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槍口的子彈的軌跡為什麼還會發光?

槍戰片的的子彈出了槍口以後的軌跡會有好幾段是發光的,這是為什麼?是因為火藥燃燒嘛?


因為使用了曳光彈,曳光管用來顯示彈道,這在對空射擊和指示目標的時候很有用。

反對 @宋文正 的答案

曳光彈能發光,不是因為彈頭塗磷,即使彈頭上塗一點磷,這點點磷的發光強度、持續時間也是遠遠不夠的。

也反對另一個答案,曳光彈尾部曳光管能點亮發光,是發射瞬間發射葯爆燃點著的,不是和空氣摩擦點著的。

曳光彈能發光,是因為它的尾部裝有曳光管。典型的曳光彈結構中,彈頭內部前半部分一般是鋼芯或者鉛芯,彈頭的後半部有空腔,空腔中有一個一頭開口的金屬盲管,這個金屬盲管叫做曳光管,它的開口朝著彈尾,裡面填充著曳光劑,然後用一個金屬壓環將其固定在彈頭尾部的空腔里,再將彈頭被甲的尾部向內卷,壓住壓環不讓其脫出。曳光劑和信號彈的信號劑、照明彈的照明劑乃至燃燒彈的燃燒劑一樣,屬於煙火劑的一種,它是通過在鎂粉、鋁粉等可燃金屬粉末中混入特定的金屬鹽燃燒時產生特定顏色的火焰來發光的,例如混入鍶鹽就發出紅光,混入鈉鹽就發出黃光,混入銅鹽就發出綠光。以國產56式7.62毫米曳光彈為例,它的曳光藥劑成分為硝酸鍶61.5%,鎂粉23%,鋁鎂合金粉6%,為了將這些成分粘合起來還有9.5%的酚醛樹脂。由於曳光劑對火焰的敏感度較小,為了讓它能夠順利點燃,還會在其表面壓裝一層引燃劑,56式7.62毫米曳光彈中的引燃劑硝酸鍶含量為48%,鎂粉15%,酚醛樹脂7%,同時還有30%的過氧化鋇。此外,在曳光劑和引燃劑中間還包括一個兩者各佔一半的葯層,稱為傳火劑,以保證曳光劑能夠確實點燃。曳光彈經常用來指示目標,但是發光的彈道也會暴露武器位置,所以曳光彈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延遲發光時間,彈頭飛出槍口一段距離以後才開始發光,引燃劑和傳火劑也起到了延遲發光的作用。

例如這個蘇聯7.62毫米T-46曳光彈剖面,彈頭前半段是鉛芯,後半段有曳光管,管內填充曳光藥劑。曳光管的尾部開口,用一個壓環固定,再將被甲尾部向內卷壓住壓環不讓其脫出。國產56式7.62毫米曳光彈結構與其基本相同。

從左往右:M16A1步槍使用的5.56毫米M196曳光彈、M1/2卡賓槍使用的7.62毫米M27曳光彈、M16A2M856曳光彈,他們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都是在彈頭尾部有一個曳光管,填充發光藥劑。發射時發光藥劑被點燃,出膛後開始燃燒噴出火光,就顯示出彈道了。

還有上面有人說,手槍不可能曳光,其實曳光不曳光是看是否使用了曳光彈,手槍彈還真有曳光彈。

以色列生產的9毫米曳光彈,有個小曳光管。因為手槍彈不光手槍要用,衝鋒槍也要用啊。

當然,一些影視劇中手槍啪啪亂射都是一道道發光彈道的確是誇張了。


那是修正彈道用的拽光彈發出的光,一般是機槍才會配。

剛才搜了一下一般是4發子彈配一發拽光彈,密度比較大,所以你才會認為是發光的。


你說的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機槍射擊的時候,機槍的彈鏈在製作時,一般會隔4發加一枚曳光彈,曳光彈的尾部添加了特殊的化學物質,與空氣高速摩擦時會發光,為的是射擊手在連續射擊時,便於觀察彈道,從而進行調整。不然射擊手打出去都不知道自己的子彈打到哪了。。。


機槍會使用曳光彈,因為機槍在做概略掃射的時候由於後坐力大,很難瞄準,再加上夜晚看不到參照物,所以為了校正射擊方向,就要使用曳光彈,一般是四發正常彈之後有一發曳光彈


為了使夜間射擊的人能夠看清自己的彈道,每隔幾發普通子彈,好像是4發吧,就要加一發曳光彈,射起來的感覺就是,突突突亮突突突亮突突突亮^_^


上面幾位提的我就不重提了。還有個原因是,機槍子彈會發光,自動步槍也會發光,特么的手槍你也發光!這就絕對是導演為了增強影片的效果而硬生生後期加上去的。不信自己去看俄版的《大事件》開頭的槍戰,真實卻樸實無華。


曳光彈,用來指示彈道的。


打了那麼多手槍步槍彈也沒見到可以發光的,看大家回答好像機槍可以,下次一定要體驗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蘇式14.5毫米重機槍?
請問105MM 155MM的殺傷力爆炸範圍有多大,以及後坐力?
mp7衝鋒槍到底怎樣?
在美國,能夠合法購買的殺傷力最大的手槍是什麼型號?
如何評價FAL步槍?

TAG:武器 | 槍械 | 物理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