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應對外國的文化輸出?逆來順受or忠於本土?!

近年來的外國電影都或多或少的有文化輸出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和生活,外國文學也不例外,這些問題對於本國文化會是一種抨擊嗎?還是沒有絲毫影響?


有錢的獨立思考,沒錢的被人洗腦~~

文化自信來自經濟自信,就這麼簡單。

說別的都是扯里格楞~~~


謝邀@夏藤

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文化的交流不是抨擊,也不可能會絲毫沒有影響。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討論者首先要明白自己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語境中,是保守的,還是開放的,是人云亦云的,還是獨立思考的。

這個問題的描述看著很讓人不適,其中有一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傾向,那就是認為文化的流傳和交融是一件壞事。因此我判斷題主在面對「外來文化及其傳播所造成的影響」這個問題上,應該是處於一種官方的、保守的、自閉的、缺乏獨立思考的語境中。

文化和人是一種雙向的選擇,人會選擇適宜的文化,文化也只會在適宜的人群中傳播。這置於社會的發展程度和經濟生活水平有關。而文化的廣泛流傳也正是因為世界各地的人在文化獲取渠道和經濟地位的差距越來越小的緣故,這種現象被稱為世界的扁平化。

再者,所謂的文化輸出,一般指兩種,即嚴肅的社會文化和流行的娛樂文化。再簡而言之的話,就是價值觀和審美觀。外來文化被污名化的地方也主要集中在這兩點中,比如價值觀中的激進主義、無政府主義、虛無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民權主義等,以及由此涉及到審美觀點的變換,例如性取向、自我闡述、個人英雄主義等等。

官方或者說是本土的保守主義者們所期望的,是所謂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究竟何為精華?何為糟粕?長久以來,官方在對於民眾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控制和影響早已習慣,自然不希望看到因為外來文化的流入到出現的對原有意識形態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會影響到其統治基礎的思想領域更是處於一種零容忍的態度。因此在我國的語境下,有一部分人出於種種目的,天然地對於價值觀和審美觀的多元化抱有敵意。所以在這裡,我希望提問者首先要明白自己所持有是哪一種價值傾向,或者你所接觸到的,關於警惕外來文化流入的觀點都是什麼人出於什麼目的提出的。

然而這裡必須要指出的是,我國國民長時間的處於單一的價值觀影響,並且因為娛樂文化的政治化而造成的與外界的審美水平的落差,正是我國的統治階層所刻意追求的結果。在這種行為的前提下,所有的文化,不管外來還是本土,大部分國民所接觸到的都只是經過刻意的篩選二人為保留下來的文化。

因此,當我們面對著多種文化的影響時,首先應該意識到的是,能夠自主的選擇其合併接受某種文化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一件多麼寶貴的權力。這才是面對不同文化時,一個三觀健全的社會人應該抱有的態度。


推薦閱讀:

有哪些冷門的高質量外國文藝電影值得推薦?
如何評價 70 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佩德羅·阿爾莫瓦?

TAG:電影產業 | 本土化 | 文化輸出 | 外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