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炒股來說什麼是長線什麼是短線?

對於炒股來說什麼是長線什麼是短線,有什麼具體界定,新人求解。


謝 @木杉 邀。

通常人們會以持倉周期的長短或漲跌幅度的大小來定義長短線,約定俗成的事。

其實長短線沒有固定的劃分方式。比如以技術分析為主的交易者,他們以圖表的周期劃分長短。日線以下周期為短,日線周線周期為中,月線為長。但在固定周期內,由於持倉時間不同還可以分長短線。比如我做商品期貨,用15分鐘圖操作,可持有周期通常在一周左右,有時甚至是幾周。相較單純的15分圖操作,我這已經算超長線了。

之前有個題——炒股怎麼做長線? - 何子垠的回答,我貼過IF1506的圖,再貼一下吧。

當我確定一個基礎波段(江恩箱標註的部分)後,以此為基礎做相應比例的幅度測量(圖中黃色藍色線段)。線段的長度不是隨意畫的,是成比例的幅度測量,或者說是我預測的每個波段的幅度。有的達到目標位,有的沒達到或超過,通過末段的K型來判斷是否該離場。每個線段的起始位是後測的,就是說我要先確定波段成立,才能確定波段的起始點,每個波段我只能抓到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幅度。

在第一個黃色線段確立後,我放了5%的底倉,後面每個黃色線段都是5%加倉波段操作。直到第一個藍色線段開始建空單,相當於對鎖。倒數第二個黃色線段後提示可能發生中線調整趨勢,平掉多單底倉。5月5號後也有個題——2015 年 5 月 5 日大盤大跌對後市走勢有什麼影響?如何避免在牛市踏空甚至跪著出局,選擇股票都有什麼方法? - 何子垠的回答。當時我已轉為中線空頭思路,只是現在時間節點還沒到,還需要確認。

這已經是日線級別的行情了。我的底倉持有將近一個月,波段只是兩三天,每天還用少量倉位打短,短中長都有,且都是在5分圖上完成。此例是說明沒有絕對的長短線劃分標準,只是相對而言。

再比如按基本面操作,普遍持有周期較長,但其中也分長短線。像創業板百倍市盈率,這類標的很難說能長期持有,需要標的每年的營收都要增長一兩倍才能把PE拉下來。如果真是業績高速增長,價格也不可能原地不動,始終會保持百倍甚至更高的PE,但成長股的業績是不容易保證的,風險很高,所以只能短線對待。但這裡說的短線,也是按月按年算。

如果賭對了標的,那麼長期持有的收益就相當相當可觀了。比如阿里巴巴,當然初期投資人是在一級市場,軟銀的孫正義投阿里的時候只花了2億美金,現在持有市值是700多億。實際上,基本面操作的風險也是相當大的。在一級市場投資,遇到像阿里這樣的就嗨了,可更多是以失敗告終。馬雲說過:夢想總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萬一」的意思是大概率會是失敗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所以不用過於在意做長還做短,只需跟上行情的節奏即可。


如果進去就虧損了,馬上到了止損點,就不分什麼短線長線了,馬上止損。

如果進去盈利了,有了一定的利潤後(假設25%以上),即使有一定的回調(10%~15%),也接著拿著,寧願眼睜睜的看著利潤回吐,因為我們期望它會有一個至少100%的漲幅。到了100%,我們寧願接受一個25%~35%的回撤,也不出來,因為我們期望它還會上漲100%,即使最後沒有上漲這麼多,反而回吐了一些,證明了趨勢反轉,我們出來了。以這樣的策略來做,就是長線。如果它漲到天上去,我們就一直拿到天上。

當然,實際操作中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要盡量在趨勢剛一開始時就進入。

下面是我頭像訂閱號裡面的一篇文章:QA - 做長線還是做短線? (續)

在摩爾金融上也貼了:做長線還是做短線?做的對才重要

做長線還是做短線? (續)

上篇文章中,我們回答了一位上海讀者的關於是做長線好還是做短線好問題。原問答見本文的下半部分。

有更多的讀者又有關於那篇 QA 的問題。我也覺得 timeframe 的問題確實對於很多初級和中級的投資者非常 confusing。這也是一個對投資成功很關鍵的一個話題。所以,本文嘗試作補充說明和進一步深入的解答。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

補充說明

「長線」,「短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所以有必要在此補充說明,加以釐清。對我們來說,「短線」是指投資者試圖抓住市場里一天內或一天到幾天的波動。「長線」是指我們的活動是圍繞著市場里幾個月 (如,三個月或三個月以上)到幾年的波動而展開的。

那市場里的幾天到幾周,幾周到幾月(如,三個月以下)的波段怎麼劃分呢?我們不妨把幾天到幾周定義為中短線,把幾周到幾月(如,三個月以內)的波段定義為中長線。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具體的定義,但基本的道理不變。

就我們所知,絕大部分的成功投資者都是做長線或中長線。在市場的特殊時期,如美國的1998-1999的大牛市,中國2005-2007的大牛市,甚至是中國最近幾個月的大行情,也不乏做中短線甚至做短線成功的投資者。但,做短線,中短線的順勢而為投資者通常不能 survive 大牛市後市場似乎是無休止的盤整。而逆勢而為做短線的投資者雖在大市的盤整中盈利,又往往把賺的錢在市場開始 trending 後虧回去。

我們為什麼要投資?難道我們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嗎?我們為什麼要賺錢?難道我們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生活更健康,更美好,身心更自由嗎?

你 「經常進進出出」,說明你的操作方法是做短線或中短線。你由此得到的心理結果是 「心情上上下下」,生理結果是 「很累」,財務結果是「一般」。所以,短線操作好不好,值不值,你問題的答案就在你自己的問題之中!希望你能更加了解自己所想要的和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timeframe,早日跨入穩定盈利者之列!

另外,希望你把「老火雞」的文章好好讀上十遍。以後你每次發現自己「經常進進出出」的時候,再把「老火雞」的文章好好讀上十遍。股市是與人類的正常社會生活非常,非常,非常不同的一個世界。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中,如,一家公司,往往一個人越努力,做得越多,他便越成功,獲得越多。但在股市裡(其他金融市場也一樣),做得多往往 backfires! 如,我們1月6日談到了002107(沃華醫藥),有的讀者於第二天開盤即買進(正確的操作,進價為25元左右)。這隻股票連續漲了幾天後,大市有點不穩(網上,新聞上,還有基金大佬,「私募教父」都說牛市第一波到頭了),002107(沃華醫藥)有一點小小的波動,有的投資者就坐不住了,開始「進進出出」了。結果錯過了昨天和今天的兩個漲停板。所以,在股市裡做得多往往是拔苗助長,吃力不討好!

在市場里,做的對才重要。股市賺錢的方法道理很簡單:Buy low, sell high, 或者,The right stock at the right time。但要做到,做對這幾點,卻又十分的不容易。一次講不完。我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慢慢講解。

你上次還有一個問題,「股市裡做長線好,還是做短線好?還是要根據市場情況相應調整?」 下劃線的部分我還沒有回答。另外,有一位美國加州的讀者問:「Dr. Zhu, 那你是要投資者現在A股進場還是離場。按你文章所講,好像錯過了7,8,9月,投資者就只有再等好幾年?」 這些問題這次我一併回答。

A股這波行情,做長線的投資者的最佳入場時間為7,8,9等幾個月。如果那時已進場,現在已是利潤頗豐,除非個股出了「賣」的信號,當然不出場。如果錯過了那幾個月,沒進倉,現在怎麼辦?難道真的如加州的讀者所問,要等等幾年時間嗎?No, no, no, of course not! Even if you missed the best entry point, you don"t have to wait for a few years to get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Life is short, nobody can afford to wait for a few year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nce-in-a-lifetime" opportunity. I may not be totally clear in my previous article. What I intended to say is that master invetors typically get in near the bottom of a bear market (or the beginning of a new bull market), and they hold for a few years of their positions, and then sell their positions for big profits when they senses that a bear market approches. Then they wait for the bear market is over (typically 9 to 12 months). Then they start all over again. They don"t have to sit in cash for a few years, they typically sit with their winning positions for a few years, so that their profit can grow, grow, and grow. Got it?

好,言歸正傳,A股這波行情,我們上海的這位投資者到現在都還沒進場,現在你該怎麼辦?

很簡單,我們建議你把你投資的 timeframe 縮短為中長線,也作為你從短線或中短線操作最終進入長線的一次鍛煉。入場的方法還是一樣,但出場的方法不一樣,如下:

做長線的方法是放長線,釣大魚。給盈利的倉位很大的空間,讓利潤跑呀,跑呀,跑。只有當利潤跑到了頂(通常我們這時並不知道這就是頂哦,否則做股票豈不是太容易啦?!),又跑過了頭,開始明顯地往下跑了,我們獲利出場。這叫 "Sell Weakness",因為你賣的時候股票在跌,已經由強變弱了。這個做法的心理上的挑戰是:「哎呀,早知道,我應該80塊錢的時候就出來啦,你看看,現在只有60塊錢啦」 (Dr. Zhu note: 股票是10塊錢進的)。這種想法的問題是:80塊錢的時候就出來了(因為你「以為」是頂,但幾乎肯定的是,你是錯的),你出來後,這隻股票有可能漲到200,300,等等。

中線怎麼做呢?因為你進倉已經晚了,股指已經漲了60,70%,好股票已經 Double, Triple 了。你現在進的進倉因為沒有之前上漲帶來的的盈利作為cushion, 你當然就不能一味地讓利潤跑呀,跑呀,跑了。In this situation, you cannot afford to let profit run! 那怎麼辦呢?辦法總是有的。這種情況下,你也盡量讓利潤跑呀跑,等你覺得跑的差不多了,利潤大約到了你的風險的2到3倍,就賣出,獲利出場!這叫 "Sell Strength",因為你賣的時候股票還在漲呢,還很強呢。如,你今天買一支股票,假設進價30元一股吧。你的止損點是10%, 即27元。你每股的風險是3元。如果在你進後,這支股票漲20%(36元,獲利6點,為風險的2倍)時,或漲30%(39元,獲利9點,為風險的3倍)時,你就獲利出市。這個做法的心理上的挑戰是你會經常碰到這種情形:「哎呀,早知道,我就不應該出來了,我要是再等一個星期出場,這股就漲到了50塊啦!」 這種想法的問題是: 下次另一隻股票漲了20-30%,你有上次的「出早了"的「教訓」,不出,希望賺更多。但這回它偏偏不繼續漲了,它開始跌,把「你的」20-30%的紙面上的盈利全部虧光,然後繼續跌,給你製造虧損。

你還可以有至少兩種混合模式(中線和長線的混合):

  1. 進場後,盡量讓利潤跑呀跑,等你覺得跑的差不多了,利潤大約到了你的風險的2到3倍,就賣出,獲利出場。但只賣一半,另一半留著,繼續讓它以長線的方式跑呀,跑呀,跑。最後以長線的方式出場 (i.e., sell weakness)。這樣,你一半資金在做中線,另一半資金在做長線。

  2. 進場後,盡量讓利潤跑呀跑,等利潤大約到了你的風險的2到3倍,你看看這隻股票的形態是不是好,它漲這20-30%是不是比別的股票快的多?它的整個版塊是不是很強,它又是不是這個很強的版塊中數一數二強的?如果不是,正常賣出。如果是,不賣出。持有它,再看幾周,幾個月,看它能否翻倍。符合這些條件的往往是大牛股,可以漲100%, 200%, 500%, even 1000%+。一般情況下 (約70%),這大種牛股發動它們的行情時與大市行情同步。但還有30% 的不同步。另外,即使你錯過了那些大市行情同步大牛股,它們漲500%,1000%的道路也是曲折的,而非一蹴而就的,Rome wasn"t built in one day(所以要放長線,釣大魚)。如,你錯過了一支最終會漲1000%的大牛股的最佳進入點(最佳進入點很可能在7, 8, 9 月出現了,但你和99.9%的投資者一樣,不知道,而錯過了),現在這股已漲了300%, 它累了,要歇歇,盤整盤整了。等它盤整完,又開始往上漲的時候,你還是可以買 - 它還能漲300%多呢。雖然抓住1000%很爽,錯過抓住1000%的機會很不爽,但不能因為你錯過了抓1000%的機會,不爽,就也放棄一個抓300%的機會呀 - 抓一個漲300%的股票還是相當爽的喲 - 錯過了一個抓1000%的機會,又因此放棄一個抓300%的機會,你會感覺大大的不爽的。當然,你會問你怎麼知道哪些股票最終會漲1000% 呢。但那又是另外一個大的話題啦。

所以,」聰明「人想在股市裡掙錢,一個字:難。」聰明「人最想得到自己「對」的結果。但在股市裡,隨便你多聰明,你都會經常性的「錯」。要」聰明「人真心認錯不容易。他們寧可虧錢,也不認錯 - 他們也許口頭上對別人說自己錯了,但他們不cut losers, 也不ride winners。他們ride losers and cut winners。所以雖然他們口頭上認錯了,行動上沒有。他們不cut losses,因為他們從心底里還在希望虧損的股票還能回來,證明他們畢竟是對的。他們不ride winners,因為他們從心底里害怕這支股票突然反轉,把他們那一點可憐的,原本就不存在的利潤拿走,強迫他們認錯。

The market doesn"t care who you are, how smart you are, what degrees you hold,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how highly you are placed socially, how powerful you think you are. The market will do whatever it "wants" to do, rewarding lavishly those who surrender to it, yield to it, and follow it, and punishing severely those who argue with it, fight it, and go aganist it. - Dr. Zhu

Conclusions

股市成功的要領在我們自己。充分地,真誠地,一點都不自欺欺人地了解你自己,是你在股市裡成功最為關鍵的,第一位的因素。股市成功也是一個選擇,你是選擇在股市裡「聰明「 呢(即,「經常進進出出」),還是賺錢?

Appendix, Original QA

Question

Dr Zhu:最近A股波動很大,我不敢長期持有,經常進進出出,心情上上下下,做得很累,結果也一般。請問,股市裡做長線好,還是做短線好?還是要根據市場情況相應調整?

Answer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毫無疑問應該做長線投資,而非短線。

你去看,幾乎所有的股市大師,巴菲特,林奇,費雪, 奧尼爾,鄧普頓,羅傑斯,凡是你能找得出來的,無一例外的都是長線投資者。他們通常在熊市的末尾或牛市的開端進場,抓住幾隻股票二到三年,然後出場,賺幾倍。然後又等,等下一個熊市的來臨,然後進場。然後又等幾年,讓手中的股票漲幾倍,出場。周而復始。這就是大師們的主要方法。當然,風控, 市場判斷, 選股也很重要,但在這裡就不講了。以後我會專題講解。

前幾天,我發了一篇關於「老火雞」的文章。你應再仔細閱讀,理解其深意。老火雞寧可讓市場回撤,吃掉他的利潤,也不放棄他的"position",因為他知道,按他的方法,一定可以抓到大的波動,賺大錢。但如果他出來了,市場萬一不回撤,或回撤後他由於各種原因又沒再進的話,他就抓不到大的波動,賺不到大錢了。

市場里雖然機會無窮,但大的機會,那種"once in a lifetime"的機會卻幾年才有一次。如這次的A股的行情,距離上次的2009年的行情已四五年了。錯過了這波,又得等幾年!

你心情起伏可能有多種原因:

  1. 你入市太晚了。所以,現在市場稍有波動,因為你沒有什麼大的利潤,現在面臨回吐大部份,或全部利潤, 甚至有虧本的可能, 你當然就坐不住了 (要是我,也會坐不住的,也會心情上上下下,做得很累,結果也一般的)。這波行情的最佳入場時間為2014年的7,8,9月(本公司的系統於七月份出了「買」的信號)。

  2. 你買的量,相對於你的賬戶大小而言,太大了。因為你害怕虧,所以坐不住。要想在市場里做不倒翁,風險控制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力不一樣,所以你得自己慢慢發現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3. 你現在做的方法和你天生的性格不合。也許你的性格更適合做中,短線。所以做長線你坐不住。這個你也得好好反思。知市場易,知己難! 為了幫你發現長線和短線操作各自的優,缺點,現附上兩張表,你自己好好看看,希望有所幫助。

最後再講兩點:1. 幾乎所有股票大師都是做長線。2. 幾乎所有股票大師都很老,很多都是骨灰級的了,或者已經老得掉渣。什麼意思呢? 做長線,多年堅持下來,利用複利來賺大錢是大師們的不二法寶!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He who understands it, earns it ... he who doesn"t ... pays it.」 ― Albert Einstein

http://weixin.qq.com/r/QHVTSyHEjHzzrWUo9yBS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要考慮長線短線之分,除非你尾盤買第二天開盤賣。

首先確定買點,然後等待賣點,至於中間K線怎麼走,走多長,不用管,你也管不了。

中間過程,隨著它的走勢,加倉,加倉,減倉,清倉。也有可能直接止損出局。但這已經是你交易系統的內容了


對散戶來說,浮盈小賺了,開心,趕緊賣了落袋為安,這是短線;虧了,不爽,相信不賣總有回來的時候,這是長線。


長線短線的區分的界定首先不是通過時間。主要考慮因素在於你的投資(投機)目的。

總所周知,股價波動分為短長期。短期波動有兩個主要因素:

1.資金主導(供需關係),買盤多會抬升股價

2.市場氛圍,在資金從銀行流入股市

長期波動的方面,主流思路認為公司的股價將會向其真實價值靠攏。目的:

1.公司的發展具有持續且擴大性

2.公司有潛在的增長趨勢(原材料的價格,國家發展方向,高新技術)

因此,短中長線並依靠買入股票的目的來區分。

短線:關注股票短期的走勢,資金趨勢,博取短期利潤

中線:關注股票一段時間的走勢,通常選擇存在炒作概念並且並未爆發的股票(或者選擇上升趨勢中在波段低價的股票)

長線:關注公司的增長(改變)性。通常選擇收益能力比較強股價較低的藍籌股(公司資本穩定,盈利能力強),在長線中收入股息和股價變化。

市場有很多自稱價值投資的人,根本不會分析公司,人云亦云,鄙視短線,駁斥中小板的上漲,從不止損,這些人是第4類投資者,叫送錢流水線投資者。


短線,自強不息;長線,厚德載物。

如果非要有界定條件,那就是短線相信預測,長線不相信預測。

在股市裡,任何技巧都是雙刃劍,「盈利+對的比例」為正面,「虧損+錯的比例」為負面,通常情況下,正面有多大,負面就有多大,策略的不同只是正負幅度不同。

而所謂正確的策略是正面數穩定大於負面數,但這種策略必須跳出這種對賭思維,比如,題主說的「長線」。

就我個人的理解,長線除了放大周期以外,在思維上與短線是不同,它無疑等於先承認「盈利和成功率是我無法預測亦無法控制的」,既然如此,我就等到它盈利為止。

這是我理解的長線和短線的最大區別,短線建立在「人」上,即「我能預測(可能小級別預測)和控制」,「自強不息」;長線建立在「天」上,即「我無法預測和控制」,「厚德載物」。


一般說到交易周期,大家通常認為的就是長線交易、中長線交易和短線交易。大部分交易者基本上都在這三類之內,有些交易者會兼顧三種情況。

這三種交易周期分別對應三種趨勢分別是長期趨勢(基本趨勢)、中期趨勢(次級趨勢)、日常波動。其中長期趨勢最為重要,判斷起來也比較簡單,一般推崇價值投資的人都傾向於選擇把握長期趨勢,當然關注長期趨勢的人也會得到最好的回報,正所謂「從大波動裡面賺大錢」;

中期趨勢是最難判斷的一種,在牛市中屬於大的回調,在熊市在屬於大的反彈,每一次都能成功的誤導一批人,對於投機客來說是否能準確的判斷中期趨勢是賺錢的關鍵;

日常波動是最不重要的一種趨勢,但是無數的入卻只關注它,每天去博取一些日常的差價,看上去一天很忙的樣子,賺錢賺的也很辛苦,更有甚者遇到一次大的回調可能之前所有的盈利都會損失待盡,到頭來只是在給券商貢獻手續費。市場上還有很對「短線秘籍」之類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拿來騙人的,很多新手就會陷入這種誤區,到頭來往往是適得其反。

股市之所以很難把握正是因為這三種趨勢往往是交織在一起,有些新手並不理解在某個時間點上完全有可能長期趨勢向上,中期趨勢向下,日常趨勢也向下,事實上這三種趨勢也可以看作是相互獨立的。

如上所述要想在股市賺大錢必要要能抓住長期趨勢,如何抓住長期趨勢呢,方法其實很簡單也正所謂大道至簡,當人們對股市徹底失去了信心,市場不管是對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一律免疫,即使壞消息也不會引起股市暴跌,好消息也不會引起股市暴漲的麻木狀態,大部分人已經離開了市場,不再有人天天談論股票關注財經新聞。這個時候就是悄悄布局入場的時候,剩下的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待市場瘋狂時刻的到來,當看到從來不看電視財經頻道的人也開始關心起股票來了,不管是老爺爺/老奶奶還是學校離得學生,甚至街邊賣菜的大媽都開始談論股票的好壞,大家都對未來股市充滿憧憬,這時也是你該悄悄離場的時刻了。這個時候你再打開股票賬戶發現裡面的錢也翻了好幾倍了。然後又是靜靜的等待下一次股市周期的到來,如此而已!

關注微信公眾號:貓眼放大鏡;ID:maoyan1368,了解更多股票乾貨。


浮贏算短線,套牢算長線。


長線,中線,短線我是深有體會的

買的時候想好幾天就跑,這叫短線

套住放了半年還沒跑的叫中線

幾年後還套著的,這種手法叫長線

套到死還沒跑,這種手法叫超長線


推薦閱讀:

股市從5k到3k,蒸發的那些錢,是被誰拿走了?
打新股中籤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啊?
最近的大跌是否是為未來養老金入市的長久性收益做出空間?
20160624股市分析以及20160627走勢預測?
20160921的股市分析以及20160922的走勢預測?

TAG:股票 | 炒股 | 股票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