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自我設限」?

為什麼總會被「自我設限」框住,如何解放自己?


舉最簡單的例子吧。

比如一個不太會說話,不善於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人,在學校里的時候對於一切需要presentation、即興演說、或者toastmaster類型的活動和社團敬而遠之從不嘗試,卻不知道有很多一樣的人正在其中努力地嘗試自我提升,這就是自我設限。

這個人學的是理工科專業,終於熬畢業了,找工作的時候只往本專業完全對口的找,由於之前的自我設限,他完全不願,也不敢嘗試其他領域甚至相關領域的工作,卻不知道同專業的一部分人已經憑著上學時的自我突破和積累找到了諮詢、設計、金融等等行業的工作。這是在之前條件下更多一層的自我設限。

大體而言,這樣的人和事都是非常普遍的,跳出溫水的人總比呆著的人少。而有趣的是,人們總是一邊希望著「屌絲逆襲」此類事件不設限,一邊在自我修鍊上設限很多。


做之前就認為自己做不了、做不好或者只能做到某種程度,而不是想著怎樣做到最好

用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就是:

因為內向、害羞,所以不怎麼和妹紙說話、交往

因為自卑,所以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覺得自己很渣

因為口才不好、略有口吃,所以從不在眾人面前講話

因為五音不全,所以從不唱K

因為之前某件事做的不是很好,所以不敢再輕易嘗試

說白了就是一開始就考慮結果,而不是考略方法和過程,去努力的嘗試


最近正好寫了關於自我設限的文章,貼出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一個觀察】

不知道你在工作學習中,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公司要安排一項新任務,大家積極踴躍參與,但是只有你和少數幾個同事沒有報名,當別人問你為什麼不參加的時候,

你總是說:我是個XXX的人,所以我可能做不來。

而在你的生活中,好像總有那麼幾個人,他們什麼任務都想參加,什麼事情都想參與,他們好像什麼都想去嘗試一下,也好像對什麼都有點了解。

你可能會說,他們確實能力比我多一點,比我強一點。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連公司新來的剛剛大學畢業的新同事都踴躍報名了公司的新任務,你才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落後了。

慢慢的你可能又會發現,很多來的比你晚,能力比你差的人,都敢於做一些你不敢去做的事。

而你依然躲在你的小圈子裡,這就是自我設限

【一個概念】

我們先來看看

生活中,大部分人是如何進行自我設限的。

  • 能力設限型(從0到1的能力)

這種類型的人常見於學校和工作中表現平平的人,他們從來不主動參與組織組織的任何活動,每次遇到一些活動,他們總會用這樣的語氣跟你說:

我這個人啊,比較XXX所以,我還是算了...

我不是個XXX的人,所以我可能不行...

他們經常給自己貼上平庸的標籤,從來不當出頭鳥,從來不主動去承擔責任,也從來不主動參與活動,以至於他們的表現真的很平庸,每天過的日子都差不多,活到現在,一直普普通通,你甚至感覺他們這一生,似乎都會是這樣碌碌無為。

我之前有一個同事,經常找我修修電腦,弄弄軟體,其實也就是word和excel這類簡單的辦公程序。

我說:這些東西其實很簡單的,你只要稍微學一下就會了,我可以教你,包學包會。

而他總是說:電腦這東西你們年輕人比較玩得來,我就算了吧,都已經30多了,找你們弄弄就好了。

而事實上,其實他才30出頭,但是在新事物這件事情上,年齡和技術(雖然其實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彷彿成了他心裡的一堵牆,讓他望而卻步,始終不能逾越。

那位同事最終也沒能掌握excel。

  • 程度設限型(從99到100的能力)

這種類型的人常見於各類活動中都比較優秀但又不是最優秀的人,我習慣稱之為:非冠軍的其他優秀選手。

他們通常是某個領域中已經獲得了遠超常人的成就,但是每次要對抗第一名或者去挑戰第一名挑戰都會失敗的事情時,他們往往心生怯意,最終也以失敗居多,最後自己給自己得出一個結論:做亞軍也不錯,也不是誰都能當上亞軍的;

或者是:連第一名都失敗的事情,我失敗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能達到這個水平我已經很滿意了。

他們絕大部分從一開始,就對獲勝沒有抱太大希望,也沒有堅定決心,甚至根本也不覺得自己能憑實力取勝。

所以他們常年屈居第二、第三名,有的甚至成為了「千年老二」。

其實冠軍自己心裡很清楚,他們的專業能力上的差距並不大,甚至有的領域這種專業差距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

比如羽毛球界的林丹和李宗偉。我算是半個羽毛球迷,大學時期學過一年多的羽毛球,對「林李大戰」這種代表羽壇最高水平的賽事頗為關注。「林李大戰」自2004年以來,已經交手40次(截止至2016),其中林丹28勝12負。而他們有21次打滿了3局,有10次兩人的得分只差了2~3分,最終林丹15勝6負。由此可見,他們在專業水平上的差距其實並不大。

但是在世界級的賽事上,李宗偉卻從未戰勝過林丹,以至於讓林丹拿了2次世界級冠軍大滿貫。

各路看客也給李宗偉貼上了「千年老二」的標籤,而無奈的李宗偉最終寫下了他的自傳——《敗者為王》。林丹彷彿成了李宗偉冠軍路上的一堵牆,始終難以越過。

「自我設限」像是自己在心裡設立的一堵高牆,要麼設在起點,要麼設在終點。

這堵高牆不僅經常暗示你:這太困難,我做不到;

還給你貼上各種標籤:我做不到是因為我是個XXX的人...

這會漸漸讓你失去挑戰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阻礙你的成長。

【三個原因】

那麼人為什麼這麼容易進行自我設限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成長總是需要改變,而改變大多伴隨著痛苦。人們為了逃避改變帶來的痛苦,會經常給自己編造各種各樣的理由留在舒適區,最常見的就是給自己貼標籤,比如:我就是個懶癌患者,所以沒法努力學習;我知道學習很有用,但是我就是懶。

  • 習得性無助導致的失去信心。關於「自我設限」有一個很著名的「跳蚤變爬蚤」的故事,但是由於該故事缺乏有效的證據,我也就不向大家講述了。

不過關於習得性無助這個概念是有跡可循的:1953年,哈佛大學的坎明和維恩將40隻狗放入一個箱子里,箱子分為兩格,一格有電擊,一格無電擊,而隔體只有狗背那麼高。一開始狗為了避免電擊,能夠從有電擊的格子跳到無電擊的格子,之後再在格子中間加入玻璃,讓狗受到電擊的時候也無法跳過隔體逃離。重複多次實驗後,狗會從一開始的拚命跳躍、撞擊玻璃企圖逃離格子變為不再反抗直至電擊結束。這個實驗「非常有效」地消除了狗的「逃離意圖」。

這個例子或許不能很好地說明「自我設限」,但是這是否多少也能說明,李宗偉在面對林丹的時候,心裡是否也有一面看不見的玻璃呢?

  • 既得利益者的自我保護。有些人的自我設限一開始並不是自己本身的原因,而是由於觸及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如,在公司里,如果你進步太快太明顯,領導可能會更快賞識你,而這勢必會觸動到一些老員工的利益。他們為了維護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會對你進行一些打壓,不過有的打壓又不能進行得太明顯,所以他們只好說:新來的員工還是不要出太多的風頭,要學會低調一點,才不會槍打出頭鳥。這其實是他們在變相給你貼上「乖乖的」的標籤,當你習慣了這個標籤以及習得了無助之後,想要再進行突破,就需要有比原來更大的勇氣和力量。

【一條阻力最小的路】

不管你是在能力(從0到1)還是程度(從99到100)上進行了自我設限,如果你想成長,那你就必須要進行改變和突破。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這不叫自我設限,我這叫自知之明。這句話也經常被很多人用來自我安慰。

自我設限和自知之明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

當你面臨需要突破的時候,你要先撕掉別人給你貼的標籤,然後衡量一下,如果突破失敗的話,代價是否是你能夠承受的,如果代價不能承受,那就叫缺乏自知之明;如果代價可以承受,那你不妨給自己鼓鼓氣,加加油。

這也許是你踏出成長之路的第一步,也許也是你邁向成功之路的最後一步。

---------------------------------------------------------------------------------------------------------

每一顆渴望成長的心,都關注了【許許蘆笙】微信公眾號。


苦難才是最好釋放方式,當一個人真正經歷過絕境之時,已不會再有自我設限一說,本能的催使著自己拚命前進,但是這種經歷對每個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增添自信,做到忘我,相信可以釋放自身所有的能量!


你知道我是個XXX的人,所以我做不好XXX這件事。


1、我比較笨誒

2、我理解力不是太好,你說的太深奧了

3、我太胖了,沒人喜歡

4、我做不來這事兒

這些就是自我設限,也許講的是事實,但只能是一部分事實

比如,如果我說笨,那麼我就不用去提升我的理解力

比如,如果我說的理解力不好,那麼我就不用耐心、認真的聽你說

比如,如果我說我做不來這事兒,那麼我就不用去嘗試游泳,滑板,射箭,即使我一次也沒有嘗試過。

這裡的自我設限就說內在惰性+逃避給自己一個緊箍圈,就可以在圈內心安理得,原地踏步,心理上也是舒適區沒有挑戰和進步

如果我說我太胖了,沒人喜歡。也許這是一個事實,但除了胖還有什麼,而且究竟有多胖,能人人嫌嗎?

第一、不會胖的要人命

第二、不會因為胖就一無是處

所以,給自己戴上這個「因為xx,沒人喜歡」的緊箍咒,就可以心愛理得的遊走在人群邊緣,不會被關注,也不想被關注,不會被青睞,也不想被喜歡 ,總之可以逃避,可以不用改變不用提升,原地踏步就好了。


首先要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不擅長的也不用特意避開


還沒去做就認為自己做不到。


自我設限往往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抹殺掉一個人的潛力。

這世界只有兩種人,建立規則的人和遵守規則的人。

自我設限分兩種,一種是自己設限,自己認為自己只能做那麼多;一種是受制於外界環境,受制於教育,經濟,政治,社會已經形成的規則。而有能力打破規則的人是很少的,他們一般會有所作為。

成功的人從不自我設限 | 建立自我

在面對未知的事物或者挑戰之時,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我不行」,還未開始,就已否決了自己的能力。

一個女性朋友說自己喜歡吃魚,但作為北方人不太會做,別人說很簡單,你只需要怎麼怎麼。。但是她卻一直強調自己不會做,程序太麻煩了。所以呢,她就一直不會做魚。類似的事情有很多都,一方面羨慕別的女同事自己開公司,另一方面又說女人幹嘛這麼折騰。

自我設限就是畫地為牢

在現實社會中,當涉及到自我價值評價時,個體如果對自我能力產生不確定性,往往就會採取一些保護性的策略,自我設限就是作為一種防禦機制,保護著人們的自我價值感不受損害。

Berglas和Jones認為自我設限就是增加失敗外化和成功內化的任何行為或者行為情境的選擇。Leary認為自我設限是採取行為設置障礙,或者宣稱有障礙,減少了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也為失敗提供了貌似可信的理由。可以看出,自我設限是一種預先的行為,目的就是為失敗創造一個合理的借口,而不是用缺乏能力來解釋失敗。譬如說,高中生小A表示自己不敢努力學習,為什麼呢?怕努力了也學不好,別人就會笑話TA,索性就不努力,這樣解釋失敗的時候就可以說自己就沒努力。但事實上,學習好不好始終是小A自己的事,別人是不會在意的。

自我設限是一種行為策略,它主要發生在能力評價的成就情景中。自我設限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一個人所設置的障礙,可以是行為的、言語的,甚至是無作為。無論個體採用哪種方式的自我設限,例如逃課、不完成作業、聲稱自己生病等都是個體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或者是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如果結果是不利的,個體就可以理所當然的歸因於這些外在的因素。但是個體在使用這一策略時並不會認為自己是主動採取這種行為的,相反,個體通常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使用自我設限策略。

自我設限有哪些?

自我設限是一種防禦策略,一般分為三種類型。

行為設限

行為的自我設限主要是指通過行為的設限來控制歸因。也就是說,個體會以實際行為設限來阻礙成功結果的出現,以換取歸因上的利益,達到自我保護或自我提升的目的。因此,Baumeister也將這種自我設限策略稱之為「交易式的自我挫敗行為」(Baumeister,1988)。

行為的自我設限可分為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兩種設限方式,前者是指個體可以將失數歸因於個體能力以外的其他內在的個人因素,其表現形式主要有:服用抑製作業表現的藥物、酗酒、故意拖延或放棄嘗試的機會、縮短練習時間、在作業之前或作業中減少努力的程度等。

後者是指個體可以將失敗歸因於外在的情境因素,其表現形式主要有:收聽會降低作業表現的音樂、選擇困難的目標作業。花太多時間在其他活動上或跟朋友在一起做與目標行為不相關的事情等,由於行為的自我設限更緊密地與作業表現結果相聯繫,他人難以否認這些實際行為對失敗的影響,因而更可能有效地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自我報告設限

自我報告的設限主要是指通過難辨真偽的借口公開表示自己處於不利的競爭情境,但不一定減少實際的努力,失敗時可以藉此歸因博取他人的諒解,同時也避免了自我價值感受到傷害。

自我報告設限比行為設限的代價要小,聲稱的自我設限也可分為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兩種設限方式,前者是指個體可以失歸因於能力以外的其他內在的個人因素,其主要表現形式有:在作業前或作業中聲稱有各種生理或心理疾病、心情不佳害羞、強調自己有考試焦慮、聲稱練習不足等。

外部歸因的設限方式是指個體可以將失敗歸因於外在的情境因素,其主要表現形式有:聲稱作業太難、聲稱忙於與目標行為不相關的其他活動、抱怨環境噪音或他人干擾等,自我報告的設限對於他人而言難以觀察,且與作業表現結果只存在間接的聯繫,因而自我保護的有效性不及行為的自我設限,更可能是作為一種印象管理的策略。

他人強化設限

他人強化是指為自己的對手提供一定有利的信息,幫助對手,但是自己同時也在努力。這是一種特殊的自我設限策略。其特殊性就在於,若結果是失敗的,就可歸因於競爭者所獲取的額外信息,從而避免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同時還可博取不自私、有愛心的美名。

這種設限可以是一種實際行為,也可以是一種想像行為,即通過想像競爭者所擁有的優勢以實現其目的。比如說,在考試的時候,個體可以把競爭者想像成很努力用功,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等。這種設限策略由於提供了非對等比較的機會,因而相比於行為的自我設限,這種他人強化設限策略能使個體更為有效的應對威脅性情境,消除自己的焦慮,並且不降低在競爭中獲勝的幾率。

從以上三種自我設限策略我們可以看出,自我設限是防禦性策略,初衷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自信,通過各種方式,或者是行為,或者是自我報告,或者是他人強化。但有時候結果是自己真的給自己設限了,也就成了你並非真的做不到,很可能是你在潛意識裡阻止自己做到。

自我設限有什麼影響?

這種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個體即使失敗也心安理得,因為「良好」形象並未受到損害,如果成功則可據此吹噓,從而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一些研究也表明,自我設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增加了喜悅的心情,縮小了失敗的消極影響。

但更多的研究認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自我設限產生了許多消極的影響,如,個體如果長期使用自我設限,會使自己經常處於失敗的境地,進而使自我設限與低成就之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自我設限會導致低成就,而低成就又會使他們有更強烈的需要進行自我設限,這樣最終會損害其自我價值感;同時,由於自我設限者遇事易採取退縮和消極處理策略,因此過多使用這種策略就容易使個體形成不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所以,自我設限並非是一種應對威脅性情境的積極策略,而是一種自我欺騙策略,維護的是自己虛假的自尊。

為什麼你會自我設限?

自我設限只會殺死你的潛能力,給自己套上那種枷鎖,讓自己表現的像個懦夫。

自我價值保護動機

Covington認為,個體之所以產生自我設限,是出於自我價值保護的動機。在他的研究中,失敗對於學生的自我價值來講有種隱含意義,失敗意味著低能力,低能力又可與低的自我價值等同起來。因此,很多學生會用盡全力來避免失敗或改變它的意義。而通過運用自我設限的策略來將失敗的原因從能力差轉移到缺乏努力之類的因素上,來改變失敗的意義,以此來維護自我形象。

研究還發現,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有這種動機,自我設限與低自尊呈正相關。Feick和Rhodewalt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發現低自尊的學生在進行自我設限後考的不好,比他們沒有進行自我設限考的不好對自己的感覺要好一些。也就是說,採用自我設限策略之後,即使考的不好,個體的心理感受會好很多。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自我設限策略保護了他們的自我價值(Feick,1997)。

印象管理

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自我設限的目的不在於自我價值保護,而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形象。如 Urdan和 Midgley認為,害怕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得沒有他們想像或希望自己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出來的那樣有能力才是自我設限的動機(Urdan ,2001)。

運用自我設限可能並不代表害怕失敗,自我設限者主要並不是避免失敗,事實上,他們的自我設限行為往往增加了失敗的可能性,自我設限者關心的是如果他們表現得不好,他們在別人面前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儘管這個表現不好是他們自己定義的。因此,自我設限的真正動機可能既包括低績效期望也包括避免對結果進行能力歸因的願望。也就是說,自我設限者關心他們在其他人眼裡的形象至少像關心他們實際的表現一樣。

認知的不確定性

有研究者認為,對自我認知的不確定性容易使個體採取自我設限的策略。比如當個體對自己的能力狀況不確定時;當個體對成就結果的原因不確定時;當個體對自己在未來的情境中怎樣避免失敗不確定時(RhodewaltDavison,1986)。

對能力不確定的自我評價會使個體傾向於進行自我設限,以此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策略。

對原因不確定性較高的人比對原因不確定性低的人更易進行自我設限。對原因不確定指的就是一個人對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他人身上的事件原因的理解或覺察表示出懷疑。那些對於原因不確定的學生往往都是對自己能力狀況不確定,因此就不確定怎樣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歸因,是歸因於努力、策略、能力等內部因素,還是歸因於運氣好壞或任務難易等外部因素。他們也更傾向於在失敗時將失敗原因歸因於內部穩定因素,而將成功歸因於外部,而且他們並不能自信的預測未來取得學業成功的可能性。這些都表明自我效能感較低的人,會更容易採取自我設限策略(Thompson ,2001)。

性別差異

在使用自我設限策略上,性別不同,所選取的策略也不同。

許多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可能運用行為的自我設限策略,也就是採用實際行為設限從而阻礙成功結果的出現;而女性比男性更可能運用聲稱的自我設限策略,即用難辨真偽的借口,公開表示自己處於不利的競爭情境,但並一定減少實際的努力,以便在失敗時據此歸因來博取他人的諒解(Rhodewalt F,1986)。

如何突破自我設限?

雖然採取自我設限策略在一定情境下能夠保護個體的自我價值和自尊,但是長期的自我設限是不利於個體的成長的,會成為其潛意識的一部分,進而影響個體的人生選擇與走向。

擴展認知,敢於創新

對於自己的不自信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認知的局限,一方面是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懷疑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對自我的認知不夠全面準確。認知決定一個人的格局和視野。當你真的想成長,想讓自己的學業或者事業有進步、有長足的發展。認知就要不斷的擴展、升級。多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和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還要多學會與人切磋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

另外,要不斷鍛煉自己創新的勇氣和決心,不嘗試是不可能有結果的,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誰又會相信你呢?對於自己的發現要有信心,不然就會被別人搶先一步。

正確歸因

自我設限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對原因認知的不確定性,因此。個體要學會通過自己或他人對事件結果進行清晰把握,以此來打破認知的不確定性。可以請求他人的幫助,確定哪些可以解釋當前結果的潛在因素是能夠得到發展和提高的,這種分析能夠正確歸因,避免錯誤的歸因導致的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情況。

在成功的情境下,適當的解釋應該包括進行了一定的努力,掌握了解決問題所需的技巧,很好的理解了任務的要求等;在失敗的情境下,最好歸因於不恰當策略的運用。

強化成功經驗,增強自信

低自尊的人運用自我設限是為了在他們可能失敗時來保護自己的形象,高自尊的人運用自我設限是為了表現出他們儘管準備較少但仍能取得成功來提升自己的形象。如低自尊的人主要是在完成與自我相關的任務時害怕自己可能失敗的情況下才進行自我設限,而高自尊的人則是在完成與自我相關的任務時害怕自己可能失敗的情況下才進行自我設限。

上文提到很多低自尊的人更容易產生自我設限,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害怕他人對自己的印象有所損失。低自尊的人對自我的認識總是比較悲觀,孤獨不合群,不喜歡各種社交活動,低估自己的能力,對於別人的批評過於敏感。因此,要在自己取得成功後,充分肯定自己的成功經驗,產生積極的情感,有助於提高自尊水平,進而降低使用自我設限策略來消極應對問題,促進自己積極的預先應對。

同伴團體的影響力

同伴之間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習慣於用自我設限來為自己可能的失敗找借口,保護自我價值的話,多和那些很少使用自我設限的同伴交往。觀察其對於目標的確定性和執著追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強化。另外,很少使用自我設限策略的個體通常注重自我的成長,在他們看來,嘗試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還沒嘗試就望而卻步是弱者的表現。

在這些同伴團體的影響下,慢慢鍛煉自己嘗試的勇氣,和不怕失敗的勇敢,還能在強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我效能感。

不給自己設限,突破自我,晚安。

更多心理學知識,關注微信訂閱號小麥心理X(xiaomaixinlix)

References:

HirtE R,McCreaS M,BorisH I.Audience reaction in self-handicapping:A matter of who sees what in whom.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2000,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

BaumeisterRF,ScherSJ.Self-defeatingBehavioralPatternsAmongNormalIndividuals:Review andAnalysis ofCommonSelf-destructiveTendencie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8,104:3~22

Berry R.Fear of failure in the student experience[J].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1975,54:191-203.

Feick DL,RhodewaltF.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self-handicapping:Discounting,augment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of self-esteem[J].Motivation and E-motion,1997,21(2):147-163.

Urdan T,Midgley C.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Whatwe know,what more there is to lear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13(2):115-138

Rhodewalt F,Davison J.Self-handicapping and subsequentperformance:Role of outcome valance and attributional cer-tainty[J].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86,7:307-323.

Thompson T,Richardson A.Self-handicapping status,claimed self-handicaps and reduced practice effort followingsuccess and failure feedback[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71:151-170.

自我成功突破


我覺得就是這種自我設限的人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可以做到

但是只要犯錯一次

我就開始害怕面對

不知道怎麼辦

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廢物

做什麼都不可以

我是一個負能量滿滿的人

但是 拒絕自我設限 請慢慢開始改變吧


推薦閱讀:

「屬於你的無論你怎麼任性都不會離開你,不屬於你的怎麼強求都不會得到」,這句是真理嗎?該如何論證或理解?
悉聽指教,高二理科女生如何擺脫內心陰暗面如何變優秀?
現如今部分中國女性的身材追求是否過激?
「死不認錯」有著怎樣的心理因素?
低智商怎麼辦?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