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合理的安排時間,計劃自己要做的事?

例如,有這樣一個日常安排:目前23-0點睡覺,早晨7-8點起床,上班路上來回2個小時,上班時間是9-18點(但通常要到19點左右才能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飯去跑步,回來大概就9點多了(2天一跑)。

例如,有這些目標: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練字,學英語,補數學,健身……

那麼,該如何利用空閑的時間,安排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去學習更多的東西呢?


我將從以下的幾個方面,成體系的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一次不能回答完,分若干次逐步完善答案。

事務規劃部分:

1. 如何制定可實現目標——平衡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情

在時間管理這個領域裡,我的核心觀點之一是時間管理的目的是做成事情,實現你想要實現的目標

具體時間管理的方法不重要,只要能實現你的目標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哪怕這個方法很笨。要知道,能實現自己一輩子想要的目標的人並不多,你用一個超笨的方法,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已經比多數人要成功了。

當然,在能實現自己目標的前提下,通過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提升你實現目標的工作效率,加快你實現人生目標的速度,那就是更好了。

所以,我認為時間管理最為核心的方法論是找到你的目標所在,只要你清楚你想要什麼,一心思在實現這個目標之上,你不需要什麼刻意的時間管理,你的時間管理依然做到很好。

例如我們知道一些牛逼的企業家,喬布斯、比爾蓋茨等,你沒有聽過他們怎麼做什麼時間管理,也沒有什麼刻意的時間安排,但是他們時間利用效率是非常高的,他們每分每秒都對他們的目標產生效能,這是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

找到自己的目標,涉及兩個層面:

其一是宏觀戰略層面,是你人生的目標,你需要弄清楚你這一輩子想要什麼,想要幹嘛。

這個事情清楚了,你就可以專註於這個方向,不斷的積累,直到你的目標的實現。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幹嘛,你的戰術層面時間管理做的再好,也是浪費時間。

那些牛逼企業家,他們很早就知道自己這一輩要幹啥,他們從很早之前就專註自己的目標方向,當我們還在糾結自己要幹啥的時候,他們已經積累幾年、十幾年,自然成功是他們的,而不是我們的。

尋找你的人生目標,別人是很難給出具體建議的。你需要根據你的興趣,你的夢想,去探索和嘗試,找到那個你喜歡做的、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情。在沒有找到之前,就不要不停的嘗試,就如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說的,你要不停的嘗試,直到找到它。

其二是微觀戰術層面,是你一定時期的目標,比如五年目標、一年目標、月目標、周目標、日目標,乃至做具體一件事情的時候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

制定具體戰術目標難度不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是很清楚自己想要幹嘛的。如果你的戰略目標是清楚的,可以拆分到一定時期里,變成這個時期的階段目標;如果你的戰略目標不清楚,我想你也會為自己設定一些階段目標,如果這都沒有的話,那麼你的人生我只能用報廢兩字來形容了。

在制定戰術層面的階段性目標時,我們常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太多,而我們可能能做到的目標沒那麼多;也有些情況下,我們設定的目標太少,發現我們其實可以做到的更多。

目標和最終做到的結果的不匹配,常常會是我們糾結的地方,或者沒做到既定的目標而心理挫敗,或者發現自己本可以做到更多更好而心有不甘。

那麼,我們該如何平衡我們制定的目標和我們最終實現結果之前的平衡,以讓我們心理可達到心安理得的境界呢?這裡有一個策略可以使用:

1. 先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有個大致的估計,不必很準確,但也應該在大致的量級上有個確切的度量;

2. 而後,制定的自己的目標,儘可能多的目標,並對自己的目標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

3. 接著,對自己的目標進行篩選,先篩選出自己必須要完成的2~3個目標,如果很少,只有一個目標當然最好了;

4. 繼續篩選目標,確定自己能力應該可以完成的數量,比如6個目標;

5. 繼續,在自己大致可以完成的數量之上,再增加30%~50%的目標,這樣大致的一個目標列表就出來了;

6. 最後,你要給自己定下一個上下限:上限是完成目標列表中的所有的目標;下限是你必須完成的目標;其他的目標,你要允許自己可以完不成。這樣的話,有較高的限度,你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你的能力;也可以在各種原因之下,你只能完成一部分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會因為沒有全部完成目標而有挫敗感。

採用這樣的策略,可以讓你心理保持一種很平和的狀態。即使一些時候目標數量沒有控制好,也不會影響你的心態,繼續的調整,若干次以後,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規劃的數量和策略。自此以後,相信你對自己目標管理的精準度就會大大提高,自己實現自己的目標的能力也很大的提高。

2. 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依照自己的時間節奏感做規劃

等了許久,還是沒有多少人點贊,受傷了。哈哈,不過受傷歸受傷,還是要一點一點的把自己挖的坑給填了。

前面的部分從戰略層面提出一些建議和策略,讓大家找准自己的目標,並平衡自己想做的以及能做的。接下來,就是下降到戰術層面,從戰術層面上去規劃路線並去執行,以實現我們制定的目標。

我們制定的年目標、季度目標、月目標、周目標、日目標,只是一個一個點,我們需要用我們的執行去填充點與點之間的空間,從而能從一個點走向另一個點,從現在走向目標。

填充目標與目標的執行,最小的單位就是天。不要以為是分鐘或者小時,我們現在其實幾分鐘或者一兩個小時,做不出來什麼事情的。一天能進步一點點,就已經很好了。每天積累1%,一年就會很牛逼!

可惜的是,很多人連每天做到進步1%都做不到。一天忙忙碌碌的,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回頭一反思,完全不記得做什麼事情,更不記得做什麼有意義能讓自己進步的事情。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想想當年上學那會,每天都能學到東西,每天都朝著期末放假的方向努力。為啥那會兒,每天都能感覺到學到東西,每天都能感覺到進步呢?關鍵在於時間的節奏感。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遵循學校的節奏,什麼早讀、上午下午的課程,每節課45分鐘,中午的自習、晚飯後的晚自習,有好學習的還會在宿舍熄燈後挑燈夜讀的。且不管這樣每天的安排是否符合每個人的生物鐘習慣,畢竟幾年、十幾年的上學經歷,形成了習慣,形成了時間節奏,時間上就能夠充分的利用起來——花掉一些時間,對應的獲取相應的進步。

而自大學以後,包括踏入社會工作,我們的時間節奏就被打破了。我們每天的時間,完全隨機的去做事情。不管什麼時候,有事情來了,就把事情做了,不管是什麼事情,這個時間點是不是適合做這個事情。這樣做事情,沒有條理規劃不說,不合適的時間做不合適的時間,自然沒有效率。

所以,我們想要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讓每天都能有所收穫和進步,我們就應該學著上學那會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每天的時間安排形成一定的時間節奏,依照這個時間節奏做事情,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節奏下做固定或者類似的事情。這樣,根據時間節奏去合理規劃每天要做的事情,就能讓我們的時間換得最多的產出。

問題是如何找到並形成自己的時間節奏呢?這個你需要對你每天的精力狀態、時間狀態進行記錄,而後做簡單的統計分析,就能知道自己每天的時間節奏是怎樣的了。

以我自己為例,我每天的時間節奏大致是這樣的:每天早上睡醒後,我的狀態其實不是很好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比較清醒;上午的時候,我的狀態會持續較差,下午會比較好,傍晚前後最好,到晚上十點前後開始變差了。

根據這樣的時間節奏,我安排自己每天在不同的時間處理不同的事情:

1. 早上起來,會做一些冥想、寫作和閱讀的事情

我不是一個晨型的人,每天不管多早多晚,我醒來後的狀態都不是很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清醒過來。這個時候,可以借著冥想,讓自己再繼續休息,並且在介於半睡半醒之間,寫一些東西,靈感會如泉涌。稍微清醒一些,就去完成每天固定的閱讀,了解相關信息。

2. 上午的時候,主要處理一些常規性事情的安排、跟進,與人做各種溝通

上午的狀態並不是特別好,精力不充足,不足以做太多精密而費心的思考,因此選擇做一些常規性的事情安排、跟進、調整;以及與各類人做溝通,處理一些瑣碎的事情。這些事情,不需要太多決策和思考。

3. 下午到傍晚,精神狀態較好,就集中精力做需要較多時間投入和需要專註的事情

下午是我產出最多的時間段,所以一些重要的事情都會安排在下午的時段去處理,例如寫項目方案、做重大的決策等。而且,我下午的時間,基本上會安排成大塊獨處的時間,不希望有人打斷。

4. 晚上十點之後,做些休閑或者讀書,或者做第二天事情的梳理,而後就準備睡覺

做第二天事情的梳理是很好的選擇,把事情安排出來,就可以帶入夢中,讓存儲腦和潛意識,提前做一些處理。

這樣從早到晚,隨著精力狀態的變化,安排不同的事情,這就是我說的自己每天的時間節奏。這樣的時間節奏,順應自己的生理狀態,順應自己的天性。依照時間節奏來做事情,事情做起來就會容易很多。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也容易堅持下去,也更容易取得成效。

我嘗試著去改變這種時間節奏,比如我想成為一個晨型的人,想早起,在早上做很多重要的事情。結果常常弄的一個下午都沒有任何效率,做不出來任何事情,一整天都會報廢了。

所以,自己每天的時間規劃,要順應自己的時間節奏,合理的規劃安排。順應時間節奏做事情,會讓自己每天都能感覺到做了很多事情,做成很多事情。

當然,也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時間節奏。如果要改的話,也只能是細小的微調,自己感覺不到,習慣後再調,慢慢的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了。天性是自己內心中的小孩子,你不能對她用強,只能慢慢的哄著、寵著。

3. 如何利用空閑的時間——有規劃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

一直各種事情忙碌著,挖了這麼一個大坑,一直沒有時間填進來,後續還是會一點一點的用一些碎片時間,整理自己的思路,把這個坑給填了。讓大家久等了,抱歉抱歉,今天再更新一點內容。

經過一定的自我探索之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節奏感對自己一天中大塊時間進行規劃安排。據此做出來的計劃安排,符合自己的時間節奏,自己執行起來會比較舒服。

計劃歸計劃,總趕不上變化。雖然能夠對於自己一天的大塊時間做規劃,但卻無法規避各種意外的被打斷,以及超出預期的等待和拖延。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碎片時間。

大塊的時間可用計劃來規劃使用,碎片時間則只能用任務,尤其是小任務來規劃使用。

計劃和任務的區別在哪裡呢?計劃是即規劃做什麼事情,又規劃什麼時候做相應的事情。任務則只規定做什麼事情,但不規定具體做的時間。

對於碎片時間的使用,最為關鍵的就是要給碎片時間規劃好任務,也就是要清楚你打算用碎片時間來幹什麼,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然,等到碎片時間出現的時候,你不知道該幹什麼。臨時倉促的選擇做什麼,往往是還沒有選擇好做什麼,碎片時間就結束了,這麼一小片時間就白白的浪費了。

不要小看每一小片的碎片時間。現如今生活節奏很快,每個人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事情與事情之間、一件事情當中都隨時會有大量的碎片時間。要知道積少成多的道理,很多人就是利用看起來很瑣碎的碎片時間,成就了豐功偉績。

愛爾斯金是美國近代的詩人、小說家和出色的鋼琴家。他在大學裡教書時,有幾年的時間,由於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他的時間都佔滿了,他一直沒有能夠寫什麼東西。

後來他採用了一種方法去利用碎片的時間進行創作:只要有三五分鐘的空閑時間就坐下來寫上幾行。出乎他的意料,他竟每周都能寫出許多頁稿子。後來他用同樣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他的教授工作雖然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一些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創作。

愛爾斯金總結出利用碎片時間地訣竅:你要把工作進行得迅速。如果只有五分鐘時間給你寫作,你切不可把四分鐘用在咬筆桿上。思想上事先要有所準備,到做這項工作的時候,立刻把思想集中到工作上去。

這就是利用碎片時間的一種極好的方法,其核心就是前面提到的:對碎片時間做好任務規劃,清楚自己碎片時間要用來幹嘛,並隨時最好準備以應對碎片時間的出現。

舉幾個利用碎片時間的例子,以供參考。

你如果在學英語,你可以規劃你的碎片時間用來背英語單詞,這就是你碎片時間的任務。為了能讓碎片時間更好的利用,你準備好背單詞用的卡片,或者背單詞用的APP,選定好要背的詞庫。等到碎片時間出現,比如等車或超市等著付賬時,你就可以拿出來你的卡片或背單詞的APP,背幾個單詞。

你還可以規劃你的碎片時間用來讀文章,這是你規劃的碎片時間任務。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文章,你要在平時利用一些工具來收集文章。比如用有道雲筆記,把平常網路上瀏覽時,沒有時間閱讀的好文章保存下來,做成一個待讀的列表。等到有碎片時間出現的時候,就打開有道雲筆記,讀上一篇文章。為了確保閱讀的效果,收集的文章最好長度不要太長,最好能夠在三五分鐘內閱讀完畢,因為多數的碎片時間也就是三五分鐘。

你也可以跟那位美國的鋼琴家一樣,利用碎片時間來寫作,其實我就是這麼做的。我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樣用碎片時間寫完的。我先做出來書的整個架構,梳理出來章節目錄,再進一步把每一個章節的內容大綱也提前列了出來。我使用可以在電腦端和手機端同步的寫作工具,把這本書的整體架構、章節目錄和每章節的大綱放進去,相當於把整本書拆成一個又一個關聯的碎片。以碎片對碎片,當我的碎片時間出現時,我就可以在這兒碎片時間裡,寫一段碎片的文字。如此一點點的積累,不知不覺間就積累了一本書厚度的內容,最後再做整體的脈絡梳理和文字調整,一本書就這麼完成了。

碎片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一些瑣碎的雜事,比如背單詞,這是瑣碎對瑣碎的用法,是我們最直接想到的。碎片時間,也可以用來做一些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比如寫書,本質上還是瑣碎對瑣碎,只不過是要我們事先把一個整塊的事情拆分成碎片,再利用碎片時間處理這些碎片,這個往往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而一旦掌握了利用碎片時間做需要長期堅持的大塊的事情時,會發現很多事情做起來,都不再那麼困難。事情的完成,往往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

一言以蔽之,碎片時間的最佳用法,就是碎片對碎片,即明確你時間碎片的使用目的,拆分你的工作成適合時間碎片的碎片任務,提前為碎片任務的執行做好準備,待時間碎片出現時,快速切換到時間碎片的工作區間,快速的完成碎片任務。

這種碎片時間用法,是類似螞蟻啃大象的策略,用好了會讓你做出意想不到的成就。

4. 如何統籌規劃幾件事——有策略的多事務並行的方法

很多人都對多事務並行非常感興趣,也就是想要同時干幾件事情,每件事情都干好,一舉成為行業小能手,讓人羨慕嫉妒恨。

為啥人們會對同時干幾件事情感興趣呢?

因為同時干幾件事情,會讓人看起來有很多事情做,也會讓人看起來很有能力、很有效率,且不管最後事情做成與否,都會讓人感覺到自己忙忙碌碌的很有充實感和成就感。

為啥人們會喜歡忙呢?

因為人類大腦的機制,以及社會的機制,決定了我們人即使豐衣足食啥都不用做也可以很好的情況下,也不能閑待著,會讓人無聊到發瘋的。這也是為啥在人類的領域內,「留白」其實是一種很強大的技能。例如在與人溝通時,適當的沉默,能帶給人很強大的壓力。

對多數人而言,討厭「空白」時間的存在,討厭「閑著」被人說無所事事,寧肯找點什麼事情讓自己忙碌起來,哪怕這件事情對自己而言也沒有什麼意義,也算挺「無聊」的。

在我們正統的社會觀念里,當你處於某種核心的地位,或者你有很強大的能力時,才會有很多事情找到你這,才讓你非常的忙碌。這話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在同時做很多事情,看起來非常繁忙的話,意味著你可能很重要,你可能很有能力。這種被人「看起來」很重要、很有能力的感覺,會讓你覺得很爽、很有成就感,因而不管你是否忙或者不忙,你都要讓自己看起來忙碌起來。

當然,也有很多人因為所從事的行業,因為所做的事情的原因——其實,也是因為他所處的位置——他確實很忙,一時間內有很多事情要做,想要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搞定這許多事情,多任務並行就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當然,也有些人是因為一時間確實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想要找到能夠快速完成這許多事情的方法,多任務並行看起來就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不管你是真的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是想看起來很重要而要同時做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嘗試找一些方法,讓自己做到多任務並行的狀態。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到多任務並行呢?

我們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是利用等待時間。在一件事情的等待時間裡,去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一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之後,需要其他人的配合,要等待其他人做出的成果之後,才可以繼續推進。在這等待期間,就可以安排其他的事情來做。

還有一些事情,做到一定程度之後,本身就需要做一些醞釀,要發酵一段時間。同樣,這個醞釀時間就可以拿來做其他的事情。

互聯網時代的早期,網路帶寬都很小。這時候上網,打開一個網頁都可能需要十幾秒、幾十秒甚至更長的時間。

一個合理的查看網頁的方式是,看到一個不錯的鏈接,在新窗口打開,然後就不管了;接著繼續在當前頁面瀏覽,再看到不錯的鏈接,再打開。等一段時間後,所有頁面都打開了,就可以一個一個的瀏覽了。

如果打開一個鏈接,自己獃獃的盯著空白頁面,慢慢地等著一直到頁面出現,這種做法,著實有些傻。

在有些情形下,等待時間是被動出現的,事先很難預計到。在這樣隨機出現的等待時間裡,安排做其他的事情,最好要事先準備好,做一些短小的任務,這樣可以在被動等待的時間裡能完成這個任務。關於這類等待時間的利用,可以參考我關於「碎片時間」利用的回答。

而在很多情景下,等待時間是可以預計出來的。此時,就要從整體上考慮幾件事情中可能出現的等待時間,做統籌調度,安排在各個預計可能出現的等待實際里做合適的事情。

在對預期並行的任務做統籌考慮時,一種比較好的做法是儘可能的把每件事情都切分成足夠小且相互獨立的子任務,比如三五分鐘的子任務。那麼,在任何一件事情出現等待時間時,都可以穿插做其他事情的任務。這種做法,其實是把一個完整的任務,切分成碎片任務,利用碎片等待時間處理碎片任務,也是「碎片時間」利用的核心方法的體現。

從理論上來說,無論哪種多任務並行,其效率也是浪費的,因為只要是多任務並行,就需要做任務的切換。任務切換時,都會涉及到重新進入任務、熟悉任務之前狀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一次性的把一件事情做完的過程中,是基本不存在的,而在多任務並行切換時,是重複性的動作,是帶來時間的浪費的。

當然,一件事情中間等待醞釀的時間很長,如果只是空等,更是浪費時間,自然不如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更好一些。

如果從人體機能角度來說,最好的一種多任務並行的方式是,把兩種「不同類型」的任務放在一塊並行處理。

怎樣的任務算是「不同類型」的呢?比如一種是需要思考的,一種是不需要思考的;或者兩種都不需要思考,自然反射的事情,放在一起也可以。不過,兩類都需要思考的事情,是很難放在一塊並行來做的。

所謂「不同類型」的事務的劃分,主要是跟大腦和人體機能運作的方式有關。

腦科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分為三種類型的腦:

一種類型的腦是直覺腦,掌管類似於動物一樣天生就有的直覺反射。直覺腦的好處是可以多線程,並且反應速度很快。這種腦是幾乎不需要思考,依靠直覺做出反應。

比如看到老虎,我們轉身就跑,這是先天的直覺條件反射,不需要思考。又比如開車,在經過學習訓練後,我們就能夠手腳同時做很複雜的操作,來掌控車輛,這是通過後天訓練的直覺反射,也幾乎不需要思考。

另一種類型的腦是理性腦,掌管著人類的理性、邏輯思考。如果說直覺腦是人類作為生物,在千百萬年的進化中,自然選擇出來的話,那麼理性腦是人類在構建人類社會的過程中,人為選擇並新發展出來的大腦。

據科學研究,理性腦基本位於人們的大腦皮層的,能夠讓人們思考的深入、有條理、有邏輯。但是,理性腦是單線程的,運行速度相對比較慢,而且非常耗能量。我們在社會活動中做很多事情,都是依靠著這個理性腦,比如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工作、學習、社交等。

還有一種類型的腦,叫做存儲腦。存儲腦是運行在後台的,俗稱為潛意識。這種潛意識的大腦,跟理性腦雖然沒有直接衝突,但在運行時相互之間會搶佔資源。

了解了三種大腦的基本特點和運行方式,我們就可以考慮怎麼去更好的做多任務並行了。

首先,通過直覺腦做的事情,原則上是可以任意多任務並行的,只要多個任務之間所使用的肢體或器官——也就是輸出工具——是沒有衝突的。比如上面提到,我們在學會開車之後,可以手腳並用的開車,而且不用思考、配合默契。

我們可以把一些要經常做的事情,通過學習和訓練,養成一些習慣,類似開車一樣,成為一種後天培養的直覺反射。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用直覺反射的方式,去做那些成為了習慣反射的事務,而多個習慣是可以在一定限制下,多任務並行的。

其次,理性腦的單線程以及高耗能的特性,決定了理性腦在做事時,無法多事務並行。如果要多任務並行,也是前文描述的那種見縫插針式的利用等待時間,去處理其他的事務。

但是,我們看到,理性腦和直覺腦是類型完全不同的兩種腦,它們兩者在運行時,是不會產生衝突的,因而是可以並行的。

因此,我們可以考慮,把理性腦擅長的事務和直覺腦擅長的事務,放在一起多任務並行處理。在理性腦處理理性的事務時,可以安排一些直覺腦做的直覺事務。例如我們完全可以在跑步的時候,去思考一些很重要的、理性的、邏輯嚴密的商務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直覺腦所掌控的跑步,甚至躲避迎面而來的人等。這兩件事情,放在一塊並行處理,是高效且安全的。

還有一種多任務並行的處理方法,就是利用存儲腦,也就是利用潛意識。問題是,該怎麼做到呢?

我們可以把一些事情,放到存儲腦的潛意識當中,然後就不去管它了。在正常時間裡,我們可以做一些習慣性的事情,也可以做一些需要理性思考的事情,隨便做什麼。潛意識把我們放進去的事情不停的打磨、醞釀,到一定時候,就會以靈感或者頓悟的方式,給我們一些答案。

這種多任務並行的方式,看起來不像是多任務並行,但實際上也是一種非常好且高效的多任務並行的方式,而且會非常的有創造力。

以上所述的多任務並行的方式,主要是針對個人的時間和任務管理。如果你在一個組織里,或者你有外部力量可以借用,我們完全可以用「外腦」的方式,來實現更加高效的多任務並行。這種多任務並行的境界就更高一層了。

若我們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權力或者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們還可以把事情委派給其他人去做,而我們自己則專註於做最體現自己價值的事情。我們委派任務的「其他人」,成為了我們的「外腦」或手足。我們則是核心的大腦,是統籌調度者,跟進委派給別人的事務,監控為派給別人的任務。這樣,可以非常好的實現多任務並行。

不過,這種多任務並行,不再是我們個人的事情了,也不是僅僅使用我們個人的力量,而是使用一個工作體系的力量。我們看,無論大到人類社會整體,小到一個商業團隊,都是這種分工合作的多任務並行的工作體系。

話又說回來,雖然不同類型的大腦,負責不同類型的事務,但是在我們社會生活中,我們用到最主要的大腦還是我們的理性腦。

理性腦的單線程、低運算速度以及高耗能的特點,決定了它在運行時,會耗費大量的能量和資源,其中很重要的一種資源就是注意力。

多任務並行的話,會讓理性腦超負荷運行,進而效率低下。因而,如果在以理性腦為主的事務中,儘可能的不要多任務並行;若能夠單線程、一次性的把一件事情做完,那就盡量專註的、一次性的把這件事情做完;這件事情做完之後,再考慮做其他的事情。

再進一步,不管是單線程,還是多任務並行,實際上在做一件事情的那一瞬間,我們始終都是單線程的,並不能像計算機一樣是多進程的。在這一瞬間,我們必然需要放下所有其他的事情,只專註於當前這一件事情上,做事才能高效,也才能提升我們做事情的產能。

所以,雖然上文提了很多多任務並行的原理和方法,但是我們的結論卻是:能不多任務並行,就盡量不要多任務並行。

為什麼要做時間管理或事務管理?是為了讓我們在做事時,不會分心,而更加專註,進而更加高效。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這件事情時,專註於這件事情上,這才是時間管理最本質的一點。

事務執行部分:

5. 如何按既定規劃做事—— 不拖延即刻執行的策略

6. 如何做事時更加高效——有用的時間管理理念和方法


前段時間寫在專欄里一片帖子,但願有所幫助吧。

如何安排自己一天的工作,這是一個看上去很簡單但又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可當到了季度總結的時候會驚訝的發現似乎什麼也沒完成,這事兒很恐怖。特別對於剛剛工作1、2年的同學們,這個階段的每一天每一季度都很重要。

如何能夠讓自己不再「瞎忙」呢?這兩年在自己團隊中不斷「嘗試並調整」著一套方法,很多同學也確實由此得到了幫助,今天也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今天要聊到的這套方法中將涉及到到一套基本原則和兩款應用,Omnifocus和Calendar 5.

基本原則:

  1. 確認一年或半年目標;
  2. 確保每件事可執行;
  3. 合理預估資源;

接下來我會沿著這個基本原則結合工具來展開講解。

確認一年或半年目標

很多公司都有KPI,目的是指明工作方向並銜接大家的業務。很多同學一開始就將公司的KPI當做了自己的目標,這樣是不對的。比如A同學的KPI是提升註冊用戶數和日活躍度;這顯然不是A同學自己的個人目標。我們更需要的是利於自身職業規劃的目標。

還是以A同學為例,季度考核中建議提升在項目評審中的表述能力和業務的全局了解。所以在新的季度中,我給他增加了表述能力和業務理解兩個目標,同時我給他推薦了Omnifocus。

下文中Omnifocus將簡稱為OF

在OF中常用到項目和上下文這兩個重要概念。很多人會把上下文當關鍵詞使用,而在日常使用中我覺得關鍵詞的使用幾率並不大。所以我更願意將它作為個人目標的設定與管理。

我讓A同學在自己的OF中將「業務理解」和「表述能力」作為自己半年目標設定在上下文中。在日常的事務中,涉及到這兩點的事件加上相應的上下文。好處有兩個:

  1. 當你發現今天有一件事情它會影響到自己「表述能力」的提升,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將這一點做好;
  2. 有一個地方可以全局掌控,有多少事情會影響今年在這兩點上的提升。

在新建事件的時候,你可以在事件的上下文中加上自己對應的目標,提醒自己需要多一些投入。

確保每件事情可執行

我觀察了團隊幾位同學的工作計劃和周報,發現他們在制定每個事件的時候會寫得比較模糊。比如下面這樣:

  • iOS 8設計規範梳理

大家最終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延期、 方案缺損。原因在於上面這些是一系列事件,而沒有拆分到最小可執行事件。想要確保一個需求得以完整有效的完成,事件必須拆分到最小。

OF有一個好處就是支持事件級別的無限擴展。所以我們在這個需求中將「iOS 8文檔閱讀」和「產出PPT」進行了展開細化。而書寫PPT結構、找配圖、書寫重點等等事件才是在以天為單位的時間中的可執行項。

合理預估資源

每天有多少資源可以用工作,這是一定要搞清楚的事情。

我們按照一天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計算,去掉2個小時各項目溝通討論,1個小時電話、吃東西、休息。一天有效的工作時間其實只有5個小時。

很多人預估時間按照一天8小時來計算,於是每天的工作無法完成,到最後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所以想要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合理的預估資源安排工作非常重要。先花一周估算出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和日常事務所需的時間再來慢慢調整每天的工作安排。

在工作安排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程就是「安排-檢查-調整」。

  • 前一天晚上:安排工作,盡量保證第二天可以全部完成。
  • 當天早上:任務查看,確認當天要處理的事件和需要參加的會議。OF的預測功能非常好,在這裡你會對每天需要參加的會議和需要處理的事件有整體了解。
  • 當天下午3點:設置日曆提醒,離下班還有3小時,看看剩下工作,及時調整。
  • 當天下午6點:OF中查看今日是否全部完成,沒有完成的再次調整。

日常工作中將強時效性事件歸入日曆,弱時效性的歸入OF。

在手機上用Calendar 5管理自己的可支配時間。在這裡可以快速明確自己這一天有哪些時間是空閑的,用於接收會議邀請或自行安排。Calendar 5的添加也非常簡單,選擇好時間段長按、填寫,兩步就搞定。

專欄全文看這裡:如何提升效率不瞎忙 - Omnifocus - Pinapps - 知乎專欄


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想什麼合理


我說說我的經驗吧!謝謝!

學無止境!學習是一件永遠不可懈怠的事情,稍有停留,就有可能跟不上節奏了!

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每天能夠堅持並高效率地學習更是難上加難。當然,這其中很大的原因都來自於個人的惰性,不過,還有一個原因導致你無法處於一個長久高效學習的狀態,那就是你並沒有對自己的學習時間做一個規劃。

其實,對於學習這件事情來說,每天花上十分鐘時間做一個簡單的日計劃,每周花上十幾分鐘做一個周計劃,真的很有必要,這可以有效督促你完成任務,長此以往,等到你自己形成習慣了,你會發現你已經完全不是當初的你了!不過,計劃始終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如果你覺得你自己不需要做計劃也能高效學習,那就完全沒必要做計劃,畢竟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如果已經達到「草木皆可為兵器,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那也就達到目標了,至於用什麼方法那也就無所謂了。

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做計劃還是很有用的。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計劃呢?在這裡,我說說我自己的做法,這個做法也許只適合少數人甚至只是我一個人,這裡我只是想提供一種思路,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首先,你要做一個周計劃:

周計劃的內容其實不多,主要就是把你下周要做的幾件重要的任務記錄下來,日常固定事宜或者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就沒必要放在周計劃裡面,下面我以我做的一個周計劃為例來說明吧。

上面這張圖片就是針對我的個人習慣做的一個周計劃,主要的內容元素就包括以下方面:

(一) 主要任務版塊:四項主要任務和一個每日固定事宜

任務內容:用來記錄你要做的事情的內容

預計:為你需要完成的任務預估一個時間,如果無法提前預估就先不預估,等到你在執行的過程中再去預估需要多久完成。

時限:給自己規定一個完成任務的時間

目標:給自己要做的這個任務定一個目標,這個很重要

完成情況(效果):為自己做的事情做一個評價,(1—10分)

備註:關於該任務需要記錄的一些事項或心得,比如「沒有完成任務的原因」

註:主要任務的順序根據任務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優先完成最重要任務。

(二) 臨時任務版塊:已完成的臨時任務和未完成的臨時任務

註:臨時任務屬於當周遇到的相對來說比較緊急的事物,需要儘快完成,那麼可以先頂替主要任務版塊裡面重要程度最低的任務,等到完成臨時任務之後,時間還來得及,再繼續完成被頂替的任務。

(三) 新任務版塊:用來記錄你在本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需要在下一步學習中學習。(該任務不宜過多過重,否則會無限積累下去,帶來挫敗感,要學會量力而行)

註:該任務屬於非緊急任務,但是屬於有必要去接觸或學習的內容,那麼記錄下來,按照重要程度,列入下周或者未來某周的計劃當中。

(四) 本周未完成任務:用來記錄你本周未完成的任務,需要給出未完成的原因

註:未完成的任務要列入下周的計劃當中

那麼,在這個周計劃當中,基本包含的要素就是這些,當然對於整個周計劃來說,還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1、每周的主要任務版塊內容盡量不要超過4項(日常固定事宜除外),同時你要預估這些任務加起來所需要的工作量不會超過一周,這樣就不容易產生挫敗感,計劃要能夠完成,不可完成的計劃那不叫計劃,那叫吹牛逼。(當然這個肯定也是因人而異的,根據你的學習能力來定吧)

2、注意回頭檢查:根據自己的習慣或者頻率,注意回頭檢查之前的周計劃裡面的後三個版塊的內容。新任務版塊內容:是否添加進新的周計劃裡面,如果已經添加,那麼就將該任務劃掉,如果未添加進新計劃裡面,那麼儘快添加進去,不要越積越多;

3、本周未完成任務:主要檢查該未完成任務是否已經列入下周的計劃當中,已經列入則劃掉,未列入就儘快列入新的周計劃然後劃掉。

4、臨時任務版塊內容:是否已經都完成,完成了的用黑色水筆劃掉,未完成的用紅色水筆標明,並且儘快提上計劃日程並完成該項任務;

5、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略)

基本上,你已經將周計劃做的很完善了,那麼在完成周計劃之後,你就要開始制定你的日計划了,周計劃的製作時間我一般會選擇在每周日晚上做下一周的計劃,而日計劃我一般會選擇在晚上睡覺前做第二天的日計劃,這個時間因人而異,你也可以選擇早上起來做,不過我覺得晚上做好會更暢快,睡得更舒服,第二天更容易早起(因為已經做好了計劃,那麼按照計劃你就得逼自己早起)。

既然是日計劃,那當然是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的時間規劃,這個計劃也理所當然要符合周計劃的大方向,那麼在這裡,我以番茄鍾時間管理方法為例來說明我是如何做日計劃的:

上面這張圖片就是針對我的個人習慣做的每天的日計劃,主要的內容元素就包括以下方面:

(一) 主要任務內容版塊:

時間:每個番茄鐘的時間段。(用來洗漱,休息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就不要寫進去)

任務內容:用來記錄你要做的事情的內容

完成情況:為自己完成的事情做一個評價,(1——10分,5分以上未完成,5分以下就是失敗)

專註度(效果):評價自己在這個番茄鍾裡面的做事的專註度

備註:關於該任務需要記錄的一些事項或心得,比如「沒有完成任務的原因」

(二) 臨時任務版塊:已完成的臨時任務和未完成的臨時任務

註:臨時任務屬於當天遇到的相對來說比較緊急的事物,需要儘快完成,那麼可以先頂替主要任務版塊裡面可往後推遲的任務,等到完成臨時任務之後,時間還來得及,再繼續完成被頂替的任務。

(三) 新任務版塊:用來記錄你在當天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需要在下一步學習中學習。(該任務不宜過多過重,否則會無限積累下去,沒有就空白,不要刻意追求每天都給自己增加任務)

註:該任務屬於非緊急任務,但是屬於有必要去接觸或學習的內容,那麼記錄下來,按照重要程度,在周末的時候把這周裡面每日記錄的新學習任務歸總到這周的周計劃裡面的「新學習任務」版塊。

(四) 本日未完成任務:用來記錄你本日未完成的任務,需要給出未完成的原因

註:未完成的任務要列入第二天的計劃當中

那麼,在這個日計劃當中,基本包含的要素就是這些,當然對於整個日計劃來說,還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1、工作時間不確定的事情太多,就不用按照這種方式做計劃,大概每天早上上班的前十分鐘把今天要完成的工作內容寫出來即可。這個計劃適合基本上沒有人能夠打擾你的時間段,也就是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後。

2、在周計劃裡面已經對任務進行了時間上的預估,那麼在番茄鍾裡面就要根據這個預估把時間分配好,比如讀一本書200頁的書,需要3個小時,那麼就需要在時限之前分配7個成功的番茄鍾(有些番茄鐘被破壞了,那麼就算失敗了)來完成這項任務。

3、同樣也要注意回頭檢查:根據自己的習慣或者頻率,一般可選擇周末的時候回頭檢查之前的日計劃裡面的後三個版塊的內容。 新任務版塊內容:是否在周日的時候整理添加到周計劃裡面,如果已經添加,那麼就將該任務劃掉,如果未添加進,那麼儘快添加進去,不要越積越多; 本日未完成任務版塊內容:主要檢查該未完成任務是否已經列入第二天的計劃當中,已經列入則劃掉,未列入就儘快列入新的日計劃然後劃掉。 臨時任務版塊內容:是否已經都完成,完成了的用黑色水筆劃掉,未完成的用紅色水筆標明,並且儘快提上計劃日程並完成該項任務;

4、在計劃裡面,各個板塊盡量用不同顏色筆來寫,或者用形狀隔開,這樣你在看計劃的時候會更清晰明了。

5、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略)

這個時候,基本上你已經把日計劃做得很完善了,下面就是屬於你個人堅持去嚴格執行計劃的事情了!

當然,這篇文章並沒有把更多更細緻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講出來,一方面是有些方法是適合於不同的人,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我自身經驗上的不足,無法把各方面的問題想得面面俱到,所以還請大家諒解。

每個計劃都是因人而異的,我把這個寫出來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種思路或者方法,然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的不同來制定一個符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達到做計劃的目的,但是這個方法或思路並不表示適合所有人(也許,它可能只適合我一個人)。

不過,話說回來,計劃做得再好再美妙,如果不去付諸實踐,那也是徒勞。因此,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堅持按計划去做,去學習,而不是只會做「計劃」。計劃永遠都只是計劃,它只是輔助工具,按照計划去實施才是根本,只有做了你才能進步,才能更加體會到成長的愉悅。慢慢來,總會有一天,你會體驗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舒爽的!

還有,永遠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敗而苦惱,也不要因為沒有完成一時的任務而感到煩悶,感到焦灼(「惡棍天使」裡面是這麼說的),你只要相信,你每天都在堅持不斷地學習,每天都在不斷地進步,你並沒有辜負時光,那麼時光未來必然就不會辜負你!

各位,如果文章中有不當之處還請諒解,同時也希望各位能在人生道路中越走越成功!

人生多風風雨雨,坦然面對一切,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最後,用蘇東坡的《定風波》作為結尾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跟題主情況很像,說說自己的看法

1、想做的長半衰期目標不要太多,兩三件足以。

題主提到這些目標: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練字,學英語,補數學,健身

現在來知乎上問學習計劃,很顯然,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上面的目標我也很喜歡,甚至我能想的比這還多,比如學編程、練字、學英語、健身、學游泳、學跳舞、旅遊、做飯、寫文章、學ppt製作、攝影、每天閱讀、提高工作效率……

想想又不要錢!!最後啥也不會幹……

我的方法是挑最想做的,最緊要的,專心做兩三件。

我2015年目標就三個:健身練出腹肌、練字、提高工作專業度。(後面寫日程表)

2、找方法,定計劃

確定了兩三個目標之後,需要解決的就是怎麼做的問題了。互聯網時代,你可以在網上找到任何你想找到的方法論。比如上面我的三個目標,複製到知乎搜索框,看高票答案,找到高票答主,研究他的所有相關回答,多找幾個,肯定能找到方法。

3、專註

目標有了,方法有了,就剩做了

堅持是最難的!大部分人死在這一步,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自己做好的計劃,然後去重複1、2步驟,惡性循環下去…………

我們在嘗試新的事物的時候,總是會越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同的人會在碰壁不同的次數之後退出。用程序員喜歡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都在for循環,區別在於你是什麼情況下break;的。有的人退出閾值高,這是能堅持的一類人;有的人退出閾值低,這類人很可能遇到一些障礙就退出了。

過早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暗時間》劉未鵬

集中攻克最開始的難關,後面養成習慣了就越來越輕鬆,21天就能養成習慣大家都聽過的。

做任何事都是一個模式:What(是什麼) , How(怎麼做) , Just Do It(堅持做)

我的日程表:

工作日:

7點起床,洗漱出恭,做十分鐘伸展運動,到7點40左右出門

騎車去公司,路上小區早餐店吃早餐,到公司8點左右(住在離公司較近的小區,不讓公司知道)

整理桌子,梳理今天的任務,按重要性列工作清單,看看朋友圈刷刷新聞

8點30開會

9點左右開始工作,番茄工作法,手機定的30分鐘提醒,鈴響休息5分鐘,堅持到11點30左右

刷朋友圈,聊天,跟美女同事開開玩笑,12點左右去吃飯

中午午休到13:30

下午繼續完成清單上面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中難免處理上級交代工作、同事協調工作、部門溝通工作等,不再展開)

17:30下班衝出去吃晚飯,騎車去健身房

18:30左右到達健身房,跑十分鐘熱身,按計劃力量訓練,跑步40分鐘,洗熱水澡(在健身房兩個小時)騎車回公司

21:00左右回到公司,看看知乎,聊聊微信

21:30開始看書,做筆記

22:30開始練字,自己列印的田字格,寫半個小時

23:00收拾東西騎車回家

23:30到家,換的衣服扔洗衣機,泡個腳睡覺,24:00左右睡著。

周末:

一日游爬山,圖書館還書待一天,整理本周的印象筆記,集中處理雜事,對著菜譜學一道菜


一個提前規劃空閑時間的技巧。


找單位附近的房子 2個小時就省下來了 然後一個小時搞技術 一個小時學英語或數學


關於時間管理,我自身的體會是再多的計劃都比不過:馬上開始做!提完這個問題就開始做你想做的事。想學個新語言?開始學吧!


時間管理是個如減肥般永恆的話題。今天我想向各位請教。

有時候我們為了追求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未來的無限可能主動選擇碎片化時間,但面臨時間的現實分配和使用時又有力不從心的苦惱。

以自己為例,學習畫畫是有轉型去做設計的願望,學習英語是基於信息獲取的需求,學習法律是為了保護自己權益,開設公眾平台的初衷是督促讀書學習,將所學所得做一些記錄和分享。此外,計劃之內或稍顯迫切的預期還有多看點好電影、更新自己的穿衣品味、堅持鍛煉、學點理財等等。

現實和理想之間只差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距離。願景總是衝鋒在前,卻不見得有充分實現的保障。

後來我注意到我沒法很好地完成既定的繪畫課程,但和我一同上課的一個朋友,因為堅持得很好,每周上課頻次幾乎是我的三倍,很快就成效顯著,一路從素描到水粉,畫得越來越精緻,讓人羨慕不已。

再說法律的事,每到我有生活紛爭,需要努力捍衛自己權利的時候,間歇性學了好幾年的法律知識就幫上了我的大忙,每每打完勝仗之後感嘆認真學法的好處,但年年學習時又囫圇吞棗,如今司法考試已經五連敗,連續刷新個人持續失敗的記錄,碰見擬合同一類的事情還得找人幫忙,自己沒法完全搞定,五六年的學習就成這樣,細思極恐。

公眾號也做得稀稀拉拉的。如所見。

今天看見一個跨學科團隊針對資源稀缺狀態下人類思維方式的研究,其結論是,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下降。也就是說,對這些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的追逐會壟斷人的注意力,以致忽視重要的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智力和判斷全面下降,從而導致進一步的失敗。

這個理論用於自我時間管理上,大概是說,當我越感到生命的有限,我越想積極地去尋求突破和改變,我就會給自己設置越多的任務,因為我渴望做的事太多了。但有限時間對應多任務模式,勢必造成時間的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自然無法帶來成片時間形成的收益,加之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等限制,人能實際獲得和主觀體會到的成就更加稀缺,反而導致了焦慮,無法全心投入,更容易患得患失,反覆計劃,以保周全,到頭來更加劇了時間的浪費,減少了整體的效益。

也許我正是因為太在意、太緊張了,才會對時間愛深情切,弄巧成拙。至於解決方法嘛,嘿嘿,正是我要請教的問題。我大致知道,按照上面的理論,要麼減少期待量力而行,要麼提高效率迎難而上,但我心有餘力有限,還得邀請各位把好的省時、用時法則分享出來,這個微信號的對話功能是時時開啟的。

先分享幾個我的體會:

第一,早起永遠比晚睡讓人感覺賺到了更多的時間。

分行業有不同,但尤其是創作類型的職業,常常被描繪成需要在夜深人靜時工作,有些被描述為特定時間思維活躍程度提升,有些被講述成需要阻斷與嘈雜世界的聯繫,有些被證明是前期拖延造成的慌不擇時,總之,作家、翻譯、設計師等職業面臨夜間獨自工作的機會要多一些。如果還有願意嘗試的心情,希望你試試十一二點睡覺,七八點起床,讓器官在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醒來的時候醒來。少了凌亂的房間、冷卻的泡麵、寂寞的眼圈和安靜的咖啡杯,你依然可以當一個創作者,並且獨特,和文學作品中大多形容的那種不同。

第二,選一個最重要的目標,不管別的目標被耽誤成怎樣,都持續堅持一段時間。

不管多麼不樂意,都得承認時間和資源的有限,如果參照一萬小時定律所說,那要保證至少在一個領域能有所作為的方法,就是首先保證這個領域的學習時間。對我們的人生目標分級,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事,最先做。

第三,同伴激勵法。

我一度受到這個方法的恩澤,但此法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效果,因為覆沒往往來得突然又徹底。尋求相互激勵本來就可能基於自身信念不夠堅定,需要一些外界的聲音去鼓勵。獲得鼓勵和依賴是幸福的,但也可能因為對方恰巧也不夠堅定,而導致雙雙選擇放棄。這沒辦法,交友要慎重,前輩早說過。玩伴歸玩伴,找那種也跟你一樣迫切願望著某件事,或者一樣愣頭向著目標永不悔的人,再練一練如何在對方放棄時仔細分析,不要輕易跟隨。

以上。

誰來買我的火柴 / ihuocai


額,感覺樓主的作息時間真和我差不多啊!

說說我的安排吧,當然計劃有時還是會趕不上變化的。

早上鬧鐘7.30,會折騰到7.40才起床-_-||。

記50分鐘左右的單詞,快速洗漱收拾9.00出發去上班。路上會花掉40分鐘,公司上班時間比較彈性。工作也是碼磚呢~o(╯□╰)o~

晚上吃飯下班回來已經8.20左右了,下班回來到12點,一般還有4個小時的樣子,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好這大塊又集中的時間了。

控制自己,一定一定要靜下心來看書學習2個小時,幹這一行的我們都懂的,不主動去學只有被淘汰的份兒。

然後健身或者跑步1個小時,當然是間隔開的,身體重中之重,必須得花時間對自己負責,(目前六塊腹肌,兩塊胸肌,已經很明顯了,二頭肌,背闊肌已經很壯碩了。跑步計劃是10k ,半馬,全馬,上次成都10k 微跑得了個小金熊貓,現在報了成都溫江的半馬,在準備中……,記錄下,當激勵自己,共勉,囧……)

剩下的時間洗漱收拾,刷下知乎微信碎覺,睡覺時間控制在12.10分左右。

Guy, 執行力真的很重要啊!

當然,我單身我快樂→_→


要想幹活,得先有足夠的睡眠,足夠的休息時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有個很好的身體才可以去做事,工作到最後都是拼體力的。另外,一次只做一件事,做一件事要注意自己的效率。共勉


對自己要求那麼多,不如堅持著只干幾件事。到了大學生以後,你會發現,社團很多。你頓時就不知道幹什麼好了。

入社會後,你也漸漸發現各行各業,能掙錢的工作也太多了。而大家常提到的興趣,很多群,很多各個行業的網站。讓你眼花繚亂。如果你興趣廣泛,每天再給你24個小時都不夠你用的。

再加上我們在追求事物中都會有一個比較心理。要做的更出色。知道的更多。得到的信息更早,更精準。以使自己進步更快,做的更好,比別人更優秀。

如果不知不覺陷入了這個問題里,陷入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精力不夠用的思維怪圈裡。

這個時候,怎麼辦?

任何人的時間不可能無限利用,總是有幾件事兒,不知不覺花費了我們一天時間。所以,我們的解決辦法在選擇做什麼事上。

我們的精力也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思考怎麼使用珍貴的精力。

有兩種解決辦法:

一個方向是,你有錢,不差錢,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隨時調整興趣。不用擔心其他。

一個是,專註一個方面,放棄每天發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為什麼這麼說,聽我分析:

第一種選擇大多數人做不到。那就是選擇第二種了。而第二種也明顯因為各種認知原因在實施中,出現了很明顯的差別。就是說也是有很大的可調整空間的,籠統的說專註一個方面不是說每天你只能幹一件事,更不是說你每個月干一件事。

而是有個側重點。

把精力放在不超過三個投入時間的事情上。

我們的時間每天大致可以分為工作時間和其他時間:

工作時間怎麼用。很關鍵,我們很多人沒有明顯的時間觀念,不在偶爾遇到強烈的時間差距給你造成很大的影響事故下你都不會太在意。先說工作時間,你側重做的事,要分一下。只要你不是流水線作業。就可以自主的進行選擇。或者有意識的,去培養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專註在工作的兩到三個方面。而不要過多的分散精力。這樣積累效果才會更快的出現。這個後面再展開說。

其他時間,每天工作之外的其他時間也是一樣,用來思考和要做的事情,不能多。工作之外我們一般更放任自己的情緒,因為工作時大家的精力消耗很大,意志力也會消耗很大,所以下班後是恢復的好時機。(當然這些都是潛意識的行為)就算是這樣或者說當你知道是這樣後,我們也應該或者更應該巧妙地專註的培養出一到兩個興趣,以便自己今後在專註中提高輸出質量,這個興趣應該有比較大的放鬆身心的屬性。要知道積累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達到一定程度。你對它的興趣就會得到明顯的提升。此時很多基礎的技巧和認知都已經成了你的潛意識,這之後它們就不再消耗你的精力而是通過享受他的事件本身的節奏旋律之美、技巧應用之純熟,(能使人類感到愉悅的活動)感到放鬆和身心愉悅。

下班之後時間可以分為兩大塊,可以刻意利用的一塊,用來專註一件事。另一塊是碎片的時間可以任由眼之所及,身體之所需。進行恢復。這時是一种放任的狀態。

這是利用時間的一些基本原則。

接下來在深入一點。比如在對工作時間利用的時候我們的可操作性怎麼得到更明顯的提升,怎麼把握主動的去選擇要專註地事情。對時間的利用怎麼更流暢,而不是阻礙重重。

比如下班後的休息,你知道怎麼休息,精力恢復,狀態調整更快嗎?

你注意到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休息環境嗎?

你注意到平時在做什麼事的時候你的時間過得更快、另外你厭煩什麼樣的氛圍?

你對最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有什麼小期待,比如在等一場什麼電影的上映。比如準備在周幾親手學做什麼飯啊。這種安排和期待可以使你更好的調整整體時間的節奏。

先這樣有空接著分析。


節選自wikiHow: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我們可能都抱怨過時間太少,而工作太多。學習一些必要的時間管理方法能幫助你最大限度地使用你的時間,並確保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1

準備一本日曆。

  • 一本日曆能幫助你有效地利用每天的時間。如果某天是你一個項目的截止日期,或者你要參加一個會議,那麼在那一個日期旁邊寫上注釋。每天早上開始工作前看看今天要完成哪些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2

不要把日程排得太滿。

  • 不要將自己的日程排得太滿,答應別人做某事之前先查看一下自己的日曆,看看是否有空。這樣可以有效地組織你的時間,並不斷提醒你那一天有什麼事情要做。

3

排除干擾。

  • 排除那些會干擾你專心做事的因素,比如不要待在有電視機或遊戲機的房間,這樣你才可以全神貫注於你的任務,先將任務完成,有多餘的時間再娛樂。

4

按重要性給任務排列順序。

  • 把最重要或今天必須得完成的任務排在最前面。並把它們用彩色筆或貼上小便簽標記出來。之所以把這些任務安排在前面,是因為這樣你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它們,有多餘的時間再完成其它不重要或不緊急的事務。

5

合理估計任務所需的時間量。

  • 合理估計每項任務所需的時間量。如果你覺得這件事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時間來完成它,那麼先留出一個小時。合理估算時間量有助於避免你不合實際地給自己安排過多或過少的任務。

繼續閱讀: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呢,ˊ_&>ˋ我覺得一定要寫好計劃表

每年要做的幾件大事

每月要做的事情

每天要做的

隨時手頭可做的

重要的事情緊急的事情標上號(啊就是總在說的四類事情重要又緊急、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的)來先後做好

做完一件事情就劃掉(見最後圖

其次,充分利用時間

比如洗澡的時候想想明天要做啥或者睡前想好

在坐車等車的途中就背背單詞聽聽聽力(就我個人而言是要做著事情…擼主可以隨意

晚上看一小時書或者漫畫

每周五晚上把追的劇補掉

第三,不要拖延浪費時間

其實我沒資格這樣說呢因為每天早上明明定好鬧鐘卻還要賴著不起來

想著偷一下懶又不會怎麼樣

對自己狠心一點才能推自己進步呀

加油嚕!!!


因為我曾是一名XDF老師兼新教師招聘培訓等人力工作,周一~周五在家辦公,周末講課。大概三年時間。

不用坐班看似輕鬆,但對本身的自律性、執行力、統籌規劃等能力要求極高。

看看最下面我的某月工作規劃,你就知道我有多少工作需要做,沒有一個好的計劃真的是要崩潰了。

所以自認為還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哈哈。

大到年度規劃,小到每天的TO DO LIST,【列計劃】這個習慣我從2014年至今,堅持了四個年頭。

可能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有這樣的經歷,寒暑假第一個任務就是列出每天的完美計劃。

?7:00起床, 7:30鍛煉, 8:00吃早餐, 8:30聽英語, 9:00寫作業 blablabla。。。

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

一般都是放假第二天就恢復「每天從中午開始,起床直接吃brunch」的作息,還總是用「晚起毀上午,早起毀一天」來安慰自己。-_-|||

之所以一份看似完美的計劃總以失敗告終,我想並非「懶」這麼簡單。

仔細琢磨一下,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計劃不切實際,沒有考慮上補習班、外出活動、互相串門、晚上看了個電影等突發事件;

2、時間安排過於死板,上一環節直接影響下一環節,最終可能導致全天崩盤;

3、缺乏整體目標及規劃,容易動力不足,拖延症頻頻複發。

雖說列一個操作性強的計劃不易,但我們還是要堅持【列計劃】

為什麼?

以學習這件事為例。

為什麼經常學著學著就不想學了,因為不知道要學到哪兒、為什麼學,這證明你缺少一個大目標

有了大目標,但學著學著覺得離目標太遠,又不想學了,這證明你缺少一個大目標的有效達成路徑,換言之就是,具體到每天的小目標

相信我,你沒那麼忙。

總能找到鍛煉計劃做事、規劃生活的好機會。

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哪個休息區沒有加油站

休息期不意味著無所事事,反倒是重整旗鼓、厚積薄發的轉折點

現在已經到今年最後一個月啦,又臨近期末、寒假和年終,想必大朋友和小朋友都有很多事要忙。

結合我這幾年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列計劃】的一般步驟

1、首先想好未來一段時間(一個假期/某某考試前/上半年等等)要做的幾件大事。

2、列出這段時間每天固定要做的、不可控的事情,寫出具體時間或時長。

比如,8點~18點上班、13點~17點上課外班、5小時外出活動、全天串門兒等等。

3、將大目標合理地細化成每周、每天的小目標。

比如,假期30天,作業有10張數學卷子。那麼3天做1張,第一天做完,第二天對答案改錯,第三天把錯題再重做一遍。

比如,我要準備雅思考試,平時還要上班。聽說讀寫四科,我首先準備聽力和閱讀。精聽需要整塊兒時間,周末進行。泛聽可以利用每天上下班時間進行。周末學單個題型閱讀方法,平時做對應題型閱讀練習。

比如,下一年度計劃健身。有氧運動占時長,所以周末練。無氧運動占時短,所以平時晚上練。

比如,想養成讀書的習慣。那麼每晚計划出一小時,不看手機等一切電子設備,拒絕一切外來干擾,只看書。

這時,已經列好了每天要做的幾件事。接下來,是最關鍵的一步:

4、在每天固定要做、不可控事件之後,將自己要做的幾件事以重要程度排序,並標出每件事所需時長。

這樣做的好處是:

不以時間排序,不需死板規定,每天把要做的事兒做了就好;

以重要程度排序,能保證先做更重要的事兒,就算今天計劃沒有全部完成,至少剩下的事情沒那麼急,可以放到第二天;

規定了做每件事的時長,避免拖延,提高效率。

5、每完成一件事,寫上實際完成時長,紅筆打鉤。給自己鼓勵。

好啦!一個切實際、可操作的每日計劃就這樣列好啦! (^o^)/YES!

講真,到晚上看著一件件任務都打了紅鉤,成就感爆棚!!!

因為每一個紅鉤,都代表著向你的目標又走近了一步。

一個更好的自己,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而你要做的,只是堅持完成當天的TO DO LIST,而已!

對了,【列計劃】還需要一個重要的工具,那就是一本好用的日程本

目前我用過兩種。

一種是日曆式

每個月份一頁紙,每天一個小格格。

優點是:比較薄,好攜帶。一個月下來寫得滿滿當當,超滿足。

缺點是:每天的小格格空間比較小,事情多的話不夠寫。

(幾乎整月無休啊。。。佩服當年的自己)

另一種是日記式

裡面有很多專欄,每月月曆、當月總結、目標進度表等等。

優點是:每周一頁紙,空間足夠寫。

缺點是:比較厚,不好攜帶。有的專欄比較雞肋,實用性不足。

(雙12清單里又要加一個2018年日程本啦~~)

別猶豫啦!跟我一起【列計劃】吧!就現在!

----------------------【微信公眾號:木子乃光】----------------------

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來微信關注我吧!

比如,一部能練習聽力口語又能了解多元文化的美劇。

比如,一款老少皆宜、鍛煉數感的手機益智遊戲。

比如,利用啞鈴如何在家就可以做無氧運動。

比如,如何申請澳大利亞多次往返旅遊簽證,真正做到說走就走。

讓我們一起,走更多的路,去看更大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也會寫計劃啊 然而執行力低得一匹 溜了溜了


參照樓上的所有發言,我要開始我的時間計划了。不能讓我的大學時間浪費在不起眼的小事上面。也希望博主加油噢


這裡都在說關於怎麼樣去安排時間,怎麼樣利用時間!我就說說我們不該忽略的一點,總有一些計劃之外的事情發生!比如你計劃是周六、日上午8:30---11:30學習一個可以你提升專業技能的課程,這時候你的好朋友找到你和你說「別搗鼓了,好不容易星期天,走逛街去,好好放鬆放鬆」,你會怎麼做?有朋友說了,自己有事當然是先忙正事。說是這麼說,但在現實中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拒絕呢,可能讓對方不爽,不拒絕自己的計劃泡湯。我就說說「關於拒絕吧,這樣可以保證我們的計劃執行」。

再說怎麼樣決絕之前,我先分享一個經歷:

和一個同是自由職業的朋友聊天,我說我要回老家一段時間。我想試試回去這個工作能不能繼續下去!她立馬告誡我「千萬不要回去,回去我們就無法工作了。」

她的父親生病了,她作為唯一的女兒回去照顧她父親。同時她也沒有丟掉自己的工作。父親康復了,她有了很深的感觸,覺得親情比什麼都重要,經過她自己的分析,都市自由生活與小鎮親情生活她選擇了留在父母身邊。她說了,有舍有得,她覺得得到比捨去的值!

但接下來她就開始鬱悶了!父親生病時沒有別人的打擾,父親康復後,各種事情就來了!親朋好友包括鄰居開始進入她的生活!各種好心的介紹對象!各種要求幫忙!當然也有抹不開面子的相親。其中最影響她個人工作與生活的有這樣一件事,有個親戚家開租賃站,說她有文化、懂電腦,邀請她去幫忙做賬,一開始覺得幫個忙有什麼呢!一次幫忙、兩次幫忙……半個月的幫忙,幫吧耽誤了自己的工作,不幫吧已經幫了再拒絕抹不開面子。經常幫忙!各種事摻雜一起,她才知道周圍人對她的看法「無業游民、閑人,有文化能幫上忙」,她彷彿進入一個噩夢,家裡種的花在她看來也不鮮艷了!最後,她選擇了一個離父母相對近的城市!

聽她講述,我也覺得挺可怕的。我從來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狀況會發生。人就是這樣的,面對別人的告誡,往往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我怎麼也要嘗試,朋友和我說了她的經歷,我需要提前好好研究下。

她開始沒有什麼人打擾。別人沒有「熱心」的介紹對象,安排相親、也沒有人硬拉著去逛街、也沒有人拉壯丁讓她幫忙。大家都覺得她家裡有事,不便打擾。

後來這些事就蜂擁而上,影響到她的生活和工作。是大家認為她「條件好還沒有對象,閑人一個」。那麼都是大家「沒事找事」?明眼人一看到我寫上面她的經歷估計就看出了,還有她個人的問題。-----沒有標明個人立場、不好意思拒絕。

中國自古是崇尚禮尚往來,人情味!拒絕一詞明面上怎麼看也顯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在鄉村「拒絕」多了,很可能就是不合群,用我們老家話叫「不各人」。但有好說邀請、幫忙會損害我的自身利益,那我們就做老好人不去決絕?如果拒絕怎麼拒絕?

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人,他們很愛提一些非常過分的要求,比如你放假忙著考研複習對你說「這個假期幫我輔導下我兒子的學習吧,你有文化,就你輔導得了」,或是當你工作的時候,對方跟你說:「哎呀,別工作了,陪我出去逛街吧」。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很大的壓力感,不知道怎麼去拒絕,如果自己拒絕了的話,還會有很大的愧疚感,其實這是我們缺乏一個堅定的個人邊界,可以理解成「原則、底線」。 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接受什麼,我們不能接受什麼,以及當別人越過這些界線時自己該如何應對

個人邊界是指我們建起來的身體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來保護我們不受他人的操縱、利用和侵犯。

個人邊界

不健康的個人邊界容易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或是期待他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擁有不健康個人邊界的人,經常將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且會有以下行為:

  • 拒絕別人的要求時,會感到心情不好或愧疚
  • 被人刻薄對待時,只會忍氣吞聲
  • 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身信念
  • 通過別人的評價定義自己
  • 時常想要拯救別人,為他們包辦和解決問題

健康的個人邊界是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不是對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讓我們能夠承受我們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而且,還可以確保我們讓別人也能為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越界侵犯我們。健康的個人邊界應該具有以下特質:清晰的、保護性的、堅固但靈活的、為自我建立的。每個人都應該且僅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最後這句看起來有點自私,接著看吧)

當我們擁有健康個人邊界時,我們知道拒絕對方是出於對自己負責,拒絕的原因是因為對方越界了,這樣一來自然就減輕我們的內疚感。同時,也能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在哪,防止對方以後再次越界。

如何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底線、原則)

1.有權建立個人邊界

我們當然有權保護自己的隱私、有權利拒絕別人,建立個人邊界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只有我們建立了明確而堅定的邊界後,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2.我們的感受比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

這句話在大眾看來也許有點「自私」,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過多的考慮家人、朋友、甚至是馬路上陌生人的感受。

但首先我們要明白的就是,自己不愛自己,誰會愛,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邊界,別人也不會因此而喜歡和尊重我們,往往因為一再的妥協,越來越沒有自我。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擺在首位,是很重要的。我們好了才更幫助我們想要幫助的人。(這種幫助是主動幫助)

3.明確哪些行為是我們不可接受的

仔細回憶每一次我們的個人邊界被侵犯的經歷,把我們不能接受的事列出來,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景,試著用平和的語氣直接向對方表明。(如果覺得有點難,下面有具體方法喔)

4.嘗試拒絕

如果別人提出冒犯我們邊界的請求時,「生氣」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這無關什麼小不小氣或是開不開的起玩笑。讓對方知道這是我們的底線。

如果我們因為擔心惹他人不快,就不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的人際關係反而會受到損害,表明個人界限並適當地拒絕,反而有助於關係的發展。當我們周圍的人都知道了我們的底線和挑戰我們底線的後果,那麼誰會輕易的挑戰呢?如果明明知道我們的底線和挑戰我們地底線的後果還挑戰我們,那我們可以確定對方的不友善,他要的就是我們會給他的反應,我們也盡可不上套。

如何堅定的拒絕他人

提升有效堅定感的3步技巧。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表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為我們設置邊界,拒絕他人。

1.證實:

證實/確認/承認對方的處境

當我們準備拒絕他的某個請求時,先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上,證實、體驗並承認即將施加於別人身上的不適感。

方法:儘可能用檢驗的語氣開頭:「我知道我們確實需要幫忙」,或者一句簡短的「我明白我們的意思」,然後再接「但是」。

2.堅持自己的主張 :

表達拒絕時,做到清晰、直接、具體。

具體陳述我們的拒絕這一部分最難,因為對方的失望感很令人焦慮。但是清晰的交流對雙方都有益。具體的、行為堅定的拒絕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不適。

方法不要只是描述我們對這件事的感受,要真的、明確地說「不」。

3.強化:

告訴對方我們為對方著想的部分

強化我們所渴望的理解和行為,如果我們在拒絕別人,一定要告訴對方我們為他著想的部分。

方法當說「不」時,可以說的像是自己拒絕對方,反而是為了對方好的感覺,比如對方讓我們幫他去考試時,我們可以說:「我不能替我們去考試,被抓到的話,我沒什麼關係,但我們可能會被處分。」

時至今日,當我要開口拒絕別人的時候,還是會有點不好意思,但我明白一個道理:

我們以為自己是在討好別人,其實我們是在放棄自我。

做好自己!!!

共勉!!!


Just do it!


個人覺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想做的事,學想學的東西


推薦閱讀:

工作以後感覺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但是時間和精力有限,如何才能更好的安排學習時間?
優秀的時間管理的特徵是什麼?
「時間管理,目標管理,任務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健康管理,知識管理,項目管理,關係管理」,是否只需做好思維管理就好?
時間管理,如何更有效?
為什麼許多大學會限制四六級或者普通話的考試時間?

TAG:學習 | 時間管理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