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文藝青年們有點錢後,都想開個咖啡廳?


不是文藝青年不見得不想開咖啡廳;是文藝青年也不見得想開咖啡廳;沒錢也不見得不敢開;有錢不見得捨得投。

可能文藝青年和咖啡館在很多人眼裡「氣質相近」,其實我覺得咖啡館是……喝咖啡打發時間、吃飯之前的碰頭地點、蹭個網、看來往美女、找角落聊悄悄話——很功能性的一個地方,本質上和精緻點乾淨點的小飯館沒什麼區別,非要給打上文藝范兒的標籤很沒勁。


因為,開咖啡店看起來是,

聊著天聽著歌扯著淡每天看著窗外車來車往白領傻乎乎的擠地鐵公交或堵在路上每天等著傻白甜高富帥過來膜拜崇拜跪舔請教然後沖杯咖啡吹著牛加個微信打個折方顯紳士氣度大叔風範想旅遊關店就走心情好想打折打折順便養個花遛只狗逗會貓同時還能獲得社交中的存在感 的 生活方式。

可是……我接觸的文藝青年,從來沒這種需求,別亂黑。

而這種嚮往,大多數是來自各類書籍電影中咖啡建立的小資形象。

花樣年華與色戒里,咖啡館這個場地映射著那種優雅的生活方式。

蕭紅與魯迅在公咖啡館見面。

九把刀甚至圍著咖啡館寫了一本青春躁動的小說《等一個人咖啡》

周杰倫唱著:咖啡離開的杯墊

陳奕迅唱著:想起白天的約會 忘了晚上的咖啡

甚至有藝人組合直接取名為「牛奶咖啡」

以及那個在麗江開酒吧的大冰

我們看著所有電影中與咖啡館有關的橋段,其實都是小小的映射著那種看起來小資的生活方式。

可是,特么的咖啡只是外國的豆漿啊。

想開一間咖啡館,只是那些人表現出自己對咖啡館代表的小資生活狀態的嚮往。而並非真的想做這門生意。

買咖啡和賣豆漿並無不同,只是在中國,前者顯得是如此 的高大上有逼格社會精英的趕腳。

讓人想想就能瞬間高潮的生活狀態呢。

但是,這特么真的是文藝青年的追求?

我沒碰見過這樣的,卻碰見過不少踏踏實實學咖啡技術,學管理,學設計,學選址,然後找機會開店的。

看了幾本王小波,膜拜一下賈樟柯,偶爾轉發一下馮唐的文,五一暑假上鳳凰麗江簡譜寨旅個游,朋友圈狂曬一圈。。。

這樣的文藝青年想開咖啡館,完全可以理解嘛。

你想做的是這件事的本身,還是期待做這件事所帶來的另眼相看。

文藝青年更注重自己爽,大多數是那種看書就能看高潮的人。

我認識的一個文藝青年,騎著自行車上了318國道,只在達到的時候發了一張輪子磨損的照片。

當然不是說所有文青都應該低調。

只是想說,文藝青年和咖啡館並沒有必然聯繫。

不是我騎車上一趟318我就是文藝青年。

而是我是文藝青年,我騎車上了318國道。

不是我想開咖啡館,我就是文藝青年。

而是,我是一個文藝青年,我想開咖啡館。

別特么別人一說開咖啡館,就給別人扣個文藝青年的帽子好么。

健身不一定想減肥,有可能是增重。

騎自行車上318國道的不一定是文藝青年,你信不信都是騎行愛好者。

還有夜跑的不一定是為了健身,有可能就是跟風。

所以,希望你明白

開咖啡館不一定是文藝青年,有可能就是因為感覺市場好覺得能掙錢,或者「喜歡咖啡」

別一個大帽子扣上,就開始分析別人怎麼想。

嚮往吹吹牛逼賣個萌就能過上小資生活的人,在哪都有,特別是窮逼加懶癌的身上。


其實有時候很多人並不是想開咖啡館,只是在壓力大的時候,用一種自己也不會去真的追求的所謂人生理想,暫時釋放一下壓力,逃避一下現實,而後,繼續該幹嘛幹嘛去了。咖啡館,下一次再出現在他的人生理想清單中時,一定又是在工作中現實中碰了壁,絕望迷茫,然後又想起了溫暖迷人的咖啡館。咖啡館於他們不是理想,是暫時遠離生活的臆想麻醉劑。


講一下80年代文學青年們的咖啡店夢。

父母年輕時曾在新疆工作過幾年,當時是80年代,他們在烏魯木齊開了一間「十月沙龍」,聚集了一群酷愛文學的哥們,天天聊聊文學創作和尼采薩特的。最後由於每次都聊的很嗨,我爸一開心老請客,也缺乏商業和經營的經驗,最終十月沙龍沒有能夠繼續經營下去。80年代是一個浪漫主義的年代,我第一次聽到父母講這段往事,就被他們對於「沙龍」的超前理解而震驚了,也十分嚮往那個單純的年代。希望以後有一天我能夠把「十月沙龍」重新開下去,延續父母年輕時的夢想。

繼續爆我爸照(我是晚期曬爹癌患者)


文青想開咖啡館,然後你們以為有錢大爺想開什麼?

沒錯

他們都想開茶館!

茶館!

不是老舍那種

而是下圖這種

其實這兩者之間,是有一種玄之又玄的聯繫的。

上面這張圖來自一個壕友,年收入過千。。。這個場子里所有的收藏品至少500以上。

他的原話是:我喜歡茶,我想弄個地方自己喝茶,但是一個人喝又沒意思,那我又有那麼多收藏品,開個茶館好了。。。

這樣的人,在武漢,我能舉例出來至少十個。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人士。比如李小雙。。。

文藝青年和大叔都是有夢想的嘛。

而這個夢想往往在他們有了物質基礎的時候迫切的成為了自己的第一追求,於是,咖啡館、茶館就成型了。

其實他們根本沒有想好怎麼做經營,怎麼做品牌,怎麼玩。只是想做,想要有。

你瞅瞅,多任性!

可是就是這種任性,催生了我們從設計到代運營的整個產業鏈條。

任性多好!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大家都很熟悉。而對於他們來說,現在這個咖啡館或者茶館就是他們的自我實現階段。

我做出來,就是給我自己欣賞的,掙不掙錢根本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反正老子就是要開,老子就是有錢,你能把我弄死不?

於是,就有了這些產業。

但是,同樣的,還有一群沒有那麼多錢,但是也追求這種生活的孩子們。

於是,這樣的店,就有人為了夢想而去。就好像當年有那麼多人為了夢想和情懷去消費雕爺牛腩一樣。

這是一種情懷,情懷是無價的。

但是,設計和代運營是收費的,謝謝。


這幫文青……

咖啡這面兒狗屁都不懂還想開咖啡館兒。


1、咖啡館滿足了文藝青年們感傷情懷、還有審美的需要,不用朝九晚五擠地鐵去上班之後的大量空閑使他們得以有時間和心情用於發獃、放縱自己泛濫的思緒、沉湎於失戀或失落的苦澀帶來的憂鬱美感。而這種憂鬱感又與喝咖啡所得到的醇香與苦澀混合的感覺很相似。

2、消費主義文化在公共場域中對咖啡館文化的符號建構,與文藝青年的身份認同。

重要的不是咖啡本身,而是建構在咖啡館這一載體本身的文藝符號,文藝青年通過消費行為再次完成文藝青年群體的身份認同,從而形成循環建構,類似滾雪球一般,從而形成強大的咖啡館文化。而這一文藝價值觀又通過在公共場域的價值觀衝突和話語權爭奪的方式,吸引到更多人的認同,進而增強文藝共同體的凝聚力,同時這種符號化的文藝生活方式也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想開咖啡館、養貓、聽陳綺貞聽民謠、去麗江廈門拉薩……

3、對異化和物化的反抗。資本主義後工業時代,機器大生產與社會分工導致私有財產差異增長與勞動異化的程度加深,而開咖啡館正好滿足了他們對於想要擺脫成為異化零件的無力感,重獲自由的需要。還有消費主義對人的物化,自我主體出於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對商品拜物教的反抗需要。


不知道你們是為什麼,反正我是因為這個。


如果你能經營好一家咖啡店,一間居酒屋,一家好名宿,那麼你開什麼都是合理的。

文藝青年被冷嘲熱諷的已經夠多,因為開咖啡店失敗的也夠多,但是開咖啡店這個想法跟願望本身是美好的,前提是你能經營好它,否則開啥都一樣。

不是文藝青年有錢就想開咖啡店,沒錢也想開。

「咖啡店」是一個很神奇的事物,它代表了某種美好,烏托邦,彷彿開了咖啡店就踏上了幸福的階梯。

看看喜歡開咖啡店的都是那些人 ?除了連鎖品牌小型咖啡店都以80 90後居多,有的或許家底深厚,有的或許還有另一份主業,有的裸辭開干,跟去西藏朝聖一個道理,開咖啡店成了另一種不用去遠方也充滿著詩意的「朝聖」方式。

認識一個劍橋MBA,回國後在外企工作,最後受不了體制化憤然離職開咖啡店,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他很酷,放棄大好前途敢於擁抱夢想。

他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優秀的他在階級固化的企業很難改變某些東西,這和他的熱血衝勁是相悖的。

如果開咖啡店,就不一樣了,在不缺錢的情況下一切都可以按他的遊戲規則來玩(他確實這麼做了)有時候人們開咖啡店,也是一種宣洩壓力迴避「衝突」的方式。跟喜不喜歡咖啡沒關係,咖啡店更像一個生活方式和個性的展覽場所。沒有對與錯,在能力範圍允許之內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合乎常理的。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文藝青年簇擁而來,但最後詩意也化作了失意而去?

因為大多數人只是想「享受」咖啡店帶來的美好和安逸而已,而並非是去承擔經營一家咖啡店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

就像我喜歡鋼琴,但我一直沒有學鋼琴,後來才知道自己只是喜歡彈鋼琴時妹子投來傾慕的目光而已,但練習鋼琴所付出的艱苦練習和汗水正是自己不願面對的。

在逃避內心衝突面前,人類手段繁多,而咖啡店,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THE END


「我的夢想就是開一家咖啡館,就像這個咖啡館一樣的,可以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還可以和不同的人聊聊天。」


關於這樣的話,你一定聽過很多次,從一個人嘴裡,從不同人嘴裡,有時你會驚訝於這世上有這麼多人都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館,甚至是一個對咖啡知之甚少的人也會想著要開一家咖啡館。


提到咖啡館,我們總會想到的是灑滿陽光的午後,咖啡特有的醇香味道,優雅男女的輕聲細語,夜間的昏黃暖光,一時間的走神和恍惚。這些都對立於格子間寫字樓辦公室,對立於談判桌商務宴請客戶提案,對立於你從每一周從「忙day」開始的緊張神經。


你是真的想要一間咖啡館嗎?你是愛上了咖啡?愛上了咖啡館生活?


答案其實是一片茫然。


絕大部分的時候,這個關於咖啡館的嚮往不過只是一個嚮往,僅限於本文開頭描述的那兩句,絕無下文,這個嚮往就像在會議室里熬夜三天寫出的提案被老闆當場斃掉的那一刻,恨不得掐死對面這個面目可憎的人的衝動一樣短暫,一樣是辦公室綜合症,現代職場壓力綜合症的自我幻想療法的其中一種,這些幻想療法還包括,「我要環遊世界」,「等將來我有了錢,這公司直接把他收購了」,這些都是沒有下文的。


如果你問他:那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咖啡館(環遊世界?),你打算在哪裡開你的咖啡館?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這些都是沒有明晰答案的。我們總是相信生活在別處,將來的夢想中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可是其實我們什麼都沒有做過。


真的開一間咖啡館就會比目前的打工生活更美好?壓力更小?


答案肯定是未必的。


前些天有個不太熟的初中同學路過我在的城市,做東請喝茶。這個在同學眼裡有點少年得志,喜歡高人一等的人,竟然在湘江邊的柔軟燈光里,跟我說他的夢想其實想開一間類似的茶館,oh,my god!又一個!我以為他的工作收入優厚,全國範圍內的各種基礎建設工程,這是很多人眼裡都明白的油水豐厚之地!他說很辛苦,出差,拉關係種種,如果可以有一間這樣的茶館,每天和人聊聊天,該多好!


又一個夢想逃離自己生活的人,在對工作壓力綜合症在做短暫逃離和治療,又一個嚮往生活的人,卻只敢把生活作為理想來清談,而不是充滿勇氣地去過生活。


如果咖啡館是你想要的生活,那麼你就需要勇氣把一間咖啡館做到從無到有,有勇氣面對一開始的慘淡流水,有勇氣面對每天的房租水電員工管理,直到最終這間咖啡館散發著你精心維護的獨特氣質,吸引著與你趣味相投的一群人,你可以輕鬆隨意地與他們聊聊天,談談人生,這個過程應該是一點都不簡單。


可是往往是,叫囂著要咖啡館的人,並不真的是想要咖啡館,不過是在生活疲憊之時,對著同事好友,對著世界撒了個嬌,以證明自己還並沒有被枯燥無味的生活淹沒。


咖啡館就像一個釋放人生理想的平台,美麗著溫暖著令人嚮往,嚮往著要開咖啡館的人生往往拐了很多彎,卻始終沒有到達這一站,人生啊,去向了別的地方。


你真的是想要一間咖啡館嗎?


午後的一點冬日暖陽,不妨慢下來,想一想你的生活。

《你真的想開一家咖啡館嗎》——葉未央


主要是喝咖啡有逼格,明媚的陽光下穿著長裙帆布鞋路邊吸溜胡辣湯蘸油饃頭像話么?

逼格是第一位的,然後是不能有銅臭味,工作和興趣得統一,咖啡店和花店都能顯示出安逸。讀書人的事兒,做生意第一不能談錢,第二不能便宜。

當然還不能太累,生意好了也不行。咖啡店前支個燒烤架行不行,那肯定不行,文藝青年怎麼能開口說:大哥整兩竄腰子不,啤酒小菜啥都有。 往來無白丁,咖啡店有點點心就行了,盤子越大越文藝。擱上一朵西蘭花更文藝。

其實文藝青年不會開咖啡店,一個是耽誤去旅遊凈化心靈,一個是老賠錢也不是事。


我也有過這種想法,想等我經濟穩定,生活安定了,有一個自己的咖啡店

其實咖啡這種飲品(或者說很多飲品和食物),意義已經不僅僅在於滿足食慾,甚至根本就轉變了原始意義(你想想有沒有根本不想喝水,但還是要找個地方買杯水坐一會兒的經歷)

所以,至少是我,想要的不是咖啡,而是一個空間

是物理的空間,更是心中的空間

就像和你的朋友,戀人,有時候會需要一個咖啡店,需要一個小座位,一個物理的空間,其實目的是在於彼此心中的空間

所以,當我有能力去做這些的時候,很希望為自己和朋友構建這樣的空間

或者是不是咖啡店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是茶館,手工品店,書店等等

我還是比較喜歡喝咖啡的,儘管沒什麼研究


因為想做精品咖啡。

在哈爾濱這種三線城市,提供精品咖啡的咖啡店太少了。雖然咖啡店回本慢,尤其精品咖啡更難在市場上活下去,但我還是想做一個自家烘焙的咖啡店。

不說了我要去找個能養活一個常年虧本的咖啡店的工作了(手動再見臉)。


因為不知道開咖啡館要少多少錢,也不知道什麼是咖啡。


與開花店一樣,這源自文青們對於咖啡店店長的美好想像吧

1.工作清閑,就提供一下咖啡

2.自由時間多,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上網刷微信微博朋友圈知乎看書看電影打遊戲

3.環境好,逼格高,自拍都變的上檔次了

4.收入好

5.可以認識很多其他文青,方便社交(yuepao)

.....

滿眼都是優勢,看不見做這個的痛苦...


大概是因為沒錢經常去咖啡廳。

缺什麼就想拚命補什麼。

吧。


耍,流,氓。


以前想開家咖啡店,偽文藝青年一枚。是那種在大學的時候,吃個三塊錢米線,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說這個簡單的夢想,越說越熱火朝天的感覺。

可是,資金、技術,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去面對。記得一句話,如果想完成什麼夢想,即使現在沒有時間、金錢,也要儘可能的去實現,因為時間過去,人的心境會變的。

所以一點點去學做咖啡,去研究每一家喜歡的咖啡店。後來發現,更多是喜歡想像的那個時候,不一定要實現。因為實現,才會發現,很多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只不過是追求那一種感覺。當與現實碰撞的時候,一個出口。


因為無能的人總是想不臟不累,如同平時在家發獃的休息日一樣生活還順便把錢賺了


為什麼我覺得我有錢了想要開酒館!看來我不文藝=。 = 當個老闆娘什麼的,每天聽客人們吵鬧談笑,微醺時開始講自己的故事,這樣的生活也挺有趣,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在義大利做咖啡師是不是要比在中國做要好許多?
用虹吸咖啡壺能做出 Espresso 么?
消費單品咖啡的是怎樣的一群人?
晚上如何保持清醒?
每天喝咖啡對身體有害么?

TAG:咖啡 | 咖啡館 | 文藝青年 | 小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