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乘非佛說成立,那往生凈土的人究竟去了那裡?

全世界畢竟有一半佛教徒不承認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

要是真沒有或非釋迦之法,念佛往生之輩究竟去了那裡?

不會老白乾沒有啥吊用還不如五戒十善之輩能暫住人天以期涅槃吧?


去了火葬場、骨灰盒和大自然的循環之中。這世界不曾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事物,假如有,這永恆不變的,便是這不斷的變動。

世尊要是把希望寄托在死後,那麼世尊早早的已經成為一名大祭司、大靈媒、大神棍。然而他並沒有。他把眼光落在了具體的生活之上。於是他不再期望自己羽化飛升、並肩神祇。他只專註於解決人生之苦。他向內審視自己。

審視的結果絕不可能是他方世界。問題的答案一定在於問題本身。

那些念佛的名號請求庇佑的人,只是不斷稱頌著一把削鐵如泥的大寶劍,卻始終沒有拿起這把大寶劍,更不知自己本來就是大寶劍中的大寶劍。

所以你要問那些稱頌寶劍而不用寶劍的人最終去了哪,他們的精神早在活著的時候,已經向既有的命運妥協而凋亡。

正視自己,剖析自己,認清自己,掌握自己。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奇異博士》古一法師對凱西利亞說:多瑪姆欺騙了你,他那裡沒有永生、沒有幸福。只有無盡的痛苦與黑暗。


《小馬過河》,小馬會說人話?

《金魚與漁夫》,這世上有這樣的金魚?

《普庵擲篦》,故事真假?

先生您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的嗎?


念佛如果是屬於憶念佛功德,極樂世界的美好,這屬於善欲,應該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果已經得念佛三昧,相當於有初禪以上定力,那就可以往生初禪天以上。又由於念佛業深,應該可以生在天道有佛法的地方,繼續修行。但時間到了還得回來,因為他們也發過要回來度眾生的願。


假如學習佛法,不是為了對治自己的煩惱、令自己的智慧增長、對社會及大眾做出更多的奉獻,反而是不斷去評判這個、攻擊那個、不斷去挑口水,並且樂此不疲,那麼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


謝邀

老實說:我不知道。


去哪一趣關鍵看愛染和業力。如果念佛念到性慾都沒了,那牛逼了,可能受生到色界天都不一定,如果念佛依然有貪嗔,而且造業,那指定還在欲界輪迴。念佛念的慾望少了,而且持有五戒,那依然會生在欲界的人天,如果念佛之後,依然造業,和其他人沒區別,甚至更重,那有可能會受生三惡道。所以直接影響受生的是愛欲和業力,和念佛關係不大,除非念佛可以影響到這些輪迴的因素


大乘是仏說


哪都沒去,主體消失了。

有的人心懷善念,臨終之時也不給活著的人帶去恐怖,給娑婆世界一份清凈。


大乘佛教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剛興起,就有言論【大乘非佛說】

初期大乘經典《般舟三昧經》支婁迦讖翻譯,就是信行的經典,裡面有大眾【大乘非佛說】的記載,也有第一次阿彌陀佛的記載。

行品第二

  佛告跋陀惒菩薩:「若有菩薩所念現在,定意向十方佛。若有定意,一切得菩薩高行。何等為定意?從念佛因緣,向佛念意不亂,

佛言:「持是行法故,致三昧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何因致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如是,跋陀惒,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心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隨所聞當念,去是間千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在眾菩薩中央說經,一切常念阿彌陀佛。」

佛告跋陀惒:「我持三人以付。若持是事為說經,使解此慧至不退轉地無上正真道,然後得佛號曰善覺。如是,跋陀惒,菩薩於是間國土聞阿彌陀佛,數數念;用是念故,見阿彌陀佛,見佛已從問:『當持何等法生阿彌陀佛國?』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數數,常當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

  佛言:「是菩薩用是念佛故,當得生阿彌陀佛國。常念如是佛身,有三十二相,悉具足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比丘僧中說經,說經不壞敗色。何等為不壞敗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魂神,地水火風,世間天上,上至梵摩訶梵,不壞敗色,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為念佛。」

佛言:「善哉!善哉!跋陀惒。如是,跋陀惒,色清凈,所有者清凈,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三處:『欲處、色處、無想處,是三處意所為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是怛薩阿竭,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痴,心無想是泥洹。是法無可樂者,皆念所為,設使念為空耳!設有念者亦了無所有!』如是,跋陀惒,菩薩在三昧中立者所見如是。」

  佛爾時頌偈曰:

  「心者不知心, 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痴, 無想是泥洹。

   是法無堅固, 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 一切無想念。

《般舟三昧經》表達了阿彌陀佛念佛的本意,

【心者不知心, 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痴, 無想是泥洹。

   是法無堅固, 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 一切無想念。】

這才是真正的念佛!

大眾【大乘非佛說】的記載

譬喻品第四

   佛言:「其人從持是三昧者,所去兩兩三三,相與語云:『是語是何等說?是何從所得是語?是為自合會作是語耳!是經非佛所說!』」

佛言:「痴人自於前世佛所不供養,不作功德,反自貢高,多行誹謗嫉妬,用財利故,但欲求名,但欲嘩說,不得善師,亦不明經,聞是三昧已不信不樂不入中,反誹謗人言:『是彼不知愧,為自作是經耳!是經非佛所說!』

佛爾時頌偈言:

  「假使三千界, 滿中珍寶施,

   供養佛世尊, 以用求佛道;

   設復有比丘, 聞是佛三昧。

   信樂而不疑, 其福過彼上。

   諛諂懷自大, 無信在凶害,

   與惡師相隨, 不信是法教。

   犯戒近惡友, 堅住自貢高,

   各各共議言:『是經非佛語,

   佛不說是議, 為自共合造,

   此非法王教!』共誹謗如斯。

   竟無有是語, 此為誹謗佛,

   有樂道法者, 我故為說耳!

   有聞是經者, 仁賢而喜悅,

   其心常不疑, 不言非佛說。

   奉禁戒清凈, 受法諷誦利,

   執經普講說, 則具足道義。」

可知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自大乘佛教初期興起,就有【大乘非佛說】爭議。

========================================

大乘是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大乘佛教既是佛說,又非佛親口說,讀讀佛教歷史吧。

凈土本是佛祖的方便之法,凈土本是唯心凈土,沒有一點實體,往生凈土只是鼓勵你學佛!讀讀南師,妙境大師,凈空大師如何說凈土的吧。

討論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

1.真的有西方凈土嗎?

答,西方凈土只是佛教徒的心識的意念,唯心凈土。西方凈土就客觀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西方凈土不是實體。就如基督教的天堂,只是基督徒的心識的意念,天堂不是客觀世界,天堂不是實體。你在茫茫宇宙找不到天堂,同樣,你在茫茫宇宙找不到天堂也找不到西方凈土,極樂世界。

所以,【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就是一個虛假的問題。

------------------------------------------------------------------------------------------

理論依據,

1.佛法以緣起論為思想理論基礎,而緣起論的具體內容則是從「四緣」義展開引申的。緣起論是佛法的特質,是佛法區別於一切外道異執的根本標誌。它是佛法的諸法實相觀,在佛法中是最勝義。

龍樹菩薩在《回諍論》中云:「佛說空緣起,中道為一義。敬禮佛世尊,無比最勝說。」作為最勝說的緣起論,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則,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質,佛法就是以此作為立說大本。

2.當代佛學大師印順法師在《佛法概論》一書中對緣起的定義也有十分精闢的闡釋:「簡單的,可解說為『緣此故彼起』,任何事物的存在——有與生起,必有原因。『此』與『彼』,泛指因果二法。表明因果間的關係,用一「故」字。彼的所以如彼,就因為此,彼此間有著必然的『此故彼』的關係,即成為因果系。此為因緣,有彼果生,故緣起的簡單定義,即是緣此故彼起。在這『此故彼』的定義中,沒有一些絕對的東西,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

3.緣起論所講的就是一切事物的相對相關性,是對實體存在論的否定。在某種意義上說,緣起論就是關係網路存在論。緣起是法的實相,諸法實相就是緣起,緣起就是性空與無我。

4.佛法以緣起為宗,以實相為本,特別是大乘佛法是以開演諸法緣起實相宗本為唯一妙趣。大乘佛法認為眾生由於執迷二邊、生滅斷常之見,而作無明業,故有生死流轉,不知有離二邊的緣起中道存在,為此因緣佛出現於世,廣開緣起中道實相法門,顯示微妙真理,令眾生得以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是大智慧,由此可破無明異執邊見。解脫生死以正見為因。

5.在佛教中,大小乘各宗都有各自對緣起論的一套解釋,其觀點與方法產生差異的原因,則在於對緣起法與緣生法具體內容「四緣」的分析理解上。

緣起法與緣生法的方法論,在印度佛教中,有三大派「四緣」觀。

一是一切有部派,也稱善說因部派,二是般若中觀派,三是瑜伽唯識派。

6.依唯識學角度看,一切有部有法執在,而中觀學雖然破有究竟,但非完全了義,特別是所用方法單刀直入,唯遮不表,於理則難全部相應。唯有三時了義教的唯識學在方法上有立有破,有遮有表,雙開智劍,妙斷兩邊,於理全能相應,諸法緣起中道實相得以呈現。

7.唯識學的唯識義是與緣起論本義相符順的,而且又有不共余宗的特勝處,這就是唯識義有破有立,以顯諸法實相中道為宗。

唯識義的主旨在於轉識成智、出離解脫。唯識法門是觀心修證的方法論,故它唯在因位、內在及事用上立義,唯識者就是唯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根本依,但此識並非本體,亦非自性神我

8. 關於阿賴耶識的體相,《成唯識論》云:「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恆轉故。

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

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

恆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

如瀑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

又如瀑流,雖風等擊起諸波浪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眾緣起眼識等而恆相續。

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舍;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恆相隨轉。

如是法喻,意顯此識無始因果非斷常義,謂此識性無始時來剎那剎那果生因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恆轉如流。」

通過如上引文可以證知,唯識學的阿賴耶識義就是唯識緣起義。

9.唯識學用種子六義釋因緣法,是對種種異執邊見的否定,同時是對萬法唯識實相中道義的肯定。

如種子的剎那滅義,是說常法實體自性不存在,因為一切有為法體都是剎那滅,這是唯識學的法體觀。

10.唯識學等無間緣的時間觀與一切有部三世實有的時間觀不同,唯識學認為時間是假施設的,如《阿毗達磨雜集論》云:「時者,謂於因果相續流轉,假立為時。何以故?由有因果相續轉故。若此因果已生已滅立過去時,此若未生立未來時,已生未滅立現在時。」

又《成唯識論述記》云:「依一念生滅,假說過、現、未,而實無有時分可得。」諸法生起,皆由識變,諸法因果及其種種分位差別如幻如化,實無自性法體可得。時間亦復如是,由於時間因果之相屬心法範疇,所以主張「唯識無境」的唯識學只講內在因果。

11.眾生由執我而有輪轉,「我」者就是迷者妄執於心之幻相。佛說十二因緣法,講的就是三世因果。所謂出世間法者,就是對時間妄執的超越。

唯識學講「唯識無境」,就是揚棄客觀空間。因為我人所覺所知的一切法,皆是識化的時間幻現的空間之相,我人的覺知無法直接與客觀空間接觸。

以時間否定空間,最後以無我性再否定時間,這就是轉依過程。

空間外在,時間內在,唯識講內在,就是從時間上進行觀行。輪迴如時輪,解脫輪迴就是超越時輪。

世間哲學有以時間為宇宙本體的,他們認為宇宙是從時間產生的,這就是時間實有論。等無間緣義體現了唯識學的時間觀,揭示了時間的奧秘。

-----------------------------------------------------------------------------------------

1.依據緣起法,西方凈土是剎那生剎那滅,所謂唯心凈土,客觀世界無西方凈土。

2.往生凈土的主體,我根本不存在,沒有一個三世不變恆常的我存在。

3.阿賴耶識就是回答輪迴主題是誰的問題!阿賴耶識不是【我】,阿賴耶識是功能,阿賴耶識不是客觀實體。阿賴耶識只是如瀑布一般延續不斷,從無始來,到無始去。阿賴耶識的如瀑布一般延續不斷,根本因就是有情大眾的貪嗔痴。

4.所謂往生,就是一個時間概念。世間哲學有以時間為宇宙本體的,他們認為宇宙是從時間產生的,這就是時間實有論。

唯識學講「唯識無境」,就是揚棄客觀空間。因為我人所覺所知的一切法,皆是識化的時間幻現的空間之相,我人的覺知無法直接與客觀空間接觸。

唯識又論【無我】,【我】只是有情的執著。唯識講內在,就是從時間上進行觀行。佛學所謂出世間法者,就是對時間妄執的超越。時間也不是客觀的存在。

5.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

是完全的假問題。

問題的目標,西方凈土不是客觀世界的存在。

問題的主體,【我】在佛學中不是客觀存在的,佛學中無實體的【我】。

問題的前提,【時間】在佛學中不是客觀存在的,佛學中無實體的【時間】。

所以,你問【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在佛學看來就是一個虛假的問題。


恆河沙數佛世界,只有我們想像不到的世界沒有不存在的世界。往生極樂凈土的人,就是往生極樂凈土了。


謝邀

分不同的情況,業力如果成熟,往生其他四道也是沒有辦法的。但是如果善業足夠,就可以往生魔王天


一般會去地府審判,投胎到該去的地方。很多人心心念念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人選擇當和尚、尼姑、道士?
古時候編創神仙體系的道士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態?
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怎麼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為什麼伊萬卡和他老公結婚會強迫入教呢?
如何看待基督教抄襲埃及神話這一觀點?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宗教 | 腦洞網路用語 |