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德彪和硬碟人稱謂現象?


首先聲明,我沒有地域歧視,任何地方都有好人,任何地方都有值得學習和稱讚之處。

喜歡用『WDB』、『王德彪』這類稱謂的當地人,基本上都是混的不太如意,心態也比較差的人,他們把混得不好的原因和與之而來的怨氣用在了嘴炮和地圖炮上,因為在他們內心大概也就殘存這麼一點地理優勢。

我認識的同事和朋友中有很多當地人,基本上混的比較不錯的、階層但梵谷點的,比如公司的老闆、高層或者生意上比較成功的人、工作事業比較有起色的人,從來沒有聽他們地域歧視或用『WDB』這個詞過,因為他們的優越感來源更多一些。相反,一些比較基層(或者底層)的人,競爭力比較戰五渣的人,他們倒是把『WDB』、『王德彪』能掛嘴上。

舉個栗子,我認識兩個本地人,基本上每次年節的時候外地人都回老家了,他們就會在朋友圈彈冠相慶:『王德彪都滾了,希望他們再也別回來了』。這兩個人其中一個400多斤,屢次減肥未果,找了個外地媳婦,天天哄著央告著別跟他離婚,每次發誓減肥,就是沒有成效,因為管不住嘴又不愛運動,沒有什麼正經工作;

另外一個我和ta父親熟些,我也很尊重他父親。爺爺輩來的紮根落戶,奶奶還健在,說的還是山東話。ta大概中專畢業,ta父親委託我給介紹工作,成了,之後給『WDB』打工,因為那家公司是『WDB』開的。長相能力都一般,父母就是普通但是可敬的勞動者(司機和售票員)。

這不快過年了,他們倆又在朋友圈感慨『王德彪』呢。

其實就是骨子裡面的自卑和競爭力差吧。

以北京為例,大概回顧下,我朝從開國以來,好像歷任leader都是外地人,十大元帥將軍的也都是,當然他們的後人應該就算是本地人、『大院子弟』了吧。

再看看大的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我能想到的就是噹噹網的李總、愛奇藝的龔總是北京人。

中國互聯網公司創始人的真實籍貫和學歷曝光 - A5創業網

當然,一些個別外地人來北京(或上海)各種素質低,還攻擊當地人和這個城市,那就別怪人家叫你『WDB』、『王德彪』了。

希望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大家都能好好努力,把你所生活的城市建設好、維護好。因為你生活在哪裡,你就是那裡的一份子。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和了解。其實那些整天關心自己被當地人怎麼叫的外地人更喜歡「外地逼」這個稱呼。而專心找事做的外地人也對怎麼稱呼基本無感,而且專心找事做的也沒有多少概率會被叫「王德彪,硬碟,外地逼」這類稱呼。


你不去那兩個地方定居工作,只是去玩,你是叫遊客和大學生,在那地方搶當地人飯碗,自然引起不滿,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喊你外地人外地B,就網路調侃嘍。所以說受不了這外號就回家,不然就平常心看待,更多的這些意思是指不入鄉隨俗的低素質外地人


北京有一個地方有很多WDB,占著北京最好的地,享用著北京最好的資源,不服的可以去找他們的晦氣去。


有本事的,做好自己,靠本事吃飯,用事實打臉,哪裡有時間搞這種破事。

沒本事的,繼續造輿論,加入地域爭鬥,反正有得是閑工夫。


簡單說就是城市土著對於外來低素質人群的稱謂,天津叫老坦兒、廣州叫北佬。。。大同小異;這裡面涉及的地域問題,不是一兩句就能掰扯清的,只能說現實中的既得利益劃分,限制了本地人和外地人觀察事物的角度,或者說你即便看全了,也很難理解。

目前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高峰時期,大批農村解放的勞動力湧向城市,產生地域矛盾是難以避免的,讓任何一方去單純的理解、改變或包容,都是無意義的紙上談兵,必須從宏觀角度上進行協調,京津冀人口疏散就是一個很實際的辦法。


推薦閱讀:

北京遠郊的房子(房山、懷柔、順義等)入住率高不高,是哪些人在住?
北京最好的養老院有哪些?
北京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上怎樣一種地位?
北京什麼地方最宜居?
從北京搬家到上海,東西如何搬運?

TAG:上海 | 北京 | 地域歧視 | 外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