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生氣的時候喜歡砸東西?


總要有個行為或者有句話表示自己很生氣吧!

但摔東西的確不是個好主意,因為這會助長憤怒的情緒,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還有可能失手損壞心愛的物件。不推薦。有這個習慣的話,建議改掉。

生氣是因為什麼呢?

1、對語言或行為的承受能力,過了自己的情緒水平線。同一件事、同一句話,有些人淡若自如,有些人拍案而起。

2、換位思考不夠。多嘗試換位思考是很有益的,這樣不會被負面情緒帶動。

3、性格差異。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人快言快語,有些人慢騰騰,有些人雷厲風行,有些人深思熟慮。理解性格的差異,體會得到對方行為或語言的必然性,自然就不會生氣了。

4、個人習慣使然。在家裡,親人、朋友那裡,養成了習慣,也許是慣著自己、也許是忍讓、也許是寬容,習慣了,遇到脫離習慣的應對模式,立刻焦慮暴躁。習慣人人都有,盡量培養好習慣。

5、自卑。覺得在語言或者行為上受到攻擊、侮辱,對對方不滿,需要表達難過、痛苦、憤怒的情緒,或者證明自己不是對方說的那樣的人,於是通過生氣讓自己顯得強大。

6、想引起對方注意。摔東西會產生聲響,可以引起注意。摔一次有可能,成了習慣的話同樣會被忽略,不建議。

先說這些。

怎麼辦?如何緩解或修正?

1、運動。選一個喜歡的運動方式,健步走、慢跑、瑜伽、太極拳等等,都可以。

2、調整呼吸。閉上眼睛,深度呼吸,聽外界的聲音,讓情緒平靜。

3、提問自己。生氣可以解決問題嗎?不能!那就不生氣。

4、過一個晚上再說。如果到明天依然很生氣,那就找個溫和一點的說辭表達出來。

5、表達生氣。告訴對方我很生氣,因為什麼生氣,希望對方如何對待自己。說出來自己的感受、想法,但不指責對方。

6、找個信任的人傾訴一下,哭一哭,排泄情緒。別養成習慣。一個人偶爾哭一哭也行。別養成習慣。眼淚不是武器。

7、看事情的積極面。用第5種方式表達自己,養成正面看待事情的習慣,問題出現時,也是解決辦法出現的時機。

8、培養其他愛好。除了第1點的運動,還可以培養閱讀、聽積極音樂、拍攝風景、做手工等等一些可以調整情緒的愛好。

希望有樓主用得上的建議。

祝端午安康!

謝謝邀請!


砸東西本來想對生活的抗拒,而選擇對貴的不砸又是一種對生活的妥協


生氣從來不砸東西的路過,我覺得發泄方式很多,會砸東西只是因為從外界得到過這樣的示範,潛意識認為應該這樣做


今天突然想到這個問題,本來想看看有什麼可以受教的,看到凄涼的答案,我就來拋磚引玉一下好了。

--------------------------------------------------------------------

下午工作的時候,第二次反了同樣的錯誤,一時間十分 不爽,自己散漫的情緒為什麼總是改不了呢,心想把被子摔倒地上發泄一番。

這個念頭剛剛產生一秒左右,突然回過神來,自詡很具備自我剋制能力的自己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把自己拉到一旁的角落,開始回味起剛才的自己。

(為了不至於把答案寫得太過於冗雜,我簡短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首先,問題其實分為兩部分。生氣和砸東西。生氣時人的一種情感表達,而砸東西是這種特定的情感表達方式的一種宣洩方式

先從簡單的說起,不同的人生氣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宣洩方式。生氣部分情況下,是發生在爭執的時候,此時為了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懊惱程度,砸東西這種不惜破壞的行為,經過不斷地選擇,人潛意識的接受了,它是一種很有效的行為。(依稀記得,自己第一次砸東西是,母親一直嘮叨,我就抓起來一盒口服液砸到了地上,可惜完全沒有阻止母親的嘮叨。。。)

每個人都會因為先天不同的經歷,以及 個人性格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發泄方式。然而,那種在短時間讓人的情感得到很大宣洩的方式,卻往往紮根於性格之中,很難改掉。

這就是我想要說的第二點。大部分人,我這樣的學識淺薄,自制力低下的人,都極大程度上的活在當下,時刻被個體情緒裹挾,與其說是嚮往著短期快感,不如說是幾乎完全被當下的慾望牽著走。

然而,一開始說的是生氣,這裡我又談到了快感,有關係嗎?簡單的說,我覺得兩者是幾乎一樣的,生氣是一種讓自己遠離不舒服感覺的快速宣洩。像上面的我砸東西希望母親停止嘮叨,或者兩個人爭執生氣,都是不斷地成長下學會的一種保護自我的方式。(缺乏完整的論證。。就套到了類似進化論上了。。)

說完生氣,推而廣之。後悔,抱怨,許諾這些也都是一些類似的,我們在生活,成長中不斷習得自我保護機能,或者說我們從祖先身上繼承下來的自我保護機能體現。後悔,其實是一種很矛盾的情感,你沒有辦法改變過去,未來與你當下的自責沒有關係,然而,你還是會後悔,這樣你可以在後悔中避免面對,你可以在後悔中看到一個好似負責像在承擔一般的自己。抱怨,許諾,大家可以自己理解下,空定目標來產生快感,相信大部分人都曾有過。

說到這裡,我自然是不能接受僅僅因為這些詞語是負面的就認為,這些行為是不應該的。不去以自由主義加以論述,解釋被情緒裹挾是一种放棄自由的行徑。

單就從我們個人身上討論,我認為有兩點值得考慮。

1.僅僅為了當下的逃避或者「愉快」,而不記後果的加重未來的負擔,或者因為當下的行為向未來 釋放更多的不愉快,這樣好嗎?

2.那種情緒下的愉快,或者釋放,真正是我們內心嚮往的嗎?那種多巴胺刺激下的感覺,真的帶給你快樂了嗎?

----------------------------------------------------------------------------

為了不寫得太多,草草收尾。希望有所幫助。

ps:我說的砸被子是十幾年前,我現在可不是。。


憤怒到極點時,迅速毀滅一件東西能讓我產生快感。當情緒平復時候,我又會難過,剛剛居然砸了我心愛的。。。。曾試過改變,結果失敗。於是就嘗試打枕頭,撕報紙。也許是因為受童年一些事影響,再加上我媽性格也比較急躁。。沒有那麼強大的包容心。


因為情緒找不到別的宣洩出口。我都不知道砸了多少東西了,大大小小加起來沒幾千也有幾百,從乒乓球到iPhone。每一次都是情緒上來了拿起身邊的東西順手砸出去。還有扎娃娃,家裡的熊娃娃基本都有豁口,用剪刀和錐子扎的,還用火燎過一個。諮詢師告訴我是因為這是我長久以來形成的處理壓力和情緒的方式,是一個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的發泄方式,比起自殺【done that】,自殘【and that】,飲食障礙【and that】要好得多。

順便,我砸的是自己的東西,自己花錢買的,沒傷到別人,便宜貴都不後悔。


總得干點什麼表達自己很生氣。比如說髒話或者摔門之類的。緩解自己異常激動的情緒


因為東西壞了還可以修,而人受傷了,心傷難復。


十分鐘之前,出離的憤怒,拿著手機就想往電腦屏幕上摔。但控制控制再控制,終於控制住了。然後現在心裡也是怒火中燒,但卻在偷偷的罵自己大傻逼。生氣發怒怎麼可以摔東西呢,摔完了不還得花錢再買嗎?由於現在是在辦公室,沒法出去跑步,要真砸了還得賠公司顯示器,太不划算了,還讓同事們看到我是多麼的low逼,不行不行。所以,心中依然憤怒,但下決心以後再憤怒都不可以摔東西,作為個男人,這點必須做到。

即便在家裡摔枕頭摔布娃娃這樣的行為也不可以,東西是摔不壞,但助長了這個不好的情緒的滋生髮展。


情緒到了,不砸點什麼覺得不得勁


發泄


我就是來看看答案的。。


噩夢。


好問題。


為什麼人生氣的時候喜歡掉眼淚…


我就這樣的,o(︶︿︶)o 唉悲劇


推薦閱讀:

從小就是一個內心敏感、多疑,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女生,該如何改正讓自己活得開心一點?
總是害怕自己做錯事情怎麼辦?
處在悲觀消極狀態的我,想通過獨自旅行來改善,有用嗎?
人生中到底該不該作弊?
非常喜歡小動物,卻很討厭小孩,這正常嗎?

TAG:心理 | 情緒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