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藝術大學讀書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其實準備自答。

在這個圈子裡混跡這麼長時間,東大生我是經常見到,但東藝生真是鳳毛麟角,聽過無數關於東藝的傳說,見過的東藝學生也就數人而已。

最近看了二宮敦人的《東京藝大:天才たちのカオスな日常》裡面寫的東藝大學生的生活非常有趣,準備些一篇東藝的介紹文章,需要拍一些照片素材。所以發此一問,斗膽請東藝的學生們賜教一下,自己在東藝讀書的一些體驗,以及學校的生活狀態。


以前一直聽說過東京藝術大學的各種傳說,但機緣不巧,一直沒有機會真正了解過東京藝術大學,接觸過的東藝學生也不多,所以對這所大學一直有一種神秘感,最近因為日本作家二宮敦人的書《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讓很多人對這所神秘的大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也包括本人。所以聯繫了東藝的內部人士前去見學。

首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東藝的基本資料:

東京藝術大學有4個校區,分別是主校區東京上野(美校、音校),茨城取手校區(第二美校)、橫濱校區(大學院影像學科)、千住校區(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

東京藝術大學的前身是1887年成立的東京美術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這兩所學校也就是現在門對門的東藝美校和音校的前生,1949年兩所學校合併為東京藝術大學。日本大多藝術名家皆出自此大學,可以說是日本藝術屆的搖籃,想成為藝術家的學生也會以此大學為終極目標。

東藝的學部就是美術學部和音樂學部,美術學部又分為:日本畫、油畫、雕刻、工藝、設計、建築、先端藝術表現、藝術學科。

音樂學部分為:作曲、聲樂、器樂、指揮、邦樂(日本音樂)、樂理、音樂環境創造。

東藝學部另一個特點就是:難!由於東藝大學部入學太難,導致了很多現象和傳說。比如:

l 兩個學部的入學倍率之高完爆東大,美術學部的合格倍率平均12.5左右(日本畫和油畫接近20),音樂學部的合格倍率平均3.5左右(主要是東藝音樂附屬高中的學生合格率特別高),而東大最難的理科三類醫學部的合格倍率是4左右。據說以往還有60倍的時候,這幾年少子化了才合格率才提高了不少。所以稱呼東藝為「藝術界的東大」是不合適的,應該稱呼東大為「學問界的藝大」才對。

l 東藝大美術學部現役就合格的是少數不到20%,3浪4浪很正常,5浪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同一個班級上課的學生年齡相差10歲的都有。

l 音樂學部倒是浪人比較少,現役合格的比較多。但那是因為學音樂拼的是體力,要是年齡太大畢業太晚就影響今後的音樂生涯了,導致很多人放棄考東藝轉而去私立大學。

l 聲樂和器樂是音樂學部最難考的,尤其器樂,每天練習是必須的,因為練習過猛導致手腕肩膀受損的學生不在少數。

l 東藝不光要考實技,還要考中心考試(センター試験),國語必考,外語必考,剩下的科目再選任意一門,總共三門。建築學科特殊,需要考5門。成績和實技加算總分決定合格。

l 更要命的是,你考了東藝就不能再考其他國公立大學,否則其他國公立大學一旦合格東藝必落。

l 留學生可以提交留考成績替代中心考試成績,但必須提交原本(需證實)

l 去年有一名留學生合格東藝美術學部雕刻專業,國際不詳(總共25位勇士挑戰)。

l 數年前在小春日本留學論壇某人表示要0基礎挑戰鋼琴專業,貌似花費了數百萬日元,最後搞得鬱悶的自殺三次未果。

l 某國人表示自己鋼琴10級落了太不可思議了,日本學生哈哈一笑,老子我拿了多少大獎不照樣落?區區鋼琴10級。

l 考試都是在平日,而且少則兩天,多則1周,一天考7個小時,體力不好的絕對熬不住。(見下圖)

l 考美術的時候一般在美術棟的六樓,不能走電梯必須走樓梯。而美術棟的樓層特別高,一層相當於普通樓的兩層,所以等於要爬12層的樓。考美術的用具都是自己提供,各種顏料,各種筆,各種繪畫用道具,還有偷偷攜帶的食物(連考7個小時)等等,基本5公斤以上的重量。必須跟著老師一起走到教室,中途爬不上去就此落榜的也有。所以也被稱為「獵人考試」(參考富奸的漫畫《獵人X獵人》)。

想到在再補充。

東藝的美院大學院分成以下幾個專業。

---------------------------------第二更---------------------------

清晨7點,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研究科的博士生王雪陽給我發簡訊,說燒窯燒完了,我可以過去了。當然,那麼早我是不可能起得來的,所以只到10點我才看到,立刻整理了裝備匆匆趕去東京藝術大。

東京藝術大學坐落在上野公園的後面,說來慚愧,雖然學過的日語教科書里和魯迅先生的作品中經常出現上野公園的名字,但來日本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真正進入公園,踏進公園的那一刻心情還有一些小激動。

一出車站,先找標示牌,只能說附近的美術館真多,絕對是藝術家喜歡的地方。

雖然據說上野公園4月才是最美的時候,但秋天的上野公園也不多讓,美不勝收。

走到上野公園中間的位置,出現了兩個指向標,上野動物園和東京美術館,遠處就是上野動物園了,改天去看熊貓吧。

走東京美術館這條路,途中路過東京美術館,已經能看到公園散落著各種雕像,據說都是東藝大學生的作品。

轉過街口,一家上島咖啡店正好在顯眼處,這座從神戶起家的上島咖啡早在90年代就紅遍中國大陸,以前在排骨家附近就有一家,出國之前經常在那裡看書,在排骨心目中相當於現在星巴克的地位。

再往前走,就是東京藝術大學了,兩車道的馬路兩個校區門對門,分別是美院和音院,這是音院的門口。

這是美院門口,有點背光,拍的不是太清楚。和我一起照相的遊客不在少數,感覺像是遊覽勝地一樣。

王雪陽老師已經等在門口了,一臉的倦意,據說連續30多個小時沒睡覺了。陶藝燒窯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每個小時都要看一下溫度和火候,一燒就是一天。排骨提議,咱們還是先吃飯吧,都快中午了。

簡單介紹一下王雪陽老師,川美畢業,然後去了台灣在某知名珠寶設計師那裡做助手,再到景德鎮學習陶瓷,之後到日本語言學校一年,於2013年考取了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研究科,京都市立美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大學院。一開始有人和我說有人考取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研究科陶瓷我還不相信,要說東藝的大學院音樂類、設計類、電影類雖然難考,但年年有人合格,工藝里三金基本沒人考,漆器有過合格,陶藝從來沒聽過有人合格過。半信半疑中聯絡了王雪陽老師的微信,約出來吃飯,交談之下才確信對方不是研究生,而是正規大學院合格,近10年來第一個合格的大陸學生。立刻請到我們塾來當老師,已經快4年了。

王雪陽老師一周雖然只來一次,帶出來的學生年年有考上東大建築,多摩武藏野的,而且更可貴的是王老師從來不報工資,每次都是我催促之下才把出勤表報給我,並且說你看著隨便給吧。水平高上課還不要錢,這種老師到哪裡找去?為此我每次都教育其他老師的時候說,你們要向王雪陽老師學習,其他老師們都搖搖頭:我們學不了。

在東藝音校吃了飯(據說音校食堂比較好吃),順帶參觀了一下音校。只是音校戒備森嚴,去哪裡都要出示學生證,想去看看那件世界第三大的管風琴是沒有機會了,只好借用一下網上的圖片。

東藝演奏堂,經常有各種學生演出。

正中上面就是號稱全世界第三大的管風琴。

音校其實很小,很多地方都不讓外人進,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不過東藝的留學中心是在音校,基本上申請獎學金什麼的都在這棟建築里了。

既然音校沒什麼可看的,那就折回美校吧,美校就好很多了,隨便看。排骨最先參觀的是圖書館。

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建築

進門是個斷臂的維納斯像,和一個奇奇怪怪的金屬像。

抬頭環顧,發現牆上掛的都是這種奇怪的圖,說是字又不像,說是畫也不像。

這是第九代東藝學長宮田亮平的作品,宮田亮平是東藝鍛金出身,於2005年-2015年任東藝大校長。今年開始就任日本文化廳廳長同時辭去東藝校長的職務。每年他都會寫一個象形字。這個字是「興(興)」

這個字是命。

這個字大家自己猜吧,藝術的世界真不懂呀。

另一個畢業生的作品,鐵築的。據說這幾年因為校長出身鍛金,所以工藝科的三金都跟著吃香。

樓上圖書館就沒啥好看的了,也沒上去看,跟著王雪陽老師先參觀工藝樓,首先自然是陶藝研究室。

打開研究室的門我嚇一跳,和傳統的研究室完全不一樣呀。。。。。。

一般研究室都是一個人一個位子,陶藝研究室是一人一個坑,這是王雪陽老師的坑,邊上是另一個中國研究生的坑,上面還有像蚯蚓一樣的「麵糰」,這是未完成的作品。

一個學生的作品,和了一半的稀泥,成型的作品。還沒燒和上釉。

另一個同學正在做陶罐,也就是常說的「拉大罐」,陶藝學生每天的工作就是拉大罐、上釉、燒窯。

窯,從大到小,並排5個爐子。每天就守在這裡燒窯。

王雪陽老師的作品,據說整備燒個大的,等作業交完了考慮能不能把這個大盤子給我,我回家和面用。

這些都是半成品或者樣品,真正做成的作品據說也有很漂亮的。

像這樣的碧空曜變天目茶碗,大師的作品,東藝陶藝好幾個「人間國寶」就以燒這個而出名。每個都價值上萬人民幣。

王學陽老師在三越百貨展出的作品之一。以後要多讓王老師幫我燒幾個鍋碗瓢盆,幾十年以後說不定就值錢了。

陶瓷研究科後面的休息區,一個中國「女漢子」正在蹲著吃面!一問,清華美院畢業的,研究生。剛燒完窯正吃飯呢,寒暄了幾句,希望考上院生能來我們塾工作等等。這排欄杆下面就是上野動物園,據說原本沒有這個欄杆,很容易就能下去。結果某年某月某日,一個陶藝的學生喝醉了,晚上燒陶無聊,偷偷潛入動物園偷了兩隻企鵝回來,想放在冰箱里養,結果被教授發現(教授一開冰箱跳出一隻企鵝),鬧出了很大動靜,從此東藝和動物園之間就多了兩道欄杆。

逛完了陶藝,邊上就是三金了。所謂的三金就是「雕金」、「鍛金」、「鑄金」。最靠近陶藝的是鑄金研究室,一打開門。。。。。

你跟我說這是大學研究室?忽悠誰呢,這分明就是個工廠呀。但不由我不信,大家都埋頭在做自己的事情,沒人搭理我。我只好自己大聲問:赤沼教授在么?工地上一個帶著白頭巾,很像工頭的中年人站了起來:「我就是。」排骨:。。。。。。

向赤沼教授說明了來意,赤沼教授讓助手帶我轉轉,給我做一番講解。鑄金,顧名思義就是鑄造金屬的物件,大到300公斤以上的金屬像,小到戒指都算這個分野。東京藝術大學的鑄金是所有大學裡最大規模,各種大型機械完備,每個同學也都有自己的作品。

一個學生的作品,戒指托。

櫥窗里還有金屬劍,人像等各種金屬作品。邊上的酒壺剛開始我以為是陶瓷的,一碰才知道是鐵的,讓樓上漆器的同學上了漆。

鑄金的教室,都很亂。各種器材堆滿了房間。

一個學生的課桌。

出了鑄金的研究室,隔壁就是雕金的研究室。因為有鑄金的刺激,開門的時候我已經很有心理準備了。

出乎意料居然沒人,雕金主要就是打磨,各種打磨金屬的機械。

噴砂器械,可惜沒人演示給我看,我也不敢動。

再往前走就是鍛金研究科了,也同樣是大大小小的各種機械。

各種工具,學生們正在把自己做好的金屬器材打成想要的形狀。感覺很像早幾年走串大街小巷修鍋補壺的。這個學科最重要的就是各種鎚子,每個同學都至少有20-30把鎚子,多的上百把的都有,能出什麼樣的作品就看敲成什麼樣了。

參觀完了東藝三金工廠。。。。。不,大學院研究科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個人感覺和國內此類大學最大不同就是,這裡的學生動手能力太強了,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自己做出來。而國內的學生熱衷於設計,但談到能動手的卻沒幾個,做出來圖紙交給別人去做。看到一個個認真打磨金屬的學生們,覺得帥呆了。

出門就是雕刻學部,門口堆著大塊的石塊和木頭。只是可惜不讓我進去,我只能遠遠的拍兩張照片。據說裡面同樣也是各種機械,切木頭的電鋸,可以吊起上百公斤巨石的起重機等等,也是工廠的樣子。

邊上是文化財保護研究科,必須要脫鞋,也不能拍照,想想裡面都是值錢的古董,萬一給我碰壞了賠不起,還是轉過來上工藝的樓上看看吧。

剛上樓就看見一個學生在捆老虎,仔細一看是用尼龍繩在捆,好厲害。

上了2樓,就是石膏原型室,各種石膏像就是在這個房間里完成的。也有學生專門做石膏像。

剛剛做出來的石膏像非常脆弱,幾乎是著力點稍微大一些就碎了。

據說是一個台灣學生做的作品,用石膏做的貝殼。

牆根放著一溜排狗的雕像,這不是澀谷バチ口的狗雕像嘛,各個民族的都有誒。

2樓是設計學科,很多設計的東西很稀奇古怪,這間是博士生的研究室,從桌子上的縫紉機來看,應該是搞服裝設計的。

同樣房間,換了個角度,可以看到各種設計的衣服。

大教室,幾個學生正在完成自己的作業,不知道是舞台設計還是場景設計。

3樓,建築研究科,幾乎沒有一個研究室的門是開著的,只有牆上貼著各種建築設計的圖樣,遠處一個穿工作服的學生正在擺弄這自己的模型。

因為以前經常去早大東大的建築研究科,覺得差別不大,也就沒太大興趣駐留觀賞。經常聽東大建築的學生說,美院的建築設計華而不實,只追求美觀不看現實結構是否能實現。而早大建築的學生說東大的建築設計花哨,有的所謂追求自然結果實現不了,還要求我們早大來幫他們實現。不知道這是不是幾個建築研究科的區別。

四樓,漆工研究科,據說是留學生最多的研究科。

迎面一塊大木頭,被整體塗漆了,摸上去光滑無比,深褐色,不摸一下還以為是石板。

找到助教,要求參觀,對方很熱情,帶我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轉,但剛進房間我就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想早點離開這裡。

漆工其實非常複雜,以往可能我們認為上漆只要塗一層就可以了。但其實很多著名的漆器是要塗十幾道工序甚至20道工序的,並且漆有嚴格的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在室溫20-25,濕度65-80的情況下才會穩定固定,所以一旦塗好,馬上要放置在符合條件的環境里等漆穩定下來,然後在塗第二層。漆一旦固定,不管是酸鹼,還是溫度變化都不會劣化,可以保持上千年(當然,材料未必能保持那麼多年)。

和漆藝的老師交談了一會兒,我環顧了四周,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不是說漆藝的留學生挺多的嘛,我怎麼沒看到幾個?

「我們留學生有不少呀,博士生一個,大學院生一個,還有3-4個研究生呢。」

「那加起來一共不就才5-6個嘛。。。。」

「在我們工藝里算最多的了。」

看來我和老師理解的多少不太一樣,老師告訴我,當年他考漆藝的時候還是有留學生特別入試的,但這幾年已經取消了,留學生和日本人一樣考。不過,研究生還是很好進的,只要我們研究室有位子,那就可以收。

和幾位研究科的老師聊過,又跟東大幾位研究生,大學院生聊了一下,我大概明白在外國人考東藝是個什麼情況了。

學部就不說了。大學院考東藝,還是很難,博士比碩士還難。當然,也分各種情況,各個學科也不一樣。

某個研究生告訴我,她是清華美院的碩士,都工作好幾年出了2本書了,但因為在大學想評職稱必須要博士,所以本想考本院的博士,但導師明確告訴她我這裡博士生都排到25年以後了(我不知道為啥回排到25年以後),你還不如趁現在我們和海外院校關係好出國考。所以她來到東藝,但研究生都已經上了2年了,還是沒考上,準備要不就先考碩士,再考博士。因為博士生的名額非常少,工藝研究科每個專攻一年只有一個名額,還是留學生和日本學生一起搶。看到的其他博士,好多也是年齡很大,感覺是已經工作很多年為了鍍金來上博士的,估計很多人是這樣吧。

當然,工藝類是東藝相當難考的研究科,據說設計專業就簡單一些,影像研究科招的更多一些,還有一個為留學生專設的大學院:グローバルアートフラティス,也叫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這個研究科比較雜,裡面什麼都學,研究各種文化的,其實並不太需要實際做東西,廣招留學生中(一年定員招4人)。

東藝的研究生其實很容易申請,按照老師的說法,只要位子有,出願幾乎不太會被拒絕,只是研究生想考上東藝很難,上3年研究生還沒考上的大有人在(一般研究生只有2年,不知道為啥東藝的研究生可以上3年)。

聽了那麼多學生和老師的說法,我越發佩服王雪陽老師了,來日本第一年沒有經過研究生就考上東藝大陶藝的碩士,再順利考上博士,預定2018年4月博士畢業。博士畢業的時候還不滿30歲,已經被川美陶藝聘為副教授級,畢業就要去川美了。祝願王雪陽老師學業有成一帆風順。

基本已完,還缺部分照片和音校的大學院介紹。


謝邀。

昨天中午去學校地下的便利店買水還看到這本書。

不知道我的體驗和題主想找的資料是不是同一種噢。

東藝比較古老也比較傲嬌。大多數美院會打廣告或者有學校開放日什麼的,據我所知東藝就默默的在樹林深處干自己的事,教學樓無論什麼時候都貼著本校生以外禁止入內。

我在東藝大的上野校區。很小且陳設古樸。緊貼上野公園,四季都很美,有種竹林深處有人家的感覺。美術校區陳設簡單,從進校園到教室或者圖書館只需要兩分鐘。音樂校區在馬路對面,樓層很少但是很複雜。每次去上語言課都找不到教室。

昨天看到學校葉子紅了拍的幾張。

東藝的學生老師都很少,感覺每天見到的人都差不多,食堂洗碗的老奶奶會常和人打招呼。同學中日本人居大多數,都很友好,也都很忙,授課內容很難。

記得第一次節課導師對我說,雖然作為留學生你應該多和周圍的日本人交流,但是咱們學校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請不要介意。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體驗,覺得東藝本來就該是這樣的。


雖然,我沒能有幸前往日本深造,但是身邊匯聚的海歸人才里不乏東藝大才子。在與其成為好友,交往藝術見解與當地文化、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逐漸更加深入了解日本這個國度,了解這所對於國內學生仍舊十分陌生的頂級學府「日本東京藝術大學」。

以下文字,轉自我的好友H老師口述與圖片整理,並得其授權同意轉發於知乎。

作者:H老師

出處:漢藝國際教育

日本的設計不管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傳統與現代的雙軌並行體制,是日本現代設計最重要也最引人矚目的特點。而一提日本藝術留學,基本上十個裡面九個會提到東京藝術大學。
這個與我們國家有著眾多相似之處的國家,如今在設計界不斷散發著它的能量。來自日本的設計師,將他們堅持的國家文化與設計理念灌輸在其設計之中,使其設計產品在細膩之處散發著來自日本的魅力。
春天の神田川

在學校吃飯時抬頭看到窗外好美

  • 日本的「精緻」,成功吸引到我

說到去日本留學,原因很簡單,它的「精緻」很吸引我。所謂的精緻不只指代物質上的,同樣指代它的地理、精神上的精緻。

至於為何去日本留學其中一個原因是從小因為親人的關係就會接觸很多日本人,對日本人的了解還是相比其他人要多,可以迅速適應當地的環境吧;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對於漢字感興趣,簡單解釋的話就是為何中文與日語不屬於同一語系,卻都在使用漢字。

  • 申請日本,頗多「講究」

做的準備其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繁雜。其實我本來是想高中畢業後就去日本上大學的,但由於父母的反對加上日語能力還不達標只能選擇先留在國內,本科期間一直在努力學習日語;

在當時也是由於一些個人原因經常會去日本,在實地觀察日本藝術類院校的情況,去體會中日之間文化差異;經過進一步了解,選定了自己當時所要申報的大學。
申請日本的院校基本都會涉及到申請前的教授的面談,這裡確實是有一點技巧的,日本是一個等級分明的國家,你即使通過一些渠道知道了教授的聯繫方式,冒然給教授發郵件或者打電話,教授不但不會回復你,而且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我當時是先給院校的教務處打電話,說明自身情況,告訴教務自己想申請報考哪位教授的研究室,這時教務做了一些簡單的登記,告訴我會向教授彙報情況,有消息會給我發郵件,之後來來回回幾次郵件往來得到了教授的聯繫方式且預約上了面談。
對於我本人來說,不管是專業或語言學習還是申請籌備,都一直在準備當中吧。
下圖為東京塔附近

  • 初到日本最大的感受

我本人在很早就一直往來於國內與日本,每一次都受到不一樣的文化衝擊與中日之間的思維碰撞。舉個例子來說吧,日語里有一個詞語「なるほど」,翻譯成中文解釋為「原來是這樣啊」。

在中文的情況下,假如你在和別人闡述你的觀點的時候,別人回答了一句「原來是這樣啊」,這就說明別人百分之八九十認同了你的觀點;而在日本,別人回答你一句「なるほど」那這個人認同你觀點的可能性既可能是百分之百,也可能是零,這個回答在日本的情況只代表「我知道了你的觀點」。
日本人的表達可能更加含蓄,我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一點是初到日本的同學需要適應的。

  • 東藝大的中國人多麼?

舉個例子來說,在與我同一屆入大學院里,有中國學生工藝1人、美術1人、先端藝術表現1人、設計學2人(一個香港同學一個台灣同學)、油畫1人(台灣同學)。

先端藝術表現專攻專業是什麼?▼
先端藝術表現這個專業設計的面很廣,首先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到它是一門關於藝術表現方式的學科,先端簡而言之就是前無古人。所以通俗地講就是做一些前無古人的藝術表現形式的研究。比如行為藝術如何結合新媒體設備進行藝術表現、又或是一個裝置藝術如何與一段樂曲結合來表現人類的感情等等。

森美術館
出自建築師黑川紀章之手,這也是他設計的最後一座美術館。

  • 東京具有豐富的藝術設計資源

所謂課堂基本上就是靠個人、研究室或者團隊,共同探討課題、進行社會調研、做研究、再進行藝術上的創作。

但是像部分歐美國家一樣,日本畢竟是發達國家,藝術或設計產業要比國內趨近於飽和。各個方面其實你無時無刻不在接觸著這些,就拿東京來說,在比較繁華的街道,比如代官山、表參道、中目黑、青山等地方有著形形色色不同風格的畫廊、美術館、設計工作室直屬的展覽廳。這些都可以成為你收集素材或者提高藝術素養的寶地。當然如果水平過硬的話,你更可以從事一些關於藝術或設計的打工與實習。

  • 日本文化如何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甚至思考方式?

回國之後網上看了一些關於設計與藝術的評論與文章,出現了一些我所不熟悉的辭彙,比如禪意、性冷淡設計等。其實日本人在創作中根本就沒有想到那麼多事情,並不夾雜著「這種設計風格好看」或者「這種設計方法來錢」等等其他繁複的想法,日本設計師的想法只有一點:「我要做的事情是要推動人類發展的」,這種社會性的想法造就了當下日本的設計產業。

比如無印良品,大家可能會想到原研哉,而真正設定無印良品定義的人是田中一光,先講一下無印良品名稱的意思:「沒有logo與名稱的好商品」,講究的是黎民百姓買得起的品質呈優商品,在1980年之前它僅僅是日本西友百貨的廣告標題。當時正值日本泡沫經濟初期,想體現的社會性作用是保持社會消費平穩現象來阻止泡沫經濟的形成。雖然之後失敗了,但田中一光的設計在社會中的推動作用已經得以充分的體現了。

  • 一到周末總有奇怪的理由聚在一起

儘管課業繁忙,但或許是日本藝術生們之間的習俗,就像動漫里,這一群人總會找出各種匪夷所思的理由聚在一起一樣,現實中的人也總會隔三差五就找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聚在一起,可能很多你都想不到。

「從福岡老家寄來了一個比臉還大的茄子,大家來我家吃啊!!」
「走!一起去做一個的10公斤咖喱山,大家來吧!」
「昨天幫前輩忙賺了一筆,我們去把這家的披薩全部種類點一遍吧!」
諸如此類。或者一點的「好累一起去喝一杯吧!」「好高興一起去喝一杯吧」「夏天一起去海邊barbecue吧!」通宵喝著酒,談著無聊的夢想,順便吐各種老師和朋友的槽。
雖然國籍不同但是吐槽是人類最基本的本領了。10年之後20年的我們是否也會懷念著這些貧窮歲月里的苦中做樂,還有明明忙的要死還通宵說閑話的朋友呢?或許當時風的溫度我們一直不會忘記吧。

以上,來自我的好友H老師的分享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我的體驗體驗就是:周圍有名、有才、有錢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是抱著很謙虛的態度、沉侵於自己的藝術世界、而且都很拼。其中不乏有天才、當更多的是認真做事的人....

東藝的外國人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我還是認識了不少中國人在東藝的 (當然美術學部沒有、音樂有一個中國萌妹子)大學院的還是很多的。想要嘗試來考的孩子除了藝術、還要強調要學好日語....真的很重要。

然後就是忙:我家比較遠、到上野校區一個小時的車程,一般上午九點半到學校晚上十點半出學校,下午一點的課。(同學有透露出我不夠努力,請上午七八點到)真是身體吃不消,心理上也會有點累、我一直沒那麼做。然後助教、學長有一天就睡兩小時的有太累了在電車上暈倒的(好孩子不要模仿)我並不覺得過度努力會有什麼好效果、但是日本人會很敬佩這種人。

所以對於我來說上野公園雖然很近很美、去學校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慢慢欣賞的(奇怪的是我一直會在公園裡被搭話....問路求照相各種)上島咖啡味道不錯但是有點貴,離東博很近而且出示學生證免費,白天進學校出來天都黑了,食堂有兩個,一個美術的並不是很好吃並不推薦,音樂的還可以。而且兩個都是晚上6點左右關門所以晚飯是個蠻大的問題。

大概這麼多等我再有感想了再來寫。

大家覺得東藝很厲害、的確很厲害...但是別忘了我們八大美院的倍率也是很高的、這邊的學生也是很羨慕中國國內美院的孩子們的。


沒特別大感覺,資源和平台倒是真的不錯。坐落在美麗的上野公園,周邊國家級美術館博物館更是各種免費隨便進(學生證,常設展)。新美等美術館也能打很大的折扣。總之學生證很值錢,假如你也喜歡逛美術館博物館的話。上課的話:內部如坂本龍一,外聘客座如真鍋大度,豬子壽之等的公開課什麼的經常有。然後就是考試難度蠻大的。厲害的老校友很多,比如我們自己的弘一法師。工藝美術厲害得霸道!

上野公園的路燈:


好厲害,真的很羨慕你們考上藝大的學子,雖然我也是藝術生一枚,今年也準備考試,打算衝下藝大!希望學長給建議!


推薦閱讀:

求科普,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六個校區怎麼選擇?
在格拉斯哥大學 (UoG)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國立清華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福州三中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大學生活 | 留學日本 | 名校就讀體驗 | 大學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