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模聯人覺得現在在中國辦英文會場的阻礙和解決方案都是什麼?

就我個人辦會經驗來看,英文會場經常招不到代表,即使招到代表,會議進程也無法同中文會場一樣有效推動。一次會議開四五個中文會場,一個英文會場,那麼英文場肯定是代表最少+會議效果最差的。那麼,現在辦英文會場應當注意些什麼?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么?


先上一段文字,同樣引自《從小農自然經濟到帝國主義戰爭》:

當我們評判日益多元化的會場設置時,或者評價如「模聯原教旨主義者」所稱的「娛樂化」「逗逼化」時,我們應當將更多的問題一併放入考量。

為什麼在聯合國連開水都不提供的情況下,模擬聯合國會議卻廣泛和熱情地以茶歇的種類和質量作為宣傳的手段?在會議進行過程中,也會發出茶歇的實景照片用於證實所言不虛?

為什麼在普遍抱怨酒店住宿費用高昂的氛圍下,不斷的會有會議以度假別墅、喜來登、標準化酒店體系等名義展開宣傳?在會前宣傳中,也會發出酒店的實景照片,或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設施以證實所言不虛?

為什麼在聯合國只有會議的情況下,喊著「學術至上」的口號的模擬聯合國會議會不斷安排日益增多的額外活動?如社交晚會(毫無疑問這個活動與聯合國毫無關係)、城市觀光、酒會、舞會等。

為什麼在普遍要求加強會議純粹性的情況下,模擬聯合國會議中會不斷出現大量飲酒、鼓勵表白、售賣玫瑰、發生性行為等現象?

因為面對日益不可預測的市場需求,生產商必須拋棄傳統而單調的產品供應方式,至少是對購買自身產品藉以實現需求的消費者保持寬容。毫無疑問,黃瓜的生產者只會追求黃瓜是否得以銷售,而監督並保證每一根黃瓜都被購買者用於食用,在成本上不合理,在實踐上不可行,也肯定會妨礙自己利潤的實現

借用以前我在回答 @李佳奕的困惑時所說的一句話:

在一個聯動體系非常普遍的年代,代表能夠輕易的找到擔任總統總理國防部長的機會,能夠輕易的找到扔原子彈派核潛艇送特種部隊的機會,能夠輕易的找到暗殺刺殺竊聽定點清除的機會,這麼好玩的東西已經如此之多,幹嘛要安心來開一個常委,還是語言類議題呢?

中文,毫無疑問會在以下幾點上有著極大地優勢:

1、更有利於發揮語言的優勢,進而展開更為複雜的談判、磋商、演講和辯論;

2、更容易組織起比較複雜的會議設計,例如大範圍的聯動體制。

3、更容易承載並運轉各種創新的、出奇的、少見的、劍走偏鋒的會議設計,此處無法一一列舉。

話說到這兒,讀者是不是認為,我想論證的是「英文常規委員會的衰落」是一種必然?

當然不是。

在「模擬聯合國」這個統一概述的市場中,實則還有許多被細分的,可以被單獨評價和觀察的小市場。

例如,一個純粹以模聯作為作為出國遊學的跳板的人群市場。

我們能夠很輕易地找到為這樣的群體的開設的會議——請翻閱一些商業公司的官方網站,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全部委員會均為英文的,以「外國語學校」學生為參會主體的會議。

再例如,一個確定只為滿足行政領導豐富學生活動為目的的市場。

找到這樣的會議會頗有難度——因為此類會議的並不是市場導向的。藉助行政力量,它們往往會下發行政命令,規定「每個學院/系/班級派出一支參賽代表隊」(注意!我沒用錯詞)。而且,這些會議以「單機版」居多——即,它們幾乎不需要向校外招募代表。不過,如果信息網路足夠廣泛,並且願意不帶偏見地去了解這些會議及它們的主辦者的話,還是可以找到此類信息的。

綜上:

1、提問者、回答者(包括我自己)所接觸的市場層面,的確可以得出題目中所描述的結論。

2、原因在於市場的需求。上文很泛泛地談及了。

3、這個結論是不完整的,但是適用範圍很廣。


占坑 謝邀

先胡亂說兩句 有時間填坑

英語水平平均來看不行 遠低於中文水準(當然這中文水準也是沒好哪去不信你們看看各種不大的會議的通告)

導致英文場人口基數小 平均水準也逐漸低於中文會

有英語水平的人有部分能力相當強而更願意和中文會一幫能力強的孩子去玩 而不會因為自己英文好就選擇英文 說白了中文英文都是交流工具 我自然願意和一幫強人一起開會能收穫更多

進入正反饋循環 如此以往 中英文會場之間差距越來越大

辦英文會場 如果你預期沒有一幫對英文有興趣且水平不錯的代表 我建議還是議題往簡單選

其次不要選一些太偏門的議題 對於很多代表來說 翻牆不會搜索引擎功能不能善用也不會一些特殊的搜索引擎符號 找偏門英文資料簡直是難為他們 對於我自己來說也不容易 坐在牆外有一次查資料還硬是搜到了蘭德公司官網上的報告才找到一些端倪

所以BG盡量要詳實 給出一些參考鏈接 別讓他們查資料累死自己

另外記得如果可以的話 在BG後面附個可能用到的專業辭彙表讓代表們自己背一背 這個甚是有用

依稀記得有個核能源的議題有個代表努力百度之後講出了core energy...............

如果說切實提升英語能力 我覺得CCTV News對模聯人是個不錯的選擇 原來我在一個回答里也提到了 高中我晚飯的時候打開電視機聽45分鐘CCTV News

大概如此吧 沒啥邏輯 想到什麼再補充整理

以上


做英文委主席的時候,曾經有一個代表私下跟我說,講真會場里絕大多數對議程的推動都是在UMC偷偷講中文時完成的。

自從入圈以來一直在英文場,從代表到主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畢竟英語是第二語言,要把腦子裡想說的東西轉換一遍再說出來,或是把接受到的信息翻譯一遍再思考,必定會慢一拍,因此出現例如,不能精確表達想表達的意思,語言不流暢磕磕巴巴,不能很快理解其他代表發言並做出反應等問題。我也確實看到,當會場內代表英文水平普遍較高時,會議質量有極大的提升,我也經歷過幾場代表平均語言能力很強的英文委,會議效率並不低於我所觀摩過的大多數中文委員會。

個人覺得,有部分會議把設置英文委當成了一種提升逼格的行為。英語一般的代表因為擔心自身語言問題不去英文委;英語較好的代表也許為了追求更高的學術水平不去英文委。當代表人數較少時,這些會議只得降低對代表的水平要求,從而給各位留下了一種英文委越來越水的印象。

看過不少會議英文委的通告,介紹,bg等等文件,不得不說有挺多組委和主席寫出來的英文,在基礎語法等各個方面都漏洞百出。既然水平不夠,就先別想著用英文委提升逼格了吧。若能夠認清自己的實力再做事,很多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占坑。這個問題我很感興趣並且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僚來參與討論。

題主的體驗基本沒錯,英文場的確是中國模聯發展中不可迴避的問題。不過要考慮清楚,參會體驗和哪些因素有關。

1. 代表整體(不是平均)水平(包括英文能力)

2. 主席團整體水平(包括主席團投入)

3. 會議會務水平(包括酒店的服務水平)

4. 會議學術與代表的銜接程度

5. 代表與主席本身的參會動機

暫時想到這麼多,之後加。

實際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從這個需求部分來闡述。

但是無論題主是否同意我的答案,都希望題主這樣的辦會的人保持對於英文場的信念,英文場絕對有搞頭 :-)


英文水平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1.閱讀水平 導致會前準備的困難,同樣時間讀完一篇文章母語閱讀速度顯然更快,所以會前準備相比於中文會場效率大大降低,看中文材料,還會有翻譯時間,降低了作業完成的效率

2.口語表達能力 moderated caucus 50%情況下不知道對方說什麼,a聽力差b發言口語差,MC經常就白白浪費了。Unmoderated caucus 時代表們低聲偷偷說中文,經常被主席團罵一頓,但大部分進展都是靠這段時間和場下的磋商的

3.文件寫作, 大量的語法問題導致主席團不知道代表到底什麼意思,反覆修改的過程中拖慢了會議進程,還有部分英語大神辭彙量超高,導致場下其他代表閱讀困難

為什麼會有英文水平問題呢?經常是有代表被調劑到英文場的,或者是學校申請到英文場,沒人去,最後隨便找人去的。而且大部分代表對英文場心懷恐懼。其實自願的代表大多英文還過得去。但有些代表是純粹恐懼非母語發言,不知道歐規有沒有效一些

回到解決方案,並不完全認同面試,為什麼呢,面試效率低,太牽扯時間精力。而且如果標明面試,很多有意向的代表就會望而卻步。就目前大部分中小型回憶來說呢,英文場的代表經常招不夠,就不挑質量了

bg的話,什麼委員會介紹希望能精簡就精簡,多了代表也讀不下去,也有情況代表看見字太多就直接扔掉bg了。其實如果布置多輪的作業是很有效的,一來可以讓代表更細化的考慮問題,二可以讓代表更多的熟悉辭彙

如果可以的話,bg里把議事規則也得具體一些其實還是對新手很有幫助的

(對,還有一點,國內英文場議題普遍比較無聊,真心很無聊,人權的,教育的,環境,城市發展,能不能再無聊一點,不是不選英文場,就是議題有時真心太無聊,既然開都開英文場了,別糾結於這些。只是個人感受,本人蔘會經歷不多,但不知道為什麼都是什麼沒有爭論點的英文場,經常連bloc都不用建,全場一片大團圓,一半的session後就全場鴉雀無聲,主席團活活急死)


英文會一怕冷場二怕真空。

前者還好能靠crisis和點草救

後者比較可怕。

說到底還是代表態度問題

【萌新望著上面各路大神覺得很慌。


入圈以來沒去過中文委,一直在英文委呆著。目前來看,國內英文委議題局限,一提到英文委大多想到「裝x「」水會「等字眼,主要是語言水平、與會態度等問題造成的罷。主席團成員準備不充分,那麼主席水,代表自然也水。解決方法首先是組委對英文委的態度需正確,而不要覺得英文委只是湊數,主席團成員語言水平與學術水平都得過硬,依照代表的學術水平認真做好學術準備(如新手會的準備)在會場上「見機行事」,最後,代表們在選擇了英文委之後不應僅僅把其當做一場口語考試演講比賽,真正視其為一場會議,或許英文委在國內的發展會有所提升。

以上


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就是最大的問題

比如高中生模聯來說:外國語學校和不是外國語學校、北上廣和不是北上廣、國際學校不國際學校就有很大差別(no offense and discrimination here)我說的是事實

那個代表的學術背景都不同 所以這就是最大的特點

為了提升會議質量 學測基本沒用 有些人壓根不做

我覺得還是在參會的群體上多把握一些


口語太差了……

經常聽不懂人說什麼,是真的聽不懂,真不是我水平差。

英文場局限太多,大家因為語言問題比較放不開,更正式些。

鍛煉英語口語能力,熟記各種簡稱,說好國家的英文名!!!不要連自己國家的名字都說錯,別人看起來超丟人的……


各位學術能力強,英文水平高的大佬們都去國外參會了……


總覺得英文會場主題特別局限,基本就是兒童糧食女權歐洲各種雞毛蒜皮之類的

大牛全奔特委聯動好一點的新人也喜歡安理會之類的

每次就算當志願者也覺得英文場的代表說起話來讓人尷尬癌發作,中文30秒講完的英文3分鐘也憋不出來

很大一部分代表都是沒被選進中文場來渾水摸魚,大家和和氣氣手拉手一句話也不說全靠主席點艹

參會代表的態度完全不一樣,文件寫作更是和殺人父母一樣【寫的人加看的人】

我作為國際學校的學生,偶然參加大學會的時候發現英語水平並沒有什麼差別

本來心思就不在英語上


題主不要想太多,單純代表英語水平低,沒別的。

.

.

.

如果代表平均英語水平不達標,就不用開英文場了。

.

.

.

解決辦法: 英文面試


其實英文會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於代表對於這個會的看法有偏差。一般來說入門的模聯人一般都會選擇中文會,因為前任們就存在那麼一種誤解,覺得英文會不適合新手。然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新手不去英文會,之後更不敢去了,導致英文會的質量,甚至新人的數量都是問題。

所以,不僅僅是提高會議的質量那麼簡單,作為一個前輩,應該正確認識英文會。它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頂峰,而是一個所有人都可以進入的沒有門檻的會議。每個人,在開第一次會的時候都是那麼糾結和緊張的。但是這也是我們參加的一個原因不是嗎?一旦這樣的思維養成了,就不會有新手荒了…


一般的學術設置上就純會議背景推動或者低密度的危機推動


推薦閱讀:

哪些漢語本土詞語被絕妙地翻譯了?
翻譯奧巴馬的這段""canner can can... ""的內涵(原句看圖片)?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這句話的中文原句是哪句?
如何用英語翻譯「一圖勝過千萬句話」?
deplorable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和後果?

TAG:英語 | 模擬聯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