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選擇當和尚、尼姑、道士?

為什麼會有人選擇當和尚、尼姑、道士?除非真的是看破紅塵,好好的人為什麼放著精彩生活不過,不自食其力,不選擇家庭生活,而跑去當和尚、尼姑、道士?


謝邀

每個人的出家因緣都不一樣。

我從小就想出家,但是為什麼想出家,也不知道,出家為了幹什麼?後來出家才知道的。也不知道。這就和從小想做老師想做警察一樣。你們覺得,一個小孩從小想做一個醫生警察很正常,為什麼想出家就不正常呢?

小時候就拿被單啊往身上披,把它當做袈裟,因為這樣也沒少挨打。我媽說,我吃錯藥。但是他們並沒有想到我會出家。

後來出來工作了,我和我爸說,我想出家,我爸嘴裡吐著煙很風輕雲淡的告訴我:你已經長大了,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以後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你別說你去出家,你去販毒賣軍火我也不管啊。然後我爸很自信地透露出我不會出家的笑容。

一年以後,我出家了,等出家一年以後,才回家看父母。回去的時候,我爸去接我,我從車站下來,我爸看到我第一眼,先是高興,然後是無奈或者失落。輕輕的說了一句,上車吧。一路上,我爸沒有說一句話。

現在,我家人已經接受我出家的現實,他們不會逼我吃肉,也不會逼我結婚,也不會逼我還俗。

這是我個人出家因緣。

出家是個人選擇,就像你不出家一樣正常。這是一樣的選擇。你覺得的快樂,別人就不一定覺得是快樂。什麼酒吧ktv大排檔的生活,也過過,你覺得快樂,但是很多人不一定覺得快樂啊。快樂這種東西,完全是個人的感覺。不能用來做標準,所以,我出家了,我很快樂,我和你說出家很快樂,你體會不到啊。那我是不是可以問,你為什麼好好的不出家?出家那麼快樂,為什麼不出家?

而且出家人不是看破紅塵了,而是為了看破紅塵才出家。出家不出家,是個人的生活選擇,應當得到尊重。

你覺得家庭生活很好,但是我覺得不咋滴啊,我喜歡一個人呆著,也挺好的啊。所以生活的精彩與否,也是取決於一個人的認識而已。或者說,我們對生命的認識,判斷不同,所以就會有不同的選擇。

另外,出家到底是為什麼?出家是為了解決生死問題。你們認為,生死怎麼能解決呢?但是佛法就能解決啊。我們對佛法不了解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去否定他。

最後,我們看問題現象,盡量不要站在,我覺得,我認為,我看到這種角度去看,就是因為有一個我,所以你走不開對種種問題的疑惑。

另外,這裡不做佛法能不能解決生死問題的探討。不過大家可以想一下,「娘生之前是誰」


一是,天性使然。

二是,填滿心湖。

當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我,此刻的我,過去的我,未來的我,已經死後的我,是我嗎?會連意識也沒了嗎?如果有,為何我什麼都不記得了。那我存在的意義又在什麼地方呢?

年紀太小,所以就去書里找,很多晚上都是看書到十點才睡。很多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都能看到從窗戶里漏出來的光束,裡面是細小的灰塵,飄飄揚揚,就像跳躍的小精靈,我想,存在都不只是存在這麼短暫。

路過寺廟和道觀的時候,我站在那裡深深地望了很久,那廊沿,那莊嚴的神像,那種極具感染力的信仰,是神秘的。

自然而言的,接觸到越來越多關於佛教,道教甚至基督教的故事與人,對金剛經,心經,法華經愛不釋手,抄抄寫寫,聽過伯母講聖經故事,感動的落淚。而我最終成為道士專心修行,這是後話不提。我想說,無論哪一種信仰,只要是引人積極善良智慧明德,都是好的,而那些不好的地方我們需要摒棄。

那麼,生活的每一步,時光的每一寸,也都是在探究生命的意義,理應倍加珍惜。我在每一個階段的理解,都是不完善的,所以只能私下記錄,而不敢在這裡妄言。

再說何為填滿心湖。人首先為人,要處理身邊的各種事物,久而久之,便會迷了方向,更別提魔考重重的修行,夢中皆是考驗。當時恰巧清閑,便去師伯的道觀掛單,除了早晚課,便是跟師伯討論學習和修行的問題。師伯說,你就像沒有媽媽的孩子一樣,盲目走著,回不了家。

是的,我的心湖裡沒有水。很多人都是如此,上學,工作,掙錢,結婚,可是為什麼呢?為了所謂的幸福嗎?那麼當你受傷的時候呢,你的心裡的依靠呢?

可能我是貪心的,當我笑的時候,我還想知道自己為何笑,是否開心;當我哭的時候,我還想知道,我的眼淚值不值得。那麼,最終,我選擇了,堅持與大慈悲之心,我找到我的家了。從此,安心做事,勇敢向前,因為我知道,我的身後,有人守護著我,而我,是好樣的。

絮絮叨叨很凌亂,希望各位不要再拘泥於佛教道教修行之類的字眼,任何一個事物,只要有利於你成長,都是值得學習的。而我們的人生,本身就是修行。

成為什麼不重要,成為你自己就夠了。愛自己,愛他人。

——東林月夜。


有的人是真正為了信仰為了修行,有的人是迷信愚昧不明不白,有的人適應不了社會圖個清凈,有的人為了混口飯吃甚至發財致富,有的人遇到了挫折無力調解身心找個寄託。

出家人大體就這些類別。女為情,男為財。女眾出家師,包括居士,因為家庭情感等原因出家的不在少數,男出家師圖財的也不在少數。不少寺廟裡的和尚就是混個日子,跟上下班沒什麼區別。除去那些愚昧迷信的人,真正的修行者不是特別多。

出家人當中,總體學歷和文化素質不高,這是事實。所以,如果是大學生出家,能力也不錯,受到重用的幾率也比較高。並非學歷歧視,畢竟六祖慧能大師不識字也沒耽誤成為高僧大德,但總體來說,學歷低的人,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人品素質確實低一些。

敬仰那些真正的修行者,但不得不說,很多法師和信徒,整天念叨的東西恰恰是他們所做不到的,比如放下我執、眾生平等、消除怨憎心和分別心等。最瞧不上兩種出家人和信徒,一種不尊重別人不信教的自由,動不動就詛咒非信眾下地獄,覺得自己信個教就高人一等了,優越感大大的有;另一種連調解自己內心使其保持和諧陽光的能力都沒有,遇到點挫折打擊就逃避,卻整天妄談普度眾生、願做菩薩那朵蓮,鬼才信。

總之,在佛教修行當中,能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細膩地洞察到人性幽微是一切修行的基本能力。但很多人完全缺乏自我認識和反省的能力,只能念念口頭禪了。佛不在廟裡,佛在心裡。修佛不是交易,你參拜或者給錢就保佑你,你不參拜不給錢就不保佑你,那不是佛教,用郭德綱的話說,那是黑社會。不行佛事,天天念十萬遍阿彌陀佛也成不了佛,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舉頭三尺有神明。


唉,還是那句話,

國內幾十年的人文教育空白,不要說宗教了,哲學、藝術、詩歌,哪樣不是為孔方兄服務的?

於是,對於沒有精神生活的人而言,所謂精彩生活,只能是吃好喝好,買車買房,結婚生娃。

可是,為啥有人在五星級飯店也沒食慾,甚至自殺?還有萬眾矚目的呢。

更不要提那把自己七歲娃逼得離家出走,留下遺書。

不是他們思想出了問題么?

PS:套用一句,最近剛看到的話,

「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有思想,否則解放的都是慾望。」

20160731我的值乎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9722827841761280?qrcode=1 (二維碼自動識別


  常人見學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與世人罕有往來,遂疑佛法為消極的、厭世的。此說不然。

  學佛法者,固不應迷戀塵世以貪求榮華富貴,但亦決非是冷淡之厭世者。因學佛法之人皆鬚髮「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樂為苦樂,抱熱心救世之弘願,不惟非消極,乃是積極中之積極者。雖居住山林中,亦非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學以預備將來出山救世之資具耳。與世俗青年學子在學校讀書為將來任事之準備者,甚相似。由是可知謂佛法為消極厭世者,實屬誤會。

  ……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礙於職業,士農工商皆可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議。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觀之,似為極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蟲。但僧尼亦何嘗無事業,僧尼之事業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間接直接有真實大利益於人群者正無量矣。

李叔同——《佛法十疑略釋》


我了解到出家人所追求的境界之後,非常驚訝。

真正的修道人士遠比你想像的快樂!

向人介紹一個未經歷的境界好比夏蟲語冰。

我就用語冰的方式解釋一下:

世人最快樂的事情之一是性,宗教超驗體驗要遠比性持久絢爛的多。

稻盛和夫創建了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65歲出家,象普通僧人一樣帶著竹笠沿街化緣,在80歲的時候日航出現危機,申請破產,日本首相向稻盛和夫求助,稻盛和夫再次出山,不到一年這家世界五百強成功盈利。

作為經營之聖,不會是笨人,他明白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去北京龍泉寺,你會找到很多世間所謂的牛人


我們這有一個老人,七十多歲了,住在農村裡,要麼下地幹活,要麼去推板車(方言,我不太明白意思是什麼,大概是搬磚之類,但不是搬磚……)還有就是撿一些塑料瓶拿去賣,有人說他兒子媳婦不孝順,讓父親那麼大的年紀還這樣勞碌,其實不是,他的兒子是個公務員,家庭情況都還可以,他也有勸過父親不要再做這些累活,並且把老人接過來跟自己住,但是,這個老人還是偷偷回去幹活,然後兒子跟老人說:你這樣我得被人戳脊樑啊! 老人想了想也是,就非常努力的在家呆著,並沒有享受到天倫之樂,身體反而一日不如一日。

有人覺得老了退休了就該養花養草逛街遛鳥,有的人認為老了應該兒孫滿堂幫忙照顧小孩,有的人認為老了就該到處旅遊,有人認為老了就該什麼事都不做

你認為的,只是你自己人為的,你覺得上文提到的那個老人撿塑料瓶,推板車是辛苦,也許他樂在其中呢……

雖然這個例子舉得並不是太貼切

出家 出世 在家 入世 都是一種修行。


人各有志。謝邀


2007年河北趙縣柏林禪寺佛教夏令營,遇到一個要去五台山出家的北京富家哥們。

問他出家的理由,他只有四個字:生死事大。


XY,你以為當和尚、尼姑、道士就一定是整天青燈古佛,枯坐參禪了?現在當和尚都得有本科學歷曉得伐?

有和尚從政的:請百度星雲大師;

活佛拉的屎都是藏葯,請百度桑恰日布;

印度/泰國的佛廟裡有從小被送進來專門伺候僧人的性奴。請百度。


一直想當道士來著。。身邊的人都覺得我有毛病。。


我不是來答題的,本來想罵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太過執著了!

而且轉念一想,其實題主其實挺可憐、可悲、可嘆的,

連基本的信仰自由、自由思想也缺乏,可憐,

而且事實上,大部分的國人,也會認同題主關於思想出問題的論調,我們的國民教育實在可悲,

對於儒釋道三家多麼深厚的底蘊,卻廣受自以為是者的貶低,對於我們國民的思想,真是可嘆。

題主,我不罵你,你的悲哀並不是個人的悲哀,其實是時代的悲哀,善哉!


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

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炎熱;

秋睹清風明月,星燦光耀;

冬觀雪嶺山川,蒲團暖坐。

板響雲堂赴供,鐘鳴上殿誦經。

般般如意,種種現成。


不跟紅塵玩兒了


你不理解的其實是「選擇」二字。


好吧,說實話,我真沒覺得精彩……每次發現一個好玩的遊戲,玩上一陣子,好朋友啊等等啊來去變換,不可能永存。留不住。

買到一個東西沒過多久就膩歪了。發現也不過如此。

一個新的體驗沒過多久,發現也就這麼回事……舒服?是舒服。可是總是不能讓我永遠吸引我的注意力。

看到喜歡的東西,追求,得不到,難受,得到了,一陣子之後膩了,然後再去找新樂子。一切追求無外乎如是。

這種一圈一圈形式的活法讓我很厭煩。

後來,我現在做老師,發現價值是給別人講課給別人講知識。給別人帶去知識,給別人帶去價值才能讓我覺得有意義。

然後我發現修行給別人帶去的價值更大。


一種是為了掙錢,現在寺廟大多被個人承包,廟裡的和尚都是顧的員工,還有工資開,不影響下班跟家人團聚,多好;還有一種確實是出於個人原因出家,不為錢,不為名,只為追隨內心的信仰,比如北京鳳凰嶺的龍泉寺都是藏龍卧虎的地方。有些事情不能用我們事俗眼光看待,你覺得紅塵生活多姿多彩,但在真正修行的眼裡紅塵的生活是苦,出家才是樂。


曾,思考生,思考死。思考開始,過程,結果。思考愛情,親情,友情。思考予,得。…………還有很多。

我今年20歲,還在讀書,沒談過戀愛,很孝順,熱愛生活,喜歡運動,身體健康。

但始終覺得,差點什麼。

我並不打算找另一半,不喜歡不需要。

對待任何人,友善禮貌而不由的疏離。

你在觀察享受 這個世界,而我在模糊的世界觀察思考尋找探究自我。


因為在劫盡大火焚燒、大水充滿時,精彩什麼的一點用也沒有。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見之卓矣。

--《菜根譚》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本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憂無慮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提。

金烏玉兔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州湯伐桀,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卧土泥

只為當年一念差,黃袍換得紫袈裟,

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征南討北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傳說是順治皇帝出家詩 不同版本略有異

前面兩段引述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一些人出家的原因。

其實針對「為何有人選擇出家當和尚尼姑道士」這個問題本身,一句話概括就是個人選擇。這裡還是插一句,出家和遁世,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下雖然持戒,畢竟還是凡夫俗子,在此怕說錯話斷了人家慧命,也不多說了。

最後以蘇公的詞作結吧:「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感恩! :-)


推薦閱讀:

古時候編創神仙體系的道士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態?
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怎麼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為什麼伊萬卡和他老公結婚會強迫入教呢?
如何看待基督教抄襲埃及神話這一觀點?
為什麼有些西方人會害怕倒過來的十字架?

TAG:政治 | 宗教 | 年輕人 | 家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