以去排一排網紅冰激凌的隊,能不能吃到三分靠毅力七分靠人品,不過味道的確很不錯。

不過要說陸家嘴洲際那張圖片就不好玩了,畢竟還有浦西的249億像素對不對


1.外灘

2.靜安寺

3.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4.淮海路、武康路,宋慶齡故居、巴金故居都在這裡,以及一家出售網紅冰淇淋的小店,每次去不下百餘人在排隊。

5.城隍廟、豫園

6.上海英法租界

7.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陸家嘴,世紀大道上

8.世博會的中國館

9.虹橋機場旁上海凌空SOHO項目

圖片源自網路

想到再更。


無他,就是想傳點圖。。。


我認為最值得一看的建築是1933老廠坊吧,它的外觀沒有其他建築那麼華麗和莊嚴,特別普通,但是內部設計非常驚艷

很早之前這裡只是一個屠宰場

誰能想到這些縱橫交錯的樓梯是以前為了趕畜生設計的

它的外觀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特別是些小角落,設計得很特別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松江大學城東華大學的…雞爪樓

好吧是圖文信息大樓

我一直覺得正面設計很好看,直到我在前輩畢業留念中看到了背面

背面:

嗯…沒事也挺好看的


說個沒人提的。

嘉道理爵士公館-Marble Hall,現福利會少年宮。

和看門大爺好好說說,就可以進去參觀了,設計細節很棒,特別是內部。感興趣的查查背後建造故事,也挺有趣。

(圖源網)


最近社會實踐在做一份關於上海歷史建築的旅行地圖,主要是衡復地區的。

先上一張同學畫的武康大樓~

關於武康大樓的故事非常多,它在一個六岔路口上,造型就像一艘船一樣,現在牆上的牌子上還寫著「東美特公寓」,這個是最早的名字,後面也被叫做諾曼底公寓。

更多的關於武康大樓的名人逸事,例如聶耳,王人美,許幸之在武康大樓里創作彈奏過《義勇軍進行曲》,當時是作為《風雲兒女》的主題曲進行創作的,當時王人美就住在武康大樓的七樓。

除了王人美,還有不少名人都在武康大樓居住過,例如,孫道林,趙丹,秦怡等等。

當然也不乏普通人的故事,據說住在靠近淮海中路那一面的居民,經常可以看著住在武康大樓對面的花園洋房裡宋慶齡在喂鴿子。

前面說了武康大樓的兩個別稱,其實,還有一個名字,但也是帶著血淚的,因為在文革時期,不少人選擇在武康大樓自殺,所以也被叫做「上海跳水池」,真的是令人唏噓。先佔位,後面再慢慢補。


謝邀。

最值得去體驗一把。。。請看圖。

剩下的等有空了再答。

@vczh


IAPM環貿不多作解釋,Benoy設計的,我個人認為是商場空間典範,非常精彩而且細節精緻,很多上面推薦的建築細節令人汗顏,只是求個整體視覺效果,包括soho,包括龍美術館.


東湖賓館

曾是杜月笙住宅之一,也是美國領事館舊址之一。坐落於東湖路,毗鄰淮海路,鬧中取靜。


值得看的建築

1、首選自然是陸家嘴,高樓大廈,啥的,帶朋友來上海玩先去陸家嘴絕對大殺器好嘛,不用坐各種電梯上去,就在下面看看,一眼望不到頭的建築,可以唬住那些外地朋友。

2、我是虹口人,虹口以前是公共租界和日本勢力範圍(特彆強調日本在上海沒有租界!),都是些小矮房和石庫門,想看的話可以去1933老廠房看看,以前的屠宰場。虹口還有個甜愛路,來源是以前某個運動的時候不允許正大光明的談戀愛,於是都到這條黑漆漆的小馬路上撇情操,後來就是甜愛路了。

3、逼格當然要數靜安寺、盧灣、黃浦、徐家匯這些地方了,以前的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各種高逼格的小路兩邊的小洋房,都是看點。

什麼霞飛路啦,復興中路啦,石門一路啦巴拉巴拉。

4、最後推薦一個逼格非常高的小馬路~咳咳~~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作為老虹口,一直在那邊從小玩到大的,裡面死了很gong多chan人dang,~


謝邀請,不過對建築研究不多,個人比較喜歡石庫門老建築,別噴我哈


一定要說最的話,初來上海么肯定去看陸家嘴廚房三件套了……

冷門一點的話,2號線淞虹路那邊的臨空SOHO真的非常有設計感……

老建築的話就不說了,黃浦區跟外灘一路慢慢逛都蠻好看的……


推薦閱讀:

台灣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建築設計和景觀設計?
如何評價品位的高低?
有沒有像《設計詩》、《ZERRO》之類,很有趣的書?
為什麼特斯拉的電池不放在發動機艙和油箱位?
居民樓最高可以建多高?

TAG:上海 | 設計 | 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