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哈雷摩托發動機技術落後,漏油、油耗高等,摩托車發動機有什麼先進技術?什麼品牌摩托車技術含量高?


哈雷談不上有什麼高科技,堅持的是傳統和個性化。就像zippo火機,差不多是一個道理。


哈雷漏油這個問題存在很長時間了,幾千公里的新車漏油的有的是。

圈裡還有美其名曰「不漏油就不是哈雷」....

原來是因為發動機工作溫度過高,導致油封變形,從而漏油,據說最新款已經開始更換油封,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

要說哈雷的技術含量著實不高,但是絕不能說低

先說缺點:

很固執的一個品牌,日系大排在N年前基本就普及應用了水冷,哈雷現在還堅持風冷(其實我希望還繼續堅持化油器...)

(修改一下,哈雷現在也用水冷了,美國隊長2里的750就是水冷。2014.8.8)

各種小毛病

漏油,儀錶盤進水,操控性一般,舒適度一般,車死沉,油耗子...

說點優點:

技術成熟

V型雙缸皮帶傳動,扭力大,提速快,穩定

排氣聲音

申請專利了,馬蹄點,可以說品牌特有吧

質量大,很坐實

車動起來很穩,但是低速拐彎容易失控

一百個人騎哈雷會有一百種感覺,這玩意就是喜歡他的人無法自拔,不喜歡的人無法理解。只要不裝逼,大家都是好夥伴。

後面那個問題太大了,等有時間我得研究一下在補充

說一個意識流吧

我覺得摩托車行業,應用車型里,技術含量最高的應該是本田。(以上言論絕對有待考證,大致的一個想法,有時間會來更新)


往逼格高了說,哈雷賣的是夢想。

自由,狂放,不羈,不停的翻越下一個山坡的夢

在夢面前油耗算什麼??

--------------------------------------------------------------------------------------------------------------------------------------------

非要說技術的話,我一下能想到的:

Honda:

83年在cbr400上開始vtec(是的vtec一開始是摩托車發動機)

90年代有NC30上的神機 Gear-driven cam的V4

Yamaha:

09年的R1, cross plane crankshaft, 第一次坐上去打著火完全不敢相信那是一台直4的R1

Aprilia:

RSV4R 上的狂暴V4, 跨上去感覺是250CC哈哈,緊湊之級

當然,哈雷也有這個:

所以你可以選擇質疑「很多人」的說法。

以上


這玩意,本田500CC兩衝程 馬力比2014年前的雅馬哈r1高8匹。哈雷V型美式雙缸四衝程發動機,油耗高,扭力大,聲音響,震動大,車身基本上沒有塑料件,鋁都少見,可靠性和帕傑羅一樣可以喝爛油,到了2000年過後才普及電噴,但是尾氣和兩衝程一樣味道奇大,本田金翼和哈雷滑翔兩款車差不多,你可以上手試試

再聊一個這是本田的NR750是本田橢圓氣缸四衝程500CC賽車的民用版,眾所周知兩衝程要比四衝程功率高75%而NR計劃用四衝程對戰兩衝程,正常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本田做到了!!!!然後比賽限制了,和馬自達一樣,還有本田不止造摩托


技術含量?

BMW有非常驚人的電子系統造詣,不過先進卻未必很成熟的電子系統帶來的代價是高故障率。

H-D的缸蓋滲油、正時鏈條張緊器磨損、線束易松等常見問題,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品控帶來的,而是設計缺陷。是的,設計缺陷。原始老舊的工業設計並不如新時代的設計那麼科學,很多小的瑕疵在那個年代是無解的(從設計上就無法避免),所以導致需要勤維護,把一些現在都是免維護的零件當作耗材來換。

所以說,技術含量這種東西,有時候也是蠻微妙的。

高端電子容易壞,落後設計也容易壞。

這倆都是反面教材,那誰是標杆?本田。

你說它沒有技術含量吧?隨時拿出雙離合變速箱、V5引擎、橢圓活塞之類的「黑科技」來打臉;

你說它有技術含量吧?本田的主流四缸仿賽可謂是同級別最「陽春」的:沒traction control,沒power mode,更別說什麼quick shifter、lap time recorder啥的了。好不容易上個ABS,還是迫於政府強制要求。

然而,本田往往就是比同級別其他「科技滿滿」的車子好騎,為什麼?

調校。

因為引擎出力曲線調校出色,所以不需要traction control和power mode。

因為避震和懸掛系統從一開始就調校完美,所以preload、damping都不需要讓用家再動。

因為剎車系統力度調校恰到好處,所以ABS?可有可無。

那麼,我要反問題主了,這樣的調校功力算不算「技術含量」呢?


要說摩托車方面誰的技術高,我推薦本田和寶馬,兩者在發動機技術上很有特點,而且都有一些開創性的東西,在耐用性和保值性上也明顯強於其他品牌。

實際看哪家摩托車廠商技術好不好,你看摩托賽車界就行了,基本上都是日系車的天下,近來歐洲車也有涉及,至於美國機車涉足賽車領域,那時候大多數知友還沒出生呢。

至於哈雷和一些歐洲品牌,我只能說是文化因素更多。


BMW才是引領摩托車向著性能和科技方向進化的鼻祖。看看阿湯哥表演摩托車定速巡航,看看S一千雙R那一身電子件……以及最早引入ABS上摩托車


很多人說哈雷摩托發動機技術落後,漏油、油耗高等,摩托車發動機有什麼先進技術?

簡單說,哈雷現在發動機基本都是四衝程v型雙缸風冷(部分缸頭水冷)頂桿機,除了威路德夜路德和新出的電瓶車等,威路德夜路德發動機是保時捷幫忙造的,不能體現哈雷技術實力,電瓶車就不說了。

一個個詞解釋的話,四衝程是指發動機內活塞做功的周期包含四個衝程,其間曲軸轉兩圈。以前發動機很多都是二衝程,符合直覺,曲軸轉一圈做一次功,引擎性能相比大致相同的四衝程機好,但是燃燒不完全污染大,長期使用易故障,現已基本停用。

v型是汽缸排列的方式,摩托車發動機大致分V缸和直列兩大類,雙缸顧名思義,有兩個汽缸。這一點上沒什麼先進不先進的,純粹是廠家對不同產品設計問題。當然理論上,汽缸越多越革命,不對,越複雜,常見的摩托車最多有六個汽缸,ecu的複雜度應該高於雙缸機乃至單缸機。

風冷是發動機冷卻方式,在氣缸及缸蓋的外壁鑄造出一些金屬散熱片,通過自然風吹散熱冷卻,在風冷基礎上有的廠商會加一個機油冷卻器,稱為風油冷。摩托車發動機還有採用水冷的,用水通過缸頭和散熱器散熱冷卻。這一點上,一般水冷比風冷散熱效率更高,結構複雜,單說技術毫無疑問比風冷先進。

頂桿是氣門控制的方式,發動機氣門還有採用小鏈或皮帶控制氣門的。小鏈機和皮帶機大致上比頂桿機先進,原因在於更快的氣門響應,汽車發動機大部分是皮帶機。

除卻以上這些基本技術特徵,摩托車發動機還有包括但不止以下先進技術:

燃油噴射方式:化油器,電噴,電噴還分單點電噴,多點電噴,缸內直噴。哈雷的發動機現在大都是電噴,但是很多人懷念化油器時代哈雷的雜訊,簡單地概括的話,電噴比化油器先進。

可變系統:包括進氣可變和排氣可變系統,沒聽說哈雷裝備了類似系統。

什麼品牌摩托車技術含量高?

一般公認的幾大廠商,能造性能車的技術都不差,日系本田為首,鈴木川崎雅馬哈次之,當然MotoGP賽場上是本田雅馬哈單挑。歐系寶馬,杜卡迪,奧古斯塔,阿普利亞,KTM都各有千秋。每家廠商壓箱底的東西拿出來比較的話可以寫碩士以上論文。奇怪的是美系,不光哈雷,北極星印第安也都是一副風冷雙缸頂桿玩到死的鳥樣,單就發動機技術而言乏善可陳。

原因嘛,說到底美國人比起飆高速,大都更喜歡轟隆隆的所謂太子車招搖過市。消費者的需求無論是被有意培養了還是自然形成,都不要求性能。

舉個類比的例子,哈雷和杜卡迪都是v型雙缸(其實杜卡迪是所謂L型,一個缸向前一個向上)擁躉,但是哈雷是風冷頂桿機,杜卡迪舊一代還有風冷機,新一代基本全是水冷小鏈機,就結果論的話,哈雷的發動機同排量只有杜卡迪發動機的約一半至三分之一馬力,但是由於齒輪比和長活塞,工作轉速也比杜卡迪低一半左右。

發動機以外的部分也是一樣,剎車歐系都喜歡用最好的牌子,車重也很少超過200kg,Brembo加液壓上泵剎車稍微捏緊蛋就撞油箱了無比酸爽,哈雷雖然也有部分車型用Brembo,但是車重普遍在250kg到400kg+,剎不住,原因在於杜卡迪和其它性能車品牌一樣(甚至更喪心病狂),使用各種新材料包括塑料,鋁合金等減輕車重,而哈雷大部分車就是一坨鋼架子。

懸掛系統也是哈雷的軟肋,哈雷有一系列車叫softtail,所謂軟尾是相對硬尾而言,推出原因基本上就是用戶被毫無避震的老車顛得屁股受傷。相比,性能車廠商大都相對重視懸掛系統,杜卡迪採用的都是比較名牌而昂貴的比如頂級車常用的ohlins,雖然這貨漏油。

從技術上,杜卡迪和其它同水平車毫無疑問比哈雷強。

但是哈雷把精力更多投入在滿足客戶對馬力極速這類刺激而要命的東西之外的需求,比如逼格(bigger),比如娛樂系統,比如舒適度,你不太會在杜卡迪的車上看到皮製沙發和音響,不過你可以在本田和寶馬找到競爭對手(而且他們都有六缸旅行摩托車,喪心病狂)。

說點個人的審美,我覺得摩托就應該有點原始的機械感,而不是像日系乃至歐系車那樣像是塑料的玩具。我自己有一輛杜卡迪的怪獸795,暴躁的L2引擎聽起來像拖拉機,跑起來像神經病。我個人不喜歡水冷四缸日本車嗡嗡的聲音和沒有激情的駕駛感,儘管它們馬力和極速都比我的795強。

說句實在的,一般沒有時間和路麵條件讓你跑280,有你也未必敢。

我也在考慮買輛哈雷的旅行車,它夠實用,夠機械,夠皮實,而且做工精良,有的東西老不代表不好。


摩托車技術最好的是本田,人家已經是處於返璞歸真的階段了,基本不用太多的電子新技術,因為本身的設計已經相當完美,不需要多餘的電子技術前來輔助。至於新技術應用的較多但是不能肯定可靠性的,寶馬就是這樣


技術不了解,總之你騎哈雷和日系歐系同排量大排,加速感絕對不一樣,你會愛上哈雷的


推薦閱讀:

有沒有好點的 摩托車 網站?
400排量的摩托車到底夠不夠用?
為什麼中國的交通這麼擁擠,卻始終不肯放寬摩托車的政策,甚至部分城市禁摩?
準備入手一輛萬元左右的摩托車,騎自行車太累了,耽誤事,求推薦?
怎樣騎摩托不被抓?

TAG:摩托車 | 發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