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虧損的交易方法即使反著做也照樣會虧呢?


暴虧容易,但想穩定虧損很難(刨去點差成本)。


虧損不是因為交易方法或交易方向,而是沒有穩定性,或者說一致性。

比如我以拋硬幣的方式交易,老是虧損,你能通過跟我反著做盈利嗎,顯然不行,你不過也是在拋硬幣交易而已。

所以如果你能找到一個能持續穩定與行情做反的人,理論上你去反著做還是能賺錢的。但是這和持續穩定做對一樣難。


交易多了會知道,越到後期,其實考驗的是心理層面的東西,越容易上升到哲學層面,反而方法是次要的,題主真正的原因應該不是方法而是心態。舉例來說,據投資專家分析,過於頻繁關注你的投資組合,常會帶來財產損失,造成身心健康方面的傷害。因為時刻關注投資虧損,一些投資者還會出現「厭惡損失」。在這種情緒的驅使下,他們會選擇調整資產結構——賣掉盈利的品種,仍留下「虧損」的品種。如此循環往複,最終釀成大錯。

那麼,如何擺脫厭惡損失?耶魯大學教授Robert Shiller用一張圖表告訴我們,減少關注投資產品的頻率,並不能擺脫「厭惡損失」。

橫坐標:發現資產下跌的概率縱坐標:查看投資情況的頻率

圖表顯示,如果每個月查看市場的狀況,結果會發現市場呈下跌狀態的幾率為39%。即使減少關注頻率,也會有31%的概率發現行情不妙。

看來,想要避免「厭惡損失」引發的不理智決策,還得想想其他辦法。

厭惡損失:一種先天生理缺陷。

說起來,「厭惡損失」的存在並不能全怪投資者,它其實是一種「生理缺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表明,「厭惡損失」是由人腦中一個叫杏仁核的部位驅使產生的。杏仁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它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而沒有杏仁核的人,也就不會有「厭惡損失」。

不過,即使想要避免「厭惡損失」,也沒人想摘除自己的杏仁核吧?想從生理結構上入手調整行不通,還是找找後天生成的策略,來武裝對抗這與生俱來的「厭惡損失」吧。

首先,你得明白:理性的投資是長期的。從下圖可以看到,雖然市場會在短期內起起伏伏,但1871年的1美元握到今天,那可就是3萬4000元了!

1871年—2016年 1美元的增值情況

其次,你需要制定一個理性的投資計劃,並嚴格執行。譬如:

設置一個資金復投賬戶,那麼無論短期內市場走向如何,長期來看,你就是持續在投資的。或者,你可以將部分資金委託給自動投資產品或可靠的財務顧問,那就可以徹底別管了,出門去看花花世界!

再者,請不起專業財務顧問,就讓自己變得更專業。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己吧!趁早、頻繁、堅定地反覆投資練習,經過時間的打磨,終有希望成為一代投資大師嘛!

在中國做投資,除了學習基礎的金融知識和隨時關注市場動態,需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平台。開發背景夠硬、風控團隊夠牛、覆蓋面夠廣,這樣的平台才適合你在上面做投資。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平台需要足夠專業,最好是牛人匯聚,在做不好投資決策時方便向大牛求教。如果在對自己的投資水平沒有把握之前,也可以選擇在模擬平台練習操作。比如我的外匯模擬賬戶

本圖片截取自模擬交易App FDT外匯操盤手

記住:投資從來都是簡單的(不複雜),只是沒那麼容易罷了。


因為你連虧損都不穩定


1,什麼叫虧損的交易方法?你的意思是負期望的交易方法吧(以下的闡述都是假定你說的是負期望的交易方法)。

2,不知道你判斷負期望的交易方法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是一筆兩筆的輸贏,那麼我覺得立刻判斷這個交易方法是負期望的就太草率了。甚至連續20筆虧損,判斷這個方法是負期望的交易方法,仍然太草率了。如果是讓你爆倉了,那麼爆倉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交易方法的問題。即使你用一個盈利的交易方法,也有可能虧損。

3,我不明白你說得照樣會虧是什麼意思?是一筆兩筆的輸贏,還是爆倉,或者是連虧?或者是歷史測試的失敗?亦或是在某段時間裡的低潮期?或者是不正常的盈虧曲線?

4,其次,你判斷正期望的交易方法的標準是什麼?怎麼就叫正期望的交易方法了?假如一個正期望的系統,不是逆著人性的弱點建立的,它應該建立在什麼標準之上?是不是一筆兩筆的輸贏,就可以立刻判斷這個系統是正期望的?是不是連續盈利幾十筆,就立刻判斷出這個 方法是正期望的?

-------------------------------------------------------------------------------------

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

盈利是正確?虧損就是錯誤?

勝率高就是正確?勝率低就是錯誤?

盈虧比高就是正確?盈虧比低就是錯誤?

一連串盈利就是正確?一連串虧損就是錯誤?

一段時間的盈利就是正確?一段時間的虧損就是錯誤?

能夠暴利就是正確?不能夠暴利就是錯誤?

歷史測試正期望就是正確?歷史廁所負期望就是錯誤?

不爆倉就是正確?爆倉就是錯誤?

價格統計就是正確?個人感覺就是錯誤?

正期望的系統就是正確?負期望的系統就是錯誤?

股評專家說得就是正確?自己思考就是錯誤?

書上說得就是正確?實際驗證就是錯誤?

概率就是正確?風險就是錯誤?

機械交易就是正確?隨機應變就是錯誤?

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

順勢就是正確?逆勢就是錯誤?

順勢就是錯誤?逆勢就是正確?

止損就是正確?不止損就是錯誤?

止損就是錯誤?不止損就是正確?

加倉就是正確?不加倉就是錯誤?

加倉就是錯誤?不加倉就是正確?

持倉不動就是正確?落袋為安就是錯誤?

持倉不動就是錯誤?落袋為安就是正確?

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


舉個簡單栗子,如果虧損是交易成本引起的... 你至少要列個邏輯式


他們講的都太啰嗦、太含糊,我來簡單地總結一下:

1、理論上,在一個負和遊戲里,很有可能正著做和反著做都虧錢,因為可能你的方法收益期望本來是0,但是再交個手續費……就負了。

2、抽象地說,你的方法虧損了,要麼是買的時機不對,要麼是賣的時機不對,你反著做,基本上買賣總有一個時機不對,一樣虧。但是這在邏輯上帶來一個問題,如果之前買賣時機都錯誤,我反著做,豈不是時機都正確了?那麼請看下面一節,

3、你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交易方法」,你以為自己有一套交易方法,但實際上你並沒有嚴格遵守交易紀律,所以實際上主宰交易行為的,並非你以為的那個「方法」,而是別的因素。當你所謂反著做的時候,同樣不會遵守交易紀律,還是按照那個「別的因素」去操作。

實際上,3是絕大多數人面臨的情況。比如,很多人看線,看指標,看財務數據,最後抵不過一條新聞,甚至一條小道消息……


因為你簡單的認為這個世界不是向左走就是向右走


反著做也虧損是因為有點差,並且重倉被價格走勢上下刷臉。


因為你沒有反著做


過去 虧損的交易方法,不代表將來還是虧損。


根據我的測算,其實你隨機坐勝率會高點,最起碼半對半,前提是控制好盈虧比。

理論上,無論走勢怎麼走,你一直做多或做空,勝率也是一半了。

不用太關心勝率,盈虧比。


股市並不是零和遊戲,交易是有成本的。

設想一個拋硬幣猜正反的遊戲,每把 1 塊錢,賭錯什麼都沒有,賭對贏 1.98 塊 (相當於收 1% 的手續費)。

你玩 10000 把,可以穩定虧 100 塊。你朋友反著做,也可以穩定虧 100 塊。而莊家可以穩定的收到 200 塊。


"正"做和"反"做並不對稱


驗證了多久?


問為什麼前先確定是不是。

至少我見過很多靠反向單策略盈利的。


這個問題其實聽起來很奇怪,但其中邏輯很簡單的,就是有限的本,對上無限的收益,拼不過。

說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外匯平台的,當時我一個客戶,跟劉皇叔似的,逢戰就敗,敗了再戰。他基本每次入金2個禮拜就爆倉,就這樣還一直玩了半年。

當時天真的我就想跟他做反向單,心想有明燈,肯定有錢賺了。結果第一個禮拜我就差點爆倉。

其實人家收益的峰值也是好幾倍的好嗎,跟他做反向對方只要翻一倍我就爆倉了,而這種收益率在高槓桿的外匯平台里是分分鐘的事兒。

那為毛明明有這麼屌的收益能力,最後還得爆倉呢,就是開頭那句話了,有限的本,對上無限的收益,拼不過的。他拼不過,我也拼不過。

我100塊本,只能承受100塊損失,收益達到-100%我就得離場宣告失敗了。但他能承受多少收益呢?無限%,賺多少都不會覺得自己多。他永遠不會宣告自己勝利。

所以即便是和客戶對賭的平台,看準客戶最後虧多贏少,往往能賺個爽,但其中也需要很大資金量的流水來支撐的。


我還真見過有老闆這樣做,拉幾十個沒學歷沒經驗的白紙,給他們小資金做期貨,然後自己團隊研究一個反向系統,每個月把做得好的個體剔除出去,留下的各個都是自以為能賺錢的「人才」


因為並沒有真的反著做,或者說a股市場融不到券,沒法反著做,假如讓一個炒期貨的賠的特別慘的人來當明燈,那麼反著做一定賺錢,我僱傭這麼一個人,給他一百萬資金,我拿著1個億,他多我就空,他空我就多,他賠完了再給他100萬繼續這麼玩,感覺世界都是你的了。唯一的問題就是給他多少工資合適的問題了


應該說虧損的不是方法,而是其它;所以針對方法反向操作是盈是虧,也還是取決於方法之外。

腦洞開一下:如果與大量新手進行嚴格的反向操作,贏率還是蠻大的。


因為有爆倉和手續費……


因為是由人來操作買賣的,只要買賣決定還是由人來決定的,那就是人性的博弈,股市中只有恐懼和貪婪。賺了一點你想要更多,結果虧著出來。虧了一點你害怕了,跑了,結果只是一個正常的回調,股價繼續上揚。


推薦閱讀:

公司不上市,期權是否就是個坑?
股票上漲為什麼說要有量的配合?
貝塔係數和相關係數的區別?
現貨微盤投資?
有沒有高質量的經濟金融類節目?

TAG:股票 | 外匯 | 交易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