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產生了一個惡念(但沒有轉化為行為),這樣還會形成惡業嗎?

探討探討


謝邀!

身口意都是我們的展現,都在累積,只要在累積的,都可能位能越來越高。

之所以要修行:
1. 避免累積惡業展現時,沒能力應對。沒行於中道能力的人,有可能被同一個以往的身口意牽著走(現世輪迴)一輩子。
2. 練習中性覺觀,累積而漸有無貪無嗔無癡的習性,讓自己漸累積而無累積(中性,不會爆發的累積),能行出世間法,是:您雖行出世間法,實無出世間法,是名出世間法。您在趣向如實,您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語默動靜,都漸在禪的狀態。

別想要改變已成的事實,我們努力耕耘當下的因緣,任何以往的知識經驗,都有可能常由腦中釋放出來,
有覺觀能力的人:
可以覺察到自己如何面對問題及如何改進問題,但這可能都是在行世間法,我們稱作流轉們,繼續輪迴。
有覺觀能力的人,若能熟練覺觀苦集滅道,而有中性覺觀能力:
此人就漸可行於出世間法,而漸不再輪迴,過著自在無煩惱的日子。

末學剛在其他問題的評論區給了如下的意見,請參考:

題目:

如何理解修行,雖行四念住,雖行十地,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而於其中都無所住?

末學的意見:

如何理解修行?
行住坐卧,語默動靜,每個當下的身口意,都在累積,內在累積我們的習性,外在累積與眾生或環境的因緣,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能正向的人,流轉們滅,還滅門生。

執著於任何因緣或境界,在末學所學法門,被稱作:被牽著走(迷),被住或無所住牽著走,是迷,被任何自己還做不到的名相或境界牽著走,也是迷。
討論時,可以練習"覺",但若沒覺觀能力,及不知如何是出世間法,很可能自己在迷(無明)中但不自知。

如何能無所住?
先看雜阿含607及785經,先學習四念處(覺觀五蘊),熟練覺觀五蘊後,練習覺觀苦集滅道,能行出世間法時,自己就漸能趣向無所住,學佛,了解法向法次第是基礎,把修行的結果拿來討論,是值得讚嘆的,但法向法次第,才是達到的方法(就如前面說:被住或無所住牽著走,都是迷)。

這篇回答請參考:
止觀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96153/answer/151672056

感恩!
祝福!


會形成惡業的。相由心生,產生了一個惡念,這個惡業種子就種下了,將來肯定要出問題的。所以大乘佛法,告訴修行人,攝心為戒。要從起心動念上來改造自己。


意惡也是惡,意業也是業。

那麼意惡業本身就是惡業……


佛以大圓覺,充滿十方界。

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凈土。

我造無始業,一念便有餘。

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


動心起念,皆已作惡。凡夫俗子,妄想不斷,動心起念無不是惡,所以要念佛念菩薩,虔誠恭敬,當下你的妄想就斷了,惡也便斷了


明知是惡念,還想去產生!這不是作死嗎?趕緊懺悔,免得將來墮地獄。

身、口、意三種作業的因,惡念屬於意業。

若發現自己的惡念,立馬懺悔,仁者當善護念啊!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當然會。

根本上說,業都是心生。只是,能約束不產生口業、身業,相對而言,這個惡念當然是比較弱。


推薦閱讀:

三惡道的眾生是怎麼出來的嗎?
遮詮、不二論是回答佛教問題的金鑰匙嗎?
大乘佛教的疑問?
佛學中分別心是什麼?
佛教不承認客觀存在嗎?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