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南斯拉夫沒有解體,今天的世界會有什麼變化?

假如冷戰是蘇聯贏了,今天的世界會有什麼變化? - 政治

前些日子驚聞北約邀請黑山入盟,作為昔日塞爾維亞最堅定的盟友,這一看似平常的舉動勢必會打破「冷戰」後巴爾幹半島形成已久的「均勢」,甚至可能再度引發前南地區的政治和軍事摩擦。在此不妨來個腦洞向,假如南斯拉夫沒有解體,「後冷戰」時代的格局又將如何?

1. 假如南聯邦沒有解體,南共依靠人民軍保住了中央政府的執政黨地位,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自治制度是否會對我國的改革開放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2. 假如南聯盟沒有解體,克拉伊納共和國、波黑塞族共和國、黑山和塞爾維亞是否會聯合成一個新的南斯拉夫(準確地說是一個塞族人的南斯拉夫)?科索沃的主體民族是否會發生變化?

3. 假如當年南聯盟與北約的戰事進入膠著狀態,俄羅斯是否會暗中或公開介入?

暫時就想到這些……大家可以隨意從很多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謝邀。對南斯拉夫不熟悉,談談自己的看法。

1、不可能。

中國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曾學習過南斯拉夫,但到了1980年代中期之後就不再學習,轉向以日本和新加坡為師。到南聯邦解體前更是轉向與自治制度背道而馳的路線,最後結果就是推行分稅制改革以強化中央權威。

事實上,南斯拉夫的所謂社會主義自治制度(在經濟學上也被稱為伊里利亞型資本主義)就是其分裂的遠因。以利潤為導向的所謂勞動者自治企業與地方政權相結合,再加上控制在各共和國手中的金融機構,導致地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固化,與外國資本的經濟合作更強化了這一點,久而久之國家喪失了統一的經濟基礎,政治上的分裂在強人鐵托死去、經歷二戰極端民族主義恐怖的一代人凋零後也就不可避免了。當時整個南斯拉夫聯邦的分裂實際上不僅僅是向共和國分裂,甚至還有向更小單位分裂的趨勢——極端的例子是西波斯尼亞自治省,這個所謂自治省(後改為共和國)是以當地一家大型企業為基礎的,幾乎就是一個企業共和國。

到了南聯邦分裂前夕,南共實際上已經不存在,因為各共和國共盟之間已經先分裂了。人民軍雖然一時還存在,但由於主張獨立的各共和國掌握了名為邊防軍的地方部隊而且得到中歐強國的支持,因此已經不可能用暴力讓他們臣服。這樣,題主設計的統一道路也就不可能走得通。

2、不可能。

南聯盟在2003年改製為塞黑,2006年解體。

而克拉依納共和國已經在1995年8月因為克羅埃西亞軍隊的軍事行動而被消滅,波黑塞族共和國也在同年12月接受代頓協定與穆克聯邦組成波黑二元邦聯。南聯盟就是不解體,也不可能獲得這兩個地區——更別說這兩個地區本身就是被米洛舍維奇在1994年為了換取西方早日解除對南聯盟制裁而出賣掉的。

科索沃的人口比例實際上無法改變,因為塞爾維亞人在90年代就跑得差不多了,而南聯盟軍隊也在1999年承認戰敗而退出科索沃。

3、不可能。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1998年俄羅斯陷入了經濟危機,整個金融系統幾乎崩潰、生產也跌到了蘇聯解體以來的最低谷,這也是葉利欽之後不得不讓位給普京的歷史背景。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還敢介入南斯拉夫?

那真是作死。

什麼再統一機構起碼現在看不到影子。

再順便一提,冷戰時期的南斯拉夫不是蘇聯盟國。即便在與蘇聯和解後,鐵托對蘇聯的戒心仍然大於對西方,特別是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事變之後。


中國足球的世界名次可以上去5位


謝 @山丘之卒 邀

1.南聯邦不解體的假想

第二南斯拉夫瓦解的直接原因,就是主席團無法彈壓塞爾維亞內部的民族主義勢力。如何在克里斯瑪式的領袖死後保持執政的合法性,這是所有威權政權都要面臨的共同問題。然而南共或者說鐵托處理地並不好。在克羅埃西亞之春之後,原本鐵托支持的一部分中青代官僚都遭到拋棄和貶黜,導致後繼的主席團威望不足。後來在民主化大潮下人心思變,政權遭到來自內外的挑戰。塞共內的鐵托主義者大權旁落,米洛舍維奇通過民粹上台並煽動仇恨。

塞爾維亞問題是南聯邦的制度性問題,雖然第二南斯拉夫存在的基石就是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壓制,然而無論鐵托本人是否有意,鐵托確實對塞爾維亞打壓太過。從這個角度來說,塞爾維亞民族情緒反彈,米洛舍維奇乃至舍舍利式的煽動者通過民主途徑在塞爾維亞上台是個大概率事件,主席團和塞共基本無計可施。尤其後威權時代下,主席團是不可能再發動情報局案這種級別的大清洗了。

靠人民軍彈壓是不可能的,人民軍面對得到匈牙利和德國的支持的克羅埃西亞只能說均勢,而顯然德國還留有餘力。

不過真要腦洞大開一下,假設鐵托主義者發動一次有限的政治陰謀,比如「貝爾格萊德車禍」「亞得里亞海炮擊」「薩格勒布領事館」這種大新聞,扳倒了內部的反對勢力,南共的鐵托主義者繼續掌權到90年代。結局無非就是自由化,公知上台或者舊官僚換皮執政,一如圖季曼和庫昌;

南斯拉夫是在50年代就走在經濟改革,或者說「復辟資本主義」前列的國家,早在50年代南斯拉夫就批准外資銀行進入和外資持股超50%,在私有化方面估計不會有什麼顧忌。入歐後大概是匈牙利到羅馬尼亞之間的水平,經濟上跟其他東歐國家一樣加入德國的勢力範圍,到處是德資,青少年熱衷學德語,每年夏天德國人成群結隊到達爾馬提亞度假。

2.南聯盟不解體的假想

到了南聯盟的時代解不解體已經無所謂了。米洛舍維奇根本指揮不動久卡諾維奇。維持一個形式上的統一無關緊要。米洛舍維奇也沒什麼意願支持境外的塞族武裝。

波黑戰爭中北約的干涉是得到安理會同意的,南聯盟對塞族共和國的合併不會被承認。

塞族武裝和南聯盟無力阻止克羅埃西亞發動風暴行動,克拉伊納的民族純化已經在所難免。

另外馬其頓的親保傾向比親塞傾向強得多,指望馬其頓參加南斯拉夫再統一不如指望馬其頓和保加利亞合併。


歐洲杯乃至世界盃多了一個奪冠勁旅


至少歐洲能少死點人,指不定XX陷落就不會出現了。

要不然說歷史真是弔詭,當年北約空襲南斯拉夫,誰能想到若干年後復仇就要來了。

歐洲多年來一直存在活躍的武器交易黑市,走私者主要從巴爾幹地區將武器非法運入西歐國家。

在號稱「歐洲心臟」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你只要花700歐最多1000歐,等半小時就能得到一支全新且是正規兵工廠出品的AK-47步槍,速度堪比中國的某東快遞。

在去年11月的巴黎恐怖襲擊中,恐怖分子所持8支自動步槍均是扎斯塔塞爾維亞瓦武器公司80年代的產品 ,經歐洲黑市轉到恐怖分子手中。

這家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著名軍工企業當時主要為南斯拉夫軍隊和警察製造輕武器,但上世紀90年代,隨著南斯拉夫解體,大量槍支武器流失,「任何人都可以從武器庫中拿些槍出來」。大量武器非法流入歐洲個人或有組織犯罪團伙手中。

歐盟寬鬆的邊界管理使武器走私十分方便 。大量的武器直接從巴爾幹半島運輸到歐洲各國。

曾有一個走私者對塞爾維亞邊境警察說他是個音樂家,但是警察從他的大提琴箱中找出12支義大利產M12衝鋒槍。從他的汽車油箱中找出20支手槍。這種現象間接的表現出歐洲武器走私有多猖獗。

對恐怖分子來說:歐洲活躍的黑市是得到武器最好的來源

對於恐怖分子來說,歐洲活躍的黑市是得到武器的最好來源。他們如同逛超級市場一樣,走私者不問用途就會將大威力軍用武器賣給他們。

根據質量和狀況不同,一把AK47步槍的黑市價格700歐元至2000歐元之間,一把蠍式衝鋒槍售價約1500歐元,一支帶有8發彈藥的M79榴彈發射器售價約2000歐元。 蘇聯原產的SAM-7肩扛式防空導彈5000到8000歐元 。一包美軍制式M112型C4 炸藥只要800美元。

而根據歐洲警方估計 至少2000萬支武器流通在歐洲黑市。


德國現在不會湧入那麼多的神族難民,因為走陸路的難民會直接被南斯拉夫攔下攆回去。

當年炸南斯拉夫德國炸得很起勁,現在也算是報應吧。


南斯拉夫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這個國家沒有主體民族,必然分裂。一戰前,「大塞爾維亞」夢想也不包括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一戰後南斯拉夫的形成是大國博弈,二戰後是鐵托的無上威望


就南斯拉夫的體量,解不解體又會產生多大影響?

對歐洲格局或有牽涉,

對世界影響就免了吧,寥勝於無。


用宿主血肉餵養寄生蟲(單方面犧牲一方維持民族團結,還處處打壓、提防宿主),就必然會這樣。

宿主身強體壯自然不在乎,一旦宿主百病纏身自顧不暇,只能割肉斷腕拿寄生蟲開刀,南聯盟和俄羅斯都是這樣(兩個目前都大掉血,不過好歹保全性命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下一個會是誰?


2016年法國歐洲杯 南斯拉夫國家男子足球隊

首發陣容:

   門將:漢達諾維奇

  後衛:斯爾納 伊萬諾維奇 蘇伯蒂奇 科拉羅夫

中場:莫德里奇 約維蒂奇 馬蒂奇 拉基蒂奇

   前鋒: 曼朱基奇 哲科

替補名單:

門將:貝戈維奇

後衛: 納斯塔西奇 比舍瓦奇 斯帕希奇

中場:科瓦契奇 皮亞尼奇 盧利奇 克拉西奇

前鋒:佩里西奇 武齊尼奇 伊比舍維奇

這麼豪華的國家隊陣容估計杯賽冠軍都拿到手軟吧!

編輯於:2015年12月7日

………………………………………………………………………

補張圖:


如果南斯拉夫沒有解體

首先假設是個安然穩定,秩序井然的國家。

我們會在新聞聯播里聽到這樣的台詞:

應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總書記,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總統某某某的邀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某某某將於某月某日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如果南斯拉夫沒有解體的話,相對於中國來說,兄弟黨之間關係應該是很不錯的,兩國高層無論黨和國這兩層關係應該是非常不錯的,如果兩國互相訪問的話,一定會互相去毛主席紀念堂和鐵托墓參謁(社會主義國家傳統),並且如果南斯拉夫現在還存在的話,在現在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中一定是第二的位置。

說多了,南斯拉夫如果沒解體的話,那現在他就真是作為歐洲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了,位於歐亞,東歐西歐一個巧面的節點上。並且位於巴爾幹半島上,屬於東西方文化衝擊的一個點上,在現在難民問題和國際有關的問題(例如:打擊恐怖主義)上應該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在歐洲定位一定也很特殊,也會受來自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各種限制,來自美國的壓力,要應對各種顏色革命。

如果按鐵托不結盟思想能很好貫徹,如果能很好地融入歐洲,應該會和歐盟關係還好,首先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底子也不錯,走南斯拉夫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但是換句話來說,俄羅斯或許在歐洲也許就有一塊相對較大的前沿地區。

如果考慮一帶一路等建設,如果南斯拉夫還存在的話,也一定是個關鍵的節點。

架空設想還是很有意思


多的不知道,政治也不太了解

但我所想說的是

在籃球方面

南聯盟假如沒解體的話

美國可能又有一個可以剛正面的對手

西班牙,可能在歐洲的地位不會這麼穩

曾經迪瓦茨

彼德洛維奇

庫科奇

代表了曾經南斯拉夫籃球至高的榮光

但之後甚至解體

各加盟國都還是人才輩出

大家想想現在把聯盟中各個東歐南聯盟前加盟國球員組成一個隊

真不虛任何強隊


單就蘇聯來講對南斯拉夫影響不大,即使是蘇聯對東歐影響最盛的時候也奈何不了強人鐵拖領導的南斯拉夫,主要原因是南斯拉夫的解放和蘇聯的關係不太大,他是由鐵拖領導的人民軍自主解放的,所以他敢和蘇聯叫板,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和蘇聯並不接壤,蘇聯對其影響力並不大……


如果不解體,現在南斯拉夫必然世界盃歐洲杯已拿到手軟。西班牙是啥?德國是啥?


92-2000五界世界大賽 南斯拉夫陣容會有:

米亞托維奇 薩維切維奇 尤戈維奇 米哈伊洛維奇 斯托伊科維奇 凱日曼 科瓦切維奇 斯坦科維奇 蘇克 普羅辛內斯基 斯坦尼奇 賈爾尼 博班 薩利哈米季奇 扎霍維奇

而如今也將是一支超級強隊 有可能還有伊布


謝邀。

今天的巴爾幹還是今天的巴爾幹。

美國到處撒潑的源頭是什麼?就是科索沃戰爭。或者,再往前推一點點,1994年《波黑和平框架協議》。

為什麼選擇這裡下手?就是因為這裡:1)是傳統蘇聯盟國;2)紛爭不斷;3)此時蘇聯剛剛解體,無論是俄國還是長者治下的中國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干預。

南聯盟解體客觀上看是美國人的作用,其實南聯盟內部已經是一盤散沙。如果南聯盟不解體,難保今天的巴爾幹仍然是和平安定的,因為南聯盟中有一支穆斯林族,一直在鬧事。如果綠教利用他們作為跳板到歐洲來發動恐怖襲擊,最大的改變可能是襲擊不再首先出現在巴黎,而是匈牙利、奧地利等鄰國。

南聯盟不解體,將是歐洲周邊最大的窮國。可以斷定,它會像希臘一樣積極加入歐盟,然後拖累歐盟的經濟發展。

總而言之,南聯盟不解體,今天的巴爾幹亂象只是多了一個鬆散無力的政府在上頭而已,該怎麼亂,還是怎麼亂。


除非塞族自己放棄極端民族主義。和俄羅斯最終消滅了蘇聯一樣,讓南斯拉夫解體的首要原因就是塞族和米洛舍維奇,對南斯拉夫中央的無視。打壓人多的固然不對,但是人多一方要是以為人多就可以隨便吞併人少一方,這買賣也不必做了,肯定得離婚。不願意,也也可以,可塞族又打不贏。這就沒辦法了。要是自己沒那個手腕,就不要搞這些狂熱「主義」,要不就商量著辦,要不就打仗打贏:德國統一不光是打贏了內部,連「陰險帝國主義」法國也打贏了,別老埋怨別人找外部支持,你不能以德服人還要砍別人頭,別人當然就要找人支持。

國家統治是一門藝術,不是喊打喊殺找歷史證明自己多偉大就行的。


世界盃早就拿冠軍了,輪不到巴西和德國


什麼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在歐洲杯上都是浮雲


92年歐洲杯94年世界盃奪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
為何美國從未發生過軍人獨裁統治?
如何通俗簡單介紹下美國歷史?
明尼蘇達州在美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州?
蒙大拿是個怎樣的州?美國人民怎樣評價蒙大拿,以及當地人民?

TAG:政治 | 美國 | 南斯拉夫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 塞爾維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