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錢全換成北京的房子,是不是用不了幾年就能成全球首富了?

北京房價同比去年上漲32% 計算一下 1.32^5約等於4,馬雲的資產280億美元 5年後資產就能過千億美元 不過這消息千萬別讓王健林知道了。

我這就給馬雲發個qq消息,說不定能分我兩套。你說用qq發消息會不會被馬化騰看到了呀


嗯,其實還真有人這麼干過,而且也的確成了中國首富,事實上,不只是中國首富,而是遠東首富。只不過,他全力購買的房產是上海租界內的房產。

清朝中法戰爭期間,上海租界內地產價格暴跌,準備打道回府的猶太商人哈同在自己太太的苦勸下,將所有資金都去購買了暴跌的房產,他的太太甚至將自己的首飾變賣幫助他付房款。期間,哈同持有了半個南京路的地產,不久之後,中法戰爭結束,地價回升暴漲,哈同之後被稱為遠東首富。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太太出身青樓,他們的感情故事也算一段傳奇。

再後來呢,新中國獨立後,土地收歸國有。我印象中看過一篇報道,一次美國總統訪華時,還有談及滬上哈同花園的所有權問題。

回歸到題主的問題,對於一筆傾盡所有的投資而言,能漲多少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問題是買點和風險問題。以這個階段的北京房價而言,這個買點是個非常不合理的買點。現階段的北京房價,已經是全球前十,再漲的話,空間能有多少。哈同當年購置的南京路的地產,幾年的升值幅度近千倍,除開南京路被劃入租界外,買點夠低也是重要的原因。此外,這種固定資產的投資天然流動性不好,一旦資產價格下行,連變現的手段都很匱乏。

以上,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二更,

很難找到當時的地價情況,我甚至感覺,當時的地價可能比現在的價格還要誇張。1864年英租界外圍上海跑馬廳分拆的10塊地,一畝要1000多兩銀子,對比當時的物價水平,估計也是天價。而後,隨著英租界的擴張,跑馬廳納入租界,而後地價更成為寸土寸金的水平。

現今京滬的房價高,因為裡面附著了未來更好的發展機會,醫療,教育等綜合福利這種稀缺資源。而當時的英法租界,在戰亂紛繁,變動迭生的舊中國,租界作為法外之地,受到英法保護,滿足了當時是奢望的安全需求,寸土寸金絲毫不奇怪。

太平天國時期,英法租界幾乎是江南唯一一個不受戰爭荼毒的區域。事實上,當時難民的湧入也是租界繁榮的開始。當時的房租水平高的嚇人,一套房靠收房租,3年就能回本。最近在看舊時名醫陳存仁的抗戰時代生活史,抗戰時期上海淪陷後,大量難民湧入租界,一房難求,做二房東將一個房間隔成幾塊出租利潤都很大。裡面提到一個細節,很多妓院的鴇母不再做生意,而是將營業場所的房屋分開出租。

我們的先輩也曾經歷過高昂的房價,而他們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的原因是也許只有在這個地方才能活下去。而我們只是考慮在哪裡生活會更好,不用託庇在他國國旗下求得安全感,這是巨大的成就和進步。

三更

所謂北京房價會一直上漲,我覺得是無稽之談。

房價的上漲一定是建立在居民購買力水平能跟上的基礎上,如果房價的上漲嚴重脫離居民收入的上漲水平,那必然是無源之水,造成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

以當年淪陷區租界的故事來講,沒有什麼需求比人尋求安全的需求更為剛性了,在幾十萬難民湧入,房租飛漲後,當年的租界出現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租客付不起租金但是就是賴著不走,馬路上睡滿人,舞廳等場所人滿為患,顧客在裡面拖到天亮才走。有購買力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租金的最高金額不會因為大家哄搶一直上漲,而是建立在能出得起的最高價格上。

以此而論,現在京滬深的房價/收入比都顯得過高,正常而言,它要停下來等一等居民的收入水平跟上來。在經濟增速下滑的現在,居民收入的上漲幅度也會變慢,由此,後市並沒有所謂一直上漲這樣樂觀,甚至很有可能變得很緩慢的上漲。

最後一更

價格總是圍繞價值波動,目前的價格明顯偏離了本身的價值。之所以北上廣深會不斷上漲,根源在於居民的收入在不斷上漲。而從目前房貸的數據來看,目前的價格正在透支消費能力,這個時候一般而言,會有一段價值回歸的過程。

評論區有朋友提到因為北上廣深的自由開放程度可以和紐約,倫敦,香港媲美,這個大謬。我們是一個資本管制的國家,而土地本身也是受到政府嚴格控制的。但是北上廣深是快速發展的城市,換言之,上海房價高並不是因為上海已經是媲美東京,新加坡的亞洲金融中心,而是上海還是不斷發展,最有可能超越東京,新加坡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深圳房價高並不是因為深圳的IT行業已經超越矽谷,而是深圳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矽谷。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預期會不斷推高價格。

可是即便前景這麼美好,這個買點也不合理。

在股市5000點的時候,當然有向上到10000點的可能,也有向下的可能,也有橫盤整理的可能。這個時候去買,就不是一個很好的買點,風險與收益並不匹配。

《銀元時代生活史》中有錄載昔日大上海一個大商人黃楚九破產身故的故事,黃楚九是天生的生意人,創辦了大世界遊樂場,開滬上先河。創辦後,人流如織,但是他是租地造屋,大世界的地是別人的產業,地基本來是一片荒地,自從大世界開張後,地價飛漲數十倍。這個時候,有人買下大世界對面的荒地,造了幾十條弄堂房子,變成熱鬧地區,地價也漲了數十倍。於是他終於忍不住出手了,他買進了偷雞橋的一副地塊,然而等到建成竣工,恰逢市面慘落,房地產的價值一落千丈。之後不久,由於他所創辦的日夜銀行瀕臨倒閉,黃楚九急火攻心病逝。可嘆的是,之前的地產慢慢又漲回來了。

即便是在一個長期上漲周期中,價格也是有波動的。如果你的買點不好,那麼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熬過去總歸是會漲的。

壞消息是熬過去這件事情很艱難。


感謝公孫翰瑪,客游天下的提醒,修改答案。

阿里巴巴2015年9月17日股票價格66美元,2016年9月16日收盤價104美元,一年增長57%,北京房價增速才32%,股票增速比房價快多了!換成北京房產,馬雲爸爸一年得虧100多億美元!他會殺了你的!一定的!

除了股票,我們再看幾個數據吧:

- 阿里巴巴2016年Q2營收32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9%;

- 阿里巴巴2016年Q2凈利71.42億人民幣,同比下滑77%,但是環比增長34%,再往前看一個季度,2016Q1凈利同比+85%;

都比房地產增速快多了。

企業購買不動產是一種正常的投資,但是一家企業把所有的錢都拿來買不動產,這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的想法。購買房地產是不動產投資回報,創業是經營回報。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顯然企業經營的回報率、增長率都應該高於投資回報,買套房子就比做工廠更賺錢,誰還會辛辛苦苦做生意?或者換句話說,做工場還沒有買房子賺錢,那顯然應該把工廠關了,大家都炒房子去啊!更何況,房子上槓桿,還比企業上槓桿更容易。

所以說,這種想法是「不正常」的,但不是「愚蠢」的。因為今天的現實情況就是,除了具有壟斷優勢的巨型企業(阿里,京東,滴滴),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利潤和增速都顯著低於房地產。在我身邊,不止一個創業者抱怨過,辛辛苦苦創業十年,還不如當初買套房!這些創業者還都不是失敗者,而是營收至少千萬級,凈利率從2%到30%不等的小企業主。

以史為鑒,日本市場80年代也出現過「關工廠,炒房子」的熱潮,香港2003年非典,樓市價格跌去70%。冷靜的把房地產當作一個交易品來看待,它也要受供求關係的束縛,供給/需求的基本面是城市土地供給與人口增速的關係,定價能力則取決於第一代移民傾家蕩產所能支付的首付金額。通俗的說,人口湧入的城市,如果政府控制土地供給,房價就會上漲;漲到什麼時候停呢,主要看首付比例。以北京為例,量化指標就是房地產庫存量除以月交易量,粗略的觀察,每次這個指數低於10,也就是北京市場上的房地產庫存10個月就能售罄,便會引發新一輪上漲。

但這樣的供求關係會一直持續下去嗎?市場上的二手房庫存一直無法統計,房企和居民手中的空置房始終是供給端的隱性庫存;北漂青年如果薪水不漲,首付比例再降,價格上漲空間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買套房子就比辛辛苦苦做生意還掙錢,這對嗎?有錢了不是搞科研,搞工程,而是去買房子,這對嗎?

我不知道,畢竟,我是被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坑過,因此本來可以買六七套房,卻只買了三套的人啊……



天真,不可能。

看得出來,問問題的,和各種答會或者不會的,各位還是根本不懂中國的房子啊……

中國的房子本質上是什麼?

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房地產」行業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國的房子是:「房產」

差一個字,但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區別在什麼地方呢?

在於,無論你買了多少房子,地都是國家的,也就是公權力的。

當你持有少數房產,大部分人一起持有房產的時候,公權力並不敢對你做太過分的事情。

他不敢把你的房產從土地上拿走,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有房產,哪怕小一點,不值錢一點。

花費巨額的成本和公信力把大部分人從一片土地上趕走,當官的也不傻,如果有其他選擇,他們一定是會選擇另外一種的。但是,政客們不會選,不代表這就不是一個選擇了。把土地和房產分離,這始終是一個選項。當一個人擁有了大批的房產,只需要弄死一個人,就能把這一大片房產涉及的土地資源全都解放的時候,犧牲這一個,幸福千萬家的時候,阻力只有一個人,而動力有整片土地產業鏈上的既得利益群體的時候……

你猜……

公權力會怎麼做?

那一天,歷史會重演。

這根本就不是哪種方案賺錢多的問題,是一條生路,一條死路的送命題。

所以,馬雲這麼聰明的人,怎麼可能把資產換成房子?

實際上,任何一個上層人士,都不可能把資產集中換成房子。

因為中國的房子,並不是「不動地產」,而是,「一種參與階級變動遊戲的門票」。

就因為房產的本質上是一張門票,你大可以放心上車,只要你買的是門票而不是房子,那麼就壓根不用擔心他會跌。但是,已經階級變動到很上層的人士來說,少來幾張門票租出去還行,拚命攢門票的話,就是作死的行為了……


開發商把房子自己留著不就成首富了,為什麼要賣給馬雲


這問題一點不可笑,而是可悲。

賺錢能力比得上馬雲的不多,剩下大多數大大小小的實體經濟忙來忙去一年到頭還不如囤積房地產賺的多,可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實體經濟提供了就業,稅收,消費需求,而囤積房地產什麼都沒提供,等到真的沒人投資實體經濟了,怎麼辦?


馬雲從小屌絲走到今天中國首富常客用了多少時間?資金翻了多少倍?年收益率是多少你算算。相比之下,他怎麼會看得上買房子那點收益率?


那阿里不就是房企了嘛?一直不流通,壓在手頭不能變現,賬面上的錢你也不好算,不同地區價格不同


我敬佩你是條漢子,能提出這個問題,佩服!


市場上有10個球,一個一萬,你猜集齊10個要花多少錢?


這個假設是不了解互聯網產業,也不了解政府的政策。

1.馬雲的阿里巴巴比房子更值錢,因為房子升值是被動的,且變不了現,而阿里巴巴目前具備很強的變現能力;

2.阿里巴巴作為一個平台,不僅是錢的問題,還有很多人的生計問題,在這個規模上,政府已經不會讓他變賣或者倒閉了;

3.馬雲作為一個杭州的企業家,如果把財產都放在北京,那麼他的社會評價將一落千丈,作為公眾人物,名聲比錢更重要。

4.阿里巴巴全國就一個,可以形成壟斷,依靠互聯網政府不會管太多;而北京的房子是買不完的,他真要買多了,有人就約談他了。

……還有很多理由,不一一列舉了。


又是個皇帝金鋤頭迷思。


非常好的一個論點。一個經典案例,當通貨膨脹速度大於實體經濟增長速度,企業寧可持有生產資料(地產,工廠,設備,原料)而不願進行生產。因為這些資料自己就會漲價,利潤比生產活動更高。

如果我有幾十個億,是買房還是做公司?

馬雲不願意,我當然不是馬雲,不知道他怎麼分析的。但從表面上看,只能說明中國還沒到那個拐點。否則我們看到的首富應該在房地產行業。


你竟然能覺得馬雲爸爸資產增長的速率不如房地產?對此我表示無能為力


馬雲也買了,不過剛買完,就讓住戶用原價買回去了。

—————————————————————

讓我們開一個腦洞,假設住戶不立馬買回去,會發生什麼。

馬雲把房子都買了,他自己一個人肯定住不了,他需要變現去購買別的東西才能實現自己需求的滿足,房子僅僅是滿足他的住房需求,當然,這裡也有一種「征服」的需求,就是你看,我能擁有這麼多房子!

然而,這種需求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面前,並無卵用。

當然,給自己孩子住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但這就要考驗馬雲的生育能力了。以馬雲的資產,幾千套沒問題吧。這幾千人口可是不能睡大街的。他們拿著馬雲給的購房款,需要另找住處,這個時候,另蓋房子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建材的供應,主要都是在新增住房上,要滿足這部分因馬雲買房而流離失所的人的住房需求,還得擴大建材生產,可是擴大生產又談何容易呢?建材的生產此時已經是一種投入產出比最好的狀態了,突然追加大量投資,邊際效率很可能會降低。也就是說幾千萬人的幾十億購房款投進去,未必能給這幫人再建一個一模一樣的住房。更何況,建這些也是需要時間的,可這幫人現在就要住房。

那怎麼辦呢?這幫人思來想去,突然看到馬雲手裡有大量的閑置用房,而馬雲還在那裡勤奮的造人。造人的速度肯定趕不上現有的需求增長速度,兩方一合計,在馬雲造出能填滿幾千萬住房的人之前,先讓這群人租住下來吧!

(當然,馬雲也不敢不租,一方面馬雲不租不能換服務。另一方面一旦他租到一半不想租了,這幾千人立馬就會搞一場局部的土地革命,讓軍隊進場了。)

這幫人剛剛定住下來,該上班上班,該工作工作,該還原來的貸款還貸款。還完貸款以後。銀行和個人手裡突然有了大量的閑置資金,發現互聯網行業很有發展前景,馬雲又撤資了,現在這互聯網行業,簡直就是一片處女地啊!於是,這幫人把閑置資金都投入到了互聯網行業中。在北京的出租屋中,李雲誕生了!

不久,這幫人在互聯網行業賺的盆滿缽滿,又用原來購房款在互聯網行業賺的錢把房子的產權買回去了。頂算馬雲升值的這部分錢,就是互聯網行業賺的錢,你說他折騰這一通,幹嘛呢……

—————

我這篇回答里,馬雲買了多少房子不是最關鍵的變數


馬雲釋放出了極其危險的政治信號

2017年04月22日 10:21:37
來源:鳳凰國際智庫

馬雲釋放危險政治信號 很危險很危險

2017年湖畔大學第三期開學典禮中,馬雲更是提出了「為市場立心,為商人立命,為改革開放繼絕學,為新經濟開太平」的宣言,這意味著馬雲不僅僅要當中國經濟的教父,還要當聖人,要萬世師表。

馬雲釋放出了極其危險的政治信號 - 海天網 - 參考消息電子版在線閱讀|環球時報電子版|國際先驅導報電子版|參考消息電子掃描版|世界報電子版|環球時報在線閱讀|參考消息報在線閱讀


一個只有不動產的首富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然而我們就想當這樣的鹹魚。


房產怎麼可能拼得過資本市場的資產。


如果是自己住或者丈母娘非要逼著多買,那沒辦法,買。

但要是投資,尤其是借錢投資,一般人我是不贊成的。

假設100萬房子,自有資金10萬,再借20萬付首付。如果房價跌10%你自己的錢就沒了,再跌10%,你就負債10萬。貸款你還要一分不少的還…

泡沫初期持有泡沫,泡沫吹大了遠離泡沫…

Ps:槓桿投資(借債),收益放大的同時風險也在放大,什麼投資之前都先看自己承受能力。

求批評。


這個思維很中國


推薦閱讀:

炒股的人有必要每天看新聞聯播嗎?
怎樣炒股可以確保穩定收益?
如果 1999 年你年薪 30 萬,敢拿幾十萬投資馬雲或馬化騰嗎?
有哪些比較專業的模擬炒股網站?
怎樣寫商業計劃書獲得投資?

TAG:投資 | 馬雲人物 | 房地產 | 金融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