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哪裡最有上海味?

最能感覺到上海味道的是哪裡?


1998到2010,我在上海生活了12年。

這個問題蠻好的,一下子想起很多上海的細節,但說不出哪一樣「最有上海味」。估計上海人也講不清。

不少人討厭上海人,我一直記得當時去北京讀大學,有人這樣「誇」我:

「你性格有點像北方人啊。討厭有些南方人,上海人、蘇北人、台灣人——一個比一個摳,哎你哪裡人?」

「定居上海的台灣人。。」

————

說題目(下面都是個人觀點 個人觀點 個人觀點 看清楚了?

首先,上海的街是最有上海味的。

我在很多城市生活、居住過,短短長長,沒有比上海更適合逛街的地方。

外灘、黃浦江、靜安寺、徐家匯……逛爛大街去小巷,吃完下午茶去找蔥油餅。九點十點都太早,市區小街燈火嗲。

其次,上海的老建築,肯定是最有上海味的。

一磚一瓦,層樓疊榭、碧瓦朱甍、斷瓦殘恆……除了「雕欄玉砌」,這些裝逼的形容建築的成語,在上海都能尋得到。

歷史原因,歐洲古典、文藝復興、中西結合……石庫門、新里弄、小洋房,高中生帶著剛剛背下來的歷史去走一圈,什麼殖民、侵略都能想起。

幾十個十幾個平方米塞著那麼多三代同堂,拆遷前,他們在寸土抵寸金的好地段蝸居,廁所要公用,沒有廁所的要擺個尿盆,家裡用半平米拉個布頭,趁晚上從屋脊後面倒掉。

公共面積是一定要搶的,搶到了就能傳三代——你說這是老上海人錙銖必較的根源?他們可不是錙銖必較,這叫:生存和生活。

最後,那上海人呢?

大家很熟悉一個音譯詞「老柯勒」,泛指上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白領」(偏褒義)。

生活講究、注重品行、吃穿精細、教育得當,「老柯勒」是現在上海人的影子,但只是一點。

————

這幾個月,我爸重病回上海養,上個月,我回去陪他們。在賓館裡,突然有人敲門,一開是我媽閨蜜,電話不打一個就來了。

我媽的閨蜜是上海人,一家老上海人。

跟你不熟不套近乎的老上海人,鄰居敢占樓道要鬧到110來兩趟的老上海人。

熟了呢?

我媽微信一個不對勁,她帶著包到一半的餛飩皮、餛飩餡兒來找她,袋子里塞了兩瓶冰凍礦泉水保溫。

她一邊幫我媽罵著惡人,手下一邊麻利的包餛飩:

「這個餛飩好吃的。我以前不會做飯的你曉得額呀(上海家庭常見男人做飯),女兒生寶寶了我突然什麼都會做了,你嘗嘗我的餡,嗲的哦。

xx(我小名),你現在熱鍋,這個餛飩要煎,擺一點油,餛飩擺進去,水淹過一半,小火慢慢煎,煎到有捏捏脆,關火再放三分鐘。我女兒講又嫩又q……哎我也覺得老氣人了氣色特了,真想替儂打伊拉兩擊尼光。哎。」

混沌在鍋里吱吱耗盡最後一點水,妖孽般的異香飄出。

而我覺得這就是答案:上海人,才是真的「上海味」。


沒有一個地方能完全代表上海,這裡有五花八門的人和街區,這世上本沒有典型的上海味。

以我的認知來說說幾種代表性的上海味。

海派上海味。

大概就是所有對老上海的美好意淫,老洋房,旗袍,老克勒,吃西點,張愛玲之類。

代表地點:還真有點難找,畢竟這是21世紀了,德大西菜社之類的海派西餐廳,法租界一帶的老洋房?梧桐樹是所有人心目中最美上海的標配。

俗氣上海味。

以素質不高的大媽大叔為代表,由於歷史原因,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扯著嗓門聊八卦,東家長西家短,聊股市房子。

地點:去天蟾逸夫舞台看場越劇滬劇,你會發現身邊被這些人包圍,這裡可能是全上海 上海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劇場秩序也較差。

小年輕時髦上海味。

小作小嗲的時髦上海小姑娘?乾乾淨淨的上海小夥子出去逛商場看電影吃飯比較喜歡去的地方。

地點:港匯廣場,來福士。

底層上海味。

沒錯,在21世紀的中國一線城市上海,還有老弄堂棚戶區,髒亂差,陰暗潮濕,沒有抽水馬桶,跟人合用灶頭。弄堂居民沒事湊桌麻將,還保留著把門敞開生活的習慣。

地點:海倫路地鐵站附近,昌平路(近西蘇州路),石泉路嵐皋路,聲明一點,這裡大多數是上海人(否則不會被列入上海味),並非被外來務工人員佔領。

普通上海味。

公交車很有上海味阿!因為公交車上的上海人還是比較多的,常看見爺爺奶奶帶著孩子放學,看起來萌萌噠。

司機比較冷漠,有的會凶你,少數線路還有售票員,報站是上海話?普通話(我讀中學的時候,沒聽到過售票員講普通話,不過現在都是雙語)。

很喜歡坐公交車穿過大街小巷,看車上眾生相。

以上這些地方是蠻有上海味的地方了,有興趣可以體驗一下阿!

其實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點的,就是說上海話的人很多(儘管講話的腔調不一樣,有的儒雅,有的粗俗,有的脆生生),不過以後會越來越少。


上海圖書館周邊的幾條路,在樹蔭里行走,想像著一磚一瓦背後的歷史。


多圖!流量黨慎點!

所有外環內建成區 不含密集工作區域及各大旅遊景點。

舉個例子 田子坊不行 不遠處的紹興路行

看到有個回答說中山公園變為商業區了 想說一句 靜謐的愚園路與繁華的龍之夢 都是上海不可分割的部分。鬧中取靜 沒有鬧 只有靜 這不是上海。

ps 林家村泥馬之流未涉及城市拓展的農村 其實感覺也不錯 不過貴乎上沒多少人認為有上海味吧。但是上海的農村也是上海啊

pps 配了些手機里的圖 諸位可以看看有多少符合自己內心深入的上海人設。

這是上海(新江灣城街道圖書館)

這也是上海(澱山湖上的水葫蘆)

這也是上海(滬青平公路西蔡 公交站)

這也是上海(金白花路鍾賈山路)

這也是上海(岳州路海門路)

這也是上海(北沿公路插烏氵效附近)

這也是上海(1號線汶水路站外)

這也是上海(塘北村)

這也是上海(萬獅渡口,遠處高樓為花橋)

這也是上海(外灘)

這也是上海(亮瞎的金茂)

這也是上海(小芳庭)

這也是上海(高科西路中界村附近)


兩年前,有一次幫客戶安裝傢具,來過一次上海。

沒仔細逛,不過偶然路過街頭,看見有賣汽車碟的地方,北京管這種地攤兒叫hi碟販子,我路過一聽,不是那種叮了咣啷的舞曲,彷彿放的是交響樂,我摟了一眼,上面都是古典音樂的碟。

北京吃大蒜,上海喝咖啡,雖然不能說哪個上流哪個下流,但其實上海人對於生活質感的追求,讓我挺尊敬的。


當然是盧灣區麗園路,那個飄著蔥油餅香味的街角啦!

這是我來到上海後發的第一條朋友圈。

那天同事肚子餓了,她是上海人,說要帶我吃她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東西。

結果把我帶到了街角又小又破的蔥油餅店。一開始我完全不想把這個炸的黑乎乎的東西塞到嘴裡。可是看她吃的那麼香,我也就下嘴了。

哇!第一口下去,好香好好吃啊!工作的疲憊和飢餓都在食物的味道中消失無蹤了。於是每次下午我們工作疲憊的時候,都會派一兩個人去買蔥油餅,熱乎乎剛出爐的蔥油餅的香味,成為辦公室永遠的回憶。

那個時候盧灣區還未併入黃浦區,我工作的基金會就在麗園路上。我住在後面的局門後路。那是一片老公房,小區里有很多流浪貓,總有好心的阿姨們給它們餵食。有一次我撿到的小貓丟了,我在小區裡面問,第二天就有另一棟樓的阿姨找我,說那隻小貓她看到了,但是她把小東西放走了。雖然沒有找到我的小貓,但是街坊鄰居的溫暖和照顧讓我這個外鄉人至今感激。

小區不遠,就有菜市場和麗園公園。麗園公園裡總是有很多帶著小朋友來散步的爺爺奶奶,還有一隻肥碩的金毛狗,總是獃獃地坐在長椅上休息。我見過麗園公園的四季,見過那裡的早櫻和玉蘭。還有加班時的夜櫻開放。

在上海過的第一個冬天,只在兒時見過一次雪的我為辦公室窗外從天而降的雪花歡呼雀躍。

也是第一次在風雪中回家。

從麗園路通往新天地的路上,種著高大茂盛的法國梧桐。但其實這種樹和法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們的學名是二球懸鈴木。

記得去找朋友吃飯,卻在樹蔭下迷路。一路的街景很美,只顧著拍照,都沒顧得去找路。

到了清明節,我還被半夜燒別墅的陣仗嚇了一跳。

辦公室樓下的羅森與全家,是吃貨最愛光顧的地方。

我在這裡安了小小的家。

有人說上海是冰冷的鋼筋水泥都市。有人說上海充滿了歧視和排擠,可是我卻在這裡看到了上海真實的模樣。從此愛上上海。並決定定居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城市。


站在上海人的角度,以前的我一定會說是這兩個地方:

位於傳統市中心人民廣場西藏中路附近的市工人文化宮,始建於跑馬廳時代,前身為東方飯店,見證了周遭的紙醉金迷;解放後被挪為他用,賦予了極具時代特色的名字;市宮樓下的申銀萬國證券營業部,也是改革開放後最早的股票交易場所,迄今仍有無數股民在開盤日聚集於此討論行情。市宮是這座工業城市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

以太原路、紹興路等等為代表的西區小路,是傳統的上只角。從淮海路走到這裡,漫步在遮天的梧桐樹蔭下,耳聞往來自行車的鈴聲,恍若瞬間進入了一個平行時空。所謂大隱隱於市,莫過於此。

在大農村住了幾年後,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現在的我會感嘆於這樣的場景:

這裡不光有app購物、送貨上門的盒馬鮮生,還有像下圖這樣的放在居民區門口的自動售貨機售賣生鮮食品。又先進又接地氣,沒有支付寶的中老年人也會去嘗試。真好

看過農村以後再看浦東,真心覺得這地方很有未來感。這裡有千萬豪宅,也有普通民居;有密密麻麻的普通商務樓,也有著名的廚房三神器。記得1998年我在圖中的一所學校念初中時,周圍幾乎都是圖中紅頂的普通「平改坡」居民區,陸家嘴的地標還是孤零零的東方明珠;2002年初中畢業時,圖中的豪宅區已漸成規模。這張圖和我腦海中的浦東湊在一起,生動展現了當年一首著名的合唱曲《上海你越長越高》。

我想,陸家嘴區域恐怕是絕大多數外地人和外國人心中最具有上海味道的地方了。


先傳張照片。

雖然有點庸俗,但是大概是在清晨的浦西的路口看到對岸的東方明珠吧...


有上海人的地方就有上海味道。

1、

爺叔幫們一人一把躺椅搬在梧桐樹下扇扇子吹吹牛喝喝茶。

個叫噶三湖的味道。

2、

阿姨幫們買菜回來相遇總會閑聊今日菜譜,哪裡的灘頭實惠。

個叫過生活的味道。

3、

5點至6點飯菜香味兒爭霸賽。

個叫別苗頭的味道。

4、

弄堂里小孩們都會追來追去或是哈巴打岔有福利起又或是拍拍卡片。

個叫童年的味道。

5、

蘇姜蒜醬油鄰里說下都可以隨便拿。

個叫近領的味道。

6、

夏天在天井裡小孩子們赤膊坐在節盆里洗澡。

個叫尷尬的味道。

7、

打麻將是愛好,輸可以,牌品很重要關係到名聲。

個叫素質的味道。

8、

至少要有一件事有點自己的講究。

個叫老克拉的味道。

9、

做人要大氣、上道。

個叫上海的腔調。

10、

大多數老爺叔老阿姨都好在路上多管閑事主持正義

個叫守規矩的味道。

所以作為上海人很難回答你究竟哪裡最有上海味道,我只能說當有繼承上海的規矩、素質、道義的上海人在時,那,就是上海的味道。

最後來一支基本所有上海人都會唱的廣告歌曲,作為廣告人,我覺得這支廣告是我見過最好的了。

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p03313bxid6ptag=4_5.8.0.20194_copy


49路,趁著還有售票員在用AT的V8LF沒換雙門電動車去坐坐看吧。



上海人說著上海話,就是最有上海味的地方。

這是精髓,更是骨髓

任何建築,路段都是虛的。

北京也造個東方明珠,或者開一家味道完全一模一樣的蔥油餅攤,就有上海味了?

味,來自於人,來自於上海文化。


說個我一直認為很有上海特點的地方,南京西路上的德大西菜社。算是上海老牌的西餐館之一,現在光顧的人群中多是上海上了年紀的老爺叔老阿婆,但大抵也是年輕時時髦的人物,你能在下午茶時間看到他們坐在德大里悠閑的看著報紙,然後呷一口咖啡。

這家西餐館的菜色味道如果按標準的西餐規格評判絕對是不合格的,更別談上不上星了。泡的咖啡在專業咖啡師面前估計也就比雀巢三合一好上一點的水準,應該算是家很不"正宗"的西餐館了。但我對這家西餐館的評價是標準且正宗的上海本幫西餐館,簡稱洋涇幫西餐,哈哈!

從上海開埠起,西方的文化不斷侵入,和本土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在這種文化下形成的產物如果說的不客氣就是有點可能就是土不土洋不洋。你看德大里的牛排絕不會是正宗歐洲大廚的手法,但絕對是大多數上海人能接受的口味,老少咸宜。這種"土不土洋不洋"的東西說白了其實挺"low"的,與現在的米其林星廚之類的高端餐飲相比更是難望其項背,但這就是上海獨有的味道,可能全世界別無分號。


上海人

久居長寧 中山公園

對於我來說 家的附近都是上海味

現在中山公園附近都變成了商業中心

但是你可以往愚園路上走走 有少年宮 有新弄里

偶爾到江蘇路去吃個富春小籠,路過市西

然後一直走到華山路

路上也都是梧桐樹 全是美景

對於我來說上海味都是記憶


上海吧?


上海姑娘吵架的時候


上海的菜市場

買三塊錢豬肉都可以幫你切成絲兒

青菜可以買半把

連包菜都可以切兩半隻買半個

可以說是很有上海味道的地方了


長輩的回憶里


很早的早晨菜市場附近 大爺大媽們拖著行李箱一般的2輪買菜專用包抵達戰場的時候 真的非常上海煙火氣


上海很神奇的一點是,不同的群體會有完全不一樣對於上海味道的體驗,我2009年來上海,在上海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通過自己通過別人認識到了光怪陸離樣貌不同的上海:

讀書的時候覺得上海是個好掙錢的地方,我到人家家裡做家教,還到留學機構里做培訓老師,學校里也有很多面向學生的崗位,加上又申請了一點助學貸款,所以在上海讀書時就開始不花家裡錢,當時還挺得意,盲目自信覺得自己怎樣都會在上海生存下去的,那時對我來說,最有上海味道的地方就是機會多掙錢的途徑多;我有一次在帶家教的小孩家吃飯,小孩說老師你不是上海人,小孩的外婆馬上糾正,不不,老師是新上海人。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新上海人」,我是嗎,我當時覺得我不是。

畢業工作後一部分同事是外國人,通過他們認識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上海,知道要吃披薩不要去必勝客,知道吃早午餐有幾家很好吃比如liquid laundary,知道有一家餐廳叫lost heaven很好吃很對他們的口味,還知道了幾個上海適合喝下午茶的好地方,也大概知道幾家音樂不錯的夜店,也聽說了Airbnb,同時也知道真的是有大把年輕女孩對他們投懷送抱....那時的我覺得,上海,簡直是外國人的天堂;對於我這些同事來講,我就是local的,然而,聽他們的介紹,我覺得,他們生活的上海怎麼跟我不一樣呢。

雖然從12年開始,戶籍本上顯示我是上海人,但我從沒這麼覺得,直到生了孩子,我要給寶寶上戶口,我要領上海市發給我的生育津貼,我要打聽學區房,這時候,我才感到,真的與上海這個地方有了無法割捨的聯繫。我孕期的時候,我爸爸媽媽來上海看我,給我做飯,很快便與鄰里熟了起來,知道哪裡買什麼樣的菜最便宜,知道哪裡能跳廣場舞,也認識了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幫助年輕「新上海人們」帶孩子的老人,了解到很多趣事,也了解到各色艱難艱難和在房子方面的無奈。我常常在公園在馬路上遇到帶孩子的老人,說著帶方言的普通話,我有時候想,在他們眼裡,上海是怎樣的上海,什麼樣的味道是上海味道?

有感而發,感覺答不應題,還是用圖片來表達一些自己圖片記錄中的上海味道。

擺放頗美麗的菜市場蔬菜

打麻將霸氣阿姨

上海街頭的母女背影

歷史建築

公園裡帶孩子的大人

最後一張,上海的海邊


推薦閱讀:

離開上海到澳門生活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上海有哪些適合凌晨2點以後去的地方?
獨自在上海生活是什麼體驗?
怎樣才能加入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
你為什麼去上海?

TAG:上海 | 上海美食 | 上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