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庫克在其印度之行時表示:蘋果考慮將全部生產線搬至印度?

庫克:蘋果考慮將全部生產線搬至印度

看Cnbeta上面的評論一副藥丸的樣子,但個人感覺CB眾懂製造業的太少,好多無知的妄言(富士康藥丸的言論都說出來了,製造業人士表示呵呵)。希望知乎上能有真知灼見。

富士康即將與印度政府達成協議,推動iPhone製造廠落地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一旦協議達成,富士康就將拿到馬哈拉施特拉邦的1200英畝土地,在這裡該公司將投資100億美元興建新的製造廠來滿足蘋果的需求。據悉,如果協議簽署順利,18個月後該工廠就可投入生產。要達成這份協議可不容易,因為整個談判已經耗時一年之久。


完全是個烏龍 轉篇陳經的闢謠

整個英文文章我附在後面,文中綜述了印度NDTV(新德里電視台,印度很有影響力的一個電視台)訪問庫克的一些要點。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篇文章沒有在任何地方說了蘋果要在印度建立生產線搞生產。他反反覆復說的,就是要在印度賣蘋果的各種產品、服務,還有碰到了一些問題,他是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比如錄像看不了,不讓賣翻新機,連蘋果是不是要換個名稱在印度賣都有人問,他說不換。

為什麼許多中文媒體一致認為庫克說要把生產線從中國搬到印度,壞就壞在這個英文標題「Apple working to bring entire product line to India, Tim Cook says」。

這裡有個entire product line。懂點英文又不太懂的國內媒體編輯就把它譯成了「整個生產線」。其實庫克的意思「整個產品線」,product是「產品」不是「生產」。什麼意思?印度人民需要蘋果的那麼多好產品啊,我來晚了,這次全給你們端過來。如果真要用英語表達蘋果「生產線」的意思,應該用「production line」。

也不知是哪個編輯犯了個錯,然後一路轉載,或者是同時犯錯。要是查百度翻譯,product line它確實給你翻譯成「生產線」。但是常識很重要。就算一時理解錯了,如果有常識,就會去想,怎麼可能忽然就冒出個「全搬到印度」。再仔細看文章,或 者打聽一下,就不會犯這種簡單錯誤了。

至於新聞中的「目前,蘋果產品的主要代工廠都在中國大陸,隨著中國大陸經營成本的不斷提高以及中國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蘋果考慮外遷代工廠。」那壓根不是 庫克說的,是中國媒體編輯加的「解釋性文字」。神奇吧,就連「由於大中華區iPhone銷量開始停滯不前,蘋果迫切需要新的增長點」也不是庫克說的。

不過,讓問題變得更複雜的是,有一些編輯確實也注意到了product line不是生產線,就去查閱了更多的報道,看是不是有更多「證據」說明蘋果確實有搬廠有印度的計劃。這麼一找,還真似乎找到了。

我找到了庫克接受NDTV採訪的原文,連油管上的採訪視頻都下載看了,確實就是整個採訪的完整英文文本。全文也附在後面。

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NDTV: Alright and the investment that people keep wondering, are you going to be coming here and making big investments in anything, investing in companies, setting up factories like you"ve done in China in the past, is that something that is still being thought of?

Tim Cook: Well we"re really doing that and so as a part of this trip the maps facility will be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dollars of work and of course the investment in the accelerator in cell phone apps is a major investment. So all of these things add up to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conomic activity

印度主持人問:人們在想,您是不是來印度大搞投資了?如投資公司,像過去在中國那樣地建立工廠,您是不是這麼想的?

庫克就回答說:我們是在做這事,正如我這次拜訪的部分活動,地圖相關的投資就是幾億美元,還有手機APP開發孵化器的投資也不小。這些活動加一塊兒是不小的經濟活動。

長達18分鐘的訪談,庫克說了50多段話,就這一段和開工廠能說得上點關係,其它都和「生產線」完全沒關係。而且這個「像中國那樣開工廠」還是印度主持人問的,混在一堆句子里提的。庫克總不能說,「印度沒有開工廠的條件」,那不給面子。他順水推舟說了一句客氣話,「我們也有關於軟體的投資,投資數量也不小。」

而且,事後印度媒體都沒有拿這個「開工廠」說事,因為印度人對這套客氣也心知肚明。以印度人的習性,如果蘋果真要搬一些生產線過去,肯定會宣傳成國際大新 聞,India Shining了。如果是全搬過去,印度媒體能上天了。但是沒有,NDTV的報導標題是充滿激情虛無縹緲的」In India For Next 1000 Years」。

Next 1000 Years啊!到了國內媒體這莫明其妙地上天了,硬是炒成了一個大事。

其實整個訪談和中國工廠的關係幾乎就是零。庫克為了開發印度市場,非常小心地用精妙的語言藝術哄著印度人,盡量滿足印度人的虛榮心。但他也抓住機會提了很 多需要印度政府與市場配合解決的問題,很多影響蘋果產品使用的小問題。說起來不應該由他這個最大頭目來提,但是中國市場份額下降,是迫切需要開發印度市 場。

至於說能否解決問題,庫克還是有點信心的,訪談錄像中他是這麼說的:

"Many people today that can"t do a simple thing, like watching a video on their phone; they"re going to be able to do that by [pause] in the next several months," Cook said.

庫克感覺到印度的效率不行,所以這麼簡單的事也給不出一個時間。其實看整個文章,明顯能感到他對印度市場比較著急,效率實在太差。就是看著潛力大,才來這使勁推銷。要說建立生產線根本就差太遠。

進一步說,搬廠子來印度這事,怎麼能是蘋果乾的呢?蘋果是個設計公司,生產主要靠富士康在中國多地的工廠。蘋果說了不算啊,如果富士康不同意,蘋果怎麼搬?相比庫克的顧左右而言它,郭台銘倒真是虛虛實實晃了幾槍,讓印度記者熱切盼望來建廠製造蘋果產品了。

2015年7月,郭台銘在印度考察。消息說「富士康或投資印度200億美元」,「到2020年,在印度建立10-12個基地,這些基地包括工廠和數據中 心」。郭台銘在印度馬哈施特拉邦買了地,建組裝工廠應該是有計划了。但沒有任何確切消息說是生產蘋果產品,我倒是有較大把握敢說,富士康不會這麼做。

為什麼呢?現在媒體經常渲染中國製造成本高,外資紛紛撤離。但是蘋果生產線並不簡單。富士康以前在巴西建立了ipad生產線,後來都一地雞毛了。巴西有全 球最高的電子產品稅率,ipad、iphone售價比美國高近一倍。2011年4月,消息說,富士康擬六年投資120億美元在巴西建廠,解決10萬人就 業,讓巴西進入觸屏科技研發,創造高薪工作和產業鏈,降低蘋果產品價格。後來還真建了廠,聖保羅附近有中國以外全球唯一的iphone裝配線,甚至有中國 網友說買到了巴西生產的ipad air。再後來如何了?

以上是2015年4月的消息,轉的是路透社的新聞。 如果你們去看英文原文,大意是說,富士康只在巴西開了5個工廠招了不到1萬人,基本是低薪低技術工作。當地工人說一周掙80美元,就是把從中國運來的部件 裝配起來,學不到任何技術,還不如中國工人在富士康工廠有培訓提升的機會。因為不滿搞了好幾次罷工。一個富士康承諾投資3.25億美元的工業園區,兩年後 還是荒地,幫助征地的巴西官員表示了不滿。從這個巴西iphone裝備工廠生產出來的32GB的iphone5S零售價高達1000美元。巴西的 ipad、iphone還是比美國貴一倍。

如果在深圳等地看過蘋果生產線的配套研發有多複雜你就知道,巴西也就只能去裝配中國運來的部件。而蘋果要在巴西賣產品,又有高關稅,就和富士康想了這麼一個建廠的招。最後也沒有搞起來,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如果說蘋果產品在印度搞個類似巴西的最後組裝環節,應該還有點可行性。但是,考慮到印度複雜的政治經濟環境,連這個都不能看好,因為連這也不簡單。例 如2015年9月初,印度各地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風潮。在10個大型工會的支持下,來自銀行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的近1.5億工人參與了罷工。在新德里, 計程車和人力車司機拒絕上路,在南部左翼堡壘喀拉拉邦,商店和銀行關閉。這麼搞幾下,連組裝活都別想干好。因為iphone之類的產品比較精細,又要趕工 期,需要很好的組織能力。

從剛才開始我們還只是在說組裝,如果是說「生產線」,那就不知道是什麼年月的事了。稍微熟悉一點的人都知道,中國的配套生產能力實在太逆天,印度肯定不行。這不是造低檔衣服鞋子,粗糙一點沒關係。像蘋果產品這類精細的電子產品,成百上千個精細部件,不是開玩笑的。

不管怎麼說吧,這個事情教育我們,看外國新聞,要學好英語,多了解些常識,多留個心眼,否則將來報道出偏差,是要負責任的


我們是堅持崩潰一百年,三哥人家可是堅持潛力上千年。


這個國家的每一種工業產品的研製都能創下世界記錄,令人印象深刻:阿瓊坦克,烈火導彈,航母。。。

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未製造常規潛艇的情況下,研製核潛艇的國家

神奇三哥。雖然感覺上和蘋果的風格不怎麼搭調。。。。不過這個世界什麼都可能發生

另外我還覺得新聞記者要提高知識水平,區分一下product line和production line


我以為是cook故意說的好讓大陸網路服務更穩定。

可是我錯了

明明是產品線好不好


富士康的組裝廠會搬是遲早的事,一方面中國新生人口不斷減少,另一方面年輕人除非迫不得已,不會去工廠當螺絲釘,都去上大學了,最近不是一直有新聞說大學讓學生去工廠打工,不然不讓畢業。難道教育部不知道學校會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撈錢,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媒體如何報道都不會得到解決


早晚的事情。今年不搬明年搬。

拜計劃生育所賜,中國已經很難招聘到普工了。手機這種精細設備加工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工。人都招不到,還談什麼生產呢?

去年中國勞動力減少差不多500萬,今年更多,招工只會越來越困難。

富士康普工工資都4000了,印度人工資只有這個的1/4,轉移是必然的。畢竟資本是逐利的。像製鞋制衣早都搬到孟加拉一類的國家了。現在什麼GAP、HM、阿迪達斯、nike之類的你看看大部分不是孟加拉製造就是印度製造。比如孟加拉,其實也是之前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剛剛結束內戰,工資只要60~80美元一個月,孟加拉平均人口密度1000人/平方公里,是中國的8倍以上,總人口超過一億,生產能力很強大,現在已經是全球紡織品的基地。

就是很多中國廠商也搬走了,比如說搬到越南和菲律賓。因為中國普通工人實在太難找了。成本是菲律賓的3倍。菲律賓人幹活慢點,但是招人輕鬆,人員穩定。

去年從美國郵購的鞋子,印度製造:


答:是不是因為印度解散了發改委?呵呵。


印度可以提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比中國招一個工人成本低太多了。


人家說的是產品線product line不是生產線production line,前者是在印度建立產品銷售服務系統,生產線還是在中國。


拋開新聞真偽不談

產業轉移本身是個趨勢

低端的服裝鞋帽已經開始大規模轉移了

注意商品的標籤就知道了

中國從0到現在的全球加工中心不過是三十年

其他國家也是翹首以盼來爭這個飯碗

像大疆這種類型的企業才是發現的方向


基礎教育水平不高,沒有大規模合格的產業工人。基礎設置落後或者根本沒有,相關稅收法律制度都不齊全,行政效率也不高,配件採購運進來難,運出也難,違背產業集群,增加成本和風險的事情,股價和事實會回答一切,配件卡在半路,經常停電這怎麼破?


我不認為中國人力資源滿足不了,因為中國除了一二線城市,還有三線城市,拿工資說事,格局太小,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前公司有印度分廠,不得不說,雖然人工成本是降了,但員工素質打了好幾個折扣,而且工業資源,水電之類也沒國內便利。


就像樓上說的,現在基本明確是個烏龍新聞。但是我個人覺的不是件壞事,說明大家還是有憂患意識的。

天朝人多,地區差異大。我們既需要高大上的航空航天,半導體等產業,也需要可以解決大量就業的勞動密集性產業。

當然這很難協調,世上很難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庫克要完。

蘋果選擇印度,生態鏈上任何一個環節搞次罷工就廢了。


從市場角度來看印度確實是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但是這也只是潛力,人口數量是多,但是並不意味著佔印度人口比例絕大多數的中下層有這個能力和意願去消費蘋果產品,或許人家更願意用深圳產的山寨手機。還有一點就是,要把整個生產線搬過去,那招工就是很大的問題。印度是有很多軟體高級人才,缺少奮鬥在一線的的張全蛋們。


這是個趨勢,中國生產成本已經過高。2003年左右的時候,在國外滿眼都是Made In China, 回國帶禮物都很難找到非中國產的,要仔細挑選。 如今,中國產的越來越少, 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孟加拉,越南等產地的已經很多了。

==========

5月10日有消息說,據「印度經濟時報」稱,在考察了印度的其他幾個州邦後,富士康有意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買下1200公頃土地,將投資100億美元建新的製造廠全用於生產iPhone。據悉,富士康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設10至12座工廠,超過1百萬員工。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位工業部長曾對媒體表示,富士康之所以要選擇在印度建立 iPhone 加工廠,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力成本上升。


印度有軟體業,卻沒齊全的輕重工業,富士康去印度建廠……確實會助長印度經濟啊……要不要順便競選個什麼官噹噹,華人經濟進入印度,長遠看是好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印度人對糊狀食物迷之鐘愛?
印度人針對中國人而產生的優越感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有沒有覺得印度想做1979年的中國?
如何評價尼赫魯?

TAG:製造業 | 蘋果公司AppleInc | 印度 | 富士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