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喜歡道家思想,但我的性格更適合佛教。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必須選其一嗎?

更喜歡道家的理念,依自然而行,自然而然,隨心而行,本人不喜受束縛。最大的夢想是長生不老(不要說我異想天開,這就是我的夢想)佛教主張輪迴,為前世消業,為後世積福,可後世中今生的記憶已不在,那是我也不是我。。。

有時閱讀一些關於佛教的事,總有一種忍不住想哭的感覺,內心卻很平靜。這是否就是一種感應?我與佛有緣?

但我想想什麼時候上香就什麼時候上香,想什麼時候上供就什麼時候上供,在佛教好像挺在意這個的,做什麼事都有時限,不喜。佛難道真的在意這個嗎?

覺得只要不破戒律,這些不需在意。有一種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坐的意向。(我知道後面的話,罵我的話就不必了)

我的想法就是在家中供奉佛像,上香上供念經遵戒,但這只是一種儀式,一種媒介,我的心是自由的,我的行為也是自由的

也許我面前拜的是佛像,但其實拜的是我

我是佛 是道 是神 是人 是微塵 是泥土 是所有存在

。。。。。。。。。。。。。。。。。。。。。

打字到這裡突然覺得自己太狂妄,有入魔的嫌疑。

是入魔吧?是入魔嗎?

打完上面那段話又覺得自己不夠堅定,被固有的思想束縛,膽小猶疑

(暫時 完)

問題與內容都有很大改變。我把我的內心更具體的描述出來,希望大家客觀看待,同時請把你們的想法也講述一下,互相參考


首先,修行和信仰是兩碼事

您說的這倆,都是修行。

都不是因為「信」而得解脫。

佛教有信願行,信完了要願要行,

道教有隻修性不修命,此乃修行第一病。

修行,

就是用一套可操作的辦法得到某種智慧,

之後自有一番境界。

推薦兩本書,

一,《論語別裁》——明白修行到底要修什麼。到底為什麼要修行

二,《原本大學微言》——明白修行到底要怎麼修。修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明白了這些,再回過頭來看佛也好,道也罷,

自有另一番滋味和體會吧……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哈哈,我就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個我,是每個人都有的真靈。人是什麼 人是動物,龍鳳也是動物,那洪荒時期的九尾狐啊,白澤啊。他們說到底,也是動物。

那麼為什麼總是以人為主。因為人是個很有趣的東西,我用原石來比喻一下。每個人都是一塊原石,原石的珍貴在於他可以切出價值連城的玉。這個玉,就是人之所以為貴的原因。當然,誰會看得上石頭 這也是人卑微的理由。

這個玉是什麼,就是真我啊。天上地下,最珍貴的就是存在於每個人最深處的真我。連已經高高在上的帝君,也要為了這個真我,不惜下凡,付出代價。忍受比普通人更苦難的待遇,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重新再切一次原石嗎。不就是為了在深度挖掘自己的玉,最後和原來的玉融合在一起。

世間,哪有白來的事情。想要得到更多之前,就得付出更多。等價交換,才是大道之理。別以為佔便宜就能讓自己得到更多,在人間混,總是要還的。不然大家都靠著神通賺錢,我敢保證,人間早亂了。還有凡人什麼事情。

題主說,自己想長生。你要理解長生是什麼,根本沒有長生一說。那是凡人最粗淺的臆想,你現在還和我當初一樣,沒開竅。

聽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嗎。沒仙人扶我頂,你是不可能長生的。怎麼扶我頂,就是點化你 比如是考試,他把考試答案給你看了。你就能照貓畫虎了,當然這樣的考試,最多勉強及格,如果沒天賦,成為天人,最終還是要被打入凡間。天人之上,不過是只要兢兢業業,就可以不入輪迴的天仙了。連太上老君都要每日煉丹,真正的長生,無趣。但也有趣。他沒有凡人想的那樣,幾百年開一次瑤池仙會,有仙女鼓瑟吹笙,有靈丹妙藥仙果神酒。有個屁呀,連和長的漂亮的女仙聊天都不行。那些女仙一個個長的隨便一個,下來就能顛倒眾生。清寒孤絕,看似溫柔的笑容,實則是毫無感情的內心。

凡人長生想幹嘛,吃喝玩樂上女人。所以凡人永遠不會長生。做夢呢?

真正的長生是捨去七情六慾,斬掉心魔假我,逆著凡人天性,捨棄一切,不過是為了求道罷了。朝聞道夕死可矣,你們真的懂這句話有多麼果決嗎。

如果連繁華都凡塵都放不下,想成仙,鬼仙都不要你。當然,如果他們也算仙的話。

下凡的人裡面,有這些怪風氣。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我將來可是要成天仙果位的。力量才是一切,神通無敵,老子就是看不起凡人。別奇怪,這種炮灰吃棗藥丸。屬於本心蒙塵,還沒來得及挖掘自己的真我,就徹底變成石頭的人。你要遇到下凡的,如果做不到待人和善,或者說,人家根本不會告訴你是下凡的。有著自己明確的路,或掙扎於塵世,不得醒來。雖有死意(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或肉體之苦,或精神之難。

我是例外,我能覺醒,一靠的是自己以凡心尋真我,我的機緣,遇到了誰,求誰告訴我,讓她們花費了很大的代價。這是我主動去博那一線生機。我根本不知道我是誰,我就想知道我是誰。我當初是這麼想的。

再然後心境跟不上啊,上面說的那些傻逼事情,我自己都干過。但我生生走出來了,自己想辦法修行,最終穩固了自己的境界 堵不如疏,我不壓制這些後遺症了。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狀態,狂心不止,狂心收歇。相互輪轉,園漏無缺。

長生有多難,我至今未正式踏入門內。當然這是我自己覺得,或許入了 或許在路上。這都不重要。題主,我自幼見到佛像寺廟 深感恐懼,恍若天敵。也曾想過自己是魔啊什麼的,但是最終卻釋然了。你比我好啊,你是深受感動。要是我,我才不感動呢。就好像我現在 尊重佛,是對前輩老師那樣的敬重。但是你讓我有多信他,多愛他。對不起做不到。我有我的路,或許暫時跟隨老師學習,但我最終要走出自己的路。

長生難嗎,成天人難,天仙更難,帝君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修嗎?還是要修的,不要依靠任何外物,去拿自己的心修,帶著更多的人修。要最終,帶著有緣的人,同道中人,度過這場末劫。這才是我重修的意義,也是你我相遇的原因。

心經,清凈經,道德經,我推薦這三本。對了,最後說個有趣的事情,有個下凡的朋友告訴我,她現在所在的寺廟叫天德宮,是修建廟宇的人,做夢夢到的。巧的是,在我遇到她之前,我做夢夢到一個宮殿,上面寫的是天道宮。我就建了個群,有下凡的可以加群,群號自己去找。看你緣分了。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可以同時信嗎


修行最高的境界 天人合一 你重新回到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

爵士貓1 分鐘前

修行最高的境界 就是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修行其實就是你從後天的複雜的社會生活狀態,又放下了一切,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佛學的般若性空學,核心就是教你學會如何放下你執著的【心】。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十卷 道行品第一

大正藏第 08 冊 No. 0227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都教導我們【菩薩為學無所學法。法無所逮得,莫痴如小兒學】

【無所得,是故得無所得法。莫痴如小兒學者,謂有字,不能得,為學習入法中,適為兩痴耳,亦不知,亦不曉,亦不了法。何以故?學字是色,欲得是致是故不了法,所念亦不逮。如是不曉不信故,不於法中住,反呼有身,是故痴如小兒學】

【無所得法】的關鍵,【有字,不能得】【學字是色,欲得是致是故不了法】【如是不曉不信故,不於法中住,反呼有身,是故痴如小兒學】

【菩薩作是學為不學,作是學為不學,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關鍵是【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中心思想是,【如無所有,如是有。如是諸法無所有,故名無明。凡夫分別無明,貪著無明,墮於二邊,不知不見,於無法中憶想分別,貪著名色。因貪著故,於無所有法,不知不見,不出不信不住,是故墮在凡夫貪著數中。】

凡夫又問,【若有問者,是幻為學佛得作佛?或作是問,當何以教之?】

佛祖就直接回答,

【幻與色無異也。色是幻,幻是色,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等無異。】

【幻不異色,色不異幻。幻即是色,色即是幻。幻不異受、想、行、識,識不異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

佛祖強調,【菩薩學欲作佛,為學幻耳。何以故?幻者當持此所有,當如持五陰幻如色,色六衰五陰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作是語,字六衰五陰。】

【菩薩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幻人學。何以故?當知五陰即是幻[6]人。所以者何?說色如幻,說受、想、行、識如幻,識是六情五陰。】

修行人要想證得正果,還是要從【五蘊】入手,明了【法無所得·,五蘊為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道家無為的思想,與佛家的思想【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是相互呼應。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學誠法師 身病與心病 中說

身心不二

明朝的一如法師說:「一切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外無色,色外無心,互具互攝,故名不二。」

就是色心不二,我們如果能夠悟到這一點,覺悟到這一點——色心的關係是不二的,是相依的,我們內心就不會為自己的煩惱所動搖,外相就不會為客觀外境的種種境界所擾亂,我們就能夠遠離主觀跟客觀的對立,我們就能夠遠離和解脫落入種種名言概念的是非價值評判的標準中去,能夠逐步逐步與佛法的標準相應,能夠頓悟,能夠解脫,能夠自在,能夠快樂。

我們不自在、不快樂,其實就是對外在法界的真實境界的扭曲、曲解、誤解所造成的。反過來說,外在的這些境界僅僅滿足了我們內心的煩惱,而不是用我們內心的智慧去關照,所以種種的分別產生種種的執著,就有善有惡,有喜有憎,有高低,有貧富,有是非,有對錯,這樣種種的二元對立。

實際上佛法告訴我們,要正確的來認識世間一切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個人對世界對人生種種的感受,就如喝水一樣,水溫到底有多少度,合適不合適,是燙的還是太涼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一個正確的感受。

我們如果知道這個水是熱的,知道這個水是冷的,這個太冷了我們不能喝,太熱了我們也不能喝,最後有一個如理的取捨,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就不會活在一種盲目的、無序的、混亂的、迷茫的生活當中。

學誠法師的話與佛祖的教導是完全完全應的。

般若性空學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教導一切法本是自性空,都是施設的假名法相而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一 初分教誡教授品第七之一

[0056b29]

佛言:「善現!菩薩摩訶薩但有名,謂為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亦但有名,謂為般若波羅蜜多,如是二名亦但有名。善現!此之[4]三名不生不滅,唯有想等想,施設言說,如是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不可得故。

[0056c06]

「善現當知!譬如我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滅,唯有想等想,施設言說謂之為我。如是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亦但是假名,如是名假不生不滅,唯有想等想,施設言說謂為有情乃至見者。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不可得故。如是,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若般若波羅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滅,唯有想等想,施設言說謂為菩薩摩訶薩、謂為般若波羅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種但有假名,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不可得故。

[0056c19]

「復次,善現!譬如色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滅,唯有想等想,施設言說謂之為色;如是受、想、行、識亦但是假法,如是法假不生不滅,唯有想等想,施設言說謂為受、想、行、識。如是一切但有假名,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不可得故。如是,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若般若波羅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滅,唯有想等想,施設言說謂為菩薩摩訶薩、謂為般若波羅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種但有假名,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不可得故。

不一一舉例說明。

中國的道家學說,也強調修行最高的境界 就是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莊子批評執著追求長壽或者長生的,就算是你真的長壽了,但是如果內心中不能獲得一種平和安樂的心境,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比如一個人整天擔憂這,思慮那,整天心中為一些瑣事所擾,別說這樣的人往往不能長壽,就算是長壽也沒有什麼價值,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生活質量不高。

逍遙而游!這才是道家的主旨。所以《莊子》內篇中的第一篇就是《逍遙遊》。

怎麼樣才能做到逍遙而游呢?《莊子?逍遙遊》中這樣說:「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這裡莊子先講了一個叫列子的人,傳說他會乘風而游,真是讓人羨慕啊,。像列子這樣就夠自在的了,但莊子卻說他還是借了風力,還是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遙自在。那莊子說的是什麼樣子呢?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

能夠順應自然,駕御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的變化,暢遊於無邊無際之中,那就沒有什麼依賴的,所以說,至人超越自我,神人不求有功,聖人不求有名。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啥呢?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大自然的規律,利於萬物而不加害萬物。聖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

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中華文化的源頭就是【易經易學】,《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易學】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即人的言行都合於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具體表現在天與人的關係上。它認為人與天不是處在一種主體與對象之關係,而是處在一種部分與整體、扭曲與原貌或為學之初與最高境界的關係之中。

由於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道德規範,各種思想體系觀念以及複雜的哲學科學概念,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正法秩序】,變得與自然【正法秩序】不協調。人類行的目的,便是「絕聖棄智」,打碎這些加於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於自然,你重新回到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達到一種「【物我為一的正法秩序】」的精神境界。

由於人類後天受到各種名利、慾望的蒙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正法秩序】。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慾望的蒙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正法秩序】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天人合一的思想與佛學的般若學唯識學是一致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告訴我們,其實極樂,天堂,還是地獄,都在心識內可以內證觀察得到。外在有個極樂,心識內一定有極樂,外在有地獄,心識內一定也有地獄。因為天人合一嘛。佛陀是這麼內證觀察,中國的祖師也是這麼內證觀察的。


不關尊重的事,有大智慧的才能同時修,不然你會瘋的


道家思想,是哲學,不是道教。佛教是宗教。

道家、道教兩回事。

佛家、佛教兩回事。

你信仰佛教不影響你學習道家思想,佛和道,殊途同歸爾。


佛道兩家的理論第一塊基石倒是基本相同——即「存在是唯心的」,所以佛道兩家的共同之處都是打破了社會原有的所謂緣生法(現代哲學稱之為歸納法)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所謂斷我執。但之後的道路就出現了分叉。道家認為既然世間沒有真正的善惡是非,那人生就該怎麼高興怎麼來,修行之法就是逍遙成仙。但佛法比道家要更加深入到人的意識思維的源頭,探尋人們觀念生起的因果,並認識到人的觀念在無明的狀況下,和自身及外界發生衝突是在所難免的,所謂人生即是苦。然後提出了一整套脫苦的解決之道,並將此從新建立起新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再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戒律,修行之法就是持戒成就。佛法對善惡道德是有破有立,也因此能夠入世成為宗教,而道家思想只能適合離群寡居,老死不相往來,但即便你能解決和自身的衝突,只要兩個人以上的社會就必然會發生觀念的衝突,道家對此並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佛心

道骨

儒行


感覺題主對於佛教道教還並不是很了解,感覺你只是對於佛家和道家思想比較有感而已,並沒有上升到宗教信仰的層面,甚至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你若真是想要出家,想要正式成為一個佛教徒道教徒而去修行,那麼一定得是出於堅定不移的信仰,是真正的打心眼裡相信全部的它。但感覺你現在對這二者根本不甚了解,更何論信仰呢?

要分清「道家」和「道教」,「佛家」和「佛教」。若你只是對他們的部分思想有感,那就不存在你所存在的關於信仰的糾結了。思想嘛,對我胃口的拿過來為我所用就好了,哪裡來那麼多庸人自擾。

一句話,題主所存在的問題還是想的太多而書讀的太少。


佛道兩家本來所講道理就有許多相通之處。

你欲長生就不言大道了。佛家羅漢果也是長生呀,六妙門與丹道本來在根上也是一樣的。

但是就論道家,也非求長生而得長生。也是在證道的過程中,可能實現了長生,但那個肯定不是追求得來的,更像副產品。

建議還是先多讀各家基礎典籍,無論佛道都講舍字。無非佛言無所住,道祖言損。先搞明白其中的二元辨證關係,再來談修行。

至於您說有感萬物具汝身,這個正常,是開悟呀。佛道本就無所不在,又無所在。但悟歸悟,證歸證。意通可悟而得之,神通卻必須修證方可得。

汝本為佛又非佛,得悟故能明己本為佛,亦為萬物,但僅意通卻絕非彼佛。此句已用差別心回答,但若真明差別心,即無差別心。


信為功德母 作為兩個內核不同的宗教 兩個都信等於兩個都不信

可以先了解下兩個宗教的內容 不著急決定


你就是個普通人,別想那麼多了。


少做妄想,別想了。


萬法同宗,佛家道家好多都相通的


不必,遵從本心即可。

如果信佛的話,是不是就需不吃肉,放棄肉類帶給你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如果信佛的話,是不是就需學習梵語,使佛聽得懂你的心語?

……

如果信佛的話,是不是就需摒棄心之所向的道家,讓佛認為你很「專一」?

如果你是佛,你是更在意天災人禍,還是那小小廟宇里的細語?

佛很大度的。

所以為什麼不遵從本心,信所信,行善事,結因果,清凈無為,自在逍遙?

希望能幫到題主。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在佛教看來老子也是聖賢,只不過無為法的深淺不同罷了。

建議了解一些南傳佛教相關,再看看金剛經說什麼這本書,回過頭再看看這些疑慮,自然會解除。


世界各大正統宗教都是一體的,目的地都是一個,只不過有些會先給你設定一個小目標,只不過講究的方法不同。

可不可以同時信的問題,我是這麼看的,上大學,你能同時修幾門專業?可能有極少數根性好的人做得到吧。就算只學了一門專業,畢業也能找個工作養活自己是不是?

專修一法,一門深入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一桌子菜離哪盤近哪盤合口味就吃哪盤


佛教講究跳出輪迴


有個前輩說過:有人問我應該是學佛還是學道啊,哪個都好,哪個有緣學哪個。剛開始有個能練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的,等功夫深了才能選擇啊。


推薦閱讀:

有很多的夢想,但我自身條件不適合夢想的實現,甚至自己也從未向這個方向努力,怎麼辦?
是不是很多年輕人(20歲左右)崇拜希特勒?為什麼?
要成功,是否只能不擇手段?面對現狀,你的價值觀是否被顛覆了呢?
關於食物是否被浪費了,你們的價值觀都是什麼?
有哪些你不以為然的「正能量」事例?

TAG:價值觀 | 心理 | |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