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書的文化素養有多高?

可以看出來,蔡康永和高曉松都屬於家境好,自己也有才華的人。所以他們兩一見鍾情相談甚歡。

但是在辯論的時候,高曉松往往太過於書本氣,把自己陷入無法迴旋的兩難境地;而蔡康永則反正總是可以從所謂的大眾心理學和忠良嫻淑出發,讓大家覺得:哇他說的好有道理。

但是我們都知道,蔡康永讀了很多書,也寫了很多書,可是他談論的角度和主題從來都沒變過:人情世故。難道他讀的這些書最後都變成了世俗情愛了嗎?一點大是大非,國家大義都沒有了么?那這樣說的話,他是不是把自己讀的書都讀到了自己那點狹隘的恩怨情仇中去了呢(因為他的特殊身份所以他的情感經歷會比較複雜也考驗人)?

他有主持才華不假,但他的書究竟有什麼文化價值,文化新意?在文化界又有什麼影響力呢?


很有趣,我們喜歡拿蔡康永和高曉松對比。我覺得他們有時候的觀點就是真的恰如其分的表現了他們的背景。蔡康永就是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出來的,高曉松就是我們這個環境出來的精英(不含貶義)。

雖然高曉松也提倡自由民主,但他的自由民主是希臘式的,只屬於精英階級。大概知乎的精英太多,所以聽不出他高高在上志得意滿的勁兒吧。所以他會輕鬆的不顧眼前的苟且,可惜中國的大多數人都為了活命不得不苟且,中國傳統的士大夫,就這范兒,所以中國只有改朝換代,沒有民主。

蔡康永掉書袋的時候比較少,但是他在辯論的時候兼顧所有人情緒,同時能理性的陳述觀點很厲害。設身處地和善解人意,比背書難多了。他是精英,但他對待每個人平等尊重的態度,分享討論而不是得瑟的態度,至少政治正確的把我是精英的得意勁兒收起來。

我忘了是哪集奇葩說,這種分歧特別明顯。

我比較喜歡蔡康永,或者說我喜歡民主高於精英。因為精英統治的高度完全決定於統治階級是精英還是傻B,只有改朝換代而沒有進步。

民主雖然效率低下,但是就像一棵種子,會不斷成長和進化,成長的不只是士大夫,而是所有人,甚至包括民主制度本身。

在這個層面上蔡康永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就好過高曉松


蔡康永讀的書和高曉松明顯不是一個類型的了。

高曉松一看就是那種知識面廣到不行的人,同時接觸了大量觀點和思想把自己的胸腔鼓的滿滿的。

高曉松的讀書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知識。

蔡康永我更願意相信他會讀一些感人的小說,藝術圖像類的,心理類,人情世故類的書,他上次康熙提到說他特別喜歡宮部美雪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他讀的書更偏向於故事。

奇葩說里高曉松的確更像一個學者展現的是他的知識和觀點,康永哥作為一個洞察人情世故的少爺真正展現的其實是他的社交能力。


瀉藥

題目問的是蔡康永的文化素養,描述里又把高蔡做了一點比較,關於這二位我還真有點看法。

我認為二者屬於殊途同歸,雖然學習初期和各自愛好各有不同,但是書讀到他們那種程度,而且相互欣賞的兩個人,如果認真分析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結論大部分時候是相同的,就蔡康永在奇葩說里提到過,他們兩個雖然因為節目需求,需要站在對立兩方發表意見,但是他們都會在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內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來闡述問題,記得第一季炸不炸賈玲一期蔡康永最終變節,那一期高曉松是根據自己意願選擇的不炸,蔡康永不得不選擇對立方,而最後兩者的意見完全相同,而蔡康永已經無法在自己認同的價值觀里找到合適的說法,他只能變節。高曉松在反駁如晶時所說的關於李世民的話是他對歷史真實看法,如果你問高曉松他更看重歷史大事件大人物還是平凡人的生老病死,他一定選擇後者。

高曉松和蔡康永其實是同類人。

我也聊一下關於國家大義和世俗情愛。

當你把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研究過之後,你會知道國家是如何產生的,民族是如何產生的,民族主義是怎麼回事,國家曾經怎樣變遷,當你考慮的問題是整個人類的未來會怎樣的時候,你一定會重新考慮一個政權和一條邊界更重要還是每個生活著的人的幸福更重要。

最後,所謂的文化價值和對文化界的影響,他們都還做不到,他們能做的是盡他們的力對娛樂界有一點點影響就非常好了。


蔡康永如果說讀書,讀的自然是比高差多了,大學外文系,研究生學電影,說學養多深厚那是開玩笑。

但個人感覺蔡讀書雖不如高多,並不意味著想法沒有高有趣,反而以我的閱讀經驗,高的想法都是有本的,他很會講述,給我豐富的新的知識背景而非我沒想到過的東西;反而蔡很多東西,有一天啊寶寶,LA流浪記,包括他在綜藝節目上表現出的,也許沒那麼深刻厚重,但是我沒有過的感觸,(後來出的說話之道云云不在討論之列)。

蔡中學時候就因為編雜誌用了黨外材料被記過,怎麼會沒有對社會的想法,但一個台灣人,你指望他要如何表現他所思所想呢。總之,個人認為並不是一切東西冠以厚重家國就天然有高人一等的意義,能把自己生活感情想明白,用自由意志主宰私人生活這個追求也並不低級。

利益相關 05年開始康熙粉,喜歡小s勝過蔡康永


我想說……蔡康永的書不是 四書五經 大學中庸那般歷史倫常 他寫就是人情世故 冷暖人生 像《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自傳) 《說話之道》(隨筆)《再錯也要談戀愛》之類的 聽書名就能明白內容的 普普通通的人都能讀的書 而且還是有益男女老少的 沒錯 他是少爺出身 但是他不吹牛 不炫富 不裝x 反而覺得親和果敢 善良寬容與真誠 沒有富二代的所謂的特性 而且不了解他的人不會懂 康永哥青年大學的時代 曾經在校園報紙上貼過共產黨宣言 他作為學生會領導者 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 他有這樣的所謂的紅色覺悟 頂風險分享他讀共產黨宣言的絕妙之處 他是無黨派人士 只喜歡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周刊 並分享知識分享好的文化資源 這個風波一出 蔡康永被退學 到國外留學接觸到了攝影 導演這一方面 到現在卻始終沒有拍出一部作品來 他仍舊是讀書 寫書 清新脫俗 不驕不躁 有人把他和高曉松比 這怎麼可以比 就像于丹和紀連海比 馬東和馬季比一樣 他們就不是同一領域的才會有矛盾 有共鳴 高曉松本人有才氣 有文章 蔡康永有智慧有擔當 看過奇葩說的粉絲是了解的呀 康永哥說話一直是這樣輕緩流暢 讓人喜悅愛聽 高曉松則是直接快語 不顧及感受的 所以 就是高曉松書讀的多 才會有這個派頭 好想把什麼都顯露出來 讓人下不來台 蔡康永總能喚起人心本善 對於對方的言行『攻擊』絲毫不直接反擊 反而是側面抨擊 這正是現在社會年輕人所缺失的 我們只知道硬碰硬 關鍵時候不會用智慧 建議大家看看『說話之道』高曉松我本人並不厭惡 也會看小松奇談 但是他是成了氣候的 可以拿歷史賺錢的 咱們就是在崇拜他 可是這個社會 誰動不動會拿歷史說事兒和過日子呢?反倒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更適應當今環境 交友結婚 紅白喜事 無一不用啊 呵呵 就先說這麼多吧!


我一直覺得男生讀書和情商有關係,他情商那麼高,可見一斑啊


仔細想了一下,蔡康永的影響力就在於教普通人學會 人情世故,這是課本里沒有教我們的東西。

大部分普通人不過是自己腦海里的英雄,我們所想的和我們實際能夠做到並達到表達效果其實差距很大,國人最講究人情達練,與人相處最講究舒服,這些東西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機會去試錯和失敗,書本上的「溫良恭儉讓」很多人理解都是有偏差的,而蔡康永可以教給我們這些。


我個人觀感來說,蔡康永的書讀的不夠多,他是少爺出身,念書也一直中規中矩。

高這個人讀了很多書,而且由於他家學的原因,他一上手讀書的品味很高,不是說教授的孩子就一定會讀書,但是他們如果真的要讀書,一上來的境界就比別人高很多。

我自己的例子,小的時候,我在農村,上高中才到城裡,我上初中的時候,不知道聽誰說,有本學英文的好書叫做《新概念英語》,但是我想盡了辦法都沒有買到,因為當時我們新華書店沒有這本書賣,現在回頭想想當然是low逼,但我當年十幾歲了,還認為新概念英語是一本神書,這個眼界品味實在是太低。

實際上,一直到我工作以後,我才覺得在讀書品味這件事上,做到了予取予求,可以不用去刻意追求什麼了,而可以保留自己的一些風格了,比如我看了《讀史方輿紀要》,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一些比較偏研究性質的書比如《東晉門閥政治》《唐五代文人入蜀考》《淮泗地區方言》這種,但是對於小說我就看的很少,你要跟我聊塞林格,卡夫卡我是不懂的,但我並不為這樣的不懂而羞愧,但是我會為我當年把《新概念英語》當做奇書感到羞愧。


如果放在武俠小說里:高是一位練就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的大俠,可威震四方,指點江山;蔡小永只是一位做了幾道家常小菜的長者,讓你吃著吃著,不知不覺已淚眼迷離,平凡而感動。


初識高曉松,被他的博古通今所折服。聽曉說和曉松奇談會讓你感到強大的衝擊力,三觀重塑。他是一個稜角分明,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喜歡他的是是被他的才學所碾壓。

蔡康永給人的感覺跟高曉松完全不同,心思細膩,溫潤如玉,優雅從容。雖然他跟人說自己看透了人生的本質,也有人說他冷漠,但是從他對一些細節的動情處我們能感受到他對這個世界的熱情。康熙來了最後一期在床上的那句 遜有什麼好 ,對千與千尋裡面小龍不知道自己名字的同情,可以看得出來他並不是那麼冷漠。


謝邀。

我一點都沒感覺蔡有多好,甚至一直很不喜歡他。

反而高,我從黑到粉,只用了一節曉說的時間。他對大眾而言,起到的是總結、歸納、傳授、普及,往小了說,滿足了大部分人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往大了說,對百姓科普和三觀塑造起到了極其巨大的作用。

書生氣息雖然重,但真實可信。

蔡,一個叫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小丑罷了。


蔡和高就像區分鮮明文科生和理科生。蔡立足個體富於浪漫,高面向家國充斥情懷。無論誰選擇讀哪類書都是基於個人喜好的,向別人傳達怎樣的價值觀、以什麼方式來傳達都是本著自己舒適而且希望他人接受的目的。所以蔡康永選擇了他喜歡的不給別人壓力的方式向你傳達價值觀的時候,並不能說他傳達的無意義啊(^_^;)

抒情類文章和說話之道確實是他經常宣傳的,這是因為蔡認為這些書可以面向大眾讀者而不會使得大家有負擔。他寫過一本藝術里的金錢遊戲不知道你曉得不,這本幾乎沒宣傳過。大陸的政治影響相對台灣比較沉重一點點,所以作為文化人的我們節操和情懷都比較高,但是說不談及大是大非國家大義就是無用的觀點也是有點方

蔡自己說不像曉松一樣能深入研究歷史那對他來說太過沉重,還有一句吐槽高說不要把網路上能查到的拿過來

人家還小,就喜歡聊聊天吐吐槽,結果突然有人用丹田之氣抒發愛國情懷,一個大招打的我是措手不及啊…這活的也是不容易……


這個帖子好長時間了,但還是忍不住說一句,我認為,書本給人的價值不在於讀者有多少,而是,有多少內容是可以種在讀者心裡,進而不時回念的。


讀書是為了明理,人情世故當然也是理,恐怕是最重要的理,人人都能把自己這點事管好,世界早就和諧了;如曉松所說,儒家大義培養出大量的偽君子,這些人倒不如不讀書的好


作為個體人而言,輸入什麼不等於一定輸出什麼,又不是公式。群體大樣本另論。


輸出不等於輸入,而針對不同問題知識思想不能被比較,可以肯定的是其閱讀量是可以肯定的,因為他是個吃飯也會看書的boy


太過世故圓滑,反而顯得空洞


文化素養不是靠讀書讀來的,有一半是天生。好人從小就是好人,壞人從小就是壞人。不是人變壞了,而是壞人長老了。一個人讀再多書,也不會改變天生的東西。至於蔡康永的文化素養,真心不敢苟同罷了。因為給別人看到都是真善美高大上多麼善良仁慈友愛的人不覺得可怕嗎?


和題主有同感,他太注重和諧,有時候給人一種攪混水的感覺。


高 而且我相信會比某乎上大部分人高,當然不是全部。(鬼知道江湖上有多少高手,凡事留一線)

可以查一下他的家世,他的經歷,他早期做過的一些節目(曾經做過讀書節目,只是收視不好;訪問李敖之前,早早的做好了功課)不然,為什麼他說的話,很多人會覺得在理?總不能是因為他年紀大吧。

不乖小王子,比起博學,他還是更喜歡有趣吧。所以當高老師引經據典的時候,他往往從瑣碎小事切入。沒辦法,他就是這樣,因為他覺得那些更有趣。


推薦閱讀:

蔡康永為什麼會選擇金世佳演吃吃的愛?
蔡康永到底好在哪裡?主持時感覺沒什麼料,寫東西感覺也非常一般,他為什麼會紅?
如何看待最新一期的《火星情報局》蔡康永和他的團隊與內地藝人的表現?
如果奇葩說在芒果台播出,火爆程度會超過當年的超女嗎?
怎麼評價奇葩說第三季第九集花希被退至二排議員?

TAG:文化 | 蔡康永 | 富二代 | 才華 | 高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