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上市,期權是否就是個坑?

為什麼要簽期權協議?

就是為了以現在能確定的行權價去購買未來不確定的權利

這個權利怎麼實現呢?

要是公司不上市,怎麼確定未來的行權價格呢?

求牛人說人話解釋一下,拜託拜託


謝邀。

陳誠同志,你要對我們公司有信心,你看你平時坐我對面,直接問就好了嘛。

為啥要簽這玩意?

工資的收益比較固定,而且增長曲線一般都比較規律。在大樣本上,固定穩健的收益一般只能吸引平穩有限的投入,這意味著規劃好的工作時間、工作範圍和業績產出。對於成體系的大公司來說,吼啊,資辭!大公司是一盤大棋,一般擁有較堅實的底盤和增長預期,在人力上明確可預期的投入與產出實際上能夠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很多大公司毀在所謂的「改革」上,就是因為肆意調整導致人力上的投入與產出無法預期,風險傳導到核心業務上,嗝屁。

但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你是光腳造反,是以一個個緩則的身份進入到已成型的市場里。在前期人力預算低的情況下你希望團隊爆小宇宙一個打十個,錢少事多高風險,那必然要求高回報。出力出命打江山事後分文不取,那是隔壁老王。但你現在手上沒錢,那怎麼辦?畫餅...哦不,發期權唄。

期權嘛,粗略地講,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先定一個價格,然後允許你在滿足一定條件後買入。例如工作五年?咦那邊粗糧的童鞋怎麼有人倒下了趕緊扶起來。然後在公司IPO了、ABCDEFG輪融資了、被收購了、老闆喝多了等情況下,你可以按照市場認可的、同事認可的、投資人認可的等價格,賣出。一般期權給你的價格會定的比較低,你賺的是賣的時候的那個差價。當然有時候幾股並一股這種ADR的爛事也是挺噁心的,哎哎哎優酷的童鞋怎麼也倒下了趕緊扶起來。

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vesting條件,這個就交給專業人士吧。我手上確實有幾家公司的期權和股份,但是出於保密條款我不能在這裡透露,抽空請我喝咖啡我跟你私下講講那些0.1刀變30刀的神奇故事。

那問題來了,要是丫不上市,這玩意價格怎麼算?

官面上說,一般會找家第三方幫公司算,例如四大的童鞋搞個必輸...啊不,black scholes模型神馬的,所以該有的價格還是會有的。當然,這個價格出來後,老闆認不認,你可以賣給誰,價格是不是underwater,那又是一筆我不會算的爛賬。

實際一點看,行權條件不變態的前提下(某公司要八年我會亂說!),有融資的公司多數期權價格還算靠譜,畢竟錢進來的時候別人已經幫你把公司定了價,剩下來自己好好算就行。沒融資的話看基本盤找對標公司估,基本盤不行或者找不到對標公司...兄弟你膽子比我肥,你還是趁現在進A股吧。

拋磚引玉,細節交給專業人士。總之,期權這玩意大家要放平心態,這張大餅是煎出來的還是畫出來的,不確定的因素太多。知乎上互聯網人多,相信靠期權日天的不少,但被期權日狗的也很多。我的一些老兄弟,有了那幾張紙,我就是幫別人拿著上市公司大幾千萬的股票都挖不動;另一些老兄弟,那幾張紙就真成了廢紙。盡人事,聽天命吧。

但是,我還是很資辭拿期權的,畢竟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錢不長眼呢?


恩,看來我們的小草根公司也可以考慮設置期權了,夢想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不上市不代表不能交易,中國資本市場交易渠道太少,所以我們誤認為證交所是唯一交易地……事實上你把經營的火鍋店轉給好朋友不也是一次股權交易嗎


花2塊錢買個500萬的夢想,結果你嫌貴~~~


你以為上市就不坑了嗎?

拆股行權價分分鐘把你期權變負資產。

期權全看老闆(不一定是創始人)的良心


期權能否獲益還是要看你對公司發展的預期,以及對老闆的人品的判斷。

不上市依舊能獲益,上市也可能沒多少收益

具體期權方案要看草案,裡面會寫明行權價格,行權時間,行權條件等等。

我們有一家客戶至今沒有上市,但是幾年前的員工股權激勵,光第一年的分紅就把行權成本就賺回來了。如果你擁有公司股權但是公司無法在二級市場交易,那麼也可以通過分紅獲益,當然你們企業的利潤好才有可能分紅。


還是看公司發展,發展好了才會有收益的。


期權不一定非得熬到IPO。。。

經營效益好的餐飲項目可能但利潤分紅都笑死你了,餐飲巨頭不上市的一些原因也在此。

同時專利好,會被收購的話, 帶頭大哥夠仗義的話,也能換不少錢了。

當然,A股不成,還有新三板,創業板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美國納斯達克等等等等。。。


推薦閱讀:

股票上漲為什麼說要有量的配合?
貝塔係數和相關係數的區別?
現貨微盤投資?
有沒有高質量的經濟金融類節目?
想進入銀行同業部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TAG:創業 | 上市公司 | 首次公開募股IPO | 股票期權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