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繪畫領域是否存在「過度解讀」現象?

例如達芬奇筆下的這個動作……


藝術創作領域內,多有受眾解讀不了或誤讀,過度解讀現象並不是很多,但確實存在。

因為一個作者為何如此設定、處理自己的作品,如果說他沒有自己的想法,僅僅是為了好看而設定成這樣的形式、動作、色彩等等,不含有一定的隱喻,不藉此輸出自己的某些價值觀,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說要了解藝術作品(不單單是繪畫作品,雕塑、音樂、文學等文藝形式,本質上均如此),不去了解這件作品創作的背景,只會誤讀或讀不懂作者的創作意圖,而不會過度解讀。

如今確有一些藝評家們是會作一些過度解讀的事,他們在評論時或多或少帶有一些賣弄的成分,比如炫耀自己所掌握的文藝作品背景充足,或是自己對專業技術的了解,也會發表一些自身對作品的個人理解所產生的觀點理論。

其實總的來說,這些都不是原則性錯誤。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任何藝術作品都必然的存在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就是受眾對該作品的理解與接受——而這點恰好通常不受文藝作品創作者掌控。二次創作也可以說是歷史形成的一種文藝作品欣賞方式吧,本質上並非錯誤,正如俗話所說見仁見智,我們不可能讓每個受眾在面對同一件文藝作品時所看到、理解、體會、接受的藝術信息都完全一致,所以不同的受眾個體對同一件文藝作品有不同的解讀,本身就是一件極為正常的現象,即或這些解讀中可能存在一些明顯的錯誤。而原本這才是藝評家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夠對大眾的文藝欣賞方式、角度、方向、水平等有一定的糾錯、啟示或導向作用。

準確說,按照藝術或社會角度去認真詳細詮釋某件藝術作品可能傳達的思想深度這不是過度解讀

比如提問者舉例的作品,如果說達?芬奇在人物動作的設計方面沒有自己的考慮,這就是不可能的。但他究竟如何想,一般人若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對當時代社會人文、宗教信仰的了解,多會產生誤讀,而非過度解讀。

但是,把一些與作者無關、與文藝表達手段無關、與文藝作品內容無關的信息,牽強附會地添加在對這件作品的信息傳達中,這就是過度解讀

這種過度解讀的原因也絕不僅是賣弄,就如之前所說評論家的存在作用是為了引導大眾欣賞方式、角度、方向等,這樣的過度解讀存在製造噱頭誤導大眾之嫌。

誤導公眾的根源往往有利益相關。

別問我怎麼知道,某些文藝雜誌主編及某些藝評作者收錢撰評論文章吹捧某些文藝作者(及其作品)的事情是業內皆知的秘密,大家都知道。(文藝界也有軟文現象,且由來已久)

所以說,分辨某些文藝作品評論文章是不是過度解讀,第一還是要先把這些文章擱置一邊,先去仔細研究一下這件文藝作品,先看自己有怎樣的解讀,然後查找一些相關的作者背景,了解一點專業知識(不用過於專業,差不多自己能懂就行),以及時代、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大背景資料(與作者的價值理念相關),再結合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去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之後再來閱讀某些評論文章,一般來說就能看出這個評論家的文章是個人解讀(二次創作)還是過度解讀(誤導讀者)。

綜上,繪畫領域是否存在「過度解讀」現象,答案是「是的」。

但如何分辨,就要靠受眾自己的水平了,要麼學會自己去理解(二次創作),要麼就學會接受被誤導的可能(以及自我糾錯的能力),因為我們不可能分辨哪些評論家是正直的而哪些不是。

基本就是這樣。

以上。


對作品(文本)的過度解讀就是職業評論家們的收入來源,如果不讓過度解讀,絕大多數評論家都會丟掉飯碗。


每個領域都存在過度解讀的現象!

過度解讀的人無非就是

1.想太多

2.我很牛我知道很多

3.閑的


推薦閱讀:

如果說遊戲是第九藝術,哪些人可以被稱為藝術家?
藝術家吸毒後產生更好的創作,是否是對人類進步的大好事?
藝術家是如何使用arduino的?
如何評價華晨宇改編的《魂斗羅》?
關於梵高及其作品的優秀圖書有哪些?

TAG:藝術 | 創作 | 文化 | 繪畫 | 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