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美的中國菜(如左宗雞,陳皮雞)?它們是否起源於中國?

如題


看看這個

TED演講集 李競尋求左宗棠雞的由來


前陣子剛好看了一個Netflix上的紀錄片,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 算是講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左宗棠雞的故事。

左宗棠雞一般是指用雞肉的深色部分(腿肉),切成一英寸大小的小塊,上漿,在深油里油炸後,加上一種特製的口味甜甜的醬,在鍋里翻炒而成的一道菜。

(圖片來自Google)

在美國是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中餐代表菜,地位相當於Pizza.

在中國人眼裡是偽中餐的代表,留學生更是每每提到都當玩笑。不過也有口味偏甜的中國人比如我們家的某人就很喜歡,被視作奇葩。

左宗棠雞在北美有各種拼法:General Tso/Tsau/Tsao 甚至General Gao都有。吃左宗棠雞的人都不知道左宗棠是何許人。當然何為正宗的做法更是不知道。

這種只在中國以外存在的中國菜總是讓我很好奇它背後的歷史。我總是對以前不同文明彼此還比較陌生的那個年代充滿好奇,覺得不同文化的人互相在對方眼裡很稀奇,一定是很神奇的一種感覺,現在很難找到。

我原先以為,左宗棠雞這麼詭異的中餐肯定不是起源於中國的。但看了這個紀錄片,發現它的起源比想像中的要複雜。個人理解,基本上左宗棠雞屬於特定年代的海外中國移民的特殊文化產物。

節目採訪了大量不同背景的人,有美國許多大小城市中餐館的老闆,有華裔食客,西方人食客,有收集古代餐館菜單的愛好者,有左宗棠的後人,也有中國的普通民眾。因為左宗棠的名字就跑到左宗棠的故鄉湖南去尋訪這道菜的根源。但有見過市面的歪果學者就說,湖南人的烹調系統中根本不大可能出現甜咸相交的菜。

即便有常識的中國人都知道左宗棠雞肯定不是左宗棠發明的,節目組還查看了左宗棠故居的家宴食譜,確認並沒有左宗棠雞這一道菜。真是太可愛了。

早在華工遠渡重洋進入美國的年代,中國人第一次進入美國人的視野,美國人對中餐既好奇又怕怕。中國人留辮子,用筷子吃飯,生活和飲食習慣與他們如此不同,加上種種歷史原因,後來就有了1882年排華法案,讓在美的中國人處境很凄涼。大批華工失業,唯一的生路是自創小生意。在這些小生意中,最成功的無非是洗衣店和餐館這兩種。華人餐館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要賺錢的話必須根據美國人的口味來調整中餐。

當時最受歡迎的中餐是chop suey, 早期華工大多是廣東人,粵語chop suey翻譯過來是「雜碎」。用美國人認得的肉類(雞、豬),加上豆芽等對於美國人來說很有異域感的蔬菜,炒成一盤小炒。這是中餐開始被美國人接受的開端。

1850年以前,美國大陸上幾乎所有中國人都住在加州。在排華法案以後,為生計所迫,加州的中國人開始遷徙散布到美國大陸的其他地方。

二戰以後,排華法案廢除,此時華人餐館迎來了短暫的春天。不僅民眾接受度持續提高,而且做餐館生意的艱辛較此前緩解。

新中國成立以後,美國社會對亞洲大地上的共產主義風潮特別敵對,跟華人有關的一切事物又變成了反派的代言。這段時間,美國人對中餐新鮮感不再,原有的chop suey餐館開始消失。

到了尼克松訪華時,美國民眾都在電視上看到尼克松在周恩來宴請下品嘗真正的中國菜,喝了酒精純正的茅台酒,不禁對真正中國菜浮想聯翩,對關於中國的事物好感度又開始回溫。中餐館老闆娘接到很多電話都在問,「你能給我復刻一下尼克松吃的那頓飯嗎?」

四川菜、湖南菜甚至福建菜在這時候開始流行,因為這些地區聽起來「更酷」。

這是一場中國菜的「文藝復興」。左宗棠雞也誕生在這個年代。

開在紐約的Shun Lee Palace據說是左宗棠雞最初在美國登場的地方。同個老闆還有另一家叫Hunan的餐館。發明這道菜的人叫T. T. Wang, 原是Shun Lee Palace的主廚。這家餐館當時得到New York Times的四星評價。

然而Shun Lee Palace的老闆說,美國並不是左宗棠雞最先出現的地方。因為台灣在60年代就有左宗棠雞了。

當時在台灣有一家很有名的湖南餐館,叫「澎湖南遠」. Shun Lee Palace的人正是去台灣取經的時候發現了左宗棠雞。

這家餐館的彭姓主廚(Peng Chang-Kuei)原是國民黨政府的廚師,是從大陸到台灣的移民,是很有名望的湖南菜主廚。到台灣以後他繼續給蔣介石做菜。做最拿手的酸辣系湖南菜是他懷念故鄉的一種方式。該主廚也喜歡通過同是湖南老鄉的歷史英雄人物來命名自己做的菜,特別是左宗棠有常勝將軍的名聲,彭大廚覺得很吉利,於是就有了左宗棠雞這個名字。

身在台灣的彭主廚早就知道,有一群紐約來的美食家過來台灣取經,然後到美國複製了這道菜。於是他決定,自己也到美國去,給美國人民嘗嘗真正的左宗棠雞。

彭主廚在電視上做了這道菜,風靡全美。

不幸的是,美國人不知道他才是左宗棠雞的真正發明人。可能由於一點語言的障礙,還有先入為主的認知,美國人都覺得他是來紐約向王大廚學習複製這道菜的。彭主廚只好傷心回到台灣。

另一邊,美國的「左宗棠雞第一人」王大廚T. T. Wang, 迎合美國人的口味,在左宗棠雞里加入了糖。由於這真的是比較受美國人民歡迎(美國人到底是多愛吃糖啊),大批的餐館開始複製,在左宗棠雞裡面狂加糖。

直到今天,彭湖南遠的彭大廚仍在堅持正宗的左宗棠雞做法,是不放糖,也不放蔥的。

大半夜的,寫了這麼多關於General Tso"s Chicken的居然也餓了。


在美國的日子,去了中餐館才知道左宗棠雞,啊啊好吃!反正北京是沒有,有點像糖醋裡脊又不是.跟老闆聊天,他是福建人,自己當老闆兼大廚,他說這些都改良過因為美國人喜歡甜的,我美國的朋友他們果然都很喜歡吃.


甜的,估計鹹的就能好吃點了。


是中國人自己為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自己研究出來的菜品,像熊貓快餐,真的牛逼,一年一百多個億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讓留學生活更有意義?
法國高商(GE)究竟是怎樣的?選擇英語授課還有機會提高法語嗎?
在UNLV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中產階級家庭的學生如何在英國過的有滋有味?

TAG:美食 | 美國大學 | 留學美國 | 中餐 | 留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