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錯誤的、害人的理財概念?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理財達人,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對合理的大筆花銷拮据而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適當節約是理財的誤區。

事實上,快節奏的碎片化生活有很多小額花銷會對個人理財造成不小的壓力,每個月這些花費甚至會佔到收入的1/3。頗有感觸的是身邊喜歡抽煙的朋友總是習慣性的三十五十買香煙,每次掏錢的時候都不感覺是很大的數目,但是積年累月起來並不是一筆小錢。

一包中檔香煙50RMB / 每個月抽12包=7200RMB/ 年

一杯星巴克35RMB / 每個月20次= 8400RMB / 年

僅是咖啡和抽煙兩個普通的習慣,每年的花費都會達到1.5萬元,更何況一些諸如下午茶或更貴的碎片化花銷了。這些花費事實上,是可以儘可能壓縮或者節儉的。小額花銷的適度削減可以每個月存下一筆不多不少的錢,在需要的時候發揮很大作用;找到一個來自星巴克小夥伴的實用帖分享一下。

如何在星巴克點一杯好喝的飲料? - 王靜雯的回答

首先是網購,在淘寶或京東等網店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考慮幾遍「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還是僅僅圖方便。淘寶APP和網站中一直弱化記賬功能,事實上是在模糊化「消費」的概念。試想在現今為主的若干年前,拿著十幾張紙幣消費造成的負罪感遠高於如今的輸入支付密碼。在電商平台購物選擇產品時不要太快在首頁明顯位置的商家下單,因為他們實際上支付了不菲的「網店推廣費用」而這些成本最終會加到消費者上;推薦一些比價應用,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優惠,貼一個答案。

你有哪些內行人才知道的省錢訣竅?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其次是微信紅包一定要記賬,一定要記賬,一定要記賬,重要的話說三遍。不得不說的是「紅包」正中了用戶的心坎,生活中一些正式給pay不合適的小忙現今很多都由微信紅包完成了。2015年我因為主辦Party和做一些學生相關教育類項目很多執行層面的事都會通過紅包來結算,全年花費超過5萬。事實上微信紅包的花費可以節約,有些群中實際上不需要發每個人幾十塊錢的大包,一人2-3元的隨機包基本已經足以活躍氣氛;貼一個通過線上支付技巧省錢的帖子。

你有哪些內行人才知道的省錢訣竅? - 孔慶勛的回答

記賬是個值得養成的好習慣,每當要花500RMB以上的錢時候都提醒自己一句,在備忘錄中記上一筆。往往記錄花費的過程會讓我們思考,這筆錢是不是可以省下來或者未來再支出,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少衝動消費。可以嘗試找一些可靠的理財平台把每個月省下來的錢做點投資是不錯的選擇。回報率較好的小額投資會有大約8-12%的年化,一年下來可以攢夠一次旅行或是買到自己心儀的物件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理財也是一樣需要積少成多養成良好的心態習慣。

記賬有什麼用? - 王端端的回答

應酬方面,個人的建議是適當迴避一些聚會。很多時候職場和人情往來不一定需要通過吃飯來完成,雙方也許都不希望花幾頓飯的時間來達成意向簡約安靜的咖啡館或是一個電話溝通也能談成合作,反過來說預算和時間上的效率會更高。頻繁應酬除了其本身的花銷,附帶的時間成本和交通等「小錢」積累在一起數月可能會是一筆不小的預算:省下一些應酬的時間來看本書,找老朋友聊聊天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貼一個關於訂餐的。

你有哪些內行人才知道的省錢訣竅? - Key Shum 的回答

對職業規劃有自己的把控,懂得對自己進行適當投資也很重要。總體來說,在生活花費上的節省和職場中適度社交間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衡。有意義的社交,很多時候帶來的價值遠超過付出。對於傳媒和市場行業來說,資源的豐富程度決定了相同預算能辦多少事,也影響了甲方心目中的定價。在閑暇時候,多鑽研自己行業,向前輩虛心請教懂得進取是個不可或缺的。一年前我剛入行,懂得很少,但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成功的把工資翻了近10倍: 開源和節流需要齊頭並進。

從月薪3000到月薪10000,你最快用了多長的時間? - Pein融的回答

從日常生活中攢下的時間和金錢,或許會讓經濟壓力減少不小 : )


一、年輕的時候幻想靠理財發財

在年輕時,我們社會經驗不足收入不多,沒什麼存款,也沒有什麼人脈,上班是全天下最划算的買賣。如果連工作這種沒有風險,相對標準化的事情都做不好,哪裡來的自信幻想自己能夠通過理財致富。

很多人總覺得金融是奇淫技巧,知乎看看發家雞湯,倒騰倒騰就能賺錢。實際上投資理財和醫生、律師一樣,是一門難度極高的學科,他不僅要求學習足夠多的金融知識,更需要多年九死一生的實戰歷練。金融畢業的研究生都要鑽研多年才能成為一個熟手,普通人不經過積累就想靠理財致富一步登天,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人,首先要腳踏實地,先把最簡單最基礎的東西做好。連走都不會,就想飛,不被摔死也會摔殘。工作是基本功,只要不是太笨,肯努力,呆在一個行業里深耕幾年,就能拿到一份不錯的工資。這個世界上工資從3K變成1W的數之不盡,但是能玩轉投資並且獲得不錯收益的人不到2%,這些人智商、天賦、自身綜合能力都很強,且付出比工作更多倍的努力,方可達到那個境界。

所以年輕的時候90%的時間要用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賺更多的錢並且存下來。人生先走穩了,後面才能起飛。

二、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

很多人認為,既然年輕的時候靠理財發不了財,那麼就不需要理財了。這也是錯的,理財貫穿一生,越到後期越有用,年輕的時候依然要花10%的精力來理財。

首先,通過做生活預算,我們能夠科學規劃自己的消費、收入、儲蓄,錢去哪兒了這個問題隨之迎刃而解,而記賬能夠保證我們清楚的知道每一筆錢的走向。根據賬單每月復盤,看一下是否有不必要的支出,下個月進行改進,能夠攢下更多的錢。理財能夠讓我們存下錢來,在我們收入不多時,能夠有效的幫助我們管理支出,培養自律和節制,提高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其次,理財學習,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總結的過程。在我們本金較少的時候,收益並不是我們最重要的關注點,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才是這段時間最大的財富。通過嘗試能讓我們真正理解各種金融產品的屬性、定價方式、周期特性,熟悉基本的交易手法,能夠對市場趨勢有一個簡單的判斷,為我們今後的投資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後,如果不提前學習理財,即使通過工作攢下了錢,沒有經驗貿然投資,投資虧的數額可不再是一個月的飯錢而已,加上沒有投資經驗抗挫折能力要差很多,如果開頭不順,往往容易陷入悲觀,對理財喪失信心,從此不再願意嘗試一些風險類型的投資,只去做極其保守的理財方式。同時當一個人已經積累較多資產時,往往也正處在事業的忙碌期,往往沒有多少時間學習理財技能,那時候就可能簡化管理自己的理財,比如就選擇存款國債等不費腦子的理財方式,從而白白浪費了應該賺取的數萬到數十萬收益。

投資理財是一門複雜的科學,學會受用一生,越早開始越好,年輕的時候花少量的錢和時間買經驗,非常必要。

三、人到中年後依然認為工作比理財重要

人到中年後,大多數人工資收入會遇到瓶頸,如果理財收入很少,工資仍然是支持家庭的唯一收入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人前半生的主要收入靠工資,後半生主要收入靠投資。如下圖所示:

上圖是工資收入增長周期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前半生主要收入來自於工資。其中有2個跳躍階段,我們的工資收入能夠得到大幅度增長,一個是基層向中層跳躍,另一個是中層向高層跳躍。

但到了一定年齡,工資收入隨著人的衰老會逐漸下降,到了老年只能拿很少的退休工資。

與其相反的是投資收入卻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人生的後半段,主要靠投資收入,如下圖所示

財產性收入和工作收入類似,也有兩次質變,同樣需要兩次能力的飛躍。一個質變是當你不再只存錢省錢,理解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從理財上升為投資時。另一個是我們理解市場規律,能夠規避風險,並能夠在市場上尋找到投資機會,抓住機會。

巴菲特的財富增長就是這個道理最好的說明,如下圖所示。

工作與理財其實是同等重要,僅僅在於表現時期不同。年輕時工作最重要,憑藉工作我們能夠最快最穩的賺到最多的錢,完成原始積累。中年以後工資會觸及天花板,就需要靠我們前面積累的資金投資賺錢,讓雪球越滾越大,收入越來越多,最終衣食無憂,財務自由。

寫在最後

1、投資上有什麼疑惑,可以掃碼在我公眾號(智多星理財師)留言,我會盡我所能回答。

2、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在嗎」?直接把你的問題完整寫出來就行。

3、如果問問題,自己先調研基礎信息。不要上來直接問:某某理財產品安全么? (該類問題真心沒法回復)。先把讓你不安的原因寫出來,我才好對症下藥。

我的態度,投資靠自己,能幫盡量幫

網叔:智多星理財師合伙人, 金融資深人士 。獨立,理性。熱愛錢更在乎良善。閑來聊兩句常識,罵幾個混蛋,喝兩杯小酒。網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獸請繞道。關注網叔,微信公眾號:智多星理財師(zdxlcs)。


1.作為學生,不要輕易涉及任何網路貸款。

現在的p2p可以做到各種喪心病狂,我之前遇到過在知乎諮詢我的大學生,說是有機構募集通過大學生身份低息甚至無息貸款的小額資金,進行彙集,借貸給第三方,賺取利益,然後回一丁點紅利給什麼都不懂的大學生,同時發展大學生作為代理,各種平台大學生低息甚至無息地宣傳屢見不鮮,雖然不能一棍子打死說這些全都是騙人的,但是還是希望學生不要無故參與學生貸款,如果後期處理不當是會給個人信譽帶來一系列風險的。

2.當你賣出一項投資時(可以是各種模式),需要繳納稅收的部分僅僅是你獲得收益的部分。

納稅人從事的外匯/有價證券/期貨/股票/基金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時,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的餘額計為營業額。

3.沒有錢,窮,所以就不需要理財了。

理財的概念是,在我最需要錢的時候,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在這之前做好一系列的準備,而不是我當下一定要很有錢才可以理財。

見過太多以自己收入不夠高,自己還年輕,自己是月光族而覺得沒有理財必要的人,這是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思維堵死了。

理財不是投資,它是讓你在開始積累財富的同時,為自己的未來目標進行規劃,與有錢沒錢完全關係。

4.以為自己開始炒股,自己開始買基金,就是理財了,或者以為買了保險,就是理財了。這都是錯誤的。

首先要對自己的人生的需求進行主次之分,再來談理財和保障。

比如,家庭父母沒有退休金,在他們晚年的時候需要子女給予保障,那麼這個需求,不管你收入高低,甚至是否有收入,都是永久存在的,這屬於排在前面的需求。

比如,你結婚了,需要保障孩子的後期教育問題,這也是一項必須的需求,不是說你後期收入高了,或者突然因為事故收入沒有了,這項需求就不存在了。

我們必須意識到一點,人有需求的時候,就應當去買保障,而不是有錢的時候,才去買保障。如果我們看透了這一點,保障的成本,是非常非常低的。

同樣的,我購買了保險,購買了長期儲蓄產品,那就足夠了,這並不等同於理財。

保險不見得越早買越好,保險應當是我們最需要買的時候才買,人生沒有負擔時,並不需要狹義的壽險。

例如,小朋友不需要買壽險,因為他沒有收入,對家庭財務沒有責任,不會影響到其他目標的坍塌。有人說,「越早買保險越便宜」,這句話顯然不對的。

  保險的需求,絕不是因為任何一個人生病的可能性大或者生病已經是事實了而有保險需求。

人不是因為生病的概率大而需要保險,而是因為,我出險會對家裡的財務造成損失、造成負擔而需要保險。

如果我們僅僅買保險,而不去關注其他理財方式,就意味著我們金融資產的增長極為緩慢,甚至是負增長,總有一天我們的缺口越來越大,因為保障成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高,差額會越來越大。在買保險的同時,哪怕一個月一千塊錢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都是要做的。

人們往往以為買了房就有了資產,那除非你是全款買的,而且同時配備好了裝修,車子等其他連帶需要花錢的配置,這個可以叫做你的資產,不然從貸款買房角度來說,第一套房產更可以叫做負債,因為他在不斷的長期的消耗你的現金流,同時你還需要為搭配房子的車子,車位,物業,裝修不斷的付出現金流,而不是引進現金流。

5.現代家庭認為買房,買車的重要性大於後期養老計劃與孩子教育計劃。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四類事情。

個人理財往往認為買房買車的重要性大於養老與教育。這個普遍認識是錯誤的。

例如養老。全世界的經驗都告訴我們,養老佔用的財務資源最多。退休後的生活,沒有創造價值,只是 消耗資源,隨著壽命的延長、大家對退休生活的期許越來越高,退休生活所消耗的資源,在人生所創造的財富中的比重是越來越高的,其比重本身就高於教育和當下的買房買車。

縱觀發達地區,養老對於個人來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有人會認為區區的國家退休金可以給自己的提供足夠的有質量的退休生活,很多人覺得養老是久遠且不著急的事情,因此不做規劃,不做長期理財計劃,這其實屬於「一些都盯著短期目標,來進行家庭資產配置」 即使你現階段目標達到的好,看起來過得比別人好,但是從長遠來說也不一定。

理財與投資的最大區別就是理財具有長期性。需要著眼於長期的結果。


我這裡想說的一點,不是理財的概念和方式,而是邏輯和觀點。

當然大部分人是沒有邏輯和觀點的,當然這更不是不會理財的借口。

就拿房價蹭蹭蹭的往上漲來說,很多人的想法就是,你看我們單位誰誰誰,買了房子賺錢賺瘋了,我也要買。然後閉著眼睛聽著導購搶購了一套房子,一大筆固定資產投資在這上面。但是你要看看你們單位誰誰誰買的什麼房子,什麼時候買的房子,為什麼買這個房子啊。光看結果不看邏輯,賺小錢容易,賺大錢就別想了。還有之前很火的p2p平台,看著別人賺了30%的無風險收益,自己也眼饞,為什麼不仔細想想到底是為什麼了呢?不是我說,周圍太多人真的沒有分析問題的框架,企圖用自身經歷來推測世界的模樣,太得不償失了。

既然連邏輯都沒有,就更別說觀點了。人云亦云,無條件反對政府的觀點,無條件認同政府的觀點,就是傳說中的腦殘粉和腦殘黑,其實沒什麼區別,都是腦殘。


我認為理財概念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過去所謂的正確理念無法在當代繼續使用,過去錯誤的理念放到現在可能就是最正確的理念。這些概念隨著人們的觀念和世界的變化而變化,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就像科學界的各種理論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目前正確的理論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證據推翻,錯誤的理論可能未來就會被證實是可行的。

舉個小小的栗子:

老一代人們的理念是少消費,多存錢,現金為王。

這套觀念放在現代就是不對的,減少消費不利於國家GDP增長,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進一步會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和人民的就業率,應當適當消費,適量消費;在當代人們理財意識不斷加強,漸漸也發現手上捏著的現金實際購買力一年不如一年,理財成為人們目前必不可少的減少通脹的工具。

所以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來簡單講述一下小白理財容易「上當」的理財誤區吧。

  • 各理財網站和理財平台推薦的「熱門」理財產品——「近幾年最高收益 xxx.xx%」、「近幾年收益No.1」、「幾百萬用戶的唯一選擇」、「蟬聯近幾年市場冠軍」等等。

無論你打開哪家的理財平台還是理財網站,熱門推薦的理財產品幾乎都充斥著各種浮誇的文字來吸引新用戶的眼球,不過這種方式確實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如同「殺手鐧」,頭腦一熱就會買入。

當然推薦的產品有它的優勢,有它獨特超越其它產品的點。但我們說理財需要有判斷能力,判斷該理財產品未來是否還可以繼續大漲,繼續蟬聯市場冠軍,但熟悉這個行業的都知道:「市場冠軍幾乎每年不一樣」。僅憑藉歷史一段時間收益來衡量該產品是否優秀是不可取的,購買這類的產品有一定的追漲的風險,需要大家理性做出決策。

隨著不同的市場熱點的誕生,與之相應行業配置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或實際收益會不斷走高,並在收益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成為理財超市熱推產品。非市場熱點的理財產品會走向普通,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所以在現在理財產品不斷創新,不斷多樣化的同時,精選出優質的理財產品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特別是現在大部分理財平台都是「理財產品」購物超市,當然這樣有利有弊,利是可以挑選的產品多了,弊是平台可能無法投入過多的時間精選未來具有潛力的理財產品。

對於這一類推薦的熱門理財產品大家需要有自己的判斷,歷史收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並不會對未來收益起決定性因素。

  • 股市推薦的投資參考新聞——「xx股逆勢上漲」、「機構增持xx股,年內創新高」、「近期市場黑馬股」、「未來潛力股」、「抄底潛力股」等等。

這類的投資新聞也是簡單的對於各股近期走勢的陳述,即已經被提前潛伏的有內幕消息的機構或投資人炒作一波之後的股票,這類新聞往往會吸引大量的流量去高位接盤或二次炒作。而且市場大部分股票的邏輯是「利好出儘是利空,利空出儘是利好」、「利好公布見光死」,也就是被曝光的股票存在幾種可能性:

  1. 機構炒作之後出貨需要有人接盤
  2. 提前潛伏的投資人在利好公布之後兌現利好,收穫利潤
  3. 機構承受不住巨大拋壓,尋求「抄底者」

總而言之就是,盡量減少盲目追漲殺跌的操作,選擇正確的低買高賣策略,出了利好並不意味著股價一定上漲,出了利空也不一定肯定會下跌,聽消息買股不可取。

  • 簡訊推送——「我們將於xx日暴力拉升(代碼xxxxxx),內幕消息請加:xxxxxxxx」

這類也存在幾種可能性:

  1. 真拉升,但是強度不夠,需要協助拉升
  2. 假拉升,拉升一波開始出貨給你
  3. 假消息,如果蒙對了,對一些以為是真內幕的收取一定的「智商稅」

上面簡單的講述了三類,總結:理性理財、避免羊群效應、不要輕信「內幕」。

有什麼疑問可以點贊加評論,之後來回答各位的問題

最後打個小廣告,我開發了一個微信服務號,提供在線智能定投服務,同時每周分享一些簡單易懂的理財小知識。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下。(? ??_??)?


我見到的害人最多的理財觀念就是「靠理財生活」。

什麼工資沒啥用,靠錢生錢才是本事。什麼靠股市黃金期貨房產各種投資養活自己。就好像投資永遠是賺錢的,把錢放在銀行是犯了天大的罪過似的。

日夜仰望馬上將,不見腳下萬骨枯。

總拿著鳳毛麟角的成功案例催眠自己,不好好去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天天幻想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沒意識到理財應該是經濟來源輔助而非基礎,也沒意識到投資會失敗和虧本而不是賺10%或是20%的差別。

每當我遇到18歲高中剛畢業的學生,告訴我他現在有幾千幾萬美金本錢,打算炒股把四年學費掙出來,我心裡真是無數個草泥馬跑過。

讓人幻想「不勞而獲」,恐怕是我見到的殺傷力最大的理財觀念了。

============================== 以上為原答案 =============================

幾個月之前發的答案,忽然又引起了好多討論。看著下面討論的熱火朝天,不禁讓我更確信了我自己的觀點。

很多人糾結於投資到底能不能賺錢,理財到底應不應該,再去聊聊俞敏洪馬雲巴菲特。請這些朋友仔細讀一下我上面從未修改過的答案,請問我說了理財不能賺錢了么?恰恰相反,鳳毛麟角這個詞明確地指出了,這個世界上是有人靠著理財生活的。

然而這是一群什麼人呢?要麼是華爾街投資銀行的人中龍鳳,要麼是身價千萬的富豪老闆。他們確實在靠理財生活,但是他們不需要靠理財生活。

回到題目,題目問的是,哪些錯誤的理財概念害了不少人。而我所見到害人最多的理財概念莫過於此。拿1%人的例子套到自己身上,總覺得自己是萬里挑一的人才,這才是所謂「害」的根源。是因為理財本身是愚蠢的么?當然不是。從這個角度說,比爾蓋茨可謂是中國教育的一大毒瘤,如果沒有他,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老老實實安安心心地去上大學。

如果這道題問的是,你覺得什麼職業夢想最害人,我絕對會答明星。你可以說出來一百個拍個照片發個廣告就收入幾十萬的明星,可以和我談成為一個明星之後多麼光芒四射,甚至可以和我談世界上有多少人夢想成為明星,又付出了努力,就真的成了明星。但是這些都不妨礙那些想成為明星的孩子里,99%放棄了學業,放棄了生活,甚至放棄了家庭和童年,卻一無所獲。

任何概念、政策、想法、夢想,傷害的都絕不是金字塔塔尖的人。那些人在任何條件下都會活得很好。王思聰一年靠理財賺出來幾百萬,幾千萬,他不理財就坐在沙發里攤著,依然活得比世界上絕大部分人舒服。華爾街的白領精英們每天在市場上殺進衝出,靠著大錢生小錢,其實你讓他們去當個小賣部老闆,也絕對做得有聲有色。

真正受傷害的,都是金字塔塔基的普通群眾,聽著「精英」們說了一半的故事,懵懵懂懂地把賺了一輩子的錢投到某個「回報率比銀行高」的地方,期待著每天坐在家裡就可以數鈔票,最後虧得一文不名。

你拿著一把槍,和我說如何合理地用槍,槍支自由是人權,只要懂法懂槍、通人情知冷暖、不暴躁不衝動,槍可以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變得更安全,這些都不會影響我堅定不移地禁槍的信念。世界上有人需要槍,有人用得好槍,不代表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槍。

是槍的問題么?也是,也不是。


老想著一夜暴富,根本不可能。

老想著在山谷抄底,山峰跑路,其實也根本不可能。事實上,如果你能判斷出高點和低點,低點附近進,高點附近拋,就已經很牛逼了!

不要在意拋早了,少賺一點,總比賠了強。賭場天天都開門,只要你策略是對的,心態是好的,總是會賺錢的!少賺一點不要緊,關鍵是別賠錢!

無論如何,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之前給自己定的標準是一次買1000塊,感覺最近這個行情不錯,博一把大的,直接買2000。千萬不要!自己給自己定的規矩不要改,也一定不要有賭博心態!投資是長期的事,有一定組合和策略,不是一鎚子買賣。這麼喜歡賭,去澳門好了。

不要和別人打賭!賭明天會漲,賭明天會跌。本來投資就很難。需要分析各種數據,還有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要努力去抵抗自己的人性,不要被漲跌沖昏了頭腦。現在你又要和人家賭,相當於又給自己大腦增加了負擔,思考和決策變得難上加難。所以還是那句話。不要讓賭性影響了自己的判斷。


大多數人選擇一種方法去投資或理財,都是因為看到近期這個方法很能賺錢。去年先是股市,P2P,後來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子,郵幣卡等等。這種羊群效應正是大多數人理財出現問題的原因。

以投資股市為例,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基於對政策和宏觀經濟、對股票的足夠研究去投資的。但是仔細看看自己的交易記錄,有幾個股票不是因為它在漲而買的?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熱門板塊、龍虎榜之類東西。

如果持續買入近期漲幅大的股票,會有什麼結果?歷史回測表明,從2011年到16年,每過5天買入前5日和20日漲幅(加權平均)最大的5隻股票,總收益為-99.7%,1000元初始資金還只剩下3元左右。大多數股民並沒有這麼勤快和有紀律性,所以實際虧損要小一些。:-) 回測詳情請點擊:http://t.cn/Rt7myv6。

如果每過5天,按照前5日和20日股價漲幅排名,把所有股票分成10組,測試各組的長期平均收益,可以看到前一段時間漲幅高的幾個組(靠右邊的組),收益都較差。不幸的是多數人除了追蹤熱點以外,並沒有其他好的選擇投資產品的方法,也就造成我們經常性選擇右面幾組。

要想取得理想的投資收益,就需要擺脫從眾心理。而只有自己能夠深入地看問題,才能避免成為羊群的一員。股市投資者其實有不少選擇,比如說細讀企業財報,再比如說去量化平台學會分析和運用數據。

更多量化策略研究學習:

量化基礎--新手入門

[新手入門]什麼是量化投資?

[新手入門]什麼是量化策略

[新手入門]量化投資與傳統投資的區別

量化選股之多因子選股模型

量化擇時--擇時的原則

量化擇時--雙均線(MA)、DMA、TRIX、MACD擇時

量化擇時--PE擇時

量化評估--年化收益、最大回撤、阿爾法、貝塔、夏普比率解釋

果仁量化平台視頻教程匯總

量化進階--自定義指標

什麼是自定義指標

果仁量化平台自定義函數列表

自定義指標示例列表(持續更新)

果仁自定義指標篩選股票示例--如何實現通達信紅寶書公式

量化高級--策略與應用

彼得.林奇策略

約翰?鄧普頓策略

海龜策略

【量化策略研究】均值回歸入門

量化高手--牛人分享

什麼是α,β收益,量化投資的策略創建與分析

量化策略學習與反思

[量化必讀 ]物理學博士帶給你的一種「更有效的擇時方法」

阿爾法對沖策略:拒坐「過山車」 追求絕對收益

從科學和哲學角度漫談 沒有邏輯的策略 的該怎麼相信

量化投資金杯之一 --小市值策略是否是投資金杯?

量化投資金杯之二--小成交額策略是否是投資金杯?

關於策略擬合的若干問題的解答


1 不靠譜的高收益

超出常規的高收益永遠是騙子們的不二法寶。據說在佛羅里達上流社會的高爾夫球場上,麥道夫的客戶一邊對投資長期穩定的高回報洋洋得意,一邊也曾戲謔這個傳奇人物,「這樣高的回報,難道你在欺詐?」——在被捲走全部家當後,他們才發現這個玩笑一語成讖。

這個精明的猶太人深諳華爾街的投資心理,他為投資人設計的圈套是每月盈利1%~2%,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遷,都能穩收年息12%~24%,這讓整個騙局維持了20年之久。事實上,國內目前曝光的問題平台收益也通常高於普通銀行理財數倍。

今年4月,百億級P2P理財平台中晉資產管理公司被查封,其設計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大致在8%~16%間,再加上產品經理給出的高額返利,實際收益可達到20%以上。更離譜的是,它還設計了一種無法贖回本金的永久合同,承諾年化50%的收益率,假設投資人投100萬元,接下來每年都能拿到50萬元的利息,兩年就可以回本,在超高收益的引力下,不少人失去理智。

再以轟然坍塌的大大集團為例,在短短數月內,它曾瘋狂擴招20萬員工,隊伍之壯大可媲美行銷全球的跨國巨頭,其產品許諾的年化收益率在8%~13.5%之間,但出事後據前員工披露,公司內的業績提成居然達到20%,也就是說每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必須維持在30%以上。

e租寶向投資人承諾9%~14.6%的年化收益,加上理財師提成1%, 其理財產品的運營收益也至少要達到10%~15%方可保本。

今年2月,倚仗地產概念發行產品的鑫琦資產5000名投資者的19億元資金被爆無法兌付,它曾許諾13.2%的年化收益,個別10年期的產品月息最高達到2%,也就是年化收益24%。

高收益是騙子們打出的最有力王牌,也是針對入局者的攻心計。但稍有投資常識的人應該都知曉,即使是公認為「股神」的巴菲特過去4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不過20%,甚至有很多年份是跑輸標準普爾指數的,個別年份投資收益更是負值。

超高收益的出現,要麼使用了高槓桿,要麼就是類似博彩那樣的偶然概率。我國曾長期以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作為利率保護上限。而根據2015年8月最高法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 浮誇的名頭、國際范兒的包裝

2014年2月底,中歐溫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突然失聯,北京朝陽區一位投資者自殺墜樓,慘烈揭開了這樁涉及5億元的P2P詐騙案。這個看起來彷彿有「中歐」背書的公司這才脫去「高大上」的外衣,暴露出騙子的本相。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當初在外宣時,公司高調為其董事長貼上「深圳政協委員」的標籤,宣稱高管皆有海外留學和金融機構工作背景,騙倒了不少迷信「國際范兒」的投資者。但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發現疑點,這隻號稱「註冊資金1億元,主要產品包括P2P、基金、PE」的「公募基金」業務員卻常常出沒於大型商超、廣場、小區擺攤發傳單。

在名字上埋有玄機混淆視聽的手法並不稀奇,有些金融騙子喜歡在名字上大做文章,可以成為投資人去偽存真的第一道紅線。早在2007年,乘著牛市的快車,「瑞士共同基金」悄然上線,來頭更是驚人,自稱是「全球最大基金」,與倫敦證券交易所、摩根大通等合作,由CHEVIOT家族成立於1948年,總部設於瑞士首都伯爾尼,協助全球投資者管理資金達90億美元。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一家名為Quilter Cheviot的知名投資管理公司,但所謂「CHEVIOT家族」無從談起。互聯網銷售模式使這家根本沒在證監會備案的「野雞基金」迅速聚攏了超過13億元投資資金。

近幾年,相同的邏輯還被應用於「香港VS投資基金網」「美國華爾街全球私募基金網」「納斯達克全球投資網」等等,利用耳熟能詳的國際元素獲得投資者信任成為最簡單粗暴的騙術,而中投、匯金、建銀、瑞信等一流金融機構的名字也可能被「排列組合」,為互金平台增信,投資人應該深入查清公司真實的「基因」。

「投資人要注意不能輕信『基金管理公司』的名頭,如果是公募,應該拿得出證監會授權批准的業務資質,如果是私募,投資人有100萬起投、凈資產1000萬以上等門檻。」一位資深互金行業從業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即使是中歐溫頓,它的整個工商註冊流程也是合法的,「基金」的名號並不一定能夠背書。

3 熟人傳銷、高返利遊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從已經被披露的各種問題互金平台性質看,有不少涉及濃重的「金融傳銷」意味,大大集團正是去年被曝光的一宗傳銷式金融騙局。

據記者了解,其擁有的「天文數字」般的員工都是傳銷鏈條上的環節,每個試用期員工必須購買5000元以上的一年期「大大寶」,想要轉正的員工則必須再購買5萬元「大大寶」,所以不斷由員工發展「下線」,內部集資的體量就相當驚人。

還有一個被銀監會四度發文警示風險的外來互金平台「MMM互助金融社區」也是傳銷典型。其實早在1994年2月,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就創辦了MMM,註冊資金僅為10萬盧布(當時約合1000美元),因為利用傳銷的金字塔式投資返還方案吸引投資,後以詐騙入罪,刑滿釋放後卻重操舊業並傳入中國。平台宣稱其線上產品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短時間內就俘獲了大批投資人,僅兩個吸金賬戶就累計非法集資3.23億元。

而MMM並沒有任何實際產品,不對接任何產業,不產生任何現金流,僅通過設立推薦獎、管理獎的方式發展下線,拉親朋好友入伙。這個暗箱般運作的平台此前已經多次崩盤凍結,由於在國內沒有註冊實體,伺服器安置在國外,公安機關甚至無從介入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高返利遊戲也成為非法集資的套路之一。一些問題平台通常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使出眼花繚亂的返利花招,利用循環消費、消費返還、網路加盟和消費增值等名目眾多的「馬甲」和複雜的返利演算法來迷惑投資人,本質都是給出超乎尋常的返利比例。

比如「美國華爾街全球私募基金網」就曾以高額返利煽動投資人發展其他人入會加盟,介紹費高達投資總額的10%~12%。而高額返利也是中晉吸引投資人的把戲,據悉,中晉合伙人計劃曾打出「5萬起投,新開戶送5000元老鳳祥黃金,產品時間兩個月」的宣傳,相當於返利10%,此外,客服還私下與客戶約定賬面外「兩到三分」的額外回報。

4 「黑盒子」操作、鋪天蓋地的廣告

投資一筆錢,至少應該了解錢的去向,這個最簡單的投資邏輯,卻在互聯網金融的騙局中被反覆顛覆。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觀察,無一例外地,問題平台都說不清楚資金的最終去向,理財產品信息模糊,債權投資方向含混。

即使是美國金融史上最老到的騙子麥道夫,同樣是宣稱其投資資金可以在平台上自動錯配,投資人只是抱著「穩定的長期收益」,始終搞不清楚借款人是誰,對方又如何計劃歸還本息,更別提對項目風險作出理性評估了。

而這些「黑盒子」理財產品的背後,很可能是互金平台自設了資金池,這已經觸犯了監管底線。央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了P2P網路借貸機構的信息中介性質,禁止平台設立資金池。

之所以明文禁止,是因為一旦有了資金池,所有風險就繫於互金平台一身,平台自己變成了類似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模式,將投資者的資金先彙集到平台運營商的賬戶,再拿這筆錢來匹配項目。一方面,由於平台對這些資金擁有了控制權,一旦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平台就可能關閉或停業;另一方面,平台也可以利用資金池來墊付逾期項目或代償壞賬,達到掩護跑路行為的目的。

但因為投資人對資金實際投向缺少把握,資金池模式極易被問題平台鑽空子。此前里外貸和上咸bank都由山東商人操盤,平台上的價款卻悉數投入其名下房地產企業,兩者非法自融超過10億元,最後爆發提現危機,炸響了2015年的首個行業驚雷。

根據行業資深人士的總結,投資資金進出賬通過公司賬戶、資金流轉經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或銀行、借款協議與平台借款人合一、活期產品對接基金公司貨幣基金等特徵都能降低平台私設資金池的概率。

一些已經曝光的龐氏騙局中,平台控制人除了拿一部分新資金填補利息窟窿外,還用於大量投放廣告或者找明星來站台,營造財大氣粗、平台資金運作良好、投資豐厚的假象,殊不知剩下資金已經全部轉移境外或他人名下。

比如e租寶出事前就曾出手闊綽地投入廣告,先後在央視黃金時段露臉,冠名安徽衛視,在上海、北京地鐵的主要線路和部分城市高鐵檢票口都曾亮相;鑫琦資產力邀曾飾演《還珠格格》中「皇阿瑪」的張鐵林成為形象大使,並在2015年的公司年會上邀請了上海電視台主持人程雷,歌手姜育恆、蔣大為等。

4 超豪華寫字樓、超偏遠辦公地

P2P網貸是互金行業踩雷的重災區,想慎重判斷平台是否可靠,需要綜合調查大量基礎信息,而所有受騙的投資人都是在高回報的誘惑下,一知半解地入局。這些基礎信息包括平台是否通過 ICP 備案,是否將財務信息、法定代表人、註冊地址等內容顯示在官網上等等。

而在親臨辦公地址後,投資人將面臨著一場識別能力的考驗,因為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很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兩種狀況,但相同點在於兩種極端狀況都呈現出眼前這個互金平台的疑點。

一種狀況是,純詐騙平台往往採用虛假信息,比如註冊信息、合作公司、管理團隊履歷、辦公地址照片等多處造假,甚至有些詐騙平台網站頁面都是直接複製過來的,絕大多數純詐騙平台也沒有實際辦公場所,為了防止出借人實地考察,這些詐騙平台在網上公布的辦公地址都異常偏遠。

另一種狀況也密集出現在問題平台上。一些P2P和股權眾籌公司專門針對年輕投資人的心理,將門面裝點得格外豪華。對於擁有一定經濟實力、對投資理財有熱情、專業知識約等於零的70後、80後甚至90後投資人來說,核心商圈的高檔寫字樓就相當具有說服力。

比如中晉當時就在外灘豪租了三座大樓,包括外灘5號、外灘8號和廣東路102號,其中外灘5號建於1925年,曾是招商局和海運局辦公樓,現在也是國際知名的頂級消費綜合場所。在陸家嘴,中晉系還盤踞了金茂大廈的2、6、44樓,以及環球金融中心70樓。除了上海外灘,中晉在南京西路租下超甲級寫字樓會德豐國際廣場與嘉里中心二期。

根據中晉官網顯示,截至2014年底,僅中晉資產總辦公面積就達到了18119.38平方米,以此推算,整個中晉系每年的租金支出達億級,理性投資應該考慮到公司經營的實際狀況能否負荷的問題。

事實上,建立網貸平台極為簡單,只需要購買或租用伺服器建立一個網路平台,花2000元購買網頁模板即可大功告成,辦公場地作為投資人可以直觀判斷的重要依據還是值得一游,但建議各種基礎信息綜合分析。

比如一家經常變更註冊地的平台卻同時在CBD擁有奢侈辦公場地,就會顯得反常;再比如一家平台既在不惜成本地燒錢打廣告,又出入高檔寫字樓,便需要分析其實際的盈利能力。對於身上兼具幾個「騙術關鍵詞」的平台,則更應謹慎對待。

5 「秒標」、飢餓營銷

另一個特別值得引起關注的平台疑點是「秒標」現象。依然是在「重災區」P2P 網貸平台上,《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為了招攬人氣,有時會發放高收益、超短期限的秒標,具體的行騙方法就是通過網站虛構一筆借款,由投資者競標並打款,網站在滿標後很快連本帶息還款。

這種方式將虛增交易量和虛降壞賬風險,誤導投資人,並且在短期內吸收大量資金,卻不進行凍結,存在金融詐騙的風險。由於秒標的標的不產生實際價值,極易被用來堆砌龐氏騙局。

2014年6月27日上午,剛剛成立的新平台恆金貸正式上線,下午老闆就已失聯,刷新了網貸跑路的雷人歷史。平台上午發布的秒標標的總金額為20萬元,年利率為8.8%,最低投資額為50元,因條件優惠,不少投資人試水「打新」,誰也想不到下午公司官網就全面癱瘓,任何渠道都無法聯繫客服。

因為根本不可能產生真實的價值和效益,所以秒標現象風險大增。更早些時候的「淘金貸」也曾在註冊日推出秒標活動吸引投資人。然而幾天後,淘金貸網站就已無法打開,案件嫌疑人終在甘肅落網。

據記者了解,秒標往往造成飢餓營銷的假象,騙子「裝修」完一個網貸平台後,製作一套假公司證件或套用其他公司證件,再憑此註冊一個域名並與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接著就給網友秒標的利誘,待投資者上鉤後將資金打入網站在第三方平台的個人賬戶中,最後將資金提取出來直接跑路。

此外,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還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總結了多條過濾P2P平台道德風險的經驗,比如在P2P平台成交量的月度數據上,如果連續多個月份出現周期性波動,每個月同一天出現相同的成交量,極有可能是以新賬補舊賬的原因。

與行業動態的結合也能成為判斷依據。2015年全國房地產市場低迷,而有做房地產業務的平台卻突然在一段時間內資金量飆升,徐紅偉判斷其可能挪用資金。

另有平台一段時間內投資人數與交易額出現反方向的變化,徐紅偉懷疑其存在數據造假。而連續一段時間,投資人數和交易額下降過快,他則認為可能是投資人預感到風險,正在快速地撤資。

儘管甄別平台的方法確實複雜,但互聯網金融平台犯罪的經偵難度極大,一旦平台坍塌,投資人極大可能血本無歸,必須充分理性地投前調查。據經偵辦案人士對記者解釋,許多問題平台甚至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網站框架工程設計和數據管理維護,定期銷毀、清洗企業交易記錄、人員架構、信息通訊等關鍵信息,或者依託外省甚至外國的網站伺服器。還有犯罪組織主要頭目身居國外,利用網路即時通信工具指揮國內人員從事犯罪活動,或者將受害人資金轉移至境外洗錢消費,增加了偵查機關從源頭上摧毀打擊犯罪網路的難度。

這篇文章幾乎說全了當今的一些不靠譜的理財

掙錢不容易,投資需謹慎


每當我對身邊的人提起保險,他們總是一臉懷疑地看著我,眼神里都是「你是不是轉行做保險了」……這個現象是有歷史原因的,大陸長期以來的保險營銷策略導致了公司和投保人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一方面人們不願意被「忽悠」參保,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對於主動投保人也提防「騙保」行為。

在財富積累階段,最難以承受的就是意外和疾病帶來的大量資金消耗,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重大意外和疾病可以瞬間摧毀一個普通家庭的積蓄,甚至背上負債。還記得投資的第一原則嗎,保值。保險就是在我們遭受重大意外等小概率事件時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保證資產價值不過分縮水以小博大的最好投資。

大多數人情願每年為幾十萬的車買保險,卻總是幻想意外與自己無關。

ps:我真的不做保險,別來問我怎麼買,找個大公司隨便買個重大疾病就好了~~理財我倒是更在行一些


1.
我拍胸脯,承諾保本,你就信,不騙你騙誰

2.
不願意冒任何風險,一味追求別人承諾保本保息,一聽到這東西不承諾保本,就說別人耍流氓

3.
不學習,不思考,閉著眼睛,一味相信背景,靠大山,這年頭,已然不是靠誰誰啦

4.
極端,要買特別抗風險,要買特別保守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吐槽


工資這麼少 不如用著這錢投資自己

這絕對不是月光的理由


就先說個簡單的誤區: 不跟據自身情況,盲目跟風朋友同事網友,人云亦云地選擇理財方式。

實際上每個人情況不同,風險的承受力和理財目標要求也不一樣,理財組合和理財產品的選擇又怎麼會一樣呢?量體裁衣,選擇自己最適合的才是王道。比如下面這些因素就會影響自己的理財目標和理財產品選擇:

年齡

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年齡和收入賺錢的能力(人力資本)與賬面上的財富(金融資本)息息相關: 一般來說剛剛畢業起步的年輕人的財富/金融資本較少,但職業生涯還很長,人力資本(未來收入的能力)更高,中年人年長者財富較多,但人力資本隨著退休的越來越近,會有所降低。

職業

不同的職業,決定了收入和現金流的來源方式,和收入以及資產的高低和穩定性。

同樣的,不同的職業也可能預示了你對風險的偏好 -- 白領,老闆,自由職業者,創業者等等都是不一樣的。

資金流動性

你對資金的需求決定了你的投資周期,以及是否輸得起。比如零花錢和救命錢就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多人拿了買婚房的首付甚至是看病的錢去炒股,結果虧了以後什麼都沒了。

其他的理財誤區,以及一些常見的投資心理弱點,我的新書里也有寫到 :)

《理財趁年輕:那些學校沒教過的理財投資課》(李晨;薛莉萍)


對「賺大錢」的機會趨之若鶩,對「賺小錢」的機會嗤之以鼻。

就是浮躁


我仔細的觀察了N多有錢沒錢的人,也從地域文化的角度了解了有錢沒錢的區別,得出的結論可能有失偏頗,但是確實是我觀察身邊幾百號各色人等得出來的結論。

總的說來,提倡把工資或者財產收入都交給老婆的地區,比起男人自己管錢的地區,確實要窮一些。

當然,我並不否認女性理財的優勢,也不否認女性當中的投資佼佼者,但是從性別特點的角度來說,女性守財本能多過投資,但是今年來因為房地產市場的爆發,很多守財的女性通過房產賺了不少錢,所以給很多人一種女性管錢靠譜的錯覺。

實際上,我個人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女性是保守型理財性格人居多,所以家庭理財中,買房,買貴金屬投資的舉動最多,但是實際性創造性投資的非常少,並不是沒有,也有很成功的,但是其總體比例與男性相比還是少很多。

首先把我身邊的人群做個劃分,中國北部地區我認識大約50人左右(這個北包括東北西北),東部地區大約250人左右,沿海地區居多,內陸省份比如安徽江蘇大約100人。浙江加上上海150人左右,南部地區比如廣州,深圳大約50人。樣本不是很多,但是我相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首先說說普遍比較窮的地方,安徽,貴州,甘肅,黑龍江,這些地方有個共性,就是傳統認為男人應該把錢交給老婆,自己僅僅留一部分緊巴巴的生活費。

另外一部分,就是經濟發達地區,比如浙江,男人基本上不會把賺來的錢交給老婆,很多都自己做生意,有大有小,但是共同點就是男人話語權比較高,女性除了家庭理財,基本上不參與資金管理。

廣州深圳么,兩者都有,但是男性理財的比例也是遠大於經濟落後的省份。

當然了,樣本量小,調查比較隨機,所以不要指望我能給出實質性的數據支撐,僅僅是個人感覺,如果傷害了女性的感受我表示道歉,我本人尊重女性,僅僅是在理財的角度有些自己的觀點而已。

好的,切入正題,說說為啥我認為把經濟大權交給女性的地區通常比較窮。

首先,文化差異,安徽等地經濟不發達等原因是一,人們經商意識也比較淡薄,男人在把工資卡交出去之後,把自己的上進心和理財修鍊的機會也一併放棄掉了,開始了安安穩穩過日子賺小錢喝酒聊天看球玩遊戲長成豬的循環,我本人大學同學同伴大約30多名男性,除了少數一些跑出來打拚的以外,那些留在家鄉的同學基本上無一例外的體重增長50%以上,胖的脫了型。一說起工作,沒有多少具有突破和創造需求的,自己基本不理財,少數幾個炒股的也只是小打小鬧,留在本地的人創業者為0。而我們這些跑出來的,基本上都還保持著體型,結婚了也基本自己理財,一半在創業或者在準備創業.

再看看浙江,我有浙江的同學,工作後認識的朋友,也有旅行結識的旅伴,都是些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對賺錢有著很大興趣和動力的人,基本都自己理財,跟老婆財務分家但是財產不分,有著很大的經濟自由度,炒股,做淘寶,做代購,等等等等,基本上沒有一個掙死工資的。

南方地區樣本量比較少,所以不提。北方區跟安徽類似,工資喜歡交給老婆,喜歡喝酒,基本不創業,不喜歡討論理財話題,覺得麻煩,或者總說我們小地方跟你們大城市不一樣。

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想表達說把錢交給女性去打理是錯誤的,但是由此而產生的地區人文現象以及由此導致的區域人群個性不同確實差異巨大。

其實我更喜歡這樣說,一個有理想有創業念頭或者有賺錢動力的男人,是不會把經濟權利完全放棄的。放棄了經濟權利,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未來。

------------------------------------------------------------------------------------------------------------------------------------------

我覺得有必要補充下,因為很多人都說我有性別歧視,但是實際上並沒有,我們純粹是扯淡。


謝邀。並非行家,一句話概括吧。最錯誤的觀念在於通過理財可以一夜暴富。其實,尤其是對於年輕人,把精力花在對自己的投資上,收入翻一番遠比通過理財賺100%簡單得多。


針對我父親這一輩三到四線城市的中老年人:

1.保險都是騙人的,買保險吃大虧;

2.把錢借給別人(民間借貸)利率高,又穩定。


1.買保險賺收益。保險的本質其實是分散風險,起初保險分散的是一般是會產生重大損失發生頻率小的風險。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保險應該買一些,價格低廉而保額大的定期壽險,重大疾病險以及意外險。

2.頻繁申購和贖回基金。這裡說的是股票型基金,這類基金投資風險大,收益波動也大。因此,初入門的投資者很可能會頻繁的申購和贖回。然而,基金有申購和贖回費用,並且無論是申購和贖回均需要幾天時間。投資這類基金應該採用長期定投的方式,在大盤處在高位時也可以適當減倉,以降低風險。

3.對不熟悉或者新興產品應保持謹慎。投資新出現的金融產品應當有一段時間的觀察期,此外在初次投資時不建議大額投入。有很多條款或者交易規則在初次投資時可能比較容易被忽略。


太相信理財!

作為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手上能夠用於理財的資本不多,花費過多的精力在理財上所得到的收益微乎其微。不如將重心放在提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這要比花僅有的幾千塊錢理財要來的實在。


今天給大家整理一下,那些常見的錯誤理財觀念。

1.沒有錢不需要理財

把這點列在第一位,是因為它確實是最常見的。作為一名理財師,我經常聽到朋友說:等我有錢了再找你理財。

而實際上,不是有錢了才理財,而是理財了才有錢。在我看來,廣義的理財涵蓋了:賺錢、存錢、錢生錢。很多朋友以為要有了錢才能理財,其實是他們把理財和投資搞混淆了。投資需要本金,而理財不需要。只要你願意,沒有錢也可以理財。

2.理財就是炒股票

這是很多股民朋友的想法。有的人把所有的錢都拿去投入股市,所以我們有看到遇到股災的時候,有人想不通跳樓自殺的。

其實,炒股票算是理財板塊中投資的範圍,但只是投資的一個工具而已。股票只是適合我們一部分人的投資工具。千萬不要以為,炒股票就是理財。理財的範圍,要遠遠大於炒股票。

3.理財就是買保險

相信大家經常會聽到保險代理人說理財,而他們口中的理財其實就是買保險。但是買保險,同樣只是理財的一個版塊而已,他是我們管理風險的重要手段。但絕不是理財只購買保險就夠了。

理財包含保險,和股票一樣,他只是我們理財的一個工具。股票算是投資工具,而保險是最主要的是風險管理工具。用好他們我們能夠理好財,但是絕對不是理財就是買保險或者炒股票。

4.理財就是「不花錢」

我有遇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喜歡理財也樂於理財。於是他們開始節約用錢,當然我沒有說節約不好。而是這類朋友是過分節約,捨不得花錢,變成了守財奴。

我一直覺得,理財是用來實現我們的人生追求和理想的。那麼我們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沒有錯的,而美好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消費。關鍵是我們的消費,要與我們收入相匹配。

5.理財就是賺大錢

做了一段時間的理財諮詢服務之後,我有遇到很多這樣類型的朋友。他們渴望通過理財來賺到很多錢。比如,有朋友問我:有沒有給你一萬,一年幫我賺個十萬的項目?有這樣想法的朋友,也是對理財不了解的朋友。

以前,我一直沒有搞清楚為什麼很多網路傳銷,虛擬貨幣會有這麼多人參加。但是,遇到了這類朋友,我明白了。因為有很多人渴望通過理財來賺大錢!但其實,理財的首要目標是保值,保證我已經擁有的財富不縮水,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再追求增值。

6.我錢多,不需要理財

還有一類生活比較富裕的朋友,吃喝不愁,他們對於理財也不感冒。我有錢,不需要理財。這類朋友大多數收入可觀,他們的收入可以覆蓋他們現在的開支,所有他們覺得理財沒有什麼用處。

但是這類朋友沒有考慮的未來的問題。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老了之後我們賺錢能力會下降,到哪個時候,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積累,生活質量就會下降了。而且,人生也會有起有落,能賺錢的時候,也需要為未來的不確定做好準備,所以這也是需要理財的。

7.理財都是騙人的

這一點,我是比較有感悟的。有時候遇到新朋友,我介紹自己是理財師。我能夠感受到有的朋友會有防備,他們或許在想,難得是要給我推銷理財產品?難道是賣保險的?哎,這就是因為「理財」這個詞,被哪些不法分子給用爛了。

其實,我們很多朋友是沒有遇到真正的理財師,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理財。理財不是騙人的,只是現代科學的理財觀念,進入我們國內才十多二十年的時間,再加上很多金融機構為了自己的業績胡亂宣傳,導致人們對理財存在著一些誤解。真正的理財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我們實現財務自由。

8.理財麻煩,懶得理財

理財確實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但是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花時間來理財。首先,錢是有時間價值的,如果我們不去打理,會被通貨膨脹慢慢侵蝕,我們已經擁有的財富會越來越少。其次,現代互聯網,金融業發展迅速,如果我們不去理財不去學習最新的知識,那麼遇到什麼金融詐騙我們都無法防範。

理財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其實真的開始去理財,你會收穫滿滿,你會收穫滿足感和幸福感,同時你會發現,他沒有浪費你的時間。

以上,這些錯誤的理財觀念,你有過嗎?

文/胡瑞 微信公眾號:胡瑞微講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銀谷(銀谷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海外置業性價比如何,現階段海外買房是否晚了點?
在中國擁有多少財富可以不受通貨膨脹影響 自動增長
求專業人士評價一下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現狀,並且客觀比較一下諾亞、宜信、恆天、新湖幾家財富管理公司。?
存了一筆錢,是買房保值,還是買車方便跑業務?

TAG:理財 | 職業規劃 | 個人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