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的具體概念和盈利的原理是什麼?


對衝掉的是你預期中不確定的風險。

而你核心的利潤點當然不會去對衝掉了

比如你看好某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但是眾所周知,一隻股票的價格還受大盤整體趨勢的影響,因此你並不能保證未來該公司股票一定會漲。

這時你就可以在買入該公司股票的同時做空大盤股指。這樣不管大盤上行還是下行,只要這隻股票能夠跑贏大盤,大家都漲的時候它多漲一點,大家都跌的時候它少跌一點~任何情況下你都能賺錢。

這時,你的核心贏利點就是對這個公司的預估,而對衝掉的風險就是整體大盤的漲跌。

另一個例子,當年 @王子瀟 同學給咱科普的:

想像你是一家外貿工廠,接到來自美國的訂單,美國方面以美元結算。但是近期美元匯率有可能會跌,那麼這份訂單的利潤就受到威脅,甚至虧損。那麼這時候,你可以選擇:1.不接受訂單,這樣一分錢也掙不到;2.接受訂單,同時做空一部分美元,由此操作對衝掉美元下行帶來的損失。而且,簽署合同時也不需要過多考慮匯率波動的影響,僅以當前匯率估算最終利潤即可。工廠老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就可以專註於生產和貿易上。

這個例子可能更明白一些,在於:工廠老闆明確知道自己掙錢靠的是出口產品,這是核心利潤;而外匯波動是風險,是自己沒有能力掌控的風險,畢竟自己沒有專業的外匯交易團隊。


來看看我們最喜聞樂見的@杜蕾斯 怎麼做對沖的。

二月杜蕾斯以179億美元收購美贊臣。

最大的避孕套生產商買下了最大的奶粉製造商,赤裸裸詮釋什麼是風險對沖。

要麼今天用他們的套,要麼十個月後用他們的奶。

還有一個老掉牙的例子:

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開洗衣店,一個開傘店。

老太太經常為難,心情鬱悶呀。

晴天,擔心開傘店的女兒的生意不好;

陰天,擔心開洗衣店的女兒的生意曬不幹。

有一天,有人勸導,老太太你可以確定兩個女兒的洗衣店和傘店的估值然後讓她們交叉持股呀,這樣就可以對衝風險安心生產了

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這樣,心情頓覺好多了。

好啦,對沖只是去掉我們不想要的導致虧損的某個風險而已,而那些能帶來收益的風險還是在的。


很多人認為對沖這個概念很新奇,對沖這個概念實際上有了做空機制,就有了對沖策略,曾經風靡一時,實際上現在很多機構都不用了,當然海外私募基金依然翻譯過來叫做對沖基金。

本問題下很多人,包括所謂的專業投資者,機構人士各類專業人物都沒有明白對沖真正的含義,對衝掉的到底是什麼風險?

舉一個例子:

買一隻大盤藍籌股10億,但是由於這樣的頭寸風險很大,所以要規避一下風險,由於這隻藍籌跟大盤息息相關,藍籌漲,那麼大盤漲,藍籌低,那麼大盤也跌,所以我們配資1億沽空股指期貨。也就是說,藍籌漲10%,我們賺了1億,就算虧了,我們做空股指也賺錢了。看起來是不是很完美呢?實際上這個是要經過計算的風險敞口,需要大量的計算,這個不是重點,反正私募基金有錢。

實際上對沖就是一個,買多和賣空的平衡博弈!

問題在於這個是什麼零和遊戲?對沖就是一個零和遊戲,如果計算出來的風險敞口,買多多於賣空,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賣空呢?幹嘛要去買多?幹嘛不直接買多賣空?當然這個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是這群地球上最聰明的人還是選擇量化對沖,並不單純買多賣空,當然這個也是一種對沖。

在我看來,對沖真正的風險在於,真正的利潤點在於,只要不出現「黑天鵝」事件!

如果出現黑天鵝事件,也就是風險敞口超過預期,那麼整個系統也就崩潰了!


對沖就是損失部分收益以降低或者去除部分風險。


買保險。


對沖,即「應對衝擊」。

「offset potential losses/gains」,其目的是減少可能的損失,出發點是止損。

來源:維基百科

Hedge (finance)


用一個不恰當的比方

請指正

對沖就是你買了一輛可以開很快很爽但是很容易被撞死的跑車

然後你又買了一份賠償額度夠你下半輩子殘疾了也很爽生活的保險

然後

你就開車上路去啦

然後萬一沒出事故你就可以各種開車爽了

萬一出事故你也可以在賠償金方面賺一筆。


1. 假設存在一個基準組合(比如大盤),這個組合的收益變化是不確定的。

2. 個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可以得到一個盈利組合,這個組合在自己的體系下可以穩定的戰勝基準組合。遺憾的是如果基準組合表現很差,盈利組合實際上也是虧損的。

3. 如果買入盈利組合,同時賣出基準組合,那麼就能穩定的獲得盈利組合和基準組合的差值,這種行為就叫做對沖。

對沖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尋找比基準組合更加優秀的盈利組合(反之也可以),所以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來回答一下我理解的對沖盈利的原理:阿爾法(純粹阿爾法、泛化阿爾化、配置阿爾法)

1、基於因果關係的純粹阿爾法,嚴格的因果關係是整體中的大部分都漲了,整體才漲,整體中的大部分都跌,整體才跌,這是整體與個體的因果關係,也就是如果用上證50對沖,只能限制在上證50中選股,其他任何股票都不可以,這樣選股對沖後的盈利,是純粹的阿爾法。

主要利潤來源於選股組合可以超越指數,選股策略可以使用均值回歸(比如價值策略,大概率回歸到平均水平,對沖後盈利),也可以使用慣性連續(比如成長策略,大概率強於指數,對沖後盈利)。

2、基於高相關性的泛化阿爾法,大部分時間內選股組合與指數具有高相關性,對沖後穩定盈利,比如前幾年的小市值組合,用上證50或滬深300對沖。

但這種策略經不住黑天鵝的考驗,一旦遭遇雙殺(組合跌,指數漲),回撤就會很大,迅速達到清盤線,比如2014年底很多阿爾法中性基金暴倉。所以基於高相關性,而不是因果關係的對沖阿爾法策略,必須控制在大類資產配置中的倉位。

這種泛化阿爾法其實是一種SMART BETA,是一個風格套利(兩種風格的BETA),在風格轉換時沒有及時轉換策略就會大虧。

3、基於資產配置的平滑阿爾法,資本天生逐利,會從收益低的大類資產轉移到收益高的大類資產,股票、債券、商品、現金、對沖基金等,但這個轉移是有一個過程的(對應宏觀經濟周期的轉換),摩擦成本比較高,大類資產配置合理,就可以降低摩擦成本,從長期複利中得到配置阿爾法,利潤來源於轉移資產比較慢、或者規模大轉換成本太高的資產提供的配置阿爾法利潤。

在大類資產配置中,對沖已經退居次要位置,資產類別平衡低波動才是最重要的,比如風險平價模型。


你做菜的時候,放鹽不太清楚量,但是你放了之後怕太咸你就會加水,但是不管你後面怎麼加水,你還是要保持做出來的菜是有鹹味的吧

這應該很通俗了吧


看到有些答案舉了對沖股指期貨的例子,我再詳細說一下對沖股指期貨盈利的機制。

比如說你買一個股票A,1000w;同時做空股指期貨1000w;這就是國內常見的市場中性策略,完全對沖了市場風險,只承擔股票A和大盤不同的部分的風險。

假設過了一陣子,股票A漲了10%,大盤漲了5%,那你股票賺了100w;股指期貨做空部分虧損50w;你的凈盈利50w。 這裡股指期貨減少了你股票的盈利。

假設過了一陣子,股票A跌了5%,大盤跌了10%,那你股票虧了50w;股指期貨做空部分盈利100w;你的凈盈利50w。 這裡大盤跌,股票也跌,但是你依然有盈利。

綜合兩個例子,用股票對沖股指期貨,其實就是要你的股票跑的比大盤好就有盈利,大盤大跌你比大盤好,你能賺錢,但是同時大盤大漲,你也賺不到大盤大漲那部分的漲幅,也只能賺差價那點小錢。對沖不單做了下行保護,同時也扣掉了上行部分的盈利,所以對沖實際上是降低了整個投資的風險波動。為什麼要做對沖,因為你要判斷大盤漲跌很難,但是你要找出幾個股票比大盤跑得好,相對來說還是容易一些的。

另外,對沖的收益是長期穩定的較低的收益,有些人會覺得對沖收益太少,但是投資領域有個真理,就是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你可以選擇為了高收益而擁抱風險,你同樣也可以選擇為了規避風險而選擇低收益,兩者不可得兼。

實際對沖的時候,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比如基差問題(當前的現實),對沖是否要完全對沖(比如可以對沖一半市場風險),等等,就不細講了。


我們平時說的有碼,可不是全身打碼啊。

找一些重要部位打上碼,沖淡一下口味。精華還是要保留的。

就像廚子燒魚,有的魚比較腥,要想好吃就要放點醋啊料酒啊什麼的「沖淡」一下腥味,同時保留鮮味。

放醋和料酒就是對沖。

你所說的對沖了就不賺錢了相當於把魚渾身抹上郫縣豆瓣,再放半斤鹽腌一宿,然後就著臭豆腐吃了,肯定是不腥了,但是估計也不鮮了。


「對沖」的概念最早由Alfred W. Jones 於1949年創立第一隻對沖基金時提出,他認為「對沖」就是通過管理並降低組合系統風險以應對金融市場變化,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

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告訴我們,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由兩部分組成:

其中α收益為投資組合超越市場基準的收益β收益為投資組合承擔市場系統風險而獲得的收益。雖然優秀的基金經理可以通過選股、擇時獲得α收益,但無法避免市場下跌帶來的系統風險。

而通過對沖手段可以剝離或降低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β收益),獲取純粹的α收益,使得投資組合無論在市場上漲或下跌時均能獲取正收益,因此對沖基金往往追求絕對收益而非相對收益。

類似於我們平時「買保險」,買了保險,出了問題也有保障。「對沖」也是同樣的道理,買入各種金融工具,相當於給你的股票「買上了保險」,無論市場漲跌,都能賺取絕對收益!

(資料來自於博道投資官微)


謝邀 最高票的田英華 已經說得很好了,連我這種初學者都能看得懂


推薦閱讀:

近兩年來電影或電視行業最有趣以及最成功的投資案例有哪些?
請問什麼是博弈論啊?
PE/VC 的投後管理都做些什麼?
2015年7月30日尾盤跳水,是否說明小反彈結束,下跌中繼,能看到3400?

TAG:投資 | 理財 | 股票 | 證券 | 金融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