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講微博時間線排列的弊端,比如信息過載,很難找出我最想看的,很多有價值的微博會被湮滅等。信息個性化,應該怎麼做?

上周我在微博上做了關於「興趣」排序的一個小調查,回復的人不多,但基本可以確定用者寥寥!當初,第一版的Facebook News Feed也是基於相關度計算呈現結果。但是經過產品實際驗證,最終還是選擇了時間線排序,原因:相關度的排序會讓用戶感覺迷茫,而時間線的方式則非常容易理解。

這個問題在微博上已經有過一些討論了,期望可以聽聽知乎朋友的高見。

原微博地址:http://weibo.com/1641544424/eDyEyzLeCy2


微博可能存在兩種使用狀態, 後面的討論都是依賴於這個假設:

可以把微博的頁面當做一個雙向的隊列, 一個口是底部的"更多", 一個口是頂部的"刷新". 當用到"更多"時, 用戶是在探索過去. 當用到"刷新"時, 是在關注現在. 後一種重要性更高.

  1. "更多"/"之前發生了什麼": 一個時間段內積累了一定量的信息, 比如每天首次登陸時, 積累了上次離開後的信息.
  2. "刷新"/"現在正在發生什麼": 已經是在線狀態, 等待最新的信息更新.

對於狀態1, 按照普通用戶關注的信息量, 信息過載的情況是存在的.

對於狀態2, 依賴於用戶的關注數量.關注1000+的人, 可能也存在信息過載(假如這種用戶還在看微博). 對於普通的用戶而言, 這部分數據有限, 不存在信息過載. 甚至還有饑渴的情況存在.

之前我瞎猜過新浪微博"興趣"的rank方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56766

但目前新浪微博"時間"這個因子在"興趣"排序中的作用很弱. 只能向"過去"這個時間方向上流動, "現在"這個方向上幾乎沒有變化. 這可能是目前"興趣"沒人用的最大問題.

因為對於狀態1, "興趣"排序是有用的, 用戶可能會花一些時間順著"更多"這個方向閱讀信息;但用戶會馬上將興趣轉移到狀態2. 這時"興趣"排序不僅沒用了, 而且還增加了信息饑渴的程度.

從產品角度看, 只有出現"信息過載"時, 使用"興趣"排序才是有用的, 同時還需要兼顧"更新"這個重要的信息更新方向不受影響. 基於此, 再瞎猜一個解決方案 ---- 時間窗口內的"興趣"排序:

基本思想是, 在用戶兩次"刷新"動作之間, 作為一個"時間窗口", 針對落在這個時間片內的結果做"興趣"排序.

本質上是將時間變成一個重要性很高的離散值, 加入到"興趣"排序函數當中.

  • 對於狀態1, 時間窗口是上次離開時間到本次登錄時間, 用戶每次登陸進來, 展現的是這個時間段內的興趣排序.
  • 對於狀態2, 每次用戶點擊"有新微博"時, 時間窗口是上次更新到現在.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 這個窗口內的信息數量不多, 全部能看完, 幫助不太大. 對於關注過多的用戶, 這部分有一定作用.

這樣"興趣"排序自然就融入到Timeline當中了.


Timeline對微博(Twitter)這類產品來說,是幾近完美的解決方案。每個人的timeline都不相同,其差異來自follow的人不同。微博從來都不是為解決信息過載問題而設計的,它最初的想法,來自隨時隨地記錄個人狀態,並與好友分享。後來變成實時信息發布和獲取的工具,follow機制的設置,讓微博成為一種兼顧實時與質量的媒體工具。

當然,通過公開的信息內容,以及APIs,第三方可以做微博信息的二次加工和處理,比如TweetMeme。更進一步,根據你所follow的人,發現其中的熱點信息,以及與你的興趣點相關的其他信息,也不是很困難的事。但這些工作的性質,已經接近信息處理工具,而不是實時媒體工具。

如果你在微博上總是看不到想看的內容,很可能你需要整理一下你的follow名單了。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我們覺得微博有用,就證明微博上的冗餘和無關信息,是可接受的。


我也是從2009年才開始意識到Timeline的絕對重要性,而不是演算法推薦。

就好像,你認為機器能做到一切事情,包括分析個人的喜好。事實上,在很多人認為豆瓣電台相當精準的時候,我也很茫然的發現,某些音樂確實不是太適合我。

而在我的一次測試中,我把某個ID的豆瓣電台,給了一個從不用豆瓣的人,說這些都是為你特意挑選的歌,覺得準確嗎?她也拍著手說,是啊,太准了。(我無法驗證太准了,還是普適性太強)

timeline卻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排序方式,他看似最不出奇,但是卻兼顧了公平和足夠的底層。用戶有可能會因為自己錯過某些內容而懊悔,但是不會發生,錯過某些feed推送,過後發現這些內容很重要,而對網站暴跳如雷。


微博里大部分都是瘦子,人均關注頂天兒了100多。就有那麼幾個叫喚減肥的胖子非但管不住自個兒的嘴還非得讓別人幫他瘦。後來人家好心搞了什麼分組啊假裝關注啊智能排序啊這些減肥工具想讓他們少吃多餐健康飲食,結果胖子們一聽說這是要管他們嘴呀,就都蹦起來甩著肥膘兒罵街…

肥胖是病,得治。可是你說自個兒把自個兒吃胖了這事兒賴誰~


timeline 可以讓你很清楚知道到哪裡是你以前看過的,哪些是新鮮的。

用戶本身不需要機器幫你排列和選擇,用戶自己會辨別。


一個被合理維護了關係鏈的賬戶,其timeline是不會/不應該出現信息過載的。

試想一下幾年前,你從互聯網產品中獲取信息的方式?

想學習攝影技巧,要打開蜂鳥;

想看NBA消息,要打開hoopchina;

想看八卦,要打開tianya;

想看變態,要打開mop;

想看SB,要打開55BBS;

想XXX,還有ifanr、譯言。。。等。

好吧,你告訴我說你有RSS了。

但是請問,每次你點「標記全部為已讀」的時候,心情是如何的?

在一個單向follow,全部消息push到自己timeline的產品里;實現了之前任何產品都無法做到的:由人,來替你篩選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一個follow結構合理的單向關係鏈,會通過你所follow不同的與你有相同興趣的人,來幫你把你會感興趣的信息篩選到你的timeline中,誠然他們有可能會被更多的消息淹沒,但是不會出現信息過載。

同理,一個足夠重要的消息,會通過不斷的RT被「置頂」在你的timeline上,比如地震比如強拆比如自焚比如郭美美。


不要指望微博信息,給你帶來太多的,有價值的內容

微博只是一個分享工具,太多的偶然...


精細分組,不定期調整分組靠譜


微博對於互聯網信息量增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信息過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請不要忘記互聯網中的互字,信息不是單方向傳遞的.只有微博用戶提供足夠的興趣信息,才能減免信息過載帶來的影響.同時合理地合併相同信息也很重要.


信息量過載的問題這樣是不是可以解決,把你認為最重要的信息單獨分組,這樣子不會遺漏信息吧


本人贊同時間線排序,就是按相關演算法來計算,也是讓用戶一眼就能看得懂的,為什麼排在前,為什麼排在後,讓用戶很容易去找到規律。讓用戶看不懂,這種排列方式有什麼意義呢,即然看不懂,我也不會去關心你推送的內容。我覺得產品經理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應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句話,別讓我思考。


Timeline對微博可能是最好的展示方式了,信息的有效性和時間線方式無關,如果說微博要在這方面做優化,更多應該是兩個方向入手,1.在人員推薦方面做的更好,同時讓用戶更容易的管理自己的關注列表,去除一些垃圾信息的來源(從運營角度,估計新浪目前不會去做這個),關注正確的人,是信息高質量的根源——這個質量因人而異,例如我看到李宇春覺得是騷擾,而玉迷確是最愛的信息 2.在使用上盡量引導用戶提升發推質量——但是目前新浪正在SNS化,似乎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綜上所述,信息質量的根源不再Timeline,另外,微博或twitter最大的目標是快速發布和獲取信息,快速傳播信息,而不是信息有多深入和高質量,而且新浪的運營向SNS走的趨勢,一定會加劇信息質量的降低,對於用戶來說,只能利用分組之類的工具來分類優化自己的信息流,單純從產品的角度,個人對微博既做媒體又做SNS非常不認同,因為有些衝突是無解的,微博不是一個自洽的產品,但運營的很成功。


信息過載?

1)微博的出現真的改變了信息過載的問題,通過你關注的人獲取這個人及其連帶的相關領域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信息泛濫和過載問題。

2)信息流在全球化流動的同時·本身龐大和複雜性就已經超越人類可承受的範圍,所以信息過載更傾向於技術上和設備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搜索是一種解決的有效手段,但是這對SNS或者說其他開放式平台又提出了新的挑戰——Social search。

說信息個性化,歸根結底是在強點人的關鍵作用,但信息與人是既存在交互關係,又存在認知關係,從技術上還無法實現這一點。現在多是從方式上解決,例如定製和篩選。


我覺得這個排序應該提供多種,共用戶選擇。最好能提供一種:按照用戶添加的標籤相關的一些話題微薄排序,這個可能是用戶更加關注的東西~~~


就算是沒有微博,網路上的東西太浩淼也不可能都是有價值的東西

偶然碰見的才最珍貴吧

如果嫌煩,少關注一些人不就是了


推薦閱讀:

類似今日頭條這樣的個性化推薦網站怎麼評價推薦質量的優劣?

TAG:微博 | 個性化推薦 | 個性化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