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這樣的政策和觀點是否是片面的,不切實際的?它的出發點、背景是怎樣的?有哪些利弊?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謝邀。

首先我不來評價。。我只談我對「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句話的理解。評價這種定性的結論式判斷,不能讓人從中獲得知識加成;而理解,是從我個人的角度展開,給題主一個思考的方向。

這個觀點是鄧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當時以工廠職工為榮,月工資十塊二十塊,教授四五十塊一個月可以養活一兩進小院子十口人。社會生產力嚴重不足,買煙、電視、布都要憑票,政府機關權力極大。

當時國內對社會主義的理解是平均主義大鍋飯,人們被文革嚇壞了,「富」是可恥的,是資產階級,要被打倒的,財產被剝奪不說,後代子孫還要被管制;「窮」是光榮的,是貧下中農,出身正確,能分房子,幹活就有飯吃。

沿海地區窮到揭不開鍋逃去東南亞,後來成富豪的就有那個階段的人。試問,要是家鄉還過得下去,你願意坐黑船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么?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混的好一些,甚至只能客死異鄉,見不到父母朋友。

國家富強的最直接的要求是經濟實力的上升,而平均主義大鍋飯的思維方式不破除,在保命和活得好兩相選擇的時候,選前者的居多。參見北朝鮮。

所以,大家都過得不好,十年可以忍,五十年可以忍,一百年,就被人吃掉了。就算不被人吃掉,守著一個破碗稱王,也挺沒意思的吧?

不想被人吃掉,就得變強,變強的前提之一是發展經濟,有錢,才能有槍有炮。

所以領導人站出來說:經濟發展不等於資本主義。有錢,也可以有一顆紅心。

我認同經濟本身的規律不會因為姓資還是姓社就偏袒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里把其歸結為「看不見的手」。

鄧小平提出這句話,旨在發展經濟,從國家的領導層承諾「富」的合理,不會受迫害。

同時提醒「富」的限度:合法,還要均一部分出去,不能光顧著自己。一方面也是基於社會輿論的考慮。如果突然說富的有理,大家會理解成私有化有理。佔據貧的九成人,會接受不了,只要有一成人暴動,就會形成連動效應,顯然是上面不願意看到的。

聽說很多人把鄧當財神拜,和這句話,不無關係。特區經濟也是這麼來的。

貧富差距不大的苦日子,和現在貧富差距大但是可以努力過日子,我選後者。

前者看不到希望,後者,有希望。

社會平均壽命的提高,很好的反應了經濟發展帶給老百姓的實惠。

而且對於後半句話,「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我個人也不覺得是空中樓閣。從很多以村、家族為單位共榮的經濟體來看,「共富」在小範圍內,是可實現的。

但是以社會這個龐大的整體來看,「共富」和成人童話一樣不可實現,因為經濟本身的規律二八分,二成的人掌握八成的財富,並且基於人本性的佔有慾,也沒有太大的概率均出來。。能夠被均出來的,往往是無後代,或者財富的若干分之一。一旦打破這個規律,直接會讓人失去獲取財富的動力。所以個稅的徵收,總是焦點問題。

自然的優生劣汰準則之強大,是畸形的產物生命力極差,很難存活。

違背經濟規律的社會體制也是一樣。

自己不改變,會有強大的外力迫使消亡或者改變以求生。

以上僅為個人意見。禁止轉載以免誤導。


如果凳子當年說這句是真心話,那麼他的改革失敗了。

如果凳子當年這句話本來就是掩人耳目,那。。。也沒什麼好說的,歷朝歷代的歷史周期都是這樣的


這是為了集中資源謀發展,目的是先讓國家富起來,把國力提上去。這樣政府才有能力應對國際形勢。至於先富帶動後富,那只是個安定人心的說法,事實往往是殘酷的。


我感覺被矮子耍了,或者他的後人沒遵守他的原則。


百年大計 造福子孫

要問我怎麼看「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可以轉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537482/answer/231166422

當全世界都在驚嘆中國模式、發展中國家開始思考是否先富起來再搞民主、西方尤其是美國感受到如此巨大威脅到時候,自己人竟然覺得這個政策是失敗的?真是見了鬼了。

共產黨很擅長的是把專業化的東西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在那個年代是沒法跟國人討論GDP的。當某些人、某些城市先富裕起來了,GDP上去了,再去用稅收來的這些錢發展一些不富裕的地區。把全國的資源拿去建設一個地區,這個地區帶來的收益能再去建設其他地區,比一盤散沙誰都富不起來要好太多。

而且那個年代紅的發黑,你不用上共產相關的說法,而是用資本家那套去解釋,是沒有人會聽進去的。你以為全靠自己勤勞致的富,卻不知是有人替你開的路。

這幾年大家都能確切感受到東部城市富起來了,然後就有了2000年的西部大開發以及現在的一帶一路。

壞處就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極大的貪腐,反腐往往治標不治本


老實講,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因為題主現在上知乎能問這個問題就是先富帶後富的體現。


先富起來是帕累托改進的過程,進而逐步實現帕累托最優。。。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其中會產生壟斷外部不經濟之類之類會使得這一過程的實現難度大於想像。。。


我覺著對這句話理解的偏差是語境的問題,其實這話是說給幹部們聽的,應該是開什麼會的時候對幹部講話,意思是:我要搞改革,我希望的結果是「一部分人會先富起來,剩下的也被帶動起來」。

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你站在那個位置是不是也會這麼想也要這麼說,只不過不知道是宣傳的原因還是當時意識形態幼稚,就廣播給屁民了。

說實話,就我對人類的了解,我覺著除非進入共產主義,人類不再為物質慾望PK,否則先富的主動去幫不富的致富就是扯蛋。先富帶動後富在自然狀態下只有一種情況,就是「沒辦法」/被動的:我總要僱人,給工人開工資,還有買設備,養活了一些造設備的企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國家強行幫帶,比如現在的「精準扶貧」,不過目的也僅僅是「脫貧」而已,脫貧就算完成任務。


這句話不是隨便喊喊的,是從諾貝爾獎獲得者kuznets關於貧富不均和經濟發展的倒u型理論發展而來,具有很深的理論基礎。並且從中國30年的實踐結果來看,被證明也是非常有效的。


推薦閱讀:

崔衛平說「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更多的好人進入體制內,最終就有可能改變體制,這句話成立嗎?為什麼?
在中國實行依法治國將會遇到那些困難?
我國警銜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革?
結合我軍實際,為什麼要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光伏行業為什麼這麼蕭條?

TAG:經濟學 | 改革 | 貧富差距 | 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