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業在 2017 年是否出現回暖?和新零售有關嗎?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商業研究所,更多「商業」、「公司」、「行業研究」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看到一篇文章:蘇寧上半年業績扭虧 釋放零售業回暖信號

零售業近期釋放回暖信號。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7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3.1%,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6.3個百分點。

因為線上流量越來越貴,大家轉向「新零售」,是否促進了傳統零售的回暖?


目前新零售中最火的是無人便利店,相關的深度分析可以看這裡:如何評價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

再來說說零售行業是否回暖?這個問題要按業態來分:

  1. 自動售貨機的規模增速極高。售貨機的回暖的確拜新零售所賜,資本入局,帶動訂單量暴增。友寶又重新被當成「寶」,最新的模式都在做放大版的友寶售貨機,即 SKU 更多、商品種類更豐富。但問題在於:國內售貨機產能是日本的一半不到,日本年產 30 萬台,我們的減速機、伺服電機的設備和技術遠比日本落後,產能不是小錢能解決的問題,而核心是我們沒有富士,沒有松下,國內最強的廠商就是日本富士電機在中國的子公司——富士冰山。(哎,自動化方面還是得靠日本吃飯。)

2. 便利店規模增速 8%。這並不是新零售這個概念炒起來的,而是人均 GDP 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水到渠成的結果:中產掌握的財富及其消費能力開始崛起,離婚率增速超越結婚率,人口老齡化等等都帶動了便利店的業態。

3.但超市增速 2%,都沒跑贏 CPI,主要原因是超市過於傳統,這些年來都吃老本,SKU 更新頻率低。在便利店沒崛起的時候可以吃老本,但現在業態更豐富,技術手段更先進的情況下還止步不前就很懸了。所以現在一線商超都在尋求和零售 SaaS 公司合作,研究交易數據,盤活線下流量,做精準營銷,促進轉化等等。我對超市未來的趨勢並不樂觀,它會被便利店和綜合性 shopping mall 吞噬流量。

4.百貨增速以 2% 的速度下降,加速度下降的加速。這個數據背後是多個品牌關閉門店的慘狀:美特斯邦威三年關店 1500 家,一年虧損 1 億元。三年關閉1500家門店 美邦創始人周成建開始反思。寶潔也在中國陸續關閉廠商及盈利性差的品牌櫃檯(玉蘭油、嬰兒護理業務等)。品牌店被電商侵蝕的非常嚴重而透徹,線下店成了試衣間、試裝間。跟創業項目聊天也聽聞到很多品牌店在尋求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線下流水,打通線上線下的數據,做精準營銷。這條路是有機會挽救線下頹勢的,畢竟線下數據還沒有被太好的採集、分析和轉化。

傳統零售業如果不和電商結合,如果線上線下數據不打通,回暖也是炒概念,並非真繁榮。


2017年太適合作為轉折點來分析傳統零售了。從宏觀上說,電商流量的高速增長溢價消散之後,越來越多別的模式和創新就顯得更加有意思,總結來說,2017年的熱點可以歸納為:

  1. 精選模式的崛起,作為品類殺手出現了:網易嚴選,百果園及鮮豐水果,名創優品,良品鋪子
  2. 折扣店的興起,主要是在生鮮領域:合肥樂城(生鮮傳奇),錢大媽
  3. 餐飲+零售的模式崛起,盒馬鮮生和永輝超級物種是最典型的形態
  4. 無人零售業態的興旺,辦公室貨架和所謂無人便利店可以總結

前三個類型,國外都已經有可以借鑒的成功案例,國內的效仿中,精選模式的成功概率似乎是最大的,已經有公司展現出了很強的盈利能力,後兩者應該還在衍化中,盈利模式快要找到了。第4個模式還在依靠VC的資金,一方面考驗消費者的人性,另一方面考驗零售技術成熟度,他們大概不太關心盈利。

還有幾個趨勢:

  1. 門店面積變小,SKU數量變少,類」便利店「的運營模式在批量複製在其他業態中,這樣可以做到門店管理簡單,選址容易,租金可控,易於批量複製。這一點在上述4中模式中的第1、2和4類中都有體現
  2. 特許加盟,這個消費者原本聽起來還是比較負面的東西,正在以一個新的形式出現,讓一些企業開始起飛。主要體現在上述4類模式中的1和4
  3. 更加註重商品本身!賣更好的商品!好的定義可以是好的品質或者好的價格,預估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比例在未來三年會有很大的提高
  4. 線上下單,門店端配送這個概念,迅速的引爆了一把,又迅速的被證偽了

最後直接來回答這個問題,傳統零售業在 2017 年是否出現回暖?部分傳統業態沒有出現回暖,如大賣場(人流持續下降)、一些服裝零售(持續被一些新品牌打壓)。但是新的業態出現了,新的品牌出現了,他們可能是典型的傳統零售範疇的生意,但是活的越來越好,因為他們讓線下消費變更加有意思了(或者更便宜了、產品更好了、體驗更好了、更便利了)。

宏觀數據的變化,最大的可能是零售商在人流下降和客單價的提高的雙重影響下,在2017年表現為人流下降速度沒那麼快了,客單價提升速度還是很明顯(客單價提高也未必是通脹,更多的是零售商的品類調整,可以理解為人均收入提高)

和新零售有關嗎?如果按照阿里巴巴的那套來定義「新零售」,我覺得是沒太大關係的。不能說,上了個新的POS系統和會員系統覆蓋了APP端,就算是新零售了。情緒上,還是挺煩「新零售」這個詞的,更像一個口號。


不專業回答,無數據,隨意噴,僅供大家開拓思路。

早就開始回暖了,只不過之前被電商衝擊的尾巴還沒過去。

當蘇寧國美線上線下同倉發貨,當京東天貓玩完線上超市又玩線上生鮮,當阿里統一快遞開啟物流三國,新零售整體布局已基本完成。以生鮮,日雜,小百貨為主的 "精品生活便利店"將在一定程度和規模上取代小型便利店。

要不然,你以為淘寶和京東的生鮮超市要賣給誰?手握龐大物流和倉儲中轉,不當二道販子太浪費了……他們將逐步成為新的便利店全品類供應商,各種商品的各級供應商逐步被天貓和京東的中轉倉替代。現有便利店擴張並更名為 貓狗生活店。

居民的生鮮,日雜購買傾向也逐步從性價比向精品靠攏,西紅柿土豆雞蛋會按"個"賣。豆角葡萄豬肉按"份"賣。大超市的生鮮日雜競爭力只剩下了促銷拉動客流。

新零售另一個角度就是小店大連鎖的加盟形式,無論有人無人,無論自助人工。無人店和自助設備一樣,僅僅是一種局部優化購物流程的操作,影響不了零售格局,真正影響的是物流,倉儲,規模議價能力,數據流。

以上,都是胡扯。但是能讓你想想零售怎麼玩才算新,怎麼玩才好玩,也就挺好了。

豎屏玩王者農藥算不算新競技?


從無人店的誕生,到京東、永輝的聯合,傳統零售業似乎拉開了新的格局。

新零售的到來,是一種時代趨勢,順勢而生。傳統零售業的發展在互聯網經濟的衝擊下,不得不選擇轉型,在這種風口,新零售產生。

從阿里的新零售布局,到今年雙十一漂亮的數據結果可以看出,新零售是零售業的一種成功的轉型,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一種線上流量與線下體驗相融合的商業模式。

解決消費者的問題、降低獲客成本,需要用到互聯網科技的力量。互聯網的重構,不僅是技術的升級,同時也是生產關係的重構。互聯網的應用可以讓運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

逛客派依託互聯網,運用大數據的收集和運營,優化管理方式,通數據壁壘,使商家全面、準確、快速地了解消費者,線上線下的互通融合,將提高服務質量。以大數據為支撐,提供精準的定向邀約,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互動式購物體驗。


增加多渠道銷售模式,覆蓋面廣,商品推送到用戶面前,能更好的服務消費者,激活整體的零售業

1、通過電商渠道的擴張希望找到一種低成本的增長方式

2、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盤活庫存,優化結構,降低風險。

3、改造門店給消費者提供更多互動的內容,增強社交性和參與感把客人拉回店


嗯,我覺得也是有一定聯繫的


謝邀。前幾天和一個當年一起入職某500強零售業的朋友聊天,以下幾點可以說明,傳統零售業越發難做。1、人才流失,業內很多朋友或轉崗或轉行,朋友最終不堪業績壓力辭職。2、互聯網衝擊厲害,生意難做,存在惡性低價競爭,業績壓力只能一層一層下壓。


回暖是必然的,互聯網的經濟泡沫下,要求傳統零售企業,降低用戶維護成本。結合網路手段,提成產品價值空間。貌似很多已經開始在做了。


別指望了


第一點,線上線下商品有差異。第二點,大部分線上商品售後與線下售後無法比擬。第三線上商品體驗成問題,線下商品如何一看遍知道。總結就是質量,售後,體驗。結果如何我相信不用我說了


^_^謝邀。

我只能說我不專業。售賣不光是商品到手,更是購買過程中的體驗,而線上則完全沒有。但是零售行業線下注重服務體驗,而線上價格優勢。現在線上運營成本在提高,如果失去優勢,將很難持續。而且,據我了解,很多品牌(特別是服裝),線上的東西跟線下的(傳統門店)生產線,生產標準完全不一樣。


謝邀。

目前品牌產品的市場布局,線上和線下的產品線,布局是不一樣的。同樣的產品,考慮到電商的沖擠,廠家一般會對線下的零售市場給予更多的讓利,這大概是回暖的部分原因吧。

另外一個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產品都是需要傳統零售市場的,電商的存在只是增加銷售渠道,方便購物,實物勘測對比試用仍然需要在現在實體店進行,與消費者緊密接觸,拓展積攢更多的形象口碑。

所以,零售市場出現銷售回暖並不是一種讓人震驚的現象,或者說,指數零售市場再次回到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今年是提出新零售概念的第一個雙11,下面就針對雙11說一下傳統行業在新零售的影響下有什麼改變。

一年一度的雙11天貓購物狂歡節剛落下帷幕,最終以1682億收官,再次刷新了記錄。而在這個全民狂歡的日子裡,作為低關注度的傳統建材行業中的瓷磚企業,今年的雙十一到底戰況如何呢?

互聯網對傳統建材行業的滲透就發生在幾年之內,瓷磚行業正式加入「雙十一」大戰,大約是從2014年開始的。從2014年的瓷磚類別總銷售額約2000萬,到2017年4家品牌銷售額衝進億元,其中包括諾貝爾銷售額4.6億、東鵬銷售額4.55億、馬可波羅銷售額1.4億、歐神諾銷售額1.1億。

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瓷磚行業的「雙十一」呈現了幾大特點:

一、線上銷售額呈倍數級增長,大部分份額依舊是被具有「品牌力」的一線品牌佔據。品牌依舊是行業的「剛需」。而首次參與雙11的歐神諾瓷磚旗艦店銷售一炮打紅,11月11日當天交易金額達到1.1億元人民幣,登榜天貓雙十一瓷磚行業TOP4,確確實實是跑出來的最大黑馬。相信這也是歐神諾在電商平台上獲得了里程碑式的勝利。

二、線上、線下結合,「雙十一」折扣活動和線下同步,總體來說瓷磚行業這幾大品牌今年都做了服務升級,包括促銷力度、多媒體多維度的傳播手法以及同質全套服務等。

三、新零售賦能傳統行業,頭部品牌突顯大優勢。如東鵬從升級消費者服務上著手,消除線上線下服務差異,提供線上線下同服務等。但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歐神諾陶瓷,通過搭建互線網技術平台,全面使用VRHome、3D雲設計、CRM、大數據等工具,使得產品銷售服務的消費過程實現線上線下渠道的高效交互,讓瓷磚消費快速實現「所想即所見、所見即所得」的場景新體驗,大幅度提升效率和消費體驗。

2017雙十一雖然已落幕,但瓷磚行業已進入新零售的新紀元,相信在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會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行業整體效率,為消費者提供舒適的購物體驗,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年雙十一陶瓷行業的更輝煌成績。


推薦閱讀:

專業學的是文化產業管理,如何進入公關行業?
怎樣了解一個行業?從哪些角度去了解?怎樣去了解行業特性?
現在市場哪些行業算是新興有潛力行業?
國家壟斷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會取消壟斷嗎?
有哪些行業內幕甚至黑幕?

TAG:零售行業 | 行業分析 | 財務分析 |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