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了,如果在現場沒有人聽到樹倒下,那麼樹倒在地上時有聲音嗎?


強烈要求增添「心理學」標籤,這分明是一個心理學問題。單純談物理是沒找到問題的焦點。

視覺、聽覺和其他感覺都是由大腦對刺激作出反應時的心理經驗,我們需要區分環境里發生了了什麼(如聲波)和我們感知了什麼(如聲音)。我們可以做幾個思維實驗。

1.樹倒下了,但是人在幾公里之外,根本聽不到聲音。

2.樹倒下了,但是在樹周圍放置隔音的玻璃罩,人在玻璃罩外。

3.樹倒下了,但是人正在和同伴專心的交流,沒注意到聲音。

4.樹倒下了,但是是在一個真空環境中。

情形1,2都涉及感覺的最小閾值,低於一定閾值的聲波能量無法引起人類的意識。

情形3則涉及人的注意,這個聲音雖然進入了人的感覺登記,但沒有引起人的注意

情形4才是真正的物理上的沒發出聲音,這時一般來說是無法引起聲音的,但是如果我們設想:

5.在2,4情形發生的同時,使用電流刺激人的聽覺神經,產生類似樹倒下的腦神經反應。

這時到底有沒有引起人的聲音感覺呢?人到底能不能區分相似但原因不同的刺激呢?


在無人森林裡,一棵樹倒下會發出聲音嗎?

這是一個經典的哲學話題,如果你給出的答案僅僅是簡單的「有聲音」或者「沒有聲音」,那這就說明你思考得還不夠。

首先,讓我們先設想森林裡一棵樹倒下了,旁邊有個人。那在這種情況下,這棵樹無疑是發出了聲音的,而且那個人還聽見了。

但是,如果那個人是聾子呢?

這時,我們直覺性的答案是,樹倒下依然發出了聲音,只是沒有人聽見而已。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有一個聽力正常的人站在旁邊,就一定能聽到書倒下的聲音。

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發現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區別。有沒有聲音是一回事,而有沒有人聽到這個聲音又是另一回事。此時我們已經把聲音定義為一種獨立於認識主體(人)而存在的東西。用物理學的話說,聲音就是聲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機械波,可以在空氣、水、金屬等介質中傳播。

但人類能感知到的聲波頻率是有限的,低於20赫茲和超出2萬赫茲的聲波,人類都無法感知了。但這些波還算聲音嗎?一些動物能感知到這些頻率的聲波,人類也能通過儀器探測到這些頻率的波,但它們究竟算不算聲音?

此時的猶豫,正好說明了人類語言中的許多概念都是以人類為中心的。聲音是人能聽見的聲波,可見光是人能看見的光波。而這些頻率的波本身沒有任何特殊的,僅僅是因為它們能被人類感知到,而人類又恰好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發展出複雜語言體系的高等智慧生物。所以人類可以壟斷「光」、「聲音」等概念的定義權。不過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也已經認識到了自己最初對概念的定義是很不嚴謹的。科學是通過讓人類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從而幫助人類進步的。

除了把「聲音」定義為一種物理現象外,我們還有一種定義「聲音」這個概念的思路,那就是把「聲音」定義為神經現象。(其實是定義為意識現象,不過現在大部分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意識現象由神經現象引起。)

聲音不是特定頻率的波,因為神經性耳鳴的患者可以在空氣中沒有特定頻率的波依然聽到聲音。還有不少幻聽現象同樣可以說明,人類聽沒聽到聲音和有沒有聲波出現並非一一對應。此時,聲音是一種依賴人類而存在的東西。

但這種定義會有許多困難要面對。比如其他具備神經系統的動物能聽到聲音嗎?如果聲音應該定義為一種神經現象,那究竟該定義成人類特有的神經現象,還是一類許多動物共有的神經現象呢?此外,當人類並不處在正常的意識狀態時,還能聽到聲音嗎?醉酒時、熟睡時、休克時、未注意時,空氣波推動了耳膜、聽毛細胞引起了聽覺神經的衝動,這些神經現象照常發生了,但人類在不同意識狀態時卻不一定能聽到那個聲音,這是否說明將聲音定義為神經現象是一種錯誤的思路?

無人森林裡倒下一棵樹,是否會發出聲音?如果聲音是一種波,而無論是否有感知者存在,波始終存在。那這棵樹的確發出了聲音,只是沒有任何人或者動物聽到而已。但如果聲音是一種意識現象或者神經現象,那這棵樹是否發出聲音取決於聲波是否成功引起了感知者的注意。如果把感知者限於人類的範疇,那既然森林裡沒有人,那這棵樹就沒有發出聲音。

那麼,「聲音」究竟是什麼呢?

繼續思考吧。


那個時刻,樹與大地在大氣層里發生碰撞,必然導致空氣振蕩,這種振蕩被生物的聽覺器官接受並形成感知,是謂「聲」。

僅此而已。

題外,我們自己相對宇宙,渺不可及,在思考外在世界相關問題時,莫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當然有,如果聽不到就可以認為沒有的話,樂隊要貝斯手幹嘛~


因為沒有一個「樹倒下」而不發出聲波的理論模型被允許,所以如果「樹倒下」這個事件能夠確定被觀測的話,那麼「聲音被產生」這個事件就沒什麼好懷疑的。

前沿物理就是這麼做的。大多數結論都不是直觀的,它們都是通過一些能被直接觀測的現象經由已有的理論而推演出來的。


有。設置錄音筆,偷偷地聽,

我保證是有聲音的。

如果連錄音筆等任何探測設備都不允許設置,

它的倒下的聲音有無,

對我們的現在和未來沒有任何影響。

那麼,「樹倒在地上有聲音嗎」和「車庫裡有噴火龍嗎」

其實是一個問題。


你確定是樹倒下了,而不是這個世界倒下了嗎?


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想刷Are We Cool Yet?


用哲思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問題的本質就在於,我不知道的東西,我是否就可以認為它不存在。這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問題。作為客觀,這個聲音存在。作為主觀,這個聲音不存在。個人認為,任何科學都是以服務於他人為目的的。所以離開了客觀事實,就只是在主觀的世界裡繞圈子而已。並且客觀事實不會因為你的主觀意識而改變。所以我認為這個聲音是存在的。


你調靜音了,電視里的人就不講話了?


這是一個主觀與客觀的辯證問題。樹倒下在客觀上是會有聲音的啦。不過聽沒聽見就得因人而異了。


楞嚴經?


當然有。


這個問題充分體現所謂的「知乎之殤」。

鑒定完畢。


沒有任何觀察者(包括衛星、另外一個答案的錄音筆)就處於 即有聲音也沒聲音的狀態。

一旦有觀察者存在,狀態就像有聲音的那面坍縮,就能聽到聲音。

利益相關:《球狀閃電》中毒者。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的話,沒有人在現場那麼則沒有聲音。 因為聲音在傳遞到大腦前有兩個階段:Sound signal 和 Sound stimuli.

sound signal可以理解為 你聽到的聲音的來源。sound stimuli則是聲音在經過你的耳朵,被擴大,過濾最終在內耳轉換成sound stimulus並一路傳送到大腦讓人感知到聲音。

所以這樣來說的話,就算樹倒下了產生了sound signal,沒有人和這種機制將sound signal轉換成sound stimuli,這就沒有產生我們所知的聲音。

當然,作為哲學問題的話,這個還是要看聲音的定義。 一個類似的問題是 Peter Carruthers在他的論文Brute Experience中提出來,有的時候人們有這種non-conscious state或者他們先天無法感知痛覺,這種時候即使所有的疼痛跡象他們都有表現出來,他們卻依然不能主觀意識到這種疼痛。在Carruthers看來,這些人能夠表現出疼痛的跡象 (比如齜牙,皺眉)就表明他們也有疼痛的狀態,只是這種狀態是non-conscious的。

我個人不同意這個看法。疼痛的意義就在於感知,如果你沒有感覺到疼痛,那就證明你並沒有疼痛。因此即使你表現出相應的跡象,你也並不是處於疼痛狀態的。因為疼痛是一種感官的結果。

以上。


截圖自《津巴多普通心理學》pdf掃描版

根據書里給出的明確回答以及前面介紹的聲音的信息來看,從心理學的角度回答是沒有聲音。

但是,聲音是耳朵和聽覺系統等部分產生的心裡感覺,這句話應該是以人為中心。題目和書中並沒有明確說,如果森林中有一棵樹倒下,而沒有人在那裡,那麼對人來說還會有聲音嗎?(僅僅是自己的一個小疑問~~~)


既然聲音這個詞是人類發明的,人類聽的到的叫聲音,聽不到的叫客觀存在物。


沒有人聽到,也會有其他物能聽到或感知吧~ 比如大地、比如隔壁的樹,樹上的鳥。。。


既然是在現場,那麼肯定有聲音,但是低於閾值,你的身體感受到了但是沒有引起你的意識的注意

算是心理學中潛意識研究的範疇。可以參考廣告經理James Vicary的案例——潛意識廣告。

潛意識廣告_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如果森林裡面有一棵樹倒了,但是沒有任何人看見它倒下,那麼它到底有沒有倒下?怎樣解釋?
如果中國完全進入法治社會,「法無禁止即自由」和「法無授權即禁止」,哪個更適合中國,為什麼?
為什麼哲學研習者在社交網路上只有很少的關注者?
那種大師,口口聲聲說要懷著出世之心,待人待物,來去自由,不被羈縛的人,不是沽名釣譽的,是屬於哪種人?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