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杭州一帶會管「睡著了」或者「已經做夢了」叫做「去了蘇州」?

我們江浙一帶方言里有時會把「睡覺」叫做「去蘇州」,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舊時自杭赴蘇須乘夜航船,睡一宿即至,故有此言。


作為蘇北人,這個問題有必要認真回答一下。

首先糾正一下,蘇北一帶睡覺有這個說法,不是江南。

蘇北一帶對睡覺有一下幾種說法,「困高」「去蘇州」「上虎丘」。

無論是去蘇州還是上虎丘,都和朱元璋張士誠有關。前面幾個答案都提到了洪武遣散,的確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是為什麼朱元璋要遣散呢,都沒說道點子上。

元末天下大亂,蘇北張士誠(一說是泰州人,一說是鹽城人),本是鹽販出身,後來十八條扁擔起義,之後一步步做大,最後佔據蘇州以及江南一帶,號「誠王」。

但是張士誠有一個弱點——安於享樂。這點劉伯溫看的很清楚,所以勸朱元璋放心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不要擔心張士誠爆他的菊花(咳咳)。

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之後,就把目光落到了佔據蘇州的張士誠身上了。朱元璋多厲害啊,左青龍(徐達)右白虎(常遇春)還有劉伯溫一幫謀士,很快張士誠就剩下大本營蘇州城了。

能在亂世有立足之地,毫無疑問都是有本事的人,張士誠無疑也是。他有一個優點,對治下的百姓很寬待。所以在朱元璋的明軍圍困蘇州的時候,蘇州人民幫組張士誠抵抗的很頑強,尤其是蘇州閶門一帶。這讓朱元璋很不爽!

待到城破之日,朱元璋下令盡遷蘇州閶門一帶人氏去當時還是鹽鹼之地的蘇北,當然這裡面也和江淮之間因連年征戰人口銳減有關。

從此這批被遷人民就離開了故鄉蘇州,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那片魂牽夢繞生他養他的地方。於是就把睡覺叫做「去蘇州」或者「上虎丘」。

至今蘇北很多人家的家譜開篇第一句就是「我本蘇州閶門人氏


「去蘇州」?從來沒聽說啊?我們說「困高」。。。


蘇州話里睡覺被稱為「去崑山」因為昆的讀音和睡的讀音相同


把睡覺說成「去蘇州」往往是江淮一帶為主,或者是離蘇州很近卻又不屬於同一地區的人的一種戲稱。以前聽過一種說法,是因為蘇州是「天堂」,是「夢裡水鄉」,所以睡覺做夢就等於「去蘇州」了。

我倒很少聽到純江南一帶(太湖流域)有這種說法。至於諧音,前面很多不同口音的人都說有這種說法,應該不會都有「睡覺」「蘇州」諧音吧。至於洪武遣散,倒是也有這種可能,不過「去蘇州」這種戲稱的分布範圍似乎要比洪武遣散的範圍要廣。


因為洪武遣散。

明初,江北因宋元明時期的戰亂而人口凋零,故從蘇州調集了大批人口遷移到泰州區域,史稱「洪武遣散」。把睡覺說成「上蘇州」,據說是初代的移民們思戀蘇州家鄉,夢裡才能回一次家。

小時候經常聽到這種說法,現在越來越少了。其實是句戲謔語。例句如:

-小明媽媽,小明啊在家啊?

-小明上個蘇州了。


額,沒聽過去蘇州,我們這兒的睡覺是「去瀏陽」。


黑龍江綏芬河 邊境。中考完去了海參崴 被毛子的邊檢卡半天 結果一行人快把路邊的櫻桃摘沒了終於過了 此為背景

高一數學課睡著了 老師問我「咋的到沒到海參崴吶?」(同學笑)我:「哦 卡毛子邊檢那了」(全班安靜一秒然後爆笑)


本人上海人,從小就知道這個說法。

上海話有俚語:一高已經困到蘇州了

意為入睡時間久,已熟睡,足夠在夢裡從上海飄到蘇州。

長久流俗,滬語亦稱睡覺為:起蘇州


不是江南一帶,而是在江北,揚州、泰州、鹽城一帶方言,叫做「上蘇州」。如果沒聽說過也很正常,因為這是一個比較老派,且不太常用的說法,可能年輕人已經不太熟悉。

一般認為是元末時蘇州人效忠吳王張士誠,對抗朱元璋,民間有俗語「生不謝寶慶楊,死不怨泰州張」(張士誠是泰州人)致使朱元璋對蘇南人懷恨在心。並且,蘇南土壤富饒,富商極多,沈萬三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同時,江淮之間因連年征戰,人口銳減。參考朱元璋與張士誠兩淮之戰。例如:攻泰州時,泰州民眾誓死效忠張士誠,朱元璋部久攻不下,最終水淹泰州,致泰州城內死傷無數。為填補江北,同時牽制江南富商勢力,朱元璋強令江南富戶遷居江北。失去田地的富商生活困頓,思念家鄉而不得歸,因此把睡覺戲稱為「上蘇州」。這一事件史稱「洪武趕散」,參考洪武趕散_百度百科


蘇州人表示,以前上課睡著被老師發現,通常都被問「崑山到了沒」。。


高中物理課上我困了一高起來,老師走到我身邊輕輕地問:

從蘇州回來了?


揚州人表示這個確實有。

小時候用得很多。


如果金湖人說:你怎麼還沒「到蘇州」呢?不要以為是問你到了蘇州沒有。這句話在泰州也可以聽到,在金湖,民間俗語稱睡覺為「到蘇州」。可以想像,人間天堂的蘇州與一片荒涼的新家,因為「洪武趕散」,這些移民只能在夢中讓自己的靈魂重歸故鄉,從中得到一點慰藉了。「上蘇州」、「到蘇州」便是因此逐漸成為睡覺的代稱詞的。

——淮海晚報數字報


只能說泰州人我從來沒聽過這個說法了

我們叫困告,或者侯告,當然我媽嫌棄比較土,都是叫我說碎告

泰興小盆友睡覺家長會哄說nono,對,英文發音


揚州人,我爸說是因為蘇州產席子。。。


坐標常州。

有這種說法,難道不是因為「周公」的坐標在蘇州?!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點什麼~~

小時候,中午吃完飯睡午覺,特別是像夏天的時候,往往一睡整整一下午,媽媽中間幾次打開房門進來看我還在睡,最終都快吃晚飯了還不見我起身,這時媽媽通常會說:『辣期磊類,尼啊困蘇啦呀。』然後下樓吃飯,媽媽看我揉著眼,睡眼惺忪的樣子,又說:『蘇州期股了哦....』吳語翻譯過來也就是:第一句,起床啦,人都睡酥了;第二句,去蘇州了吧。

我不知道睡酥與蘇州的蘇是否是同音才這麼說,不過確實有這回事。


蕭山人表示小時候老爸經常這麼講。


對於這我一直覺得很好奇。小時候媽媽哄我睡覺,常常會說:我們去蘇州玩咯。。。

以至於小時候以為去蘇州就是睡覺的意思。。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南通北部地區方言如海安話或是如皋話在外地人聽來像日語?
「福特」、「喬治」、「彭斯」等音譯根據的是方言發音(如吳語),還是根據中古漢語發音?
粵語內部有多少種方言?
現在小孩接受教育都能說標準一甲普通話,以致不會說家鄉話了,這樣到底好不好?
為什麼大多數人潛意識裡不認為粵語是一門方言?

TAG:方言 | 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