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保誠雋升的預期收益率是否準確?

收到一份保誠雋升的計劃,主要疑問在於預期收益率是否準確(粗略算了一下,年化收益大概百分之7.8%左右),感覺保誠這樣的大公司應該不會亂報預期收益,但還是不放心,哪裡有最近幾十年保誠雋升收益率的記錄?


自己也買了一份雋X儲蓄保險重大疾病保險

對於保險的預期收益率,基本所有保險公司的都是說不保證,但是保X的雋X是有往年的數據支持,所以,也是一個有力的支持。

這個你可以在的官方網站找到,總體來說上升穩健,實際收益超出預期收益~


強烈同意前面另一匿名用戶的答案。

並補充,仔細看題主的圖:

1.現金價值,前兩年是0,總額(期望最高利率)8年才能回本,保證(最低結算利率)20年才回本。也就是說,這份投資,前8年是一定虧損的,接下來12年不保證不虧本,到第20年,恭喜,你的本金才肯定保住。不錯,總額是期望最高收益。即便是按照前面有一位代理人說的,會高於最高演示利率,請看圖:

第3,4,5年高,第6年就下去了。不過是數字遊戲,因為前三年你退保是巨虧,幾乎不會有人退保,所以做大一些罷了。

2.身故保障。從表單看,20年內幾乎是只賠現金價值,幾乎沒有保障。在國內,45歲前,男每年200元以內,女100元以內,可以買到10萬人民幣身故保障。活期存款就可以覆蓋大部分,餘額寶輕鬆完勝。

3.分紅率。你給我100,我每年給你10,到第10年,把你剩餘本金10拿回去,這樣的分紅率就是10%。同樣的,你給我100,我每年讓你分紅賬戶顯示多了10,但你不能拿走,到第10年,你的分紅賬戶顯示90,賬戶顯示10,這也是分紅率10%。同樣的,我告訴你每年分紅10,但不給你分開顯示,總賬戶顯示90到100,也是分紅率10%。任何人都無法辯駁說這樣的操作不是分紅率10%。買基金的會懂分紅的意思。

4.哪怕香港保險的分紅率就是結算利率。參考第1條,兩年的沉沒保費,8-20年的回本期,他自己演示就如此。

總結一下:

1.為什麼8年或20年內期望收益為負?因為第一,二年的保費被代理人拿走了大部分。這也是這麼多代理人來佔領知乎的動力。這是比國內最黑的壽險還要黑的。什麼樣的產品需要階段100%,總額20%的提成來賣?換句話說,什麼樣的產品能給企業創造這麼大的利潤?賣一個國內頂尖的私募基金也不過1個點的提成,賣一套豪宅,不過千一千三。返佣?一旦返佣被抓,保單就無效。能返多少呢?會改變收益為負嘛?

如果真有這麼多年穩定平均7.8%年化收益的美元資產,會以20%的傭金來大陸推銷嘛?因為中港一家親,肥水不流外人田?全世界的資本和人民會擠破保誠的門檻,每天24小時排隊,他們恐怕還要收取高額管理費。

2.如果是一個基金,前兩年投入都不計入基金資產,而是代銷公司的傭金,8年期望收益為負,號稱每年分紅8%,你會買嗎?題主的圖展示的就是這麼個產品,批了香港保險的外衣,就大把國人的血汗撲了過去。

3.有人要說,20年之後牛逼了啊。首先,你沒算這20年的資金成本,算下3年定期,複利7次是多少?8-20年內收益為負的產品,過了20年就神奇的牛逼了,可能嗎?如果真如此,大機構應該拋掉國債,委託保誠來理財,全世界的投資部門大部分都好取消了。短期承諾長期兌現,一般叫旁氏騙局,但香港保險不是,因為表格這麼清晰了,完全不是騙,是尋找優質客戶。

4.現金價值,管理費,結算利率,保障成本,保障賠償,是買保險要關注的,其他的,尤其是分紅,都是虛的。天朝保險,這四項都是明碼標價的,且不允許演示高於6%。香港保險,將其動態化,虛標化,更難以捉摸。買保險,不賠本是第一的,不然買基金買股票好了,回本期是什麼鬼東西?香港保險發明的這個辭彙,真神奇,好像買保險就應該先賠本似的?

5.什麼樣的人適合買?如果是自己的錢,年收入要大於保費的5倍,別有一天交不起,且意志堅定,要熬過8到20年回本期,然後等待日後的結算利率,和退保成本,或者等身故賠償。這是玩笑話,自己的錢,不管有多少錢,這根本不是資產配置的選項,一定會有更合適的。如果一定要買,全世界去看看,找一找,餡餅不會這樣鋪天蓋地砸過來的。如果不是自己的錢,這樣轉移來躲債躲責,成本太高,變現太慢。

6.代理人為什麼自己買是合適的,而且以自己為例似乎很有說服力。很簡單,因為沒有前兩年的沉沒成本。同理,實在要買,自己做代理人,給自己買,是唯一不賠本的辦法。做代理人好像也不難。

7.人民幣貶值,要看美國人讓不讓你貶,而不是這些做境外理財的號稱的,國家挺不住了要長期大崩潰。明天朝鮮給前五年保費都100%提成,馬上就會有賣朝鮮保險的,馬上就會有人民幣兌朝鮮元大崩潰之說。這是夾帶的私貨。即便你認為人民幣要暴跌,可以去換美元,但不是買這類負保險的理由。

8.買了一期或幾期怎麼辦。第一,沉沒成本不會回來作為本金的一部分,第二,任何國家,任何市場的保險公司的結算利率在市場上只是該國該市場的中等水平。故此,任何時候退保都是划算的,拉一個表格計算就會明白。可是,從心理上很難接受,他的設計就是讓你任何時候退保都不舒服,如果是動態展示,還會任何時候都看到下一年虧損的更少的希望。

我為什麼要寫此答,利益不相關,但眼見越刮越猛,朋友圈賣香港保險越來越多。有朋友勸我買,拿了保單給我看,交了兩年10萬美元,現金價值為0,十年不能回本,背後陣陣寒意。辛辛苦苦打拚這麼多年,瞬間100多萬沒有了,而且每年還要交。我說破之後他仍然不信,和他的代理人溝通後,反倒說我錯了,深感痛心。他白手起家,生意不大,負擔不小,平日里素是精明,但到了給孩子買保險,根本無法理智。整個網路幾乎沒有正常分析香港保險的文章,零星的也被淹沒了,這篇想必也是一樣,但,能幫一個算一個吧。

斷人財路,只好匿名,知乎不會付費把我賣了吧?這篇文章,期望可以傳播,轉載只要全文即可。估計,在代理人的up下,此文也不會有幾個人看見。

港台,老千之地,避之不及。港台來的好事,不要碰就對了。每隔幾年,前一波掙夠了變成孤案,他們就換一波玩法,香港主要是地推網路,台灣主要是電信詐騙。不過,保險至少比當年的孖展要好的多,你不會倒欠。

也許,我錯了。投入幾十萬,挺過20年虧本,百年之後,下一代就成為身家過億的富翁了呢?我不敢賭。


數字比較準確,但不代表真實和未來。請切記!!!

香港保險的未來收益,主要基於歷史記錄推演未來,這一點與內陸保險的推演基礎不同,是固定的收益率。

如果需要校核,我們可以安排。


以英國保誠集團歷史數據來展示:保誠雋升相類似產品至今已有17年,在這17年中經歷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2008的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3次大的金融衰退都經歷在保誠集團這17年的收益中,只有3年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相差僅僅0.5%左右。17年總體收益比預期收益高出30-40%。這就是保誠雋升計劃暢銷的最主要原因。


剛好寫了一篇文章 能對應回答一下

2016年3月香港英國保誠公司的分紅數據剛剛揭曉公布,網上各種流言蜚語 這篇文章指在為各位做出詳細的講解 到底保誠2016年的分紅數據是如何的

這裡有幾個名詞需要先行講解

現金價值:即保單裡面可以提取的錢

現金價值保證部分:保單內每年固定派發的錢一定派發 可以理解為本金

現金價值非保證部分:由歸原紅利和特別紅利組成的每年派發紅利

每年會有所浮動 但一經派發不再變更

非保證部分 便是本文所要講的分紅

保證部分一定如數派發 就不做比較了

由於今年因全球投資環境不佳 稍稍調低了分紅派發數據,到底這個調低是什麼樣的實際情況呢?

以下計劃作為案例 為便於比較

選取2016年1月計劃書 1歲男孩 整付雋升 保額32.57萬美金(保額用於計算分紅)

計劃非保證部分第一年數據為21614美金

可套現之紅利現金價值 即歸原紅利為2748美金

特別紅利=非保證部分-歸原紅利

=18866美金

實際派發紅利

那我們再來看一下 實際情況

2016年雋升整付 歸原紅利率為0.8%

特別紅利率為4.87%

實際派發歸原紅利為

保額×歸原紅利率=32.57萬×0.8%=2605.6美金

實際派發特別紅利為

保額×特別紅利率=32.57萬×4.87%=15861.6美金

總計非保證部分= 18467.2美金

如上述所示 雋升的紅利依舊派發 那些說雋升2016年紅利派發為負數的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實事求是的講 實際派發紅利確實會低於原本的分紅數據 說明全球投資環境確實不容樂觀

2016計劃書分紅利率=非保證現金價值÷保額=6.6%

2016實際分紅利率=非保證現金價值÷保額=特別紅利率+歸原紅利率=5.67%

確實 紅利率少了0.93%

可以想像這個數據其實並不可怕 而且只適用於今年調整

跌幅其實微乎其微

而對於之前2010年 投保的雋升產品

特別紅利率都能夠在8.12% 所以是越早投保越好

所以那些看到保誠調低利率的客戶 無需擔心 這個幅度其實微乎其微 畢竟保險是一個長期儲蓄產品 一兩年的數據調整其實無傷大雅

另外 紅利的派發會在保單批核後的第二年對應批核月份派發 而相應紅利率 公司都會在每年3月份公布

所以最快保單產生現金價值 也需要一個年度的周期 望周知

保誠的資產管理經驗是十分豐富的 具體過往每年紅利可以向顧問諮詢

【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講解:

1.英國保誠信貸評級水平甚至高於中國國債評級水平,意味著英國保誠的違約破產風險低於我國國債的違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錢放在銀行都放心的話,放在保誠儲蓄風險更低

2.目前保誠有個依託於經營幾十年的美元資產基金的保本產品平均複利6.5%, 保證客戶的紅利派發

3.英國保誠擁有數十億英鎊的遺留資產,以保證高回報投資,以彌補低迷市場環境時的紅利派發,稱為緩和調整機制


預期只是作為一個大概的參考指標,談不上準確,實際數據會上下浮動。由於數值是經過精密的計算而來,假若是穩健的大公司的話,其預期的投資回報值可供參考的意義會比較大,預期偏差平均下來也不會離譜到哪裡去。

在香港,保險歷史悠久,市場已發展得相對成熟與完善,保險公司在投資、資產管理等方面亦是經驗豐富,如果沒有特別有信心的投資把握和公司的穩健資產背景作支撐,高收益的預期也不是輕易就能作出的。畢竟一旦無法兌現合理範圍內的預期,公司在信譽和生意上將會遭受到嚴重打擊,更何況是在香港這個只有700多萬人卻擁有150多間保險公司的市場上經營,其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關於你說的這個產品,推出也就5年的時間,實際收益只有近兩三年的數據,基本上美金保單實際收益高過預期,港元保單則受限投資渠道實際收益稍微不太理想。如果單純的是以收益為目的配置這個計劃的話,需要注意在長期上資金的流動性會受到限制,因為只有透過長期投入和複利的作用才會獲得你所說的那個收益的效果。若收益不是主要考慮因素而只是需要資產穩定保本的話,以此作為外幣資產配置、財富傳承或者說避債避稅或者會更加合適不過。


香港保險 保誠保險 分紅險 這是保誠雋升2016年3月發布的最新紅利公告,都比計劃書上的數據高,期望值在計劃書上就差不多了……


先來給大家說說保誠的背景資料,英國保誠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是5050億英鎊,折算成港幣達6萬多億,償付能力是473%,遠高於同行水平;自由盈餘達83.4億美元,摺合港幣有650億。英國保誠的發展史可謂是一部保險業發展的教科書:一間屹立了167年的大公司,理賠了一次、二次世界大戰傷亡士兵;泰坦尼克號死難者,黛安娜王妃…;並且讓它底氣最足的是,它擁有亞洲最大投資公司—瀚亞投資;全世界保險公司里,唯一一家在三大評級公司均是AA級以上(標準普爾AA評級、穆迪Aa2評級,惠譽AA評級)

1.保誠是唯一一家明文規定盈利的90%分給客戶的,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也不知道,保誠就是這麼牛。

2.英國保誠信貸評級是唯一一家在三大評級公司均是AA級的保險公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錢比放在銀行裡面風險更低。

3.保誠有一個平準基金,這個基金的作用就是用來平均紅利, 我以前也很疑惑為什麼即使是03年非典和08年金融危機,除了幾個產品稍低於預期以外,其他的都能達到預期目標。後來才了解到,原來保誠有一個平準基金在起作用,在好的年份,公司將超出預期的收益部分的利潤放到這個基金裡面,等到不好的年份就將這些錢拿出來,保證客戶非保證紅利的部分和之前的預期差不多。

4.英國保誠是一家有著167年歷史的大公司, 理賠了一次、二次世界大戰傷亡士兵;泰坦尼克號死難者等等,這些理賠當中難免有無法找到客戶家屬的情況,這些累積下來數十億英鎊的遺留資產,為保誠客戶的紅利保駕護航。

5.保誠還擁有亞洲最大投資公司—瀚亞投資,為亞洲保誠的總部--香港保誠客戶的收益再添一把保護傘。

相信要歷史數據的話,保誠的代理人和香港保險經紀的手上都有,我個人覺得原因更重要。


對於這個問題,我一個朋友在保誠保險推出就購買了雋升的理財產品。根據大概最近4-5年收益通知,實際上基本上都能超過作出的計劃受益的。

作為內部人士,可以說明如下幾點:

1. 收益率都是基於過去實際派發的紅利計算的,一旦公布,收益即為確定。

2. 選美元保單,選美元保單,選美元保單!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至於原因,你懂的。

3. 另外一個實際情況是選美元保單和港幣保單同樣保額的話,美元保單保費要低。

4. 今年推出了人民幣保單,感覺又是一個坑,買人民幣保單的親們一定要注意了,不要雙重損失。

5. 另有一些不便說明的問題,對香港保險感興趣的親們請站內私信,為避免廣告嫌疑,微信不留。

6. 還有一點關於這個收益率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一般的理財類產品公司都會有一個收益平滑機制,簡單說的話就是公司設置一個收益蓄水池,收益高的年份提走部分收益,收益低的年份從蓄水池拿出部分收益補充到該年的收益中去,這樣不會造成每年的收益都上下大幅度波動,使得客戶覺得公司更靠譜些 。

7.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保單一定要放好哈,不要買了也忘記了,據粗略統計保誠的無人認領的遺產超過30億英鎊,這個數字很驚人吧。

另:保誠保險作為新加坡、倫敦、紐約和香港四地上市公司,公司上市章程就約定了分紅基金收益的九成分給客戶,是唯一一家明確寫明利潤分配方式的公司。


這麼跟你說吧,這個表格都是估算的。也就是說搞不好明天出點什麼醜聞破產了,你連個毛都沒有。。。


2015年是9%以上的收益率!比預期高很多,絕對可以實現的


預期收益讓大家看起來非常高,似乎不可置信。但其實是合理,當用discount rate代入計算後,收益率大概是6%。也就是除去通貨膨脹等因素,實際上是賺了6%。舉個例子假如有50萬人民幣,放在銀行收利息,利率抗不過discount rate,當年的50萬買一輛車,70年後就買不了。放在這裡面,50年後買得起那輛車,還賺了6%。

很多人非常在意保險儲蓄的收益,其實這本身就是個誤區。保險是中長期投資,根本目的是保障,不可能帶來最高收益,如果追求高收益,並不適合購買保險達到這個目的。

在個人的理財金字塔里,保險是屬於最底層,但只有把這層搭實了,上面才能搭得更高更穩。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保險是為了讓現在能開賓士的人,無論發生了什麼,幾十年後依然能開賓士; 但做不到讓開奧拓的人,幾十年後開賓士。

購置保險對於個人理財有必要,但並不是節衣縮食投進去期望高收益。假如有100塊錢用於投資,分30-50在保險里,剩下的50-70放到高收益但風險較高的地方。合理分配的財產才是最重要的~

非經濟學專業,個人拙見,勿噴


我可以老實和你說,這個是做得到的,保誠過往只有一年做不到呀


1. 複利沒有7.8%那麼高 2.任何一位保誠代理人都有過往分紅記錄,而且保誠最近出了官方視頻,專門講過往分紅表現


對於上面 徐大超先生的回答

我只想表示呵呵,你買了保單就算是保險公司破產連個毛都沒有?

你知識面不足,為什麼會那麼肯定說出這種回答,你不知道保險是有法律所保障的嗎

根據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是不允許倒閉的。

就算保險公司真的倒閉了,你的保單依然有法律效力,依然存在的,只是會由其他的保險公司接手,只要購買有實力保證的保險公司就完全不需要擔心這方面的情況!

對於這份保單不方便說的太多,只能說都是預期估算,寫出過高的預期回報,如果在以後得不到這理想的回報,得來只會失望而已


這兩天研究了一下保誠雋升,也找客服經理算了一下計劃,雖然聲稱歷史記錄的年化收益率平均可達6——7%,甚至說前幾年有的年份達9.X%。但儲蓄型保險的收益演算法有一定的坑,並不像看起來通常理解的那麼高,他們的的複利利率不是站在投保人的角度說的,即不是把錢存銀行的那種利率,他們的利率具體怎麼算的他們的顧問也不清楚。也許所有儲蓄型保險都這樣。由於分期繳付保費不大好算年化複利,下面舉的是一次繳清100174美元保單的情況,我把它轉化為直接理財或存銀行,根據一次交的本金、期末現金總額、年數倒推出的各年末年化複利如下表。可以看出,4年及4年以內退保的話會損失相應百分比的本金,5年以上開始有盈利,10年末年化複利4%,15年到20年都是5%,25年及以上才能到6%。 複利計算的Excel公式:=POWER(期末現金餘額/本金,1/年數)-1

本人初來乍到,不在金融行業,知乎上保誠和友邦營銷顧問很多,如果我的演算法不對,請指正。

該保險是要買25年以上才能達到平均6%的複利。以前不理財,對理財不大了解,感覺不算高啊,關鍵是鎖定期太長,各位達人有比較懂行的嗎,有沒有相對穩健的鎖定期短些的理財產品,超過10年還是太長了,有的話給點建議唄。


以英國保誠集團歷史數據來展示:保誠雋升相類似產品至今已有17年,在這17年中經歷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2008的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3次大的金融衰退都經歷在保誠集團這17年的收益中,只有3年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相差僅僅0.5%左右。17年總體收益比預期收益高出30-40%。這就是保誠雋升計劃暢銷的最主要原因。


亂報收益也沒關係,因為特別紅利即使公布了,以後也可以再修改,這是寫在合同里的。但英式分紅的特別之處在於,你不能在合同到期前把分紅拿出來,所以只有合同到期時,你才能知道歷年分紅你能不能如數拿到,歷史分紅數據就是逗你開心。其實英式分紅,所謂保額分紅,就是可以拿每年給你的分紅再次循環投入到跟本金同樣的高風險投資組合,所以它才有高收益率,當然代價就是更高的風險,如果虧了,錢回不來了,有權把過去的分紅水平調低。

買分紅險不要只看收益不看風險,如果你是風險厭惡型人格,別碰雋升,如果你是風險喜好型人格,別碰理財保險。


預期只是作為一個大概的參考指標,談不上準確,實際數據會上下浮動。由於數值是經過精密的計算而來,假若是穩健的大公司的話,其預期的投資回報值可供參考的意義會比較大,預期偏差平均下來也不會離譜到哪裡去。

1.英國保誠信貸評級水平甚至高於中國國債評級水平,意味著英國保誠的違約破產風險低於我國國債的違約風險。;

2.目前保誠有個依託於經營幾十年的美元資產基金的保本產品平均複利6.5%, 保證客戶的紅利派發;

3.英國保誠擁有數十億英鎊的遺留資產,以保證高回報投資,以彌補低迷市場環境時的紅利派發,稱為緩和調整機制


謝邀~

實名反對一下樓上 @徐大超的答案吧,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國保險法都規定保險公司是不允許破產的,這一點不知道徐大超先生是否具體了解過,如果你對保險行業並不了解的話,請不要在這類題目下胡亂髮揮,對於知友造成誤解是會面臨法律風險的。我看到您的資料顯示您是內地保險從業人員,所以,對於您如此不專業的回答和評論還是感到震驚的!(徐先生如果對本答案的批評有異議的話,歡迎評論去留言,我們可以討論一下相關問題)

首先,無論你是購買香港哪一家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其合同中所顯示的回報率都是根據之前幾年的數據來作出對於未來回報率的預測的,所以這一點你需要搞清楚。

其次,正是由於該類保單上面顯示的回報率並不能保證實現,所以,你在購買相關產品的時候最好具體了解一下各大保險公司的具體實力,背景和盈利能力是怎樣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更進一步保障你的投資獲得更高的回報。

最後,本人作為專業人員想要澄清一點保誠在向內地客戶介紹雋升這個產品時所使用的所謂的「公司把90%的利潤分給客戶」這樣的欺詐性描述。

任何一個理性的客戶都應該意識到的就是,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公司股東才是公司紅利的最大享有人,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保險公司和非保險公司。那麼,保誠的所謂「90%的紅利分給客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本人查閱保誠公司歷年的年報發現,年報中出現過90%這個數字是不假,但是,這個90%的紅利所指的並非是保誠公司的年度收入,而是保誠公司將其年度收益的一少部分劃撥給其另外建立的一個子公司,然後該子公司賬面盈利也自然就是保誠香港公司年收益的一小部分。然後這個子公司的賬面收益的90%最終分給了客戶(並非是其所宣稱的「把保誠香港公司的年度盈利的90%分給客戶」這麼一回事),於是,保誠的銷售人員就用數字90%來篡改和掩蓋其真實含義,從而起到誘騙消費者相信其確實能夠分到保誠香港年收益的90%的紅利,這完全就是一個可笑的謊言!

由這個對於所有業內人士都顯而易見的誘導陳述行為,保誠的多數專業保險經紀人都採取默認和不澄清甚至是繼續大肆宣揚的態度,這使得我們完全有合理的理由懷疑保誠公司的部分保險經紀人在內地向客戶介紹產品的具體情況時所應該表現出的專業操守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是否真的存在!因此,提醒所有內地即將到港購買保險的客戶在選擇保險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專業的保險經紀人,至少如果你聽到這位保險經紀人還在拿90%這個數字來誘導你的時候,你就應該果斷地拒絕這個保險經紀人了,這是嚴重的不規範和不專業的操作行為,甚至對於業內人士來講,這完全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甚至一個連數據的真實性都不願意去查證,只會人云亦云地做出虛假陳述的經紀人,他的專業水平到底是如何的,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至於香港幾家大型保險保險公司之間的實力對比,我記得之前我有回答一個問題專門闡述這一點的,你可以參考一下(由於我個人是香港友邦的保險經紀人,難免有利益相關,所以你需要對我的觀點做出自己的判斷):

香港哪個保險公司職業發展好?保誠?友邦?安盛? - 嘉仁的回答

如果你想和我直接聯繫,可以加我微信。

以上。


推薦閱讀:

怎麼看陸金所推出的點金計劃?
普通人能夠通過炒股穩定的賺點小錢么?
突然想貸款三十萬,然後炒股一年,怎麼樣?
p2p公司 哪裡來的那麼多優質債權?
我是投資小白。「年化收益」什麼意思?在網上買理財產品,收益高嗎?

TAG:理財 | 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