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的清教徒價值觀如何體現???

感覺在我看過的所有美國電影中看到的美國人生活比較放蕩隨意,沒有一定的價值觀,各種行為與思想也是相當開放,而且是所有的美國電影。那麼某些人說的美國的清教徒價值觀是現在體現在那些方面?


清教主義是美國建國之初承繼下來的傳統。如今的美國也漸漸世俗化了(我一教授每每跟我感嘆如何世風日下,我表示呵呵呵呵),但還是比歐洲保守。今天的共和黨新保守主義者仍然保有清教主義的特定價值觀:堅守信仰,重視婚姻和家庭,強調傳統價值(貞潔啊反墮胎啊反同性戀婚姻之類,完全是宗教性質的議題),相信資本主義和個人奮鬥,堅持憲法對人權的保護(第一修正案),不信任大政府和社會福利。

有這種agenda的政黨在今天的歐洲——哪怕是英國——都很難存活的。一英國妹子曾跟我開完暗笑說,卡梅倫到美國只能加入民主黨。

但西方社會的世俗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在保守主義者看來,歐洲已經「淪陷」為世俗主義的沼澤了,剩下的第一要務就是守住美國。

最近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表述未必準確,轉幾篇前輩們的文章,希望對樓主有用:)

清教主義 Puritanism_Awesome777_新浪博客

清教主義 Puritanism

此乃一組織鬆弛的改革運動,創始於十六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時期。此名稱則是因那些感覺宗教改革尚未完成的人,努力『凈化』英國教會而得名。最後,清教徒也同樣地繼續試圖凈化自己與社會。

其歷史

我們可在歐洲大陸改教的神學中,在回溯到改教先驅威克里夫與羅拉德派當地不從國教的傳統中,特別是英國第一代改教者在神學上的努力中,發現清教主義在神學上的根源。從丁道爾(死於1536年)開始,清教徒就強烈的承認聖經的權威,及一項強調盟約概念的神學;從諾克斯約翰起,他們就全神貫注的獻身於教會與政府中的全面改革;而從胡泊爾(死於1555年)開始,他們則確信聖經規定了教會的結構與個人的行為。

在伊利莎白女皇統治之初,清教徒達成了一項公眾接納的標準。但在女皇的繼承者雅各一世與查理一世在位期間,他們卻遭受到一連串的挫敗。在雅各一世時,一些清教徒漸漸喪失努力改革的勇氣,並完全脫離英國教會。這些政教分離主義者,包括『旅居』的清教徒,他們在荷蘭寄居一段時間後,於一六二O年在現今美國麻薩諸塞州東南的地方,建立普里茅斯殖民地。

當查理一世企圖不以議會以及其中許多清教徒議員來管理英國,並試圖有系統地將清教徒從英國教會中根除時,一廣大較少政教分離主義的團體移居到美國麻薩諸塞州(1630年),在那裡清教徒第一次有機會建造教會與社會,來反應他們所了解之神的話語。而其他的清教徒,則留在英國繼續為改革而奮鬥。當一六四O年蘇格蘭戰爭,迫使查理一世恢複議會時,內戰成立了最終的結果,而此衝突直到將查理一世正法之後才結束(1649年),接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興起作英國的攝政官,韋敏斯德信仰告白與要理問答產生,並且也建設了一清教徒的共和國。然而,克倫威爾卻發覺,以他有限的能力,實不可能建立一清教徒的政府。在他死後(1658年),英國百姓要求查理一世的兒子回來,此次復辟,顯示出英國有組織的清教主義之瓦解。而在大西洋彼岸,充滿活力的清教主義,也只維持稍久一些而已。在馬特科頓的時候,印第安戰起,原初的麻州宣言喪失,加上世俗化日漸高升,成為美國的生活方式,而結束了清教主義。

其信念

一般說來,清教主義是英國宗教改革思想的延伸,強調四項獨特的信念:(1)個人的救恩完全從神而來;(2)聖經對於生活所提供的指引是絕對必要的;(3)教會應當反映聖經明確的教訓;以及(4)社會是合一的整體。

清教徒相信,人類是完全仰賴神的救恩。他們和他們在英國的前輩、路德、加爾文都相信,與神和好是神恩典的恩賜,必須藉著信心來領受。他們在神學思想上是屬於奧古斯丁派,認為人是罪人,除了神恩典的發動,不然他們是不願意,也不能履行或達到神公義的要求,或與神有交通。清教徒對於改革宗的救恩觀也有相當的貢獻。他們贊同簡單的傳道方式,即如在達約翰(John
Dod、1555—1645)與波金斯(William
Perkins,1558—1602)的講道中就可看出。他們的證道清楚指出,引到滅亡之路是寬的,引到天堂之路則是窄的。而他們在改宗的步驟上也有嶄新的強調。在他們的領袖,如賽多馬(Thomas
Sheppard,1605—1649)的傳記或日記中,展示出神使人從悖逆至順服的步驟是緩慢的,且往往是痛苦的。他們也以『盟約』的觀點說到救恩,而在日內瓦聖經(於英女皇瑪琍圖多當政時,由清教徒所翻譯)注釋中特彆強調個人的恩約,藉此對那些在基督里有信心的人應許其得生命,另一方面又出於恩慈地,根據基督捨命的死賜給他們信心。後來,清教徒將此恩約的概念擴大,接納了教會的組織,這在公理制(或言獨立制)的興起中可清楚看出,且在神治理之下所有社會的組織中也可看出。這在麻薩諸塞州與康乃迪格州的『神聖共和國』就是其主要的例證。

第二,清教徒和英國早期的改教家都相信聖經至上的權威。可是關於如何運用聖經,則在清教徒與安立甘教會間產生敵對的立場,清教徒本身之間意見不同上成為不睦的最大因素。清教徒與安立甘教會信徒,以及其間許多人都相信聖經無上的權威。但是清教徒卻辯論說,基督徒只應當行聖經所吩咐的;而安立甘派則辯稱,基督徒不應當作聖經所禁止的。其間的區分非常微妙,也很深奧。在清教徒中,關於聖經所吩咐的,也出現了相當不同的區分,尤其是有關教會的問題。有些人(多在英國)贊成一長老制的國教組織,有些人(多在美國麻州與康州)主張公理制的組織,並與政府有聯盟,另有些人(如英國的獨立會與浸信會信徒,以及新英格蘭的威廉斯Roger
Williams)則相信公理制的教會應當與政府分離。

簡言之,清教徒對於聖經的解釋與安立甘教會不同,但是關於那一種聖經解釋法才是最好的,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只要英皇和其主教掌權一天,前者的不協調就影響、控制英國的宗教生活。而在清教徒革命成功之後,後者就佔了優勢,並導致清教主義在英國的分裂。

從這些不同的意見上可看出,清教徒對於聖經的權威是過度地信任。他們在說英語的世界中,企圖將他們的生活建立在聖經教訓的基礎上,這實在是嚴肅,也是從未有過的企圖。當伊莉莎白女皇稟政時清教徒企圖改革英國,但卻漸漸式微,於是就轉向唯一所能控制的範圍,即改革家庭。正當這時期,大約於主後一六OO年,清教徒開始對安息日重新強調,復興家庭崇拜,並鼓勵個人對病患、瀕臨死亡的人施憐憫。當清教徒於一六四O年代前景一片光明時,所謂『屬靈化家庭』的運動就公諸於世。

第三,清教徒相信應當按聖經來組織教會。安立甘教會則極力主張主教制是組織教會最敬虔與最適當的方法,因為經過時間的考驗,他們發現主教制並未違反聖經的命令。可是清教徒認為,安立甘教會的主教制失去了重點,因未能遵循聖經的積極教訓。清教徒辯稱,聖經為建立並治理教會立下了特殊的原則;此外,聖經所教導的教會體系,並非根據主教。雖然清教徒在彼此之間,對於聖經中教會組織的體系到底應該是怎樣的意見上未能一致,但卻認為應當根據聖經。雖然有意見上的分歧,但卻為長老會,公理會與浸信會的現今教會行政奠定了基礎。

清教徒關於救恩、聖經與教會的信仰,所以造成這麼重大結果的理由,就是第四個基本的信念,即神已認可社會團結性。大多數清教徒相信,一個單一併且與其他團體有聯繫的權威,如此才能管理社會的生活。結果清教徒所尋求的不是別的,就是使全英格蘭都成為清教徒。

著名的清教徒

清教徒中產生了不少有力的傳道者與宣教師。博學的阿麥施(Dr.WilliamAmes)在《守住神學的精華》一書中解說『為神而活的教義』,此書出版的前五十年為哈佛大學用為教科書。在波金斯的講道集與佈道單張中,他很有憐憫地為悔改的罪人,寫出尋求神所當履行的步驟。曾作過克倫威爾的顧問,並擔任牛津大學副校長的歐文約翰,在關於贖罪論與聖靈上,著作了神學上的論述,這些書籍在說英語的世界中,仍然影響到加爾文主義者的思想。與歐文同時代的巴克斯特,出版了將近二百冊的著作,解釋了神學中庸性的長處;而在二十世紀的今天,魯益師在所著《如此基督教》中所闡述的真理,恰與巴氏所解釋的意義相同。由於英國國會(1643-1647)的請求,清教徒的神學家所著的韋敏斯德信條與要理問答成為改革宗神學,尤其是長老會的信仰指南。

放眼望去,我們也不要忘了,除了在政治家與作家之外,我們也看看其他方面的才幹。彌耳頓約翰在《失樂園》中敢於述說神永遠的護理,並且高舉神的旨意而不體貼人,故擁護殺掉查理一世的建議,後來也擔任克倫威爾的秘書。本仁約翰曾在克倫威爾麾下當兵,並於共和國期間傳道,後因清教徒的身分在貝德福老家入獄,在獄中他寫下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天路歷程》。

評估

清教徒與教會歷史中的其他團體相似,為神捨棄了一切,不單只得到神,同時也得到大部分的世界。他們與早期的方濟會士、復原教的改教者、耶穌會士、重洗派人士、早期循道派人士,以及十九世紀後期的荷蘭改革宗人士,在各自不同的方式中,都被救贖的榮耀所震懾,並且成功地拯救了他們周遭的世界。同時清教徒也與這些團體一同證實了福音的真理:他們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此外即有更多的加給他們。

(選自《英漢神學名詞辭典》)

美國文化的精神淵源

清教徒運動(上)_Awesome777_新浪博客

清教徒運動(下)_Awesome777_新浪博客

至於美國的「墮落」或左翼化,有一部很經典的書,專門批鬥六十年代開始的嬉皮士精神如何毀了「美國價值」:美國精神的封閉 (豆瓣)

更多介紹清教主義的書(還沒怎麼看)新教文庫 清教徒譯叢


有一本談到清教運動對美國管理學發展影響的書,其中提到四點清教徒的精神內核:

1.建立人間天國的宗教信念 2.親力親為的匠師精神 3.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以及4.協調財力、物力、人力的組織能力,這些讓美國的早期移民在2000人能存活10人的比率下,生息繁衍到了新大陸。

「《清教徒的禮物》 By 肯尼斯.霍博 威廉.霍博

The Puritan Gift: Triumph,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n American Dream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探索美國管理學起源、蓬勃和平衰。作者對現代管理學中被過分強調的專家概念並不認同(新泰勒主義),認為在過度分工模式下,商學院畢業的專職經理人取代全能型管理者是大組織/企業管理衰退的原因,呼籲重新從1920年到1970年間美國管理黃金時代中學習。題目「清教徒的禮物」指17世紀60年代因歐洲大陸清教主義運動導致的美洲移民帶給美國的一些教會改革派的精神內核,法國的技術革命精神。「


推薦閱讀:

如果不上大學,你現在會在幹嘛?
年薪20~50萬的北漂生活是怎樣的?
怎麼看價值觀正不正?
如果命中注定你要60歲的時候可以實現你的理想,那麼,你想現在 立刻 馬上穿越到你60歲的時候嗎?

TAG:美國 | 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