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話為母語者 在英語發音中 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例如 delicious, lotus 中捲舌

例如 very well 中 v、w不分

或是中式英語口音普遍存在的問題


怒答之。

常見的長短母音不分、"bed", "bad", "bide" 不分、「兒化音」我就不說了,現在說幾個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的。看到這篇回答的有福了。

舌叶音?翹舌音?

英語中的舌叶音就是 sh[?]、ch[t?]、dg[d?]、[?]。發音的方法是用舌面定住硬齶,舌尖向上翹起(而不是捲起),舌頭兩邊定住上牙或者牙齦。

漢語中的翹舌音就是漢語拼音中的 zh, ch, sh, r。發音時,舌尖稍微向後捲起,抵住或接近硬齶前部。

外國人說「Shanghai」的時候,發音更像「象海」而不是傷害,不信您自個兒學個洋腔洋調的中文試試。

爆破音

爆破音就是 p, b, t, d, k 和 g。

p, t, k 成為清爆破音。在大部分的時候,這三個音是要送氣的。所謂送氣,指的是發音的時候氣流大量吐出。你用手掌在嘴前面擋著,在這個季節想必能感受到陣陣涼意。

然而,漢語里的「潑」、「特」、「科」,送氣極強,就像恨不得要把肺里的氣流全轟出來一樣。但是在英文中則不然,送氣量要小得多。"pill", "till", "kill",讀出來就沒有中文這種拚命三郎的感覺了。

在 "s" 和 "x" 後面的時候,這三個清爆破音要去送氣,本來就不富餘的送氣突然消失了。本來明明是「潑」、「特」、「科」,但是前面「噝」了一下,肺活量不夠,改成「波」、「的」、「哥」了。"spill", "still", "skill",您讀讀是不是這個感覺?

在非重讀又非起始音節里,這 "p", "k" 也要部分去送氣,大概是讀單詞讀到這裡的時候肺活量也已經差不多,又不是什麼重讀的音,就甭費那個事送氣了吧。您聽美國人讀 "copy", "picker",是讀成「拷呸」、「皮克兒」還是「拷貝」、「皮個兒」?當然更像後者。知乎上沒法插音頻,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發音現象,您可以自己隨便找個美劇聽聽,三局裡面至少會有一句能聽到。中國人大部分沒這個習慣,甚至連去送氣都沒注意到。

英語中的 b, d, g 成為濁爆破音。發音時,聲帶要顫動。但是,單詞開頭清輔音既然已經送了氣,也就沒有必要費勁讀那麼濁了,稍微顫一下,意思意思也就得了。所以 "bill", "dill", "gill",有點像去掉 "s" 的 "spill", "still", "skill", 但是又要稍微顫動一點兒。

在單詞中間和結尾可就不一樣了。清輔音大量去送氣,假如濁輔音再不好好讀,這不就亂了套了嗎?所以這種濁輔音,必須努力多顫一點。"to be" 和 "be" 的兩個 "b",發音就不大一樣。

但是漢語里沒有濁爆破音,只有不送氣清爆破音。漢語拼音里的 b, d, g, 讀起來就和去送氣的 p, t, k 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威妥瑪拼音用 p, t, k 而不用 b, d, g,為什麼國民黨的縮寫是 "KMT" 而不是 "GMD"。很多人容易把濁音讀成清輔音,比如把 "beach" 讀成「碧池」,"guy" 讀成「蓋」,這都是不標準的發音方式。

t 的閃音化、喉音化、鼻音化,比較複雜,之後再說。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中國人「裝假洋鬼子」挺流行,在唱歌的時候都喜歡把 b, d, g 讀成濁音了。我覺得中國人還是應該盡量說好中文,學老外說中文怪不像話的。

「黑暗」邊音

邊音就是漢語拼音里的 l。

別誤會,我說的「黑暗」邊音並不是說邊音做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這個詞是我從英文中的 "dark L" 生造出來的。所謂「黑暗」邊音,就是指軟齶化的邊音,發音時,舌頭不按部就班地指向硬齶,反而向後推進到軟齶了。在英語中,l 在母音後就發這個音。剛剛請您讀過的那六個單詞 "pill", "spill", "till", "still", "kill", "skill" 請您再讀讀,看看是不是和正常的「勒」不是一個味兒?

大部分中國人很敏銳得觀察到這一點(這點比印度人、法國人強),但是讀成了「歐」。"pill" 就是「屁歐」,"dull" 就是「大歐」等等。應該說這個「黑暗」 L 和正常 L 還是比較相似的,你讀成「歐」,那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更有甚者把字母 L 讀成「癌歐」,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字?日?

我原以為 /z/ 對中國人來說是比較好發的一個音,但是後來我發現大部分中國人的發音方式是錯誤的。「字」這個音,即漢語拼音里的 z,其實是 d 和 s 的縮合。您可以試試:「的」~「噝」~「的噝」~「的噝」「茲」~「茲茲茲」~國際音標寫作 /ts/。而英文中的 z, 則是 s 的濁化,就是「顫著聲帶發 s」

標準普通話里其實是沒有這個音的,但是南方味兒的普通話里這個音是有的。你可以模仿廣東人、福建人說「日」,不帶翹舌,就是這個音啦。

關於 t 的音變,下面引用宋國明博客裡面的一段文字。原帖地址:美式英語里最難掌握的一個音:T_宋國明

雖然在美國人(指母語為英語者)的心裡都是同一個t,但t的實際念法(快語速的非正式場合)有下列七個音值。

1. [t特] top, atop, today, together

2. [t德] stop, store, mistake

3. [t閃] butter, cuter, city, electricity, it is

4. [t喉] cotton, mitten,written

5. [t鼻] Santa Claus, winter, want it,

6. [t卷-特] tree, troll, retrieve, tremendous

7. [t卷-德] street, straw, strong, extreme

很快的解釋一下:頭兩個音值[t特]與[t德]為送氣不送氣的對比,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差別明顯,極易區分。大致來說,如果t在字首或為重音節的第一個成分就送氣,念特舌尖,若在s後面就不送氣,念德舌尖,都是清塞音。第三個音值[t閃]叫做閃音,是美式英語一大特色,英國人念t從不發這個音(有時候他們的r倒可以閃一下)。發閃音,拿舌尖在齒齦部位閃觸一下即成,跟西班牙語的r(單個兒的r)或日語的ら行很相似,國際音標記作r去掉起筆那一豎。

關於butter里的[t閃],那天有位博友留言,說t有時候可能發d的音,還舉例說water可念wader,我就傻眼了,因為這個說法是個很明顯的錯誤,我後來到網上一查,發現許多教英語的網站也採用這種說法。如果您看完拙文只能記得住一點,那我恭請您記住這一點:t永遠不可能發d的音,英語里清濁界限不可逾越。正確的觀念應該是這樣的:t的諸多變化(音值)中有一個是閃音,如latter,d的不那麼多變化中碰巧也有一個是閃音,如ladder。但是,t可偶而念[t閃],d也可偶而念[t閃],我們絕不能說t可以偶而念d,對不對?張三偶而扮演豬八戒,李四也偶而扮演豬八戒,倆人都扮成豬八戒的時侯,我們分不清楚那個豬頭後面的真人是誰,但是我們絕不能說張三偶而會扮演李四。希望這樣舉例說明夠清楚,能把「t可以念成d」這個謬誤的說法一腳踢出英語教學的殿堂。

在我們討論[t閃]出現的場合之前,應該先說一下另外兩個比較特殊的音值,[t喉]和[t鼻]。[t喉]指的是喉塞音,國際音標是問號去掉最後那一點,由cotton、mitten、written等字的發音可知,t所處輕音節的韻尾為鼻音n時,t發喉塞音[t喉]。若t所處輕音節之前為鼻音n的話,t就變成類似鼻音n的[t鼻]了,像santa、winter等字,念快了,就跟sanna、winner沒什麼不同,要細辨差異就得看實驗室錄音的頻譜了。[t鼻]很厲害,甚至能跨越字的界限到下一個字,如want to念成wanna,want it念成wannit。不過有些特例,如Clinton,t的前面也是n,輕音節韻尾也是n,那怎麼辦?沒辦法,就好好念個[t特]吧。

回頭說[t閃],它的出現頻率可能是幾個變音里最高的,因為只要t在輕音節之首,凡不符合發[t喉]和[t鼻]條件者,基本上都可以發這個閃音,如butter、city,請注意,t前的母音甚至不一定須要是重音,重音離遠一點都不礙事,照樣閃之,如electricity、complexity,甚至常常穿越字間,如what is it?thatis wrong等。當然,有些字因語意關係天生就比較正式,一般不出現在輕鬆口語中,所以美國人碰到這些字也就老老實實發[t特],不敢亂閃之,如entity。

最後兩個音值是捲舌的[t卷],也分送氣不送氣兩種,記成[t卷-特]和[t卷-德]。這兩個t受其後捲舌輔音r的影響而先卷(發t時已經抬高舌面擴大舌下空間),因為中國人有舌位相近的兩個現成音「知、吃」,所以非常容易掌握tr的發音,可您不知道,很多母語為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的人發這個捲舌的t很費事呢。

有時音節尾的t或字尾的t在一般會話場合併不清楚念出,造成所謂的吞音,其實這個現象並不專屬於t,英語音節尾的塞音常常這樣,我就不細談其中規律了,再談就沒完沒了啦。總結一下,t的幾個發音上的變體,一般來說,除了送氣不送氣之分很明顯,而且必須變它,其它都是可變可不變。原則是語境越正式越不變,越口語變得越凶,您了解這裡介紹的變音規則後,視談話場合自由運用就可以了。

為方便查閱,列上幾個上文提到的專有名詞的英文:

舌叶音 laminal consonant

爆破音 stop consonant 或 plosive consonant

送氣 aspiration

清 voiceless

濁 voiced

邊音 lateral consonant

參考資料 宋國明博客 中國人說英語的一個常見口音國內從初中英語課就教錯了的一個規則:清音濁化


C, V, N


最大的問題 把英語的h讀成哥科喝的喝


我覺得李雷和韓梅梅的英語挺萌的呀 沒啥問題


不但是英語 包括日語 都要注意要放慢語速 因為北京話的一個特點就是語速快吐字含糊 這個特點用到外語上會造成溝通障礙 我自己就深有體會


th與s絕對是最難分清的。


注重音標 該咬舌咬舌 該咬唇咬唇 該張大嘴張大嘴 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推薦閱讀:

阿聯酋航空的空乘口語要求有多高?
英語日常交流中有哪些是非母語人士不容易意識到的不太禮貌的表達方式?
大學畢業如何學好英語口語,求方法或經驗?
大學英語課堂遊戲?
求既著名又不太難的英語演講兩到三分鐘長?

TAG:發音 | 北京話 | 英語口語 | 英語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