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京學院路老八校的變遷?

北京礦業學院(原中國礦院,現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農業機械工程學院(現中國農業大學(東區)),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林業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


50年代初,為了新中國的建設,國家在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建設大名鼎鼎的學院路八大高校,學院路也因此得名,那時候中國政府在蘇聯教育體制的影響下,於1952年進行了高校的院系調整,硬是拆分了一些有著悠久歷史的學術上很有影響力的綜合大學,老牌的高校幾乎都難逃拆分的噩運,建立了一批以專門學科為主的高等院校,從而確立了按照專業條塊分制的高等教育體制,這些新誕生的學校就是:北京礦業學院(原中國礦院,現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農業機械工程學院(現中國農業大學(東區)),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航天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林業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因此這些學校的校史無一例外的都是52年,可以說是那個時代背景下誕生的八個兄弟院校,同時也名震一時。

時過境遷,現在這些曾經輝煌的學府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其中有好幾個大學的名字後面都加了(北京),這可能是這些大學永遠也抹不去的傷痛。由於考慮戰略和一系列的歷史問題,那是上世紀60年代末,為了防止蘇聯的入侵,林彪下達了號令,首都重要機關和學院實施大轉移,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大三線建設。可以說是一次巨大的損失,導致了學院路八大院的衰落。搬遷的命令一下達。礦院、地院、林院、油院積極響應,馬上搬遷,而其它學校則繼續觀望。於是,現在的學院路上,最慘的石油大學(舊址)已經完全被家屬院和石勘院佔去,現石油大學(北京)在昌平辦學;原來1000畝的礦大1972年劃地2/3給北語,加上當年北京留守處人員過少,又被佔去好幾片地(如現東王莊),現在只剩下可憐的320畝;地大(北京)和林大雖然校園相對保存完整,但是校園內都有大量土地被相關的研究機構佔去,而北科大、北航等因為當年的觀望,沒有搬遷,校園保存得相對完整。

先說說北京礦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這是當年最輝煌的學院之一,也是現在最落魄的之一。原中國礦院(在天津)系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發展而來(焦作路礦學堂是當時有名的18所私立學堂),歷經福中礦物大學等階段,基礎較好,後來又接受了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相關科系的併入,實力很強。文革時遷到四川合川辦學(條件極差),是八大學院里遷得最慘的。就在這短短的幾年裡,發生了讓礦大人至今憤懣和恥辱的一件事(這件事影響巨大,甚至是礦大衰落的重要原因)——劃地北語,那堵長長的牆至今讓多少老教授為之落淚。礦大也因此在北京眾多的同類的高校中,校園面積是最小的。1978年經鄧小平批示,在徐州建校,同時在北京留守處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成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2003年正式稱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成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並重的教育實體。但是徐州和北京的分裂影響了學校的實力,這所14次搬遷、11次更名的中國最會流浪的大學,正在孤獨地高舉著礦業大旗,是全國唯一一所以礦業命名的院校。

最可憐的當屬石油大學,在搬遷後遷到山東辦學,學校的整體實力也是留在了山東,目前的石油大學已經被擠到昌平,老石油大院已經掛上了石堪院的牌子,還總讓人誤以為那就是石油大學,新誕生的石油大學,實力遠不及山東東營的母體,都說缺了油院的學院路老八校的風采早就不在了。

再來看看北京地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相對礦大來說,地大要好一些,你可能會發現,武漢的地大和北京的地大都打著括弧,一個後面是武漢一個是北京,說明兩個學校已經完全分開了,自從和武漢的地大完全分開後,地大(北京)大有振興之勢,加上現任總理溫家寶就是當年的地大一員,似乎形勢有所好轉。但是,和礦大一樣,由於校名、兩地辦學和從事「艱苦行業」的問題,想要恢復當年的輝煌,恐怕也十分份艱難。

再來說說林業大學,這個目前號稱中國綠色最高學府的生態高校,也是遙遙欲墜,早不如從前了,林大是搬遷的比較早的一個學校,輾轉過雲南昆明、下關等地辦學,先後流浪了多個地方,一路上師資、圖書等教學資源損失慘重,返京建校的過程亦相當的曲折,最後因林大先輩的努力,經過包括周恩來、鄧小平等多個領導批示以後,終於得以在原址從復校,可此時,林大的植物園占原校園面積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半導體研究佔用,原先的植物園一系列建築全部損壞,現在的林大仍然頂著綠色學府的牌子,在學校發展上少有創舉,漸漸的就被埋沒了,究其實力與同類的林業學府也很難分高低,加之農林類院校一向不被看好,發展可謂緩慢,在高校雲集的學院路,已經早早的被八大院其他兄弟甩在了身後,作為最有特色的學府,林業大學要走的路還十分的漫長。

還有農業大學(東區)。1995年農業機械工程學院和北京農業大學合併組成中國農業大學,實力大增,現有19個國家重點學科。是中國乃至亞洲的農業最高學府,就綜合實力而言,農業大學和北航基本平行,然而同樣由於名字的問題,農大總是給人一種較為弱勢的感覺。也難怪校長陳章良說,如果農林地礦水類學校改名,招生將會有大的改觀。

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搖身一變,不曉得是不是應該將他從現在的八大院校里除名。實則北醫也是歷經坎坷,和北大分分合合後最終還是成了北大的醫學部,其實北醫的實力一向都是被醫學界高校認可的,輾轉流離之後仍然有很多專家留在北醫,它對新中國的醫學教育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劃歸北大後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不知道北大能不能真正的把北醫容下,以後北醫漸漸的就淡出,人們知道的也只是那醫學部前面的四個字。

還有北航,神1到神6,無不等於是在為他做免費宣傳。同時目前這種形勢,北航想不發展都難,由於沒有搬遷,校舍保存的相當完好,加上是國防科工委的學校,資金一直充裕,發展很是順利。據說前不久北航要改名為「北航大學」提升地位,結果遭到海內外校友在內的很多人士的一致反對,北航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源於很多因素,時代在變,高校的發展可能也在輪迴。

北科是這幾個高校中,改名最徹底的學校,直接與其本身的特色無關,填補了首都沒有科技大學的空白,想當年鋼鐵學院是多麼的強勢,同類學科絕對是王牌,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學校,也在高校評比機制下迷失了自己,也是由於沒有搬遷,其實力也完整的保存下來,加上奧運會場館,北科也火了一把,可是對於那些老校友來說,海淀的鋼院,才是他們記憶中的母校,現在的科大可能正像同類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嘲笑的那樣,去掉了「學」和「術」就叫科技大學,不是不「學」無「術」嗎?

……改名、合併,或許是振興這些老牌名校的捷徑。這些為了新中國建設長期面向艱苦行業的大學們,現在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生存危機。北四環的修建,將這些學校分開,南面的北航依舊輝煌,北醫則嫁了貴人;北邊的地大、礦大風光不再,農大復興道路還很漫長,林大躲在西邊北大清華的影子下,止步不前,北科仍是在鋼院的陰影里被人嘲弄,石油則完全地從學院路消失……

本來聽說本世紀初李嵐清副總理打算將地大(北京)、礦大(北京校區)、北科、北語四校合併,通過跨街天橋連接,組成類似「中國資源大學」的華麗型大學。但是,由於北語的阻撓(因為利益關係,北語不承認自己是大學,而是一個培訓機構,故不在高校合併之列,教育部因為有利益關係,默許了),合併失敗。於是,這些學校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整合振興的機會,而阻攔它們的竟是一個後來的,成立不到30年的「培訓機構」,歷史又一次開了一個個大大的玩笑。然而這些為共和國建設付出慘重代價的高校,是不是也應該適當性的得到點扶持呢,學院路已經沒有了八大院,難怪有人說,如今的學院路哪還有學院,的確是這樣,這都是為了發展,不得不為之,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學院路八大院校已經是一個遙遠的名詞了。是啊,總是需要有人犧牲的,讓我們祝福這些付出太多而又處境尷尬的奉獻者:一路好走!

http://club.sooxu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9jdfwkey=f0b7s


八大高校為什麼搬遷?大家可以百度 京校外遷 ,具體來說是林彪在混亂的年代做出混亂的決定,導致的影響不止學院路八大高校。舉個例子,那時候正處於文革,八大學院之一的礦大造反派斗死了中國第一任煤炭部長。那時候的這種瞎折騰的搬遷,現在看來無疑是個錯誤,某種情況下看有點像朝鮮戰爭,可能這麼說不恰當。但客觀來講,陰差陽錯的讓其他省份多了幾個重點高校,也支持了地方教育。扯遠了,既然是講變遷,由於搬遷導致的變遷對石油礦業地質有影響。石油大學搬不回去,原址變成了中石油勘探院,但他們的文革時mao雕像還在,現在在昌平也還不錯,只是這麼多年來唯一培養的常委,哎。地質大學搬到武漢,回來原址沒影響,而且培養出總理。也都還不錯,礦業大學比較悲劇,原址成立北京留守處,被迫將700畝地給了北語,連學校裡面兩排樹,一半還被圍牆隔到了北語。這三所都有地質專業的學校,貌似只有礦大沒有mao雕像了。學院路其他高校中都搬回來了或者就是觀望沒搬遷,沒有兩地辦學這種現象,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礦業大學比較悲慘,在徐州的礦大校名沒有括弧。很明顯看出兩邊關係不好,百年校慶都是分開辦,主管教育的國務委員兩邊都去了,誰也不得罪。中國大學校名裡面只有礦大還保留礦業,其他學校不是改名科技就是理工。拋開搬遷講,現在學校的發展還是和學校定位有關,或者說是行業特性有關,這也在當初建立它們的時候定位好了,每一個都是行業鮮明的高校,只不過隨著社會發展,發展好的學校順應了某種潮流。


學院路八大院校血淚史!


利益相關:北礦大本科大三就讀。

學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在一節黨員培訓課上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北礦的各種不廣為人知的歷史。搬遷對學校造成的重大影響以及21世紀學校獨立成校後的曲折發展史。

1.北礦在五六十年代是八大院校里數一數二牛逼的,因為當時全國是煤炭經濟,別的礦產發掘極少,礦大又是一個全心全意挖煤的大學(ohshit,我天真的室友剛來學校用及其認真的語氣說:「我們學校真的不挖金礦只挖煤么?」我真是不好意思打擊他對大學的憧憬裝作沒有聽到默默爬床上去了)。礦院當時在首都除了清華北大,在於財力物力算是最好的一類了。這樣在中央各部門支持協調下,來自幾個地方工礦施工單位作為主要施工單位,建設「八大學院」中面積最大,最為氣派的大學。規劃得到了不少單位支持,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民族樓,為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及其學生設計,據說屋檐彩繪圖案為其妻子病榻之中的林徽因女生親手設計。現在的西郊賓館原為礦大的招待所,五道口工人俱樂部是礦大電影院(都是老師講的,具體是不是請各位自行百度)不要在意這些細節,總之礦大是很牛逼很有錢。

2.副主席的十三號令一下達礦農林油最先響應(就是特么的傻)先後搬走。北航觀望後來沒搬,鋼院(北科)師生拿著各種寶貝走到車站又被叫回來得已保存。

3.搬走後各個學校的原址都建了新的東西,後來搬回來大家開始扯皮:「這地是我的,你走!」比較厲害的(當時農大校長好像跟什麼領導比較近)就把「入侵者」趕走了,成功光復校園(農大最成功,北林次之沒有趕走電子六所但也恢復大片「國土」)主要是農林兩校沒在別省另設學校,所有的教育資源仍然回到了北京。

4.礦大搬回來就比較慘了,首先徐州是本部,學校規模少說也有北京這個五個大(招生量,校園,教員數量);劃地北語才是硬傷,划了三分之二,正門被划走主樓被划走操場被划走小水塘被划走(感覺每個學校大小有一點水而我礦沒有 )主樓地質樓從此與名族樓隔牆相望,後來甚至被北語拆了(講到這裡學工處處長深情地說:拆遷現場還有幾位白髮蒼蒼的退休教授遠望著流下眼淚);劃地北語三分之二以後也不應該像現在這麼小,沒辦法的是西邊校區建起了東王莊小區,小區篤定是趕不走了,那北語呢,北語能趕走不?學校確實動過這方面的腦筋,據某位老師(好像是大一上思修的老師)介紹,當時搜集材料準備打官司,結果發現北語在這建校是周恩來總理簽的字 ,這官司也就沒敢打。

5.礦大本來在北京有倆校區,東校區大概十多年前併入了傳媒學校,據說我們的經管系也一同留在了那裡。

6.03年颳起大學合併潮流,我礦時任校長謝和平(現工程院院士,川大校長,中央候補委員)積極推動我校和他校合併。最先想到的是北語,雖然專業八杆子打不著但是畢竟同一個校園,據說謝校長當時拿出了很低的姿態同意合併後自己不做校長,然而我礦還是被北語嫌棄的拒絕了據說原因是我礦有個100來萬的外債。。。(現在我們學院買台五軸聯動機床還tm500萬);然後有清華希望兼并我校但只收採礦安全師生其他就下崗分流這肯定不能答應;甚至還希望被人大接受,成為人大工學部(當時人大校長是前煤炭部的高官)後來也沒能成行。在這一系列的扯皮中礦大人心惶惶,有不少教師也是那時跳槽離任了。

7.合併不成後,礦大卯足勁發展,在近些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礦大(北京)現有科學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8人。實力還是不俗的。

8.論本科教學:礦大學校小老師少所以本科生的好多課都是教授教的,教學質量還是可以的。學風也還算不錯,學生中土豪不多校風也比較淳樸,不過也有點閉塞傳統吧。剛上大學覺得真是來了什麼鬼地方但現在也還比較喜歡這裡了。


樓上那個答案好像是從網上down的吧。我就是八校其中之一。對於這次變遷,我只想說:我日他奶奶的。因為當時某位領導人(你懂不?)老糊塗了讓一堆本應蓬勃向上發展的學校跑的七零八散,鞋都要跑掉了。回來也是一個非常去痛苦又艱難的過程。不然你如何解釋現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農學院(我記不清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等的存在?就是因為10年動遷搬不回來了,大傷這幾個學校的元氣。

從長遠來看,大家都希望中國有幾個好學校例如清北人師那種的對吧。很不客氣地說,10年動遷讓這幾個學校這幾十年都沒緩過勁兒來!


推薦閱讀:

中國神鵰無人機在全球軍用無人機中是什麼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哪些好老師?
究竟要不要在航空航天這一行繼續學下去?
北師大的女生適合北航還是北郵的男生?
在北航飛院學飛的確沒有自由嗎?

TAG: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