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展館(博物館、藝術館之類)的設計在展覽的之餘,可以有足夠空間做商業性質的活動?

央美的展館就可以開闢一塊地方給做個發布會,看了覺得這活動附加意義特別足。除此,還有別的可以辦到的地兒么?

商業的推廣活動,公關活動,類似上市會、發布會,包括但不限於。


商業性質的活動,如果你指的是場地外包給別人的話基本不太可能。

一般藝術館(art museum),尤其是大規模的,會有出售一些文創周邊。

比如

上海的PSA(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二樓,有出售紀念品和展覽手冊、圖錄、藝術類書籍,

東京的國立新美術館在底下也有小店,賣圖錄、紀念品、明信片,藝術書籍等等,

台北故宮 ,一樓有出售各種周邊(著名的有『朕知道了』膠帶,明信片,陶瓷紀念品)。

公關活動應該不太可能,除非是展館自己的發布會、開幕式等等。

上海的1933老場坊可以看做是在一棟大建築內的創意園區,雖然是一棟樓,但是每個店/畫廊/機構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並且他們有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裡面可以做一些藝術類的活動,比如舞蹈節、行為藝術節等等,但是還是離不開文創這個宗旨。

純商業性質的活動應該不太可能。


一般來說,國內的博物館不會去舉辦商業活動,因為很可能會違反博物館自身的道德要求。


謝邀,你這個問題可能要從兩方面分析

一是建築空間的客觀條件
最適合做商業活動開發的空間有三,即室外廣場、大廳、臨展廳,基本陳列空間是不能搞其他活動的。接下來一個個說。

1. 室外廣場
這個不保證各個館都有,市中心的各核心館周邊空間逼吝,人流量大,門口往往排個隊都排不開,經常甩到馬路上。這種狀況不僅老館有,某些新館比如牛逼的蘇博也是大門直接到路邊,高峰期隊伍能繞館大半圈……
擁有奢侈廣場的館多是新區新建,人流量本就不高,很多城市又往往和城市規劃展覽館、圖書館檔案館等共用「某某文化中心」建築及廣場,廣場的使用自己做不了主。
2. 大廳
同1,很多館的格局使然,排個隊都不夠。
3. 臨展廳
條件最適合和市場經驗比較成熟的地方,操作上沒什麼特別的,只要有,就當正常商業展覽館空間來用就行,沒什麼限制條件。

二是管理機制
簡單的說就是免費館和收費館
免費博物館國家全額供養,額外收入的口子要看具體政策,有的沒辦法辦,有的辦了的收入要上繳,所以沒積極性。
收費館主要是自然類、遺址類、藝術類,這種積極性比較高。

最後推薦個最的好的典型——大唐西市博物館
中國唯一一家民營二級館(更新:2017年1月晉陞一級館,依舊是民營第一)
策劃和建築設計上就考慮以後創收需求,他那個多功能廳簡直了,就是個室內劇場,幹啥活兒都方便

上圖

全景圖,現在站在「舞台」位置,左手邊正門,右手邊既是通往2.3層展廳的階梯,又設有座位

正面

從上往下看

那3塊玻璃地板下面都是遺址,真正的大唐西市

在這裡辦個活動,那逼格~

以上。


謝邀。公立博物館或許不太可能,因為公立博物館一般和其他省市的合作舉辦一些臨展,或與協會合作舉辦一些畫展、攝影展,很少會看到有商業類的活動。

但其實每個城市都會有私人設立的博物館,可以尋求合作。

再比如在武漢園博園、古琴台音樂廳這類地方,是有大型展廳和演播廳的,也會定期舉辦商業活動。音樂廳或許是個不錯的場地選擇


可以的 現在其實很多國家類型的展館 博物館也都是可以用於商業用途 只是這是有區間的 不過這也是一種收益


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展館可以。室內外場地充足,經驗豐富。


推薦閱讀:

英國讀研,博物館專業選校問題?
恐龍有沒有以木乃伊形式保存下來的,如果有在世界上哪些博物館裡可以看到?
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突然感覺到:「我的博物館學沒有白學」?
博物館學就業前景如何?
博物館裡用的是什麼玻璃?

TAG:博物館 | 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