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書五經在世界上有什麼影響力?

外國人對四書五經的重視程度有多高?他們是像中國人對聖經古蘭經一樣重視,還是只當做一般的書籍,還是幾乎沒人知道?


您好,謝邀。

末學試說一下。

因末學對外國不甚了解,非常抱歉無法直接回答您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去推論儒家的真實意義,或許可期未來。

儒,人之所需。外國人也是人,那麼從理論上說,他們是需要儒家教育的。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任何國家都有儒家教育,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外國的儒家教育只是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只是零散地存在。

儒是一個字,它屬於全人類。不能一提到『儒』,就好像這是中國獨有的。中國有君子,難道外國就沒有長者紳士嗎?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騎士精神。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難道就不是騎士精神嗎?

名不同,理一如。

如果我們認為四書五經是中華文化,那它們只能是中國的。

如果我們認為四書五經是人類文化,那它們就是全世界的。

儒家教育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關於人性最全面的基礎教育,是所有高級宗教教育的基礎。一切宗教教育離開仁德教育,都不可能得到成就。

無論是天使還是菩薩,哪個不是從做人開始的呢?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等,把這些宗教的基礎教育拿出來比對一下,就會發現和儒家教育所述沒有區別。

儒家教育就是把宗教的基礎教育提煉總結,為更上一層打好敦實的基礎。

孔子就好比是一個小學校長,其他高級宗教的教主就好比中學、大學的校長。

校長之間的道德境界是沒有差別的,只是他們所從事的教育層面不同而已。

世界需要基礎教育,沒有基礎哪有高級呢?

世界需要的是四書五經的內容,而不是這幾本書。

當我們能夠把四書五經的內容向世界推廣時,一定會被全世界的人類所接受。

『我的』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的』。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瀉藥

題主想聽儒家文化吊打全世界?抱歉,邀請我只能潑冷水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討論的對象是什麼?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經、禮記、尚書、春秋,易經

對於儒家思想,我們要知道儒家文化的影響範圍,即儒家文化圈。中日韓+南海+東南亞部分國家。用一個圖能更形象地表達。

和國內宣傳的國學世界大熱不同,儒家學說在國際市場處境十分尷尬。作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招牌,在國外缺遇冷,被認為是「文化間諜」。2016年5月,美國關停全部孔子學院,正在商談的大學停止洽談與合作。同時,德國、瑞典等歐洲發達國家對孔子學院進行嚴查,甚至關停。

中國人認為孔子的學說一切都是正確無誤的,以及他所創立的儒學,是完美無缺的,神聖的文化。與中國人認為的聖人不同,西方人只是把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對孔子的觀點進行研究,進而研究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受儒家文化影響較大的日韓,雖然沒有關停孔子學院,但是由於其研究領域和深度遠超中國研究水平。也就是說,日本、韓國已經脫離了古老的儒家禮教束縛,迎合時代的發展,創出了符合自己國家的、符合時代的日本、韓國文化。雖然有其一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但是對於現代國內儒學文化基本是持批判態度的。

我們回歸這九本書。世界研究的文章以及數量來看:易經、詩經、孟子、論語研究較多。

易經遠遠大於其他的數量,而剩下的五部經典,幾乎沒人涉足,即使在國內,《禮記》、《尚書》也是極其冷門的研究範圍。而《大學》、《中庸》由於其簡短的內容,導致研究的延伸性不強。外國人更不會涉足其中。《春秋》由於其獨特性,被日本學者研究較多,更多的是通過其「春秋筆法」來研究儒家學說的治國主張。

《論語》、《孟子》作為中國人捧成神一般的著作,影響力是有的,但是國外學者的研究方向是兩位哲人的哲學思想。二十世紀中外學術界關於孔孟學的研究,可以大別為兩種研究進路:一是哲學/觀念史的進路,一是歷史學/思想史的進路。將其視為與社會、政治、經濟變遷無關的哲學文獻,並有意無意間假定其思想體系內各個觀念或概念具有某種自主性,在這個假設上解剖學術中的重要概念。

《詩經》的國外研究很有意思,西方研究者並沒有將其綁定在儒家思想上進行研究,而是通過他的詞句與韻律,研究其語言學的性質。通過其中的表達,研究古代人類生活的狀態。

《易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著作,意外地在國內外掀起了熱潮。榮格從易經中發現了「同時性原理」,計算機的「二進位」,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巴克特,都讚歎其「不可思議」。且熱度經久不衰。

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沒有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束縛,也不喜歡束縛。所以對於儒家的禮教和規矩不感冒。更多是文化,哲學,歷史的研究。況且,歐美文化的道德基礎是聖經,四書想要和聖經平起平坐顯然是不可能的。就像是中國,聖經想要趕上四書也是不可能的。


謝邀

首先,中國人,只要腦子沒有燒掉,是不會重視《自殘教程》和《boom指南》的

至於外國人對四書五經重視程度有多高,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因為四書五經有智商門檻,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就能邁進來

所以很多外國人被擋在了門外

再加上許多外國人連書都不讀

就更別提四書五經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四書五經在西方不受重視

特朗普訪華的炫娃,其外孫女背的是《三字經》

因為姑娘還小,背誦蒙學很正常

一旦孩子稍稍長大,四書五經恐怕就是她的標準教材了

要知道這是美國總統的外孫女

長大以後活躍在政治、經濟精英圈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特朗普的文化展示堪稱風向標事件

聯想到羅傑斯2個女兒和咋克伯格娶中國妻子

你就知道中國文化已經成為精英階層新的圖騰

而四書五經是華夏文化的入門代表

現在,你應該心裡有數了吧


關於儒家在世界的影響力,沒有做過統計上的研究,只能根據個人體驗,簡述個人感想。

  1. 如果你到一個貧窮的國家,給他們送去吃的穿的,那麼每一個漢字都對他們有影響力,但是如果你到一個富有的國家,那麼就必須展現文化的實力,以此來贏得其他族裔的重視。所以這要看哪個國家,以及哪種政治和經濟關係了。在這裡,我只從文化本身來判斷其影響力,而忽略政治和經濟問題。
  2. 孔子和老子,在世界上都有影響力,即使在其他國家,很多人都知道這兩位聖人,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孔子和老子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分。這很正常,他們自己的書籍還沒有讀呢,怎麼會知道古代中國的事情。但是,關於書籍問題,作為個人成長而不是學習漢字,作為個體自願的去閱讀中國古籍,或者作為一個小團體去探索中華文化,那麼四書五經是無法跟道德經相比的。你會看到經常冒出來一個小團體,去研讀道德經,但是關於四書五經,可能看不到這樣的場景。
  3. 中國人不理解這種現象,這是很令人驚訝的,這說明我們並不理解文化的不同空間。道德經作為形而上的著作,它是跨越具體的民俗和社會規範的。這與你說什麼樣的語言,喜歡什麼樣的禮節,以及生活於什麼樣的政治環境無關,所以它可以跨越文化而具有對整個人類的指導意義。而四書五經,作為儒家形而下的著作,它與具體的社會行為和規範有關,其中的某些句子可以普遍適用,但是有些內容是與其他族裔的文化不相符的。近2000年的中華歷史與其他族裔不同,其他族裔是兩條腿走路的,即形而上的宗教與形而下的政治和社會。兩者具有同樣的權威和並行結構,而中國主要是形而下一條道路。所以想把中國形而下經驗,作為絕對真理而推廣到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的形而上絕對形態已經形成,中國可以不區分形而上與形而下,但是其他民族的歷史與我們不同。而作為形而下的意識形態,由於其他民族已經由其形而上而推出形而下的框架結構,儒家之結構不一定與其結構相符合。但是其中的某些句子,是每個民族都認可的,其他文化認為這些句子是對的,但是上升不到絕對指南的作用。
  4. 所以我不認為四書五經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力。儒家對世界的影響力,在學者眼中,可能具有另一種重要意義,那就是很多其他族裔是通過宗教以及形而上的指示,作為整個民族的生命指南,而中國2000年的歷史則開闢了另一個道路,那就是在形而下的空間,通過規則和教育,而構建出另一種高度規範和統一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這種方式在一定歷史階段,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逐漸的教條化,以及缺乏形而上創造性的提升,它必然走向衰落。中華文化,只有將形而下與形而上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其具有活力。這種特殊的中華歷史和文化,給學者們提出了另一個思考方向,一種去掉形而上的世界,而單獨以形而下作為人類指南的文化模式。我們為世界提供了一個範本,無論其失敗的部分,還是成功的部分,可以作為學者研究的真實歷史素材。從而為未來的新世界,提供一種參考。
  5. 我雖然認為四書五經對世界影響不大,但是對東亞可以說是影響巨大,或者說不是影響,而是儒家文化徹底顛覆了他們的文化,從而成為這些國家的基本文化規範。從目前的文化現狀來看,其實中國並不是儒家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一種圍繞著權和利而展開的新型人類社會運動。有趣的是,雖然我們完全可以拋棄儒家的經典內的教條,甚至不再實踐其內涵,但是這種新的文化結構完全是在形而下的空間內展開的。即現代中國文化模式之內涵,可以完全與傳統儒家不同,但是它們的框架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一種完全建立在形而下的社會意識形態。個人利益,實際的權利,機械理性等等,這種機械理性與表層物理現象的結合,成為人們思考和判斷的絕對無意識標準。所以從基本的背景文化空間上,我們可以將現代文化看成是儒家文化的延續,雖然我們可以反對儒家的每一句話,但是這個背景框架是一致的 ,或者說是傳統儒家的持續性衰落,內容變質和延伸的結果。但是從日本和韓國看來,他們的儒家文化氛圍遠遠多於中國,比如日本對漢字智慧的繼承是超過中國的(個人看法),以及社會規範和禮節,無論你是否喜歡,但它更是對儒家的繼承,甚至他們對中華傳統節日的繼承,更接近傳統中華文化,其古裝電影里的小孩子,都坐在一起高聲朗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從這點來說,他們是文化中華,而我們是完全新的,既不是古代的,也不是西方的,我們還在尋找,不知道把魂安放在何處。
  6. 那麼這種儒家文化,其他族裔怎麼看待呢?我遇到過一個20多歲的西方小夥子,他告訴我在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情景,他告訴我,他被日本的文化震驚了,好像到火星看到了新生命一樣。那種禮儀,社會規範,上下級關係等等,他從來沒有想像到還有這樣的文化。我沒有看出他非常反感的樣子,只是非常的驚訝,似乎這種文化具有一種神秘性,好像見到了外星人。就像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宗教的人,第一次遇到教徒那種完全不同的生活,他會被震驚的。同樣,中華儒家文化同樣可以讓其他族裔驚呆。只是在中國,我們沒有這樣的文化,也許我們應該再次回顧中華儒道之上下,第一次走向中華文化之完整回歸。

儒,是在既有的人性世界開創出一個空間,用規則和教育來建造一個統一規範的社會,這是一種社會工程,其對人的認識,是以社會人這個框架為基礎而展開的。道,是在人的無意識空間,去創造出一個超越性的世界,這是一種個體生命工程。它的關注點是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的人,通過喚醒每一個人去發現生命,從而去創造新的社會。把儒道兩者之間的牆打開,這是未來中華文化的一個發展方向,這是一個尚待探索和開發的世界。

魂魄需要一個安身之地,立於永恆之中華,這是我的希望。

(由於本人不是學者,不具備這方面的判斷力,只是從周邊發生的事情,來簡述個人看法。我說的,是我看見的。但是我看見的,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我個人之興趣,主要是關於個體人之生命認知和實踐,對社會結構沒有什麼深刻的認知。鑒於樓主之邀請,勉強回答。)


謝邀。

這段時間正好在做一篇關於四書五經與西方啟蒙運動的論文。四書五經對萊布尼茨、伏爾泰等人的影響是極大的,他們都是儒家的忠實粉絲,具體可以見知網上一些文章。

不過我這篇論文主要關注了一下伏爾泰他們對儒家的誤解部分。四書五經雖然對他們影響大,但他們也是有誤讀的,畢竟他們的思維體系不太一樣。不過,四書五經的啟發性效果還是存在的。

至於現代,四書五經在中國傳播都是問題,西方也就少數漢學家對此有所研究。前段時間pku就請了個研究孔子的來做講座,可以關注下。


其實根本不可能高,別說西方諸國就是臨近的周邊國家他們所學到的所謂儒家,道家思想很多只是皮毛,只學到了形似還未學到神似,很多人可能對儒家有個誤會呀。認為所謂的禮教就是儒家,其實,孔子從始至終提倡的都只是仁,孟子又在仁的基礎上把義更進一步發揮,沒有這兩個核心內涵思想,你無論學多少禮制文化都是胡扯。所以日韓那種不能稱之為儒家文化只能是披著所謂儒家文化外衣的封建制尊卑文化。而其他文明,包括所謂的一神教基督,伊斯蘭印度等,他們在社會文化內涵上其實還是後封建化時代無論他們現在披著什麼樣的外衣,在本質上和日本韓國的社會進化程度其實差不多。但中國是個例外,中國由於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進入封建制時代,經過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演變發展社會已經進化到了後期的王朝時代,而其他文明才剛剛進入到後封建化時代。他們表面上文化上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內在的社會進化程度其實並不高。所以把儒家思想用到這些人身上是不可能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共產主義為什麼在俄羅斯最後崩潰了,其實,共產主義是什麼?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弄巧成拙的例子。譬如春秋是孔子看到了,周朝的封建制漸漸衰落,於是借古托今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文化倫理道德思想,試圖想修補周朝日漸不穩定的封建制度。但是結果確跟他想像的背道而馳,因為他創造出了為政以德說,這一學說恰恰徹底擊垮了封建制度,因為封建制度內在邏輯就是以血緣為統治和繼承權利的基礎。而孔子提倡的為政以德說,告訴人們一個統治者是不是合格的統治者在於他是願不願意為政以德,做一個好統治者,那麼如果統治者不願意做一個好統治者失德了,百姓該怎麼辦?結果孔子沒說出來的百姓替他們回答,那就推翻他讓他滾蛋,換一個願意做好,統治者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春秋戰國以來,歷代統治者都不願意用儒家思想。因為統治者從來都不傻。他們看到了儒家學說的這個致命的內在邏輯。所以最後,中國爆發了,秦末大革命,和以後歷代王朝的改朝換代,都因為如此這才是儒家學說最根本最基礎的東西。至於什麼禮教文化那個只是表面罷了,過了1000多年以後在進入封建制,後期的歐洲,基督教教皇那幫人竟然幹了一件天真的傻事,派傳教士在明末進入中國企圖向中國傳教。但是一個社會進化程度低的後封建制神權社會,怎麼可能會憾動社會進化程度更高的世俗中國呢!但是撼動不了不要緊,最有趣的是就幫進入中國的基督傳教士居然把中國的思想儒家民本思想翻譯到了歐洲,這下不得了歐洲資產階級和王權封建階級早就想幹掉教會取而代之。正好利用儒家民本思想成為了這些思想家們發起了反抗教會的有力武器,這種歷史上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愚蠢的事,在人類史上實在是太多了。而當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成功的幹掉,教會以後,資本主義開始大規模發展。而儒家的民本思想已經開始在歐洲傳播。最終在資本主義後期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所謂共產主義思潮,最終又流到俄國引發了十月革命進而到回到中國,在這幾百年間完成了一場出口轉內銷的活動。雖然文化,表面上思想表面上有很大的改變看起來面目全非,但是本質上和核心的民本思想從未變過。這就是為什麼共產主義進入到中國以後和中國本土的社會進化程度完全貼合。俄國最先引入共產主義思想,但是最後卻玩崩了。為什麼?你能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你就會明白。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承受,共產主義之先進,你就是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承受儒家文化之深厚和宏大,一個植物在一片土地,能成長茁壯,需要深厚的根基和土壤。同意你個思想,想要在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紮根,也需要切合的文化根基和社會土壤。不然會水土不服,就像共產主義思想於俄羅斯一樣。冷戰,看起來美蘇爭霸為什麼美國人最後也只剩一口氣卻沒倒,而蘇聯在大家消耗同樣嚴重的情況下卻自我解體了呢。很多人會給你講出什麼經濟呀,什麼改革啊什麼亂七八糟的,民生艱難等問題。但那只是表象背後深層次的問題是什麼很簡單那就是蘇共或者說,俄羅斯的當權者們,發現共產主義制度嚴重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就把共產主義給去掉了,但是在世界對了,敘述方式上,美國和歐洲那些不要臉的政客們卻在媒體上大肆的渲染是自己戰勝蘇聯是什麼自由主義戰勝了專制獨裁一些扯雞巴蛋的東西。這其實只是一種搶奪勝利果實遊戲吧?為什麼俄羅斯人不起來反駁,很簡單蘇聯倒台真正獲得空潛利益的是那些俄羅斯的當權者或者說寡頭們,聰明人都明白,既然有人願意出來背蘇聯解體的鍋,他們又怎麼會跟西方人這些不要臉的政客搶得這種名頭上的東西呢。你是自由民主就成了西方人忽悠西方老百姓俄羅斯人忽悠俄羅斯老百姓的東西。這是這兩個詞有史以來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從冷戰一直到現在。所以儒家在國際上有沒有影響力重要嗎?即使有影響力即使有那麼一些出類拔萃的外國政客能夠真正深刻理解儒家內涵。他們敢在社會上真正實踐嗎?他們有那個能力,有那種氣魄嗎?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君子不患人不知而患己無能也。真正的儒家從未向世界上傳播過儒家思想。真正的道家也從來都是愛信信不信滾,從未向社會上傳播過道家思想。就像老子的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樣,他的主體思想就是大道是什麼?就是這個宇宙和世界客觀存在的規律和法則,你能認識到這些規律並加以利用,那麼就會有所得,你認識不到就屁用沒有,但你認識的到和認識不到那些宇宙自然客觀存在的規律,也就是大道,對大道來說根本毫無關係和影響。能影響到的只是你自己和你周圍所處的世界罷了?所以儒家思想在社會上世界上有沒有影響力重要嗎?因為很多人活著不需要思想。思想是什麼?是文化的根基。文化是什麼?是制度的根基制度是什麼,是形成社會和國家的根基。而真正引領人類思想其實只有那麼一小撮人。也就是說從古到今真正改造人類社會。改造制度和文化永遠都只有那麼一小撮人。大多數人連個制度都搞不明白。又怎麼能懂什麼是真正的文化呢?如果你以為文化就是背幾篇《三字經》,讀兩篇論語念幾首詩詞歌賦,或者說唱幾篇民主自由的贊文。那你根本不用去想這些深奧的問題,因為那你根本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呀。


別高看中國文化,也別低估中國文化。

但是,不要自大。

中國文化只是在中國文化圈與東南亞少部分國家有影響力(還是稍微的)。

韓日越等國家只是學到了皮毛。

西方有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有基督教向心力,有《聖經》,有諸多哲學家、思想家,有文藝復興,有啟蒙運動。有資本主義興起,有共產主義思想。現代還有消費主義反思。

伊斯蘭文明有《古蘭經》,有伊斯蘭文化。歷史有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還有宗教向心力。雖然,有不同派別。但是,真敢拚命維護信仰。理學興起以後的中國人,大多數孱弱的像小雞。就是理學興起前的南北朝,也有兩腳羊稱謂。(侵華時期,一小隊日本人,能佔領幾萬人縣城)

猶太民族有諸多《塔木德》,幾千年為復國努力。現代歷史雖然幾乎被滅種,還是通過借雞生蛋,長袖善舞,調略平衡。藉助美歐蘇三大勢力的中東戰略,借力打力,建國成功。

孔子學院在國外被當成間諜機構的新聞不是一兩起。

儒家經典,還不如《道德經》在歐洲地位。

不要自大。

近代被人殺的幾乎亡國滅種還不夠。失敗者的文化別人根本不當一回事。

中國人有個缺點,無論白皮,黑皮,說幾句中國話,念兩句詩,唱幾句傳統戲。那怕洋腔怪調,立馬把他(她)當成好朋友。這是病,要治。

弱肉強食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明白嗎?

天下熙熙,皆因利來。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人家看中的是中國的消費市場,投資力量。還有廉價勞動力。

儒家當傳統文化了解就行了。新儒家要是想當出頭鳥,辦什麼監禁虐待書院,反平權女德班,讀糟粕經典會,弟子垃圾規什麼的。未來被當擦鞋布扔掉,被炸祖墳。怪新儒家自己傻,上趕著被當槍使。


曾經的熱門日劇《李狗嗨》,其中一集的主角,日本政府資深政客,總理大臣的候選人之一,有黑幕將軍之稱的×××(抱歉,日本名字記不住),在那一集結尾處非常自豪的說,自己曾經看過四書五經的原文。

隔海友鄰/世代對手的他們都這麼講,我們又何必妄自菲薄?

P.S.原劇情此處不贅述,截圖也沒有,啦啦啦


我打出生用的漢語,從初中開始學文言文、背各種經典,然後到現在七七八八看了不少先秦諸子寫的書或文章,雖然不能跟各路大神相提並論,但是還算有一些文言文基礎。可是,現在讓我看四書五經,很多章節看起來一樣看天書一樣。這還是接觸得相對多的儒家、道家經典,至於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等等先秦諸子的著作以及後來的釋家的經書就更讓人懷疑學了假漢語。

看的時候實在看不懂,然後開始跑神了,我就不禁想,先秦諸子寫的東西於我們這些文言功底比較薄弱的後人來講,其實也算一門外語了,因為跟我看英語文章的體驗差不多——字基本都認識,放在一起組成句子就有認知障礙了,只能結合上下文猜一猜意思,然後還不一定能猜出來。

所以你看咯,作為一個地道漢人,幾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人生第一句話就是漢語,這類書都得硬著頭皮看,讓老外去學去看,完了還要對他有影響,未免有點難為人了。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四書五經對老外的影響,或許就跟莎士比亞、列夫托爾斯泰、盧梭、康德、黑格爾等等大文豪、大哲學家的著作對我們的影響一樣,影響的只會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根本不會去接觸更不會去琢磨這些東西,就算琢磨估計也琢磨不出影響來。

畢竟,何必呢,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懂的東西。


四書五經能發展生產力嗎?

能推導出相對論嗎?

能指導春種秋收嗎?

能解釋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嗎?

好像都不能。

那這樣的話外國就只有一種東西和四書五經差不多了。

《聖經》

關鍵是人家《聖經》給人提供的心靈慰藉信仰支持不是比四書五經強得多?

而且你看,從孔老二被砸爛,再遠到五四運動。

人家廟堂都不信這個了,還指望外國人來「傳承」嗎?

所以說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是重要的了。

盲目輕信民族主義不可取。

反智反科學不可取。


不分國家,好書只有少數人知道,因為看懂不易。


幾乎沒人知道。

儒教那些東西還不如老子。


瀉藥。

說實話這個問題並不在我的專業領域內,但是我還是可以說一說我的看法的。

西方國家在近代取得巨大成就後,往往有些持才自傲,對待不如他們的近代中國,是抱著瞧不起,蔑視的態度的。

在這種態度下,自然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等了解不深。畢竟強者是不會想要了解弱者的。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在幾十年間突飛猛進,變成了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不起眼的落後的國家,變成了如今的工業強國,甚至是世界強國。

這樣的實力變化我想海外大多數國家和人民心裡是有數的。(不排除某些偏遠地區以及某些帶有深深偏見的外國人民會否定中國的發展)

畢竟天天買的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外國遊客里中國人最多,也最土豪,這種在經濟上直接衝擊著當地的人民,是誰都會忍不住嘆一聲:中國人真有錢

甚至還會引申整個國家:中國,真有錢

然而外國人卻並不會因此改變對我們過去的看法,在他們看來,中國人是有錢,但素質低。

其實近幾年來海外的中國人素質是越來越高了,很多人也意識到了,但有些人他們是選擇遺忘,封閉,他們不相信這是他們口中的「支那人」。

在如今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我們國家的經濟雖然在一路高歌,但文化輸出和影響卻總是那麼不如人意。

美國的文化為什麼全世界皆知,是因為美國強大,別人願意去了解這個強大的國家的文化,而在此之上,美國的文化輸出做得好,所以世人皆知。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自然比美國要深厚得多,特別是四書五經這樣的文化寶典。

但我們還不夠強大,文化輸出做得還不是很好,以至於外國人腦子裡對中國的影響除了「會功夫,菜好吃,人有錢」之外,就沒有別的想法了。

所以我們依舊需要努力。

四書五經在海外是鮮少人知的,但是有另一樣中國特色的文化,卻在海外蓬勃發展,那就是網文文化。

這個影響海外的程度我在另外一個問題回答過,這裡就貼個鏈接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11633/answer/133982086


我沒去過國外,但是可以由己推人

1中國人有多少讀過四書五經?

你還真的指望外國人讀嗎?

2中國人知道多少外國名著?讀過多少?

你還指望外國人讀嗎?

當然外國是個很大的概念,要分開看,但是怎麼看都差不多


我們的起步,是別人終生嚮往的目標。


魯迅說,滿口的仁義道德,課文我就不用背了。

我蒙圈了,需要震腦錘。


恐怕沒什麼影響力


應該是沒什麼影響的,在古代。四書五經傳不出去,該荒蠻的還荒蠻。

現代有了更好的體制,四書五經也就歷史文學看看,操作層面不可能走回頭路了


170年前,他們將漢語帶到這裡;

如今,來學習漢語的人,人潮湧動,是因為「他們」和他們。

歷史的170年前,一批來自遙遠東方國度的人,乘坐著英美遠洋輪渡,蜷縮在陰暗/擁擠/空氣污濁的船艙最底層,他們手持最廉價的船票,經過了一波又一波的飢餓/嘔吐/疾病/死亡,他們中的少數流落到了一個很小的印度洋島嶼上,它叫模里西斯島。因為居住空間有限,他們中剩餘的倖存者,隨著輪渡漂流到了一個更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

·流民·廣東人·

那些後來在這兩個島嶼上頑強生存下來,並形成一股不小影響力的流民,正是在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以後,逃難流落到此的——中國廣東人。「有些人餓死在船上,有些人暈船暈死,有些人得病病死」,在這種殘酷的自然選擇下,他們中的頑強者/或說幸運兒,被命定在這片陌生而遙遠的島嶼上。

·逃難·與曾經不同的來式·

而歷史的500年前,一批中國人曾到達過這個島嶼,他們是當時盛極一時的帝國——明朝——的遣外使,他們將明朝的絲織/陶器/農業科技等帶到了這片島嶼,他們用友好非暴力的方式宣揚了東方大國的威儀,但他們並沒有在此"殖民",儘管他們有這樣的實力,而是倉促地奔赴了非洲大陸沿岸國家。

·琴棋書畫·經史文牘:與之偕來

然而歷史又巧合地讓中國文化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流落到此地的廣東難民,將中國文化中特色地東西,逐漸融入到了馬國地文化中。 「Ming Sao」

(配有臘肉的麵條),"Wan Tan"(雲吞,國語:餛飩),「蝦餃」,逐漸成為馬國餐廳中耳熟能詳的菜肴。以至於在馬國人的理解中,中國人(Chinois)=廣東人,(Cantonees)「中國話=廣東話」。此外,繁體漢字也被帶到了這裡並沿用至今,而在稍年長一些的華僑中,《四書五經》成為了國學教育的一部分。他們會在贈與你的禮物中夾帶一張用繁體中文書寫的紙條,就連版式也是從右向左,從上至下的文字排列方式。在中國傳統的節慶中,他們會穿上旗袍/馬褂,表演中國武術/太極拳,在一些重大節慶中,他們還會舞龍/舞獅。二胡/古箏/琵琶/揚琴/竹笛,伴之西洋樂器(小提琴/大提琴/豎琴/鋼琴/吉他等),能協奏出許多中國古典曲目《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新春協奏曲》等。這一切獨樹一幟的東西,通過老華僑這個群體,被完好地保留著。

(漢語第一波影響力)這是中國文化第一次較大規模傳入馬島的過程,我把它命名為「漢語的第一次影響力」。

·儒道落地·廣東華僑的湧入,也預示著中國文化與馬島之間將長期保持著聯繫,老華僑一代人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更多的特質帶到了馬島,這些特質包括了儒家思想中的「義禮智信,忠孝悌勇「,也包含了道家特質中的"天人合一",還有佛家特質中的 「因果輪迴」。

·勢不如人·在馬島,高大厚實的西方「教堂」和伊斯蘭教的「清真寺」隨處可見,然而載有中國儒佛道文化的宗祠/廟宇卻幾乎沒有,只有偶爾在中國超市中,你能看見用於祭天/祭祖的香蠟,黃標,還有意寓招財的「財神掛像」,「招財貓」,意寓求保平安的「平安結」。中華文明雖獨有特質,但限於人口數量和文化理念,中華文化在馬島的式微也是必然的。除了語言文字,經商理念,核心的精神價值在特定華人群體中的傳承外,幾乎對其他族群產生不大的影響。

(漢語第二波影響力)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人口流量的不斷增大,以及國家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大力支持,中國文化進入了第二次更大規模地影響馬島地歷程,可稱之為「漢語影響力」時代的到來。

筆者雖未曾做過嚴密的調研,缺乏數據資料來作為佐證,願憑一些感官素材來加以描述:

·華商雲集,居所在中·

(中國商城)如今,位於馬島首都「塔那那利佛」中心商圈的地帶,以中國商人聚集的採取中國式薄利多銷營銷模式的商場/商業形態,在此遍地開花,以中低端服裝/電子產品為主的產品類別,在此佔據主要市場。往中心圈以外看,以低價造價為特徵的中國建造,逐漸搶佔中心圈外層地帶的空間,並將類似於「當代中國城」的商業模式帶到了這些建造之中。

(中國建築與商團)你可以找到 「中國超市」,「餃子館」,甚至麻將館,也可以在嶄新寬敞的馬路兩邊,看見俏麗的「飛檐」,挺立的「風火牆」,隸書/楷體/毛楷體的簡體和繁體漢字。你可以輕易分辨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普通話,並判斷他們大致來自哪個省,實際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廣東商幫/福建商幫的人,還有浙江商人,安徽商人,河南商人,東北商人以及國內其他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商團或者個體。

(中國工程)在連接城市圈的地帶,是由中國政府派出的醫療隊,修路/建橋的工程隊,以及通過招標在馬島從事工程/貿易等義務的事業性,企業性單位。現今,馬島的新華人群體數目,已經遠遠超過老華僑群體。

·文化廟堂·孔子學院·

伴隨著大量從事商業/工程/旅遊/醫療/外交/政府事務的中國人的湧入,馬島的角角落落幾乎都有中國人的身影和足跡。而中國文化機構與馬島教育機構的密切合作,又將「漢語影響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孔子學院,在此發揮了它的文化核心力量。

(法盟傳文化)其實,在孔子學院以前,早期的西方殖民者在建立殖民統治之後,就已經將其文化機構落地到他們的殖民地,比如法國的法盟(Alliance Franscais),其充當的職責不僅是語言教育機構,更是傳播法國文化的堡壘陣地,也是間接樹立法國威權的一種代表。法盟的存在,不是和本土教育機構合作,而是作為獨立的文化教育機構,以企業經營模式存在的,其背後極大可能的與法國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孔院傳文化)法盟,既是殖民時代教育威權的代表,也是後殖民時代,文化影響力的代表。作為新生的中國的文化傳播機構「孔子學院」,其核心內涵仍然是「溫和的文化影響力」的建立,這種文化影響力的傳送,既是中國政治經濟影響力日益強大以實現外部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文化內涵急切渴望表達自身的自驅力使然。孔子學院未來所擔當的,不僅是傳輸「漢語影響力」,也是為今後中國的全球經濟利益,奠定提升附加值的基礎。它(孔子學院)是一片土壤,蘊含著無限的希望。

今後將對漢語教學問題展開討論。


這問題媒體會告訴你。

不過我覺得我們國家都沒多少人知道這些到底是什麼,就別說人家了。


推薦閱讀:

四書五經適用於現在的社會嗎?
如何看待被媽媽送去深山私塾里學習四書五經的胡玄姬?
「偽古文尚書」是否還有價值,應如何對待「偽古文尚書」?
四書五經中哪些重要內容需要牢記,甚至是熟背?
哪些中國經典在日本流行?

TAG:中國文化 | 文化 | 世界 | 論語書籍 | 四書五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