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在美國做數學研究,能吃飽穿暖嗎?

我指的是純數學方面的研究,如果在中國呢,每次跟父母說起我想學純數學,他們都會問一句靠什麼吃飯來直接把我ace。。。ps:明年即將去美帝讀數學系的留學生。。。


如果Ph.D.畢業後能順利在高校找到職位的話(注意這個前提),雖然很難過上富貴生活,但吃飽穿暖還是沒問題的,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

美國的情況可以參考美國數學會的2012-2013 Faculty Salaries Report:

http://www.ams.org/notices/201304/rnoti-p426.pdf

從這份報告來看,可以達到維基百科定義的美國中產階級標準(參考:http://zh.wikipedia.org/zh-cn/中產階級)的中下水平。

中國的情況可以參考徐騰飛老師曬的收入:

大學老師月收入是否真的只有三到五千?如果是,他們為什麼不跳槽呢?

(偷偷地提醒題主一聲,注意徐老師在倒數第二段里提到的關鍵詞「保底年薪」)

總而言之,跟一般的老百姓比,在高校做純數學的收入還算不錯。

但是,你要確保自己不會對被你認為智力和努力都不如自己、但在金融行業收入數倍甚至數十倍於你的同學產生心理不平衡。


謝喵,在美國做純數學研究研究的話,一般兩條路:

1,進入高校,先熬三到七年發論文趕課題,然後拿到雙T,享受終身教職。

2,直接申請研究所的職位。比如CMI之流,這個一般在進入門檻上卡得很嚴,最好master階段就去實習,和某個導師研究員搞好關係,修完學位可以返聘回去,從助理開始慢慢干。

就前者來說,美國正式的教授職稱序列分為三個層次: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與正教授(full Professor)。

在上述序列中,一般來說,只有到了副教授的時候,才能進入到「終身教職」,也就是雙T。

要想晉陞為「副教授」,不外乎幾種,學術上要出版一本以上的專著,發表諸多的學術文章,獲得大筆的外部研究項目資助基金,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有服務工作——要為所在的系部作出貢獻。

能拿到雙T的話,工科教授大概12w往上走,經濟類大約20w往上走,當然各大高校差別還是很大的。總的來說,數學,哲學的雙T應該是最低的,8w-10w之間,名校的數學,哲學教職是個坑,因為天才實在太多,比自然科學,技術類的競爭還大,不過美國現狀州一級的公立大學形勢一般,更願意啟用新人,故而非名校的話,教職難度相對好一些,但如果能夠熬到雙T,應該還是不錯的,時間寬鬆,教學課程安排也自由,而且即使8w塊錢不高,但是已經超過美國中產線了,吃飽穿暖問題不大,而且你應數不錯的話,也可以接點私活。

總的來說待遇還是不錯,不過整體而言,科研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沒有國內高,因為,科研的崇高名聲在國內比較大,聽到你是做科研,在高校,瞬間有幾分尊敬感,企業家,政客待之也會有幾分餘地。在美國的話,研究者只是一普通工作者而已,看你怎麼看吧。。。

後者歷程差不多,只不過運營更企業化一點,對於你的硬性考核指標和人際關係都有一些要求。

總的來說,物質生活當個普普通通的屌絲中產問題不大,但是你有理論理想的話,精神生活的基本保障是有的


同申14 fall Pure Math Ph.D,我家人也不是太贊同,不過還是尊重我的選擇


樓主聽說過張益唐么?


嘛。。。就算能吃飽穿暖也會壓力好大的說,除非你交了個清心寡欲或者和你一樣對學術痴迷的女朋友兩個人攜手留在學校裡面做幸福的faculty,不然你的女朋友大概就會跟我一樣每天在男朋友身邊碎碎念了 QAQ

但是這種問題很現實嘛!明明跳出學術圈五年內年薪百萬分分鐘的事情,為什麼非要留在學校裡面搞學術!

我男朋友最近在一個投行高層家裡做家教,那哥們兒每天語重心長教導他:何必跟錢過不去…我當年就是讀phd讀到一半發現競爭不過其他人,只好出來做投行了

Orz 祝樓主能夠堅定地走下去…


在美國有份工作就可以吃飽穿暖。

前提是有份工作。


相對冷一些,建議結合經濟金融做一些研究,發些相關文章。


美國窮人都能吃飽穿暖。


推薦閱讀:

美國的醫療體制存在怎樣的問題?
如何評價貓王?
如何看待美國一組織欲鼓動加州脫美公投,稱「我們可獨立存在」?
應該如何選擇美國開始體育管理碩士學位的學校?
美國人用的都是正版軟體嗎?

TAG:生活 |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