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知識如此複雜,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炒股?

最近在學習股票的知識,覺得股票的知識非常龐雜,其專業程度需要長時間的苦學才行。


股票知識的確複雜。但是不代表盈利的股票知識複雜


大環境下資產荒,沒有投資的方向。

房地產趨於飽和,經濟環境差,實業沒有作為

是不是敢選擇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看你個人,但是飛的更高,還是摔得更慘,卻決於市場。

那這時候,你的資產面臨每年近13%的縮水(通脹),你怎麼辦。

投資是最好的選擇,理財嗎,銀行一年不到5,P2P可以,13到17,,但是希望你運氣好,它不要跑路了。

那好了,證券市場無疑成為最好的選擇。門檻低,監管牢固(不要吐槽某會),回報看個人。有牛市剛過的背景下,誰都願意幻想一下,16年全年指數表現可以說,流年不利。但是每個月一隻股票的梗應該都看過(每月一支,1年10萬變1億)

炒股其實不難,難的是管住自己,在股市抱著賭場的心。那你只能像賭徒一樣走。

在股市抱著投資的心,你遲早都會盈利——見之前的文章,詳細的說了。如果你長時間投資。你獲利的可能將是多少。

炒股難的是心態,苦的學習,重要的是經歷。最後賺錢只是遲早的事情


政治也很複雜,但還不是有大把的人喜歡聊政治,都覺得自己能掌管國家么?

足籃球技戰術也不簡單,那還不是天天有懂球帝覺得自己比專業教練更厲害么?

其實我跟題主這麼說吧

的確,股票市場的知識很複雜

然而

第一,你並不需要了解全部這些知識,你才能參與股票交易

第二,你也不需要了解全部這些知識,你才能在股票交易中取得成功

看清楚這兩句話了嗎?

不同級別的交易者,才需要不同級別的知識

你是操盤手,你可能需要熟知操盤一個股票,應當如何建倉,如何震倉,如何拉升,如何配合消息做形態

你需要知道的知識,是與你的身份相對應的

並不是必須要了解所有知識,你才能夠在股市裡獲取收益

假設你只是想賺錢,那很簡單,多關心下股市,發現牛市來了立刻進去

抱住一隻股票,從頭抱到尾就行了

肯定能賺錢

再不行,你熊市定投指數基金,慢慢投,牛市來了之後,一點點減倉

肯定能賺錢

至於說,如何判斷牛市來了?如何判斷牛市結束了?

諸如這種問題,我真心沒興趣回答,其實大勢如何,每個人都看得出來的

很多時候,你只是因為身在局中,所以看不清,或者不願意相信罷了

另一個問題,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得進入股市呢?

也很簡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錢賺的地方自然會有人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可能不是很准,但理解意思就好

不炒股,你就不會輸錢,但也會讓你有一輩子貧窮的風險

除非你說你家有錢得很,無所謂,否則得話,就現在咱們國家每年的通貨膨脹,你的錢每年都在縮水

那麼在這種大環境下,你如何讓資產保值乃至升值呢?

房地產?也許可以,但上行空間,你願意去賭嗎?

P2P?期貨?你敢嗎?

銀行理財?你看得上嗎?

相比之下,股市似乎是相對而言有利可圖,並且相對溫和一點的場所了

所以啊,為什麼這麼多人炒股?

沒辦法,大家都是想來賺錢


說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什麼。

剛畢業那年,一起入職的有個小伙——小馬,我倆都是計算機系的,又進了同一部門,非常要好,天天同吃同睡(一起租房)。

那會我學習勁頭特足,每天下班都抱著一本書啃,《C++ Primer》,《UNIX網路編程》,《設計模式》……,在公司也是任勞任怨,幹活又快又好,積极參与各種活動,快速融入團隊。

但是小馬不同,每天下班到點就走,不參與任何社交,每天我回去,他一定是守著電腦前看走勢,復盤,一邊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床頭上也全是《投資者的未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十年一夢》……這種書.

小馬是我見過的最認真的股民,上班弔兒郎當,辦公電腦上設了「老闆鍵」,應付各種突發情況。平時屏幕上全是各種K線,要不就是逛淘股吧,天涯股票這種論壇。

這種伎倆哪能騙過老碼農,大家對他印象就不好,覺得這個小伙工作態度差,不出活,而且不合群。

部門頭找他談了幾次後找了我,讓我勸勸。我找他聊了一次,具體什麼記不得了,只記得一小段對話。

我說:「老馬,你這樣他們意見很大,你還是得考慮一下寫代碼,提高技術」,他盯著我似笑非笑:「嘿嘿,恕我直言,你學的那些都不是啥技術,我學的才是真技術」。

當時,我不以為然,十年過去了,13年開始小馬就開始發產品了,現在AUM也已過了10億。而我,多年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個老碼農,收入當然也增加了不少,然而相較之下,當初差不多的我們早已是雲泥之別……


戀愛知識如此複雜,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談戀愛?因為想脫單啊,炒股是想脫貧啊!


知道股票姿勢很複雜的你已經在三觀上勝過大多數把炒股當成打麻將的韭菜了。


因為窮


何為複雜,何為簡單?…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都是由簡單的問題堆砌而成啊,看似簡單的問題,其背後都蘊含著複雜而深刻的機制和哲理啊…要有辯證思維噢…炒股的絕大多數都是文盲啊,文盲的優勢就是善於非常巧妙的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啊,比如憑感覺,靠心情,跟豬跑…當然了,還有一幫高手,深入淺出般得也同樣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啊,與文盲們不約而同得就殊途同歸了啊…剩下的一撮專家和分析師們就每天思索和研究為社么這麼複雜還有這麼多人來玩啊…哈哈哈哈


古人說過一句話太正確:人貴有自知之明。

而有自知之明的人的確太少了,大多數人即使知道股市這麼複雜,八虧二賺,也堅信自己能夠獲利,堅信自己能夠在股市中殺出重圍走向人生巔峰。

行為金融學將這種行為定義為過度自信。

所以炒股的人有這麼多。

但是最終事實會證明大多數人是錯的。

判斷自己炒股的行為是否有意義的標準很簡單,先不說波動率和回撤,能夠長期跑贏比較基準(上證指數,滬深300,中證500等等)的人能有多少?就連科班出身在機構裡面摸爬滾打多少年的基金經理,每年統計業績能夠跑贏比較基準的人佔比都不算高,更何況散戶呢?

從2014年7月買300etf,到2017年2月也就是現在贖回,收益超過50%,而同一時期自己炒股票的散戶有多少人能達到這個收益?那些辛辛苦苦炒了兩年半,收益甚至低於這個數字的人,你們的炒股行為有意義么?

在這個市場中,做的越久,越有敬畏之心。


你覺得股票需要長時間系統的學習,這只是你的想法而已。

以大爺大媽為代表的散戶們可不這麼想,在散戶的眼中股票就是一買一賣這麼簡單,只要賣價比買價高就能賺錢,如果套了就死扛早晚有回本的那一天。

散戶做交易雷厲風行,菜市場買根黃瓜講半天,幾萬幾十萬元的資金激情一來瞬間就進場。

炒股這是這麼簡單,你有什麼理由不做股票?


因為做股票是真正的鍊金術,掌握了這個技巧的人可以坐在家裡數錢玩,所以,人要是不去炒股才是奇怪的~


生孩子養孩子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十月懷胎如果處理不好就大人小孩都保不住,生產時往往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疼痛,在古代,生小孩還伴隨著不低的死亡率。生完孩子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那為何仍然有不少的女人,包括你我的母親,都選擇了這條困難的道路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值不值的問題。難不難,只能決定了解決這件事情需要花費資源的數量,值不值才是決定了做不做這件事情的依據。

我們先不討論難不難的問題,因為對於有些人來說,比如我,覺得股票知識是不複雜的,但是很多專家,比如說基金從業人員,比如說經濟學家,比如一些灰色產業,出於利益的驅動會可以誇大或者貶低股票知識的難度。鑒於題目,我們姑且認為依靠股票盈利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比方說一個自然人,在自身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為何仍然選擇成為一個散戶?

行為經濟學給出了一個答案,說人總有過度自信的傾向,90%的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水平,經濟學家認為,散戶選擇自己交易也是這個原因。

這個解釋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90%的司機認為自己駕駛技術高於平均水平,並不是因為過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在於信息不對稱,因為很多司機不知道如何量化駕駛技術,也不知道駕駛平均水平是多少,打個比方如果每一個司機每個月都進行駕照考試項目,然後詳細量化得出比分,並將每個人的月考成績公布,如果這時候再做出調查,你認為還會有人類過度自信的結論嗎?反正根據我個人經歷而言,大部分高考學生對自己位置可是相當清楚的。股票交易也差不多,每個月都能看到自己的賬戶盈虧,實際上大部分散戶對自己的水平也是相當清楚的。

在微觀層面,散戶選擇股票交易有幾個原因:

1,有些人,家庭收入有穩定的現金流,並且投資渠道有限,於是選擇了門檻最低的股票交易,股票是他們為數不多選擇,雖然難,但還是不得不這樣做。你看王思聰去二級市場去搏殺嗎?不,人家渠道多得很,才不趟這趟渾水

2,有些人,其股票資產佔總資產比例其實不高,購買股票是為了尋找認同,打發時間,比如很多老爺爺老太太就炒股打發退休時間,尋求認同,雖然難,但人家就是找個樂子

3,有些人,確實能在股票市場中獲取財富,他們做股票是再正常不過了,雖然難,但只是你覺得難,人家可不覺得難。

4,有些人,認為經過自己努力確實能夠成為第三種人,所以願意投入資源去為自己理想而奮鬥,雖然難,但是為了理想還是很值。這種算不算過度自信呢?我認為主要取決於他投入多少資源而不是經濟學常見的用正態分布去判斷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這裡就不細舉了

那為何他們不將錢直接給所謂的專業人士打理呢?答案很簡單,畢竟這都是他們的資產,涉及到錢的問題,人都不會太蠢,他們通常只會把自己的錢交給自己信任的人去打理


慢慢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知識都在告訴你是什麼,卻無法讓你知道為什麼。


因為沒門檻,有張身份證和千八百塊錢就能開戶交易。

很多人覺得股票是不需要知識的,只要會操作買入賣出就行,交智商稅和被收割的大部分就是這些人。還有人認為自己是可以凌駕於市場之上的,這部分人可以用「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來解釋。

不單是股票,這世上越是門檻低的行當,參與的人越多,競爭越激烈,越不容易掙錢。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1 作別的來錢慢

2 不會做別的

3 感覺目前做的沒前途


投資者在追求投資收益的同時,也必然同時面對投資風險。所謂風險,一般的理解是指遭受各種損失的可能性。股票投資的風險則是指實際獲得的收益低於預期的收益的可能性。造成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的原因是股息的減少和股票價格的非預期變動。

  影響收益變動的各種力量構成風險的要素。某些影響是公司外部的,其影響遍及絕大部分股票;還有一些影響是公司內部的,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在投資中,那些不可控的、外部的並且影響廣泛的力量是系統風險的來源,而那些可控的、依產業或企業各異的內部因素則是非系統風險的來源。

  系統風險指的是總收益變動中由影響所有股票價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經濟的、政治的和社會的變動是系統風險的根源,它們的影響使幾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樣的方式一起運動。例如,如果經濟進入衰退,公司利潤下降之勢已很明顯,那麼股票價格就可能普遍下跌,幾乎所有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一個較長時期內都與紐約證交所指數同方向運動,平均而言,一種股票價格的50%的變動可以解釋為股市指數的變動,換句話說,典型的普通股票的總風險中大約有一半是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形式:

  (1)購買力風險購買力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引起的投資者實際收益率的不確定。證券市場是企業與投資者直接融資的場所,因而社會貨幣資金的供給總量成為決定證券市場供求狀況和影響證券價格水平的重要因素,當貨幣資金供應量增長過猛,出現通貨膨脹時,證券的價格也會隨之發生變動。

  通貨膨脹對證券價格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在通脹之初,公司、企業的房地產、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帳麵價值因通貨膨脹而水漲船高,物價上漲不但使企業存貨能高價售出,而且可以使企業從以往低價購入的原材料上獲利,名義資產增值與名義盈利增加,自然會使公司、企業股票的市場價格上漲。同時,預感到通脹可能加劇的人們,為保值也會搶購股票,刺激股價短暫上揚。然而,當通貨膨脹持續上升一段時期以後,它便會使股票價格走勢逆轉,並給投資者帶來負效益,公司、企業資產虛假增值顯露出來,新的生產成本因原材料等價格上升而提高,企業利潤相應減少,投資者開始拋出股票,轉而尋找其他金融資產保值的方式,所有這些都將使股票市場需求萎縮,供大於求,股票價格自然也會顯著下降。嚴重的通貨膨脹還會使投資者持有的股票貶值,拋售股票得到的貨幣收入的實際購買力下降。

  (2)利率風險這裡所說的利率是指銀行信用活動中的存貸款利率。由於利率是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經濟槓桿,它會經常發生變動,從而會給股票市場帶來明顯的影響。一般來說,銀行利率上升,股票價格下跌,反之亦然。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人們持有金融資產的基本目的,是獲取收益,在收益率相同時,他們則樂於選擇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在通常情況下,銀行儲蓄存款的安全性要遠遠高於股票投資,所以,一旦銀行存款利率上升,資金就會從證券市場流出,從而使證券投資需求下降,股票價格下跌,投資收益率因此減少;第二,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後,信貸市場銀根緊縮,企業資金流動不暢,利息成本提高,生產發展與盈利能力都會隨之削弱,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造成股票市場價格下跌。

  (3)匯率風險匯率與證券投資風險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本國貨幣升值有利於以進口原材料為主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不利於產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業,因此,投資者看好前者,看淡後者,這就會引發股票價格的漲落。本國貨幣貶值的效應正好相反;二是對於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的國家來說,匯率變動也可能引起資本的輸出與輸入,從而影響國內貨幣資金和證券市場供求狀況。

  (4)宏觀經濟風險宏觀經濟風險主要是由於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化、經濟政策變化、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以及國際經濟因素的變化給股票投資者可能帶來的意外收益或損失。

  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動會給證券市場的運作以及股份制企業的經營帶來重大影響,如經濟體制的轉軌、企業制度的改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等等,莫不如此。

  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不論一國選擇了什麼樣的經濟體制,政府對經濟實行宏觀管理的職能都不會被取消,經濟政策從多方面影響到證券投資。政府的產業政策對不同企業股票的市場價格變動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前些日子上海股市中汽車板塊股價大幅上揚的原因就在於此。財政政策將直接影響到國債的發行規模,而國債的發行量以及市場價格水平同股票價格又有著十分明顯的聯動效應,1995年底、1996年初我國股市的持續低迷就同傳說1996年國債發行量將進一步增加有關。稅收政策通常從企業收益與消費者投資實際所得兩方面影響股市,就我國股市現狀來說,上市公司企業所得稅的15%與33%之爭、個人投資者股票投資收益所得稅徵收與否,成為困擾股市健康發展的兩個隱患。金融管理政策是證券市場最敏感的一個因素,嚴格的管理法規,有助於市場交易的正常進行,不健全的法規則可能為不正當交易提供契機,1995年上海股市發生的「長虹事件」就是如此。此外,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也至關重要,隨意地發布重大信息必然會造成市場的不正常波動。

  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也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風險。一般認為,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經濟周期大體包含四個階段:復甦、繁榮、危機和蕭條。在經濟復甦和繁榮時期,社會總需求、總投資旺盛,經濟增長率上升,就業率和個人收入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與此同時,證券市場籌資與投資十分活躍,證券投資收益看好。然而,在經濟蕭條,特別是危機時期,由於社會經濟活動處於停滯不前甚至萎縮和倒退狀態,經濟秩序不穩定,證券市場也必然受到衝擊。這樣就可能出現:一方面,資金需求減少,市場交易規模隨之縮小;另一方面,股票價格大幅度波動並呈現跌勢,投資者實際收益下降,甚至出現虧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明顯的波動,經濟過熱與經濟緊縮交替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股票市場的周期性波動。

  國際經濟因素的變化,也會影響股市的穩定。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跨出一國狹小的範圍,出現國際聯動的效應,一國經濟發生的問題會在國際上引起聯鎖反應。如1987年紐約股市暴跌,很短時間內就殃及倫敦、法蘭克福、東京等主要國際證券市場,釀成一場全球性的股災。目前國際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對我國國內股市投資的衝擊,主要通過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干擾間接地傳遞進來,其影響程度尚不大。不過,隨著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加入國際貿易組織以及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隨著我國企業更多的股票去海外證券市場上市以及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繫進一步密切,國際經濟中不確定因素對我國股票投資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

  (5)社會、政治風險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是經濟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對證券投資者來說也不例外。倘若一國政治局勢出現大的變化,如政府更迭、國家首腦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國內出現動亂、對外政治關係發生危機時,都會在證券市場上產生反響。此外,政界人士參與證券投機活動和證券從業人員內幕交易一類的政治、社會醜聞,也會對證券市場的穩定構成很大威脅。像80年代日本出現的「利庫洛特事件」,其影響面如此之廣、影響時間如此之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社會、政治領域中的不確定因素對股票投資的衝擊,還表現在「國家風險」上。對於那些在海外從事直接投資的股份制企業來說,當地社會、政治環境是否安定對它至關重要,一旦所在國發生社會政治動亂,不僅它在海外投資的利益會受到損失,而且它在國內發行股票價格也會受到不利影響,換句話說,這種國家風險很大程度上將會轉移到企業普通股票持有者身上。

  (6)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股票持有者所面臨的所有風險中最難對付的一種,它給持股人帶來的後果有時是災難性的。在股票市場上,行情瞬息萬變,並且很難預測行情變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節節上升的公司,其股票價格卻下降了,這種情況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還有一些公司,經營狀況不錯,收入也很穩定,它們的股票卻在很短的時間內上下劇烈波動。出現這類反常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資者對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對某些種類或某一組股票的看法發生變化所致。投資者對股票看法(主要是對股票收益的預期)的變化所引起的大多數普通股票收益的易變性,稱為市場風險。

  各種政治的、社會的和經濟的事件都會對投資者的態度產生影響,投資者會根據他們自己對這些事件的看法作出判斷和反應。市場風險常引發於某個具體事件,但投資者作為一個群體的情緒波動往往導致滾雪球效應。幾種股票的價格上升可能帶動整個股市上升,而股市的最初下跌可能使很多投資者動搖,在害怕蒙受更大損失的心理支配下,大量拋售股票,使股市進一步下跌,最後發展到整個股市狂跌,使千百萬股票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1987年10月19日及其以後幾天中的世界股市暴跌,就是一個例子,提起「黑色星期一」,至今仍使許多人談虎色變。

  對於普通股票的長期投資者來說,市場風險相對不那麼重要,雖然股票的市場價格大起大落也會使人不安,但如果一個投資者打算相對長期(一般指10年以上)持有股票,那麼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價格波動對他來說就不那麼重要了。

  可是,如果對一種股票可能擁有多長時間不能確定,或者存在著隨時必須賣出股票的可能性時,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程度就變得極端重要。

  非系統風險是總風險中對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是獨一無二的那部分風險。管理能力、消費偏好、罷工之類的因素造成一個公司利潤的非系統變動。非系統因素基本獨立於那些影響整個股票市場的因素。由於這些因素影響的是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因此只能一個公司一個行業地研究它們。因非系統風險僅涉及某個公司或某個行業的股票,所以,投資者可以通過審慎的投資選擇來減少甚至避免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金融風險金融風險是與公司籌集資金的方式有關的。我們通常通過觀察一個公司的資本結構來估量該公司的股票的金融風險。資本結構中貸款和債券比重小的公司,其股票的金融風險低;貸款和債券比重大的公司,其股票的金融風險高。股份公司只有在支付了所有債務利息以及到期的本金之後,才能對股東支付股息。公司的銷售產品和勞務所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工資、折舊、材料等所有營業開支之後所剩餘的部分,是公司的營業收入。從營業收入中再減去稅款和必要的金融支出,例如支付給銀行或其他債權人的利息,剩餘部分才是可用於股息支付的收入。由於這一收入被用於股息支付,並且對於投資者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判斷影響很大,因此它的大小和易變程度在決定股東的收益率方面很重要。如果一個公司的全部資本都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則它沒有利息支出。而對於任何採用舉債方式籌措部分資金的公司,由於必須支付利息,因此其營業收入的變動將引起股東凈收入的更大變動。

  可見,利息支出產生更加易變的凈收入,從而將股東置於風險更大的處境之中。

  降低金融風險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購買債務較小的公司股票就行。然而,選擇舉債少的公司股票也有缺點,因為這些企業在經濟擴張時期收益和股息的增加往往落後於那些將債務作為公司資本結構的一部分的公司,因此,金融風險的減少是以減少潛在的收益為代價的,股票投資者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權衡。

  (2)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指的是由於公司的外部經營環境和條件以及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造成公司收入的變動而引起的股票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經營風險的程度因公司而異,取決於公司的經營活動,某些行業的收入很容易變動,因而很難準確預測。由於公司的收益和現金流量是緊緊依賴於其收入,因此易變的收入將導致收益和現金流量的不確定。當公司收入突然下降時,由於普通股持有者在進行現金分配時排在最後,他們會遭受重大損失。與公司的債券持有者相比,普通股票持有者處於一個風險大得多的地位。當公司經營情況不妙,收入迅速下滑時,公司在支付債務利息和到期本金後,可用於支付股息的收益已所剩無幾,從而導致股東們所得股息的減少或根本沒有股息,與此同時,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也會隨之降低,使股東們蒙受雙重損失。

  (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於將資產變成現金方面的潛在困難而造成的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一種股票在不作出大的價格讓步的情況下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各種股票當中,流動性風險差異很大,有些股票極易脫手,市場可在與前一交易相同的價格水平上吸收大批量的該種股票交易。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萬手,表現出極大的流動性,這類股票,投資者可輕而易舉地賣出,在價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動。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資者急著要將它們變現時,很難脫手,除非忍痛賤賣,在價格上作出很大犧牲。當投資者打算在一個沒有什麼買主的市場上將一種股票變現時,就會掉進流動性陷井。

  (4)操作性風險在同一個證券市場上,對待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不同投資者投資的結果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情況,有的盈利豐厚,有的虧損累累,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因投資者不同的心理素質與心理狀態、不同的判斷標準、不同的操作技巧造成的。

  由於這些原因造成的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差異,稱作操作性風險。操作性風險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的影響。

  股票投資決策是人的主觀行為,客觀因素無論怎樣變化,最終都得由人來評判其是與非,決定是否參與及如何參與股票投資。如果說基本因素是從「質」的方面影響股票價格,市場因素是從「勢」的方面影響股票價格,那麼,心理因素可以說是影響股票市場價格水平的「人氣」。我們可以把引起股票投資風險的心理因素歸為兩類:一類是市場主導心理傾向變化;一類是投資者個人心理傾向變化。

  所謂市場主導心理傾向,是指一段時期內證券市場上大多數人對行情的看法。看法有時悲觀,有時樂觀,但只要一成氣候,單個投資者往往會被捲入其中,即便這種「氣候」是投機因素或謠言攪和起來的虛假現象也在所難免。在發育不成熟的市場上,個人投資者素質不高,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大批散戶就會捕風捉影,聞風而動,大量拋出或購入股票,形成「利好」或「利淡」的市場氣氛。


交易順風順水,每日賺錢,是所有人的夢想。

一定也是你的夢想。

讀完這三招,你以後可以徹底不用看微信上各種投資策略文章了。

絕招A:不要讀任何研究報告,清空腦袋

說白了,在A股,報告的撰寫者已無所謂報告的準確性,他只是看多,永遠看多。如果正確,他就是股神,然後繼續看多;如果股價下跌,哦,那只是調整而已,或是市場誤殺;如果繼續下跌不止,賣方束手無策,就得痛陳下跌之不可接受,就得呼喚神龍救市,就得腆著臉拿中西部稅款來填補東部中產之損失。總之,股市應該越來越貴,1000倍市盈率借殼就好,50倍市凈率可以重估,好企業何必分紅,又怎麼可能回購股票。而起,分析師最大的本事就應該在高漲的股市中,不斷換馬,不斷推出新的寵愛,讓客戶資金反覆交易,如同金篩上來回滾動的水銀。

絕招B:順風時,忍住,降低交易頻率

對散戶而言,投資的最大罪惡,就是頻繁交易。

頻繁交易,就是根本拿不住股票,也不能忍受空倉。在這兩個極端之間飄來盪去,無法控制自己。

我們都知道,虧錢時必須要及時止損,絕對要避免本金輸光而徹底無力翻身。

絕招C:反對自己,與人性對賭

前蘇聯有個段子,黨委書記問:誰有意見?聽眾們集體回答:我們當然有意見,但…我們不同意自己的意見。

沒想到吧。要想股市賺錢,王炸,終極大殺招C,就是堅決反對自己。


1、自由,懂的自然懂;

2、找到了一個關於宏觀猜想的試驗場,吃地溝油操中南海心打嘴炮的都是渣渣,拿真金白銀我們比劃比劃,為了道衍和尚式的瘋癲;

3、一張圖


推薦閱讀:

2015年8月27市場行情,直播中?
20150824盤面怎麼看,有什麼看點?
炒股有絕招嗎?
作為平頭小老百姓想入門炒股,為什麼炒過的人都勸其不要入市?到底資金少能不能,或者說有沒有必要炒股呢?

TAG:股票 | 知識體系 | 炒股 | 股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