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謝邀。

打分的話我給7分吧。

馬馬虎虎,不難看,但看著總有點讓人犯尷尬症。時間久了劇情忘了,光記得看著好尷尬了。

對了,還有個印象,就是覺得導演和編劇為了神話男主角,為了追求戲劇性,已經無所不用之極了。


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電影,09年的作品了,早有耳聞,一直沒看。早上爬起來看到電視在放,一口氣看了三個小時才結束,看得老子眼睛都花了。

故事說的是一哥們是天才,兩同學是屌絲,在工程學院讀大學,天才引領兩屌絲,告訴他們人生:愛好最重要,快樂最重要,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當成自己的職業和學會勇敢面對生活,擺脫怯懦。三人和提倡填鴨式教育的霸道校長做了不屈不撓地鬥爭,最後三人人生圓滿,天才抱得美人歸。

故事呢是好故事,電影是好電影,不過透著點商業化電影的那種媚俗和虛假。大家都知道印度和是和中國有點類似的國家,人口太多,底層民眾生活艱辛,教育醫療等資源稀缺。電影裡面的那種:屌絲咬牙考大學,拼了命混文憑就是為了找一條人生的出路,實現全家的幸福的情節是有點現實意義的。讓我們這些當年經歷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然。

國家貧窮,資源稀少,生活空間狹小,個人的選擇機會就很少。就如電影裡面的獨白所言,你沒有大學文憑,就代表你沒有工作,沒有老婆,沒有住房,沒有信用卡。。。一言以蔽之,你沒有未來。填鴨式教育其實誰都知道不好,校長知道,老師知道,但是沒有辦法,沒有那麼多的空間和自由來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只有通過這種同一化度最高,效率值最大的方式來淘汰大部分人,確保一小部分人得到高等教育的資格。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個人的愛好,追求,真正想要的東西等等等,都只有被無情地扼殺或者自我埋葬。這個其實不是校長的錯,也不是老師的錯,是教育制度的問題,是現實的無奈,是時代的悲哀。

我說這個電影有閃光點,是它道出了發展中國家的一些教育弊端,我說它媚俗,是它畢竟還是一部商業電影。商業電影大多媚俗,它要討好觀眾,給豬腳們一個美好的結局,給大家一點希望,給感同身受的觀影者一點點的思考之餘又不把電影往深層和凝重里發展,畢竟深層和凝重往往不太討喜。

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電影裡面的天才相當於比爾蓋茨或者喬布斯這樣的角色,問題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太可能像電影裡面的那兩個屌絲一樣擁有成為智者夥伴機會,被他引領,找到自己的一片海灘和綠洲。而且就算是天才,除了自己為了愛好而奮鬥的精神,在現實生活里要成功還是需要機遇,說得現實點需要啟動事業的第一筆鈔票。比爾蓋茨和喬布斯也概莫能外(據據此二人家境很好).所以,當面對困境,你一旦無法走出一片天,你的所謂愛好興趣想要的東西並不能帶給你幸福和美好。而電影裡面那種上流社會唯物質論的價值觀和成功論雖然庸俗,但你不得不承認,那就是真實存在的主流意識,現實生活其實很不堪。

所以,對於一無所有的窮屌絲來說,電影看完了,該搬磚的還是去搬磚吧,畢竟日子還要繼續,靠愛好和理想支撐不了我們的未來,因為生活提供我們大多數人的選擇本就不多。


謝邀~

大家看過《暴走黑啥片兒》解說的《三傻》嗎?

我並不認同

這個片子講的是靈活的學知識,學的知識要靈活使用

並不像《暴黑》說的為了裝逼

蘭徹被攆出教室,又折回頭,說他拿書的時候,我被驚到了

還有對女主角未婚夫的解析

這部片子真的很不錯!

對於死學不用雖然誇張化了,不過那不是熒屏效果嘛。很搞笑不是嗎

雖然有雞湯成分,但是

這碗雞湯喝的爽啊_(:з」∠)_

可能有一些成分是,我這個學生黨比較仇學校,一看到黑學校的片子,就不自覺的點贊~


謝邀。粗略一看很勵志。


《三傻大鬧寶萊塢》。

經典台詞:

人心其實很脆弱,所以我們要經常哄哄它,經常把手放在心臟旁,對自己說:一切皆好·······

我出生在這個國家是我的無奈,

如果我的子孫後代出生後我們的國家還是這個樣子,

就是我們的無能了。

很多年前,阿米爾汗對著鏡頭說道。

中國有13.8億人。

印度有12.7億人。

全球有74億人。

兩個國家代表了這個星球三分之一人類的現狀。

一條人類的生命,

自誕生之日起便拚命地想逃離饑寒,

人人都想正常的活下去,

直到最終無奈的被自然取走生命。

有限的物質基礎與能量資源,

無窮無盡難以滿足的慾望。

讓出生在中國與印度的許多生命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1.自殺。

2.貧富差距。

3.拜金主義。

4.填鴨式教育。

當然,

我很清楚的明白我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滄海一粟。

自二戰以後,

歷經70多年的經濟發展,

我們還是沒能解決貧窮、資源剝奪、飢餓、營養不良這些問題。

成千上萬人每晚都餓著肚子睡覺,

同時又有成千上萬人把他們的食物扔掉。

一邊是揮霍無度,

一邊是貧窮落後與飢腸轆轆。

一邊是營養不良,

一邊是肥胖症。

我們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識之士,

但我們仍苦於掙扎不能公平分配財富?

人類是如何創造出一個有缺陷的政府與經濟系統,

讓少數人得利而犧牲多數人?

為何在物質充裕的年代會如此貧困?

人們說正因為貧困,

所以需要創造更多財富。

但實際上問題不在於世界上的資源不夠多,

世上之物足以滿足世人所需。

只是也許正如聖雄甘地所言:

沒有人能滿足所有人的貪慾。

這些問題真實的存在,

只是我們選擇習慣性的忽視。

沒有人會操心與自己不相關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巨石隕落,壓在所有人的胸口,

才會有人真正開始反思。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值得尊敬的電影,

儘管它繼承了印度電影一貫的「爛名字」。

但這並不妨礙你從中感悟生活、收穫感動。

它會告訴許多你知道但從未直面過的道理:

1.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4年,但會毀掉你接下來的40年。

2.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3.活在當下,不計得失,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

4.隨著時間我們體會到,重要的不是你交了多少朋友,而是明白哪些朋友才是真的。

5.一切皆好。

也許這些都只是方寸之間的皮毛之理。

那又何妨?

人生本就是一段不斷完善自我的旅程,

只要有那麼一句台詞、一幀畫面能讓你的內心顫動,

激起哪怕只是三分鐘的熱度,

這就夠了。

因為,

三分鐘熱度,

做三分鐘貢獻。


蘭徹的人設是理想化的,他聰明、膽大心細、不計得失。這樣的人在現實中本不存在,而他的作用就在於說出現實生活中大家不敢說的話,活出常人不敢嘗試的生活方式。所以說「三傻大鬧寶萊塢」,蘭徹這個高智商就是頭號傻瓜。試問哪個正常人會這麼隨性這麼極端地反抗教育制度? 但只因有他的存在,才能引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真正的映射。

現實的我們不是蘭徹,而且法爾漢和拉杜。

法爾漢是迫於家人期望差點拋棄理想的人。其實只需要和家人認真談談的勇氣與寄出信件的決心,理想就在他的眼前。拉杜是畏懼前進的人,扔掉戒指就是他敢於面對未來的勇氣。而蘭徹就是他們勇氣的助推器。

電影是荒誕的,上演三個傻子的悲喜。然而現實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的傻子。


謝邀,印度少有的正常敘事片


多年後重溫《三傻大鬧寶萊塢》依然還是備受觸動輿鼓舞。

好喜歡裡面的插曲

「Live long I lived,

The life another,

For just one moment,

let me live as I.」

「做你想做的」,這是多少自我意識開始活躍的青春期孩子所期待聽到的話,然而現實情況是,當終於有一天,習慣聽話的孩子被允許可以活自己的人生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呢?

不是別人束縛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障礙了自己,就像拉賈那些恐懼與擔心一樣,堅持自我真的不容易,可是唯有堅持本真,才會開心享受快樂付出。沒有障礙是不可逾越的,就像劇中的「希特勒」老爸輿「病毒」校長最終的改變一樣。沒有人喜歡為了對抗而對抗,我們也不用非得等到被允許才可以開始行動,因為興趣與熱情輿他人無關!

劇中的精神導師蘭柯讓我看到了過程的意義。不為成績、不為名次、不為別人,只為自己喜歡而努力;不為理解、不為正確、不為認同,只做當下想做和該做的事;不為對抗而對抗,質疑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實踐、調查,知道教條式的書面化的定義概念卻還是希望能夠用簡潔的更加清晰明了形象的說法來讓人們了解,這或許才稱得上專家,畢竟我們多數時候需要解釋的群體是非專業人士,不是嗎?既然如此,要那麼多專業辭彙幹嘛,而且我覺得從功用上來界定,的確是很不錯的一個思路呢,感覺腦洞又開了一些呢。

「All is well.」雖然解決不了問題,卻能讓我們獲得面對問題的勇氣,所以才會有「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個問題。」這句話,也因此,同樣的事情,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因此而最用得到結果卻截然不同。這或許也是信念的魅力所在。

全劇以十年之約為主線,讓我們看到兩種人生。一時的得意又有什麼用?一個電話一個名字劇情就翻轉了,態度亦是如此,這種爭論真的有意義嗎?對錯真的那麼重要嗎?記得前年遇到了些人生困惑,當時羅老師跟我分享了一句話讓我很是受用「你有兩個選擇,一種是你的人生很對,都是按照既定的要求準則行事,可是你不快樂,另一種是你的選擇有些人並不認同甚至會反對,但是你在過程用卻很快樂,你想要哪種人生」

事實上,「消音器」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寫照。不求理解只求記得,所以才會有笑料不斷讓校長局長氣惱不已的奇葩演講事件。

課堂上那個30秒的測試後蘭柯的那段話真的挺發人深省的,那一刻我們沒有興奮沒有好奇,有的只是要贏,學到什麼知識不重要,找到答案成為No.1才重要,也因此我們會忘掉自己為何出發。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不斷的學習,學習識別人臉,學習聽懂聲音,學習爬行、坐、行走,學習說話……沒有人逼迫我們,但我們就是做到了這就是我們的能力。正如我跟學生分享過的,沒有一節課沒有一個老師教我們如何玩遊戲,但是即便不認識字看不懂規則的小朋友也依然可以玩的很好,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強大的學習力。然而,為什麼進入學校之後,有那麼多專業的優秀的老師教我們,結果有時卻並不樂觀呢?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因素,我想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嬰兒期我們是全方位的學習,而從學齡期開始我們卻慢慢被要求的只是單一的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很多獲取知識體驗快樂的通道關閉了,興趣自然也就降低了。兩位主角也恰好了代表了其中的兩類。

男主蘭柯很聰明、很有想法、很重情重義、很有愛心、很樂觀,很靈活,可同時也有傻氣的一面,畢業前告白的片段「沒問吻成功因為鼻子撞到了一起」逗樂了被誤認成女主的姐姐,也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單純。

三個小時感覺就只是一瞬間,然而裡面的那些經典片段卻深深的烙印在腦海中,這或許就是這部片子的魔力,像一粒種子,根植在我們心裡,積蓄力量,等待有一天破土而出像毛竹般在沉寂多年後瞬間爆發,釋放出體內的洪荒之力,讓我們都可以擁有輕鬆快樂成功滿足的人生。


為什麼邀請我, 這都幾年前的片子了, 我怎麼還記得?!

要是說一下當時看片的情緒反應, 嗯, 還是有幾個圖像印象比較深刻, 有好的, 有不好的.

嗯, 說的就是印度大學生一人一間宿舍啊

其他, 很搞笑. 教育體制永遠跟不上學生客戶的要求, 嗯就這樣


評論中總是不乏「理想主義」、「現實中壓根不存在」、「雞湯看著玩兒」的字眼。。。

也不知是電影太不夠味還是看的人活得太辛苦。


我們從一出生便開始競爭。在3億個精子中能到達輸卵管等待受精的只有15-50個。在這當中,只有捷足先登、質量優良的1個,才被卵子選中並與其結合成親,繼而完成生命延續大業。你能出生已經贏了一次。


輕鬆勵志,笑中帶淚,愛情親情友情,以及反叛精神,還有一些粗淺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小哲理,調侃中夾雜暖心雞湯,個人覺得還是很喜歡的。


(總共看了不下十遍的電影,不為你說點什麼感覺都對不住)

《3 idiot》

叛逆學習者與刻板教育體制的鬥爭

印度著名演員加導演 阿米爾·汗 執導並主演的一部勵誌喜劇,成功塑造一個立志改變陳規腐矩、崇尚自由、熱愛學習、飽含溫情、愛搞怪還有些衝動的角色蘭柯(Rancho),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想必肯定改變了很多人尤其是印度人。

影片的內容充滿了各種無厘頭。一開始主角之一的法拉漢(蘭柯的好基友,別說,剛出鏡的時候黑不溜秋的,簡直就是一個典型的印度人模樣,後來回憶中的年輕版法拉漢看起來還可以)就裝暈迫降了飛機,而後拉賈(另一位好基友)只穿睡衣,連褲子都忘了穿,就和法拉漢一起趕去見「消音器」查特(一直視蘭柯為死對頭,卻一直不是對手)。蘭柯基本上都是在法拉漢的回憶中出場,每次出場就伴隨著刺激的情節。蘭柯的第一次出場,就把整蠱他的老生給反整了,第二天在校長virus發言過程中,問了一個把校長難得無語的問題,之後又教了「小個子」(一個在學校里打雜的小年輕)瞞天過海的方法,蘭柯那搞怪、無拘、求知的性格特點就這樣體現了出來。在這裡不得不說一個很有深意的細節,在校長發言的同時,小個子能夠在幕後輕鬆隨意並且神同步地說出和校長virus一樣的台詞,說明校長每年的新生髮言千篇一律,完全相同,暗含了校長教育方式的單一,不懂變通,只會走老路子,這些在影片後面都會有直接的體現。而在開學的第一課上,老教授提問問題時嚴厲批評了將定義簡化的蘭柯,卻對能把定義按照書本一字不漏地背下來的查特讚賞有加。初步體現了愛自由學習的蘭柯和刻板的教育方式乃至教育制度的矛盾。(雖然惱羞成怒的老教授趕走了蘭柯,但蘭柯最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反擊真是大快人心)。接下來大大加強蘭柯要改變教育的決心的事情發生了,大學生Joy Lobo醉心於新發明無人機,但是校長卻不領情,認為他該做的不做,直接不給畢業,Joy Lobo在殘酷現實中絕望自盡,牆上那「I QUIT」大字顯得十分扎眼。(Joy lobo前一天晚上唱的《give me sunshine》真是感人肺腑)在蘭柯和校長的爭論中,校長自豪說出從他來學校管理32年來,學校從排名28名升到第一名,我想正是這樣的成功經驗遮住了他的雙眼,讓他看不到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不想創新,因循守舊,不過他畢竟是一個從小就活在這樣一個刻板的教育體制當中,我們也不能強求他能成為一個覺醒者,破局而出,這很難,非常難。這就好像是我們國家從隋到清這一千多年來一直存在的科舉制度,生活在這個制度之下的古人們,能夠看清這個制度的弊端並做出行動的人只是少數。我們會說生活在髒兮兮的泥潭裡的泥鰍可憐,但泥鰍自己是渾然不知的。因此我們也不必過於責備古板的校長,畢竟他也是個可憐人,甚至他還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雖然他表現的十分淡然,但失子之痛,哪有這麼輕鬆)。

兩人的爭論進一步升級,蘭柯直接批評教育制度的弊端,校長一氣之下把蘭柯拉到教室,讓他來為學生們講課(其實是想要嘲諷他),但沒想到蘭柯的教育方式直接打臉啪啪啪,期間蘭柯的一句話令人發省「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們有為自己將學到新知識而高興嗎?沒有,你們都陷入了瘋狂的比賽。」這句話給我的感觸很深,影片雖然反映的是零幾年印度的刻板教育體制,但就中國而言,即使是現在,在這個相對開明了很多的大學教育環境中,真正能夠做到為學到新知識而高興、享受學習的大學生能有多少?最後蘭柯在課堂上對校長的說的那句「你才是教工程學的專家,我只是在教你怎麼教育,畢竟我可不會放棄自己的差生」,對校長的影響還是蠻高的,從他那竭斯底里的怒吼可以看出他的憤怒,一個原因是蘭柯在眾多學生面前讓他丟人,但更大的原因是蘭柯在他引以為傲的教育方式上踩了一腳。刻板的教育體制影響的不僅僅是以校長為代表的教師之流,還影響了家長、學生等參與其中的人。其中法拉漢的父親就是典型的例子,家庭收入不算高,家中唯一的空調裝在兒子的房間,對兒子疼愛又嚴厲,卻忽視法拉漢的夢想,阻止他做最喜歡的事情,將之稱為無用的嗜好,讓他去學自己不喜歡的工程學。也不能怪他,這是在這樣一個教育體制下的父母為孩子前途的憂慮、苦惱、和無奈。影片其中的一大搞笑點在查特的演講上,蘭柯把演講稿改了,而查特只會死記硬背,根本不明所以,就有了演講的搞笑一幕,這是對教育制度的又一批判。從此查特就一直將蘭柯視為死對頭,校長也不看好蘭柯,但令兩人都想不到的是,每年期末考試蘭柯都穩居第一,真是令兩人苦惱和不爽。其實校長的思想已經在慢慢的轉變,但是真正跨越式轉變還是在見識到蘭柯的神奇創新式思維之後,蘭柯給了校長的頑固思想一下超重的重擊。校長的大女兒臨盆,卻偏逢天降大雨,全市交通堵塞,去不了醫院,蘭柯等人將大女兒抬到乒乓球室,準備接生,然而又遇難產,急需真空吸盤器來輔助接生,卻又停了電。就在校長等人手足無措、焦頭爛額的時候,蘭柯想到了辦法,他用自己設計的電流轉換器,將汽車電池的電量轉換為可以讓電器使用的電流,並用吸塵器和吹球自製了一個簡易的真空吸盤器,成功接生。最終在嬰兒醒來的一刻,校長流著淚說出了代表著他思想轉變的話「這麼能踢,好啊,想做足球運動員嗎,那就做吧,做你想做的」。要讓校長說出這樣的話可不容易,之前他可是一心一意「兒子當工程師,女兒當醫生」,而他這樣的轉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先是Joy Lobo 自殺的契機,然後是蘭柯那次課堂上的打擊,還有查特的烏龍演講,蘭柯每次考試名列第一,再有得知兒子自殺的真相,蘭柯的接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讓校長的思想完成轉變,可謂是非常的不容易。接生之後,校長哭著將他引以為豪的、象徵著優秀的太空鋼筆送給了蘭柯,代表著他對於蘭柯的認可,和對自己教育方式的重新認識。那哭著的表情蘊含了很多東西,高興、欣慰、慚愧…… 蘭柯在現實中的唯一一次出場,就在結尾處,以蘭柯完勝查特而收場。蘭柯不僅僅是勝了查特,他成了一名擁有400多項專利卻沒有學位證書的大科學家,創辦了實行新教育制度的新式學校,他的勝利更是代表著新式教育對舊教育的完勝。

整部電影中還有不少感人的情節。蘭柯和拉賈在醫院相擁而泣的場面十分感人,兄弟間的深情透過屏幕傳達而出。為了守著住院的拉賈父親,蘭柯和法拉漢陪著拉賈在醫院的凳子上睡了一晚。在犧牲兄弟或犧牲家庭的艱難抉擇間,拉賈選擇了跳樓,大難不死,卻成了植物人,而為了喚醒他,蘭柯和法拉漢等人日日夜夜,嘗盡各種辦法。法拉漢在蘭柯等人的鼓勵下,勇敢去面對自己的父親,選擇自己的夢想。法拉漢和父親對話的那一段真是感人肺腑,真情流露讓人忍不住落淚。拉賈和法拉漢為了蘭柯去闖琵雅(與蘭柯兩情相悅)的婚禮…三兄弟之間的真情讓人十分佩服和羨慕。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好看很成功的勵誌喜劇。不過呢,在如今這個時代,像蘭柯一樣的人是很少的。他有能力,也敢於挑戰任何的規矩,而當下大多數人要麼是敢卻沒能力,要麼是有能力卻不敢,真正有能力又敢去做的很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和蘭柯一樣對學習充滿熱情,不帶一絲功利性的人,也很少了。


講真,現實中的贏家一般都是臭屁王


故意為之的喜劇,滑稽的悲劇。

取而代之的學歷是悲,學習慾望是喜。

按父親的意願生活是悲,擁有一點點勇氣後成為攝影師是喜。

馱負家庭瑣碎是悲,真誠坦白是喜。

掙脫衣帶愛情是喜,並非自我醒悟是悲。

答應外孫做自己想做的是喜,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是悲。


這不是一部勵志片,但它包裹著的外衣卻很容易讓人傻白甜。這影片更多的是在反應印度各年齡段出現的教育問題,並非是揭露了所謂的一些淺顯現實矛盾。即便跳樓身死者也很淺顯,因為他是被直接表達出來了。

類例:四眼仔最早出現,在飛機里先去徵詢乘務人員,然而對方只是自顧自的系好安全扣。四眼仔無奈下開始裝病,口中似有白沫,乘務人員是如何應對的?翻動、晃動、推動,並無太多,但四眼仔裝的病情可能叫『 突發阿斯氏綜合症 』,這是一種需要緊急搶救的急症,可乘務人員連聽心跳的表現都沒有,唯有事後和醫生護工用輪椅推他。現實里,這人早死了。

更關鍵的是,後續事宜都不會有。所表達的僅僅是『這人坐飛機,我們搶救了,沒活,親屬請你節哀』。因此四眼仔才會眼珠一轉,證明身康體健後直接跑路而安然無事,卻不會被機場警方或其他什麼人抓走問話。因為現實里,機場會更多的因為一場意外或訴訟的被避免而暗自慶幸。

基本上每一處場景的轉換都意味著一個問題的出現,切實且切膚之痛。所以,單純以為這是表達理想,太傻白甜了些。話說,片尾丁丁被電的那位,女主看了一臉歡顏而無羞澀難道不很BUG嗎?可我一直沒看見有人吐槽。

當然,對觀眾來說,看不懂這部影片的內涵,就意味著看過幾遍後會覺得索然無味。但如果看懂了……其實我覺得它更像是一種反諷或黑色幽默喜劇。


看片名本來以為是印度阿三的歌舞喜劇,沒想到是部夢想勵志劇。展現了人生成長路上的不斷探索與追尋以及對於夢想的執著


來自三種階層(上,中,下)的世界觀的對撞和理想化的歸宿結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的社會現實,以三種人的角度分析社會和我的關係。所以,這不是什麼勵志電影,導演很好的將社會現實輕鬆幽默的轉移到電影中,意義深刻!值得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思考和定位!


有點雞湯,但這份雞湯我幹了。


好看,立意好,敘事流暢,這幾個點滿足其中一條就不算太差了,全都滿足的話當然就是佳作啦~


推薦閱讀:

《歲月神偷》里羅進二為什麼要偷走英國國旗?有什麼寓意?
如何評價《帝國的毀滅》里戈培爾(小黃)的演出?
翻譯嚴重錯誤的片名有哪些?
你曾經被哪些電影的片名迷惑過?
國外電影的片名是由什麼機構負責翻譯?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