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通北部地區方言如海安話或是如皋話在外地人聽來像日語?

經常打電話給家裡講方言時被外地同學認為是日語


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我從兩個方面來講講。

首先是你的方言本身。「南通北部方言,海安如皋話」 也是答主本人的母語,語言學界一般稱作泰如話,更正式的說法是江淮官話泰如片。

至於泰如話究竟屬不屬於官話,這個問題在學術界仍然有著相當的爭議。就此問題,答主同國內目前研究泰如話的權威顧黔女士(南京大學中文系) 有過交流,不過答案也是模稜兩可。泰如話在1985年之前一直被認為是獨立方言,85年後依據魯國堯先生的論斷被歸入江淮官話。江淮官話,還包括了洪巢片(江蘇的揚州,淮安,鹽城,連雲港以及安徽省部分區域),黃孝片(湖北)等等區域。可是為什麼單單人家會覺得泰如話聽著像日語,這個很有意思。

發音

江淮官話泰如片主要語音特點是古全濁聲母不論平仄都發成送氣清音;入聲分陰陽,如東入聲陰高陽低,其餘地區入聲陰低陽高;去聲分陰陽,除興化、如東、南通外陽去調值接近陰平;覃韻獨立;麻三讀a或o;

上面幾點是從百度百科上拿下來的,很精確,也解釋了為什麼泰如話的聽感為何如此與眾不同。江淮官話其他片區的語言,大家再聽不明白,起碼還覺得是中文。而泰如呢,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的發音特徵,總體上短促有力,比如k韻尾(這個嘛,年輕人發音大多是錯的),支微入魚(如雷字,海安人發出來韻母跟魚是一樣的),再來分為陰陽的入聲(白黑竹壞…入聲字太多了),句法上還有開了掛的上聲連續變調(如海安點),再就是很多詞語有著自己的特色,比如 東西=攪子(杲昃),我們=吾唻、吾佼(泰興)等等,一部分字的發音也確實像日語,老派人數數字一到十,仔細聽聽,跟日語是有點像。日語的漢字讀音本身就跟古代漢語有些很曖昧的關係,不過真要答主說,泰如的好多字發音同朝鮮語(韓語)的很多漢字音讀才是真的像,要說像日語的話,不妨聽聽吳語毗陵片如常州一帶的方言,題主會驚到的

其次呢,這也算是你同學的問題。絕大多數年輕人連自己家的方言都說不好,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去了解人家的方言呢,答主本人對母語方言的興趣在很多同齡人看來就是怪胎以及裝逼工具 。特別對於很多北方同學來說,他們嘴裡說出來的所謂方言,不過是變了語調的普通話而已,這裡不多說,以後專門開帖子講講。而且他們又不了解日語,日語跟泰如差別大了去了,日語只有兩個聲調,普通話四個,泰如六到八個,聽感肯定是差別相當大的,只是如果沒有語言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的差別並不很明顯。題主跟學日語的同學說說家鄉話,人家想必就是另一種反應啦是不。

先講這麼多,關於自己的母語我有太多東西可以說,不過就不限於今天這個帖子了。本人並非專職方言學,興趣所在,還請自斟。謝謝。


首先要會日語才有這樣認為的資格吧……


曾經跟我媽電話說過一句「作業多死了-砸衣度系噶」被室友稱極度像日文


作為一個學過日語的海安人,表示海安話跟日語一點也不像啊


把去年音系學的論文拿出來混混好了,其實海安方言之所以聽起來跟日語很像是因為有些音相似比如

包括其他一些詞語,用praat 軟體分析下就會發現兩種語言的發音圖譜是很類似的


前面幾位都沒看清問題,題主說的是南通北部方言,不是南通話。在外地人看來南通話才像日文,以致外地人都會懷疑南通曾是日本的殖民地。然而在我這個市區人看來,如東話更像日文。

初到南通的外地人,通常都有這樣的感覺:南通話聽起來婉轉悠揚,聽完了卻是一頭霧水。

已故南通籍語言學家王均先生曾說過:南通話,外地人很難聽懂,兩個本地人講話,外地人簡直不知所云,但若是面對外地人,他們會改說相當普通的普通話,而且差不多都會說兩種話,可見他們也知道自己的話不好懂。」

在很多外地人眼中,南通話很像日語,特別難懂。於是,那句著名的「褲子瓦,褲多西瓦;哈子瓦拉,哈地西瓦」成了很多人出題考試的題目。當然,對方琢磨了半天,也弄不懂原來說的是「褲子壞,褲襠先壞;鞋子壞了,鞋底先壞」。

「不僅外地人認為像,也騙過了不少日本人。」本土作家黃步千回憶說,30年前他們去南京開一個國際研討會,吃飯的時候一桌南通人用家鄉話聊天,旁邊一桌日本人聽他們說話,就問服務員:他們也是日本代表?但聽不出他們說的是日本哪個地方的方言。

那麼,南通話與日語有沒有什麼關係呢?黃步千的叔叔黃豫武是一名日語老師,他曾做過多年的研究,「我印象中叔叔畫了張很大的表,上面標註了音標、音高、聲調等。」據他叔叔研究,南通話和日語並沒有多大關係,不過,日語里漢字的發音和南通話幾乎都是入聲。

在我看來,南通話與日文的形成方式類似,都是彙集了南腔北調,南通原先是一個流放犯人的沙洲,各地的口音彙集於此,就形成了南通話。


完全不像...

我有表姐在海安,其父海安人,其母甘肅人(我們家是甘肅人)

去年去海安拜訪我表姐和外甥,吃飯的時候我全程懵逼,他們聊天都只用海安話的啊!

總結:各種官話風的吳語(我知道海安是江淮官話,無奈聽感如此)

和日本語的畫風差得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遠


其實南通蠻大的,各個縣市的語言都不大一樣。比如通州人講話如東人就一點兒都聽不懂


更像韓語,馬車(macha) 和 車票(chapiao) 和 韓語一樣


作為海安人表示海安話是很接近普通話的方言了,在宿舍里簡直沒有隱私可言。

和爸媽打電話分分鐘被室友在線翻譯。

我身邊的小夥伴一致覺得呂四話才是最像日本話的方言……


你肯定記錯了,海安話不像日語,南通話才像日語


首先,南通話的節奏比較像日韓語系的語言節奏

其次,我們聽不懂日語,也聽不懂南通話

這樣一來,難免會覺得南通話像日語

找一個南通人,讓他說 褲襠沒壞褲頭先壞 真的挺像的

y


凡聽不懂的話,在缺乏語言知識的人聽起來,往往都被誤認為是日語或者朝鮮語。


我舍友還說像韓語,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啊!


作為學過日語並且是南通人的我認為日語和南通話一點不像,日語只有平舌音,南通話有翹舌音、捲舌音比日語難發音。


鞋子沒壞鞋帶先壞.....上海話.....


北邊東台大豐的在北京也被說像日本話 哈哈 這一片地理上跟吳語區接近很多人幾代前就是蘇南遷過來的 多少跟吳語有些接近


有個說法是,日本人的祖先是南通人。南通人漂洋過海到了日本,在那兒定居,那個島就有了人。


沒有。其實江淮口音已經挺北方化了,從蘇南到浙江的方言聽起來才更像日語。


推薦閱讀:

「福特」、「喬治」、「彭斯」等音譯根據的是方言發音(如吳語),還是根據中古漢語發音?
粵語內部有多少種方言?
現在小孩接受教育都能說標準一甲普通話,以致不會說家鄉話了,這樣到底好不好?
為什麼大多數人潛意識裡不認為粵語是一門方言?
為什麼不會任何方言,自幼就說普通話,但普話仍然不好?

TAG:方言 | 江淮官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