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節約者不會富,懂賺錢者會花錢」的言論?

最近常見到一句話「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

撇開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這半句,前面的那句「節約的人富不了」有無道理?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在我看來,當下多數互聯網營銷的實質總結起來就是兩句話——

一群月薪一萬的人教一群月薪五千的人如何過月薪五萬的生活;

一群智商情商一百的人教一群智商情商九十的人如何過智商情商一百八的生活;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說「因為多數學霸都戴眼鏡,所以你只要一樣戴上眼鏡,馬上就能變學霸」,你肯定會覺得他是制杖。但在互聯網平台上,不過是按照相同的邏輯生拼硬湊出所謂的「套路」,反倒被很多人奉為真理。

聽說喬布斯單是設計頁面的字體就改了幾十遍,聽說他還經常罵員工的工作是狗屎,聽說這種企業文化才能最大地激發員工的能力,於是一些小老闆有樣學樣,最後成功逼走了一批骨幹員工;

聽說美女自帶燒錢屬性,聽說會花錢的人才能接觸更多富人,才能進入上流社會,才能被人看得起,聽說年輕的時候不享受生活,等到老了就該後悔了。於是一些本不富裕的學生通過各種貸款平台借錢去買蘋果,買名包,出入高消費場所,最後無力償還債務,裸照被公布,父母拿出多年積蓄替子女還債,在其他人眼裡,丫就是一撒幣;

港真,存錢或花錢,與將來能不能有錢沒什麼聯繫。想發財最好的方法是投個好胎,其次是擁有超乎常人的智商、顏值或運氣,如果都沒有,那就只能好好讀書,努力工作,堅持學習,不是說這樣一定能變成富人,只不過當哪天機會來臨時,你能有實力去把握住。

至於那些整天逛知乎,只看到滿屏的「精英主義」、「精緻的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卻忽視了那些大V大牛在成功前所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到最後,我們也不過是淪為一個市儈、現實而又刻薄的小市民罷了~


最悲哀的莫過於:某些人無心(或者有意)的裝個逼,你確當真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開啟,越來越多的毫無道理,毫無邏輯的毒雞湯迅速的蔓延,污染著人們的思想,天朝這智商稅近幾年有加大火力猛收之勢,不愛動腦的人要捂緊錢包了。

最近我的一個好朋友在鬧離婚,男方算是我不錯的朋友,女方是我高中同學,可以說倆人人品啥樣,我知根知底,都是比較普通的孩子,沒啥性格缺陷,男方說女方變了,變的越來越物質,越來越愛攀比,女方則說跟男方的消費觀念不一樣,最後的導火索就是女方的一句:

網上都說了,不會花錢的人掙不了大錢」。

鑒於此,我真的覺得真應該好好的談談這句毒雞湯

事實上這句話也不是最近才流行的

十幾年前我還是個中二的血汗工廠少年的時候,月薪1500(當時我們本地的國企工人月薪才800,飯店服務生300,我這雖說累點,危險性大點,但在當時我們那個小城,這個工資算不錯的了),確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巨富,走上人生巔峰。

所以呢,那時——我瘋狂的迷上陳安之的成功學,當時我咬牙買下了他的一套成功學書+光碟,花了600多,要知道,那可是我當時月薪的一半啊

窮瘋了的人是最容易被忽悠的,對財富的渴望是非常的瘋狂的,當然,智商也無限的趨於0,這樣的人不狠狠的收他點智商稅,都對不起忽悠他的人。

我記得當年在我們本地較大的酒店,一個自稱是陳安之弟子的人開了一個成功學講座,門票倒是不貴,58元(當然,原價是998,為了體恤有夢想的人巴拉巴拉巴拉,你懂的)。

當時我翹班也顧不得換便裝了,直接穿著我們工廠的廠服,騎著我那破28自行車就去酒店參加了。

一進會堂,黑壓壓的一片能有個幾百人,我剛進去那個所謂的講師就說了第一句話,非常的有煽動性:「大家好,首先我要說一句話,就是,你們鼓掌的速度,就是你們賺錢的速度!」,之後在場的幾百人跟瘋了一樣的使勁鼓掌,說實話,當時我聽到這話有點失望,我覺得這種話明顯的在煽動人的情緒,當時陳安之在我心中就像神一樣的人,真想不到他的所謂弟子的演講以一個這麼low的方式開始。

可環境的力量是可怕的,即使你有質疑,但是當時大家都是相信的,就會動搖你的堅持,會質疑自己是不是錯的,否則為什麼大家都做了,而你沒做呢(我相信經歷過傳銷現場的人,也會這麼想自己)?我也不由自主的跟著開始鼓起掌來,之後演講的內容跟陳安之在光碟上講的內容基本一致,內容核心點就那麼幾點:

(1)想賺錢就不能要臉(成功學裡面談及了很多自我鼓勵的方法,這個其實我個人認為還有有點正面的學習意義的,尤其對內向的人來說)。

(2)成功學是通過研究世界各國的富豪的行為方式的一種學說,所以一個普通人只要學到了富人的行為方式就能致富(這裡當然包括模仿富人的消費模式,包含那句"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這個思維)。

現在回想起來,成功學對於我並非一無是處,我本性比較內向,一直不善於與外人交流,與陌生人講話就會臉紅,害羞,結巴,當時就想花了600多買這個課,如果不能改變自己,不就虧了么,所以就強行的逼迫自己與外人交談,比如:

在工廠的時候與別的部門的工人聊天;
排隊買東西的時候與後面的陌生人聊天;
在公園等朋友的時候跟同樣在等人的人聊天;
跟兄弟在大街上閑逛,兄弟說某個女孩很可愛,我會幫他們去搭訕要電話號碼。

為了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這些事我都做過,從這點來看,成功學並非一無是處——起碼是一個培訓推銷員的一門入門課程

後來這堂課快結束的時候,我觀察了一下身邊的人:

年齡從20來歲的年輕人,到50幾歲的中年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

從衣著和神態可以看出其不體面,也就是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人。

後來我創業成功問過很多我們本地的有錢人和二代他們信不信成功學,答案很有意思——研究有錢人的成功學有錢人本身是不信的,反倒是沒見過錢的屌絲為之瘋狂,但是有錢人會把這個作為工具來教育他們的員工,讓他們的員工信,從而瘋狂的工作,夠有趣吧?

成功學的第二點,通過模仿富人的行為模式來致富看,就很扯淡了。

國外的咱們不清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環境借鑒意義不大),但是後來我自己創業成功,進入我們當地的上流社會圈子,跟很多我們本地的富人和二代一起玩耍的時候,我就發現,起碼就我親眼所見,我所認識的在天朝致富的人,基本就那麼幾個類型:

(1)早些年出身成分不好,無法進入體制內謀生,膽子比較大的一群人。剛改革開放那時候,這些人由於家庭成分不好,進不去國企,體制內,為了生存,走投無路只能自己擼起袖子單幹,南下當倒爺,或者搞個體戶做生意,那個年代由於固定資產價格低,賺到錢的買幾個好地段的房子,門面,地皮,基本夠子孫吃好幾代的,反倒認真經營實體生意的人後來大多破敗了;

(2)隨著中國加入世貿,外貿的興起,南下去沿海開外貿工廠的人;

(3)官富二代。靠著父輩的資源,隨便干點啥都賺大錢,官三代和富三代我都見過;

(4)抓住房地產大發展紅利的人。離現在並不久遠,2012年以前,尤其是2008年4萬億投資之後那幾年,簡直是幹啥都賺錢,想賠錢都難,前些年經濟確實好,甚至媒體天天說「中國盛世」,做跟房子相關產業的人大多都能賺錢,比如開發商,包工頭,賣各種建材的,開裝潢公司的,開廣告公司的,房產中介,房產銷售代理公司,物業公司,這些行業賺錢容易,自然消費慾望強,隨之帶動了餐飲業和娛樂業(我就是靠著這個大背景創業成功的,並不是我能力有多強);

(5)自身確實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外人無法模仿。這種創業成功者基本都是技術天才(我認識有幾個搞計算機的在家開個工作室,一年賺幾百萬的);

(6)各種的撈偏門的。這個得有強大的關係背景,得有保護傘,定期交保護費,否則就是膽量很大的拚命三郎(這樣的大多數都沒有善終,就像西遊記里一樣,打死的都是沒有靠山的妖怪),一不留神就容易引起牢獄之災,普通人想做也做不了,沒那個條件,大多一個賺錢方式也維持不了幾年,但是利潤確實超級大;

(7)吃國外飯的。開留學移民中介,開外語培訓學校(大量的聘用外教,即使是菲律賓和非洲的,反正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開境外游旅行社的,把農民工送出國的出國勞務中介,反正就是可能沒有本地的關係背景,但是有海外的關係和背景,並且非常準確的抓住了國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和國內外信息的不對稱而大賺其錢;

(8)這幾年,抓住移動互聯網紅利的人。基本都在大城市,做手機APP的,做新媒體的,干軟體WEB網站外包的。

大家看完上面這幾點,估計能明白了,普通人所謂的階級提升:

(1)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能看清時勢,抓住時勢,時勢比你個人努力重要的多,古人云「時勢造英雄」「識時務者為俊傑」就是這麼回事兒;

(2)其次就是會讀書,有知識,百里挑一的人精,天才,搞的那套外人根本沒法複製,模仿,這樣才能攫取最大利潤,達到階級向上,其餘的也沒啥機會。

這跟你能花錢,能省錢有毛關係?

我認識的那些創業成功的富人,成功之前不是農民就是普通工薪族,花錢節省是必須的,他們當時想奢侈有那個閑錢和條件么

而創業成功後的幾年中,花錢會特別的奢侈,因為窮怕了,突然有錢了,會感覺特別新鮮,但是這樣過去幾年,就慢慢的習慣了,消費開始變得正常了,更願意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消費,而不是什麼都買貴的,看到什麼買什麼,就是暴發戶也是爆發的前幾年花錢特別的大手大腳,過了那個勁兒,大多也就回歸正常了。

我前幾天回老家,跟我們本地的房地產商二代吃飯,他就跟我說,現在我們本地的有錢人買豪宅的品味變了,他們公司以前開發的房產都是帶裝修和傢具的,前幾年流行的裝潢是把室內弄的跟歐洲古代的宮殿一樣,各種的奢華,大吊燈,壁爐,床都是帶金邊的,一切都是金燦燦的,目的是外人來家裡做客,能感受到他家多麼的氣派,有錢,說白了,買房子是給外人看的,炫耀的成分大於自住,更多的是為了顯示身份;

而現在呢,這樣的裝潢本地的富人不喜歡了——覺得太土老帽,喜歡北歐的極簡風和日本的禁慾風,顯得自己有生活品味,有知識,有見識,連我們本地的黑社會大哥都帶上眼鏡,開文化傳媒公司裝文化人了,出入外人都叫X總,而不是以前的x哥,這說明即使是土大款,也不希望在別人眼裡是土大款的形象;

以前的風格不像家,沒有家的感覺,住著不舒適,現在他們公司把設計師集體送到北京學習宜家風格那樣的裝潢和傢具配置去了,說白了——富人開始把家當成自己住的地方了

而且,裝逼方式升級了,你現在要是誇他們有品位,比誇他們有錢讓他們覺得高興。

還有,我們本地的富人近幾年冬天穿貂皮大衣的人都少多了,這可是最熱衷於穿貂的東北啊!人們更愛買國外大品牌修身的棉衣,買奢侈品,衣服和包包也不再喜歡那些恨不得都能看到的大品牌LOGO的款了。

這就是人從貧窮到暴富,從暴富到富裕的一個很正常的一個消費心理的進化而已,和什麼省錢,花錢有什麼關係?

可能有人就要問了,青嵐你說這句話很扯淡,那為什麼我認識的很多有錢人都說過這句話呢?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圈子裡的很多開公司的朋友都找過成功學的講師給員工做過培訓,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問過他們「你們找成功學講師給員工上課,你們自己相信成功學么」?

他們紛紛表示傻子才信(也是,在中國激烈的商海競爭中活下來的都是人精,怎麼會信這個),他們找講師給員工上課主要是有他們自己的算盤,主要就是為了洗腦

(1)激發員工對成功,金錢的慾望,努力賺錢為公司增添業績;

(2)成功學中讓人掙錢不要臉的那套理論,對於培訓銷售,業務人員很有用;

(3)一個浮躁的,對成功,金錢有慾望的人是比無欲無求,清心寡欲的人更容易受到老闆控制的,給點金錢上的小恩小惠,或者給他畫個大餅(比如:好好乾,將來讓你做XX職位),就能賣力的為公司和老闆賣命(自願加班,在公司睡的都大把,從這點看確實激發員工的鬥志),而且尤其是管理混亂的小公司,時不時的公司內部有派系鬥爭需要站隊,上演一下宮心計,渴望成功的人更容易被老闆收買當眼線;

(3)一般講課的最後,公司的創始人都會做一個總結,這個總結中一般都會講一下自己的創業史,反正真的假的摻和在一起說,怎麼神叨怎麼說,目的是造神,讓員工把公司老闆奉為奮鬥的楷模,神明,上帝,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這個對剛進社會沒啥社會經驗的學生超級有用)。

至於很多人聽過所謂的成功人士說這句話,他們更多的僅僅是想散發一下他們的優越感而已,進行地位壓制,製造地位地位低於他們的人的崇拜感,滿足其虛榮心

但是你記住,他們在自己的圈子裡是不會這麼說的,大家都懂得遊戲規則,你蒙誰啊?我以前認識一個趣味比較怪異的二代,他的一大愛好就是撬牆角,專門找有男朋友的女生下手,他的策略就是:

(1)先認識,聲明只是做普通朋友

這個階段幾乎不約出來吃飯,就單獨的微信,QQ網路聊天,非常的人畜無害,這時女生的男友即使知道女生跟這個二代聊天也沒法說什麼,畢竟只是聊天的朋友而已;

(2)時不時的向這個女生曬他收藏的東西,海外旅行,高檔餐廳和商務談判的的照片,隱性的灌輸「會花錢的人才能掙錢」這個觀念;

(3)前兩步成功的話,女生就會開始瞧不起現在的工薪族的男友(這時已經進入二代設的觀念圈套,得手是遲早的事兒),開始經常的因為消費觀念吵架;

(4)這時這個二代開始在微信,QQ當暖男,開始安慰她,但決口不提讓她分手跟自己的事兒,還盡量的說他男友的優點;

(5)女生這時會覺得這個二代很善解人意,沒有乘人之危,對二代開始產生好感,這時一般女生的男友都會感覺出來這一切的矛盾都是因為這個二代而起,開始更激烈的跟女生吵架,女生覺得男友不寬容,而且很low,憤而分手,投入二代的懷抱,二代不費吹灰之力就摧毀一段感情,得手,end。

但是呢,得手之後最多維持一周,二代就會把女生甩掉,因為人家看重的是這種掌控,操控他人人生的權力的快感

「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大家看完笑笑就好,千萬別當真,當真就是進入觀念陷阱,這就是有錢人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的一種地位壓制和洗腦方式而已,目的是神化自己。

有意思的是,搞傳銷的人也特愛說這句話(目的是讓你投錢到傳銷的項目中),這年頭不愛動腦的人真的特別容易吃大虧。

對於普通人來說,更別被這句話帶偏,你該怎麼活,就怎麼活;

你沒錢就省點花,工資少的時候,著重的提升自己,多給自己充電,多學專業知識;

別羨慕有錢人,別把有錢人無心的一句話當成聖旨來各種的分析;

把關注點多集中到自己的生活中,別太在意別人的言行,別讓別人的一句話影響自己的心態和生活;

把自己心靈變的強大起來,有主見,別人云亦云;

好好的提升自己並且有自己的想法才能過上好日子不被忽悠;

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也有屬於他們的煩惱,壓力並不一定比你少多少。

對於普通人的好消息是:

這年頭在天朝,忽忽悠悠,招搖撞騙,不上進的人太多,干實事,務實靠譜的人太少;

刷學歷的人太多,學知識的人太少;

所以你但凡是個愛思考靠譜上進的好青年,早晚都會有機會。

請記住:

不要浮躁,安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努力的提升自己;

不要被外界影響自己的心態,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過自己的日子;

讀書不能改變命運,但是知識仍舊可以改變命運;

去追求人生的幸福,而不是單純的追求財富。

最重要的是:

腦子要勤思考,遇事多問自己幾個問什麼,;

別讓別人操控你的人生,要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少交智商稅。

--------------------------------------------------------------------------------------------------------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qinglanus(有的文章獨家更新在公眾號),青嵐陪你在這艱難的人生之路一起成長,不定期的發布我對於這個社會的各種人生感悟,以下為二維碼,歡迎關註:


跟咪蒙的雞湯一樣毒,恕我直言,為了自己來收自媒體粉絲的智商稅。

張佳瑋公子在一個回答中曾經提到,「所有的自我提升,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努力學習和鍛煉身體。市面絕大多數標榜著自我提升的東西都是智商稅。」

莫泊桑曾經寫過一個短篇小說《項鏈》,小說中有一個愛慕虛榮卻又寒磣的女子,她借來別人的華貴項鏈,參加奢華的舞會,不幸弄丟。弄丟後花了從前的積蓄以及透支了未來十年的錢。在小說的末尾被告知項鏈是假的,結局令人啼笑皆非。

怒其不幸,哀其不爭。

換句話說,這是權貴對於中產及以下人民的一種洗腦。權貴大肆穿著奢侈品出席在公共場所,用豪車,豪宅,一身的LOGO彰顯著自己的權力與財富。

社會文化的形成絕大部分情況都是自上而下。

恩,舉兩個例子。

古時,皇帝愛小腳,民間的大腳女人便嫁不出去,於是被迫裹足。三寸金蓮也成了民間美女的標配,沒有一雙又長又尖的小腳,身材再婀娜多姿,臉蛋再沉魚落雁都說不上美女。洪武時,朱元璋心狠。馬皇后心善,救了無數臣子的性命,卻仍然遭受著歧視,在背地裡,不少人仍叫她馬大腳。

開元盛世時唐玄宗李隆基愛玉環,民間便唱起小曲,「生女莫悲,生男莫喜」,在互聯網時代,男女平等是正常而應當的。而這在男耕女織的農耕時期是十分荒謬的,因為一個家庭的健康男性越多,家庭收入總體來說便越高。

所謂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能賺錢其實是一種歪理。叔本華說,「一個真理先要被人嘲笑,再被人激烈地辯駁,最後才被當成顯然成立的道理。」而這種互聯網上為了10W+而10W+的文章,立意必定偏激。

咪蒙,羅振宇,李笑來之流當然是聰明人,他們用偏激的言論洗腦粉絲,製造一種中產及小康階層的焦慮症,以此來煽動粉絲購買自己推薦或者研發的產品。

在我看來,有些錢能省就省,譬如星巴克的咖啡,一杯30塊,偶爾去跟朋友或者寫稿去那兒還不錯。但是如果一天路過都去買一杯,對於大部分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個月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況且,類似的花銷還有很多。

在我看來四種錢不能省。

1、 健身的錢,一個好身體是一切的保障。

2、 買書的錢,一個kindle,或者紙質書也行。

3、 維持基本形象的錢,衣物不一定要輕奢主義,但簡單得體就必須的。

4、 花能夠節省時間的小錢,譬如,在樓下吃頓飯,可以免去一小時做飯的時間。當然,樂在其中就另說了。

所謂理財,往簡單了說,便是開源和節流。

開源與節流同等重要,我見過月入兩萬也能月光的朋友,也見過月薪五千還能存下不少的年輕人。

所以,別聽他們瞎忽悠,他們心懷叵測地盯著你們的錢包呢。

年輕人啊,好好理財才能等風來。


http://weixin.qq.com/r/kS24oPHEBax6rbXD93iD (二維碼自動識別)

目前創作重心已移步公眾號:暢先生說(ID:betterlife2019)(公眾號可見個人微信)公眾號福利1.公眾號後台回復「辭彙」可獲得美國國家語料庫的最高頻2W辭彙。2.公眾號後台回復「大學」獲取來自頂尖法學院學長的建議,迷茫的大學生必看。

在拼盡全力與世界交手的同時,也請你好好地對待自己。我在這裡等你來。


這句話我研究了至少5年!!!!

有四個觀點,不喜歡看解析可以直接翻到最後。

1.自己的消費觀

我大學時伙食費是一個月1000,自己還保證每個學期跨省旅遊一次。雖然平時偶爾有兼職補貼,但是還是很窮。平時吃飯都是校園裡八元,十元一頓的外賣。不太敢跟朋友出去外面吃,因為外面的飯館AA制下來至少也要30+。淘寶,我也是不敢逛的,讀書年代淘寶買的東西沒有一件單價超過100的

現在畢業後,一個人住,每天晚上都是一個人在外面吃,基本上每頓都是20+,偶爾有朋友約吃飯也是說走就走,無論吃什麼都沒所謂,反正最後AA制下來也不會超過100,並沒有什麼經濟壓力。也會偶爾逛逛淘寶,基本上300以下的東西可以無思考的購買了。

我大學很節約,現在很浪費嗎?

並不是的,我還是原來的我,我的消費觀念依然沒有改變。只不過因為現在自己賺錢了,有工資了,我可以花的比較自由比較瀟洒罷了。

因此

我的消費觀念並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因為現在「可支配的金錢」多了。

2.一個叔叔

我認識一個叔叔,身家上億。他的經典名言就是:「會花才會賺」。我一直很想跟他學習,所以經常研究這句話。的確,這個叔叔很會享受,家中四五部車,去過二三十個國家,家裡也都是奢侈品。

我曾經以為這個叔叔是因為「會花錢才能賺錢」,漸漸的,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發現我錯了,叔叔是因為「會賺錢才敢花錢」。原理跟我大學和現在的消費一樣。正因為我工作後有工資了,我才敢增加自己的消費,才敢花錢花的稍微自由些。叔叔也一樣,正因為他有錢,在他的能力範圍內可以輕鬆的負擔起這些消費,所以他才敢如此任性的花錢!

會花才會賺嗎?

不是的

應該是會賺才敢花

3.花在什麼地方?

叔叔將「會花才會賺」當成名言是有道理的

我做生意崇尚的是「無本起利」,像現在我做公眾號,我沒有花一分錢用於推廣,有時候明明有新的想法,明明知道只要投資一點錢會有更大的回報,卻因為不捨得投資而沒有執行。所以我的生意做不大,賺不到錢。

這不是一個好習慣

像我父親那一代人,出來創業,大部分人都是負債經營。我爸年輕時,剛做生意的時候,每個月都要做六七個小時的車趕回老家,將銀行貸款還清,然後馬上又貸錢出來做生意(因為老家的銀行有熟人,才借的到錢)。我聽過不少長輩的創業經,很多長輩都有一個觀點:「錢要流動起來才叫做錢,存銀行的錢是沒意義的」

所以,我認為,所謂「會花錢才懂得賺錢」中的「花錢」不是指「自我消費」,而是指「投資」,只有將錢用於投資,錢才能生錢,才能賺更多的錢。

但是現在很多人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明明沒有這個消費水平,卻打腫臉充胖子。明明沒有錢,卻因為攀比心理,去購買所謂的奢侈品。「裸貸」為何如此盛行,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4.我們應該怎麼做?

很多人都只是普通的辦公室職員,沒有做生意,那麼該如何投資呢?

我的建議是:「投資脖子以上的部分」

首先,我們要知道:知識不是免費的。我們去上學,學校會收學費。我們去補課,老師會受家教費,我們去培訓中心,培訓中心同樣要收錢。我身邊有太多的人因為不願意為知識買單,而無法提升自我。例如,有些人明明知道這個課程有用,卻心疼那一點小錢,不敢報名。

這個其實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中國是個山寨王國。知識產權在中國是最不值錢的,我們從小習慣性的買盜版書,買盜版碟,上網免費學習知識。所以我們不會有「花錢買知識」的心態。這種想法很正常的。

但是,這也是不對的。

花錢應該花在「投資大腦的部分」,而不是「奢侈的消費」

總得來說,關於這句話,我有四點看法

1.在消費觀不變的前提下,花多少錢跟掙多少錢密切相關

2.人不是因為「會花錢才會賺錢」,而是因為「會賺錢才敢花錢」

3.錢要花在「投資」,而不是「消費」

4.把錢投資在脖子以上的部位,是永遠不會錯的

如果贊同我的觀點,希望能點個贊,讓我知道。

畢竟在知乎這種非盈利的平台,贊能讓自己感到開心,感到有成就感罷了。感謝大家

希望大家做個有禮貌的人

不喜輕噴。

最後,介紹一下自己的公眾號,以一個已經畢業的師兄的角度,建議大家如何過好大學時光。

內容以乾貨為主,主要為自我提升/求職面試/兼職創業項目。喜歡我這種文章風格的可以花幾秒關注。

圖片經常變成二維碼識別,我就不放圖了,公眾號名字是:畢業不等於失業,id:bybdysy


節約是對的,但是把節約當成致富手段是錯的。


我有個朋友早年說要和我一起玩夢幻西遊。

我玩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建號練級一路打下去。

他第一反應是上藏寶閣買了個500的號。

我說你至於嗎。

然後玩了一個星期不到,我玩不動了。

他開始帶我,我又玩了爽快的一個月。

我說玩不動了,他說他也不想玩了。

然後他就把號600塊錢賣了。

我的號一毛不值。

從這件事上完全粉碎了我的三觀,

我如果是打工思維,他直接是資本思維了。

看起來他花了錢,我花了時間。

但是他玩的比我爽,還掙的比我多。

突然就明白了很多所謂社會規律。

詞語淺顯,不知道幫題主悟道了沒。


有的話,我跟你說,聽聽就行了,別當真。

我這個職業,導致我接觸富二代機會非常多。

我學生A,我不知道她家多有錢,但是17歲年紀戴個Dior太陽鏡,然後這種年紀的孩子的特點就是出過國家裡條件好之後,雖然自己一毛錢都沒賺到過,但是會很「優雅」地把父母那裡聽到的隻言片語傳達給你然後試圖影響你三觀。

沒定力的人就會被牽著鼻子走,幸好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屌絲。

比如,有一次我很興奮跟她說我最近改了一個備課方法,怎麼怎麼有意思。

她很不以為然,說,老師,你怎麼不換個工作,你這個工作才賺這麼點錢,你研究這些有什麼意思? 你看我們家認識一個司機,起點低,但是給領導開車,特別有眼力見,現在手裡很多資源,領導很器重他。(這橋段我熟悉,某最近惹事兒藝人的老婆的前夫)

這種學生最愛在我面前用這些詞:格局,平台。意思就是他們圈子不一樣,資源豐富,能搞大事兒

是不是真的能搞出大事兒呢?某學生家裡親戚擁有的產業,被成都一個知名商場租了下來,家裡真的不缺錢。然後她這叔叔為了證明自己實力,跑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修別墅,用的各種高端材料,結果賣都賣不出去,差點抑鬱。

好,這是有錢人的案例。

沒太多錢的人,也神奇的擁有這種價值觀,比如我媽。有次這句話在電視里出現,那電視劇裡面的媽帶著少爺去買勞力士買高級皮鞋,甚至教他抽煙,就是為了刺激他賺錢的慾望,我媽看了就會很贊同。

但是,關鍵點就是:你要懂怎麼賺錢才是啊

這個會花錢和懂賺錢沒有任何邏輯關係。本身這句話就是一個陷阱。

我媽很會花錢的,我們第一個房子90年代初期買的,總價6萬多,我媽捨得用4萬多來裝修,一個小戶型,還非要給你放個巨大的真皮沙發和當時價值不菲的櫃式空調。

她的第一部手機是諾基亞,96年,花了1萬多。她說做生意要用。

而且覺得我幾個月見她一次不容易,就想補償我,每年我來成都就跟我說:不用坐公交,打的就好了。

導致我到了高中還經常坐公交迷糊,坐到終點站然後又返回來。

唱一首歌10元錢的時代,她也會帶我這個小學生去唱卡拉OK。

每晚在成都就基本沒在家吃過,必定各種館子吃。硬生生把我這個瘦子吃成個胖子。還經常問我要不要吃海鮮,她覺得人生就是要多嘗試。我每次都說我不吃,我吃不來那個味道。

90年代成都貴的酒樓比如她帶客戶去吃了就會回家問我要不要去,我都說不用。我小地方來的人,我去了那種場合我也覺得奇怪,而且我明明就是個小孩。

她也去酒吧玩兒,然後回來跟我說裡面什麼奇怪的玩意兒。但是我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去過酒吧。

我媽98年就開始去健身,那個時候那個健身房挺好,李伯清拍點什麼東西也去那個健身房,成都本地主持人也在裡面。所以我2000年就被她拉去健身了一個月。

她就是賺點就花掉,買東西一定要買貴的,她相信價格一定是價值體現,基本不存錢也不關心理財,別人叫她投什麼股票她就投,全部虧光。

結果我高三那年她得了病,所有生意全部丟掉,一年沒怎麼工作,然後我們的生活開始產生很大變化。

首先是我媽家裡人覺得我跟我爸斷絕了關係給她們增加了經濟負擔(單親小孩就這樣了,到哪兒都是拖油瓶)

我為了不讓我媽覺得我是個」負擔「,為了找房子耽誤了高二最重要的複習階段,不斷找便宜的房子,租過50年代的破房子,才200一個月,兩室一廳,清水,經常樓下狂敲門說再不去他家看廁所漏水明天就要整死我,我一個人住,我媽幾個月回來一次,17歲,根本不敢開門。

還進過小偷,發現租房裡空無一物,什麼都沒有偷。

後來住進學校旁邊體委宿舍,三室一廳的老房子,在工地旁邊,才300元,我睡鋼絲床。

高三一年渾渾噩噩,被這些破事兒影響,沒怎麼學習,經常化學考試考到烴的衍生物就放棄(這一章節我正好從我爸家搬出找房子沒怎麼學),直接這部分白卷,交給化學老師,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出教室。

他跑出來問我為啥不寫完,

我說寫不來,然後頭都不回就走了。

這一年,只考上了211而已,和自己真正想要的頂尖大學一輩子錯過。

如果你以為這樣就完了,那你太simple, 太naive.

貧困這個玩意兒導致我選了個師範作為提前批,因為我想學費才4000,每個月幾十的補助,我媽媽應該不會嫌棄我,突然放棄供我上大學。

所以,她各種節約我都忍了。

比如,我從重慶回成都,坐大巴只要70,我閨蜜有一次在我身邊聽到我和我媽的對話

我:媽我國慶節想回家

我媽:太貴了,別回來 (我當時閨蜜的表情,難以形容)

大一每個月給我300. 後來看見我表妹都是500,她才勉為其難給了500. 我超級節約,這錢我能省下來一些。有一次為了買個300的羽絨服和我閨蜜吵了一架。她一直說這件好漂亮啊,外貿貨好洋氣啊,我買了就後悔了,跟她說我一個月才500,幹嘛買300的衣服。

她說了一句:你看多漂亮啊,可以給你孩子穿,當個傳家寶

老子居然安靜下來,安然接受了她這個」傳家寶「的安排。 這個衣服一直穿到現在,10多年了還在穿。

人窮了之後,你就會學到很多東西。

比如我媽體重就開始飆升,為了小事兒會亂髮脾氣,生怕我多找一天工作,很嚴肅地勸我」找不到合適的就去端盤子「

體重飆升的結果就是又的了新的重病,幾年前送入重症監護室,用的葯每瓶2000多。一個多月醫生都不讓吃東西,也不能喝水,只能輸液,最多用點棉簽沾水到她嘴上。後來人瘦了一大截,直到現在都要每年做檢查。

窮,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她搭上了90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的便車,但是並沒有增長自己理財和賺錢的技能。她那個時代很多成都本地做生意的朋友皆是如此。到了2000年,年紀大了,觀念舊了,關係斷了,就被時代狠狠摔下,而這個時候各種病都開始接踵而至。

我看到了她人生的很多過程,我會不斷反思我自己的人生,所以我quora上面關於life advice的簽名如下

我小時候本來就不喜歡亂花錢,一個學期也不會買什麼衣服。

但是經歷了這些事情,我開始」變本加厲「。

比如,我2010年出差重慶知名的南開中學,為他們和8中的聯合托福項目培訓閱讀寫作,到的第一天我們總監說她在三峽廣場的星巴克等我,我根本不知道是哪個星巴克,又下著大雨,我找到她的時候,我那雙達芙妮100多的皮鞋張了口。後來我找了個鞋匠花了幾元補好。發現下雨可能沒法穿,我於是去街邊的達芙妮去買了雙100多的球鞋。那雙鞋,我穿了一個暑假,我覺得好軟,因為我每天帶著14寸的HP大電腦爬坡山坎,還有一堆巨大的托福書,只有穿這鞋的時候才覺得舒服。

由於重慶夏季多雨,每天雖然只上半天,但是當時很怕給學校丟臉,我會去沙坪壩那兩個KFC從中午備課到晚上,中間想上廁所很怕別人偷我電腦,我會背著電腦去上廁所出來繼續備課。

那個夏天,培訓學校每個月給我3000多,我托福考試花了自己1500多,然後剩下的錢買床單之類生活用品所剩無幾。中間用刀子削書把左大腿捅了一個洞,第二天要上課所以用衛生紙堵了沒去看醫生,從6月底去,到7月下旬回成都,這個瘢痕越來越大,紫紅色,才想到去省醫院,把剩下的1000花掉把瘢痕注射麻醉劑整塊挖出來和放療(醫生說免得又長大了)。

回來後我還是不改節約的本色。

有人問月薪上萬什麼體驗,體驗就是喝奶茶終於不用猶豫不決然後放棄了

我在萬達看過很多次ipad, 一直到現在我也沒有ipad,那個老闆都認識我了,說:你又來看啊

衣服我不買網上,我怕我穿不了,一般我自己去商場,會看很多次,看到它消失。

然後我現在比原來好了,我接受了5折的衣服,原來是必須買3折。所以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很多同事以為我是品位有問題,我有一次穿了件我們老小區打的褲子,她們就嬉笑著說:哎呀,你還穿羊毛褲子

我沒開腔,什麼狗屁羊毛,這是我小區找個阿姨打的普通布料,60元一條。就在我們小區菜市場旁邊,那阿姨做褲子生意不好,現在改賣豬肉了。

我根本不在意任何人的眼光。

我經歷過了,我知道,一個人沒本事賺錢,居然還不節約是什麼後果。

你不節約,你的人生就是飛速下降,跌入深淵。不是說你今天吃不上飯的問題,是你親人的關係,健康,甚至生命。

剛才我跟我媽說戶口的問題,我不知道為什麼她眼神突然閃動,我了解我媽,知道又有事兒。

下樓我倆在馬路邊,我媽說,你外婆癌症切除的地方旁邊又長了2個包起來,只是比上次光滑一些,然後我媽就開始談怎麼樣讓老人走的舒服一些,前幾年我媽就跟我外婆商量好,去老家為外婆買了墓地,自從我舅舅癌症過世,我媽就在那邊為他買好了墓地,外婆的墓地就在他旁邊,她甚至想一股腦把我們幾個人的全部買了,因為怕以後沒位置了(我不准她這麼做,後來她發現她也搞不定這事兒,因為老家那邊那群人要賺錢,怕墓地以後飛漲,根本不准她提前買好那幾個位置)

我覺得,如果你節約,至少你在生老病死突然襲來的時候,你有能力給親人和自己多一些的選擇,而不是走的時候都走的不開心,就像我舅舅一樣。

你真的以為一些醫院是因為病人多所以跟你說要等4個月讓你去其他醫院?

你知不知道當你有錢的時候,你其實有更多的選擇,它甚至可以幫你救你親人的生命。

你既然沒有更多的賺錢能力,你幹嘛不平時多節省一些?為自己多留一些尊嚴。

今天下午,我和學生上課,我說,你知道不知道汪涵那個保護語言的新聞出來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我說:我關注的不是語言,而是他說他到了40,想走之前給這個世界留一些東西。

我說:40歲真是一個轉折點。雖然我不喜歡邏輯思維,我就只看過5分鐘後來就沒看過,但是我有看過一次對羅胖的採訪,他說之所以想做視頻是因為自己到了40,開始考慮死亡,覺得自己還一事無成。

所以我跟學生重複我觀點:你覺得那些辭彙是不是很可怕,比如50 」知天命「! 每次我想到這個」知天命「就不寒而慄。

如果我這個屌絲,這個草根,沒有在工作最初幾年對自己發狠節約,我40歲的時候,就算我想做點什麼?我哪兒來的資本?

我沒有別人那麼大本事要去保護語言或者是去做成一個影響力巨大的自媒體。我更多的是想,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能不能用一些經歷,一些東西,稍微減輕這些年我曾經給自己帶來的傷痛?

我需要錢去實現一些東西。

我之前說過,我理想的老公一直是某人。他幾年前很認真跟我說過一些話,有一些是重複說過的。

他說:「我跟你說哦,你不要去想一些別人跟你講的狗屁大道理,你給我記住一句話,你要做個有錢的老年人。你後面的人生都要以這個為目標奮鬥。」

後來,人生中每每遇到一些事情,我會去不斷回想他那些話,我會越來越贊同他觀點。儘管他身在美國,美國這個社會就是一個赤裸裸的金錢社會,但是你以為我們國家就是socialist society嗎?

那些以為人生永遠風平浪靜一馬平川的人,只是還沒有進入他們自己的輪迴罷了

有句話,其實有點cliche, 但是我很信:

Life is fair, because it"s unfair to everyone.

P.S.: 我平時喜歡關評論,就是因為我是個強迫症,看見別人評論不回復就不爽。現在針對某些嘴巴特別毒的統一回復:

1. @李暘 「這種觀點也有人支持我也是開眼了。不過看了答主個人介紹里的文字,我明白了……你開心就好。 」

我不知道你明白了什麼,我的確是做培訓的,但是我估計你從來沒考過托福雅思,也沒了解過這種一對一培訓的價格,這種高端英語培訓的學生很挑老師,因為價格不便宜,你以為我講點家裡的屁事兒人家就會拿著父母辛苦賺來的錢來找我培訓?我問過找我的本地學生,他們無一例外是因為看了我專門針對托福雅思的帖子來找我的。我如果今天要賺錢,我就發托福雅思貼,而不是這種life advice。 而且,你搞清楚,我是實體培訓,而且大部分是一對一培訓,所以關注這個帖子的目標客戶少的可憐,我也沒有公眾號和任何網路課程,我更不像你在做網路做推廣。對了,你是不是該給我推廣費呢。

2. @程承 @LaTulipeNoire 你不是精神病科醫生,尤其前面實名的人,我保留我起訴的權利。你可以百度「誹謗」。

3. @小娟 @張之乎 @海龍王 @周淶卿 @藍貓的姐姐 建議看看我其他帖子再噴,我在四川三級城市讀的國家級重點,小升初分數是全班第一(語文數學200分我拿了192分外加5分加分一共197分),中考我考上本校分數690多分。我們年級一共300多人,5個理科班,一個文科班,出了四川省文科狀元,幾乎全部靠成績錄取,我690多的分數在這種集體中不算什麼,而且隨時被我同學秒成渣,因為我們班上有人暑假自學了三年的理科書上課只睡覺也考上了清華。

在我們這種學校,或者你去問問成都最好的那幾所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我都有跟他們聊過,的確他們看不上211,因為眼裡只有最頂尖那幾所。而且成都最好那個中學裡的學生也跟我說過,他們班學神經常10點多才來學校,打打籃球,貌似不怎麼讀書也能上清華北大,因為這種環境裡面全靠自學,老師不怎麼管。要不我怎麼會高三每天不上早自習,高考前三天曠課自己複習呢?沒有老師會來懲罰我的,我們班主任只是說過我,然後她沒辦法,我高三和爸爸斷絕關係,我媽在成都回來不了,我一個人,她知道我家庭情況,所以每次家長座談會沒人參加她也只能吐槽我而已,拿我沒辦法就放棄我,就這樣。

所以,我沒有宣揚什麼不用功讀書就能上211的概念,你基礎好的時候的確是可以一輩子吃這個基礎的,我打基礎的事情其他帖子也提到過,比如我們學校聽寫要聽寫單詞的四項,包括音標詞性意思和拼寫,錯了就要懲罰,比如抄寫音標,所以我後來英語聽力從專八到托福都是裸考,這個我怕是四川省其他中學不會做的吧。那我浪費高三一年你覺得我能不能上211?再加上我其他帖子也提過我高考前最後一個月終於聽了我媽的話去補了物理,老師靠譜,拉了我物理一把。

所以不是我今天要炫耀我怎麼樣,我只是陳述我對自己失望的事實。在當時那種環境裡面,我的確就是班上一個學渣,是被歧視對象。而這樣一個基礎,的確渾渾噩噩是可以考上211的。我就跟你舉個栗子,愛情公寓裡面某女演員,就是我同年級同學,她高中有一年出去拍戲去了,回來考試,高考成績在我們年級很差,但是放到中國傳媒就沒有問題了。我們高考那一年基本全年級都能上211和985,只有個別因為高考前填志願,志願過高只好重讀。

在那個沒有擴招的年代,那個窮的只能通過高考上位的爛地方,我們的確目標給自己設置的很高,沒有錯啊(你要說這種學校的孩子好高騖遠我也沒辦法,畢竟我們全省就幾所這種頂級學校)。我也從來沒有歧視過非211和非985的孩子啊,你如果過去不努力,那麼你現在該做的就是努力而不是不斷刷知乎去吐槽比你努力的人,你想想我的話再噴我。

4. @含青 我寫的清清楚楚的三峽廣場,你要問我「三峽機場哪兒來的星巴克」 @周小銘 你非要堅持三峽廣場那一年沒有星巴克那你就堅持咯。或者你要研究一下這個課題也可以「論重慶三峽廣場星巴克的前世今生」。所不定能填補你寡淡的人生。

5. @SP fan :「 你那個quora回答,指控醫生因受賄而改變疾病診斷,這是違反醫生基本職業道德的做法,也是你空想出來的,不了解中國的人看到這個回答會產生什麼影響,你自己很清楚,你迎合什麼你自己也清楚。你有被迫害妄想症,建議就醫。 」

首先,你沒有任何根據就說別人是「空想」,而且我也沒有「指控」誰。我很少在知乎談醫療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目前只能靠科技進步,天天吐槽和討論沒有卵用。我的學生家長包括華西醫院前院長,二醫院主治醫生,三醫院領導,。。。也有一大堆學生是商人家庭,通過關係看過病,價格醫院我沒提,但是我很清楚是哪個醫院的人,收了多少錢。我沒有指控任何具體醫院和人,我也沒有吐槽所有醫生。我一直跟我學生說,中國的醫生和病人都是體制的犧牲品,我也曾經教過三個大班,都是華西的牙科學生,醫生,護士。我很心疼他們,每天很累還要下班進修,家裡也有老人孩子要照料,但是因為體制問題沒法得到應該有的一些東西,我也心疼跟我一樣的病人家屬,因為體制的問題被醫院拒之門外。但是我更加清楚醫療問題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解決了。

我迎合了誰?我一個草根,我這個帖子跟我教的東西一點關係也沒有。你意思我迎合了那些討厭醫院的人?我做這事兒我多賺了一毛錢?

說別人精神有問題的人,不用去看醫生,醫生治不好你這種惡毒的心理。

6. 有一些勸我不要只會節約不知道賺錢的人,你可能遠遠低估了我這些年的努力和我目前的年薪哦。目前節約是為了提前退休財務自由。我有我的打算和安排,你別沒了解別人之前先把別人當白痴。你先達到我的年薪再來教別人怎麼正確對待金錢。

其他送我雞湯的,我就不@, 我真誠感謝,我覺得你們不像上面這些人,而是想讓我開心一些。只是我一直跟學生說,我很相信Biosociology,我覺得人就是動物,在特定環境下做出的任何行為都是極為符合他們生存的,而每個環境充滿各種不斷變化的因素,這是沒有在這個環境下的人無法理解的。所以我越來越相信:不要聽身邊人說的,他沒有經歷過你經歷過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對自己 的抉擇。而我之前屢次犯錯就是因為不相信自己。(當然我無法保證自己每次抉擇正確,但是當時那個環境,以及我的年紀我的教育,也許這個抉擇就是最適合我的)

這個帖子只是分享我的一些體驗,沒有說要宣揚任何觀點。一個有成熟三觀的人不可能看別人寫的東西就立馬改變自己的三觀。你贊同你就點贊,你不贊同也沒必要毒舌,浪費的是你的時間,這個時間你本來可以利用來追求更多的幸福。

我也沒有要通過這個帖子招生的意願,因為我培訓的東西的目標客戶應該在托福雅思帖子里,我之前所有學生都來自那種帖子,所以那種以為我到處借自己經歷招學生的人,你可能真的不了解我,當然你也不屑於了解。

我沒公眾號和網路課程,只在成都做實體,大部分學生成都本地的,跨區域的我都會勸他們盡量選本地培訓。

我只招出國留學類學生,那麼你覺得這個帖子里能有幾個這種人?其他英語類別我不教。有的人不懂,其實都是英語,但是專業人做專業的事情,根本不能跨領域,跨領域,像我這種負責的人,每次跨一個領域就會花一年時間重新備課(而要真正做成熟做好要三年),你看看我怎麼回復這群噴我的鍵盤俠就知道我平時做事多麼認真,這會把我累死。所以我不跨領域。我很尊重教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商務英語,面試培訓的英語老師們,他們擅長的我不擅長。所以托福雅思SAT以外的請不要來加我微信,我怕誤人子弟。我的原則就是收了別人錢一定要出效果,否則我就提前退費或者根本不收。

昨天是突然停氣,沒法洗澡,本人是不洗澡沒法睡覺星人,所以看到有人邀請就寫了這個帖子,也沒想到這麼多點贊的。支持我的是多數。謝謝你們的評論,問我快樂不快樂? 人生大部分的確是痛苦,會有小快樂,小快樂在痛苦裡顯得那麼彌足珍貴,更能讓人一輩子不斷回味。

至於苦行僧的生活,這幾位同學你沒有真正了解印度苦行僧,建議和我一樣看看紀錄片和百度一下,甚至讀一下印度的歷史和geopolitics,我覺得超級有趣的。如果不是覺得印度有點危險,我還真想一個人去旅行。你覺得人家苦,人家自己也許很滿足呢?畢竟,Maslow的需求金字塔的頂端,並不是物質,而是自我實現。這也是我從小到大的終極目標。

又關閉評論了,最近買房子貸款沒怎麼上課,有點空閑,之前很多人老說我關閉評論,所以暫時放開了幾次,但是評論依舊讓我失望,今天要跑醫院和銀行,不想再看更多評論。想要繼續支持我並且評論的人,可以上quora,那上面工作人士居多,所以我開放了評論,請不要私信我,我精力有限。我老了,而且性格不好,不是一個喜歡交朋友的人,我喜歡自己和自己相處。


我的觀念一直是:

能掙能花是生財有道

能掙不花是勤儉持家

不掙能花那是真敗家


這個問題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應該是個分段函數。可能在月入2萬以內,精密支出管理是更好的策略;月入在2萬以上,計算投入產出比更合理——2萬是假定數字,不同城市消費水平不一樣。區分關鍵是「抗風險水平」,抗風險能力低,要控制支出絕對值,只考慮現金均衡,抗風險能力強,可關注效費比,比如考慮財產問題——類似打遊戲的時候,前期多出一個獸族步兵就可能資源枯竭,必須精密計算兵種配置。在後期就要適時果斷暴兵。


很多雞湯文愛宣揚:會花錢才會賺錢、存錢不如存技能。這種論調很受讀者歡迎,因為世界上會花錢的人、月光族要遠遠大於會存錢的人。這種文章可以適當讓大家減輕一些亂花錢的內疚感。

有一次,我有位女友就興沖沖地發一篇呼籲年輕人不要存錢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稱他不再摳摳搜搜地省錢以後,一年之後不僅沒有比以前更窮,賺錢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云云。女友對我說,我覺得他說的好對。我堅定地說,不對。

這種文真是對小年輕的誤導啊,我敢保證,如果每個月把錢花光光,欠一屁股卡債,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次年只會過得更窮更悲慘。

那種花了錢能變得更會賺錢的人,是因為原來就是有能力肯努力且運氣好。可是把錢花光,並不意味大多數人的能力、運氣和努力程度就會因此而改變。你非要認為你會是那百分之五的人,我也沒辦法。

會花錢才會賺錢?這句話,很大程度上被人們誤讀了。

有些作者認為應該租更好的房子、下更貴的館子、穿更高極的衣服,因為對物質的渴望與追求,會促使你保有對賺錢的熱切與動機。是的,我承認做一件事動機很重要。然而在賺錢這件事上,除了四大皆空的出家人,試問誰會沒有動機?只是大多數人空有動機,沒有行動力,或者有行動力卻欠缺賺錢能力、機遇、運氣。

其實我認為這裡的「會花錢」應該是指擅長花錢,而不是指愛花錢。兩者的區別就比如會唱歌和愛唱歌,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什麼是擅長花錢?就是把自己有限的錢,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投入到回報率最高的地方。打個比方:比如近十年,把錢花在買一套房,就是擅長花錢。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是不知道買房會賺錢。而是存錢的速度永遠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前幾天有位作者說,他剛工作的時候,廣州的房價一平方1900,可是他交不出幾萬塊錢的首期,只能眼睜睜地和這樣低廉的房價失之交臂。過了幾年,當他存夠了20萬的時候,首期變成40萬,當他存夠40萬的時候,首期變成100萬……真的很替他惋惜,房價1900的時候,他的月薪是5000,收入秒殺了當時百分之九十的小白領,他說沒存下更多錢是因為當年太追求生活品質。

而他是在圈中已經算是有一定知名度且很努力的作者了。可是有什麼用,十多年的勤奮工作加寫作的所得,追不上北上廣一套房的漲幅。如果當初他願意多存一點,花錢的眼光狠准一點,也不需在如今各種追悔。

所以,會存錢,才會賺錢。因為有足夠閑錢,你才能有準備地等風來,才能在下一次出現投資賺錢的機遇的時候,氣定神閑地為自己買一隻會下蛋的母雞。那些擁有很多母雞的人,永遠讓只能靠自己賺錢的人望塵莫及。

再來說,存錢不如存技能

存技能不是不對,只是,我想說,如果你沒有錢,你根本很難去學習到讓你賺到更多錢的技能。因為獲得技能不是不需要代價的,技能是要用時間和金錢去換。

有一次有一個網友給我留言,他說:我很厭倦我目前的工作,每天簡單枯燥的忙碌,這份工作既不能讓我學習到東西,又不能讓我賺到更多的錢,我該怎麼辦?

我建議他利用業餘時間多學一項技能,以便有資本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

然而他說,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回家洗個澡就下半夜了,連娛樂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有時間學習。

我很無語。我也不知道要他怎麼辦才好。因為沒有好技能,所以找不到好的工作,因為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存不下錢,因為存不下錢就不敢辭職不工作,因為不敢辭職,就沒有時間去學更好的技能。於是生命陷入一個死結。

所以你會發現,沒有錢就等於沒時間,沒錢沒有時間就不可能存到什麼新技能。

人人都知道:存錢不如存技能。可你說,這年頭學什麼能賺錢技能不要錢?俯卧撐嗎?對了,學英語、學烘焙之類是可以在家自學。可是,那些能夠自學的技能,要麼是在勞動市場上相對廉價,要麼是要你付出更多艱苦、時間、走更多彎路為代價的。這錢不該省啊。

所以各位,存錢是會賺錢的起跑線。好好存錢吧!

轉載請標註:魯西西,微信公眾號:luxixi2016


節約的人真的富不了嗎?答案是:真的未必。但前提是,你要學會真正的節儉。

很多人可能把「節儉」和「省錢」兩件事等同了起來,認為所謂的節儉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這種想法未免有一點片面。在有的人眼中,還存在一種比較理性和科學的節儉,它不僅包含了省錢,還有科學的選擇和計劃,它就是鬍子主義。

一位美國男性在20多歲時就做了一個決定:要在30歲之前攢夠一輩子需要的錢,然後不再為了生存而工作。然後他真的這樣做了。

Peter Adeney今年41歲,卻已經過了11年的退休生活。他們一家人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兒子,全家每年的開銷是2萬5千美元左右。他表示他們存款理財,產生持續的收入,同時用有計劃的方式花錢,預計就這樣過完一生。

Peter Adeney一家人每3個月在全球範圍內長途旅行一次,在每一個地方像當地人一樣居住很久;他們運動、做手工、種植花草,培養各種各樣的愛好。但他又不僅僅是一個退休的中年男人——因為近年來,他成為了一個「生活方式領袖」。

2011年,他開辦了一個叫做MMM(Mr. Money Mustache)的網站,開始宣揚他自創的「鬍子主義」(Mustachianism)生活哲學,它提倡的是通過詳細的計算,得出一輩子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然後通過多種方式儘快積累財富,最後儘早退休,嚴格按照計劃花錢,享受自由的幸福人生。網站上,他提出了各種實際可操作的方法,帶領其他人走上鬍子主義的生活道路。

從網站上線開始,他吸引了CNN、福布斯、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等媒體的先後報道。現在,他創辦的的網站每個月有75萬獨立訪客、論壇上有超過一百萬個帖子。在他所居住的小鎮,不時有信徒前來拜訪,他們聚集在Peter居住的小鎮公園裡,穿著統一的Mustachianism制服,在一起散步、聊天。這些追隨者往往是一些高學歷的中年人,以男性居多,遵循著Mr. Money Mustache的生活方式。

他覺得這種感覺很好。這和十幾年的處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退休前,他曾經想影響公司同事選擇和他同樣的生活方式,為此製作了PPT向大家宣講,結果只有10個人來聽那次分享。「以前,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人聽我說話,但在網路上,每個人都聽我的。」

那麼,他提倡的這一套「能夠讓人在30歲之前就退休」的「鬍子主義」生活方式,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它真的可取么?今天的文章不代表KY的觀點,只是為了向大家介紹一種新的聲音——

30歲退休,是為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

為了實現早日退休,首要任務是存夠錢。這對Peter來說並非難事。

在母親和兄弟姐妹的描述中,Peter從小就喜歡近乎刻板地存錢,幾乎從來不亂花。家庭對他的教育也起了一定作用:在Peter小的時候,他每割草半英畝,就能獲得5美元的獎勵。他把這些錢都存了起來。到現在,他仍然遵從這樣的信條:每一個百萬富翁的收入都是從10美元開始的。

20多歲的時候,他遇到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Simi,在退休之前,兩人都是軟體工程師,他們在消費方面的理性驚人地一致。2002年,在決定要生養一個孩子後,他們達成了提前退休的一致想法,希望能夠在孩子出世後,用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撫養Ta。

Peter估算出,每一筆存款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能產生4%的回報,因此,只要有一筆相當於年度開銷25倍的資金,就可以宣布退休了。他進而得出結論:如果想要30歲結束工作,他們需要擁有60萬美元存款和一棟價值20萬、沒有貸款的房子,這樣就能夠支持退休之後每年約2萬4千美元的開銷。

他們的目標在三年的時間裡就實現了。「我們達到了這個神奇的數字,然後就宣布退休了。」

退休前,Peter的最後一份工作是在思科公司寫代碼,每年有七萬多美元的收入,此前,他們也已經有一些存款。當Peter告訴同事們自己提前退休的想法,並建議對方也這麼做的時候,同事們都說:「嗯,挺好。不過我有三個孩子。」「但我喜歡騎馬。」然後,繼續保持高額的消費,不斷用工資來償還負債。——在Peter看來,如果抱著這樣的念頭,將永遠無法實現退休。

「退休計劃不是一個類似『某一天』、『永不可能』或『等我65歲的時候』這樣的模糊、空洞的概念。你可以實現退休的時間只取決於一樣東西:你的開支。」

Peter說,很多人都在嘴上說著「財務自由」,認為那應該是在一個很老的年紀,擁有數百萬美金的積蓄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其實,財務自由的意思是你的生活開支能夠由非工作收入來負擔。他認為,如果你能夠以一筆不大的資金,做到更快樂、更自由地生活,完全可以提前20年結束為了更奢侈的生活而待在格子間里的日子。

2005年後,Peter正式開始了退休生活。對他來說,退休並不意味著每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退休也不意味著完全不再有任何收入,而是不再坐班,擁有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

「我還在工作(work),只是不再擁有賴以謀生的職業(job)。」他說,當很多事情開始不再僅僅是一份工作時,他對它們重新燃起了熱愛,比如木工、房屋裝修、寫博客……妻子也沒有當全職主婦,而是做過房地產中介,在網上賣過珠寶。

有計劃的花錢不等於「節儉」,你選擇在生活的哪個方面奢侈?

在退休的11年間,他們全家人都過著嚴格控制開銷的生活。Peter說,自己在花每一筆錢之前,只用一個簡單的價值觀來判斷:「如果我的目標是為自己創造終生的幸福,那麼,這筆錢算是物盡其用了嗎?」

而他對幸福的定義,包括「親密關係、身體健康、有回報的工作、發揮創造力、幫助他人的機會」等等。

在這個準則的指導下, Peter對生活有很多刻板的限制,比如每天都步行或依靠自行車出行,只有在運送一百多斤的貨物時才會開車;他不讓妻子買拖把,只用一塊巨大的海綿擦地;洗衣機不帶烘乾功能,衣服都是在院子里自然風乾。他做到了嚴格控制開銷。他對家庭開銷的預算精準地可怕。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只出現過兩次「失誤的超額消費」,分別價值5-10美元。

他對兒子的要求也十分嚴苛。當兒子去同學家裡卡牌遊戲時,他會給兒子用來分攤pizza的錢,卻拒絕給兒子買4美元一套的卡牌,因為他覺得這是不必要的東西,他不在意這是否會讓他在同學面前尷尬。但如果兒子願意騎自行車,他會按照每英里一角錢的價格給兒子發獎金。如今,兒子已經有了700美元的存款——存在老爸的銀行里,每年有10%的利息。Peter希望兒子到上大學時,可以自己負擔學費。

他說,「節儉並不意味著匱乏,而是一種解放。」也因此,他有些在外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他從來不鎖自行車,曾經有一次,價值500美元的自行車在朋友家附近被偷了。他卻說,如果每天花1分半鐘的時間在鎖自行車,以及耗費精力來擔心自行車有沒有鎖好、會不會被偷,那麼十年就會浪費91個小時,而他的時間成本是每小時50美元,總共損失高達4500美元,是自行車價格的9倍。他的結論是:如果你無法承擔失去一件事物,你其實從一開始就不該買下它,因為這說明它原本就是你買不起的、承擔不起的東西——買下這樣的物品意味著你被這件物品控制了,而不是你在掌控它。

看到這裡,你可能以為「鬍子主義」意味著省錢,其實並非如此。相反,他的生活中有不少奢侈的消費,比如,在食物上他們從不節省,家裡永遠有美酒、咖啡和巧克力;他熱愛裝修房子,改造窗戶和露台,為此不吝破費。他們每隔3個月出去旅行一次,去不同的國家,只不過旅行方式不是豪華酒店,而是「到那兒之後,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他說,自己最喜歡的旅行之一是在一個冬天,帶了帳篷和皮艇,從科羅拉多開車南下到墨西哥灣,在德克薩斯的熱帶地區待了整整一個月。當記者到訪時,還發現他偶爾抽大麻(在當地合法)。

他說,比起高檔汽車、奢侈品牌,這些事更能夠讓他感到享受。而它們的成本又是可以承受的。有計劃的花錢,就是要把不必要的開支全都節省下來,花到他所看重的這些東西上去。

在他看來,幸福的關鍵在於,明確把「收入」這個概念和「支出」分開。「你的收入是由你的謀生手段決定的,但你的支出應該是根據你的需求——真正讓你感到快樂的事物和經歷——來決定的。」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

「例如,我家一年的需求最終加起來總是在25,000美元左右。因此,那就是我們開支的數目,不管我們掙了25,000美元還是20萬美元,這個數目的開支就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當你明確了自己每年需要多少支出,就不會被一味追求收入所束縛。Peter在網站上給出了詳細的計算方式,幫助想要實踐「鬍子主義」的人計算出自己每年的開支究竟應該是多少。這也是走向「儘早退休」的一個起點。

來自批評者的聲音

更早的時候,Peter說節儉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如今,他開始給自己的行為賦予更多的社會意義,開始提倡環保,激進地反對現代社會的消費主義、污染和浪費。

在網站上,他總結出自己的「鬍子主義」目的,在於倡導:

1. 使你變得有錢,這樣就可以早早退休;

2. 使你變得開心,這樣你就能以恰當的方式享受提前退休的生活;

3. 使人類不至於因為對棲息地的過度消費,而導致自毀。

紅起來以後,Peter遭遇了很多質疑。質疑一方面來源於他的生活方式本身。他的妻子曾表示,Peter對生活「無情的計算方法」,幾乎榨乾了自己生活的能量。他對兒子也有過度教養的嫌疑,讓10歲的兒子有時難以融入其他的小夥伴(在面對記者時他也承認,自己的教養方式給兒子帶來了心理負擔)。

還有的質疑則源自他的收入。有人爆料說,儘管Peter一直宣稱「錢夠用就行」,但他現在一年所獲得的收入已經遠遠不止24000美元;他的博客已不再是由個人興趣驅動,而是牽涉到商業利益,為了接廣告,他還專門開設了一個叫MMM Recommends(錢鬍子推薦)的欄目,裡面推薦了大量的投資、理財、借貸產品。《紐約客》的記者在採訪他時得知,他的網站現在每年能為他賺40萬美金(當他將這件事告訴記者時,並不希望被公之於眾)。儘管他堅稱,自己在網站上推薦的各種產品都是基於自己的經驗和調查,但其中有不少都是在做廣告、發軟文,商家會為跳轉購買的每一個用戶付費。

Peter很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計算出了這種生活所需的成本,既而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所倡導的「鬍子主義」生活方式,和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一樣,都有它的代價,也有它的收穫。從時間的支配上來說,這種生活方式很自由;但對於那些愛好物質的人來說,這種生活方式顯然很不自由。

無論他是不是真的在嚴格踐行自己所宣揚的東西,至少Peter的有一句話對我們有所啟發:決定你的支出的,應該是那些真正讓你感到快樂的事物和經歷。在我看來,這裡的支出不僅僅指金錢上的支出,也包括時間、精力。儘管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會選擇這樣極端的生活方式,但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仍然至關重要,而金錢只是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手段之一

Peter倡導的鬍子主義,有著非同尋常的要求和代價,也可能帶來非同尋常的自由和快樂。每個人對於自由快樂的定義都不同,人生目標也不同。有的人選擇放棄買房,但是不省掉每天的那一杯咖啡;有的人則覺得有房才是安定,為此可以多忍受幾年擠地鐵、吃盒飯的生活。唯一最難的就是「我什麼都想要」——這需要在天賦、家庭、運氣里起碼沾上一個才有可能做到。

我相信這種生活方式可以給題主一些啟發,關於節儉的定義,關於消費計劃,節約與金錢的關係。一切的關鍵在於:你自己在生活中最看重的是什麼;你的時間、金錢、精力開支會優先用在什麼方面;你是否可以找到自己堅信不疑的消費價值觀。

以上。

原文發表於30歲前退休,他是如何做到的?|一種名叫 「鬍子主義」的生活方式(Mustachianism)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是的,作為一個年入千萬的成功人士,這句話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條。想跟我學賺錢的請加微信群,1024元入群費,包你一小時受益終身。


什麼事情都不好一概而論。我身邊有不少收入很高,但開銷節約的。也有很多大手大腳花錢,入不敷出的。

這世界上的事,很多都不能用一個道理來一刀切吧。

不過呢,就我個人的所見所聞,個人感覺啊,在我周圍看到聽到的,喜歡說這句話的人,大部分來看,是喜歡花錢,但是又不太會賺錢的。

不排除有少數例外,但我所見到的大部分,是這樣的。

當然,我還是之前的老觀念,消費觀這種事情,見仁見智,不要以自己的消費觀去評價別人的消費行為,這樣最好。別人哪怕喜歡花錢,賺錢能力也不強,但只要TA沒把手伸到別人口袋裡掏錢,那就是TA的自由。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如果你節約成功了,你就再也不會去想賺錢的事情了。


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

這句話我很久之前就看過了,

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周圍的人,支持這種論調的人,我發現大都是沒什麼錢,花錢又很大手大腳的年輕女性,沒錯,女性。

她們用這句話給自己加持,讓自己大手大腳的習性變得理直氣壯,合理合法。

其實一個人無論是大手大腳的浪費,還是勤儉節約的持家都無可厚非。

浪費的人享受到了當下,他們洒脫自在輕而易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節儉的人積攢下來的錢,可以以備不時之需,讓自己心安理得。

這沒有什麼好與壞,對與錯,都只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而且人的消費觀就是天生不可磨滅的,它來自於你的家庭,來自於你的本源,這很難改變。

真正需要有所改變的是那種沒錢借錢也要裝逼的人。那種有了錢也不捨得享受,一輩子仔仔細細吃盡苦頭的人。

他們都很極端,我想這不是好的。

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全然有道理。

所有貌似有道理的話都是這樣,就是只在一方面正確。

看了一些回答,發現很多人對這句話都是抱有肯定的態度。

這大概是因為此話很符合當下時代的價值觀,

這個時代,2016年,物慾蓬勃,鼓勵消費,大呼買買買的女孩是一種新型標杆,她們是瀟洒的代表,

無論是大V,還是網上的各路文章,都在鼓吹著會給自己花錢的女孩才是個性女孩。

似乎一個年輕女孩不追求名牌包,不擁有很多色號的口紅,大牌護膚品,不對時尚感興趣,她就是落伍的,對不起青春的,不愛惜自己的

許多文章,視頻,段子都在拐著彎的告訴人們:好看的女孩都要燒錢,做女孩就是要很「貴」才行,要吃喝玩樂樣樣精通,要對名牌包香水護膚品如數家珍,還要不耽誤看書學習健身烹飪時尚潮流外語時政新聞旅行,要做多面體的白富美,才能被稱為新時代讓人豎起大拇指的優秀女性。

相反的,一個節約的人在當下通常不值得被提起,甚至會被人輕蔑,節儉變成了一種落伍保守,瑟縮卑微,甚至是摳搜小氣的表現。

甚至節約的人都開始懷疑自己了,她們絕不會像一個大手大腳的女孩那樣說自己花錢不眨眼時那般洋洋得意的說自己的節儉,

時代在變,潮流涌動。價值觀改變。

看見過很多女孩願意表現出自己拜金,愛花錢的表現,她們曬出自己的購物單,曬出自己的聊天記錄,對話里朋友又在嗔怪她大手大腳了,她們也願意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花錢凶,

因為這樣會給人一種:她過得很好很精彩的感覺。或者是企圖展現其他。

朋友圈的女孩也會互相稱讚:這個寶寶說的太對了,「女孩就應該對自己好點,對自己做投資,不管再貴也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有你疼你自己,你未來的男朋友才會疼你」

……我竟無言以對。

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

下面來說說這句話。

某種方面我是認同它的,

因為它反應的現象真實存在。

一位奶奶一輩子捨不得不花錢卻沒有攢下一分錢,到老了還是很辛苦很辛苦的生活。

她節儉了一輩子,可臨了依舊是一無所有。

一位阿姨離婚後不再工作,生活是窘迫的,但她依舊不改以前肆意花錢的習慣,卻也沒見她缺過錢花,想吃啥吃啥,想買啥買啥,自在極了,她總能弄到錢。

這是我看不懂的現象,是命運的捉弄么,苦的人只會更苦,享福的人永遠再享福。

當然這有很多深層原因,節儉的老奶奶就是這脾氣秉性,一分錢要當兩分花,你要讓她大手大腳不如去剜她的肉,她是做不到浪費的,

熱衷花錢的阿姨,喜歡什麼買什麼,很少猶豫,這也是她的習慣吧,不想委屈自己,錢沒了可以再賺,委屈自己不划算

這兩種完全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偏執,她們沒有對錯,都是在做自己,也在自己承受後果,老奶奶一輩子沒有享受過,阿姨要靠拆東牆補西牆來維持自己的消費。

沒錢還要大手大腳花錢的人,往往會牽連身邊人。

一個朋友管我借錢,語氣上感覺已經接不開不鍋的感覺,借給她錢以後,沒過幾天她就在星巴克曬起了自己新做的美甲……

這是我不懂的人生。

我認可這句話的一部分,但我又大部分的反對這句話傳遞的價值觀,

它太過拔高過度消費這種行為了,

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這句話中對節約持有貶義,對「花錢」持有褒義

但是,會花錢這個概念很模糊。有錢會花錢和沒錢會花錢是兩個概念,

花了錢會賺錢,和花了錢賺不到錢開始朝周圍人吸血也是不一樣的。

沒有錢還要盲目追求奢侈拜金也真是不好的行為。

顧里是有錢會花錢還會賺錢的人,她怎麼花錢都是有錢任性無所謂。

如果林蕭和唐宛如也模仿她的奢侈風,可能只會讓自己變得很辛苦。

相反,節約的人的確不能大富,但小富即安還是能做到的,前幾代的中國人都挺愛攢錢的,大部分老一輩家長,非官非富普通人今天的積蓄大多都是節約來的,攢下的。

直接就說節約的人富不了,甚至完全否定了節約的行為,未免有些武斷了。

我覺得,網路世界這麼多人洋洋得意地鼓吹消費,現實世界就會有同樣多的人緊衣縮食一分錢也能攥出水來。

當鼓吹消費大放異彩的時候,

生活在暗處的節儉的人們也會有所苦惱渴望改變吧。

其實你覺得怎麼做讓自己舒服就去做,如果買買買讓你舒心,那就在合理範圍內去消費。

如果省省省讓你快樂,那你就盡情攢錢,享受銀行卡餘額逐漸攀升的快樂吧,

總之千萬不要活成大眾需要的那種樣子,為了和別人一樣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因為拜金是時尚就變得拜金,因為節約是傳統美德就放下自己所愛也大可不必。

不要因為一句: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

就為自己大手大腳感到洋洋得意,

就因自己縮手縮腳不大方感到羞愧。

中庸挺好的,位於極端的人可以嘗試著走向中庸,最好講求個合理範圍。


題主把條件和結果弄反了。

會賺錢的人,省錢的需求不大。

不會賺錢的人,被迫省錢。

所以我們常常錯覺,省錢的人不會賺錢,其實是被迫省錢。

一個不會賺錢的人,不會因為省錢而賺得更多錢,賺不了錢也不要賴省錢…………比如………我……………


對各方都很受用的一句話。

對於花錢慾望強的人,這句話給了他們一針強心劑——「我不是在花錢,我是通過花錢的方法在賺錢」

對於想致富的人來說,這句話是很好的工具——「忽悠想花錢的人心安理得的花錢,我才能從這些人身上賺錢」

這句話,就是另一個角度的描述了「悶聲發大財」的實操手段。


謝邀

如何理解「節約的人富不了,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的言論?

這句話里有很多陷阱,要先分開,再合起來看。

  • 節約的人富不了

說太絕對肯定不靠譜,但是回到現實中,對於絕大多數起點(資產)不高的普通人來說,節約確實富不了,因為人民幣在快速貶值,想通過持有快速貶值的資產致富,這個不現實。

  • 會花錢的人才懂賺錢

這句話對錯各半,如果想通過花錢消費致富,完全不可能;如果想通過投資致富,有可能但需要較高的投資能力。

綜合來看,對於和我一樣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

  1. 節約是守正。投資回報率再高,沒有本金也毫無意義。本金哪裡的?努力工作攢出來的。
  2. 投資是出奇。投資有可能盈利也可能虧損,但是不投資,沒有任何機會。
  3. 出奇不一定致勝,也可能致殘。處於在劣勢地位,想翻盤,必須冒險,但是冒險並不增加任何一點成功率。
  4. 守正比出奇重要。努力工作提高原始資本,勤於學習提升投資收益率 ,本質上都是結硬寨,打呆仗的思路。沒有付出血汗,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


原話其實有很大的歧義,因為它並未說明什麼是「會花錢」,於是節約二字的意義也變得模稜兩可。

若報以最大的憤世嫉俗,把「花錢」解釋成「花錢」,這句話立即變成了消費主義的洗腦口號,大家義正言辭地批判,口誅筆伐十分爽快。

但「花錢」還可以理解成願意花錢,以及懂得錢該怎麼花。

願意花錢才能賺到錢,我有段經歷感受頗深。在之前一個答案里提到過:你最窮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是怎麼熬過來的 - 騰天的回答

從我金融的職業病角度來看,「花錢」實際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行為,是很需要智慧的。廣義上來說,所有的花錢行為都是投資,而投資的回報可以是金錢或資源,也可以是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還可以是幸福感和心理慰藉。

節約二字也有歧義。我們所提倡的「節約」並不是簡單地反對花錢,而是反對不考慮回報地盲目花錢。這樣的「節約」顯然不是致富的障礙,否則生活簡樸的巴菲特不會成為巨富。但若把單純地為了從銀行賬戶數字獲得安全感而「節約」,肯定不是最優的資源配置策略,致富無從談起。我們手中的貨幣隨時都面臨著通脹的威脅,若存起來沒有獲得超過通脹的回報,實際上也是一種浪費,只不過浪費的不是錢,而是得到回報的機會。

所以我對原話的理解是:像守財奴的人富不了,會把錢花出去獲得所需回報的人才懂賺錢。

說了那麼多來點乾貨,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既節約,又「會」花錢。

通常花錢的回報分為三大類:未來的金錢或資源回報,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提高,或者幸福感和心理慰藉。

首先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生活狀態,為這三者定下優先順序,明確自己當前最需要什麼最不需要什麼。

然後根據自己的優先順序,為這三類回報定一個百分比預算。

最後在每次掏錢或刷卡之前,問一下自己買的是什麼回報?需要這個回報么?在這類回報上超支了么?

花錢買自己需要的回報就是投資,不亂花就是節約,不超支就是花。

更深層次思考預算問題,還需注意邊際效用遞減。

這是有個經濟學上的概念。舉個兩例子。

女生買一個鉑金,獲得幸福感、成就感、社會地位等等,但短時間內再買到二個凱莉的時候這些回報就不如第一個包,再買到第三個時就要比之前的回報感受更低,邊際效用遞減。

同理男生買第一輛911,獲得幸福感、社會地位等等,之後來買了458,也就是更好一輛跑車,再後來入了阿旺達覺得也就那麼回事,邊際效用遞減。

所以要有節制有約束,才能減少邊際效用遞減的負面影響,讓自己花出去的錢都能有較高的回報。


窮人要想發家致富思路:攢本金,機會來臨的時候,把握商機。

說白了就是,開源節流

沒有計劃性的花,一定會做吃山空的。

我XX有一句話簡直逗樂我了,說會過日子就是窮,幹嘛要省,呵呵。(央行印鈔機嘩嘩的,你特么能保證你的本金收益能跑過印鈔機?)

首先要靠省錢積累資本,然後再去靠節約下來的錢為資本,錢生錢。

而不是可勁省錢。

錢要花到刀刃上,對別人大方點,對自己摳一點,有些地方,能省則省。這是我父母經常教育我的一句話。

刀刃指的是:能對自己帶來實質性提升的,而不是表面現象。

比如,拓展人脈,巴結領導,學習教育等等,而不是什麼奢侈品。

你比如,讓我花3W去學英語或者出去旅遊,我捨得,沒問題,但是你要說去3W買個包,捨不得。

我一向是提倡節儉的,比如奢侈品這類跟窮人身份不符合的東西,少買甚至不買,可能我對自己比較扣吧。

也許是我家庭金融背景原因吧,比較會過日子,我爸在銀行,我媽是會計出身,在國土資源局(沒錯,專業賣地100年)。。

我爸媽這麼些年來,省吃儉用,攢錢投資,那天我爸媽算了一下,從2000年到現在,我們家資產大幅跑贏GDP了,足足漲了90多倍。(我爸媽也是02年才還完房貸,本金幾乎全是省下來的,然後從03年開始,我爸媽就基本不留大量現金,全部購入房地產和股票基金、黃金,最鼎盛的2015年,去北京三環內全款買房不成一點問題,最後15年我媽覺得股市崩盤那麼錢一定要去進樓市了,所以15年末可勁讓我看房,最後買下來了。)

講真,當時他們說資產上漲,我當時都懵了。怎麼可能這麼多呢。我爸媽說該省的就省啊,你不看重的小錢,往往有大能量。剩下的錢去投資,不要把錢花在不增值的地方。

說一個挺現實的例子:

我的叔叔,40多了,一個月拿著3000塊錢的工資(稅前)活著,家裡面這麼說吧,一窮二白,孩子上高中了,到現在沒給兒子將來結婚買下一套房子。

去年的時候,我爸他們單位所有家屬院的電錶箱要更換,我爸看我叔叔可憐,就把這活攔下來,給我叔叔干,他知道後,第一句話是:我沒錢。

我爸說,行,我先借給你?我爸借給我叔叔30W,然後先去攬下來這個工程。

忙活了3個月,掙了40W左右,最後還給我爸33W連本帶息。

但是我這個叔叔最後所做的行為,簡直呵呵了。

40W其實在我們哪裡可以買一套還不錯的房子。

結果,我叔叔自己貸款10W多,買了一輛寶馬5系..................

院子里整天開著可拉風了~~~~~~~

我爸知道後,把他罵了一頓說:真是爛泥扶不上牆!你為什麼不去買一些保值品,哪怕黃金,股票基金什麼的呢,買一破車,刷什麼大牌啊!我這麼些年,我都老老實實的沒捨得買車(城市比較小,買車沒必要啊!),你有那兩個臭錢窮得瑟什麼啊!!

我這個叔叔呢,平常買菜也是看見特價菜幾乎不買,身上都是品牌,小時候我買個美特斯邦威,我爸媽都得考慮一下,說白了,我叔叔在我眼裡就是不會過日子的那種人,也沒什麼經濟頭腦,後來我才知道,他和他老婆的錢居然是各花各的,而不是交給一方去打理。

你說我叔叔會花錢么?會啊!會賺錢么!也會啊!但是從不知道開源節流。最可笑的是,今年又問我爸說再有這個機會么。。。我爸說怎麼可能。。。。誰家電錶1年換一次~~~

綜上所述,會花錢看花到哪,會賺錢看怎麼賺(你要是覺得買打折的東西也能算賺錢,當我沒說)


推薦閱讀:

作為個人如何預防及應對可能由房地產泡沫帶來的經濟危機,應該如何規劃資產分配?
普通人可以從什麼渠道獲得專業靠譜的理財規劃或者建議?
手裡有一萬塊如何理財?
餘額寶連續三天破4了,理財小白將何去何從?
如何制定合理的資產配置的比例?

TAG:創業 | 賺錢 | 收入 | 個人理財 | 如何理解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