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財渠道日益多元的今天,投資股市的意義在哪裡?

我沒有涉足過股市,目前的理財渠道主要是基金和互聯網金融產品,所以如果以下提問中有用詞錯誤請見諒。

我的疑問主要是由這個問題(對於擁有12%年收益投資小白,有沒有必要學習股票投資? - 金融)引申而來,在該問題中許多答主稱12%的收益率已經超過許多股市投資者的收益率。那麼:

1、在當前許多互聯網金融產品收益率能夠輕鬆達到15%以上(有大型擔保公司介入的一般在10%左右)的情形下,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人投入股市?

2、股市投資者的收益率分布大概是怎麼樣的,哪些因素影響著收益率?

3、您建議非專業背景的投資者進入股市嗎?有哪些好的建議和否認的理由?

補充下:問題的本意是指股市有著這麼大的風險,而在大風險的前提下是並不高的平均收益,那麼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選擇更加穩定的其他投資方式。問題的本意並非否定股市投資的價值。


因為人對於損失的認識是客觀的,對於預期收益的認識是主觀的。

這句話通俗點說就是,賠錢時大家都想著剛性兌付,劃清底線,但是掙錢時是沒夠的,總認為自己是少數的百分之幾。

股市和任何其他吸引了眾多參與者的事情一樣,其預期收益帶有不確定性,但是人性中貪婪和投機的部分讓多數人過於「樂觀」地估計這種預期,我舉個例子:

我接觸過不少投資人,在我推銷給他們金融產品時,如果產品是偏固定收益類的,就是說預期收益率比較低也比較穩定的,比如說區間在4%-8%,多數人會按照4%估算。而當我推薦一個權益類或者浮動收益類的產品時,比如說預期收益率不好說,但是歷史收益率或者模擬收益率曾經達到50%,多數人的焦點在於是不是能達到50%,而不是可能會虧損。

股市中虧損和盈利投資者的比例沒有權威統計,但是總體來說,最樂觀估計按照二八分是差不多的,20%的人長期能掙到錢,注意,是長期,多數人在牛市裡是「掙過錢」的,但基本上都賠回去了。這波也不會例外,人性是永遠不變的,無論時代和市場如何。

我把這歸結為人性中的貪婪和投機,多數人是克服不了的,為什麼說專業投資機構相對來說會更能克服這部分因素,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嚴格的投資策略和交易規則來最大限度避免人性弱點的影響。當然了,也不是所有所謂專業機構都做的到,昨天還看到新聞說有券商喊出A股1萬點。

最後,我不認為任何個人直接投資股票是一個好選擇,這是一個需要一定智力,一定知識,一定時間和一定自控力的事情,如果你有以上這些素質,我覺得你投入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如果你沒有或者不打算付出這些,那麼你是在投機,是另一件不同的事情。

想投資股票或者配置股票類資產,完全可以通過基金或者其他方式來完成,不用非得自己動手。

如我簽名所說:股市上虧錢的根源,來自於對「旁邊的人」的嫉妒。對股票沒有了解的人入市,10個裡面9個是因為看到別人賺錢了,但很奇怪,你看到別人通過努力工作得到更好的回報時,為什麼沒有這種衝動呢?

歸根到底,還是人性貪婪。


這就和為什麼有這麼多穩定的工作了,還有這麼多人要出來創業呢一樣的。

創業要考慮的東西比打工多多了,擔當的風險也大,但是理論收益是沒有上限的。

打工風險有限,收益雖然穩定也是有限的。即使年收益幾十萬、上百萬。

出來創業的都認為自己一定會成的。

因此:

1、進入股市的人也認為自己一定能取得比那些理財產品要高的收益。所以才有這麼多人要投入進來。

2、按一般的說法是一賺二平七賠。

3、我認為在股市中能長期穩定賺錢的就是專業,並不是專業人士就專業的。就和鬧革命的時候,最後活下來的名將不一定就是經過正規培訓的那些人。市場機制決定了大部分人就是要賠錢的。但還是建議有條件的人都進來試試,因為這裡至少是個磨練人性的好地方。賺錢了不一定是自己對了,但賠錢了一定是自己錯了,誰也沒法埋怨別人。簡單明了。

雖然最後註定大部分人是要賠的,但投機的魅力正在於任何人都有機會實現逆襲的夢想!類似彩票,但又不一樣。


1.05^20=2.65(定存)

1.07^20=3.87(理財產品)

1.10^20=6.72(P2P)

1.13^20=11.52(聶夫)

1.16^20=19.46(施洛斯)

1.18^20=27.39

1.20^20=38.34

1.25^20=86.74(巴菲特)

1.30^20=190.05(彼得林奇)

題主用心去感受一下如上數據。

而且上述幾位基金經理/投資人是在大資金的情況下/有基金約束的情況下實現的收益率。題主是散戶+小資金+中國股市現在沒有資本利得稅:沒有倉位比例限制,資金介入小盤股不影響股價和流動性,賣出股票除了傭金印花稅過戶費這些外,將獲得全部利潤。

股市十年會帶來什麼呢?

茅台股票十年22倍;瀘州老窖十年12倍;雙匯股票十年16倍;承德露露股票十年16倍;上海家化股票十年23倍;東阿阿膠股票十年11倍;伊利股份股票十年12倍;雲南白藥股票十年13倍;天士力股票十年22倍;國葯股份股票十年11倍;宇通客車股票十年16倍。

股市投資門檻極低,你只需要足夠買一手的錢+對應的券商傭金就可以享受資本成長帶來的回報,不上槓桿、不反覆交易,你想虧光只能是投資標的退市。對比其他常見的投資方式:你投資房產首付要多少錢;你買理財,有多少XX萬起投的;現在買高回報垃圾債沒500w政府會對你父愛如山;你跑去P2P網站打新,你猜你會不會是擊鼓傳花的最後一環;買公募基金,手續費且不談你對這些神創拉升追神創,切換到主板行情又回到主板的公雞經理有多少信心?買私募,又回到XXXw起投的問題了。

綜上:股票簡直就是資本屌絲的逆襲必選神器。

當然,用一句話拉回現實,不談風險只談收益都是耍流氓。一切能與風險相稱的高收益建立在你對個股的精選和耐心持有上。


當然為了賺更多啊。

12%超越許多投資者這事,其實吧股市賺錢的人要賺就是能穩定盈利的,要就是今年賺明年賠的,如果炒了很久還是10%上下,就a股而言,確實不如去理財。。。

12%的收益對於一些體量較小的資金來說,不算什麼(不要拿巴菲特那種體量的20%年化說事)

順帶說一句,就股市而言,入市的哪個都覺得自己是萬里挑一的賺錢的那個,就醬。


  1. 從去年月的1991到現在的3961,上證指數已經翻了差不多一倍,作為一個完完整整經歷了這段歷程的人我說說這段時間群眾是怎麼變化的吧:5月到11月,根本沒人提起炒股,股民都羞於說自己有炒股,證券公司的人已推理財產品為主,股票基本不提;11月到1月,股民臉上開始有了笑容,在商量著解套之後要把錢放在哪個理財產品亦或者債券好,低風險投資仍有很大市場,大家都在擔心指數回落,所以觀望情緒濃厚;1月到3月,股市高位盤整,談股市的人有所增多,但真正行動的人不多,有行動的也都跑去炒創業板了;3月到現在,不用我說了吧,每天那麼多開戶的人擺在那裡呢。所以總結起來我認為是以下原因:a.不是大家不知道股市有風險,而是覺得牛市這麼猛,不賺一把太可惜了,而且都認為自己有逃頂的能力;b.身陷於股民群體之中,覺得不炒股沒有話題,也很丟面子;c.國民有賭性,且喜歡和別人比較,拿著年化12%的投資,人家兩個漲停就比你多了,人比人氣死人;d.中國投資手段的缺乏,資金的去處實在太少,前些年能去樓市,現在不行了,只能往股市來了。
  2. 股市有句話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分布,叫「一贏二平七虧」,影響收益率的因素這個題主說的很模糊,不知道怎麼回答,如果說是影響個人收益率的因素的話自然是投資的標的和投資的時機,即所謂的買了什麼、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
  3. 不建議非專業的投資者進入股市,因為大部分非專業投資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在上班時間盯盤,在信息、技術等各個方面都處於劣勢,可謂是吃力不討好。而且有一種理財工具能夠戰勝大部分的投資者(包括部分專業投資者),即指數基金,進行波段操作的話還能夠跑贏市場,成為盈利的那10%。如何波段操作指數基金請參見本人的帖子年化27.2%!民工教你使用指數基金戰勝市場 。


1 (對於擁有12%年收益投資小白,有沒有必要學習股票投資? - 金融)引申而來,在該問題中許多答主稱12%的收益率已經超過許多股市投資者的收益率。

答:年化12%的收益是地方壟斷項目,你這個說法就相當於「我家開了中石油,我壟斷了所有的石油生意,我為嘛還要炒股票呢?」

2在當前許多互聯網金融產品收益率能夠輕鬆達到15%以上(有大型擔保公司介入的一般在10%左右)的情形下,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人投入股市?

答:15%以上是有違約風險的,沒你想像的那麼「輕鬆」,某種程度上說,股票套了你仍然持有股份,好公司總會解套(我當然不是讓你盲目買盲目套),但你看P2P跑路的,違約的,幾個人拿回了錢?你還覺得「輕鬆」么。另外股市的收益在某一時段大大超越固定收益很正常,長期按指數看,美股的百年收益高於債券、地產等。

3、股市投資者的收益率分布大概是怎麼樣的,哪些因素影響著收益率?

長期看賺錢的人確實是少數,主觀和客觀因素都會影響收益率,大市好不好,自己有沒有買到不錯的公司等等

4、您建議非專業背景的投資者進入股市嗎?有哪些好的建議和否認的理由?

你有持續的恆心學習進步而不指望一夜暴富,可以進入。不想思考 情緒波動大 指望暴富請遠離


簡單的說,不管過去現在將來,股票投資仍是預期收入最高的投資渠道。

在該問題中許多答主稱12%的收益率已經超過許多股市投資者的收益率。

注意,你說的是很多xx已經超過很多xx,不是所有的對吧?我們來看看最近幾年,收益最高的公募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不看股票因為股票太極端了。

2012年:31.70%

2013年:80.38%

2014年:102.49%

最近幾年你說的這些投資渠道有能達到20%的么?

當然我只是列舉了最高的,所謂高風險高收益,股票投資遇到風險的可能性也很大,這幾年也有不少基金虧了不少的錢,但是你說的15%就沒有風險么?

再說說我的投資,去年年底我破釜沉舟,把全部財產買了3個股票型基金,截至2月末總收益率剛剛超過20%。這個20%是實現收益率,不是年化。我為什麼做這個決定呢?我是這麼考慮的,我的總財產比較有限,而我的預期收入會逐漸增加。如果我的財產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不能實現翻番,存在那裡放到幾年後對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而我能接觸到能讓我財產幾年內翻番的投資途徑只有股票,所以我選擇了它。至於風險,我並不介意,因為就算股市把我的存款全部虧光了,對我將來可能積累的收入來說也不算什麼。

這是我的對於為什麼有人投資股票的解釋。至於每個人自己該不該投,請諮詢相關專業人員。

就我的經驗我就提供一個建議:如果投資的話,不要制定不切實際的投資目標。最典型的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價最高什麼時候價最低,市場上沒有人可以知道,不要妄圖抓到它。黃金甲里一句話我覺得蠻有意思:不是你的,你不要搶。

利益相關:證券從業人員。


成規模的專家團體去研究股市、炒股的時候,盈利可以很大的。不要信巴菲特的24%是奇蹟,在中國內陸,正是信息不平衡造成的有人大賺但民眾大部分賠錢,既然這樣賺的那部分人有的賺得很多。

我自己知道的私募或者類似的組織里有個一年兩三倍不是不可能,而風險不是你想的那麼大。這一切都因為信息不平等、資源不平等。有人可以用錢買腦子賺錢,有人只會傻砸錢。

你真的覺得12%就夠了?


其實當人不是太有錢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把投資收益和消費相掛鉤,對於10%左右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年輕人本來錢就不多,一年下來掙的那點收益可能就是一周生活費,不痛不癢,還佔著資金流動性。股市儘管是大忽悠,但給你一個能改變窘迫現狀的機會。


股市收益無上限啊


呵呵,你以為你拿錢去理財,人家不是拿著你的錢去投資股市?逗,干吸儲理財的從業人員我見得多了,最後還不是拿了錢參與上市公司增資重組,或者參與地方政府借貸工程建設,借新錢還舊錢,然後讓理財人分個10%,錢少的50w萬一年10%,吃飯都不夠。自己投資股市,自負盈虧,我的錢我做主,就是任性,沒有什麼專業非專業,想在股市賺錢總要花點時間動點腦筋並且遵守紀律。那些總想跟著別人買點掙錢的人自然是虧錢的主,互聯網理財無非就是把以前人家在做得事搬到了網上而已有什麼大不了


做炮灰呀


樓主,你要相信,很多專業炒股的人,年年翻倍是很平常很應當的,無論牛市熊市,而且是10年8年的長度。只是你不是這個圈子,不認識這些人而已。

炒期貨的,一天30%收益那是家常便飯,只不過期貨的大師一般都比較短命。

那些投機高手是怎麼隕落的:

翻倍翻倍翻倍再翻倍,對未來預期非常好,法拉利保時捷,別墅豪宅,環遊世界,買買買吃吃吃去去去,然後突然那麼1,2年賺不到錢了(注意:不是虧錢),被債務搞傻了,只能大膽去賭然後徹底失敗了(注意:這才是虧錢的時候)。

至於P2P等網路理財,嗯,我就是互聯網行業出身的,你覺得風險不大?我只能說你很傻很天真。


風險和受益成正比 1.因為股市的受益上不封頂,若資金量不太大,一年12%對於股市職業投資者來說就不值一提了,一天就能辦到 2.影響收益率的就是你的水平

3.非專業也可以,但是必須進行專業學習,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是最重要的。否則,去炒股長期來看就是去送錢的


一個字:收益高


我沒覺得現在投資渠道多很多呀,首先不喜歡那些不靠譜的投資理財。對於小散,靠譜的渠道還是那幾個,變化並不大。個人買個美股都不行,買個港股都要50萬限制,而且t+1a股,所以覺得假設目前不存在


熊市一年12%是大神,牛市一年滬深300指數都翻倍了你12%好意思?人民幣銀行理財一年5.5%是平均水平,你去工行問問看看美元理財一年多少?了解市場,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優選擇才是正路!


p2p就是個龐氏騙局,騙錢的遊戲而已,還是股票自己操作好點,至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你能力不行賠錢就要好好的學,學著怎麼賺錢。p2p還是少玩為妙,萬一借方跑路了,你就沒處哭了。股市發展了這麼多年了,還是規範點的,p2p剛開始是沒有規矩課可講得


1你看到的互聯網理財的高收益是假象,或者是不能長久的高收益,或者看起來很安全,其實風險很大。這個和股市是一樣的。

2和中國財富分配的分布差不多,頭部很尖,尾巴很長。絕大多數人負收益,但是賠的不算多,少數持平或小賺,極少數人把這些錢都拿走了。當然這是指很長時間周期內的結果。

3不建議。為什麼不買基金?你要不要上班上學?你沒那麼多時間盯盤,基金有專業人士負責,總不會比你更差。除非你很厲害,這是小概率事件。或者你不求盈利,只是玩玩。


追求收益最大化 同時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考驗


推薦閱讀:

網易海航光大聯合推出的立馬理財安全性怎麼樣?
在21歲的時光, 如何打理一筆70萬的小財富?
如果銀行倒閉,目前最好的資產配置是什麼?
銀行自營投資、理財資金投資有什麼區別?對銀行的風險資產佔用有什麼不同?
怎麼選擇合適的投資理財方式呢?

TAG:投資 | 理財 | 股票市場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