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問一下,縣級醫院與市裡的三甲醫院比,醫生和設備哪個差的多,為什麼不把醫療資源平均分配呢?


市場經濟,資源跟著市場走。能聚集起足夠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的地方,可以形成比較好的資源。

計劃經濟,資源服從計劃中心走。計劃中心由人運作,人性會讓計劃者對自己好一點。

以上,是資源沒法平均分配的原因。當然,到了遙遠的共產主義社會,資源無限豐富,按需分配的理想就可以實現了。

目前,內地非省會城市的市屬三甲醫院目前對縣人民醫院的優勢越來越小了。很多縣人民醫院動輒上千床的規模,有足夠的實力發展出一個具備優勢的學科,也有足夠的實力跳過市級醫院甚至是省級醫院,直接跟北京、上海的一流醫院對接。

現在,常見的設備基本上沒差距了,很多大醫院的醫生表示現在去縣裡會診,強調要求縣醫院完善某項檢查的次數越來越少了。看看病歷,基本上大醫院會考慮到的檢查和化驗,縣醫院也都實施了。

如今碩士就業在縣城也已經有多年了。很多在大醫院掌握了臨床思路的醫生供職在縣裡,有比較方便的人際關係跟大醫院的師門溝通學習。現在信息流通發達,內科疾病的指南、規範、會議共識,縣醫院的少壯派醫生都有能力掌握和應用。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醫院的診療規範還是需要長年的積澱。醫院之間的差距還是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上。


題主同學,設備和人都不重要,平均不平均也無所謂。

要我說,平均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但是要注意的是,平均的目的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我的意思是,平均是一種管理的策略,有了策略才能指導方法。

方法是不缺的,少的是管理思路。

中國醫療的問題,不是局部醫療資源稀缺,而是全面短缺;當然也不是局部效率低下,而是整體流程冗餘。所謂忙的忙死閑的閑死正是這種現狀的切實反映。

事到如今,所有醫院的管理者都很頭大,其實是可以看病的低級醫院卻沒有病人,明明致力於疑難重症的高級醫院,卻要面對90%的感冒/發燒小毛病,誰不頭痛啊?指望平均分配能解決問題?簡單了!

患者的求診行為在他這個維度,是理性的,他會選擇最優化的路徑解決問題,他不對過程負責,他只在意結果。所以放在管理者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合理運作診療流程,讓正確行為發生在正確場所,不能讓患者炸毛。這裡合理的意思是,該高效高效,該減速減速,讓大家干自己應該乾的事情,別本末倒置。

所以,這裡實際上又事關蛋糕怎麼分了,績效怎麼定了,也不能讓醫生炸毛(炸了已經),更不能讓頭頭(衛計委等官老爺們)炸毛。實際上,放在各個管理者面前的正是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的局面,邊跑邊找草的不是沒有,只是不少失了前蹄了。


我從小體弱多病,13歲發現患腎炎,28歲發展到尿毒症,一年多後做了腎移植手術。從小跑了許多許多醫院,見過形形色色的醫生。

血液透析那一年多期間,看過許多相關病例、論文、病友經驗,接觸市級縣級醫院的醫生時,發現他們大多是不好學的,年輕大夫到了透析室一月有餘,對透析還是所知甚少,病人出現問題不會診斷,不會處理。我嘴癢告訴她們後,她們只是驚訝我怎麼會知道,憐憫我的命運,事後卻沒有去惡補相關醫療知識。在省內最好的三甲醫院之一的血透中心透析時,有許多來進修的大夫,在他們身上,也看不到多少進步的慾望,時常出錯,被經驗豐富的老病人嘲笑厭惡。

在市級醫院住院時,偶爾到醫生辦公室,會看到他們在玩鬥地主~省三甲醫院住院時,醫生的電腦屏幕上是英文論文,病例。

我的個人體會,設備固然有差距,更重要的是醫生素質。醫院沒條件開展的檢查,在病人提起時,起碼應該知道這項檢查的意義和作用,而不是嘲笑病人,說「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這類話。

治療可以在市縣醫院,但是診斷真的應該去知名醫院。

以上


因為醫生也是人


人家三甲醫院自己買的設備,你好意思舔著臉去要?


資源怎麼可能平均分配,你願意和乞丐分享你的居住環境嗎?


剛住完某三甲醫院,雖然他們有全省最好的醫生,但他們有比縣城醫院更差的膳食科,以及看上去高大上實際上垃圾的老幹部特需門診部。


  1. 醫生資源差的多
  2. 平均人力資源的話,不太好平均,畢竟北上廣的好醫生不願意去寧夏縣級醫院長期工作。針對這個問題
  • 有對口的醫院下縣級醫院(比如西藏、雲南、青海、新疆)支援
  • 分級診療通過遠程診斷、遠程會診的方式可以實現部分的優質資源下沉到縣級醫院。
  • 但中國現狀是整體醫療資源不足、缺少全科醫生(家庭醫生)進行首診初診,進行分流、優化醫療資源


你來講講怎樣是平均


醫生差別更大,為什麼不平均分配?為何不把清華大學搬過去


推薦閱讀:

如何反駁熊孩子父母「孩子還小不懂事」?
為什麼民眾道德和素養普遍低下是一個體制問題?
紅衛兵和嬉皮士有什麼區別?
因為虛榮心你都做過什麼?
如何應對散播負能量的人?

TAG:醫院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