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是不是很雞肋的專業?

相關問題:

英語專業會逐漸被淘汰取消嗎? - 教育

相關鏈接:

英語專業工作、考研出國面臨的現實困境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578568/?start=0

http://www.19lou.com/forum-175-thread-17441375189310079-2-1.html


前段時間關注了這個問題,高票答主築室,說的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我本科學的是翻譯,碩士讀的是口譯,現在博士的研究方向30%和翻譯相關(70%是經濟),工作是給某部委做新聞翻譯,我對英專包括MTI或者整個英語教育、英專生的就業都很感興趣,最近準備和應用翻譯界一個有名的老師一起做這方面的課題項目。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拋開人文情懷,從現實的角度說,英語專業,就業不容易,養活自己尚可,想賺大錢太難。像張璐、林超倫、孫寧這樣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是少數。很多英專生看著新聞上對總理首席翻譯,對同傳時薪4千的報道,心中充滿了熱情,好像自己的未來就在前方,其實等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高不成低不就的自己,有多難。

我對英美文學、語言學並不了解,一直都是搞翻譯的實踐派。作為學翻譯的英專生,我覺得問題出在兩個方面:

第一,施教者。07-08年的時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置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也就是MTI,目的是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一開始只有15所,到2011年,150多所,現在應該是有206所。本來開設英語專業的高校就非常多,一夜之間MTI又火爆了起來,有些學校的考研錄取分數基本都在400+。這是好事嗎?對想考研的英專生來說,好像是多了個「能上學」的選擇,雖然學費不便宜,但總好過「沒學上」。但對於要畢業的英專生來說,全國這麼多MTI畢業生,又能有多少工作崗位?MTI學制短,2年,大部分學生的感受是什麼?本科剛畢業,剛寫完畢業論文,還沒怎麼上課,什麼都沒學呢,就又要寫畢業論文,準備畢業了,好不容易避開了就業最難季,又要敢上就業更難季了。畢業-「再就業」-畢業-「失業」。不過也就是一兩年的事兒。

開設MTI的高校數量上去了,質量卻下來了。我讀研的時候和其他學校的同學交流,有不少人吐槽自己學校的課程設置非常不合理,MA和MTI都在一起上課,理論課老師講幾次,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同學們做Presentation,也因此有了CPU的稱號(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實踐課,練練筆譯或者口譯,由於人數多,很難一一點評,口譯課上一次發言的機會都沒有也是常有的事兒。說是雙導師制,校內校外導師共同指導,負責的校外導師還會帶學生去同傳會場觀摩一下,有些老師甚至一次都沒和學生見過面。糊裡糊塗,畢業的時候寫個1-2萬字的實踐報告,就算畢業了。所以說選擇學校要謹慎,206所里要盡全力衝刺師資力量強、業界口碑好的學校。

第二,受教者。一個巴掌拍不響,學生也有問題。英語專業等於沒專業,這話別不愛聽。有道理,確實有不少其他專業的同學英語很好,甚至比英專生的英語都好,但也有英專生,不只是英語好,如果讓他學其他的專業,也一樣能學的不錯。所以說,這不是選擇哪個專業的問題,是學習能力的問題。不管是因為高考失誤,還是一時糊塗,選了英語專業,既然你知道自己的局限性,為了將來的就業考慮,就應該提高自己的可塑性啊。英語專業或者文科大類,女生學的多,而現在,任何情況下,女生就業都比男生困難,文科的崗位又有限,所以難免競爭會非常激烈。我看很多公眾號的粉絲給我留言都反映了一個通病,眼高手低。想要一個不錯的未來,又不想付出任何努力,沒有人會把任何東西白給你啊,你想要錢,就要用自由和時間去換,想要自由,就要用本事去換。自己都不為自己早點做打算和準備,還在等著誰來救贖你啊?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提幾個建議,也是工作讀書這幾年的小心得:

1. 除了自己的專業課,選擇雙學位。就英語專業或者小語種的同學來說,英語專業很雞肋是不是?輔修經濟類或者法律類的專業,哪怕旁聽都行,在不行,現在的在線教育這麼發達,MOOC、可汗學院、網易公開課,你的選擇真的很多。這裡的輔修或旁聽不是讓你花時間、精力和金錢換個心安,而是真正走腦走心的學習。學完之後,建議考一個相關的證書,比如會計從業證、CPA、ACCA、能考過司法考試也行(算你厲害),考證一方面是學習有方向性,另一方面是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2. 英語專業的學生,努力學好二外,二外學習主要看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語言,跟著學校的老師學好發音和語法,有條件的話,再報個輔導班提高一下口語和聽力。同理,學到一定程度,可以參加一下相應的考試,比如大學法語四級,日語二級,一級等等。別問我努力學好二外有什麼用,我找工作的時候用到了,我的人生信念就是:人活著,就沒有用不到的經驗。

3. 任何人都可以在你畢業要找工作的前1-2年考一下雅思或者托福或者BEC或者托業或者國內的CATTI,不要只局限在專四專八,不是說專四專八80分以上就不能證明你英語足夠好,而是說多一個國際認可的英語證書會好一些。找工作的時候,多一個證明不好嗎?

4. 熟練掌握辦公軟體。不要小看這幾個字,好多人都會在簡歷上寫這句話對不對,但我真的很想問問你們,真的很熟練嗎?表格都能做出來嗎?PPT做的美觀漂亮嗎?不是會用word打字,會插入幾個圖片,就叫熟練掌握。大學四年啊,實習或工作的時候被幾張圖表整崩潰是大有可能的。所以,利用好時間,比如某個寒假或者暑假,跟著書上或者網上的教程多研究學習一下,就像以前老師們總說,把字寫好看點兒,字如其人。現在基本是無紙化辦公,你做出來的表格,PPT就是你的形象,把它們做好,做好看。此外,學一下PS,視頻或者音頻的剪切製作,包括網頁的製作等等,都了解一點,沒什麼壞處,先要能上手,將來才能上手快。沒有人或工作單位會不喜歡招進來就能用的人。況且,會這些,也不過就是基本技能,不是專業技能。

5. 多讀書, 提高寫作能力。這幾年,我意識到,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一方面,讀博士,論文就是生產力,另一方, 工作中,寫得一手好稿子,領導也會喜歡。文科類的工作難免有時候會寫一些東西,公文寫作,單位的新聞通稿,如果是秘書助理類的工作,那估計就更多了,即使都不用,年底或許還有工作總結。寫的好不好,領導一看便知道,這麼多年的書不能白讀啊,朋友們,否則你總會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

以前,我和朋友們說,你說我們學英語的吧,好像就業面很廣,什麼都能做,但好像又什麼都做不好。怎麼辦呢?技多不壓身,尤其是文科大類的同學們,在你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前,多get一些實用的技能吧!

不管學什麼專業,都不容易。其他專業的小夥伴也在吐槽他們的專業失業率高呢。

我的好閨蜜,才貌雙全,英語日語雙專八,日語一級、雅思7.5,托業滿分,本專業是語言,輔修財會,合出過學術專著,實習經歷豐富,又有互聯網方面的創業經歷,碩士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愁著沒地方去,她卻基本沒有失過手,offer拿到手軟的那種人,就是她了。

她很聰明,三高人士,顏值高,智商高,情商高,但是也很拼,很努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

以上。

其他英語類的學習問題:

辭彙篇——背單詞是必須的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聽力篇——有哪些提高英語聽力的經驗和訣竅?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口語篇——怎麼練好英語口語?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閱讀篇——如何提高英文閱讀水平?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寫作篇——如何有效提高英語寫作?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翻譯篇——同聲口譯的大神們是怎麼煉成的啊?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如何提高口譯技巧? - 知乎用戶的回答

CATTI篇-用一年的時間如何準備人事部二級口譯?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實習篇——你在大學裡是怎樣賺到錢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就業篇-英語專業的就業方向何在?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微信公眾號:doctorrabbit1990 (與各位口譯愛好者、英語考研黨、考博黨、法語學習者分享交流經驗,共同進步)

http://weixin.qq.com/r/vkjfx-3ET6Awrbmk9x2s (二維碼自動識別)


之前的答案寫得比較激烈,修改了。但我的觀點不變:國內的英語專業確實是雞肋。上海市教委最近公布了2016年度本科預警專業,英語高居榜首,理由是「在本市高校重複設置相對較多,在部分高校中連續多年招生錄取率和畢業生簽約情況不太理想」,我認為是很客觀的評價。

支持英語專業的答主們給了不少英專生走上人生巔峰的例子(比如馬雲),但這些例子都是上世紀的事了。九十年代外資企業大量入華,英語人才缺口很大,很多英專生因此得到了較好的工作機會;但隨著英語教育迅速普及,英專生就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沒錯,英專生的平均英語能力確實高於非英專生,但絕大部分工作崗位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其實就是日常應用,你說你口音多麼標準、用語多麼native,對老闆來說毫無意義,你對公司的價值遠遠比不上一個勉強能看懂英文文檔但寫得一手好代碼的程序員。

有一些企業對外交流頻繁,對英語能力要求確實比較高,但即使這些企業也更歡迎有其他專業技能而英語又比較好的人才。假設中農機集團現在招聘一個駐外銷售人員,有兩個畢業生應聘,一個是英語8分、技術8分、熟悉產品的工科生,一個是英語10分、技術0分、對產品一竅不通的英專生,你猜人家會選哪一個?現在出國留學這麼時髦,英語好的理工科學生多得很吶!

說白了,英語專業就是「除了英語什麼都不會」的專業,這種人才真正對口的職業就兩種:教師和翻譯。這兩個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現在一線城市中學老師都要求名校碩士,想進高校更要博士畢業,最好還是海龜博士。翻譯這一塊呢,普通筆譯的價格已經低到很難養活自己的地步,法律、金融等專業翻譯雖然報酬高,英專生又玩不轉;口譯相對來說比較值錢,但專業性很強,至少要經過兩到三年艱苦訓練,可以說是整個英語專業金字塔的頂尖。而且口譯行業也漸趨飽和,幾年後還不知道是什麼光景。

有人說英語專業的價值在於提升人文素養,我實在無法認同。不是說人文素養不重要,而是國內絕大部分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根本達不到這個程度。我自己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我們本科就是以聽說讀寫為主,到大三以後才有一些文學和文化課程,而且大部分課程內容非常淺,基本就是告訴你有這麼回事的水平。一個學期學完美國文學史,就算了解美國文學?知道拉康和德里達,就算掌握critical theory?這樣的人文素養也太膚淺了吧。

真正對英語文化感興趣的人,請去coursera選修國外名校english major的課程,體會一下專業文學課應該是怎樣的。我所了解的國內的英語專業,只有北大達到了「提升人文素養」的標準,但我想北大任何專業的學生都不會擔心就業問題。

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問題:名校光環。@進擊的倉鼠球 表示英專同學就業一片大好,這是復旦的情況,事實上北大、人大、南大、浙大的英專生就業情況也不差。用人單位招聘這些學校的學生,看中的不是他們的專業能力,而是學校背景:能進入這個學校就證明你的智力和能力優於大部分同齡人,哪怕你大學四年什麼都沒學,做entry level的工作也足夠了。

但即使在同一檔次的名校畢業生中,英語專業的畢業起薪肯定不是最高的,而且就業面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未來還可能遇到專業瓶頸,英專生工作幾年後回到校園深造的情況不在少數。我舉個例子,我一個學長畢業後進入四大工作,連續三年每天睡四個小時,拚命補習數學、金融方面的課程,才能追上其他專業出身的同事。終身學習說起來容易,實際上非常困難,先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這個毅力。大學是人一輩子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學一些門檻更高的技能呢?

話說回來,英專是否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也不是。所謂雞肋,就是「嚼之無味,棄之可惜」,多少還是有點肉的。@進擊的倉鼠球 提到的一個觀點我認同,那就是傳媒、mkt等相當一批應用型文科專業,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可能還不如你認認真真學好英語,換句話說那些專業比英語更雞肋。英語雖然不應該作為專業,但畢竟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如果你能在英語課程之外及早找到自己的方向,積極學習所需技能,還是很有價值的。

說到底,在現在這個時代英語應該是一門基本技能,而不是專業技能。如果你仍然以為學好英語就是人生贏家,還是醒醒吧。


我從本科起就學習英語,這個月底也馬上要進行英語語言學碩士論文答辯。跟英語專業打了七年的交道。

本科有段時間,我瘋狂地喜歡英美文學。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是我們的必修課。有些詩句片段至今難忘,偶爾會從腦海里飄出來。「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我能把你比作夏日陽光么?夏天溫暖的陽光也比不上你的明媚。

另一首印象深刻的是美國意象派詩人龐德的 In a station of a metro, 詩人用兩行詩,14個字就勾勒描繪出陰暗地鐵里幾個明亮如花瓣的臉頰驚鴻一瞥的動人場景,活脫脫一幅油畫。

後來接觸了語言學,發現語言使用的博大精深。為什麼玫瑰被稱為玫瑰不叫翔?為什麼兒童習得語言更快,發音更準確?不同的口頭禪,方言都和哪些社會因素有關?不同性別的人語言習慣是否不同?等等等等。非常有趣。

我說了這麼多,你一句:道理我都懂,那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呢?

突然啞口無言。

我相信,相當一部分英專生同我一樣。當還身處大學校園時,滿腦子是理想主義:語言學習是一門文化的學習,是人格和靈魂的塑造。一但開始求職,便被社會上的實用主義打昏了頭。

如今的情況是, 你苦心孤詣學了半天的文學語言學,人家統統不看,只關心有沒有二級翻譯資格證。

的確,單求有用的話,英語專業衍生出來的翻譯和英語教師都有職業技能。但且不說英語高級翻譯的門檻之高,很多一般類英語專業學生,本科四年都無法企及信達雅中的信,僅僅是英語筆譯的話,就業前景和社會地位並不看好,除非坐穿板凳鑽研文學翻譯。可當今浮世,文學翻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能有幾個傅雷季羨林之類的大家呢?再加上科技的發展,機器翻譯的不斷優化,我以為,一般意義上的英語翻譯會漸漸淪為編輯工作。

當然,我絕大多數本科同學都選擇了教育行業。很多人都覺得教師的社會地位相對要高,只跟學生打交道,每年兩個長假,很是清閑。似乎是很理想的職業,尤其對於女生來說。No, no, no, 我只想搖頭。在我們國家,儒家文化和從小的教育讓我們深信:老師是偉大的,是蠟燭,是園丁,是無私奉獻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這就是一位偉大人民教師的寫照嘛!

我在挪威上課的時候,曾稱呼一位男老師「Sir.」, 他當時特別驚訝,一臉惶恐:「你不要這樣喊我,我只是一個老師,喊我名字就行啊」。他後來很耐心的解釋道,在挪威,老師地位沒有中國高,也就只是一個職業而已。我很驚訝,也突然意識到國內對教師地位的抬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對教師的道德枷鎖。這也是我決心遠離教育行業的原因之一。

當然,我不是在談儒家文化和教育的地位,我只想對那些正在或即將糾結專業選擇的學生,提幾點建議。

首先,方向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信息的了解是重中之重。在做選擇時,多參考有工作經驗的人的意見,並對專業內容和就業情況進行充分的調查,權衡利弊。

其次,當今大學教育和社會脫節。人文類學科教育,包括英語和中文在內,大都與職業技能脫節,中小城市學校的本科生缺少實踐機會。我本科時,哪知道去大型公司實習,身邊的同學都在做家教。可是隨便一個北京top10大學的大四學生,簡歷上就有起碼四五條閃閃發光的實習經歷。

再次,職業選擇要不斷嘗試,不能盲目隨大流。選擇一個專業不是結束,而是職業決策的開始。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要多嘗試,明白自己的興趣點。

而至於英語專業有沒有用,雞肋不雞肋,相信吧,凡是用心學過的任何內容都會在不知不覺影響著你。

去年秋季校招,我四處碰壁投簡歷找工作。曾經接到一個很有名的證券公司的電話面試,HR本來聊得不錯,突然問我:如果再選一次專業,你還會選英語專業么?我頭一蒙,對啊,學了七年英語的我,要轉行做人力的我,會後悔當初的選擇么?

2009年的夏天,我抱著與數學此生不再相見的決心,毅然決然選了高中最擅長的英語專業。彼時的我,無知無畏。七年後的今天,我經過種種選擇,最終離開了英語專業,但文學的學習讓我明白:生活可以一時寧靜美好,但更多的是挫折帶來的傷心,不滿,失望以及蟄伏後的振奮,最重要的是,面對生活要擁有一顆敏感的赤子之心。

所以,我當時回答的是:如果再選一次,我還會選英語專業。

但現在我想補充,我會選英語專業,前提是我認真了解社會就業行情,在大學中不僅夯實英語基礎,還要多尋找機會進入大型企業實習,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聽取前輩意見,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很明顯,我做的遠遠不夠,所以,我希望那些躍躍欲試,準備投身英語專業的你們,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


這裡放一些海外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和大家分享下。

這兩天在馬來北部的郊區測試設備,烈日炎炎,今晚回來才發現晒傷了。繼續往北走就是泰國了,離吉隆坡真挺遠的!

下面是2016年去過的一些地方(不完整)以及見過的一些有趣的人,大家可以看看。

以上四張是菲律賓

斯里蘭卡

新加坡

吉隆坡雙子塔

以上照片都是用自己的手機拍的,沒有任何優化。就這樣吧。

............................................................

感謝各位的贊同,謝謝。在知乎敢說自己優秀的人,要麼是瘋了,要麼還是瘋了。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評論小弟我優秀,擔待不起哈。

有兩點想說明下:歡迎各位私信交流,但本人不回答任何有關如何學英語及考證問題,這些都是需要當事人自己去弄清楚的事情;2、不回答任何如何找工作問題,這也是畢業生需要提前準備解決的問題。我說的海外搬磚類工作只是一種選擇,至於怎麼找,現在是信息時代,你能找到證明你在搜集信息方面有一定能力,這對以後的工作也是一種幫助。

再次感謝大家,我現在正在馬來西亞北部的小山村跟進設備測試,今天暴雨襲擊,有點小山洪,明天繼續搬磚。

.............................................................

我14年畢業於廣東技術師範學院英語專業,在校期間專四優秀,專八良好,拿過幾個校獎,大三考BEC高級差2分過,CATTI入門3級差2分(實務過,綜合沒過)全程大部分自學,大四好不容易拿了個省賽口譯三等獎,就這樣稀里糊塗地畢業了。

大學在廣州讀的,廣州每年都有廣交會招攤位翻譯,但絕大部分要女生,漂亮的女生。我對自己的口語有信心,覺得這種性別歧視很不公平,在考完專四後就拚命找這種香餑餑兼職,先是展館門口派傳單,網上投簡歷等等。後來得到前輩賞識,介紹攤翻,一做就是三年。大學期間家教什麼的都做過,沒出過省旅遊,沒談過戀愛。

13年11月8號考完口譯,覺得口譯真的太好玩了,考試很刺激,過不過都無所謂了。本來想考個雅思托福,畢業後去培訓機構當助教啥的,聽說工資高,月薪能過萬吶。

11月23號暨南大學文科類招聘專場,找到了現在就職的這家公司,職位是海外搬磚民工(海外銷售經理)。和後來的前輩聊了下,這崗位能出國搬磚長見識,一下子激起了我內心深處的火花。

特么的讀了那麼多年英語,不出去走走看看豈不可惜?咱沒條件出去讀研究生,搬磚也能長見識啊,和鬼子聊天吹水也不錯,況且待遇也不算低。

面試兩輪,破格錄用(公司規定要重點一本以上,前輩極力推薦之下才進去的)。

後面的事情在我的其他答案里也提到了。在公司熬了半年多,15年6月就開始了海外搬磚生涯。東南亞幾個國家都去過,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斯里蘭卡,挺好挺新鮮。

有同學問了,我也想去海外工作,怎麼破?你先別管英語專業是不是雞勒,先問自己掌握了幾個技能,比如,

口語溜不?給個主題隨口說三分鐘行不?Public speaking 怎樣?講PPT有沒有氣場?能不能懟人?

只要你告訴我,這兩項沒問題,而且我專八過了,做人情商也不低(有禮貌,不笨),那麼你可以找到深圳的海外搬磚工作,年薪10萬起,不吹牛逼。

在海外跑的兄弟姐妹個個都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抗寂寞,抗孤獨,抗抑鬱。錢少事多離家遠,逢年過節賓館蹲,一房一人三餐四季,能忍受不?

英語專業不是雞勒,只要掌握了比同期畢業生牛逼的技能(必須是技能,能產生影響和效益的技能,別和我說讀了多少文章名著啥的,除非你寫文章很牛逼)。

一家之言,看不看隨便。

多謝!


不太同意樓上高票答案中所說的英語系「就業行情」。只要對英語專業的性質有正確的認識,加上一些針對性的努力,英語系學生完全可以在就業領域做得和所有文科專業的學生一樣好,甚至更好。

當然,如果你一定要把英語專業畢業後一年內的就業形勢和起薪同CS或者EE這種專業比的話,那隻能說所有的文科專業以這個標準來看都是「雞肋」

我還真認識不少在我旦新聞、傳媒、國政等比英語專業更加「王牌」的專業就讀的學生向我抱怨,他們表示四年來覺得也沒獲得啥特別的hard skill,不如英語系的學生,至少他們的英語都有顯著提高(既不是在黑他們也不是說他們的專業就是雞肋,只是想藉此說明英語系絕對也會有自己的優勢,而他們的專業在我們英語系的人看來也是各種高大上啊)。

甚至我那就讀於經濟學院的男票都和我吐槽過,當初在經院以為自己混得不錯,一畢業不還是和英語系的人進同樣的諮詢公司做同樣的諮詢搬磚狗,結果發現人家比起經院出生的人反而還有英語好的優勢(也可能是因為他混得太差了,不過他們去投行的朋友也遭受過數學或者理論物理等純理科專業的碾壓哈哈哈)。

諮詢狗的真實寫照

上面的只是我從周圍非英語系畢業生口中獲得的對英語系學生的看法,下面也八一八我自己身邊同學的去向吧。

先說說好的:

出國讀研的就不用說了,因為大多都有過硬的英語成績所以申請結果都挺不錯的。我這屆復旦英語系,我比較熟的朋友里有3個去了哈佛(不過都是容易被瞧不起的文科),哥大、賓大、康奈爾等藤校錄了一圈,其中不止有純文科專業的,也有經濟學、統計學的。英國的劍橋、華威啥的也挺多,澳洲有幾個奔著移民去的,也都申請到了不錯的學校,不過英國和澳洲的情況我也不太了解,就不評價了。

玩狼人的時候沒有牌,只好用學生證哈哈哈

其實除了出國讀研的,還有一些是直接申請語言學或者文學博士的……博士都是全獎所以我看她們也都生活得挺滋潤的哈哈哈~畢業後都想走tenure,不過我對這條路了解也不多,有清楚的同學也歡迎補充~

畢業就工作的,至少和我熟的人裡面大多都不錯。有挺多去四大的諮詢公司的,也有去了澳洲的諮詢公司直接跑去Perth工作的,有直接去新加坡的;有特別能混的去了北X光創投,氣煞一群經院畢業生的;有去做了財經記者的;有去聯合利華等快消或者滙豐銀行等外資行做管培的;還有決定享受生活回老家考公務員的;當然最多的還是去四大做審計的……

哦對了,在那些畢業就出國讀研的人裡面,有個去了Cornell的貌似已經在美國拿到了摩根士丹利Institutional Equity Division的return offer了….

而我的兩個室友,一個是拿了哥大新聞的offer卻十動然拒,最後選擇了伯克利新聞的高顏值女神,另一個是英國美國都拿了一圈PR專業offer的迷之萌妹,都已經在美國找到了marketing的工作,祈禱著H1B的降臨了。去了哈佛的我大英語系班長,現在已經在哈佛留校,任東亞系的language instructor了,人家都不用抽H1B的簡直不能更爽!

雖然在知乎這種隨便拉個人都是百萬年薪的環境里,我的這些同學們也只是一群普通人,但是把這個就業數據擺出來,我相信不會比任何一個文科專業的就業數據遜色多少。

一想到我的同班同學已經在這種地方工作了,我的心就隱隱作痛

再說說不好的。

沒找著工作或者沒申上學校的,我還真沒聽說……不過不排除是有人遇到這種情況但是沒告訴別人所以我也不知道。

不過的確有個別同學的確在畢業時候捉急沒有理想的工作,但是最後也都進入了小外企,得到了一份在外人看來也還過得去的工作。而這幾個同學之所以沒有像很多同伴一樣大舉收割理想offer,基本都是犯了一個錯誤,也就是我文章開頭說的:對英語專業的性質沒有正確的認識,更沒有在此基礎上做針對性的努力。

那麼英語專業的性質到底是什麼呢?

在這裡容我引用上面@築室
的一句話:在現在這個時代,英語應該是一門基本技能,而不是專業技能。

我非常同意這一點,雖然我不同意築室大大對於英語系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的看法,更不同意「英語專業就是雞肋」。

那麼我到底是如何從同意「英語只是基本技能」這一觀點演化出了關於「英語專業是否雞肋」這個問題完全相反的觀點呢?

1.
英語這個基本技能並不容易獲取,也比較難只通過自己課外的努力達到一個很高的程度。

啥,外系的很多人不僅專業課學習好,英語也秒殺一眾英語系?就我個人觀察來看,國內這種人真的不多。的確有一些英語標化考試成績不錯的,那還是少數學霸,但其中的不少人在應用的環境下英語水平並不太好……

至於說普通人到國外留學個一年英語就可以秒殺英語系?我真的只能呵呵。我身邊不少美本的,只能說英語水平有好有壞。有一些在美國讀了4年本科,在除了生活用語方面的英語水平,其他真的不及國內英語系(理工科占多數,文科也有)。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美高美本的朋友因為自己花了很多功夫在語言上面,再加上經年累月的積累,英語水平達到了差不多native的水準。曾經還有美本萌妹(還是cum laude畢業的)曾就國內英專的英語教育向我表達過羨慕之情,我真是差點跪下了。

如果只是到國外泡兩年,英語水平就能跟飛似的,那美國遍地的針對移民的英語培訓機構是幹嘛的呢?

不過對於那些中學在外國語學校讀書的人,比如我大一同桌,一個高二托福就考了117的保送生,讀個英語系的確沒有啥太大的意義。我同桌也的確大一下就退學轉去美國讀金融了, 現在在高盛。我想退學出國對她來說,的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但是對於大多數非外國語學校畢業的人來說(比如我這種因為意外進入英語系的),在英語系讀書逼迫著我至少獲得了一項硬實力——我的英語水平大幅提高了,我敢說,不是進了英語系,以我本來的英語水平,要是想出國,不太可能像現在的我一樣申到一個滿意的學校。

2. 不少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如果只是培訓到入職所需的entry level, 比學好英語容易

我那些就業、申請到好結果的同學,大多從大一、大二就開始在金融、傳媒、教育、快消、諮詢等領域實習,或者修二專。比如拿到哥大新聞的那位,她大學四年不僅又讀了個新聞第二專業,還在新華社等大牌傳統媒體、電視台、以及Elle這種偏年輕的媒體,還有一些七七八八亂七八糟的各種公司都實習過,可能比很多新聞系的人還要擅長做媒體。而那個大摩妹子和滙豐漢子,也是一路貝恩、花旗、德意志銀行走過來的……

這是我美室友的腿,她在Elle實習時候還因為身材太好被攝影師拉去當過模特,不過只露了一個背

他們在實習公司摸爬滾打中學到的東西,為他們後來的轉行業奠定了基礎,也讓我明白一件事——要讓你的公關/mkt/經濟學甚至統計學水平達到絕大部分公司招聘的標準,不一定就要本科讀個新聞/傳媒/經濟系,其實二專+課餘時間自學+實習也足夠應付了。或者像我的很多同學一樣,如果實習、二專之後還是覺得專業知識不夠,那再申請個研究生讀讀,也是極好的(在你有實習或者二專經歷的情況下,轉專業並不很困難)。

就像也有外系的人通過課外狂學英語,英語也能達到高水平一樣。所以與其互相羨慕,不如花點時間學自己專業外的東西。

通過找實習、二專、甚至轉專業讀研究生來大幅提高就業競爭力,其實這一點在很多答主的答案里也都提到了,並且以此來說明「英語系雞肋」。

但我看到的是,他們能拿到這些實習,很大原因是被supervisor看中了他們的英語水平,才會放心地把一堆材料交給他們。那麼為啥不找那些金融專業英語好的人呢?相信我,這樣的人真的沒有多到能夠填滿這些公司所有的坑……而且教會一個實習生怎麼做competitive benchmarking,怎麼使用搜數,比教一個實習生怎麼寫英語ppt容易多了…… 而在申請出國讀研的時候,優秀的語言水平不但能讓你有個好看的托福分數,對寫文書、面試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說到這裡容我裝個逼,求別黑!我當時基本上花了兩三天天時間就研究完了Case in Point和Crack the Case兩本書,這個速度對大多數非英語系學生來說,還是挺難的,而且用英語做case對很多人來說也會有很大的障礙。後來去consulting firm面試的時候發現光通過這些就已經能夠秒殺不少應屆生了。

3. 英語這個基礎技能,以及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獲得的你並沒有意識到的技能,真的還挺有用的……

先說出國留學吧,市面上那種小几萬給你做個case的黑中介,寫出來的東西簡直都是不忍直視,表也不會好好給你填的。而全讓native speaker代寫,對不起,招生官才沒這麼傻的哦,如果發現你是代寫的後果很嚴重呢。

我們系的學生,申請國外研究生,文書、填表都是自己來的,寫得比絕大多數市面上的中介好太多了……所以申請結果也很好唷,么么噠!

再說工作。現在的很多外企,筆試面試都是全英語進行的。英語系的學生,筆試時候做英語的邏輯題看閱讀就比其他人快很多,寫作啥的更不在話下。

面試的時候,常常會有群面時需要用英語討論問題的情形,這時候各種英語辯論的技巧啊都可以用上去,如果能有一口好聽的口音更是可以給面試加很多分~

4. 現在已經不是就業只能找「對口」的時代了

(我)理想中的大學不是一個技術學校,給你培養個職業技能,穩穩噹噹送上一個對口工作就好了。如果大學四年只學了專業技術和基礎技術的話,本質上和古代時候認一個師傅,學一門手藝沒啥區別。可是技術在進步,現在學的一門「手藝」又有多大可能40年後淘汰呢?對比五十年前,有哪些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職業? - 工作
這個答案裡面就舉了很多類似的例子。

因此,美國的很多名牌大學都很推崇liberal arts education –
通識博雅教育。它反對只教授學生職業技能,而是要通過跨學科的課程,讓學生培養彈性開放的思維模式、跨學科研究的能力、不斷自學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領導力等等。一個從通識博雅教育系統中培養出來的理想學生,應該能夠快速地適應很多個崗位、行業和領域。

杜克大學校長談Liberal Arts Educa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ident defends the liberal arts // The Observer

雖然國內的通識博雅教育才剛剛起步,也尚未搞出什麼名堂,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這個job market變化地如此劇烈的時代,市場需要更為flexible的人才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

對於絕大多數在中國讀大學的學生(也包括英語系)來說,你們尙不能接受到非常成熟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但是在各種學校活動、各種自學或者做研究的過程中、實習中,也能收穫很多我剛剛所說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在職場上可能和你的基礎技能、專業技能同樣重要

畢竟,現在已經不是一個一輩子只有一個職業的時代了,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夠跨行業進行職業嘗試(純技術行業比較難,但現在學術界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因此,為什麼要這麼糾結對口的問題呢?

與我同一屆的新聞系的同學,我認識的人中鮮有去傳統媒體的。
而我同屆有一個微電子系的同學(他並不認識我,也不想和這個很受學妹歡迎的同學攀關係,就是想藉此說明一下跨界工作並不只存在於文科領域),還從貝恩諮詢辭職,自己創業做吃的,不到兩年就被某大公司以數千萬人民幣收購了的呢。

至於樓上高票說的英語文學找工作難,情況我相信是屬實的,不過首先,越往上讀就業道路越窄,這對於任何領域都一樣的,英語本科生能找的工作範圍比博士生肯定廣。其次,現在英語文學博士很多也開始走跨界道路了,我在NYU讀文學博士的同學還有編程課呢~

所以總結一下。

如果你的英語在中學階段就已經非常好,超過大多數英語專業學生,那麼英語專業對你來說會是個雞肋。

如果你的英語本來不那麼好,那麼英語系能讓你英語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但這並不夠,請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一些專業技能,多多實習,並在這些領域充分發揮你的語言優勢。

這,才是英語專業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是我送給大家的一碗「心靈雞肋湯」。


我是一個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

高口,雅思7.0

不好意思考專八時因為太忙裸考了,只得了合格,離良好差2分

對英語專業曾抱有相當大的熱情,但是最終研究生轉讀商科,下面基於我的個人經歷,說說我對英語專業(特指國內英語專業教學、以及英語專業在國內的就業形勢)的個人看法

英語專業教學:

1. 首先,院校開設英語專業資質良莠不齊。基本上什麼學校都可以開設英語專業,無論是文科院校、師範院校、還是工科、理科院校,不管歷史悠久的,還是剛剛開始辦學的院校。有的高等院校的外國語學院,雖然被稱為外國語學院,但是其中只開設英語一門專業,更別說還有一些大專院校剛剛通過教育部升本資格,第一批開設專業就包括了英語,直接就拉了一批原來教專科的老師來教本科生,以及各類以 「外國語學院」結尾的院校,實質上辦學能力並不強。所以英語專業算是一門辦學門檻最低的專業。

2. 第二點,除了少數一些精英高校的英語專業,會做出比較細化的專業方向細分,例如 翻譯方向、口譯方向、筆譯方向、文學方向、語言學方向 etc. 然而大部分,特別是非211/985的普通高校英語專業的辦學模式都是大雜燴,籠統的一把抓。例如有些工商、財經院校的英語專業會大面積開設工商、財經類課程,有些院校則結合師範類相關課程。具體到英語方面的相關教學,學校辦學只是通過聽說讀寫四門課進行籠統的教學,至於專業課,事實上也就只剩一些專八必考課程例如英美概況、英美報刊選讀、英美文學之類的。說句實話,這些課程的大部分內容,高中文科生應該都學過。在生源普遍不佳的學校,最終這種課程一般最終會淪為師生聊天聯誼課,最終什麼都沒學到。

3. 第三,大部分普通學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對於英語專業並沒有熱情,你會發現雖然學了英語專業,除了某些上課的時間,你根本感受不到英語專業氛圍,同學和你講話全是用的中文,在寢室你的同學可能在看韓劇,宮斗劇等等。英語專業的考試最終也就是期末前一個月的突擊背誦,差距僅僅在於你背的有多細罷了。在這裡特別提醒男生,如果對英專沒有特別大的熱情,慎重報考,你會發現男女比例1:10,並且你的同學都是娘炮的現實。

4. 英專有一個好處,普通學校學生如果努力,可以實現彎道超車。英語是一門語言,不像某些很虛的專業,它是一個你的學業、專業能力非常容易被量化的專業。這麼說吧,就像上面很多答主提到的,一大批985/211的英專學生,我們用來衡量他們的標準,依舊是:專八、雅思托福、口譯證書,之類的資質。然而這些資質,都是全國統考的,不會因為你是985,我是雙非學校,而有任何的區別。例如你在普通院校,考到了專八優秀,雅思8分,全國二筆二口,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你並不比某一些985/211的學生遜色,在就業市場上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因為英專是一個最不看學歷、最不看出身的專業,當然這一切都基於你大學四年努力學習的基礎之上。

英專在國內的就業形勢:

1. 首先,上面也提到了,英專同學不用在意自己的本科出身,只要你是人才,你的能力都是可以被統一量化為一張張證書,一個個資質的。一個專八優秀、雅思8分的普通大學英專學生,在就業市場上不會遜色於 資質低於其的名牌院校畢業生。這是最大的一個優勢。

2. 由於英語專業相關行業在整個社會中與中產以上階級人群交往最密,例如 出國留學機構、出國英語考試培訓機構、涉外企業國際化部門等,接觸到的人群大多數基於社會中上層,所以在畢業後的起薪以及各類薪資待遇上,一般要比其他比較虛的專業更高一些。

3. 由於缺乏專業性,所以合適的就業機會太少。專業性的用人單位更偏愛專業能力更強的學生。也就是說,英語專業如果不做英語相關工作,可能在其他領域並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還有缺乏專業技能的劣勢。然而英專相關工作機會確實稀缺(一部分原因是,英專畢業生人數太多了),所以大部分專業能力平平的同學,可能就業困難較大。

綜上所述,英專是一個看實力的專業,如果僅僅談就業,請各位在大學四年努力學習,實現彎道超車,因為這是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專業。還有,讀了英專,盡量讓自己的簡歷國際化一些。在大學多參加國際活動、志願者等,記得考雅思、托福等出國英語考試,同樣是培訓機構老師,國內部課時費50起,國外部(教托福雅思的)課時費100起,這是實習生價格。

以我親身經歷來說,作為班級第一名,我畢業拿到的實習起薪是6000底薪+獎金,駐外翻譯,辭職後現在在英國大學讀國際商務專業,打算進軍金融財會領域。我的大部分同學們,有中小學教師,還有一些在培訓機構、外貿公司就職,還有少數並沒有在英語相關行業工作。

所以奉勸各位普通院校的同學,讀英專一定要努力,各種該有的證書都必須考出來,這是我們能夠和211/985院校畢業生競爭的唯一籌碼了。


這個題目下面的回答體現出來的戾氣,和這個專業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舉個例子,我逐字引用某答案:

「我就試問一下覺得英語專業雞肋的人,專業八級拿到優了嗎?高口證書到手了嗎?大學四年看了20本原版書了嗎?托福考到110+了嗎?... MLA format門清了么?芝加哥格式會用么?memoir會寫不?journalism的要素和要點是什麼?」

我很少見到一個專業的學生,如此普遍地坐井觀天,並剛愎自用。這樣的答案,有兩個問題是普遍的:首先,某種因為習得一些雕蟲小技就沾沾自喜,因為能講幾句行話,瀏覽過Norton Anthology的節選,就時刻預備問你「回」字有幾種寫法的自負感,我真的幾乎沒有在任何別的專業人群中見到過。我從沒遇到一個經濟學的學生會盛氣凌人地問:你讀過克魯格曼嗎?或者一個法學生會問:你Bluebook門清了嗎?

或許是因為所謂經世致用的學科,學生們好歹學了一些東西,大約摸知道了這個領域的天有多高,很自然地謙卑下來。只有一個還認為20本原版書是一種足以達到他區分三六九等的評價標尺的英語專業學生,能問得出這些問題。

如果對於你的所有問號,我的回答均為「是」,我就可以對你說這個專業是雞肋了嗎?為什麼你對於這個專業的認識,是基於我一個答題人的水平高低呢?

某次,大約也講了一點弊病。立刻衝上來一位大學生,劈頭蓋臉地在下面回復:你是英語專業的嗎?你教過民辦英語就可以大放厥詞嗎?你是哪個學校的?然後轉而主動來教育我,莎士比亞的作品讀過嗎?云云。我給她一講,她轉臉又問:你憑什麼這樣說自己的專業!並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樣想!

邏輯混亂,喜歡報書名,又一派文革小將的習氣。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壞毛病全佔了。拉黑。

同樣可怕的是,很少見到一個專業當中,大家對於這個領域的前沿是如此沒有認識,卻又同時抱有一種令人驚異的清高。我之所以之前逐字引用那個答案,是因為我不能相信在這個專業中,默認對這個專業抱有極大興趣的人,對它的評價標準的認識居然停留在一個這樣的水平。在你們的西方同僚在吭吱吭吱進行理論創新的同時,我們在關心MLA format門清了么。

如果要做學術,我覺得很好。我的一些老師,把學術做得很好,很有成果,我很欽佩。但到了今天,和其他的文科相比,我不覺得英語專業有什麼太獨特的地方。和其他的專業學科一樣,這最多應該是一小部分人出於閑暇和驚奇的智力追求,僅此而已。對於這樣在本科階段完全是工具性的專業,還抱有不可思議的小資產階級狂熱,這是眼高手低,沽名釣譽的體現。

如果你並不致力於將人生中相當可觀的一部分時間投入於學術,像我一樣是個俗人,就是賺個錢,這時候你給我講英語專業的就業優勢,甚至突然跳出來,以「俞敏洪也是英語專業的「作為論點,那...我想我只有一句話不說才是最好的。

英文專業,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三十年前的五塊錢,怎麼也和今天的五塊錢不能同日而語。曾幾何時,改革開放的閘門一開,巨大的海平面差距倒灌下來,在歷史行程的浪尖上,需要這樣一群能講洋文的人,能把洋文講好的人。可像林毅夫這樣普通發都縮不好的台胞,僅靠洋文好一點點就改變一生的例子,大概再也沒有。畢竟,現在洋文好的人多得很吶。


這是個意識決定天花板的案例。

這個問題的討論,完全可以全面擴大為所有大學專業是否是雞肋這個問題上。

從最有前景的程序員,到最賺錢的金融和法律,到最被唾棄的環境工程;我相信只要開題就能引發同樣激烈的討論。

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給了「大學專業」這個詞3個錯誤的人生預期:

1,大學專業=提供職業生涯完整的技能樹

2,跨專業=被迫轉行

3,新專業=很難且必須在大學裡完成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田園專業觀。我們必須對這些觀點進行修正。

修正一、沒有一個大學專業能提供完整的技能樹,

不同的專業,只能為你提供一部分硬技術,或者只為你提供一部分軟技能。

如果一種專業到達瓶頸時,通過學習另一種專業的技能就能大幅度擴展職業機會。

任何從業者對自己的預期每5年會發生一次升級,

這個預期的成長會對從業者的工作能力和知識儲備產生巨大的挑戰,

從而進入瓶頸期,通常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始質疑自己專業是否雞肋,質疑自己是否入錯行。

我們只需一個簡單的假設,就能退出這種思維定式。

「有實際產出的專業」是攻擊輸出型技能,

「沒有實際產出的專業」是被動輔助技能。

我們來看看最佳輸出專業——程序員,

當程序員月收入到達3萬左右時,一定會遇到職業瓶頸。

他是一個產品團隊的技術負責人,小隊里的代碼王,幾乎能解決小組成員的所有問題。

但是他會迷茫,發現現有團隊的職業空間有限。

然後他會選擇跳槽加薪,或者加入一個創業團隊搞點原始股。

這麼折騰個兩年之後就會發現,月薪3萬可能變成了4萬,而在自己這個階段中出現了封頂,

薪資增長卡住了。

這就好比輸出職業打到某個大boss的時候,怎麼打都比boss先掛。

程序員也會開始懷疑,自己這個號是不是練廢了,自己的專業是不是雞肋了。

那麼我們回來看英語專業,

剛畢業的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找一個編輯的工作,北京大約才4~5k的樣子;

工作2年左右,能過萬;5年月收入在3萬左右算還可以了,

再往上,同樣遇到了瓶頸。

團隊的小隊長,英文水平一流,寫作很牛逼,向上通道卻被更有資歷正當壯年的老闆擋住了。

想跳槽,發現國內根本沒有幾家英文媒體可以用來跳。薪資貌似鎖死在了這個空間里。

這就好比一個奶媽,開始在城外打打史萊姆沒啥問題,

到達了遊戲中期,發現不組隊根本無法獨立練級。

於是開始反思,自己年紀輕輕的,學點什麼不好,學英語專業。。。

這兩個職業如何打破各自的職業困局呢?

我來提供一個選擇:程序員學英文;英文編輯學編程。

07年的iOS,08年的安卓,12年的雲計算,14年的H5,16年的機器學習,

每隔一段時間IT行業必然出現一個牛逼的新技術。

這些新技術在初創期,文獻都是純英文版。

比如機器學習,其基本原理的中文閱讀都極其難懂,想流暢的全英文閱讀,英文6級根本不夠用。

假設這個時候,如果程序員具備強大的英文能力將會怎樣?

他會迅速的閱讀這些技術,並在第一時間學習這些技術(專業的讀),

然後有機會成為公司裡面唯一掌握這項技術又精通英文的技術人員,參與與外國專家交流(專業的說),

更容易成為公司的技術主力,迅速的將技術在公司內部進行文本傳遞,更有機會成為公司高T(專業的寫)。

而如果一個英文編輯學會了編程又會如何呢?

找一家正在國際化的互聯網公司,為這些公司大量的輸出技術文檔和專業領域的公關稿,

憑藉英文文筆和技術背景很快進入公關的核心團隊,拓展全世界科技媒體的人脈;

更容易以技術翻譯的身份,參與大型的跨國項目的文書工作,

憑藉對專業英文的敏感性,參與甚至牽頭大型合作的文獻起草,

更容易進入核心助理團隊,獲得和大boss一起工作的機會。

你瞧,兩個處於困局的職業,一旦發生交叉,立刻能產生非常強烈的化學反應。

在遊戲里,我們都知道技能不能只點輸出,也不能只點輔助,

輸出和輔助同樣重要,也同樣需要消耗技能點。

為什麼在生活中,卻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呢?

修正二、跨專業學習是某個職業階段的必然選擇。我們要考慮的不是要不要轉專業,而是要考慮如何轉。

我上面說了,專業只要有交叉就會發生化學反應。

這一段我想說,只要有專業,就必然發生職業交叉。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和某專業絕對對口的職位。

知乎有個問題:月薪十萬,難么?月入十萬,難嗎? - 創業

我來說說我認識的幾個工作和英文強相關,且月收入十萬的人,

我告訴你他們的大學專業,以及他們現在都是幹嘛的。

A,我上鋪的哥們,藥學。做口岸藥品代理及涉外藥品專利的引進,主要是文書和報批這類的工作,月薪3萬,一個項目獎金10~20萬左右,一年可以做2~4個項目。

B,廣告專業,英語口譯二級。國內一家視頻網站的銷售總監,專打500強客戶。

C,北外畢業,自學編程。現在華為,高級售前工程師,年收入約百萬。

D,二外畢業,工作6年後,讀法律研究生。現在某互聯網公司專打國際侵權官司。

E,上外畢業。現職業是IR,滿世界飛進行商務談判。

你瞧,以上這幾個職業,有傳統行業,有互聯網行業,有法律,有銷售,有技術銷售;

這些都不能算傳統意義上的從事英文專業的工作,但是又必須與英文水平強相關。

如果不把這些職位定義為專業對口,那這些又算什麼呢?

反過來,就算是專業強對口專業,當到達職業瓶頸的時候,也必須從其他專業獲取營養。

還說英文編輯,

如果你非要在編輯這個職業上死磕到底,你的人生軌跡會是怎樣呢?

編輯:工作1~2年,能寫好一篇像樣的新聞稿,

責編:2~4年,開始對具體的領域進行專業研究,並勝任相應垂直板塊的內容輸出,

主編:4~6年,掌握了好文章的定義,鍛煉新聞的專業敏感度,善於選題並學會改稿。

副總編:6~10年,提升專業管理技能,實現更大範圍的跨專業選題和改稿,做整體內容把控和規劃。

總編:10年+,提升專業公關能力,提升商業專業敏感度,能通過人脈將內容轉化為收益。

你瞧,

無論你選擇怎樣的人生路徑,你的每一次瓶頸突破都必須伴隨著外專業知識的擴展。

職業能力的提升,是專業的複合度不斷的提高的必然過程。

這個過程不能拒絕,無法迴避。

修正三、學一個新的專業,不那麼容易,也沒想的那麼難。

去美國生活一年的英語水平,可以順暢的交流,

但是和大學英語專業,在程度上依然有顯著的差異。

這種差異在平時的生活中是無法體現的,一旦進入專業領域,這個差異就會發揮出極其強大的能量。

其中最重要的差異就是知識的系統性。

舉個特別直觀的栗子,

理論上通過互聯網和百度的搜索,我們可以輕易的獲取和三國有關的一切「點狀」資訊,

但是在知乎上專門做三國研究的大V,他們研究過三國的人物關係,了解各個名士的文化和背景;以上帝視角來看待三國各國各種時期的對外策略,以及不同時期的國力和主要社會矛盾;他們甚至閱讀了和三國有關的一切著作,並試著探討各著作之間差異的置信度。

這種系統性帶來的差距,可以從任何一個三國相關的討論中非常顯著的體現出來。

有些人的回答會讓你覺得有道理,而有一些卻能讓你立刻想關注他。

所以很多小白問起:「我要看什麼書才能像你那麼專業」

大V的回答通常是:「全部!」

大V們做這種系統性的研究,一定對應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所以只要提到「專業」這個詞,就一定不是翻一本入門,花上3天就能解決的事兒。

但是「專業」也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難。

你猜,從0起點→計算機大學本科畢業生的程序員水平,需要多少時間?

我們去掉大學課程中的英文、政治、實習和答辯,只討論專業課;

專業基礎課:總學時大約1200小時

編程專業課:總學時600小時

考慮到大學教育依然是通才教育,大學裡面學到的60%的知識是無效的。

再考慮到翹課和神遊,

如果要達到本科應屆生水平需要多久?

需要2年?或者1年?

錯!

即使從0基礎開始,只需要死磕4個月~8個月就能達到。

在我研究美股的時候,發現了一類軟體技術培訓公司,

他們全行業同行著一種「聲名狼藉」的招生方法;

他們的基本操作手法是去招聘會,以崗前培訓的名義招收大量非專業學員,進行Java開發培訓,收取2萬左右的學費。

詭異的是,其中一家公司的培訓量級,居然達到每年5萬人之數!

而這些「培訓受害人」經常能以高於很多科班畢業生的收入就業。

這樣的一種近乎於詐騙的招生方式,居然可以在美國上市,卻鮮有負面新聞出現。

也就是說,這種4個月集訓一門專業技能的方法,是經過驗證而有效的。

程序員這種絕對的「硬技能」專業尚且如此,那其他行業的入門門檻又能高到哪裡去?

(這裡我需要額外說一下,醫學和法律是真難,不要隨意輕視他們。)

所以學習一個新的專業,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如果其他專業的人可以花幾萬塊錢和2年的時間學英文(這是各大英語培訓機構的基本報價和學習時長),

那英文專業為什麼不能花這麼多時間來學點別人的專業呢?

最後回到主題:

縱向來看:幾乎所有職業,個人發展到達一定的水平,都需要通過專業交叉進行技能加強,來突破職業瓶頸。

橫向來看:幾乎任何行業,只要涉及大量技能交叉應用崗位,薪資一定高於純專業環境的同等職位。

專業英語的定位,應該是一個超強的被動技能專業,而不應當把他定位為輸出。

最後的最後,送給所有專業的所有人:

當你覺得自己的專業是雞肋的時候,

先不要武斷的覺得是自己的專業出了問題,

試著考慮一下,是不是你的職業方向需要發生變化,是不是應該考慮增強輸出/輔助技能了。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

求贊。

--------------------4月28日----------------------------

我這個帖子只解釋了一個成熟職業人,當遇到上升天花板的時候,當如何看待專業複合和功能轉型的問題。

評論裡面,很多剛畢業和還沒畢業的小朋友,也來問我職業規劃。

這裡統一作答:

作為職場新人,如果你有明確的職業奮鬥目標,那麼就給自己定個期限,按照那個目標從第一步開始,通過一次次突破,來實現目標。

但如果,你沒有職業目標。你就是想知道世界上哪裡會有一個通往成功的直通車。

那麼我直接告訴你:沒有!

即使有,那條路徑上現在必然已經擠滿了比你牛逼100倍的人。

請安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好好奮鬥,好好刷級打Boss,

你的人生要解決的不是天花板的問題,而是如何踏上地板的問題。

先在你的領域裡立足,不斷積累,成為你這個領域裡面的專家,

直到你所處的這片樹林或水池已經裝不下你,再去考慮星辰和大海。


說實話,如果你光會英語,確實會比較尷尬。因為單一技能,性價比太低。

向我英語單詞1萬加,口語流利溝通,外加自動化專業,這個就比較好混了。

直接講突圍之道。

1,第二外語,再學一個小語種

2,第二專業,自動化,計算機,財務,外貿,總之還要再學一個專業

以上

營銷帳號 追風的樹葉 拖延現象專欄答主 歡迎關注


我看錯磨劍先生的意思了。真是抱歉了。

不好意思,我之前寫的那個英文句子有問題, for use是不合適的。應該是「learning to use English」。

In most English departments we are just learning English for use. But what it truly should be is using English to learn.

有位先生說我的learning English for use是開腦洞的用法。那我不客氣了。for use的OED詞條如下,請閱讀定義及例證。

另,做人還是要謙虛一些。要講禮貌。我水平不高,起碼還是幾年前高考混過了140專四混過了優秀托福混過了100雅思混過了7.5,起碼還是可以說是合格吧?

這位先生說的learning English to use,我剛剛疏忽了,我當初並不是為了對仗工整而放棄這個結構,而是因為這個結構本身就是有問題的。use在《新英漢詞典》以及《英漢大詞典》(陸谷孫編)中均沒有不及物的屬性,全是及物。它在OED中確有不及物用法,但是是極為罕見的,而且意義也非常特殊。及物動詞後面要跟賓語,請問learning English to use中use的賓語在哪裡?請仔細閱讀中學英語語法。謝謝。


英語專業的全稱是英美語言文學專業。

文學專業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稱之為雞肋專業。如果有這種思想,只能說明這個時代的可悲,人們只剩下了物質追求,精神追求極其貧乏。哲學專業、歷史專業、宗教專業同理。

新島襄在明治維新時代在京都開設的全日本第一所私立大學「同志社」,一開始設的專業就是文學和宗教。

這個國家需要一些研究英美文學的人。如果沒有英美語言文學專業,請問還有哪裡可以培養這些人?

如果這個國家狂妄到覺得連英美文學都不用研究了,那麼請問這個國家除了鋼筋水泥還剩下什麼?

如果說有些中國的野雞大學英文專業不教英美文學,那我只能說他們不配稱之為英文專業。


在大多數院校,英語專業的大名是英語言文學。如果四年只教了單詞和語法,那是學校不對;只學了單詞和語法,那是學生偷懶。退一萬步說,不管教什麼,科班四年總應該比業餘學的更多更紮實。

就和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一樣,這個專業培養的是職業文字工作者,如果只是拿英語當工具,想從事其他專業領域的工作,那麼上英語言文學專業確實是用錯了時間,但不能說專業本身雞肋。


別說英語專業的了,連我這種學小語種的都覺得把語言當成專業來學是雞肋,語言什麼的,除了有必須當翻譯或者搞文學研究的決心和天賦,還是當成一種工具比較好。有過硬的專門的技術+一門流利的外語=精英骨幹,只有一門流利的外語=啥事都不精的萬金油,很難成為單位的核心人員。雖然馬雲以前當過英語老師,可是他最終成功的原因是他轉行了。


會不會讓你的專業成為雞肋,這不取決於專業,這取決於個人。


英專研究生是一種以販養吸


這碗雞湯我倒掉了。

如果有人擔心知乎上一個膚淺狂妄的英專生的回答就會改變他人三觀,貽誤他人走上歧途,那我還是選擇噤聲吧。

你看這個點的夜空是何等靜謐。


我的意見:英語專業並不雞肋。

首先,從學術的角度來說,英語專業有自己的學習、研究方向,這與任何其他文科、理科或工科專業沒有本質差別,更沒有優劣之分。英語專業學的、研究的應該是文學、語言學、翻譯學以及實用翻譯等等內容,與中文系和其他語種沒有本質差異。如果你要否認英語專業研究方向的價值,本質上就是在否定文學、語言學、翻譯學,那我估計你也瞧不上歷史、政治、哲學,進而瞧不上所有的人文學科;如果你認為中國人研究不好英語的話,就相當於在否定林語堂、辜鴻銘、錢鍾書等外語大家,類比地也在否定日本和歐美的漢學研究。所以如果你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否定英語專業,顯然沒有道理;如果你是以「英語專業學的東西沒用」的理由來否定英語專業,估計是不了解英語專業的學習目標,或者你根本選錯了專業。

其次,從實際教學的角度來說,國內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對現實妥協的產物,而且這種妥協也並非無可救藥。國內的實際情況是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在初中等教育階段學的非常淺顯,所以大學階段的英語專業不得不去重新打基礎,比如發音、辭彙、語法、閱讀、聽力等等等等,而這些基礎課程是學術研究和高級的英語實用水平不可或缺的基礎,所以總體上來看,英語專業比中文系在本科階段學的要淺。但是個人認為這些基礎上的差距在大學的前兩年差不多就可以補回來,大三、大四則可以進入語言學、文學、翻譯學的基礎研究了,國內英語專業的課程也的確是這麼設置的,當然考慮到實際情況在大三、大四還保留了基礎英語水平提升的課程,比如高級視聽說,比如英美國家概況。所以如果你是以「英語專業學不到東西」的理由來否定英語專業,估計是你沒學好。

第三,從就業的角度來說,英語專業有其對應的就業方向。教學是一大方向,可以是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也可以體制外的培訓機構;翻譯是一大方向,可以是筆譯、口譯;英語專業置於大學整個通識教育之中,並考慮到英語專業本身的外語優勢,還可以選擇英語使用較多的工作,比如外交、比如外貿;如果只考慮大學通識教育,英語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選擇對專業沒有特別要求的工作,也就是你們說的「萬金油」工作,這種工作包括銷售、市場等等(對專業有要求的特種銷售和市場除外)。如果你既不想當英語老師,又不想做英語翻譯,也不想讀研讀博將來從前英語文學、語言學、翻譯學的研究,還不想做外貿等工作,如果你的職業規劃就是「哪個錢多做哪個」,英語專業當然不適合你,但是這並不是英語作為一個專業的錯,很有可能你學別的專業也會如此。依我個人見聞,大學畢業之後沒有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個專業並非他/她所喜歡,考慮到中國高考志願的填寫方式,很多人並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喜歡什麼專業,這種人可能在大學過程中逐漸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於是選擇了別的專業方向的工作,這種我稱為「不愛」;二是,大學根本就沒有學好自己的專業,想選擇英語專業對口的工作卻做不了,英語專業的學生,如果英語不好,當然不能做英語教師,當然不能做翻譯,當然也不能考上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去研究英美文學、語言學和翻譯,在選擇與英語相關的工作時當然也沒有了英語專業本該有的優勢,這種我稱為「不能」。這兩種情況往往是合二為一的,是一個負循環,「不愛」當然不大可能學好,於是就變成了「不能」;「不能」當然也不大可能會進一步激發成就感和興趣,於是更加「不愛」。但是不論是「不愛」還是「不能」,都不是英語作為一個專業的錯。所以,如果你讀了英語專業卻找不到好的工作,應該反思你是不愛英語專業還是沒學好英語專業。

另外,談幾個其他回答裡面提到的問題:

1)「英語人人都能學,人人都能學好。」的確,國際學校的高中生、其他勤奮的大學生,往往都能把英語學的不錯,但是這並不能消弭英語專業本該有的優勢。首先,一個專業內的學生能夠被外專業的人所超越,並非英語專業獨有的現象,試想:是否有非中文系比中文系學生漢語更好的?我想很多。是否有非數學系但是數學比數學系的學生還好的?我想也是有的,比如物理系的學生可能數學也奇好,超越數學系的人都是有可能的。只是在全民學英語的情況下,英語專業的這個問題比較凸顯,而非更嚴重。其次,所謂「人人英語都很好」根本就是一個假象,依我所見,大部分的人英語都學的很差,有一部分英語專業的人英語尚且沒有學好,外專業的人絕大部分英語沒有學到實用的程度。當然,外專業的學生沒學好英語是正常現象,並不是我們英語專業學不好英語的借口。最後,從職場競爭的角度來說,那少數的英語不錯的外專業的人不會對你有本質的影響。上文提過,這種人本來就是少數,你並不是和世界冠軍在競爭,何況英語的世界冠軍一定是我們英語專業自己的人。比如之前有一個吳彥祖的視頻,裡面吳彥祖英語那個溜啊,我坦誠地承認我的口語至今沒有他那麼好,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吳彥祖是不會來和我競爭一份英語教學、英語翻譯的工作的。至於那些英語好的別的專業的人,我大學期間、工作之後也可以學他/她那個專業的東西啊,我本人在華為做口譯期間就學了編程和通訊技術,等我了解了那些華為工程師的一些專業的東西之後,就可以更好地翻譯,這與那些工程師學了通訊技術和編程之後又學好英語是為了更好地與外國客戶、外籍工程師交流本質上是一樣的道理,我不會去搶他們工程師的飯碗,他們也搶不了我口譯的飯碗。再意淫一下,如果我有表演天賦,如果長的夠帥,也許我可以去和吳彥祖競爭,但是我們競爭的內容也不會是誰英語更好;如果我編程學的夠好,也許我可以去和程序員競爭,但是也不會是比誰的英語更好;反過來,如果一個程序員選擇來當英語教師,那麼他學的編程技能也就失去了作用。畢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大可能同時干兩份工作。

2)「英語只是一個工具,而非一門專業。」這句話至少錯了一半,英語是一個工具,但是也可以是一門專業。反過來講吧,任何專業都可以只是一個工具,比如學計算機的可能只能寫代碼,學建築的可能只能淪為畫圖員,學工商管理的還可能什麼都管不了。但是任何專業都可以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內容,這個在第一點裡講清楚了。還有,如果要比掙錢多少的話,英語專業也不一定吃虧。如果你願意去培訓機構當老師,比如在新東方,大學畢業後一般是比別的專業掙的多的。如果你願意認真研究,英語專業的工作,比如教師、翻譯,也應該是越老越吃香的,因為任何一份工作都有經驗積累一說,當然如果你只是貪圖一時錢多,把英語專業的某份工作干成了計件工作,這份工作肯定也就成了青春飯,因為你老了肯定干不過年輕人,比如年紀大了不能與年輕老師比拼課時,就像碼農老了也不能跟年輕碼農比拼代碼行數一樣。如果你拿那名人做例子,那麼馬雲和俞敏洪還是外語專業的呢,他們也都干過外語專業該乾的工作,但是他們已經上升為有產階級,其實與本題是無關的。

最後總結幾條:

1)如果你根本就不喜歡某個專業,不論是你被爸媽逼迫填了某個所謂「熱門」專業的志願,還是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任何專業都會變成你的雞肋,你也更有可能學不好這個專業。這時候,你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興趣在哪裡,想清楚之後趕緊換專業,或者轉行。

2)如果你選擇了英語專業,也還比較喜歡英語專業,應該努力學好。語言看起來好學,其實想學好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至少不比別的理工科專業更簡單。人人都能說兩句,不代表人人都能說好,何況英語專業的功夫不只是說這一個方面。我想最好的比方是「文筆」,人人都能寫中文,但是不是人人寫出來的文章文筆都好的,你要提高文筆非得仔細琢磨一番,其中所需要的心力絕不比其他行當少。

3)如果你英語專業畢業了,但是沒有找到好的工作,你應該反思是沒選對還是沒學好。沒選對,可以轉專業考研究生繼續學別的專業。沒學好但是想堅持英語專業,應該亡羊補牢,從今天開始努力,多少還能挽回一些。

4)如果你就是大學沒學好,工作也很失敗,那麼在這裡吐槽英語專業或者任何你的專業,甚至吐槽大學上了沒用,比如這個問題:不上大學能如何? - 教育,那麼你盡興吐槽一番之後也沒用的,生活終究還是要繼續的,而吐槽和抱怨只會讓你更加失敗。

5)如果有人英語學的很好,然後跟著你們一起起鬨,說英語專業沒用或者很雞肋,要麼只是人家謙虛一下,或者根本就是一邊吃著英語專業的學習給他/她帶來的紅利一邊陪你們一起吐槽,寫篇回答騙你們兩個贊而已。如果你是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卻跟著這種謙虛或者騙贊的人起鬨,那就真的有點傻了。


學個別的混搭。語言這種東西是很牛逼的功夫,但是要落到實處。就像毛澤東歷史和語言能力很強,落到實處就是打仗和政治。。。恩格斯哲學很強,落實了就是既可以寫文章賣也可以開公司經營實業。。。語言其實比具體專業牛逼很多,屬於一級學科,但是要落實。

。。。。。。

下面評論有朋友說沒有解答到為啥不學理工等,而要專門去學英語專業。我再試著解答一下。

英語專業的問題其實和我國的知識版權問題是類似的。

認識一些理工科的朋友,在外企工作,開會的時候可以和外國工作人員談笑風生。但是偶爾也拉著我說教教他怎麼追女友。我覺得對英語專業男生來說,追妹子不該是個問題。但是他會英語,但是追妹子有問題。

按照他在本專業的水平,和我在英語專業的水平,他是比我高的。所以很可能他將來在職業上比我領先,但是何以這麼聰明的人,不會追妹子?讀書還讀成功學和韓寒?如果他以後當了領導會不會也指著我說總想著追妹子,naive。。。。。

這是笑談,但是我覺得也反映了很多問題。就是別的學科把英語工具化而覺得英語專業是雞肋,這是不對的。

語言自有自己的幾門學問。語言問題也不僅僅就是翻譯和文學以及語言學。這些都是技術。而語言本身包涵的東西是非常廣泛的。精通兩門語言的人,抵得上兩個人。而這個道理說的不是翻譯,是兩種思維甚至人格。

一個人從學習語言開始,就代表著他要改變大腦結構去接受另一種發音和思維。在錘鍊語言的過程中,你的嗓音甚至耳朵都在得到鍛煉。在每一個辭彙的構成中每一個語法現象中,你都會重組著大腦的思考方式。每一個詞都包涵著那個民族的文化,習俗,習慣,感情。在學習這些的過程中,你經歷的是又一次嬰幼兒時代,帶著好奇的眼睛重新大量了一番世界。

至於到最後你能不能和外國人交流,讀書看報聽新聞達到哪種程度,其實只是捎帶腳的收穫。真正的收穫是你在學習另一種文化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自我。之後,你是願意去搞外貿還是外交,翻譯還是教育,寫書還是讀書,泡妞還是搞基,你都可以帶著兩個思維的大腦勇敢的去做。視野大大滴。

毛主席說又紅又專先紅後專,說文科主要靠自學,不用教。然後把文科生趕到田野去實踐。這引起了知識分子的不滿,說毛主席反智。那麼當代認為英語專業是雞肋,一切以有用為前提,是不是也反智?

我覺得毛主席是對的。

本來嘛,英語誰都可以學學就跟老外嘮嘮嗑,實踐的話出國和西方人聊天,和下鄉去體驗生活其實異曲同工。

但是知識分子也好,廣大學生也罷,都忽視毛主席說的另一個觀點!好多高端人才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做就行了,其他的人並不需要學那麼多理論,主要是實踐。

so!我們就知道擴招英語專業,其實這個學科本身就不該泛濫。泛濫只是為了掙錢掙學費,大學胡鬧,毫無意義。很多院校連外教都配備不多,那叫英語專業嗎?起碼英美澳加印都得來個人意思意思吧。就像我開始說的一樣,這屬於知識產權沒搞好。

但是在大環境下,幻想哪天突然收回成命突然縮小規模是不可能的。但是根據供需,大批院校會縮小英語專業規模是肯定的。

說了,這麼多,這個問題就不是說英語專業這個專業雞肋,而是好多學校的英語專業是雞肋。

另外,在國際形勢下,每個人都需要具備一定外語能力。比如醫療等需要和國際交流的學科。這都是必然的。

英語語言學科就像哲學一樣,或許每個人都可以談談馬克思列寧主義,但是這並非是哲學專業的全部。每個人都可以扯扯英語,但這不是英語專業的全部。你學造汽車,去一汽當工程師當然可以,也可以談笑風生。但是,遇到埃德加斯諾這樣的記者,請多說些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樣的話。。。


我是一個在校學生,而且我的專業並非純英語專業(英專旅遊方向),經驗不足,閱歷不夠,看法就有所偏頗,希望大家理性看待。看了最高票答案感觸頗多,現如今全球範圍的文科專業都在處於收縮狀態,文科整體都不景氣更遑論英語語言文學這一家?如果語言是橋樑,我們不能總待在橋上,總要過對岸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我也在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要重新選擇道路,或者說換一種方式看待英語。

以下是2015年10月18日答案

————————————————————————

作為一個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我想我還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英語專業之所以被人詬病,在我看來有這麼幾個原因:

1.從英語學習者的數量來說,基本很多人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了,年輕一代誰都能說一句「我學過英語」。公共四六級英語考試近乎侵略一般進入了高校、職場、社會,似乎現在滿大街都是會英語的。

2.很多人認為英語專業沒有實質的內容,不能稱之為專業。英語專業的學生視野狹窄,能力匱乏,一般企業用人更喜歡用懂英語的專業人士,而不是英語專業的人。如果把語言比作橋樑,那我們搭建這座橋樑一定是為了過橋,為了進行知識的交流。然而似乎英語專業的學生只是完成了搭橋的工作,在橋上走來走去,卻沒有真正發揮出這座橋的作用。

3.英語門檻「降低」。英語專業似乎是一個很容易的專業,容易到是個大學就敢去開設英語專業。全國開設英語專業的學校遍地都是,不管是綜合,理工,師範,農林,財經,只要能弄來幾個會英語的就敢開一個專業(甚至有本科學歷的老師)。再放眼看看英語培訓機構,數不勝數,各種層次的英語班並存於市場……

面對這些原因,我只能說一句,呵呵。

首先,學習英語的人是多,但是絕大部分人英語水平極差,甚至包括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試問過了四六級你就能輕鬆駕馭英語了嗎?你就能講英語講的如同native speaker了嗎?你就能翻譯國外名著了嗎?你就能跑去做同聲傳譯了嗎?顯然不能。在中國,英語學習只是體量上的巨大,給人造成英語人人都會的假象。但實際上,真正精通英語的卻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至於英語專業學生能力的不足,視野的狹窄,這就是擴招的惡果。曾經看到有人說,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教出全真七子七個敗類;江南七怪武功個個一般,教出郭靖一個蓋世大俠。對於很多不怎麼樣的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其實很難得到合格的英語教育。因為前面說過,英語的精通者很少,所以好老師也不多,這麼多大學要開英語專業,老師怎麼夠分?所以就出現某些高校拉一些水平很低的老師湊數,而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能有多優秀?英語又屬於文科專業,學科建設上的投入自然比不上很多理科工科,很多學校照搬別人的模式,老師照本宣科,學生雲里霧裡不明狀況,這樣一個不合格的流水線你指望它能產出多少合格品?學科建設不足,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學生能有能力那才是怪事!很多學生英語基本靠自學,可是如果自己都能學,要你老師何用?要你學校何用?

英語專業為什麼有人覺得雞肋,因為中國的英語人才培養得不夠好,社會不夠認可。放眼世界,很多大學都會開設英語類專業,難道他們不覺得英語專業很雞肋嗎?任何客觀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所依賴的必要條件,英語專業之所以能存在是有道理的,是因為社會和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然而,因為人才培養得不夠好,竟然讓人覺得這個專業無用了!語言作為和人交流最基本的工具,也會有雞肋和無用的時候嗎?

其實真的應該去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雞肋了?


我本科也是英語專業呀,因為我本身就很喜歡英語,不過那時候差一點點去學了芬蘭語,哈哈。

英語專業不雞肋,學好了很有成就感。不過我個人也不喜歡把英語作為職業的全部比如當英語老師或是翻譯。我很贊同樓上說的把英語學好然後再學一門與英語相關的技術性專業。

工作當中能夠運用英語,幸福感的確很高。


推薦閱讀:

「I love you just the way you are.」怎麼翻譯比較好?
粽子用英語怎麼優雅的翻譯?
如何信達雅地將「眾人皆醉我獨醒 」譯為英文?
有哪些信、達、不雅的翻譯?

TAG:英語翻譯 | 英語 | 大學 | 英語考試 | 英語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