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的階級固化有多嚴重?


稍微偏個題,不說現代,

如果說古代政治軍事的話,日本比歐洲還是好太多了

階級鬆動程度:中國&>&>&>&>&>&>&>&>&>&>&>&>&>&>&>日本&>&>&>&>&>歐洲

這背後除了中央集權的程度以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越父系,越鬆動

父系程度越高的社會,不同父系很容易有一種「憑什麼你家?」的下克上情緒

而歐洲則是,父系母系混合作用,七拐八繞總是能把符合血統的繼承人找出來

兩個政治體,走到哪天,突然發現繼承人一樣了,然後兩個政治體就可以這麼合併了

整個封建體系異常的龐大,從Empire=&>Kingdom=&>Duchy=&>Principality=&>County,

每個級別都頑固的執行著血統論

歐洲只有在開拓新領土的時候,才會出現一批新的貴族,

比如查理曼打阿拉伯、斯拉夫的時候,巴塞羅那、勃蘭登堡地區就是新的封地,

英格蘭人去北美,沐浴了新時代、資本商人社會的春風,

這批早期的開拓者、大地主、大商人就成為了北美的新貴族

簡單來說,歐洲給人的感覺,等於是中國的先秦貴族一直不停的互相通婚通到近代

血統論在東亞,天敵是豪俠時代

中國經歷過2次豪俠時代,一次是戰國中後期變法~劉邦上位,這個將先秦貴族逐漸打掉了

一次是殘唐五代~趙匡胤上位,這個將中古門閥徹底打掉了

日本其實也經歷過2次,第一次,日本版的「先秦貴族」在平安末期出現了徹底的崩潰,

武力強勢的「地主」「庄官」重新將姓氏再生了一遍(比如 源義重-&>新田義重),

其實大和時期的貴族在10世紀就伴隨「舊氏姓」的崩壞而瓦解了,徹底瓦解則是到12世紀

第二次則是15-16世紀的戰國時代,大量早期來源駁雜的守護代推翻大名,自己成為戰國大名。此外戰國時期很多著名的武士家族來歷不明,比如林秀貞家族,林氏是怎麼來的,無人知曉。

到了近代,資本商人全面奪權,形成新的階級固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看到有人說日本大學生畢業起薪多高,日本房價多低,我也是醉了。

首先,一個非東京都圈孩子要是讀私立大學,一年生活費不算,房租加學費200萬擋住算好的了,(日本人學費減免和獎學金沒有中國人好申,私立能申下來的鳳毛麟角。至於東京都圈國立大學,東大東工筑波一橋千葉琦玉橫國,一個比一個難考,你以為能考上首都圈國公立的家裡不下血本讓孩子上私立高中和補科班?為什麼不上國立,你為什麼不上天呢?私立獎學金和減免申不下來學費一年一百萬行價,房租一個月五六萬一年一百六七十萬出去了,再加上交通費,一年是不是小二百萬?大一大二課那麼緊,一周五天四天都是幾乎滿課的狀態,剩下的三天不眠不休的打工能有幾個錢?大三大四就職忙成狗,零敲碎打的打打工能填平學費?上位私立的絕大多數日本人打工就是為了零花錢,誰還想著養活自己了?)四年大學零零碎碎一千萬日元,家裡一個孩子還好,兩個呢?三個呢?這還不算把孩子拉扯到大的成本吧,你以為負擔的起這種成本的能是什麼屌絲家庭?

其次,日本的物價在發達國家不算高,但是橫向對比起中國一線城市也是翻兩三倍的,二三線城市那就別說了。

再次,你要知道日本大學生就業,如果不是理科或者技術崗位,那基本就是一個賣身契了,差不多一輩子都得在這個公司幹了,考慮到這一點,您還覺得這個起薪很合算嗎?

此外,五年工資買房那是理論值,但是你買房之前租房住首先得花錢吧?吃喝花錢吧?孩子花錢吧?你要是說一小時電車干到琦玉千葉鄉下車站到家走十五分鐘的二手房五年十年我信。有那麼些愛吹水的,我現在就問了,你們可知道日本新居最常見的房貸年限是多少年嗎?35年!一般中產上班族去申請房貸最好通過的就是這個年數,還到退休還不完。別相信那些人吹得什麼五年十年蓋小二層的牛逼。

上流社會世襲往複那就不用說了。

中產階級上班族傾盡全力結婚繩子買房買車供孩子上大學,孩子畢業了一樣就職當中產結婚生子買車買房養孩子,突破父輩階級了嗎,這叫不叫階級固化?

至於哪種覺得在鄉下開個拉麵店就覺得人生無憂的了,要麼不知道日本飲食業競爭多殘酷,要麼就是不知道飲食業勞動強度多大,拿拉麵店為例,十一點開店六七點就得去人開始熬湯,干到晚上十一二點閉店,一周最多休一天,節假日基本別想,吃飯時間還嚴重不規律,這活是知乎你們這幫小布爾喬亞看得上的?有這個精力干點什麼不比那個賺錢?

拿三葉舉例子那個更是腦抽,三葉她們家可是地方地主,神社祭主,他爸是地方長官。你隨便上日本地方看看,地方議員,地方行政長官,地主,地方宗教法人,哪個不是在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你以為她三葉是個鄉下妹子就自然是階層比你低?隨便拉一個長野縣叫得上名字的地方的頭面人物,爆那些給人當社畜的上班族幾條街好嗎?三葉上京那不叫突破階層,人家本來就是大小姐,換個環境生活而已

不光日本階級固化,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這樣。沒錢上不起私立學校,上不起補習班,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毅種循環生生不息。

中國和這些國家比起來,相對來說階級固化確實沒那麼嚴重。

但是我傾向於認為這還是因為我朝仍處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會有很多風口上的清真動物突破階層的。


【各打五十大板預警】

大佬說過「一切爭論都是名詞之爭」,這個問題下也是。有人列數據,有人講經歷,試圖說明日本比中國(或反過來)階級更固化。但是很遺憾,他們說的不是一個東西。

首先,在中國語境下,什麼是階級躍升? 劉強東這種農村出來的億萬富翁固然是。但是,農村小伙成為縣城的文員,縣城個體戶子女在省會安家,中部省會市民子女在北上廣當了白領等等等,這些我們也稱之為階級提升。中國地域發展,城鄉發展嚴重不均衡,所以每往上走一個台階,大家都認為是階級提升。所以,很多人覺得在國內通過努力,是可以讓自己階級提升的。或者說,中國這些人之間是有台階的!

然而日本呢?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從北海道農民到東京的普通員工,他們之間根本沒有任何障礙。換句話說,上段說的種種「中國式階級提升」,在日本根本算不上階級提升,因為他們根本就是一個階級的!沒有台階,也就自然沒有上升了。所以日本在數據上,代際收入彈性和基尼指數也都遠遠優於中國。

然而,日本階級固化問題嚴重只是謠言嗎?答案是否定的。什麼是中日語境下共同的階級躍升?從普通中產繼續往上,進入醫生律師企業高管這一「金領」階層,再往上進入資本家政府高官這個階層,在日本的情況則遠比中國絕望。下面有答主列出了日本高昂的大學學費,就是這個道理。在日本相當一般的社員,甚至高中文憑就能辦到,然而醫生律師工程師或進入大企業,就需要經過知名大學的篩選以及殘酷的企業就職了。大學學費這一項,就足夠將無數學子攔在了門外。而醫生律師這兩大職業,更是能讓無數普通家庭望洋興嘆。

那麼再往上呢?日本議員的「世襲選區」,或是各種「夫妻議員」「父子大臣」「爺孫總理」,都已經說明日本政壇已經完全割裂了政治世家和普通人。世襲政治家們對政治的壟斷在所有發達國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目前的政壇在快速走向固化,然而,當你看到幾屆常委的出身,以及那些你們平時笑話的「土包子」一樣的低學歷市長縣長的時候,就會發現在這一點中國雖然正在變糟,但是完全有嘲笑一下日本的資格。中國式的用人唯親,比起血統,門生同鄉同學以及個人培養的親信更加看重。

說了這麼多,上一副我的渣手繪吧,手裡只有沒有滑鼠的筆記本,大家見諒:

最後額外說一點,中國無論是企業,公務員,還是強力機關,都有個巨大問題那就是晉陞不透明。日本的確做的比較好,但是放出來就比較殘酷了。

普通公司內部分晉陞組合非晉陞組,公務員體系通過不同級別考試的人也會完全不一樣。比如都是警察,大多數警察是從普通巡查開始干,但是通過「國家公務員I級試驗」則可以連跳3級,從警部補開始,而且晉陞享受優惠。就如同就日本陸軍陸大畢業的天寶錢組和陸士畢業的無天組一樣,人事上不同群體涇渭分明殘酷的差別對待,也是大家印象中日本階層更加固化的原因之一了。


筆者發現(請忽視我是怎麼發現的),日本拍AV的妹子呈現出越來越多、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年輕的趨勢。是拍AV很掙錢嗎?

答案是否定的。普通素人RMB1K—6K/片(具體看人,你懂的);知名女優RMB8K—2W/片不等;頂級女優RMB2W—8W/片不等。(數據來源網路)

可是,別說成為頂尖女優,即使成為知名女優都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連AKB48,SKE48里的落選女團都會下海,可見競爭之激烈。所以,大多數女優並沒有長遠的打算,只是靠這個改善一下目前的生活狀況。

在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拍了AV,都有嫁不出去的風險。這裡面暗藏了一個經濟博弈:這些妹子找不到理想的長期飯票(嫁人),於是她們放棄了尋找長期飯票。(注意,是理想的長期飯票。所以願意娶蒼老師的屌絲可以洗洗睡了,人家蒼老師不一定願意。)

不僅如此,用AV這種方式作為短期飯票,這還說明,連理想的短期飯票(包養)都不多。

那麼,給這些出身底層、年輕漂亮、願意出賣色相的女性,提供少量長期飯票(結婚)和大量短期飯票(包養)的男性,是哪些人呢?當然是暴發戶啦,俗稱「凱子」,洋稱new-rich。只有這些人,才有可能娶個花瓶回家,才有可能花大價錢養妹子。

短期飯票和長期飯票供應的減少,說明一個問題:日本的暴發戶越來越少了。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

郭MM那長相,被抓之前是十幾萬。。。

馬R那個長相,至少也要分強哥一個億吧。。。

翟XX那長相,也已經騙了五千萬了吧。。。

不產生暴發戶,才是階級固化的最重要的標誌。

===============

謝謝大家的點贊!!!對於大家比較關心的「你是怎麼發現的」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向老師們學習結束之後,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閑著(賢者)時間多看書、多思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別想歪),想像力自然也會豐富許多。

===============

其實我是個嚴肅的答題者,流竄答題只為吸粉:西遊記釋疑

《西遊記釋疑》,幫你讀懂《西遊記》。


一橋大學的森口千晶教授去年11月剛發表過一篇新鮮熱辣的論文,就是專門討論這個問題的。可以拿來參考一下,其中有偏頗的部分我會找其他數據補充說明。

因為每6個兒童中就有1個是貧困兒童,以及領取救助的人數達到戰後最高峰,所以關於一億中產社會早已崩潰這一點,日本社會算是達成共識了。媒體在討論原因時,最常見的說法是全球化和放鬆管制引發競爭加劇,從而導致了階級固化。尤其是《21世紀資本論》出版後,更是聚焦在了財富向頂層集中的現象上。

森口本身認可日本已經形成了格差社會,但認為媒體的報道出了偏差,日本的貧富分化主要表現為貧困層的貧困化,而非富裕層的富裕化。

日美兩國TOP 1%和TOP 0.1%所得佔比趨勢

注意森口的數據是2010年的,非常老。根據這張表顯示,確實日本(紅線)不管是TOP 1%還是TOP 0.1%都沒有發生美國這麼急劇的財富集中現象。但這和我看過的新聞完全不符,早在中國遊客爆買之前,我就看到過下列報道:中間價位的化妝品銷售低迷,相反超貴和超白菜的化妝品成為爆款,還有各種頂級奢侈品大賣等等。

所以我又去查了一下最近的數據,果然2016年11月野村綜合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日本富裕層的增加是從2013年開始的,之後一直在增加,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20.9%(新聞鏈接在底部)

順便這幫富人漏稅情況也很嚴重,國稅廳2016年出報告說15事務年度漏稅環比增長30%,他們調查的富裕層里80%都漏報了(新聞鏈接在底部)

對森口的反駁到此結束,雖然他17年11月寫論文卻試圖用7年前的數據證明財富沒有向頂層集中,有一丟丟為富裕層洗地的嫌疑,但撇開這點,其他部分還是值得一看的。相比之下瑞穗2015年8月出的報告就洗得更難看了,也用2010年的富裕層數據就不提了,連再分配前所得都用的是雙人戶及多人戶的數據,以此證明收入差距沒有擴大。拜託,日本那麼高的不婚率和單人戶比例,你不能因為年輕單身狗太窮影響到了日本的數據,就直接排除在外啊。

這種以雙人戶為單位的落伍計算方法正是森口所批判的,來看看他的邏輯。

日本特色平等社會的2大特徵:

①屬於以標準家戶(男性正社員+主婦)為單位的平等,而非個人間平等(事實上日本的性別間收入差距一直都很懸殊)

高齡少子化、家戶結構變化、經濟不景氣導致的無業和非正規僱傭的持續擴大,都對上述標準模式造成了衝擊。

②屬於再分配前的市場所得平等,而非北歐福利社會式的事後平等

一般社會保障是指社會保險(高齡、疾病、殘障、失業等)和公共援助(扶貧),但日本因為在1億中產時期,主要是企業向男性正社員提供豐厚的報酬和僱傭保障而實現了事前平等,並不需要政府大力提供再分配,所以日本的社會保障一直集中在社會保險這一塊。這種方式當年行得通,但在貧困層日益增加的當下就明顯跟不上了。

很多人特別愛引用日本的基尼係數來表示日本有多平等,其實我以前就寫過一個回答(日本的貧富差距為何這麼小?基尼係數為何這麼低?)重要的話再重複一遍。

不同所得概念下的基尼係數

日本再分配前的市場收入差距是在不斷擴大的(最上面的實心黑線),在14年就接近0.6。而政府介入再分配後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中空的黑線),但受益者主要是老年人,年輕的貧困群體受益有限。

再分配後的相對貧困率變化

這張圖更明顯,同樣是相對貧困率,老年人(最後兩條)在再分配後改善極為明顯,而年輕人則不然。

為什麼?因為政府再分配的方式主要是醫療保險和年金,和年輕人基本無關。至於公共援助這塊,理論上是有的,但法律規定了貧困層必須先自力更生,或找親族撫養,這兩點是先於政府生活補助的,所以要想申請必須通過極為嚴格的審核。不得不說出發點是很好的,避免了扶貧扶出一堆懶漢的現象,但審核的過於嚴苛也導致了拿到援助的只佔需要援助的10-20%,這對真正急需幫助的家戶來說很殘忍,尤其是單親媽媽的家庭。

不同家戶的再分配後貧困率

母子家戶在再分配後的相對貧困率是48.2%,緊隨其後的是單戶高齡女性。

單親媽媽沒錢,最慘的就是小孩。2015年的時候,埼玉縣一所公立中學宣布三個月不繳納伙食費的一律不提供午餐,引發熱議。當時網上基本是集中火力在罵家長道德敗壞,因為這裡面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是非常有錢但就是要佔公家便宜的無賴,但也有確實交不起的學生成為了「欠食児童」。

關於到底是否應該停止孩子伙食的爭論

有人上電視說過自己的經歷,每天中午到了開飯時間,老師就讓她出去,她只能一個人坐在操場上等同學們都吃完了才回教室。還有的孩子早飯也沒吃,餓得不行會跑到保健室去要冰塊充饑。

綜合①②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最大的輸家是誰:非正規僱傭增加、收入差距拉大,年輕人+母子家庭本來就夠悲催了,偏偏政府職能的缺位導致再分配體系也沒他們什麼事。

至於年輕男女哪邊更倒霉,社會輿論一般聚焦在年輕男性上,因為他們以前的標準人生軌跡是成為正社員,現在淪為非正規僱傭的比例卻在增加。但森口認為年輕女性也一樣,或者說更倒霉。

不同性別/年齡層的非正規僱傭比例趨勢

現在年輕男性因為經濟拮据/觀念變化而選擇不婚的人在增加,這就直接影響到了那批想通過結婚來抬高平均收入的女性。成為專職主婦的路越來越難走了,還剩一條路就是自己打拚。日本職場有多歧視女性我就不多說了,例子一大把,而且日本對於女性的長期正規僱傭本來就是始於泡沫期的膨脹,現在不景氣到連年輕男性的正規僱傭都越來越沒有保障,大部分日本年輕女性就更別說了。

所以森口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直面人口結構的變化,以男女平等為前提,以個人而非家戶為單位,重新設計僱傭和社保體系。提高社會創新力,真正阻擋中層跌向底層的趨勢。


上面主要討論了貧富分化導致的階級固化,但因為貝克街亡靈被央媽欽點的關係,很多人也比較關心日本的世襲問題,其他數據沒找到,但有一篇專門分析世襲議員的論文值得一看。雖然數據非常老,是13年前的,但還挺有意思的。

不同黨派的眾議院世襲議員比例

被噴得最厲害的自民黨在05年居然比全黨派的世襲比例要低,但我記得後面應該增加了,查到的數據說09年是42%。

不管是平均當選次數,還是得票率差,再選率,世襲議員都遠遠高於非世襲的。

不出意料,城市化程度低的地方,世襲率就高。

差距最大的一張圖,階級固化什麼的,歸根到底果然還是和錢有關啊……

參考文獻:

http://www.ier.hit-u.ac.jp/Common/publication/DP/DPS-A666.pdf#search=%27%E6%97%A5%E6%9C%AC%E3%81%AF%E6%A0%BC%E5%B7%AE%E7%A4%BE%E4%BC%9A%E3%81%AB%E3%81%AA%E3%81%A3%E3%81%9F%E3%81%AE%E3%81%8B%27

日本の富裕層は122萬世帯、純金融資産総額は272兆円 | 野村総合研究所(NRI)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LASDG28H7P_Y6A021C1CR8000/

沒有參考,純用作反面例子的瑞穗報告: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jaes/26/2/26_139/_pdf


貧富差距大但是流動性強的社會,與貧富差距小但是流動性不強的社會,兩個選一個,你選哪個?

很多人覺得前者比較好。其實,對於廣大智商與勇氣都平平的人來說,選後者比較好。兩類社會PK,前者給了有野心的人希望,但後者才是廣大平庸人士的好去處。

當然了,知乎很多人是堅決不肯承認自己平庸的。

——————————

還有,請諸位不要通過舉例法來對比中日階級固化。

一個人的收入與他父母的收入、該國經濟大環境、他自身的才華、其他一些因素有關。控制住後面的自變數不變,只看一個人的收入與他爹媽的收入的關係,就是所謂階級固化的度量。這叫做「代際收入彈性」

中國隱形收入基尼係數0.53代際收入彈性0.83階層固化,超歐美日韓_國際觀察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

————————————

有些同胞不查「代際收入彈性」就開始盲目自信中國的階級流動性優於日本、美國、西歐,真是有意思!


本精日殺到,樓上居然說沒有階級固化的.....23333333

咱舉個例子,日本社會地位最高的兩個職業,醫生和律師,有希呢是學葯的,一外是日語因此長期被提留去參加研討會,有幸和諾貝爾獎得主大村智先生聊過......

不說廢話,乃們知道日本私立醫科大學學費嗎

在日本想學醫要麼考私立要麼讀國立大學,先說國立大學國立大學雖然便宜平均50萬一年,問題是錄取人數很少,而且要分極高,你考個偏的鳥不拉屎的琉球大學醫學部(在沖繩的),錄取的都往往是考東大醫學部掉下來的。那讀私立吧,您看看價格咱懶得說了。普通人家的孩子讀得起?這算不算階級固化。

再說戶口,先說說樓上某位比有希還日雜的日雜

呵呵你知道日本戶籍制度多松嗎,今天我去大阪東京租一套3萬日刀一個月的房子,明天就可以拿租賃契約書去役所改戶籍,真正在日本住過的應該都知道。

這是新宿區的戶口轉入手續 只需要台帳也就是戶口本,個人番號卡(身份證),個人證件比如駕照就可以,你只需要有一個新宿區的地址就可以遷過去,成功率100%。

真正象徵身份的是房價您在新宿買房試試?

日本一個普通家庭一年收入300-400萬日元,您看看這是多少年的收入。別忘了鬼子的地稅房產稅

咱再說您知道日本企業怎麼僱傭的嗎?

提前半年內定,也就是說求職者大四上學期就開始找工作,然後參加用人單位的考試,通過就叫內定,然後您安心回去上學,畢業了直接去上班就可以。

這樣的員工入職之後公司是不會隨便開除,所以日本人學生以進所謂的大手企業為榮,自我創業的極少。這也是日本今天衰落的原因,您看看在中國,中國企業敢提前半年就內定員工嗎?這算不算階級固化,一個在九州比如熊本某私立大學畢業的小青年拿著每個月18萬的工資把自己的戶口轉到東京,然後交著6-7萬一個月的房租(一般就這個價),多少年能在東京買得起房?能有老婆?

那些東京大手企業管理人員的孩子不用擔心這些....人家的孩子讀得起預備校(這叫精英教育),日本就是一個典型教育減負導致社會階級固化的例子,高三沒晚自習的,經常看動漫都知道人家放學就去預備校補習,但日本高考不比中國簡單。

小地方的窮孩子家裡,有希不認為自己有資源能夠幹得過大城市中產階級的孩子,日本的大學又分三六九等,頂層的什麼上智大學,早稻田,東大,東工,就職率高得髮指

最垃圾所謂大東亞帝國(大東大學 東海大學,帝京大學,國士館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就等於失業,要不然就去當派遣員工(臨時工)。有人說日本沒有階級固化....2333333

也不想想這個國家被中國超過的原因,反正十年前叱吒風雲的三洋,夏普,松下,今天都被續了....

蚣匠精神.....


那種自稱加上老婆工資千萬的先不說真假,你學學標準的日本男人生兩孩子,然後老婆在家當主婦看看......這才是標準的日本家庭的玩法

不要吹什麼我老婆多牛逼,我們小兩口如何....

還有說東大醫學部掉的......日本一浪,二浪打死都要考個醫學部的老娘見多了.....

順便貼一下吧,日本最有名的東進私塾的費用(進東京大學的意思)

這是直接指定某個大學的,專門對某大學的出題進行針對訓練的,日本除了中心測試(我們的高考),還有一個校內考....這個項目就是幹校內考的

這是講課次數的收費

想想吧一個在比如山梨縣或者靜岡縣的家庭,老公是社畜,媽媽在家裡,兩個讀高中的子女,你跟我說階層不固化,不信你家能飛金鳳凰.....

早稻田的法學部,東大醫學部,慶應醫學部放那裡啊

順便覺得新宿房子便宜的,有希是留了情,順便你日房價不漲價哦,這麼多年溫吞水,買房是要收房產稅的。

有本事拿虹口大戰千代田嘛


我就想吐槽一下那個拿你的名字作類比的。

媽的,宮水神社面積粗略一估計可能都是平方公里級的,出個門都要走那麼遠台階。

也就是說宮水三葉的母親一家其實是大地主階級,還是神職人員(官方)。

宮水三葉父親是政壇的,從鎮長一路混上去,也就是知乎所謂的「趙家人」。

換到中國就是我媽他家是開道觀的,還是官方的,佔了一座小山,家裡好幾平方公里,跑到門口就得幾分鐘。我爸是做官的,後來已經混到x委書記了。

這種人去東京租房工作其實是降級了好不好……

立花瀧是高攀了……

被三葉包養……

————————————————————————

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各位說瀧老爹也牛逼,我突然想到他去折騰找三葉那一次估計幾十萬日元就丟出去了,畢竟三個人來回車票就得10萬日元……

土豪,土豪.JPG


現有的研究證據都表明日本的階級固化程度在世界上算中等偏下程度,總體來說略高於歐洲國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並沒有一個遍布整個社會的、廣泛的貧困圈。

看了一下,所有的高票都沒有在日本生活過,所以簡直是錯到我懷疑你們遭受了替身攻擊。

(1)教育問題

先說一下 @薛夫 的答案:「首先,一個非東京都圈孩子要是讀私立大學,一年生活費不算,房租加學費200萬擋住算好的了」。按照日本政府官方指南,關東地區的平均生活費大概是87000日元,包括住宿費。東京略微高於平均水平大概能到100000日元,然而東京頂級大學基本上都有關東校區,例如我曾經去過工科堪比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的東京工業大學,就是在橫浜校區,在那裡基本上和近畿地區消費水平差不多,基本上80000日元屬於一個周可以下館子的生活水平。

這個人「房租一個月五六萬一年」指的應該是ワンルームマンション,相當於在上海租了個一室一衛開門廚房的小單間,在我住的上海這個價格基本上3000人民幣一個月起,這個估計比中國大學的留學生公寓都豪華的多。基本上大部分人要租房子也都是共用的房子(キッチン、トイレ等共同的類型),在東京的話基本上30000日元左右可以解決。大部分人去私立大學都是讀法、商、經濟,而日本的私立學院的法、商、經濟平均學費大概是884,841日元每年。

所以實際上,你如果在東京一年9個月上學非常省的話——中國人可以做到官方指南的3/4以下,而且像我一樣從來不打工賺錢,大概最低只需要150萬日元,比較爽的的活大概200萬就夠了。由於日本的人均中位收入大概是310萬日元,所以實際上大部分家庭想讓你上學非常輕鬆。絕大多數情況下,家庭沒有辦法供得起的是私立大學的藝術類等等(1,390,960 日元),極少數情況下是私立大學醫/牙類(350萬日元+),你非要讀最熱門的還要去私立大學,這真的是沒人救得了了。

大多數情況下日本家庭都是去有財政支持的國立大學/公立大學等,最好的私立大學慶應大學也就是勉強能進前5的水平(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工、一橋大學、大阪大學)。慶應大學最拿的出手商科也不會比東京大學、一橋大學、京都大學更好;即使你非要拼商界人脈,一橋大學、東京大學還是人脈關係更好。通常情況下,普通人根本沒有理由去私立大學。

按照我比較了解的京都大學為例。本科的學費算是國立大學/公立學校比較貴的,學費為535,800日元。一般來說近畿地區的平均生活費是81000日元,京都經濟水平算是近畿地區比較低的了,所以應該還要低一點。還是要強調一點,81000日元是每個周可以下館子的水平,通常來說一個人住單間大概50000日元,合租一個月30000日元不到。如果你很省,一個月60000日元也可以拿下來。所以一個京都大學的學生你比較爽的活,一年大概只需要125萬日元左右,你比較省的話只需要100萬日元就行了。

由於日本的相對貧困人口(收入低於中位收入一半)大概佔了16%,所以如果你屬於貧困水平其實就可以申請「授業料免除」、廉租房、獎學金,如果這樣子貧困生平均也就是一年40萬日元就夠了。

由於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在310萬日元左右(OECD Better Life Index),所以實際上你只需要4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可以上一個非常好的大學,然後還可以過比較爽的生活。

而中國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2000人民幣,大學學費按照5000人民幣算,住宿費1000人民幣。活得比較爽的話大概一個月1000人民幣吧,那麼一個學生一年也要花15000人民幣,反而需要65%以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能上學。由於中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000人民幣,這一部分依舊佔總人口40%以上,就不用說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5年前上的大學,那麼這個比例會更加難看。

實際上除了中國人非常喜歡去的美國、澳洲、英國外,基本上所有發達國家的教育獲取難易程度都遠遠低於中國。當然中國人非常喜歡去以上的幾個教育產業化國家,當然自以為自己的教育低廉可以打敗發達國家。少數去其他國家留學的國家,難道不知道留學生交錢多,不能拿來判斷本地人的獲取教育難易程度?

另外買房問題,我哥哥就是千葉大學畢業第四年結婚然後在東京買房的,園藝公司也就是平均社畜的收入300萬日元。買的屬於東京的平均水平(或許還偏下),4000萬日元不到的,那個7000萬日元的新宿區房子才是身份象徵的可以來噴我一下。你不爽,可以在上海徐匯區買房,我還在上海的時候聽說是1000萬均價,不知道有沒有漲,歡迎提醒我一下,我晚上做個美夢。

(2)流動性問題

實際上現有的研究表明,日本不僅平等程度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代際流動性依舊高於平均水平。很多人以為中國、美國是代際流動性更高的——例如獲得贊數最多的,錯的沒邊了,歐洲、日本反而是更高的。很多人也拿蓋茨比曲線來說明了,日本的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略低,說明一個日本人繼承父母地位的可能性更低。

歐洲和日本更加平等的秘訣在於政府轉移,雖然歐洲、日本、美國的第一次分配基尼係數都是相近的,但是第二次分配後美國就成為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發達國家。

而日本和歐洲代際流動性更大的原因則在於在歐洲和日本沒有一個遍布整個社會的龐大貧困群體,而在中國和美國這一個群體的規模遠遠超出想像,由於這部分人上升可能性極低,所以實際上看似誕生一個一個財富神話的中國和美國流動性反而是世界上差的國家之列。

在美國一個典型的貧困人口形象就是西班牙裔、非裔的單親家庭,在中國就是一個偏遠地區的農村居民。美國的單親家庭少數族裔通常收入不會超過15000美元,基本居於貧困線以下。在中國農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市的30%,在10年以前這個數字甚至只有24%,如果按照OECD的貧困線標準——那麼中國的相對貧困率高於30%。

在美國這一情況表現為,階級固化表現為最後的20%進入最前的20%的可能性只有8%,如果你僅僅看美國新誕生的科技富翁,肯定會誤以為美國流動非常順暢,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底層連爬上去上一個20%的可能性都不會超過一半。一個事實是實際上美國最低層的20%群體只有9%能取得大學學位,而美國的平均水平是32%。

鑒於知乎現在的環境不便於探討我國問題,免得被攻擊。但是必須要說的是,為什麼中國人感覺不了自己的階級固化程度?

一個原因是忽略了繼承父母地位的程度,如果你父母年輕的時候賺100人民幣——當時排20%,你現在賺6000人民幣——依舊排20%,本質上沒有出現階級流動。同理如果你早年你父母在上海有套房,你小學還沒上就有計算機,現在你去矽谷,很大概率你也沒有提升你的階級地位。

另一個原因是生產率快速提升帶來的年輕人收入更高,產生的錯覺。只有在中國、印度等極少數生產率快速提升的國家才可能出現年輕人群體的收入要高於老年人群體的收入,因為這些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每年提升速度高達5%,每一代人的收入水平都會提升一倍;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勞動生產率提升速度只有1%,所有發達國家都是老年人收入更高的。這很容易讓人產生幻覺,實際上你應該看看你父母在那一代的百分比和你在你這一代的百分比。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這些人能上網:如果你能上網,那麼你基本上可以確定是利益集團。如果你是一個城市居民,你肯定是利益集團。比較可笑的是利益集團往往批判XX要壟斷知識、堵塞上升通道。例如吳恩達B站被舉報事件(如何看待在嗶哩嗶哩上搬運Andrew Ng的課程Deep Learning?),通篇都是扯什麼「踹下車」等等。

然而事實是什麼?真正貧困的人上大學都上不起,連計算機都買不起,更別說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了。深度學習的話起碼要買GPU吧,難道真的會有弱勢群體買這個?絕大多數討論都是集中在高收入群體之間——在中國如果你是10萬元收入都是絕對意義上的高收入群體了。


日本封建文化挺厲害的,延續千年吧,封建就容易固化。

他固化得不是階級這麼簡單,是固化職業。

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做豆腐:

中國人觀察到的,這個時間我忘了,也許是清末也許是80年代,但我感覺差別不會大;

一個中國學生在豆腐店打工,和他一起的還有個日本學徒;

有一次,老闆兼師傅請他們兩個吃店裡的豆腐。

中國人沒什麼反應,日本學徒吃著吃著就哭了,哽咽著說:

手作的豆腐太好吃了!想到自己一輩子要做這種好吃的食物為顧客服務,我就激動得流淚了。

一個學徒很年輕就準備一輩子從事這種職業了。

一個是做動畫(這個不是很熟,說錯莫怪):

日本動畫界以前在全世界都數一數二,但卻是奴隸行業,能靠這個職業步入小康的鳳毛麟角,大部分從業者不僅瘋狂加班,而且掙扎在溫飽線上。

然而日本人不會變通。

打算終生從事動畫業從考入大學相關專業就開始了,畢業生流著淚說:雖然知道賺錢不多,但我喜歡這個職業。

然後進入奴隸工廠,工作到死。

換中國,大家早一窩蜂的考研改行it或者金融去了。

工匠精神,大約就是來自於這種什麼職業都做一輩子的固化。

更極端點說,是一輩子一個公司(組織)。跳槽,估計不好同類行業找工作了,文化不許可。

很容易聯想到,要是一個職業乃至其工作的特定公司賺錢不多,這輩子階級也就那樣了。


嚴重到你看下高中選擇考大學的比例就懂了…

我隨便一Google的,也許有更準確,詳細的,你們可以自己動手找找。我比較懶也不是搞這個專業的,只是我有倆兄弟在日本,一個高中一個大學畢業工作多年,所以些許知道一些微小的事情。苟


日本階級的固化,不僅是上升通道的減少,

更加重要的是即便在普通民眾心裡,

也喪失了改變的勇氣。

這一點,從日本卡通可以見微知著。

在「永遠的小學生柯南」裡面:

青山剛昌借動畫說出了日本的現狀,

從這個角度看,作者對於日本階級的固化,年輕人缺乏上升通道,也是非常不滿的。

但是,如果我們跳來看,會發現這麼一個問題。

工藤新一,為什麼推理能力這麼厲害?

是因為長不大嗎? 不是。

是因為他的爸爸厲害啊!

工藤優作,日本漫畫《名偵探柯南》中的人物,職業是推理小說家

(本動漫中包括新一在內,所有人中推理最強的角色)

看吧,青山老師噴了別人一大圈,

結果卻是自己根本都沒有跳出這個圈子:

推理能力最強的偵探小說家的兒子,成為了名偵探。

為什麼要這麼畫呢?

或者說青山老師為什麼不自覺的就畫成這樣了呢?

那是因為在日本民眾心裡,沒有緣來的小孩子不會那麼厲害,

老子英雄兒好漢,

這種血統論是自然而然的。

類似的東西,在日本動漫作品中,比比皆是

全職獵人

富堅義博的獵人,開篇就交代了小傑要追尋父親的腳步。

金·富力士。發現許多世界遺迹而被許多獵人崇敬的獵人。其功績足以當上三星獵人,不過因為本人嫌麻煩而沒去申請。根據尼特羅說法和比司吉轉述,其程度足以排進世界前五大念能力者。是獵人協會十二支中的「亥」,代表十二生肖中的「豬」,後來主動申請退出十二支。

鋼之鍊金術師

馮·霍恩海姆,《鋼之鍊金術師》人物之一。被時間遺忘的鍊金術師,愛德和阿爾的父親。心中懷著深沉的過去離開自己所深愛的家人。當他看到自己所追尋的願望時,卻發現已失去與自己立下的重要約定和自己最珍惜的人。與黑暗勢力有著深切的關係,並且知道一切內幕。

幽游白書

浦飯幽助厲害是因為他的先祖是雷禪

死神

黑崎一護的父親

黑崎一心,日本漫畫《死神》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主人公黑崎一護的父親,為人低調,實力強大。黑崎一心原是尸魂界護廷十三隊十番隊隊長,後隱居於現世,其妻子黑崎真咲是滅卻師,有一兒兩女分別是黑崎一護、黑崎夏梨、黑崎遊子。

海賊王

蒙奇·D·龍是日本動漫《海賊王》中的角色,是男主角蒙奇·D·路飛的父親。性格沉穩,充滿野心,因為倡導顛覆世界政府的革命思想而被政府認定為「世界最兇惡的罪犯」,被認為是唯一能直接打倒世界政府的革命軍領導人。他秉承自由的思想壯大起來,連續推翻了幾個王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政府的頭號罪犯。是非常神秘的男人。

號稱熱血動漫,

火影忍者,屌絲鳴人的逆襲?

他的父親是四代火影。

火之國木葉隱村的四代火影,木葉三忍之一自來也的弟子,主角漩渦鳴人的父親。擁有冷靜睿智的頭腦,擅長開發改進忍術,實力高超,速度冠絕忍界,被譽為「黃色閃光」。在九尾襲擊木葉事件當中,為保護村子,封印九尾使用屍鬼封盡而犧牲。

甚至看到過有人分析火影忍者之中的階級固化現象:

鏈接:

火影忍者的階層固化有多嚴重?熬出頭的屌絲只有一個!

在日本的這類精神潛移默化的摧殘下,

一批批的平成廢男,就這樣誕生了。

當然,漫畫中也是有很多反例的,

答主只是指出這種存在心理現象,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正列舉/反列舉。

文末小廣告,答主其他回答:

麥托什:代開發票是靠什麼牟利的?

麥托什:如何評價索羅斯等 400 名美國富人致信國會,反對減稅?

麥托什:消費者如何機智應對飯店找借口不開發票?

麥托什:中國和日本怎樣才能消弭百年來的宿怨?

歡迎大家關注一波。 (?*?*?)


聽說日本階級向下流動比美國要容易的多,所以應該固化不是特別嚴重。


這個問題屬於社會學範疇,內涵比較大,題主沒給任何描述,我就單從自身理解去談談。

為了方便理解,從中國和日本的比較來講好了。

中國目前和日本都存在階級固化問題,但是固化的模式不同。

先講中國,中國的階級大概分為三級(政治課往往說我國已經消滅了剝削和壓迫階級,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你自己拿眼睛去看),分別是大官僚階級,大商人與大有產階級(這裡的有產不指資產階級,而且指有穩定的產業與事業收入來源),和小生產者與無產階級。

每一個階級大致劃分為上中下三個階層,共計九層,這是之前較為熱門的劃分方式。

大官僚階級的特點在於不同層次分別可以決定和影響國、省、地區的政策性變化,是產生和影響第二階級即商人與有產階級的重要決定性因素。掌握行政公權力,所以是第一階級。

這種階級大家心知肚明,秘而不宣,普通人沒點硬關係想完成階級跨越,難於登天。

普通人的奮鬥結果能夠達到第二階級就不錯了,通過政策把握,自我奮鬥,達到商人或有產層次,是中國普通人通過自身能達到的相對頂點。這些人的特徵在於有了自己穩定的事業和高收入來源。

在中國,錢和權是不能結合在一起的,結合在一起了,你就該進去了。

第三階級就不用說了。無產階級與小生產者。

中國與日本文化的區別在於,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讀書能改變命運,現在的社會風氣基本默認讀大學是標準配置,本科優於專科,職業學校飽受歧視。不論貧窮富貴,大學成了每個人的印記。誰要是讀書功成名就了那定是歌功頌德,誰要是靠父母發家致富那叫富二代與啃老。

而日本不同,日本擁有完善的職業教育系統,讀學術性大學的人與讀職業性教育的類似短期大學等不分上下。讀書在日本更是一種求得技能的手段而已。社會階級跨越意識不存在只有讀書一條線上。

此外,日本社會是極端保守的社會,不要覺得adult video拍得多就開放。日本上流社會是財團階級把控的,有權又有錢。要實現階級跨越,要麼你生來如此。要麼可以通過和婚方式進入這個群體。不止如此,日本社會上下都是一個極度世襲性的社會,政治家的子孫還是政治家,茶道師傅的子孫還是茶道師傅,經常聽見我們這家料理店之所以味道好是因為我是第幾代傳人如何如何,哪些公司都是實行終生僱傭制等。一旦就業,你的崗位就像社會大機器的某個螺絲釘一樣固定了,

最重要的是稍微有點文科素養的人都應該知道,經過上世紀晚期日本經濟泡沫後,日本整個社會三十年來持續低迷,財閥性政治直接受影響,十年來內閣換了十多次。現在的日本社會很多青年都沉迷於享受之中,從上世紀號稱要買下全美國的日本夢破碎之中醒悟了,那種近乎病態的「努力病」已經不治自愈,根據日本媒體調查,當前日本青少年最關心的三樣東西分別是錢、朋友、和群圈文化(動漫,遊戲,娛樂文化),享樂主義已經成為日本社會中下層青少年的普遍共識。

結合來看,中國的階級固化是相對的,主要是由於社會再分配不均勻導致過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公權力的流動性過小。在固化中又有跨越渠道,只是渠道日趨狹窄,具體的不展開,莫談國事。

日本的階級固化是純粹的,更為嚴重。不僅是渠道狹窄,問題在於作為階級跨越的主體,即人的跨越意識日漸低迷,陷入了努力病的後遺症之中。

有句話說的好,歐美日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今天的中國也逐漸顯現出努力病的態勢。

後續如何,拭目以待。

————————————

感謝各位指正,消滅的是剝削階級,少了剝削一詞,不好意思。引起歧義。


El Dorado老師的圖裡沒有我們中國,不方便對比,我從餵雞上抓了張包含中國的圖片,數據是2012年的,大概是這樣:

橫軸是Gini係數,越往右表示不同階級收入差距越大。

縱軸為「代際收入彈性」,越往上階級固化越嚴重。

可以看到,日本兩項指標都可以說是優秀了。


中國人上小學就學習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一句知名的俗語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日本……奧特曼打小怪獸大家都看過,小怪獸搞了多年的東京拆遷,什麼時候拆過皇居?劇情中把日本全滅了的影視作品也沒有展示過皇居的廢墟吧?40年代,吃不飽肚子的日本屁民趁天皇老子出門度假的時候把天皇豐盛的冰箱搶出來示眾。70年代的電影《日本沉沒》,只敢迂迴的攻擊宮內廳,設計了宮內廳拒絕在地震導致全城火災的時候開放皇宮給市民避難。如今……固然這裡有皇族在美國爸爸的愛護下裝孫子多年形成的人氣,但是反應了日本階級固化日趨嚴重,人民的思想限制在尊卑有序的桎梏中。有人說中國的影視作品也沒有炸你們都知道,但是中國的影視作品哪裡都沒炸。哪像日本,地標都炸了幾輪了。

60年代的日本鐵路工人為了抗議剝削大面積變相罷工,上班遲到的勞動人民果斷打砸搶燒車站。現在日本的勞動人民替公司領導養狗,狗死了擔心被報復,果斷……燒自己的房子掩蓋。因為領導說「狗死了就殺你女兒」。日本男子養死上司愛犬後放火燒了自己的家,只因對方說了這句話


@陳子浩 (目前贊數180左右)的答案才說到點子上了。 @天涯明月刀 等答案覺得歐日流動性很大, 覺得說它們固化的人無病呻吟,在抱怨在歐日從20%爬到0.5%難, 其實階級固化不是這個意思。簡單的說其實歐日從80%爬到20%相對難。而且這不光是收入問題, 不光是考試難不難的問題, 而且是願不願懂不懂的問題。在法國, 雖然門都是敞開的, 但很多法國父母都不了解法國高等教育, 另外法國體力勞動者都很歧視讀書人。醫生律師工程師建築師藝術家等中國人認為流動性大的"白領職業"在法國都是父母已經是"白領職業"了才去學。反觀中國,這麼多「縣中」和課外輔導證明了窮苦中國父母讓孩子讀書成才的強烈意願。


所有國家都差不多,到中層靠努力,到高層靠命。

個人覺得日本的所有階層其實沒那麼明顯,或者說中間層的群體太大了。

在日本,作為一個正常人,你想要到最高層或掉入最底層其實都不是那麼容易的。無論是公司老闆還是刷牆小哥,理論上來說,都是上班打卡的中間層,而大部分人在中間層里上下遊盪。

日本生活將近十年,覺得所謂的階層固化更像是人們的自我放棄。在日本人追求所謂「平等」的大背景下人的階層劃分被刻意地抹去了。

突破階層的原始動力如果是想要更好的生活。

我過得挺好,為什麼要奮鬥。

作為骨子裡要革命的中國人,有時候真是享受不了這樣的好生活啊。


一些家人在日本,周圍有一些日本朋友,會討論類似問題。

老齡化 + 論資排輩文化 + 經濟增長緩慢缺乏新型產業 + 對經濟和社會信心不足 + 年輕人漸漸注重生活而不是工作 + 日本社會整體上對於世襲比較順從包容,讓固化更嚴重。

我在以前一個問題下也提到過:

Li Carly:什麼是「低慾望社會」?為什麼日本社會會進入這種狀態?

好像最早16年年底就有相關的報道了 -- 日本的年輕人是全世界最悲觀的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6-11-23/in-japan-world-s-gloomiest-millennials-see-a-future-of-struggle

日本年輕人面臨的一些日本特定的社會現狀有:

  • 老齡化的社會 -- 從個人到國家都有巨大的養老的壓力。
  • 老年人依然在位(法定的退休年齡不斷增加,到2025年規定65歲退休),很多年輕人的職業上升空間不大,收入和收入前景也不樂觀。

  • 很多日本年輕人在90年後經濟和物價比較萎靡的日本中長大,追求穩定和體制內的工作,不願意冒險創新創業。

  • 他們現在也更注重以自己而不是以工作為核心的生活,拒絕「過勞死」,不會再像父輩一樣為了公司犧牲生活,這其實是一種進步。文中提到的酒館文化本來也是工作社交的一部分,但現在大家都更重視自己的生活,未必需要為了職場社交而要下了班去一起喝酒。

所以,連《柯南》在《貝克街的亡靈》里都提到了。。。

其他相關研究可以參考:

Social Mobility in Japan, 1868-2012 by G Clark

http://faculty.econ.ucdavis.edu/faculty/gclark/The%20Son%20Also%20Rises/Japan%202012.pdf

**************廣告分割線~~~歡迎參加我的Live :D **************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目前在日本讀研,明顯感到日本的階級固化高於中國,但是在日本的中下層的生活狀態又比中國要好。

日本已經經過了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不像中國現在還有很多風口,給不同背景和階層的人創造了很多機會。並且結合日本的歷史和價值觀,日本人對於階級固化本身,也沒有中國人那麼抗拒。

讀書大概是相對普遍的階級上升的方式。就我自身經歷來說,我之前在國內某985讀本科,明顯感到身邊的同學來自各階級的都有,拿助學金的農村同學也不少。但是現在在日本一所不錯的大學讀研,平時接觸到的學生(學部生+院生)出身階層比較統一,在日本上大學不像中國高考那麼一考定終身,各個學校自主選擇性比較高,特別是知名私立大學,基本上好出身的孩子競爭力強很多。而且日本不像中國有那麼多創業機會,大公司壟斷嚴重,大學生畢業後去公司就職基本是唯一的出路。日本公司甚至比中國公司更看重出身校,出身院校基本決定你今後的公司與收入。至於升職,論資排輩的現象更是普遍。階級固化是種必然。

但是在日本買房的壓力,對比中國要好很多。東京的房價對比北京真的低太多。即使都說是社畜,但他們也能過上表面上體面的日子。至於那些日本最底層人民,再對比一下中國的城市裡那些底層外來務工人員還有邊遠鄉村的農民,要好很多。在東京打工一個小時1000日元左右,很多還會付交通費給你,生活算是有保障的。有時候想想我們這麼看重階級上升,有可能也是不向上,背後是就是深淵吧。

總之,日本階級固化很嚴重,社會活力不如中國,但是大多數人的生活也還過得去,對於階級上升沒有中國人那樣執念。但我大概讀完書就回國,還是更喜歡中國那種有更多機會的社會。


推薦閱讀:

國外怎麼應對空巢老人的問題?
一個極度追求自由平等、蔑視權威、討厭一切束縛但心懷世界大同的人 ,能成為這個世界的改造者嗎?
未來十年科技影響下的社會會是怎樣?
中產階級靠家庭資產收益過日子會再出現那些80/90年代期望靠10萬銀行存款利息過一輩子的悲劇嗎?

TAG:日本 | 經濟 | 社會 | 階層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