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哈爾濱工程大學改名一事?

我校現並無改名意向,此題終結

注意是哈工程不是哈工大。。。學校據說一直因為名字的問題跟哈工大哈理工傻傻分不清,今天的黨代會就討論了改名事宜,兩個候選名為1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2哈爾濱船舶海洋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是工信部直屬的「國防七校」之一,以「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深海工程、核動核電)為辦學特色,被國家授予「航母建設突出貢獻獎」單位。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哈軍工,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陳賡大將為首任院長兼政委。由於歷史和政治因素 ,哈軍工響應中央軍委決定,按照「尖端集中、常規分散」原則於1960~1962年進行第一次分建和改建,炮兵工程系(現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系(現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系(現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兵工程系(現解放軍防化兵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現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一部分、西北工業大學一部分)紛紛遷出,之後學校又陸續成立原子工程系、導彈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1966年,文革爆發。4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退出部隊序列。七十年代學校被林彪集團肢解,導彈工程系(1966年改建為火箭工程系)、電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計算機系以及基礎課部和院機關劃歸第七機械工業部遷往長沙,成立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重回軍隊序列;把空軍工程系劃歸第三機械工業部,遷往西安,併入西北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遷往重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有關專業,組建重慶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最終還是留在了哈爾濱與海軍工程系組成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劃歸第六機械工業部,擬遷武漢,後留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哈爾濱工程大學;風洞實驗室改為第三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部)的一個研究所,現為哈爾濱空氣動力研究所。

一、從哈船院到哈工程,忍辱負重二十年

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成立於1970年,哈軍工主體南遷後,由留駐原址的海軍工程系和其它部分院系的教師(哈軍工近一半的師資力量)組建,1978年被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據我的老師回憶,當年更名期間學校還曾短暫地使用過「哈爾濱船舶大學」的名號,然而最終校方卻決定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其原因一為遵從老校友根據哈爾濱工程學院(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後的名字)而來的建議,二也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鋪好了路。當時的校方領導有著清醒的認識,在船舶行業不景氣的年代,一所名為船舶的大學很難有所發展,再加上其時正值高校改名潮和擴建潮,由船舶工程學院變為工程大學不僅讓學校擺脫了學院的尾巴,更為其他非航海的院系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學校成為一所既有辦學特色又能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

然而學校唯一沒有考慮到的是,哈工程這個名字和哈工大實在是太過於相像了,以至於二十年來造成了無數的誤會,由於哈工大從未更名(南遷重慶太過短暫)並一直名聲在外,加上近幾年加入改名行列的高校越來越多,其中,自然會混進一些「傍名校」的弱校,或是只為招攬生源莫名其妙改名的。新更名的哈工程就這樣面臨了無法打開局面的窘境,莫名其妙的活在了哈工大的陰影下。二十年來,工程學子從當初被認為是工大的莫名其妙和憤怒變成如今的無奈尷尬與竊喜,其中究竟失去了什麼,不言自明。

一方面哈工程的科研成果多次被報道為哈工大所有, 另一方面,哈理工的黑鍋也要哈工程來一起背,是以哈工程被網友評為高校改名最sb篇之榜首多年,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訴所有人,哈工程這個名字是極為失敗的。

這一點筆者是贊同的,哈工程這個名字改的確實不成功,它只考慮了學校的傳承和自身因素,卻忘記了環顧四周放眼中國,受制於人實乃自作自受。

哈工程應該吸取教訓。

二、 哈工程改名法則

雖然哈爾濱工程大學這個名字改的不很成功,但不得不說,它確實是按照其自身的更名規則設計得來,那麼哈工程的更名規則是什麼呢?歷史上幾次更名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學院

這一次改名實屬迫於無奈,改名也並非校方決定,而是又中央軍委決定,自此哈軍工退出歷史舞台。學校退出軍隊序列,「中國人民解放軍」自然不能再用,「軍事」也用不得了,只好在前面冠以地名哈爾濱,但是學校性質並沒有變——工程大學。

2.哈爾濱工程學院——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

這一次更名的原因是學校分建, 留守部分以海軍系全建製為基礎,空軍系、導彈系、原子系、計算機系等部分專業、教師以及文革中「政治上不合格」幹部教師共1500餘人組成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學院主體(院直領導機關、4個系及基層單位)內遷到長沙組建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重回軍隊序列。

哈爾濱工程學院這次改名, 其實質為將校名更名為其中一個系的名字,原因是學校只有海軍工程系全建制的保留了下來,其他系主體全部南遷,雖有個別教職員工留任,但卻可以說是名亡實也亡。換句話說,這不是更名,而是由於分建而縮名。

3.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

1994年,學校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由於這正是筆者出生的年份,相關資料又不常見(哈船院改名較之哈軍工分建實在不值一提),筆者並未找到太多關於此次更名的原因,但是查詢哈工程的簡介我們仍不難發現當初校方領導更名的初衷。

哈爾濱工程大學坐落於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名城哈爾濱。學校現隸屬於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理、工、管、文、法、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學校和國家55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重點高校之一。(值得玩味的是,這一段簡介居然從百度百科中消失了,可惜別的網站上還是到處都是,筆者不願妄加揣測哈工程改名是否"蓄謀已久",但這樣「吃了吐」的行為究竟意味著什麼,還是讓時間給大家答案吧。)

隨著學校新專業的紛紛成立與發展,船舶工程學院已經越來越無法代表這所學校的全部,而當時又正值高校改名熱潮,各大「學院」紛紛更名為「大學」,於是學校索性去掉船舶,改學院為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就此問世。

據考證哈爾濱工程大學這一校名來自於軍工老校友的建議,老學長認為學校既然逐步發展了其他院系而非只船舶一家,何不複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再加上時值學院變大學潮,就該變為哈爾濱工程大學。所以說這一次的更名,本質其實是複名,恢復學校當年的名稱罷了。

由此可見學校的更名法則是:退出軍隊改名、分建縮名、擴建複名,雖然相對頻繁,但每一次的更名也都並非無的放矢。

然而老學長的出發點雖然不錯,但是顯然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沒有考慮到學校更名後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首先的就是學校簡稱與哈工大難以區分的問題。哈爾濱工程學院時期有沒有這種問題我並不清楚,但想來應該是沒有的,原因如下。

其一,哈爾濱工程學院存在時間並不長,1966~1970,四五年時間而已期間還經歷了高考取消;而哈爾濱工程大學更名至今已二十餘年,該出現的問題都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問題。

其二,學校雖然當時名字也叫哈工程,但實際上它是由哈軍工直接更名而來,其本質仍為哈軍工,故用哈軍工作為簡稱可謂實至名歸毫無爭議,沒什麼必要自稱為哈工程,更沒有可能被別人簡稱為哈工大;而現如今的哈工程是不敢自稱為哈軍工的,畢竟哈軍工的院直領導機關都遷去了長沙變成了如今的國防科大,所以只好簡稱為哈工程,由於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名同帶「哈」、「工」、「大」,被混淆也是在所難免的事了。

其三,當時中國大學才有多少所?現如今又有多少所?況且建國後雖然也經歷了一場改名潮,但是卻不存在誰山寨誰的情況。如今山寨學校野雞大學遍地,哈工程被誤認為哈工大的山寨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的體現罷了。

其四,七十年代正值文革動蕩年代,且不論工作崗位少,工作壓力和競爭小這種事,高考都取消了,學校也停課了,誰會在意你叫什麼呢?畢竟當時全國人民都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批鬥事業當中,知識分子可謂飽受迫害。而如今改革開放三十餘年,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加劇自不必說。畢業於什麼大學就成為了影響就業的關鍵因素,這個時候學校牌子、知名度與區分度也就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軟實力。

結果幾十年前沒有出現的問題如今卻變成了難以解決的矛盾中心,搞的工程學子尷尬不已。

那麼是否真的到了再次改名的時候了呢?

三、哈工程應該改什麼名

哈工程這個名字確實不好,這是事實。

但是哈工程要改成什麼名字才夠好?貼吧里有一位叫「韓影宮特委」的同志,雖然他大肆鼓吹哈工程的變相抹黑行為讓人不忍直視,然而在改名方面,筆者和此人還是有頗多共同見解,在此筆者就整理並分析一下網路上出現的各種呼聲和思路。

第一種思路:讓簡稱變成哈軍工,這樣雖然有些心虛並且貌似不夠名正言順,但哈軍工的牌子的確有足夠的影響力,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趁著老校友都還健在!)不過可操作性卻基本沒有,因為軍字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就帶上的。

第二種思路:讓去掉哈爾濱,改加國字頭,如中國工程大學。這是筆者認為最理想的方案。然而這一方案的可操作性比第一條更低,中國二字基本已經不允許再隨便加到學校前面了,哈工程在哈爾濱這個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地方想得到特批,恐怕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筆者不禁感嘆,東華大學為何放棄中國紡織大學的名號?真是自毀長城啊!你不要給我們如何?(p.s.也有呼聲改叫中國艦船大學,這樣似乎既突出了學科特色又省得學校其他學科被艦船的光環抹殺,但實際上筆者認為「工程」二字乃是校魂,萬萬丟不得的!)

第三種思路:加上國防,變為國防工程大學。這種思路在網上呼聲頗高,似乎也頗為合理,畢竟哈爾濱工程學院是分建為了國防科大和哈工程,現在哈工程改為「國防工大」,似乎就和國防科大從異姓兄弟做回了同姓兄弟。但是雖然前有「廣東省國防科技技師學院」等為例,筆者仍然不認為哈工程有機會可以做到。也就是說,若想冠以國防,恐怕只能重回軍隊序列,奈何工程學子雖有心報國,但此路卻基本不通。

第四種思路: 這一種是筆者最為反感的思路,即更名為船舶科技大學,持此論調者認為船舶科技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類似,無甚不妥,但這一論調根本經不起半點推敲。首先科技大學遍地都是,哈工程放著中國第一的工程大學不做,去趟科技大學這趟渾水,能趟出什麼來?其次,船舶科技所能覆蓋的專業面比之電子科技可謂窄了太多,電子科技偏理論,其含義包括:電子技術應用、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應用、網路安全及信息、光電子材料等領域,這些恐怕就足以覆蓋各類工科院校的大半專業,而船舶二字,恐怕只能覆蓋「三海」,連那「一核」都蓋不進去。持此種論調者還說:船舶來代表哈工程的特色專業,科技來代表其他專業,這更是無稽之談。「船舶科技」,從語文的角度來講,「船舶」是「科技」的修飾詞語,船舶科技是關於船舶的科技,而並不是所謂的並列關係——「船舶」和「科技」。

第五種思路:校方的思路,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or哈爾濱船舶海洋大學。船舶工程大學暫且不表,哈爾濱船舶海洋大學真不知是誰想出來的奇怪名字。海洋大學一般都是與水產分不開關係的學校更名而來,而且多靠海。哈工程且不說離大海十萬八千里,和水產也是邊也不粘,據筆者所知,哈工程連和漁船都沒什麼關係,校內也沒有與海洋生物有關的本科院系,這樣改名有多不妥,不如想想這些年強行改為交通大學的幾所學校好了。 那麼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又如何呢?筆者前面論證了,船舶工程學院只不過是分建後叫無可叫的產物,雖然當年這個名字確實曾經小有名氣,但如今「船院」已作古二十餘年,又不如「哈軍工」來得如雷貫耳,究竟還剩多少餘溫呢?我們又究竟能不能以當年的眼光去審視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這個名字呢?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況且當年「哈船院」的誕生伴隨著的是「哈工程」的一次分建,那麼如今在哈工程並不打算分建的前提下,複名哈船工真的妥當嗎?恐怕答案也是否定的!

說了半天哈工程究竟應該改什麼名字呢?筆者不否認此乃一比爛賬,一時也想不出什麼所謂最好的名字,但是筆者仍然可以提出改名所應需要的條件和需要避免的地方。

第一:更名最好要帶「中」,帶「國」,帶「軍工」。這樣似乎是等於沒說,但實際並非如此,雖然現在似乎冠以這些名號千難萬難,但並不意味著一絲機會都沒有,更不意味著未來就毫無可能。哈工程已存在了二十餘年,早已度過了起初最容易被混淆的艱難時刻,如今雖然也偶有此事發生,但現在卻不是關乎哈工程生死的時刻,而此時在條條框框下改名恐怕也不會改出比哈工程更好的名字了。從哈船院改成哈工程這二十年中,學校應該認真反思,吸取教訓,明白妄動校名、草率改名的壞處,應該努力謀求發展,等待最好的時機,一舉成功、一勞永逸,而不是又簡單而又草率的恢復原狀。

第二:「工程」二字萬萬丟不得!建校六十一年,雖分建更名多次,「工程」二字始終未變。這是學校真正的校魂!從某種角度說,哈軍工的精神所在便是「工學」二字,如今丟掉它,無異於和校史校魂割裂,學校傳承的哈軍工榮耀就再也不復存在了。

第三:不可加上「船舶」,這樣開歷史倒車毫無道理,更不符合哈工程的更名原因。學校並未分建,何有自閹校名之理?

說此三點,無非是希望工程對待改名一事能慎之又慎,萬萬不可輕率再犯錯,沒有人希望看到這所學校在二十年後再更名了!

四、哈工程如不更名,該如何擺脫目前窘境?

說起窘境,恐怕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哈工程被錯認為哈工大或者哈理工的事。尤其是在哈工程的科研成果被報道為哈工大所有以及哈理工mba醜聞後哈工程人無辜躺槍之時。難道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就那麼容易被混淆嗎?

沒有辦法去要求別人了解熟悉這三所學校的區別,所以只能從自身想辦法。

筆者在此發表一點愚見,歡迎各位看客批評指正。

1.不再糾結於誰才是「哈工大」,做自己的「工程」。

哈工大1920年建校,從1938年確定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後除了南遷重慶改名重慶工業大學那幾年之外就沒改過名字,如今來來回回已近百年,哪怕哈工程的實力真的可以與哈工大比肩乃至超越,恐怕也搶不走哈爾濱工業大學那「哈工大」的名號。那麼還為什麼要搶?不如去做自己,縱使名字相似,也並非沒有辦法。

現如今用搜索引擎,搜索「工程大學」,第一條就是哈工程,但不知各位是否知道這樣一個概念——「工程類高校」。它大概包括:哈爾濱工程大學、安徽工程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武漢工程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高校,而這些高校中,除去哈爾濱工程大學這一211院校外,武漢工程大學、西安工程大學都為省內本科一批,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部分外省份也為本科一批,安徽工程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雖然較弱,但也是本科二批,換句話說,這六所高校中,以哈工程為最,而其他學校也說不上有多麼多麼不堪。這樣一來,完全可以經由哈工程牽頭,六所學校組成一種聯盟,真正打出「工程類高校」的名號,這樣一來,既提攜了這些並不出色的學校,又能為哈工程真正的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哈工程將不再糾結於「哈」,而立足於校魂「工程」,哈工程也不再成為「哈工大」的校名爭奪者,而成為「工程大學」的校名的開創者和領導者,工程學子也就不用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說自己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然後被人追問是不是哈工大,只需要自報家門為工程大學,自會有人問你是不是哈工程大!

此之謂做好自己。

2.你是「哈工大」,我也是「哈工大」,不如我們一起吧!

首先聲明一點,筆者並不贊同併入哈工大的觀點,但是如果非要做哈工大,就只有合併一途嗎?

平心而論,哈爾濱從當年的中國十大城市之一淪落為如今的二線城市,發展得如何你我都心知肚明。這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卻已經成為既定事實。而不論是哈工大、哈工程還是哈理工,都和這座城市的興衰密不可分,換句話說,他們是哈爾濱的名片,哈爾濱也在造就他們。哈工大雖然一直領先於哈工程,但據筆者所知,在中國高校的地位上,哈工大的位置也並非穩固牢靠,這些年一直有下滑趨勢。而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這三所學校如果圍繞校名纏鬥不休,恐怕只會加速這一進程。但如果讓這三所高校形成聯盟,共同豎起「哈工大」的大旗,相信情況會有所不同。

作為同在哈爾濱的三所大學,如果可以形成一定的合力,必然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力量。新的聯盟將整合哈工大之航空航天,哈工程之船舶核動力與哈理工之電氣工程,為哈爾濱的城市建設添磚加瓦。讓人們提起哈工大,先想到「哈」再想到「工」,最後想到「大」。這樣也許一時會出現聯盟中弱校對強校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但其未來發展卻是光明的,若能成為良性循環,必將為哈爾濱這座城市以及哈工大這塊招牌帶來新的生機。

那麼這個聯盟會弱化工程的校格嗎?筆者認為並不會,只要學校依舊堅持特色,一心一意謀發展,哈工大牌子豎起的同時,哈爾濱工業重鎮的地位也會得到提升,經濟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未來可成為中國工業核心。而三所學校的實力將更加雄厚,特色將更加鮮明,名聲也會更加響亮!

綜上,哈工程並不應該「變回去」改回哈船舶,而應該「走出來」放眼看未來。

———————————————————

贊同回答所說,哈爾濱已經是三線城市了,只不過身為土生土長的哈市人還不願意承認而已。至於向四線邁進,一個副省級城市,一座省會開始往四線邁進的話,那基本上等於給這片區域都判了死刑了。我不希望看見這種事,但我做不了主。


都改了吧!一個叫船舶大學,一個叫教化大學,一個叫服裝城大學……


與哈工大合併了最好!多特么省事兒啊,從此相親相愛不分你我!!

老師可以漲工資!學生可以升逼格!!

再也沒有煩惱,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多好!

另,剛聽說工大要搞船舶,這臉打得啪啪響,除了合併感覺已經無路可走了。


或許會出現這麼一條新聞,近日,哈工大改名為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將致力於船舶海洋領域的研究,繼續為祖國國防建設貢獻力量。


我只想說 當工程的3H(哈軍工 哈船院 哈工程)校友會 變成4H的時候 估計就沒幾個校友願意再參加活動了 校友間的聯繫本應是 那個歷經滄桑而不變的校名 我們的母校卻在最不應該與時具進的方面與時具進了


哈爾濱船舶大學怎麼跟蒙古國海軍似的


本來就是一家人……直接合起來就好了

至於名字什麼的,叫哈哈哈大學就好了


我作為咱們哈工程的學子一枚~且為哈爾濱本地人,所以啊,幾乎家裡人沒有傻傻滴分不清哈工大與我們學校,也就沒家裡人以為我們學校就是哈工大的尷尬了

關於學校改名字的事情,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看,既然學校要改名,那自然有校領導的理由對吧~說白了,就是為了體現三海一核這個王牌。畢竟從綜合實力來講與哈工大有挺大的差距的,所以突出船舶海洋這個重點挺好的。

但是!我作為一個與船舶、核沒有什麼關係的專業來說,這個貌似對於我來說沒什麼關係……

那我繼續說說我所擔心的,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吧~聽咱們某位著名教授講課時說過這麼一個梗…就說他出去做講座,有個老師就問這位教授你是哪個學校老師,教授特別驕傲的答,哈爾濱工程大學。那個老師說了個哦,我不太了解這個學校 (這個老師什麼見識,連我大工程都不造!!),那教授就說那你知道哈軍工吧,他說,知道啊,那當年比清華北大還棒呢(算你識相),那你知道哈船舶吧,他說也知道啊,好學校啊,船舶界頭子啊!!

從這個事例發生在改名後沒幾年的時候,可見,一個學校名氣大小是需要積攢的,咱們學校近幾年各方面發展都越來越不錯,哈工程的品牌效應越做越好,周圍的人也越來越了解她,這個時候改名,哈工程這幾年做的努力可能就付諸東流了……可能又會發生那時候由哈船舶改名成哈工程的尷尬了。

而且,自私點來講,改名字以後,獲益的僅僅是船舶專業及相關專業(對此,船院同學們表打我哦)等少部分學生,像我們這種與船舶專業沒有太大關聯的專業,以及文科專業,會在招聘時會令用人單位感覺這個學校名字貌似不怎麼重視你們專業似的…

另外,雖然正式改名沒有公布,但是網傳的名字真心不好聽,顯得不倫不類的,總感覺起個名字應該大氣點!!怎麼我們大工程也得叫個中國船舶工程大學吧,要不就是中國船舶海洋大學,既突出重點還大氣!!

最後衷心不希望我的錄取通知書和畢業證上寫的學校不是同一個,要不太尷尬了!!!


提高學校辨識度

確定學校主幹發展專業

這樣無論從招生還是在以後的活動中都比較好說話。

ps: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都是好大學,雖然我還是分不清,還是怪我懶得了解。


重點是短短的60年這裡已經改了兩次名字了


作為就讀工程的一名學子,我是非船舶專業,也非核工程。當初來學校的時候,學校未通知我們會更改校名。我不想我的錄取通知書跟畢業證上不是同一所大學。


對我來說,改不改都無所謂,因為我已經畢業了,哈哈哈哈哈哈哈!!!!!留就給我的,是在這個地方所有珍貴的回憶,名字,原本只是代號而已,現在改,以後改,我的回憶都不變。

所以,何必太執著呢?年輕人!


一轉眼寫第一個答案已經兩年了。

哈工程終究是沒改成名字。

但我仍然認為哈工程需要改名字。

而且必須順著哈軍工的傳統改名思路,我稱其為「收縮擴張、易地易姓」思路。

南京理工方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炮兵工程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炮兵工程系獨立收縮)——華東工程學院(退出部隊勢力收縮並易地易姓)——華東工學院(微調)——南京理工大學(升格大學實力擴張)

哈軍工方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學院

(工退出部隊,勢力收縮)——解體

國防科大方面:

哈爾濱工程學院——長沙工學院(易地易姓,工程與工微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重回部隊,勢力擴張)

哈工程方面:

哈爾濱工程學院——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分建殘餘,實力收縮)——哈爾濱工程大學(升格大學實力擴張)——?

和哈工程實力相近身世相近的南理工,從來沒說要改成南京炮兵理工大學,哈工程有什麼理由改回哈船舶?(當然了,唯一能說通的就是南理工沒有被混淆的情況而哈工程有)

所以擺在哈工程面前的改名選項並不多,但絕不是也絕不該是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

眼下青島校區就要投入使用,煙台研究生院也有了眉目,甚至深圳方面也會有合作,雖然雙一流基本報銷,但總的來說211升級雙一流的就鄭雲新,哈工程沒有掉身位,反而處於戰略擴張的階段。

所以思路一:哈工程順著哈軍工的老名再回滾一次,畢竟哈船院到哈工程就等於是一次回滾式的改名,雖然哈船院不是全部哈軍工,但最起碼是唯一留在哈爾濱的哈軍工。

意思就是:哈軍工院——哈工程院——哈船院——哈工程大——哈軍工大。

完成回滾。

但是畢竟學校不是軍事院校了,改成哈軍工有些扯淡,也不太要臉。可是另一種回滾操作還是可以有的,雖然希望同樣渺茫,不過最起碼還算合情合理。

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學院——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工程大學。

去掉「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變成大學,勉強也算是一次回滾式的改名。

211冠名中國的,也是有的,雖然現在基本把路堵死了,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不能改,以後能不能,還未可知。

思路二:回部隊,國防科大思路。

但是部隊可不缺哈工程,這個思路基本等於不存在。

思路三:易地易姓。

雖然不情願,但是這確實也是哈軍工派系學校改名的一個思路。

青島工程大學。

但理論上來講,哈工程不會搬走(開玩笑,好不容易佔了老宅子),青島雖然發展很快,用來冠名大學是不是夠格還要經過時間考驗,哈工程好像還沒那麼迫切的放手一搏,所以也用不著急著把哈爾濱換成青島。(聽起來像倆啤酒似的)

綜上,我認為的正統思路有三個:

第一個思路改哈軍工不合理也不可能,改中國工程大學合理但是沒有機會。

第二個思路除非回部隊,不然也不可能。

第三個思路合理但似乎沒必要。

其他魔改的名字,都不符合哈軍工派系學校改名的思路,什麼船舶海洋,船舶科技,中國艦船,甚至還有人想說改叫濱海工程。不說想當然,因為我也是想當然,但分析之後我們明白,那些絕對不合理。

故,如果不能改成中國工程大學,哈工程就老老實實的不要改了,兩年前要改名的時候沸沸揚揚,就算是吸引了注意力了,一年前張雪峰又好不容易提供了一把熱搜,悶聲發發大財得了,千萬不要魔改作死啊。

相關回答:

知乎用戶:如何看待哈爾濱工程大學改名一事?

知乎用戶:為什麼哈工程的一直聲稱自己是哈軍工?

知乎用戶:關於哈工程的那麼多差評………?

知乎用戶:如何看待哈爾濱工程大學在青島建新校區?

知乎用戶: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如果合併的話,會是一所怎樣的大學?

知乎用戶: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軟體學院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叫中國船舶工程大學多好。


何必改呢,現在的名字確實會讓一些人誤解,可是我們才改名20年,難道我們就不發展了嗎,剛剛讓一部分認識到了我們,這下好了,改完名可能又不認識了。換校長了,學生們對他可是寄予厚望啊,希望別讓我們失望


好像是因為哈工大也要做船舶這方面的內容增加辨識度。 貼吧有人說不改名了,不清楚真偽。


作為在校學生,表示對與船舶相關的一切名字表示反對,該這種名字既是對學生不負責,也是對學校不負責。一:改為船舶什麼的,你讓招聘企業對其他專業學生怎麼看?會不會對最近幾屆非船舶專業學生就業產生影響?畢竟學校其他專業如水聲自動化都是發展的叫好了。二:學校改名應為著學校長遠發展考慮,改為船舶什麼的,以後其他院系出了個院士,發展起來了,是不是又改其他名?如果死了心改船舶什麼的,那麼乾脆把211這個名額給其他學校多換點錢,咱直接做專科院校豈不是更好?


改名不等於改變命運,還是校長你找人測過這名字一定會火?


我上學的時候叫他馬家溝船用技術高等專科學校←_←


本來傳統工科行業就不太景氣,尤其是在船舶領域。校名帶有船舶估計和帶有農林的效果一樣,北航南航校名帶有航空航天畢竟聽著高大上。

而且才二十年就想著換名,而不是把名牌做好,相當於還沒戰鬥就認輸,竊以為不可取。


推薦閱讀:

你怎麼評價《冒險島Online》?
如何評價 Apple 新出的售價高達 12 萬的 Apple Watch Edition?
如何評價世紀帝國(帝國時代)3中取消石頭這種資源?
如何評價TVB新番《明星學生妹》(LoveLive!)?

TAG:如何看待評價X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