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年人的商業建議有哪些?

投資、時間管理、創業等等


做事前先有個清晰的規劃,沒有規劃就不掏錢。

掏錢先想清楚回款/回報的速度自己能不能接受。

談話或打重要的電話前打個腹稿,盡量與同事商量下,對方可能提出什麼問題,如何應對。

公事不分大小一律記錄下來,用一丁點碎片時間寫幾個關鍵詞也好啊,回憶一件事情的時候,翻筆記本比抓狂到處問人優雅多了。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和鄰居翻臉。

別輕視政府部門的小辦事員啊實習生之類的,要尊敬就尊敬他們整個單位。

想了解財務或商品知識時,自己學習也是一方面,可以在談話時向基層員工了解,他們講的比中層要淺顯易懂且不藏私,不懂得分辨哪些該瞞著你。

你想讓公司是什麼風氣,你就試著自己去帶節奏,搭配一個八面玲瓏的人資經理會有奇效。

防火絕壁不是一句空話。

招聘新員工要嚴格,不要將就著挖來一個土豆想培訓成蘿蔔,寧可暫時壓榨一下老員工多做事(給錢)

私事讓員工知道的越少越好。

確實拿得出手的產品或服務,才能請親戚朋友幫忙宣傳推廣。

為什麼做生意比上班更不能輕易結仇,因為開門做生意是一對多,敵暗我明,所以講究和氣生財。和氣能不能生財不好說,不和可是容易破財。

再忙再高端也別不食人間煙火,抽空感受一下什麼叫混跡於市井之間,和相關行業的工人、不同檔次小區附近的超市老闆、學校的門衛聊聊天。

禮貴在貼心。用心琢磨一下重要人物更需要你送什麼,忌諱你送什麼,是搞夫人外交合適,還是送他老爹老媽整套體檢合適。

我覺得為對方的生活提供便利條件是最好的,比成為一般朋友還要有效,錢、物只是輔助工具。

拜託經商的朋友們,年節別群發信息了好嗎,真的很外行,哪怕開頭手動加上稱呼也好啊。

即使對數字不敏感,最好也用心記住重要的數字,開會或應酬或和員工聊天時,精確報出數字真的太瀟洒了,震懾全公司:好好做功課,不要蒙我。

普通人在發展期間,別老想著改變追逐利益的本質,在生意上理直氣壯的斤斤計較,沒啥丟人的,飛黃騰達再談情懷也不晚。

別人主動讓你占的便宜,無論多小,也要在明處即時表示感謝。

直爽、善良的前輩喜歡年輕人的坦誠、適當示弱、陪伴,衣著樸素得體。

虛榮心強、自私的前輩喜歡年輕人嘴甜、心熱,面上功夫做足,禮節周全。

獨居的前輩喜歡年輕人進退有度,話少,做事主動。

靠偏財運發家的前輩喜歡年輕人勤快,對自己節約,該花錢的時候花的痛快。

(個人總結經驗,可參考不可盡信)

學會在不同情景下都能合理利用/隱藏性別差異。

【關於這句好幾個人發私信問我了~但是我覺得真的很難寫明白,只看文字會認為我有點……我現在大多數時間打理的生意里,同行多是中年男性,我不到三十歲又是女的,所以會特別留心性別差異造成的不便,但經商本是逐利,逼急了也會利用異性的優勢。 我非常支持男女平等,但是自己做小生意有相當多的無奈。 不好總結,只能舉例,比如說與對手競爭時,我會刻意模糊女性的特徵,講話、管理、行事表現得更有攻擊力一些,穿長褲背手工皮包換SUV,裝作無意透露出產品是我連夜監督生產的。 有人認為競爭時才要利用異性優勢,只能說我不敢,因為這個行業里的人未必會吃這一套,即使會,我也只能得到錢,得不到認可,不能保證合作的持續性,製造業里穩定和回款同樣重要。同樣接觸新認識的客戶和供應商時,也會採用類似模糊性別差異的做法。 而向熟悉的客戶尋求資源、產品可替代性太強、找物流或建築行業的人為我們做事時,會換個裙子,表現的愛說愛笑做事相對細緻一些。 大概就是這樣,因人而異吧,性別對調一下,也有些共通的東西適用。可以探討,但不要人身攻擊啊~實在被罵怕了】

城市地圖放在手邊,沒事看一看。餐廳結賬酒店簽單時,看看他們的名片,久了就能做到簡單明確的指路了,加分項。

我個人很喜歡研究怎麼給外地來的客戶指路(總愛自己跑出去玩)要講的客氣,準確,簡單,好記,避免他停車看導航或消息,也不用反覆打電話問,否則體驗真的不好。

少說街道名字和東西南北,用好認的地標和前後左右代替,比如我愛說:您停在這個位置,看見那個顏色/形狀的建築了嗎,別向著它走,向它相反的方向走。

有人教過我,做生意先問自己三句話,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知道怎麼能把你有的東西換成你要的東西嗎?

別高估也別低估自己。

目標明確,操作過程中再看需不需要調整。

不違法,不太昧良心就去交換吧。

換不來就去想辦法,實在沒辦法那就算了。

先有想法,然後跑去找資源,這個順序是不太保險的。

相對穩妥的做法是,有了資源(技術、人脈、閑錢、優惠政策)及時把握和利用,順理成章的走下去。

我們沒有趕上黃金十年,倒買倒賣都賺大錢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所謂的創業基本都是賠的多,賺的少,當然融資上市之類的我確實不懂。

不過我個人認為,貿然勸人辭職貸款創業的都很不負責,今天我就算得罪你們一下~

辭職和做生意之間,必然有一段無比艱難的過渡期。

評論我關了,每個人的行業、經歷、境遇、性格不同,一句兩句是解釋不清的,所以不想討論,抱歉了,真的是精力有限。

有說錯了容易誤導人的地方請私信告知,我會修改。

那些讓我吃過虧的,讓我尷尬到無地自容的,讓我後悔很多年的,讓我暗地流過眼淚的事情,我常在失眠的夜裡反覆回想,一時感慨便想著記錄下來。

算不得建議,個人的體會而已。

希望大家少走一點點我走過的彎路。


昨天晚上回家路上看到這個問題時,剛好我經過奧林匹克公園,然後下車步行穿過公園回家,走了兩個小時,在路上寫完了,但貼的鏈接手機上不會轉換,實在難看,所以中午來公司發。

這類問題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大量成千上萬贊的答案留在故紙堆里,如果願意去翻翻。但我相信看得爽的人應該很多,真正受益的估計沒幾個。所以我出發點從來不是有沒有人受益,而是自己爽……有緣人看到,促動了一些心思,則是附帶之喜。

「你要擁有這樣的思路、那樣的視角……」

和所有考前速成培訓班一樣,教的人也許懂,但學的人沒有經過鍛煉,吸收不到一成;能轉變自己過去習慣並且立刻實踐起來的,恐怕百里挑一。當然,我也熬這種雞湯,也不是什麼好鳥:

[學習為什麼不是一件容易事? - 孫志超的回答]

[看什麼文章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凡是……一定是……」、「千萬不要……」、「沒什麼比……更……」

這種警句騙騙小孩子可以,如果你真的世事經歷得多了,只會發笑。[警句綜合症]

「我的經歷和經驗是這樣……」

沒有人能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承認作為勵志效果很好,也改變過很多人內在的動機動力,但仍解決不了「如何去做」的問題。

既然看文章也學不到什麼,我想我只能補充說明一件事,就是為什麼隨著時間推移,過去積累的商業經驗會越來越沒用。(你問怎麼辦?跳下海自己游,過去的經驗只是幫助你在找到浮木前多喘幾口氣,而不是你的救生圈)

在這篇夜半囈語[眾人皆睡我獨醒 - 孫志超的文章 - 知乎專欄]中我提到過去幾十年世界發展的紅利,我們也同樣享受到人口成長、資本主義和全球化的好處。除此之外,其實我們還有一些獨享的紅利:

1、美國尋求安全的紅利。美蘇冷戰,亞洲四小龍,尤其是韓國、台灣,位居鐵幕前緣,因此受到美國的眷顧(台灣也有日本的影響),在國防、經濟、技術上都得到許多助力。這個過程中,中國雖然沒有得到利益,但沒有成為首要攻擊對象。冷戰結束,按理說中國會成為首要假想敵,但朝鮮、中東等國家地區牽引了美國實現,讓我們得到轉機。

2、西方製造業轉移的紅利。80年代開始美國產業開始空洞化,向服務業與金融業傾斜,附加價值較低的製造業大量轉移。和日本、四小龍的發展過程類似,數量眾多、成本低、得到訓練的勞動力,加上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友善的鼓勵外國投資政策,成為產業轉移目的地。

3、科技產業的紅利。70年代發展成功的半導體、80年代的個人電腦、新世紀的智能手機,是繼20世紀初汽車工業之後最重要的新產業,由於屬於從無到有的嶄新產業,而不是以新換舊的代替產業,因此在全球發展過程中,不曾遭遇舊產業的反作用力。亞洲各地區正好搭上這班順風車,成功地建立了完整的IT 產業供應鏈,帶動了多年的經濟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後,憑著低價人力,一步步成為世界工廠,而在整體產業提升瓶頸時,趕上產業革命的東風,取代台灣成為了IT產業的世界工廠。同時,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大大促進了產業與投資的活躍以及政府的眼光。

但傳統行業普遍面臨幾項挑戰:轉型不見成效、附加值低下、中高層人才青黃不接。這三個因素環環相扣,導致許多企業雖然財務體質非常健康,手頭上擁有大量現金,但卻看不見未來方向。創業這個方向雖然活潑熱鬧,但距離給經濟造成巨大影響的階段,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畢竟創業方面雖然政府較容易使力,也能迅速地讓社會產生希望,但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卻只是小火慢燉而已。

當今的高科技潮流已經走向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產品」比「製造」或「工業」更重要;如果沒有產品,哪來的製造和工業?去年流行的工業4.0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原來的CIM(電腦整合製造)和FMS(彈性製造系統)通過互聯網延伸到前端的銷售環節;期望能夠從銷售環節的大數據分析,得到市場和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再通過互聯網連結到工廠的彈性製造系統,達到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然而目前國內的工廠,包含傳統產業、IT產業、電子產業,都沒有辦法做到CIM和FMS。雖然我們的製造業實力強大,但很不幸,無論是生產製造端還是品牌銷售,和發達國家都有相當大的差距。

拿大家最熟悉的傳統成衣行業來做例子。傳統的成衣行業,由歐洲時尚品牌利用模特在T台上發布潮流,然後名設計師設計產品、亞洲成衣代工廠生產,再通過實體店面鋪貨,最後到達消費者手中,已經是幾個月後的事了。Zara則把這套體系變成「買家模式」,並且取得巨大的成功;簡單的說,他們的模式就是把時裝周、名牌店、大賣場等等銷售最好的衣服,局部修改下單生產,10天上架出貨。以低價讓廣大消費者也能夠穿著類似名牌的服裝。

Zara就是一種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需求,然後以快速、大量、低價鋪貨的營銷策略模式;簡單說,就是山寨,也就是為什麼Zara經常捲入許多的版權訴訟之中。

淘寶上的紅人商店,則採取不一樣的模式;他們利用互聯網平台,在微博上建立社群,吸引粉絲持續和高頻的互動;再從其中收集消費者對時尚服裝的潮流和需求,進而設計產品,然後通過網紅效應來做產品營銷。像88年出生、12年創立「Lin Edition Limit」品牌的創始人張瑜,是浙江平湖所謂的「廠三代」;自爺爺輩起就是做服裝的家族企業,甚至一度名列中國私有企業100強,而且還是優衣庫等國際品牌的代工廠。

這兩種模式都是用大數據來輔助,Zara的大數據模式可以叫「After the Fact Data」(事件發生後數據),Lin家的則是「Before the Fact Data」(事件發生前數據)。簡單說,後者就是社交媒體、電商平台加上網紅經濟,造成了這樣一個先進的模式,但是這個模式才剛剛開始,並且正在高速演化中。

張瑜家族創立的新成達集團,年訂單量數百萬件,擁有成熟的供應鏈和大量生產的能力;然而傳統供應鏈中幾十人一條產線的大流水線,並不能適應互聯網銷售迅速迭代的小批量生產。張瑜的做法是索性從原有供應鏈中優先挑選資深技術骨幹,捨棄並打散傳統供應鏈中的大流水線,改成三四人的小組制,靈活調整生產計劃,以適應互聯網銷售的小量生產。

然而,比改造生產線痛苦的問題在於布料。即便加價訂貨,無論如何都需要七天,才能送上服裝製作的流水線。電子商務在零售端顛覆這麼多年,才讓成衣廠這一環節逐漸改變,漸漸互聯網化;至於上游的布料供應商,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清醒過來。

所以網上關於互聯網、社交媒體、電子商務、粉絲經濟、網紅等概念,有無數的討論文章和成功案例,但卻很少供應鏈、生產線、小批量生產等內容。工業4.0的概念很完善很強大,但在日新月異的產業發展面前,只留下空洞的概念,而失去了操作的價值。

再拿最近流行的《Pokémon Go》來說,雖然產品原型早已存在,但它依然帶來很大的意義。就像平板電腦存在很多年,但蘋果的進軍代表截然不同的意義。Pokémon Go的流行,代表著在LBS與AR技術已經相當發達的現在,我們對空間的感知也正在改變。

在未來的世界,空間的概念將有重大的改變。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這會有點傷感、也有些令人害怕,但這終究不可避免,同時在技術上也是不可逆的。Pokémon Go預示的是實體世界與虛擬進一步的深度結合,而這會影響每個人。也許Pokémon Go的熱潮會像流星般一閃而過,但這絕不會是LBS和AR的終結,因為一定會有更多人在這條路上探索;只要科技更加成熟,虛擬和實體世界的結合也將更為深入。未來總有一天,在我們眼前展開的是虛實整合的世界;而這一切,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就會發生。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都在不斷發生接軌,這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任何科技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會讓人害怕、驚懼,因而排斥,最後悔之莫及。如同凱文凱利所說,未來的世界需要的人才,是能與科技合作,創造更大價值的人。不論是印刷術出現、互聯網的發展,或各式突破性的技術出現時,社會必然經歷一段陣痛。有些人選擇排斥,有些人選擇接納;能夠即時運用科技協助自己創造最大價值的人,會在競爭中佔據最有利的位置。

大部分創新都有破壞的因素,所謂新,是因為顛覆舊。這不是強龍或地頭蛇的戰爭,而是一場資源耗久戰,很多國家互聯網發展沒有中國快,是因為市場、資本、膽識俱缺。所謂破壞創新是一種熊抱,更不幸的是,現代經濟叢林中處處皆熊,無處可逃。技術變化與社會變化撲天蓋地而來,你當然可以裝作沒看見沒聽見,也有權不參與,但不該低估它的影響,罕有人能置身事外。

在這樣的世界裡,什麼是最重要的,恐怕是永遠保持發問的心態。過去,企業希望員工的工作態度是:了解、負責自己崗位的工作;當遇到問題時,能夠自己解決,問問題容易被視為不專業的工作態度,所以越來越少人會開口提出疑問。但是,在快速變動的時代,對事物的「好奇心」才是一個人,甚至一家企業進步的動力。勇於提出疑惑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

大約十年前,科技的快速進步漸漸影響運動員的訓練、生活方式。每當跑步訓練時,運動員會穿戴碼錶、心率監測器還有音樂播放器。Nike有感於此現象,開始想「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呢?」、「為什麼還沒有人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然後和蘋果公司合作,研發出了Nike+ 這項產品。從此以後,Nike漸漸不再只是單純的運動鞋公司,而是能夠運用科技的全方位公司,繼續為運動員的生活需求服務。保持初學者的心態,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提出問題,也才能持續進步。

不過,舊式的問題,像「有多少?」、「有多貴?」、「有多快?」這類的問題已經不合時宜,有價值的是這兩種類型的問題:「為什麼?」(Why?)和「如果?」(What if ?)。舊式問題是多數人樂意看到的,而我過去回答過的問題,絕大多數都是「Why」,少數是「What if」(後者其實更難),發現也有一些人關注,這說明時代的影響終究會在每個人身上體現。

大部分認真的人和公司都會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致力於解決問題。這樣的公司有目標和動機,只是久而久之,目標與動機會消磨和遺忘。所以,常常問「為什麼?」可以幫助喚起目標,重新找回動機,不會容易遺忘初衷。像Airbnb的三位創始人畢業自設計學校,也常常對周邊的事情保持好奇心;但是,他們只對一個話題有共同的興趣,那便是「旅遊旺季時,房位難求的狀況。」「為什麼每當旅遊旺季時,舊金山的飯店和旅館常常客滿,旅客沒地方住?但是,在城鎮裡面,居民卻有空的公寓、多的房間可以用?」就這樣,Airbnb誕生了,靠一個「為什麼」和一個「如果」。

同樣,Netflix 得到的啟發也是來自於「如果」。創始人Reed Hastings認為DVD出租與歸還流程、時間限制和逾期罰款相當討厭,所以他先問了典型的「為什麼?」。「為什麼我要付這些費用呢?」再來,他又問了:「如果套用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或許能掀起革命?」

「如果?」這個問題,可以讓你不至於盲目問太多不重要的問題,而埋沒了真正有幫助的「好奇心」。除了積極地提出問題外,也要時時刻刻反思哪些問題才是真正有幫助的,能夠激發思考,引導成功。

世界充滿著矛盾和兩難,加上社會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兩相交迫,這確實是一個彷徨的時代。《雙城記》里「這是光明的時代,也是黑暗的時代」這句話大家常引用,而後面一句是——「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150年間,巴黎和倫敦走過風風雨雨,仍然是世界重要的城市。未來我們會遵循什麼樣的發展軌跡?經濟發展將呈U型還是L型?未來是否還有更多更好的創業機會?還有什麼需要學習?新一代會遇到什麼問題?……

我們只有通過不停地發問來尋找答案,只是並非所有人都知道是真是假、是夢是醒。


自己只是一個還在路上的年輕人,虛心傾聽大家回答之餘,寫一寫自己幾年下來的反思。

1、早點盈利。

年輕人做的項目基本沒有那種「養肥了再宰」的可能。因為從20-30歲也就不過10年,這十年要做一個規模大而不賺錢的項目太耗費青春了。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對於絕大多數做項目的人來說,是會虧的,且大部分年輕人賺不到規模大、投資人認可的程度,並在堅持過程中很可能失敗,故而,早點兒變現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增加商業自信的方式。

我至今還在遺憾當時大二時的一個項目,過於追求規模而自己斷了盈利的可能,導致生命周期走完後盈利過少,對自己產生懷疑。其實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被「創業」洗腦得連生意都不知道怎麼做了。

現在想想,盈利和繼續擴大規模是一個悖論嗎?顯然不是。反而盈利可以激勵團隊和自己,對擴張還更有幫助。

2、財務規劃。

這也是我覺得本來應該早點學會的。

這裡的財務主要不是三張表的財務,而是對自己現金的財務。

不需要記錄每一筆自己的收入支出,只要記錄各種投資、平台有多少錢就可以了。

比如:債權/股權型投資、基金投資、支付平台和銀行卡的存放。

以及自己將要償還的債務、房租等等。

這件事的好處在於,可以看到自己手上到底有多少錢,流入到哪裡,可以立即用的錢有多少,作為投資的錢又有多少。

而且記錄之後,就很少有大筆的衝動性消費了,你會思前想後這個消費合理不合理,畢竟要登記在案。

3、找靠譜合伙人。

交朋友不再以情感做紐帶,而以做事做紐帶。

也就是不是以情感驅動做事,而是以做事驅動情感。

這種方法可以迅速改變因言廢人和因人廢言的情況,一切都是就事論事,不要在做事中摻雜太多情感糾葛。

其實合伙人的概念很廣泛。朋友是你一段時間的合伙人,摯友是你更長時間的合伙人,妻子是人生合伙人,所以慎選合伙人,選到之後,一切以做事合拍、舒心為最高指導。

4、承諾-達成。

一個人的靠譜是靠積累的。

原則珍貴不珍貴,在於遵守不遵守。

我在很早的時候其實也像大部分人一樣,重視別人給自己的承諾,輕視自己給別人的承諾,所謂「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後來才意識到,我想成為是那種給別人一個承諾就要做到的人,因為那種人說話非常有分量。

見過不少商人,發現經商最重要的是人,而人最重要的是信用,也就是「靠譜不靠譜。」

所以要麼不承諾,要麼承諾之後一定要做到。


點子不值錢。關於賺錢的點子我隨手就能想出三五個,你沒有能力和資源,它就什麼都不是。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賺錢的行當都不需要你去顛覆現有的商業規則,而是反過來,遵循現有的商業規則你才能更穩當的賺錢。

還有,談錢一點都不傷感情,也不丟人。


目前最高票答案,比較偏重於小技巧,多而雜。

個人剛好在投資、時間管理、創業等等有些經驗,試著回答下,第一次寫答案,心情好緊張好緊張。。。

先談創業

綜合創業的經歷和思考,個人得出一個非常大的感悟,就是:男怕入錯行!

天啊,這不是老生常談嗎?

是的,老生常談,但確實有它的道理。

看看身邊的朋友,身價爆發快的,工資起點高的,很多與行業相關。

行業選錯了,再努力也會事倍功半。

舉例:

答主的第一次創業,源自小學三年級,

很小很不懂事的三年級,小毛孩卻收穫了成功

————一個小小的舉動,讓答主成為全村最富有的小孩。

事情是這樣的,一次臨過年,父母從深圳回老家,送了答主一份禮物——家用遊戲機。

因為記憶已模糊,具體牌子忘記了,類似下圖:

這種遊戲機在90年代很流行,相信很多80後的答友們有過體驗,【魂斗羅】也是當時非常火爆的遊戲。

答主玩了幾次,學會玩裡面遊戲之後,有一天靈光一閃,

想起了曾經去鎮上玩的街機(街機大概1塊錢5個幣,買幣後才可以玩,1塊錢可以玩好幾次。)

於是我想,何不試試這個模式,收費給小夥伴玩?

我有遊戲機,村裡也有很多小夥伴,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想好要試之後,接下來開始思考如何宣傳,

究竟怎麼樣才能把我的遊戲機宣傳出去,讓大家來玩?

答主足足花了10秒去想這個難題:答主平時比較靦腆,做不好;弟弟平時比較膽大,更擅長。

於是跟弟弟打了招呼,叫他去村裡宣傳一番,弟弟馬上開動。。。

具體事情是怎麼發展的,已經有點淡忘了,

總之我記得,有一天吃年夜飯的時候,村裡一堆小夥伴涌了進來,吵著要玩遊戲

於是答主聰明地按不同遊戲收取不同收費,

這個打一次1毛,那個打一次2毛,決鬥類的打一次5毛。。。

之後每天下午、晚上,家裡聚滿了村裡的小夥伴,

一發不可收拾~~

回想小時候,手裡經常有一疊幾毛一塊的人民幣,心裡真是滿滿的滿足,

雖然只有20-30元的零花錢,可是都是自己掙的,那可是90年代啊~~~

多次創業以後,體悟越來越深,雖有成功和失敗,但幸福感仍然比不過小時候

好了,不矯情了,回到主題

回想這個創業成功的關鍵:

1.是選對行,時機對

這個行業在90年代剛興起,產品重複消費特性

2、競爭少

因為根據地是在村裡,鎮上雖然有遊戲廳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小夥伴要玩也要走挺遠的路,因此規避了競爭,等於村上獨此一家

3、找對人

個人不擅長的事情,叫給擅長的人去做,

比如不擅長去推廣宣傳,弟弟出馬

第一次回答問題,先發布看看,根據評論再完善建議,大家海涵


關於創業我談一點點吧,創業一年團隊剛剛解散,有點小感悟,歡迎交流!

年輕人還是去大公司先積累經驗為先,即使開淘寶店也不要搞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

簡單的介紹下自己吧,畢業後在南京移動互聯網創業,一年多的時間唯一的感受是大學生千萬不要一畢業就創業,我們能力太有限了,我們的教育和市場還是有脫節的。

截止到目前累計人員投入,市場運營費用,辦公支出等其他支出加起來80萬,沒有收入。

講一下南京各大孵化器一些團隊的情況:(孵化器這東西怎麼講呢,總的來說類似於二房東,實質性作用不是很明顯)

A. 這哥們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之前我們在一個孵化器,他做的是創業論壇的項目,後來用戶數做到7W,其實這數據對於天使輪足夠了,可惜投資人對於項目的不認可,最後失敗告終。背上了20W的債務。

B. 3個海歸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他們的項目是社交app,因為是海歸他們見投資人做路演總是那麼的自信滿滿,不過他們好像對於自己的項目的熱情還沒有拉投資高,最後項目做了一半放棄。

C. 這哥們原來是中興的部門經理,因為有一顆火熱的夢想,帶著朋友的一筆錢投資創業,做的是比較紅海的在線教育,項目做了一年錢也花的差不多了,投資人對於項目不太看好,又回去上班了

D.E.F..........

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案例了,說的難聽點,在南京草根團隊做互聯網拿到融資還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以我有限的視眼,還沒有看到剛畢業的草根團隊拿到融資!

我們欠缺什麼:

1、經驗人脈:

拿目前大紅大紫的滴滴出行舉例來說,其創始人程維創業之前就是支付寶的副總經理,曾經是阿里巴巴最年輕的市場部經理,所以滴滴有著很強的線下推廣能力。前期投資人主要投的是人而不是項目,以程維的資歷獲得天使投資可謂是輕而易舉,但是這些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可謂是望塵莫及。

2、項目管理經驗:

由於我們欠缺基本的大型項目管理經驗,以至於我們的產品推遲了大半年才上線,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時間往往是最寶貴的,時間也就意味著金錢。

3、項目推廣經驗:

我們具備基本的app的推廣經驗,可是現在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整個AppStore只有幾千款應用推廣起來難度不大。現在AppStore有幾百萬款應用,而且人們每天玩的也就是微信、淘寶、新聞客戶端等幾款應用,想把你的應用塞給消費者真的是不太容易,更何況創業團隊的資金實在是有限。目前app想要短時間內火起來,像映客app就是AppStore刷榜,像faceu就是名人效應加刷榜,這些好像都不太適合小團隊。

4、失敗的經驗:

我想這是我們所最欠缺的,失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能使你看清市場的基本面,反思自己的決定等等,我們的生活太一帆風順了,以至於遇到困難很多時候會手忙腳亂。

創業的感覺:

創業就是每天睜開眼睛,就會想到老子不能賴床,因為有一個團隊等著我養活的感覺。

創業就是上了賊船,想下都下不了

創業就是老子跟自己有多大仇,怎麼落到這步田地,真是日了狗了的感覺。

創業就是好驚險刺激,不要停的感覺。

簡單的談談我們的產品團隊吧,希望大家多交流

關於產品:

我們的小產品叫「XXX」app。大家可以把閑置物品在XXX上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去年3月份的時候我們把idea上傳到實現網上,這個idea獲得了大家不錯的評價,我們覺得大家既然喜歡那我們就做吧!

(不做廣告,團隊反正也已經解散了)

最初我們從網上招募工程師來開發第一版的app。技術人員還算靠譜,就是UI設計人員出圖太慢,或許是搞設計的進度隨心情變化而變化吧,心情不好一拖就是2個禮拜,錢花出去了事情沒有辦,真是拿她沒辦法。第一個版本還算比較順利,4月中旬開始做6月初提交到app store上,6月上線。不過第一版用戶反饋app太簡單了也不太流暢,很多人下載以後就卸載了,只能怪我們自己用戶體驗沒有做好。我們意識到不能再靠兼職去做了,於是畢業後全職來做這個產品。

關於招聘

搬進孵化器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員工。

我們招的第一位是個美女設計師,001號員工,我們只能說選擇我們她實在太有眼光了。

關於招聘這些日子還是有點感觸的:之前我們發布了一個iOS職位,結果 1天時間我們各個招聘平台收到超過200份iOS簡歷,然而其他崗位例如.net很少有人投遞,著實嚇了我一大跳。我們仔細對比了很多簡歷,發現一些相似之處:1、戶籍大多數是河南,只是根據數據統計;2、幾乎上一家全是外包公司;3、公司不一樣,但是做的項目確很相似;4、簡歷上宣稱工作經驗2年;5、個人技能幾乎完全一樣,工資要求10K以上。

上面幾點其實還能理解,不過這數量著實嚇得我不輕。我們對其中部分進行了面試,基本可以過濾95%的簡歷作假、技術「牛逼」、剛畢業薪資要求過萬的iOS開發應聘者。如果真正搞過OC開發的,對於字典和數組肯定是熟悉的,於是筆試題就是需要字典裡面取個數組,數組裡面再循環取個字典啥的。結果讓我大跌眼鏡,95%的面試者做不出來。我想真正工作過一年的開發者,這麼簡單的數據結構應該是知道的。剛培訓結束的iOS開發,薪資過萬,的確是不合常理的。

培訓機構代替學校批量化生產程序員無可厚非,培訓機構也有出來不錯的,但是打著為了提高培訓學生的入職率的旗號,讓他們從開始踏上職場,就被教會弄虛作假、偽造經驗,誇大學識,就顯得讓這個行業難以接受,這樣只會讓學生變得好高騖遠,不努力掌握基本功,而一味的要高工資。與其說,企業不待見這些培訓出來的學生,倒不如說他們更不待見這樣弄虛作假、好高騖遠、盲目自大的態度;請相信,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就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

不幸的是前兩天美女員工離職了,不過對於她的離職我們也能夠理解,誠然我們開的工資不低,但是創業團隊不像正規大公司一樣能夠學到系統的知識。

路演:

路演是在畢業典禮結束的第二天進行的,但是通知來的太突然,我的商業計劃書完全沒有準備,於是連夜趕製出一份。沒想到第二天,我們的項目得到了在場風投機構的一致好評。

投資機構、政府與土老闆

1.投資機構

路演後,我們試著去跟投資人單獨見面溝通,希望他們能對我們的項目提一些建議。

第一個見的是南京千米網的總裁,他很看好我們項目,給我們提了很多建議,我可以感覺到他是認真為我們項目考慮了很多東西的。臨走時他還不忘叮囑我們,如果項目推進不下去也不要硬扛,及時止損。

第二個見的是蘇州順融資本,簡單吃了個飯,對方也沒有明確的投資意向,對我們項目也給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建議。

第三個見的是江蘇毅達資本的投資經理,見面後,他對我們的項目也是很認可,給我們提了很多建議,特別是商業模式閉環這一塊,受益匪淺。

蘇州之行讓我意識到,對於剛畢業的草根團隊來說,想在天使階段拿到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看36kr或創業相關的新聞報道總感覺風投的錢好拿,其實不然。對草根團隊來說,只能先用心做好產品,把數據做上去,用產品和數據說話。等到時機成熟,再去拿VC錢。當然最好的情況是項目本身有造血能力,不靠外界力量就能自己養活自己。

2.政府

我們在去年3月份申報了南京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7月份參加項目初審、複審、專家評審,10月份通知我們獲得了**萬的政府資助。不過到目前為止,還在走流程,一分錢都沒到賬。我知道的很多團隊,因為面臨互聯網寒冬,撐不下去,公司都倒閉了,政府的錢還沒拿到。

南京政府對於互聯網創業的扶持較之北上廣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3.土老闆

蘇州回來後,我想這個階段唯一會給我們投錢的只有土老闆了,於是我們把BP投到天使匯,果然有一位南京的土老闆對我們很感興趣,按照土老闆給我們的地址,我們專門去南京郊區土老闆的工廠見了這位土老闆,前後談了3回,最後她表示,看不懂我們項目,但覺得我們團隊不錯,希望我們放棄自己的項目,跟她創業做一個類似於天使匯的投融資平台.......

創業的感受:

互聯網之前是屬於70後80後的,現在我想說的是未來十年還是不屬於90後。最後想對在校的有追求夢想的年輕人說:「我們還年輕,我們的資源人脈有限的可怕,我們可以先去學習,創業太不現實。創業其實是一個人資源人脈的變現,互聯網的浪潮已經在慢慢的過去,未來的大數據、VR等領域門檻其實是很高的,創業的難度可想而知」。


你好,知乎主流還是鼓勵打氣的。我是來泄氣的。

從商需謹慎。

我簡短的說說我微不足道的失敗經歷。

一個人,廣州,做茶葉。之前累積的兩年全國跑經銷商的的資源。

倉庫,備貨,壓貨,月結,賬本,到走淘寶勉強賺回本錢然後迅速不幹了。

壓力大,非常大。舉目無親,資本是自己的儲蓄,沒有動用家人的。(那些拿著家裡的積蓄創業的恕我直言你掉進坑裡了)

每天晚上睜著眼睛睡不著,倉庫房租又漲價了,備貨三十幾款,一款備貨成本5000,出了多少貨,哪些可能砸在手裡了,哪些月結的該催債了。怕倉庫失火,被盜,老鼠禍害(偏遠地段地租要便宜點)等等不可預知的全都在腦子裡過一遍。

等這些想玩,腦子裡又開始轉過一大堆數字,然後默默的開始算賬。

這樣過很久,計算完,給自己打氣,接下來就是開始絞盡腦汁想辦法走銷量,拉客戶等等。

還有很多。

這些事情每天晚上都壓在腦子裡,喘不過氣,沒法閉眼。

沒有親人的支持,真的非常痛苦。每次打電話回去,還要強顏歡笑,父母基本處於不支持狀態。偌大一個廣州,舉目無親,想叫個朋友出來喝點酒,還隔著一個區加班沒空。

15下半年經濟不行,以前的客戶全部不進貨了,然後我去進包裝,做美圖,把東西全部拉到淘寶上,白天跑市場,晚上做淘寶,全靠淘寶回血。

15年底,幾個月結客戶跑了。瞬間2W元沒了,在總共持續了一年之後,我勉強處於保本的邊緣。感覺精力憔悴之後我選擇放棄。回六線老家,安心的朝九晚五拿拿幾千工資真心沒壓力。

從商,你要看看自己的條件是否穩妥。有資本是最大的優勢。然後其他的優勢有沒有自己思量。莽著勁頭成功的是電視報道,你要也一股心思不多想就活該成為響應國家號召創業的一份子。

我本身沒有持續下去的資本是一大問題,家庭也是一大因素。

如上,碼字較亂。知乎月入2W以上高抬貴手,您跳過我這回答,我就一能上網的小市民。


幫小學生寫作業

現在的小學作業越來越變態,還要家長參與的動手作業越來越多,代做作業這一行會很有前途的


不要驕傲,不要著急,不要自滿,不要放棄

我經歷過這樣幾個階段:我為什麼不自己做——我自己做吧——我有信心自己做好——沒做好

我自認為自己是個很會自省的人,創業初也和很多人討論過,然而在自己有信心的情況下仍然沒做好,具體的就不說了,主要提幾個建議吧

當你從事一個行業,熟練到自問:我為什麼不自己做的時候,不要驕傲,很有可能你只是熟悉了自己手頭的業務,公司有其他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你下定決心自己做的時候,不要著急,嘗試著和其他崗位的人接觸接觸,特別是像我主要工作就是公司內部,而有的人一半是公司內,一半是其他公司,這些人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機會嘗試做他們的工作就更好了

當你有信心自己做好的時候,不要自滿,不管你準備的有多充分,你都要懷疑自己有沒有準備好的地方,這個時候不妨去試一試,反正年輕,總是經得起失敗的,當然如果成功了,記得給我包個紅包

當你沒做好的時候,不要放棄,因為你應該知道,你這個時候,才是準備好了,我是說心理上

當你重新出發的時候,我只想說:懷疑自己做過的事是不是做到最好,不要懷疑自己將要做的事能不能做到最好


12年開始創業,到今天,公司總算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逐步走上正軌。沒太多的大道理,只談談個人的體悟,不一定對,也不一定適用每個人,如果能夠引起一些思考,那就很欣慰了。

1、遇到長期無法排解的壓力,要及時跳出來,莫陷入抑鬱。

創業過程中,壓力總是無形的,甚至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處於嚴重的焦慮狀態。比如產品由於開發人員離職,遲遲無法發版,但在線的版本,又問題不斷、客戶抱怨很大;又或者是虧損持續,盈利遙遙無期;融資也不順利,談一個吹一個....

焦慮的直接表現,就是睡不著覺,每天每時每刻腦子裡都想著特定的那些煩心事,無法解脫。如果經常失眠,這時候不要硬挺,得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否則持續發展,甚至可能會抑鬱。

這種焦慮和壓抑的狀態,就好比一個人落入了水中,如果掙扎不出來,就會越陷越深;此時需要一根救命稻草,把你拉出這個旋渦,這時整個人的狀態就能掉頭向上,走向健康,並且內心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這根救命草,可以是經常與親人、朋友聊天,把苦悶說出來;也可以是養成跑步的習慣,通過運動釋放壓力;也可以適當地尋求神經科的醫生的幫助,控制焦慮的情緒....

這些都是幫助你不被工作和事業困苦所擊垮,只有這樣,你才能沉下心來,在絕望中找到希望,在危機中找到機會,真正得到成長。

日常中,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覺得心理問題不是問題,更不願去進行科學的治療,久而久之,壓力長期積聚,從焦慮變成了抑鬱,這時候再來治療,就有點晚了。

我一個老大哥,他女兒就讀於我們那最好的高中,女兒今年高考,出來的成績很槽糕,但以前在年級的排名,至少也在前80。問題其實早有端倪,進入高三,尤其是最後一個學期,他女兒的情緒就開始有異常,經常為小事情發火,在座位上坐不住,會忍不住從出教室;老覺得前面一排的女同學在干擾她學習,甚至寫了一封威脅信給對方,要殺掉她!

這其實就是年輕人面對高考的壓力,而出現的心理問題。可惜家長沒有採取正確的干預方式,幫助她走出來。

2、別老想著融資、營銷,先看看自己的產品做好了嗎?

不是否認融資和營銷的重要性,而是要知道,這些都是建立在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建立在為客戶帶來的價值上。

很多人總想著,我有個好點子,但是需要有人給我投資,有投資我就大幹一番。讓我自己掏太多錢,不行。

即使拿到融資,心理想著的也是下一輪融資怎麼拿,是不是數據得做一下,弄好看點,還有什麼故事可以添加進去?還可以策劃哪些大新聞,再把知名度提一提?

真正用到產品創新、產品完善和客戶服務上的時間,卻少之又少。

「產品做得再好,融不到錢,有什麼用?」,這是很多創業者潛意識裡的想法。

但越這樣想,就越是將自己的命運交到了VC的手裡。沒有紮實的數據和客戶基礎,越到後期也會越被動。

營銷做得好,但是火了一陣就走向沉寂的案例,也是非常多的。這兩年被人推出來作為90後創業者代表的那些創業明星們,也一個個隕落了,包括最近的例子-神奇百貨。

反而是一些原來默默耕耘的90後創業者,不浮躁、不浮誇,真正做出了好的產品,牛逼的企業。

先談這兩點,後面繼續補充.....


千萬不要背水一戰,人生不是賭博。當你輸了是很難再爬起來,穩健一點,機會時時都有,但是錢沒了是很難在賺回來,任何時間都要留退路!

當今社會一直鼓吹創業,我想有些其實適合打工,安安穩穩平平淡淡生活也是一種不錯活法。


做了好幾年的經商發現中國的環境所能包容呈現三個字就是『不穩定』因為我做過很多行業,都有小賺,但我和別人說都說是失敗,為什麼要說失敗?因為我覺得不能持久的生意都屬於失敗。

06年就開始感興趣那些能有自已的網站的人,覺得很有成就感,畢竟那時候大面積開始熱衷上網衝浪,那時候偶然喜歡去新華書店看書看見一本就寫「日賺五百」作者是那個出了名的『懂懂「那時候看了此書真是迷住了,原來之前逃課去網吧玩不小心網頁彈出的誘惑頁面一個火辣美女身材撩人,然後中間讓你輸入手機號碼發簡訊然後得到簡訊就能看影片了,後來原來這個網站是個很簡單的網頁,自建站容易的連啥機房都不用,那時候很多迷信渴望看就送錢了,那年做這個都賺的富得流油,然後那時候建網站基本都靠IP,IP流量為王,所有當時做網站都死死研究王通的SOE進行網站排名,有的拿IP賣錢交易,有的是靠廣告,那時候家裡正好有一台電腦,就把的壓歲錢花了二千多做了個美女圖片網站,當時還研究在新浪博客的名人博客每次發文章第一時間的留言板發上我的網址就很很多ip引流了。那時候也研究了很多排名,QQ群互刷IP,經過努力網站日IP都有五千到一萬,我後來把它變成小說散文的網站,後來吸引廣告商,每點擊很多次就有傭金,那時候我初三每個月都有很多錢,多的數萬元,後來考上高中沒什麼心思去讀。再後來08年網站由於違規被封了,但是錢倒是真真確確賺到。

後來08年剛好天涯蠻火的,加了個推薦的qq群叫90後創業群,裡面都是想創業的人,那時候裡面有一個群友已經開淘寶,賣的是內蒙古小吃,記得那時候特火,我當時還嘲笑他開個淘寶牛逼成這樣,他卻用寒山問拾得的詩句來回我。後來聽說他最後也是沒做了,那個年份如果堅持下去肯定能買車買房,但終究不知道什麼原因,也許是』不穩定『?

再後來養殖籠雞生蛋,雞蛋賣不起價,加上禽流感,我放棄了。

菜市場開店賣三無高利潤產品,由於要經常巴結上面的人,錢倒是有小賺,但太累,放棄。

展銷會也是時代化的生意,我算是嘗到甜頭,後來開始有很多欺騙吸引賣方入席,卻沒什麼人流量。預期得不到回報。

那一次我終於感受到累了,不穩定,沒一個行業能維持久的,由於我偏執,既然決定就要做到有結果,這樣的結果讓我飄忽不定。

後來我就去旅行散散心,得知一個同學在深圳華強北混得不錯,我就過去和他聊聊,後來當我去找他,發現他有門店了,門店有很多筆記本,我見了面問他你不是在上班嗎?我靠你都開店了?他哈哈大笑說,別說,我倒希望我繼續上班,還不是最近山寨流讓很多人嘗到甜頭。後來和他聊了才知道他開淘寶賣那種仿新的仿名牌的筆記本,外殼還是做那種超薄很時尚那種模具,新店剛開刷到一個鑽就停止刷,怕被封,然後開始上筆記本圖片,他全店就只有這個寶貝,仿什麼牌我就不說,那次我去了看見都四個鑽月銷量都幾千的,我看的眼紅,後來等過幾個月他和我說我的店被封啦,我就說那你這麼那麼開心?感受不到你小子的憂傷啊?他哈哈笑說,我都開了好幾個這樣的店了,封了才好,才不會有顧客來找我噴口水啊,何況我每個店被封期間我都賺了好幾十萬了,多的還數百萬,我聽完冷冷笑,媽的。又是不穩定的節奏。

後來我有一個朋友突然像我借錢,借兩萬,我看他以前經常和我吃喝玩樂,最多就算個酒肉朋友,不太願意借他,我就套他話,原來是賭博輸了借錢還債,還是網賭的,什麼澳門賭博。玩的是龍虎鬥,他說他高潮的時候贏了數十萬結果輸光,還很自豪的說玩了一整天,後來我突然覺得我也嘗試下,他給了我網址,特地玩了龍虎鬥不玩百家樂,為了證明我比那個傻逼聰明,我覺得我應該能賺錢,我看了龍虎出牌的規律和概率,觀察了三天三夜,我往銀行卡投入一萬,由於我觀察了連下幾個數量的虎或龍我就開始投了一千,一夜下來我贏了8萬多,我覺得,我要上天,錢來那麼快,回望那些年我辛苦的做生意對比實在是快感連連,後來隔天,我想不到我計算的概率失去了效力,一連十幾個虎和龍把我的錢全吞沒了,後來我醒悟了,我中了賭博謬論。輸了一萬就一萬。我突然回望這場賭博經歷,看了很多人的剛開始經商和失敗和過程,賭博回報率真真確確體現那些剛創業的人,他們就想知道如何低成本獲得利潤,求別人告知賺錢途徑,別人輕易賺的錢他們都深信,深信賺錢只是時運對不對的原因,然而最終都是被莊家吃的光光,就像」智商捉雞「的故事,每天都活生生在發生,而真正賺錢都是莊家,莊家建立賭場要花了很多成本和關係,他們深知賺錢實在不容易,如果賺錢那麼容易去賭一把不是更容易嗎?所以現在的人沒幾個能像莊家那樣的思路來看待創業,更多的是被這個浮華的社會光鮮的炫富影響,更多的媒體炒作導致一種錯覺,一種賭徒思維,錢就應該來得快。

回到2014年,2014被說是創業元年,自媒體的年代,然後我去看了隔絕了7 8年的懂懂,他開著qq空間寫日誌。觀看量和評論量超多,他的文章一看就很有深度。

直到看到臉萌的火熱然後消失和足記的火熱又消失。。。又看到余佳文和陳安妮那種浮躁和演戲彷彿告訴我,不穩定,不穩定,不穩定,大家都喜歡賺快錢。這些現象會給青年剛進入經商的暗示有多大影響呢?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一對夫妻,丈夫開廠二年辛辛苦苦賺一百多萬,他妻子拿錢投資買房一下子就賺上千萬,傻逼才要做實業,話雖如此,就是沒有本錢,如果有又何必,我深深恐懼著。

直到p2P 信貸的火熱,網上的集資犯法跑路,大家感覺無處可留,恨不得拿錢就走人。

VC的風投,最近的神奇百貨的創始人,之前很佩服,可是看完,又心寒了。

當我寫完上面我覺得我可能覺得文不對題,但我卻真真確確發現不知道該給什麼建議,經商路上真的太曲折,那些上班穩定的人還是別被幾個同事或者親戚影響,說某某人辭職做XX賺了好多錢。

除非你有又能約炮和談心的雙重需求去經商,還能一年換幾個女友接著,不然真愛就和這個創業環境一樣少得可憐。

最近有很多淘寶老賣家退出了,規則暗示不長久,不穩定。


不多,13個!

1、關於人才:治天下唯在用人!企業的「企」字上面是「人」,下面是「止」,即到人為止的意思。人才的意思就是「「人」到了,事「才」能開始做」。沒有人,事情不要啟動。要投資,50%要看CEO,什麼人做什麼事,就這麼回事。

2、關於戰略:「有所為,更要有所不為」。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幹!而戰略的本質就是「捨棄」!所以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和護城河,不走彎路就是捷徑。

3、關於行業:專註在單一品牌上,歷史證明反而是創造暴利的不二法門,記住一點:好的公司都是平淡無奇的。我的小經驗是:選雞肋行業,走聚焦策略。

4、關於投資:投資本質是對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被投資的。芒格老頭說過:投資者最大的錯誤是該做的沒做、該買的沒買。所以,作為投資者一定要回歸生意的本質,長期持有,動作越少越好!

5、關於節奏:好大喜功是中國人的死穴;做企業不要追求速度,而要追求安全。有了安全才有發展。要慢慢地快!不要太關註銷量。做正確的事,銷量和利潤水到渠成。

6、關於謹慎:只做自己做得起的生意,只做自己能看懂的投資,只做自己hold的住的買賣。我要搬出孫子老師了:「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孫子兵法中,我就對這句滾瓜爛熟(可見之前沒少吃虧)

7、關於競爭:有做投資的朋友問:你如何看待***,我說「圍棋中有句話,你打你的,他打他的,沒時間也沒興趣關注友軍」。做自己喜歡的事,腳踏實地去做。

8、關於企業文化:制度管不著的地方,文化管;好的公司都是建立在強大的企業文化基礎上的。比如上周我的文章中提到的步步高、OPPO、VIVO和一加,都是段永平老師的子公司孫公司(雖然現在相互獨立了,但沒有老段,哪有他們?)。缺乏一個長遠的目光和持續發展的願景,沒有把企業文化的「內功」練好,出問題是早晚的事。企業文化的本質就是做對的事情,就是知道是錯的事情決不要做,知道做錯了馬上要改。聰明是把事情做對,而智慧則是做對的事情。

9、關於錯誤:如果你已經在坑裡了,就不要繼續挖坑啦!改正一個錯誤,是要付出代價的。但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會是最小的代價。你越晚,付出的代價越大。

10、關於危機:還是用段永平老師的話說吧:「汽車已經跑到200邁,前面是堵牆,你怎麼辦?沒辦法!只有兩手一攤等死。話說你跑那麼快,幹嘛?」

11、關於財報:巴菲特不是在看財報,就是準備去看財報。段永平大叔總結過:財報中你要關注這幾個指標:負債、凈現金、現金流、開銷合理度、真實利潤、扣除商譽的凈資產。而做企業,你就反過來操作不就得了?你要注重負債率,要保證現金流,要踩住費用,要牢記真實利潤,要遵循剃刀法則,防止固定資產對利潤的致命拖累。

12、關於技巧:哪有什麼技巧,腳踏實地、符合邏輯、事實和常識地、理性地去做而已。商業中無論運營、投資、管理,概莫能外。當然對於企業家而已,悟性至關重要。只能靠自己悟!

13、關於耐心:要有水到渠成的誠意和順理成章的耐心。用段永平大叔的話做結尾吧:「上道了不等於到了目的地,知道對的事情離把事情作對可能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好消息是,只要上道了,快點慢點其實沒關係,早晚你都會到羅馬的,if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找合伙人一起的時候,一定要知根知底而且人品好的。涉及利益方面,一定要事先談好,萬一事後有扯皮,該讓步就讓步(我對錢看得沒那麼重,交情還是第一位的,各位見仁見智。)。跟別人合作的時候,多想想你能夠帶來什麼,而不是僅僅只有交情,那樣的合作關係維持不了多久。

我一朋友,7月份的時候跟他同村一個發小一起做生意,開了一家工廠,這算知根知底了,但是對方的人品還是有問題(他自己也知道,只是沒想會這麼嚴重)。因為我朋友之前對這個行業完全陌生,來這就是被這朋友邀請過來一起創業,結果一共投進去三筆錢,對方只是拿市場和一些原材料來充作入股資金,等到了10月份,工廠辦起來並基本走入正軌的時候,對方把我朋友踢出局,而且投入的資金還沒有歸還。

還了解到一個噁心的事,對方在工廠進原材料過程中,把進貨價調高几百塊錢一噸虛報,幾個月時間就謀取了1萬塊,雖然錢不多,但實在噁心。


我認為青年人尤其是初步創業的人,我稱之為初創者。

那什麼是初創者,就是連客戶和市場在哪都不知道的創業人。

而我開始發現初創者最多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方向,經常有人問我這樣做可不可以,或者是有一個想法卻不知道怎麼入手,或者做了某個生意身陷其中,賺不了錢也脫不了身,又或者空有一身理想,卻沒有條件起步,比如背景不好沒錢壓力大。不過我覺得都不要怕,像我一直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且如果挖掘得當一定是可以閃光的。

初創者的機會在哪?在每一次變革的間期之中。

怎麼抓住生意的下一波風口

引子

題目很大,這也是我專門為剛開始尋找方向的生意人們寫的第一篇文章,我希望大家在這些有意思的思想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初創者的機會在哪?在每一次變革的間期之中。

今天是2016年的7夕,一個不錯的日子,昨晚2點還在外面開車,有點累。我從前對於網路的態度其實是嗤之以鼻的,我認為在網路上面做生意不是正道。我還是很喜歡傳統的方式。所以對於網路的運用和生意的機會,我都不重視。包括如果曾經某某朋友說他是做淘寶或者任何開網店的賺到錢,我都會在心裡不自覺的鄙視,我會想:嘿,這算什麼!虛假的交易。我覺得沒有面對面的東西,沒有一個正式的場所都是虛假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知乎上面寫了關於定位的一篇文章,我突然發現一周就超過了4000贊,同時居然有超過1000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關注我,近50人在同時諮詢我怎麼做生意。在那個時候我明白了什麼東西,你想我如果做生意一個個的去拜訪客戶,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這個數字!所以,那時候起我開始學習一些互聯網,一些網路社交的知識。這也是最近促使我改變的一個事情。

那麼為什麼我剛開始使用互聯網使用這些社交平台,況且我並不是職業的寫手,但是我可以寫出的第一句話,或者標題就會勾引住關注的人?這一方面是自己積累的東西了,另一方面其實也就是做我自己,說人話。大家看到有用的、真誠的東西自然就會被吸引,內容為王。真誠和有用的東西永遠都有市場。

我個人覺得我們對於錢的態度一定要放鬆,不要被錢壓垮,成為錢的奴隸這樣你永遠都賺不了錢,也享受不了這個過程。

正文開始

一、錢的行走軌跡

錢會不會行走?

如果會,它會走到哪裡。我想大家都應該渴望它會走,而且還會乖乖的走入你的腰包,最好是又省心又省事的那種。可以嗎,理論上可以。

當然錢是由無數的持有者使用,它不可能真的長出兩隻腳,真正控制它的流向的必然是背後這一波人,而這波人形形色色有大有小。

在我的觀點中,錢雖然是被動的,但是我認為錢會行走,而且從大概率上來講哪裡人多它就會走到哪裡,哪裡出現有價值的信息,它就會湧向哪裡。生活中,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經歷,就是越是人多的商場,裡面鋪面就越賺錢,購買和詢問的人就會越多,然後就會有不停的產品、公司、商家入駐這個火熱的地方,各種形式的商業、活動就會展開,人就會越來越多,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各類投資的、消費的錢就會湧向這個商場。

前段時間,浙江某地出現挖出某種珍貴的寶石的傳聞,周邊縣市的居民一窩蜂的奔向那個山頭四處尋寶,估計有上千人的規模,你想想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頭怎麼就突然冒出這麼多人來。然後收石頭的人,不遠千裡帶著自己的積蓄跑到那個地方,希望碰碰運氣,或者狠狠轉上一筆差價,賣水果、賣飲料的,也跑到那個地方,隱隱然一個玉石批發市場的雛形誕生。有人說是因為有寶石所以大家才來那裡,那我說最本質的原因是因為錢,有錢賺我才去那裡,不然瘋了嗎。我想這也是一個錢會行走,並且走到人多的側面的例子吧。

按此觀點的話,那麼我們想要賺錢的話,能做的就只有兩件事,第一、靠自己吸引一堆人來炒熱你的地盤造成人多的局面,自己創造出這種寶石,並且告訴大家快點來有好東西;第二、哪裡人頭攢動就奔向哪裡,聽聞那裡有石頭了,就拖家帶口跑到那裡。再說白一點,第一做自己,第二借勢。其實前人已經跟我們總結的很好了,「人多、錢傻、速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致富的秘密就這麼簡單。

那到底是做哪一個呢,是跑到人多的地方呢?還是吸引一堆人來自己佔山為王?我覺得啊,是跑到人多的地方,再通過自己的特長吸引一堆志同道合的人來佔山為王。也就是借著風口來找到你的客戶。這麼說大家應該就很清晰了。

具體怎麼做自己、怎麼借勢(裡面將有一個重大的機會),接下來我都會講到。(最討厭某些大V,只寫觀點不寫操作,道理誰不懂,關鍵的是怎麼干,就好像我有一個點子但是就是不知道app怎麼做,諸如此類。每次看到此類文章,心理真的是相當感慨這也行~)

在寫怎麼操作之前,我將簡單科普一個歷史,其實每次某種賺錢的徵兆都會提前預演,並且每次過渡時期都會發生同樣的事,但是我們總是會嗤之以鼻,就因為這些徵兆和大家根深蒂固認知相悖。而之後當這些徵兆驗證以後又頓足捶胸,懊悔不已,為什麼我當初不....

當然等你反應過來的時候,早已經晚了。所以大家要提早抓住機會,要不然你跟上大部隊的時候可能湯都喝不上。

二、傳播的變革,重大的機會

80年代,聊天交流

30年前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時候,甚至電視都沒有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和外界交流的,很簡單,靠交談。我們怎麼買東西,問親戚朋友。我要買襪子,你是去哪裡買的,哪家的質量最好。親戚就會告訴你城南王二家的襪子最正宗,我穿了三年都不會破。你一聽,以後就專門跑王二家。這就是一個封閉環境下的口碑形成。當然親戚也不知道的情況下,我們就會跑到人最多的市場,去挑挑揀揀貨比三家。那我們怎麼賣東西,更簡單啊,哪裡人多就去哪裡。我記得是有一篇文章寫過當年的義烏,其實義烏的市場創立初期就是一個農貿地攤批發市場,在物資不豐富的情況下大家都跑去那裡做生意,後來買賣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今天的局面。

90年代,電視廣告

當電視出現到普及的時候,我們買東西除了問親戚朋友以外,又多了一條途徑,就是電視廣告。電視會告訴你牙膏要用什麼牙膏,飲料要喝什麼飲料。這非常有效,我記得美國專門有公司統計過,高峰期每個成年人平均每天花在電視上的時間是4小時,什麼概念,上億的人在關注同一件事情,即使分流也是上千萬吧。

當時,有很多聰明的傢伙,展開了電視購物的模式,在電視上賣菜刀,賣減肥藥,賣化妝品,利用一些極具誘惑的詞術引誘大家購物。當時,其實除了中央台和省台以外,在地方的電視台上搞這些東西,也花不了多少錢,賺大錢不一定,小賺一筆是肯定的。簡單到什麼程度,你就是隨便找個靠譜一點的概念,靠譜的工廠生產,都會有人買單。為什麼?因為受眾基數大,接受信息的渠道單一,甚至沒有分辨能力,也就是你說什麼就會有80%的人相信你說的, 哪像今天。而我們尋常人呢,這麼唾手可得的事情,卻不削一顧,大家認為做生意還是應該正正規規的開公司,開商鋪,一個一個出去談生意。

這是為什麼?因為當電視出現的時候,還是新鮮事物,大公司不一定能快速反應,而大部分尋常人也不能接受這件事,因為違背我們傳統的商業認知,所以這就造成了小部分人在這個空擋鑽進去,獲得效益。當然當很多公司反應過來的的時候,就開始瘋狂的砸錢,他們知道這裡的潛在客戶群體的人多,錢砸下去會出水花。這時候再做就很困難了。

「只要998!」

21世紀,網路購物

時間再往後推移,淘寶,亞馬遜一類的網路購物模式出現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聰明的人快速的佔領這些平台,我不一定要搭建一個戲台,但是我可以進去唱戲。而大家注意沒有,淘寶類的購物平台,一開始也是以私人的形式居多,賣的最好的是個體的。賣衣服的可以藉助韓劇潮流等各種時下話題,開始做韓版小西服類的營銷,簡單有效。也是不少人賺到錢,而慢慢的,當大的公司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開始入駐這些平台,慢慢開始擠占份額。具體的淘寶的操作我就不說了,因為到半年前我都還是傳統的商人,鄙視一下自己。

我覺得這些聰明人佔領平台,大公司逐漸反應過來的過程和當初義烏拜地攤,電視台賣減肥藥,淘寶賣韓版小西服,如出一轍。

歷史一再重演,當一個大機會平台剛出現的時候,大的公司因為傳統的觀念一般都不會迅速反應過來,這是歷史出現的現象。甚至大公司會對這些新的機會嗤之以鼻,你想想淘寶在前幾年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好的牌子入駐的,現在呢?

大的公司對於這些新出現的事物,不能快速反應,你看現在過了這麼久知乎上終於有機構入駐,說好聽點是科普知識,說難聽點也就是新的廣告形式了,你想想xx牌的汽車有什麼可以好科普的,把中科院拉進來也只是掩人耳目而已。那如果這些機構一開始就入駐呢?結果又是怎麼樣?

包括大家現在流行的微商,比如賣化妝品要是那些大的企業和品牌反應過來的話,你的那些個朋友早就沒機會了。

總結這段歷史,當各種各樣的商業平台更替的時候,歷史一再的重演一件事。就是當一個新的商業平台出現的時候,普通人由於覺得這些商業理念和他的常識相悖,總是會嗤之以鼻的對待。而大的公司和企業卻不能快速應對,不能立馬反應並且給出相應的商業策略,往往也是嗤之以鼻的對待。這就產生了一個空擋,在這種青黃不接的時期,往往有這麼一撥人給出相適應的策略,總能在這個間期嘗到甜頭。

三、那麼生意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我先前說過,第一借勢,第二做自己。錢會行走,哪裡人多錢就跑向哪裡,哪裡信息多就跑向哪裡。

這是我最近一直在貼的照片

手機社交平台

目前人們買東西,找諮詢,早已不僅是問周邊的朋友,更不是傻傻的坐著看電視,信息來源一部分是電腦,更大的一部分是手機。每個人都在手機上看朋友圈,上網,看評論,找東西。

如果有公司統計的話,我估計大家每天對著手機的時間絕對超過2小時,現在所有的人都在手機社交平台上,這裡人最多,各種各樣針對手機平台的信息也是輪番轟炸,所以錢一定會有很大一部分往這裡跑。

不過,目前值得慶幸的是,大的公司還有品牌都還沒有正式的研究或者佔領你的朋友圈(微信),或者別的手機社交平台。而一部分聰明的人,已經開始侵佔這些領域,他們將是早期的淘寶客,更早期的電視購物利益既得者。如果,打個比方ZARA開始刷你的朋友圈做代購的話,或者轉載諸如歐美流行什麼服裝搭配的話,你可以想像一下會有多少人被擠出去,當然那個時候你也可以休息了。

所以大家如果想做生意,賣東西的話,儘快往手機的方向靠攏。如果未來手機上除了微信以外推出更流行的平台,一定一定不要錯過。

那是不是在就和朋友圈裡的某些朋友一樣,每天更新狀態,被上家當槍使,消費自己的朋友關係?絕對不是,而且一定不能幹。

為什麼不能?還是拿我的經歷做一個分析吧,當然我沒幹過微商,我覺得朋友關係是最重要的,比這點收穫要重要的多。就說我以前做的一件事,大概一年前,我的一個很好的同學關係的朋友找到我,讓我幫忙做一個建築設計,3個小房子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做完,收了6w多。後來,他再找我的時候,我就不做了。很簡單啊,當一個平等關係朋友以這種姿態來找我做事的話,我們的關係會發生改變,比如他會變成我的僱主,我們就不再是正常的朋友關係了。他會給我錢,給多吧,他心裡不好受,給少吧,我又做了那麼多。所以,我們成了不對等的關係,給我一次錢以後,很久都會是這種。日後,會大大影響大家的關係。所以當大家想干這事的時候,多想想。

四、怎麼辦?

那怎麼辦,y說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具體的操作我不能說,免得以後被人說。所以,你要跟著錢走,抓住它,抓住這些機會。

很簡單,做三件事。

第一,找到你最擅長的事,你最感興趣的事。比如我對創業的東西很有興趣,也有一點優勢,我就抓住了這個事情。比如,你是一個插花的高手,那就趕緊想想你的插花技能的事。

第二,通過社交平台(最好是終端在手機上),分享你的經驗,經歷。比如你最拿手的是插花,你可以分享,真誠的告訴別人怎麼插花,插花有幾個步驟,有些什麼花招等等。這會吸引無數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花迷關注並分享你的事情,慢慢你就會成為一個插花的專家。最終聞風而動的商家會找上你,讓你幫做廣告,或者你也可以做自己插花培訓等等,甚至最後,電視台的人都會找到你讓幫做節目各種,一切都有可能,你會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比如你是房屋中介,那做一個誠懇的中介,真實的分享每一套房子的狀況,而不是每次都是把每套房子完美的說出來。如果每套房子連缺點也不漏的分享出來,難說會變得很火熱。現在很多東西有一點缺點才好賣,如果是完美的東西,大家反而會產生懷疑不行。我記得某國有一個很出名的房屋中介專門銷售豪華房產,他們在推銷的時候甚至這個房子的主人,在裡面發生了什麼有意思的小事情也會說出來。

記住要開始,要完善自己。

第三,消除戒備心理真誠的交流,人們會有很強直覺來分辨真實或者謊言。虛假的東西,或者精心編造的東西很容易就被識別出來。反而真誠的不完美的東西更容易被接受,這是人的本能。真誠說出你的事情,即使不完美也沒關係,大家會更容易接受你。比如,我就一開始說了,我有很多理論是前人研究的結果,有很多經驗是前輩給的意見。如果我說,這些都是我研究出來的我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大師,看了我的內容三天賺一百萬,那大家會不會相信我,估計不會。

真實,目前的手機平台比淘寶、電視等更多就是即時性,我有一個不熟的朋友在澳洲,她很聰明,做代購的同時,時不時發點澳洲那邊的現場圖片,增加自己的真實感。這倒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電視台放新聞的時候,一定會在下面發送滾動新聞,據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實和實時性質。

我舉的這些例子,都是從一個人的特長開始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和別人沒有的東西。你覺得很正常的事,可能恰恰就是別人需要的東西。一定一定找到這些東西,分析這些東西,想辦法把你的閃光點亮出來,藉助這些社交平台宣傳自己,銷售自己。做一個自己的個人品牌,如果你是賣茶葉的,那就趕快行動起來嗎,做一個『』茶品會』的專家。告訴大家茶葉的知識,真誠的分享這個行業的內幕,或者品茶告訴大家茶葉的妙處。當你成為這方面的行家的時候,你的茶葉店裡面的陳年老茶會很快的一掃而空。但是切記切記,不要一來就清倉大處理,來了一批好貨,就開始打廣告消費群眾,這樣是沒有人會理你的。

當社交基數足夠大的時候,一定能找到不少和你一樣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不要老是把眼光望向自己那可憐巴巴幾百人的朋友圈,想在裡面找到共同點的人少之又少。

私人訂製

我覺得未來是屬於私人訂製的,什麼意思?大眾化的產品會慢慢衰減,人們會變得更加個性化,每個人的關注點都會不一樣,統一化的傳播物或者產品會減弱。十年前,讓你看電視看一個陌生人在家裡吃飯,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現在卻真真實實的發生著。所以不管你有什麼特點,如果有意義的話,趕快把它發展起來。而且儘快,這是因為現在大家接受事物的模式決定的,錯過這一次機會,下一次就很難了。

平台個性

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的個性,一定要針對性的進行創作。比如,當年QQ空間流行的時候,雞湯文的傳播是最快速的,什麼「心碎了一地」的文章更是到處被傳播。再比如,知乎上面的回答,高票必定是科普式的長篇,寫短了大家覺得不豐富不夠科學。再說,以前的微信朋友圈通篇在刷,「警惕某種食物」「不轉不是中國人」。這些東西都是每個平台的設計產生的結果。那假如你換一個方式「不贊不是中國人」在知乎上,估計就不好傳播了。

結果

當你成為某個方面n多人都知道的專家的時候,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即使你是一個釣魚的高手,也不要浪費自己的才華。

結語

本文題目很大,我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足夠大的魚塘在裡面抓魚,而不是去鑽一些乾枯的小坑,

方向不對的話很有問題的。我可以預言,慢慢的等大公司反應過來的時候,一些符合手機平台個性的廣告和生意會開始蔓延(有些硬入的廣告因為與平台的個性不兼容,總是覺得格格不入)。你可以想像一下,過一兩年如果,ZARA,優衣庫一類的公司或者更多的企業做手機的微店,做企業公眾號是以手機平台的個性方式經營的話,是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放心,我剛去看了下這些企業的公眾號,還是以老方式做個鏈接給個網址,他們還不懂不同平台的個性和相應的策略。假如他們定期更新,比如:歐美街頭現在流行穿什麼,男士怎麼搭配衣服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那就是這個微信平台快被佔領的節奏,大家就可以去其他地方玩了)

我的目的並不是讓大家真的一窩蜂跑去做微商,或者什麼代購,這些沒用,只會不停的消耗你的信用和名譽。我覺得真正的目的是大家迅速開始做自己的個人有特點的品牌,要讓足夠多的人知道你能幹嘛,這才是最有用的東西,不管任何平台的轉變,你才都有最核心的競爭力。

最好的生意其實就看起來不是生意。

這是我原來寫的文章和這個答案和貼切,所以貼過來。

公眾號:Ysensen

公眾號剛剛開始運營,很多東西都還不完美,希望大家一起來討論一起完善,我將在這裡發布更多針對初創者創業所遇到的困惑的文章。未來大家生意的問題如果留言,我會甄選一部分典型的問題,專門以文章的方式寫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起解決。如果你是初創者,就趕緊來吧,很多剛剛起步的朋友們已經開始關注了,錯過這些有意思的思想,難說錯過的就是你的下一個一百萬。

我也不要臉的來打打廣告,多多關注我才有創作的動力噢


先學會自我管理。每當你雞血一樣想跳進創業大海,先看看自己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屋子衛生打掃沒,被子疊沒疊,垃圾倒沒倒,碗洗沒洗?


別做政府生意,別做市政基建工程生意一線除外,別輕易墊資除非該用戶信譽很好。所有需要你墊資的生意都需要萬分謹慎,不然你會後悔的。

還有就是如果一個傳統行業大部分人日子都不好過,進去是非常不明智的,別妄想你比行業內老人做得還好

利益相關:承擔部分工程被政府拖欠兩千萬工程款近兩年


我想談談自己目前對商業的理解。這件事對我個人很重要,我曾經一點都不喜歡商業,但卻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所以糊裡糊塗地選擇了金融專業,學了之後發現自己更不喜歡商業了,但也沒什麼好的選擇。就加入了一家公司,幹了幾年,現在又在美國讀MBA,接受美式商業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洗禮。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一個人,又非得跟她/他在一起。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我想說的是,這個「不喜歡」有可能是由於你對這個人的客觀評價有失偏頗(比如你對她/她的偏見)和你對自己的不了解(比如你以為自己喜歡安靜點的,其實並不是)造成的。如果是這樣,也許她/他就是你的真愛,你們卻一直在錯過。這樣其實對彼此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希望這篇文章能稍微幫助像我一樣對商業有著一些「偏見」的同學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看問題的視角,並且大家能夠多多討論。真理越辯越明。

曾經年少無知的我,沉迷人文社科,對經濟或者商業嗤之以鼻,覺得經濟和商業就是貪婪、庸俗和不擇手段的代名詞。人文社科對於商業、資本主義的態度基本都是批判的。少有人站出來為它正名。大體都是商業導致了人類高貴本性的墮落、資本主義促使人類慾望的無限膨脹、娛樂導致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成為感官滿足的奴隸等等。我讀了這些書後,對社會和人類未來無限失望,自己也長時間處在一種憤世嫉俗或者悲觀無助的狀態(不完全只因為這個原因)。我曾經覺得比起自然科學,商業非常簡單;比起牛逼技術,商業就是和別人喝酒應酬;比起藝術人文,商業就是埋頭賺錢。現在我覺得我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在我工作中,我發現自己在人際交往上有巨大的問題,在思考問題時思路非常不清楚;又看到了很多比我聰明比我會領導別人又比我謙虛的人。更重要的是,商業不是一個喜歡批評空談者的地方,商業需要樂觀的態度和迅速的行動。這一切促使了我對商業和自我認識的轉變。

商業,拋開其表面紛繁複雜的財務和技術特徵,其本質上是一門社會科學,或者更進一步說,是一門「人」的事業。雖然商業的表象變化非常快,比如新技術驅動、商業模式創新、各種金融工具等等。但是商業的本質數千年來從來沒變化,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且賺錢。說白了,就是服務別人,自己也獲得回報。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物質和精神活動的一切都得到體現。比如個人價值實現、社會交往、學習和發展、物質積累等等。商業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客戶需求,而這個滿足的過程也完全是由人來展開,比如團隊協作、頭腦風暴、領導他人等等。這一切都是關於「人」的,而非關於「事」或者客觀的「物」的。這點是很多人沒有想明白的,包括當初的我。企業或者任何組織都是一個由人組成的集體,大家有共同目標,也有個人利益。至於那些花錢購置的資產或者現存的流程制度,則只是人手上的工具。公司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是有很多的個人利益牽涉在裡面,沒有一個絕對的對錯,或者理想的情況。人是動態的、多變的,不定的,商業也是。有的人在企業還是一門心思搞技術、埋頭苦幹,自己很難有長足的職業發展;反過來又看不起那些喜歡和老闆接觸,或者會擅長人際關係的。我也不喜歡浮誇或者只搞政治的人,但我們不該因此對「在企業里注重積累自己的人際資源或者積極與他人交流溝通」這件事整個產生偏見,認為技術和能力就是一切。一門好的技術,需要立足於客戶需求,需要內部管理者的支持,需要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看,一個看似客觀的事情,整個過程都是人!

在中國,我們的教育體系十分扭曲,十分痛苦地學了海量的抽象知識,比如物理數學公式,卻很少講他們怎麼應用(知識的應用就是一個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滿足自我或者他人需要的過程)。就連本屬於文科的語文、英語、歷史、政治,也是非常教條和抽象的。更不要說我們十分匱乏的社會交往方面的訓練,比如國外有的營地教育、小組討論、學生社團組織等等。我們的教育讓我們注重」技術」而非他人,甚至因為考試排名競爭視他人為自己的威脅和壓力。這真是一種悲哀。商業是一個體現人類亘古不變的合作和競爭的社會議題最好的地方。在這裡我們需要分享、合作,也需要競爭、甚至鬥爭。這就是人類社會的本質。並沒有一個永無鄉,在那裡人與人之間永遠相愛(想想夫妻之間都不可能每時每刻和諧美滿),人際關係非常簡單。管理和領導別人,管理和領導自己,這些話題是複雜的,是需要學習的,也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並且也需要自己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無論別人怎麼樣,自己都可以堅守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對人類合作和競爭的看法。越長大,我們應該思想上越獨立。

現如今,商業已經高度複雜化了,早不在是挑著燒餅賣的年代了。在廣闊的商業圖譜中,各式各樣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地,無論是人工智慧科學家、還是鋼琴演奏者,都有自己的特長可以發揮。但別忘了商業的本質仍然是關於人的。我相信長期的商業成功需要卓越的領導力、好的道德操守、專業的技術儲備。我相信商業和人類發展的方向是積極正面的,就算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也不會帶領我們去到一條萬劫不復的地獄。好的管理激發人們向善的潛能,好的商業激發社會和人類向善的潛能。

商業是偉大的,充分體現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驅動著創新,創造經濟價值,進而推動人類全面的進步(有了錢我們才能去更好地追求)。好的商業給億萬消費者帶來便利,讓員工有錢能養活家人和投資自我,創造大量財富擁有者。好的領導者激發員工前者,傳遞倫理道德思想。好的員工堅持專業態度,為他人帶來價值,並以自己的職業為榮。我絕不認為商業就是完美的,但我們應該對商業的本質有個清醒和客觀的認識,最重要的是要用批判性思維形成自己的思考,而非人云亦云。我想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給人這種「自我糾正和修復」的能力,讓他形成自我的判斷,走自己人生的路。

發佈於 2017-09-23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文章被以下專欄收錄


聽說創業是現代人快速返貧的主要途徑。。。


很多人認為必須先積累再創業,其實不是。首先要端正態度,創業就是來做生意的,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是做生意學到的東西是打工學不到的,老闆也不會教,你也看不見的。主要是心智的磨練,在做生意途中不斷發現新機會,可能你一開始做的東西很傳統,最多保溫飽。但是有志氣並不想只這樣過,你就可以發掘新商機,在行業里挖掘真實第一桶金。這是打工所接觸不到的。有可能你會虧很久,如果你願意堅持努力與等待與尋找,總有一天,你會過上你要的生活。我認為做生意的人都是很有夢想與理想,並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群人,永不言棄就是最好的建議。


推薦閱讀:

近10所中專和大專集中的商圈,你會選擇經營什麼?
你是什麼時候進入茶行業的?為什麼?
剛350萬接手一家親戚的機械加工廠,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歸本?
到底做生意要實在還是虛偽?
如何看待由記者到投資人的轉型?

TAG:創業 | 投資 | 商業 | 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